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第二十课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第二十课种树郭橐驼传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2019-2020】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第二十课种树郭橐驼传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十课种树郭橐驼传[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柳宗元[(见《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相关介绍][知背景]本文是一篇寓言体的传记。
虽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
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本文是针对中唐时期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缴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知常识]1.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2.以作家籍贯命名的文集一、通假字1.既然已已通矣,了2.早缫而绪而通尔,你们二、古今异义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古义:暗中观察今义:暗中观望动静,等待机会,含贬义2.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古义:使……充分展示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3.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4.既然已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就、也、还”跟它呼应,表示先对现实或已有的结论予以承认,而后进一步做出判断5.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古义:小民,百姓今义:人格卑鄙的人6.传其事以为官戒也古义:把……当作,用它作为今义:认为三、一词多义1.固①名我固当副词,固然,本来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安定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形容词,顽固2.当①名我固当形容词,恰当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处在某个时候③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副词,将要④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动词,应当3.故①故不我若也连词,所以②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形容词,旧,指原来培育树苗的土4.伏①隆然伏行动词,趴,此指弯着腰②惧有伏焉名词,埋伏③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第29课赏析示例种树郭橐驼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 背,脊背隆起,弯着腰走路,有点像骆驼的样子,所以同乡人叫
号之“驼”。 始:当初,原来。何名:即“名何”,叫
他“驼”。
什么名字。病:患病。类:似,好像。
驼闻之
他听到这个名字,
曰:“甚善。名①我固当。”因舍其 说:“很好。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很恰当。”于是他放弃了原来
名,亦自谓“橐驼”云。
怜:怜爱。而:连词,表转折,却。卒:副 旦暮吏来而
词,终于。祸:作动词,造成了灾祸。
从早到晚吏役来到村子
的名字,也自称为“橐驼”。
①名:起名。固:副词,本来。当:恰当。因:
副词,于是。舍:放弃。云:句末语气词。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
他所在的乡叫丰乐乡,在长安西面。郭橐驼以种树为业,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凡是长安城里以种树作为观赏游玩的富豪人家和靠种树卖果营
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 利的人都争着迎接和雇用他。看郭橐驼所种的树,即或移植的
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 不是有能力使它长得高大茂盛;只是不抑制损耗它的
而已, 果实罢了,
全:保全。性:本性。得:得到。故:所以。
硕茂:使……硕茂。抑:抑制。耗:损耗。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
并不是有能力使它的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别的种树的人却不是
然。根拳而土易,
早、蕃:使
这样。栽树的时候,根是拳曲的,土是新换的, 动用法,
道:方法,经验。理:治、统治。
郭橐驼说:“我只知道种
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 树而已,当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然而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
长人者好烦其令,
然:表轻微转折,然而。居:居住。
治民的官吏喜好多发政令, 见:看见。长zhǎng:治理。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课下能力提升二十 种树郭橐驼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

课下能力提升(二十) 种树郭橐驼传(时间:40分钟 分值:44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橐驼非能使木寿.(长寿)且孳.(滋长)也 凡.(大凡)植木之性.(方法),其本.(根)欲舒 B .其莳.(种植)也若子,其置.(放置)也若弃 根拳而土易.(更换),其培之也,若不过.(过分)焉则不及 C .甚者,爪其肤以验.(检验)其生.(活着)枯,摇其本.(树干)以观其疏密 虽曰忧.(担忧)之,其实仇.(把……当成了仇敌)之 D .见长.(治理)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怜爱)焉,而卒.(终于)以祸 传.(记)其事以为官戒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且.硕茂,早实以蕃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故.吾不害其长而已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故乡..人号之“驼” 若不过焉则不及..B .既然..已,勿动勿虑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C .不抑耗其实..而已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D .驼业种树.. 我何面目..见之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B .病.偻,隆然伏行C.驼业.种树D.且硕茂,早实.以蕃5.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B.故不我若也C.吾又何能为哉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二、阅读鉴赏(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吴德基传(明)宋濂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
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
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
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
德基乃更以宽化之。
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散文鉴赏006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 的恶果。这就回答了上段的问题,他们“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标不学 本。继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 置也若弃”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乍看,好像将树种下去以后,听之任之,不 加管理。事实上,橐驼的“勿动勿虑”,移栽时的“若子”,种完后的“若弃”, 正是最佳的管理。没有像疼爱孩子那样的精心培育,就不会有理想的效果。他 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 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 木的生机。这两层对比写法,句式富于变化。写橐驼种树,用的是整齐的排比 句,而写他植者之种树不当,则用散句来表示,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虽曰爱 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用押韵的辞句,使重点突出,系从《庄 子·马蹄》的写法变化而出。从介绍橐驼的种树经验上可以看出,柳宗元的观 点同老庄思想还是有差别的,它是儒、道两家思想的结合。他并不主张一味听 之任之的消极的“顺乎自然”,而是主张在掌握事物内部发展规律下的积极的 适应自然。他要求所有的种树人都能做到认识树木的天性,即懂得如何适应树 木生长规律的业务。把种树的道理从正反两面讲清楚以后,文章自然就过渡到 第三大段。
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 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尽性生长罢了。大凡种植树木的
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 特点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根上带旧土,筑土要紧密。这样做
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 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
高中语文第6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种树郭橐驼传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散文欣赏2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梳理]一、读准字音橐.驼(tu ó) 病偻.(lǚ) 早实以蕃.(fán) 寿且孳.(zī) 勖.尔植(xù) 早缫.而绪(sāo) 飧饔..(sūn)(yōnɡ)莳.(shì) 长.人者(zhǎnɡ) 二、辨识通假(1)既然已(“已〞通“矣〞,了)(2)早缫而绪(“而〞通“尔〞,你们)三、一词多义(1)病⎩⎪⎨⎪⎧病.偻,隆然伏行〔患病、得病〕故病.且怠〔穷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忧,忧虑〕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疲累,倦困〕 (2)顾⎩⎪⎨⎪⎧去不复顾.〔看〕相如顾.召赵御史〔回头〕顾.吾念之〔只是,不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3)且⎩⎪⎨⎪⎧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连词,而且〕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连词,尚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 四、词类活用(1)名.我固当(名词作动词,起名) (2)早实.以蕃(名词作动词,结果实) (3)根拳.而土易(名词作动词,拳曲,伸展不开) (4)其筑.欲密(名词作动词,捣土) (5)爪.其肤以验其生枯(名词作动词,用指甲划破) (6)故土人号.之“驼〞(名词作动词,称呼,称作) (7)而卒以祸.(名词作动词,造成灾祸) (8)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9)旦.视而暮.抚(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10)驼业.种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业)(11)非有能早.而蕃.之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果早;使……果实多)(12)非有能硕茂..之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硕大茂盛)五、古今异义(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古义:暗中观察。
今义:暗中观望,等待时机,含贬义。
(2)以致..其性焉尔古义:使……充分开展。
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3)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它的果实。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种树郭橐驼传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

种树郭橐驼传课后训练一起提高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橐驼.(tuó)病偻.(lǚ)窥.伺(kuī)B.寿且孳.(zī)勖.(mào)缫.丝(sāo)C.莳.(shì)饔.(yōng)鸡豚.(tún)D.硕.茂(shuò)飧.(sūn)殆.(dài)项,“勖”应读“xù”。
2.对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以蕃.(多) 窥伺.(观察)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 效慕.(羡慕)B.若.子(像) 根拳.(拳曲,伸展不开)苟.有能反是者(假使) 生.枯(活着)C.其土欲故.(旧,指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日以离.(背离,远去)他植者...(他种的树)其置.也若弃(放,放在一边不管)D.伏.行(弯着腰) 自谓.(称)欲舒.(舒展) 其莳.(种植,移植)项,他植者:别的种树人。
3.下列句中加点的“且”字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中“且”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且.硕茂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项加点字“且”与题干中的“且”均为“而且”义。
A项,将近。
B项,姑且。
D项,尚且。
二、阅读能力培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寿:长寿,活得长久。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课下能力提升二十二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新人教版选

课下能力提升(二十二)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时间:40分钟分值:47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大自然B.序天伦..之乐事天伦:伦理、道德C.开琼筵..以坐花琼筵:美玉D.飞羽觞..而醉月羽觞:如羽毛般的酒器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C.序天伦..假我以文章..之乐事 D.大块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B.群季俊秀,皆为惠连C.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D.大块假我以文章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典故的一项是( )A.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B.群季俊秀,皆为惠连C.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D.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二、阅读鉴赏(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李白,字太白。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
州举有道,不应。
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
高中语文 第6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24 种树郭橐驼传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6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24 种树郭橐驼传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6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24 种树郭橐驼传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6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24 种树郭橐驼传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全部内容。
种树郭橐驼传错误!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橐驼非能使木寿.(长寿)且孳.(滋长)也凡.(大凡)植木之性.(方法),其本.(根)欲舒B.其莳.(种植)也若子,其置.(放置)也若弃根拳而土易.(更换),其培之也,若不过.(过分)焉则不及C.甚者,爪其肤以验.(检验)其生.(活着)枯,摇其本.(树干)以观其疏密虽曰忧.(担忧)之,其实仇.(把……当成了仇敌)之D.见长.(治理)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怜爱)焉,而卒.(终于)以祸传.(记)其事以为官戒也【解析】B项,“置”,放在一边不管。
过:过多.【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错误!B。
错误!C。
错误!D。
错误!【解析】A项,“因",均为副词,于是,就。
B项,“且”,连词,表并列,并且,而且;副词,将要.C项,“故”,连词,因为;连词,所以。
D项,“然",连词,表转折,但是;代词,这样。
【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最接近的一项是()A.故乡..已,勿动勿虑..人号之“驼" B.既然C.不抑耗其实而已..焉则不及..D.若不过【解析】C项,“而已"古今都当“罢了”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第二十课种树郭橐驼传[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柳宗元[(见《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相关介绍][知背景]本文是一篇寓言体的传记。
虽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
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本文是针对中唐时期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缴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知常识]1.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2.以作家籍贯命名的文集一、通假字1.既然已 已通矣,了2.早缫而绪 而通尔,你们二、古今异义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古义:暗中观察今义:暗中观望动静,等待机会,含贬义2.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古义:使……充分展示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3.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4.既然..已 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就、也、还”跟它呼应,表示先对现实或已有的结论予以承认,而后进一步做出判断5.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小民,百姓今义:人格卑鄙的人6.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古义:把……当作,用它作为今义:认为三、一词多义1.固①名我固.当副词,固然,本来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安定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形容词,顽固2.当①名我固当.形容词,恰当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处在某个时候③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副词,将要④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动词,应当3.故①故.不我若也连词,所以②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形容词,旧,指原来培育树苗的土4.伏①隆然伏.行动词,趴,此指弯着腰②惧有伏.焉名词,埋伏③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动词,通“服”,心服5.致①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动词,尽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动词,达到6.若①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动词,好像②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代词,你的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连词,如果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动词,比得上7.病①故病.且怠形容词,穷困②君之病.在肠胃名词,重病8.顾①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动词,回头看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动词,看,视9.怜①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动词,爱护②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动词,爱戴10.实①不抑耗其实.而已名词,果实②其实.仇之副词,实际上③早实.以蕃动词,结果11.且①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连词,并且②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连词,尚且③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副词,暂且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四、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名.我固当名:起名②早实.以蕃实:结果③根拳.而土易拳:拳曲,伸展不开④其筑.欲密筑:捣土⑤病.偻,隆然伏行病:患……病⑥故乡人号.之“驼”号:称呼⑦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用指甲划破(2)名词作状语旦.视而暮.抚旦:在早上 暮:在晚上(3)名词的使动用法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祸:使……遭受灾祸(4)名词的意动用法驼业.种树业:以……为业2.动词的使动用法鸣鼓而聚.之聚:使……聚集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全:保全(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非有能硕茂..之也硕:使……硕大 茂:使……茂盛②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使……结果实早 蕃:使……结果实多③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繁衍生息,多安:使……安定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也”表判断)2.宾语前置①故不我若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我若”即“若我”)②吾又何能为哉?(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何能为”即“为何能”)③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疑问句中代词作介词宾语,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一、了解行文脉络二、把握文章主旨本文以郭橐驼种树为喻,说明治理百姓同种树一样,不能过多地约束限制,要给百姓以自由生存发展的空间。
政令过多、过繁、过细,看起来好像是关心爱护百姓,实则是百姓的灾祸。
文中阐发了顺应民心,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抨击了当时统治阶级繁政扰民的做法,表现了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
一、阅读课文1~3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句子中属于侧面表现郭橐驼种树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②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③且硕茂,早实以蕃④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选C ②③属于正面表现郭橐驼种树技艺的高超。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知识解读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所作的深化了的进一步分析能力的考查。
高考设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符合指令的信息。
该考点采用的题型是定向考查,通常是给出多个句子,交叉排列编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全都表现或说明文中人物在某一方面的品格特征、行为特点等的一组。
文言文的筛选信息题,设问方式及角度基本固定,一般为: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的一组是( )。
从内容上看,大部分从对人物品质的评价(倾向于赞扬)方面设题。
答题方法(1)注意陈述主体是否一致。
在文言文信息筛选题中,经常存在某些被选文句的陈述主体与题干不一致的情况,而这些文句大多数恰恰是应被排除的选项。
因此,在筛选信息时,一定要看所选文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题干一致。
(2)注意主体关涉的对象是否一致。
题干要求筛选的信息与所选文句透露的信息的契合不仅表现在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上,也表现在两处关涉对象的一致性上。
(3)明确信息的意义指向。
对主体和对象的确认,是为准确筛选信息打下的两个漂亮的外围歼灭战,要最终选出正确答案,还要理解表达信息的概念内涵,明确所要筛选的信息的意义指向。
(4)梳理文意句意。
对所选文句所在文段大意的准确把握,对所选文句与相邻文句间语意关系的正确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排除错误选项的干扰。
(5)辨明行为、品质与功绩、影响等。
有些题干要求筛选的信息与所选文句透露的信息有相符相似之处,但题干要求选出的是行为、品质,而文句反映的却是结果,遇到这种情况要认真辨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属于郭橐驼种树方法和管理经验的一组是( )A.\* jc0 \* "Font:宋体" \* hps21 \o(\s\up 9(①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②旦视而暮抚\* jc0 \* "Font:宋体" \* hps21 \o(\s\up 9(①其莳也若子B.②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jc0 \* "Font:宋体" \* hps21 \o(\s\up 9(①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C.②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jc0 \* "Font:宋体" \* hps21 \o(\s\up 9(①爱之太思,忧之太勤D.②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解析:选B A项,①是郭橐驼种树的方法,但②是其他种树者的管理经验;C项,①是郭橐驼种树的理念,②是其他种树者的管理经验;D项,①是其他种树者的做法,②是其他种树者的管理经验。
3.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善。
名我固当”指其病而为号,并不雅,但显得很亲切。
橐驼竟以为起得很恰当,放弃自己原来的名字,这样自称起来。
作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豁达的性格,令人猜想在这豁达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自信,这也就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B.橐驼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迎取养”。
叙说欢迎他的人时,举了两种有代表性的:一是搞观赏游玩的(精神方面);二是种树卖果的(物质方面)。
这两种需求所种之树是大不相同的,因而暗示出橐驼技术的全面。
C.本部分先从两个方面点出了橐驼的技艺高超。
一是他种的树不怕“移徙”,有“树挪活”的神奇;二是他种的树具有全优的品质,枝繁叶茂,早熟多果。
最后,用“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点染一笔,更增加了玄妙气氛。
D.第3段橐驼先谈种植方法,从实践上进行总结;次谈“木之性”,从理论上进行高度说明;然后中间插入议论,重新强调了顺其自然的观点。
接着,又从反面申述,批评“他植者”违反树木天性的做法,特别指出顾虑重重、过于用心的危害。
最后,以“吾又何能为哉”为感叹,在自谦中再次表明“种植之术”并不高深。
解析:选D 橐驼先谈“木之性”,从理论上进行说明;次谈种植方法,从实践上进行总结。
二、阅读课文4~5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4.下列句子属于郭橐驼描述官吏令扰民行为的一组是( )①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②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③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④故病且怠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选B ①是郭橐驼对官吏烦令扰民的概括与评价,④是官吏烦令扰民的结果。
5.对本部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的建议,即建议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
这一句在文中起了总领下文的作用,由谈种树转到谈政事上来。
渐而露出了作者的用意,表现出“别有用心”,虽以一种咨询的语气,却扭转了话题。
B.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话加以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
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C.最后作者在形式上仍保留了问者的独立身份,写出了他“问养树,得养人术”的欣喜。
结语“传其事以为官戒也”,实际上表明了作者作传的真正意图是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承平之世。
D.作者通过对话,将“养树”与“养人”作类比,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