贺新郎(北望神州路)刘克庄

合集下载

刘克庄《贺新郎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刘克庄《贺新郎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刘克庄《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国脉微如缕。

②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③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④试看取、当年韩五。

⑤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⑥谈笑起,两河路。

⑦少时棋柝曾联句。

⑧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⑨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⑩君莫道、投鞭虚语。

(11)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12)快投笔,莫题柱。

(13)【注释】①实之:见前《满江红》(怪雨盲风)注①。

三和:用原韵写的第三首和诗。

宋淳佑四年,王迈曾用《贺新郎》“缕”字起韵贺作者生日,作者依原韵和之,王迈又和,如此反复唱和各至五首。

忧边:为边境一带的情势而忧虑,据《宋史》卷四二《理宗纪》载:淳佑三年七月“壬辰,四川制司言大元兵破大安军。

”又卷四三《理宗纪》载:淳佑四年五月“戊午,大元兵围寿春府。

”可见边境情势的确紧急。

走笔:运笔。

②国脉:国家的命脉。

微:细。

缕:丝、线。

此句比喻国家的形势已到一发千钧的危险地步。

③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此用终军请缨典故。

《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此句是表示有意挽救国家,但没有效力机会。

④宽些尺度:放宽用人的标准,不必过于苛刻。

⑤韩五:韩世忠,排行第五,人称韩五。

他虽出身行伍而非名门望族,也成了抗金名将。

⑥谷城公:又称黄石公。

典出《史记·留侯世家》:“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

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付授:传授。

此句是说:韩五从来未曾得仙人传授秘诀。

不干:不相干。

骊山母:此用唐时将军李筌遇骊山老母之事。

《太平广记》卷六三《骊山姥》引《集仙传》载:李筌在嵩山得黄帝传下兵书《阴符经》,“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

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为说《阴符》之义。

《贺新郎·湛湛长空黑》刘克庄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贺新郎·湛湛长空黑》刘克庄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贺新郎·湛湛长空黑》刘克庄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词的上阕描绘了重阳节登高所见的阴沉萧瑟的景色,烘托出词人心中的悲愤之情。

“湛湛长空黑”,以深远的天空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进一步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以及词人内心的纷乱如麻。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词人感叹自己一生漂泊,壮志未酬,但幸好还有高楼百尺,可以让他放眼远眺,抒发心中的忧愁。

“看浩荡千崖秋色”,词人放眼望去,只见千山万壑尽在秋色中,他的胸怀也随之变得宽广起来。

然而,“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词人想到自己已是白发书生,却只能空流泪,心中的凄凉无法向牛山发泄,这种无奈和悲愤之情更加深沉。

“追往事,去无迹”,词人追怀往事,却发现一切都已消逝无踪,唯有心中的忧愁依然存在。

词的下阕主要表达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少年自负凌云笔”,词人年轻时自负才华,想要有所作为,但如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只剩下满心的萧瑟和忧愁。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词人对当时的文人感到不满,他们只知道搬弄典故,缺乏创新精神。

“把破帽年年拈出”,词人用孟嘉落帽的故事,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词人担心如果对着菊花而不饮酒,菊花也会嘲笑他的孤独和寂寞。

“鸿北去,日西匿”,词人看到鸿雁北去,夕阳西沉,更加感到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刘克庄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词风豪迈奔放,充满了爱国情怀。

这首《贺新郎·湛湛长空黑》充分体现了他的词风,通过对重阳节登高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同时,词中也批判了当时文人的浮泛文风,表达了词人对创新和进步的渴望。

这首词是刘克庄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古诗贺新郎·国脉微如缕翻译赏析

古诗贺新郎·国脉微如缕翻译赏析

古诗贺新郎·国脉微如缕翻译赏析《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作者为宋朝诗人刘克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国脉微如缕。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

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前言】《贺新郎·国脉微如缕》是南宋著名词人刘克庄的作品。

这首词是作者和朋友王实之六首唱和词中的第四首。

同作者其它豪放词作一样,字里行间洋溢着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

【注释】①贺新郎:词牌名之一。

此调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

后来将“凉”字误作“郎”字。

《词谱》以叶梦得词作谱。

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

后人又改名“金缕衣”、“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雪月江山夜”等。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和朋友王实之六首唱和词中的第四首。

同作者其它豪放词作一样,字里行间洋溢着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

“国脉微如缕”,一个“缕”字,让人想起飘忽不定、一触即断的游丝,想起“千钧一发”的危急。

一个极形象的比喻,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

于是发一声问: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当时,蒙古贵族屡屡攻宋,南宋王朝危在旦夕,但统治者却不思进取,嫉贤妒能。

头三句的劈空而下,将形势的紧迫,统治者的麻木不仁,请缨报国之志士的热忱,尽情表达出来,纸上铮铮有声。

接着,作者抒发任人唯贤的议论。

以“未必”二字起句,道出了作者的自信,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材。

如不信,试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

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轻时有“泼韩五”的浑号,出身行伍,既没有名师传授,也未遇神仙指点,但是却能在谈笑之间大战两河,成为抗金名将。

刘克庄《贺新郎》翻译赏析

刘克庄《贺新郎》翻译赏析

刘克庄《贺新郎》翻译赏析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译文] 我这白发书生为中原不得恢复而伤心流泪,但也决不会像齐景公那样触景伤情,为贪生怕死而悲泣。

[出自] 刘克庄《贺新郎》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

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释:湛湛:深远的样子。

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

凌云笔:高超的大手笔。

春华落尽:意谓豪情已消尽。

春华:春天的花朵,比喻文才。

南朝狂客:指孟嘉。

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黄花:菊花。

岑寂:寂寞。

匿:隐藏。

译文:天空中阴云四和,一片昏黑,再加上斜风细雨,令人愁思纷乱如织。

一双老眼已看尽人世沧桑,亏得有高楼百尺,让我尽睹秋光中的千岩万壑。

想我一介书生今已白发,仍常为神州沦陷而伤心落泪。

虽然是满目凄凉,绝不作牛山滴泪贪生怕死哭滂沱。

往事如烟,无从寻索。

少年时自负有凌云健笔,到如今才华耗尽,只剩满杯的萧瑟。

常怨恨世上文人缺少新意,每到重阳,便拈出风吹帽落的南朝狂客。

如果面对菊花不痛饮,怕是菊花也会笑我太寂寞。

望鸿雁离开北方向南飞去,夕阳西下,渐渐隐身于远山之侧。

赏析:辛弃疾经常采用《虞美人》这个词牌,适于抒写豪放的感情,刘克庄也爱采用,在他的今存全部词作中占了百分之十六、七。

此词题作“九日”,是重阳节登高抒怀之作。

但词人又不落俗套,把一首重阳词写得颇有特色:“白发书生神州泪”,作者慨叹自己的老大和中原的沦陷,内容充实,感情深厚:“常恨世人新意少”一句则恰恰从这种恨世人少新意的本身显示出了一点难得的心意。

应该说,这首词是刘克庄的有代表性的一篇佳作。

上片首句很有分量。

“湛湛长空”是登上高楼放眼眺望所见,展现出开阔的空间,而用“黑”字描绘黄昏,显然是用夸张的笔法表述心情的沉重。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原文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原文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原文湛湛长空黑①,更那堪、斜细,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滴②。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③。

到而今、春华落尽④,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⑤。

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孤负酒⑥,怕黄花、也笑人岑寂⑦!鸿去北,日西匿⑧。

【注释】①湛湛(zh n):深远的样子。

②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

③凌云笔:高超的大手笔。

④春华落尽:意谓豪情已消尽。

春华:的花朵,比喻文采。

⑤南朝狂客:指孟嘉。

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⑥黄花:菊花。

⑦岑寂:寂寞。

⑧匿:隐藏。

【】上片写重阳节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感喟。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

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再加上阵阵斜风细雨,真是满城风雨近重阳,使人心乱如麻,愁思似织。

下面四句说平生目空一切,他自称一生枘凿,壮夫瞋懦,通人嫌拗。

(《水龙吟》)曾因泳《落梅》讥刺时政,东君廖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致遭权臣忌恨,由此病废十年,但他并不因而畏怯,这在他病后仿梅绝句中可以看出,梦得因桃却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

幸然不识桃并柳,也被累十年。

重阳本来是登高之佳节,由于风雨凄凄,只能登上高楼,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也即是群玉峰头,万里秋无极。

(赵以夫《龙山令》)高楼百尺,用刘备语,刘备与许汜共论天下英雄;许汜说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由于许汜只知求田问舍,营个人私事,因此陈元龙与许汜不多讲话,并让他睡下床。

刘备批评许汜自私,并且说,要是我的话,就自己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上。

事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词中的百尺高楼,是指英雄志士登临望远之所。

接着四句是登高楼后触目伤怀。

自己本是一介书生,如今垂垂老矣,忧国之心尚在,他于送黄成父还朝时说:时事祇今堪痛苦,未可徐徐俟驾。

好着手、扶将宗社。

(《贺新郎》)个人受谤废黜都不介意,只有恢复神州,是他最大愿。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阅读答案以及赏析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阅读答案以及赏析

刘克庄《贺新郎·九⽇》阅读答案以及赏析刘克庄《贺新郎·九⽇》阅读答案以及赏析九⽇ 贺新郎· 湛湛长空⿊。

更那堪、斜风细⾬,乱愁如织。

⽼眼平⽣空四海,赖有⾼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

⽩发书⽣神州泪,尽凄凉不向⽜⼭滴。

追往事,去⽆迹。

少年⾃负凌云笔。

到⽽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岑寂。

鸿北去,⽇西匿。

注释注释 湛湛:⾳战,⽔深貌。

⽜⼭滴泪:谓丈夫不应⽆谓洒泪。

凌云笔:谓笔端纵横,⽓势⼲云。

西风吹帽:谓孟嘉落帽事。

岑寂:⾼⽽静。

岑⾳此仁反。

九⽇:指农历九⽉九⽇重阳节。

空四海:望尽了五湖四海。

⾼楼百尺:指爱国志⼠登临之所。

请赏析本词末句“鸿北去,⽇西匿”。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末句以景结情,写景寓情。

(从表现⼿法⽅⾯赏析) (2)写天际⼴漠之景物,与⾸句相呼应。

(从结构⽅⾯赏析) (3)⽬送飞鸿北去,⼼向故国神州;眼看⽩⽇西下,则是忧虑国势殆危。

(从内容⽅⾯赏析) (4)鸿雁北去,⽩⽇沉沉,意境苍茫,寓⽆尽意于寥寥景语。

(从意象、意境⽅⾯赏析) (5)意象凄凉,境界开阔,既豪放,⼜深婉。

(从词风⽅⾯赏析) 赏析:赏析: 《贺新郎·九⽇》是南宋词⼈刘克庄的⼀⾸重阳节登⾼抒怀之作。

上⽚写重阳节登⾼望远所引起的感喟。

下⽚先说少年时代⾃负有下笔千⾔的才华,颇思有所作为。

本篇是重阳抒怀的上乘之作。

重阳本是登⾼远眺的.好时光,但偏偏因为风⾬不能登⼭,所以只好登楼望远。

上⽚通过对昏⿊风⾬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忧虑国事,痛⼼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下⽚批评当时许多⽂⼈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风,表达出⾃⼰对国事和民⽣的极端关注。

⾸句如奇峰突起,造成⼀种⽓氛,有笼罩全篇之效。

“长空⿊”已给⼈以压抑之感,再加上“湛湛”两字,更加凄惨愁苦。

从下⽂看,当时只是阴⾬稍暗⽽已,否则怎能看到“千崖秋⾊”,尾句⼜有“⽇西匿”,说明只是阵⾬。

刘克庄《贺新郎》

刘克庄《贺新郎》
•贺新郎

贺新郎
•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 看浩荡、千崖秋色。
•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 去无迹。
• 少年自负凌云笔。
•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
• 把破帽、年年拈出。
•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时候,也曾在军营中一边下棋一边联句。 可现在人老了,登楼远望,已力不从心,多次误了 从军的机会。听说北面蒙古骑兵来势汹汹,进攻时 利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不要再大谈空想而 不以身抗敌,自古以来,用一个贤能的人,就能解 除国家的危难。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 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有志儿郎,不要 再发无聊呻吟,赶快投笔从戎,不要再想用文辞来 博得高官厚禄了!
•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 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 笔,莫题柱。
• 译文 用原韵第三次作词唱和王实之,有忧虑边境被敌人 侵犯的话,回笔疾书回答这件事。
• 国家命脉日渐衰弱,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 方首领擒缚!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 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如不信,看看南宋初年的抗金 名将韩世忠吧。他并没有经过谷城公那样的名师传 授指点,也不曾遇到过像骊山圣母那样的神仙传授 法术,可他一样能在谈笑之中指挥大军,在河北东 西两路大败金兵。
• 上片写重阳节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感喟。
• 下片批评当时的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表 达出词人对国事和民生的极端关注。
• 全词写景寓情,叙事感怀,以议论为主,借题发挥, 感慨苍凉。
• 主旋律是英雄失路,融家国之恨的慷慨悲歌,意象 凄瑟,既豪放,又深婉。

古代诗歌赏析刘克庄《贺新郎》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刘克庄《贺新郎》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贺新郎刘克庄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①。

岂有谷城公付授②,也不干曾遇骊山母③。

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④?快投笔,莫题柱⑤。

[注]①韩五:指韩世忠,他是抗金名将,排行第五,嗜酒豪纵,人呼“泼韩五”。

②谷城公:亦称黄石公。

《史记·留侯世家》载,圮下老人传授张良兵书,曰:“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③骊山母:《集仙传》载,唐将军李筌在嵩山得黄帝《阴符经》,不解其义,后在骊山下遇到一老母,为他讲解。

④张许:张巡和许远,唐代安史之乱中守睢阳的名将,后战死。

⑤题柱:《华阳国志》载,司马相如初次入长安,离开成都时,途径升仙桥,在送客观门柱上题词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即是形象的比喻,国脉存续,宛若游丝,说明国势危急,千钧一发。

B.本词议论较多,如上片以问句形式表达了大敌当前应放宽尺度、重用人才的观点。

C.用“舞”字形容敌方攻城用的冲车云梯,写出了敌军攻势凶猛张狂之情态。

D.末两句句短气促,感情喷涌,是对读书人国难当头依旧无聊题字的愤慨。

15.本词大量用典,却不显累赘,请选择一处,分析用典的作用。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已。

(《论语·学而》)衣》)江花月夜》)白《将进酒》)城子》)传》)史伶官传序》)行并序》)瑟》)14.D15.示例:上片引用韩世忠、谷城公、骊山母的典故,说明没有名人传授、神仙指点,依然可以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表达了刘克庄希望统治者能够不拘一格重用人才,解救国家危难的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