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理学》-考试大纲
森林经理学

森林经理学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指在没有不可接受的损害的情况下,长期保持林地的生产力,可再生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额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2、试述林业的特点及其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的关系?答:林业的特点:(1)森林功能和林业经营目标的多样性(2)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3)林业生产地域的辽阔性(4)森林资源的有限再生性(5)森林成熟的不明确性(6)林业的社会公益性3、简述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目的和任务?答:(1)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永续利用。
(2)森林资源管理的任务:①森林调查及森林区划②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③森林经营决策,编制森林经营方案④森林资源信息管理4、简述可持续发展及其基本内涵?答: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5、简述森林可持续指标体系的内容?答:(1)生物多样性保护(2)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维护(3)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力(4)水土资源保护(5)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6)社会经济效益的保持和加强(7)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法规、政策和经济体制6、什么是森林永续利用,试述森林永续利用的意义及其基本涵义?答: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额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森林经理学》考试大纲

《森林经理学》考试大纲编写日期:2013 年 9月 10日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森林经理学是林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必修专业课。
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和全球森林资源的概况,掌握森林资源区划、调查等项工作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并能够运用森林评价、森林成熟、森林经营和调整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森林资源的结构、功能和生长动态,确定采伐和收获调整的方案,编写简要的经营计划和资源信息的统计和管理,使学生成为中高级森林经营和管理的专业人才提供支撑。
二、考试内容和基本要求第1章. 绪论教学内容:(1) 森林经理学概念和内涵。
(2) 森林经理学主要内容,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发展趋势和目的。
(3) 国内外森林可持续经营现状、进程和未来趋势。
基本要求:理解森林经理学概念和定义,了解在现阶段其定义中的主要内涵;及在森林资源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中,森林经理学的作用。
掌握森林经理学内容的主要方面,在现实生产和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了解与测树学、生态学、森林培育学和营林学的关系,在林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国内外森林经理的发展状况,不同尺度空间森林经营的目标。
了解国内外森林可持续经营产生的原因,主要的过程;掌握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的主要进程和指标体系,及主要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类型、特点和应用条件。
第2章. 森林资源教学内容:(1) 国内外森林资源的概念、标准、作用和效益。
(2) 全球和世界主要国家森林资源的概况、分布、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3) 中国森林资源的基本状况和类型划分。
(4) 中国森林资源主要的结构和特点。
基本要求:掌握森林资源的概念的分类,了解不同国家的标准,社会对森林的需求变化,森林效益的分类等。
宏观地了解全球的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和分布,主要国家森林资源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与我国森林资源比较的差异等。
掌握中国森林资源的现状,主要包括森林类型划分、分布条件、森林的分布地域、林业用地的种类。
掌握森林资源的各种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结构(含年龄、龄级和龄组的划分标准)、树种或树种组结构、权属结构、蓄积结构、直径结构等;各种结构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调整改善的方法等。
《森林经理学》期末复习

国有林场
林场(总场)—分场(营林区/作业区)—林班—小班
集体林区
县—乡—村—林班—(大班)—小班—(细班)
9 10
§ 2.2 森林区划
小班区划
小班的概念:在林班内,为了便于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和因地制 宜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根据林地林学特征和森林经营要求相 同性而划分出的不同地段。 小班区划标准(面积要求:0.1~20ha):(1)林地、林木所 有权不同;(2)林地、林木经营权不同;(3)土地类别不 同;(4)林种类别不同;(5)优势树种不同;(6)林木起 源不同;(7)林木龄组不同;(8)郁闭度级不同;(9)经 营类别不同;(10)生长类型不同。
5
6
§ 2.2 森林区划
森林区划的概念
针对林业生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 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 的划分,将林区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单位的工作。
7
8
§ 2.2 森林区划
森林区划系统
国有林业局
林业局—林场—林班—小班
§ 2.2 森林区划
林班区划
林班的概念:在林场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 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 基本地域单位。区划界线一般是永久性的,常具有 林班线和林班桩。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
以国营林业局、林场等为单位,逐个林班、小班调查 森林资源现状和动态,其任务是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总体设计、林业发展区划和规划、基地造林规划、森 林采伐限额编制等提供基础资料。
15
16
§ 3.1 调查概述
作业设计调查(三类调查)
林业基层生产单位为满足伐区设计、造林设计和抚育 采伐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目的是查清一个伐区内,或 一个抚育、改造林分内的森林资源数量、出材量、生 长状况、结构等,据以确定采伐或抚育、改造的方式、 采伐强度、预估出材量等。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考试大纲

《森林经营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测树学部分》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按教育部的有关要求,为了让考生比较详细地了解掌握有关考试的内容及信息、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核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1.基本测树因子与测定工具2.树干形状与一般求积式3.伐倒木的近似求积式与区分求积式4.形数与形率5.单株立木材积的测定6.枝条、树皮及薪材材积的测定掌握树干形状的基本理论,伐倒木区分求积式,形数与形率,理解立木材积的测定方法,了解枝条、树皮及薪材的测定。
第二章林分调查1.林分调查因子2.标准地调查熟练掌握地位级、地位指数、平均直径、平均高、郁闭度、疏密度等调查因子,及标准地调查方法,理解出材级、树种组成、权属等基本概念。
第三章林分结构1.林分直径结构2.林分直径分布拟合方法3.林分树高结构4.形数、形率及材积结构重点掌握林分直径结构规律及其拟合法,理解林分树高结构规律,了解形数、形率及材积结构。
第四章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1.立地质量及其评价方法2.地位指数表和地位级表的编制3.林分密度和林分生长4.单木竞争指标5.林分密度控制掌握立地质量及其评价方法、地位级表与地位指数表的编制方法,理解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
了解单木竞争指标的概念。
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定1.标准木法2.材积表法3.3P样木法4.标准表法和实验形数法5.目测法本章是比较重要的考核内容,要重点掌握。
特别是标准木法、材积表法、标准表法和实验形数法测算林分蓄积量。
理解目测法的依据,掌握目测的基本技能。
第六章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1.伐倒木材种划分和材种材积测定2.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3.材种出材率表的编制掌握材种划分及出材的概念,理解出材率表的编制方法、应用及局限性。
第七章树木生长量的测定1.树木年龄的测定2.树木生长量3.树木生长方程4.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关系5.树木生长率6.树木生长量的测定7.树干解析重点掌握生长量、生长率的各种概念及数学表述,熟悉树干解析的技术过程,理解树木生长方程及推导过程,了解树木年龄等测定方法。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考试大纲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考试大纲课程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要求,要从考核知识点、学习要求和有关考试的具体问题等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全面加以把握。
其中,考核知识点是主体。
1.试卷分数和难易比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各章都是考试范围。
在试卷中分章控制的分数比例原则是:第一、第二章共25%;第三章10%;第四章30 %;第五至六章30% ;第七章5% 。
在试卷中对能力层次要求控制的分数比例原则是:识记20%;领会35%;简单应用25%;综合应用20%。
此外,能力层次与难易程度不是一个概念,因而利用练习题配卷时,各能力层次中还应搭配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
本课程试卷中包括10%的实际问题分析。
2.考试题型及分值比例本课程考试题型,原则上可选用名词解释题(15%)、单项选择题(10%)、多项选择题(10%)、简答题(12%)和综合论述题(30%)、计算分析题(23%)等六种类型。
3.其他(1) 考试形式和时间:本课程采用闭卷笔试形式;120 分钟完卷。
(2) 评分制度和及格线: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60 分为及格线。
(3) 综合成绩判定:平时成绩占5%:课程设计占5~10%;课程论文占10%;教学实习占20%;期末考试占55~60%。
4.考核知识点考核知识点是对课程知识体系在广度上的概括。
根据本课程的特殊性来说,其知识广度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基本理论,是指建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的方法和技能体系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方法,是指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分析和解决所研究的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活动这一特殊矛盾运动的方法论,以及具体的技术方法。
本课程的基本技能,是指运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的基本方法,正确有效地开展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技能。
每一章的学习内容辅导基本概括了各章的考核知识点。
学习方法指导1.要正确使用考试大纲、教材和参考读物“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除考试大纲和推荐教材外( 教学用书) ,学生亦可根据自身情况学习与教材相关的参考书。
林学综合考试大纲

《林学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林学综合考试涵盖《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和《森林昆虫学》三门课程的内容,三门课程均为林学的骨干专业课程,是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入学考试的重点内容。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一)考试内容一、森林培育学部分绪论森林培育学概论第一篇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第一章森林立地基本概念:立地,森林立地,森林立地类型。
基本原理:森林立地的因子,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造林地的种类第二章林中规划和树种选择基本概念: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特殊用途林,适地适树。
基本原理:林种的类型,树种选择的基础,适地适树的途径与方法第三章植物组织基本概念:林分密度,初始密度。
基本原理:密度的作用,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种植点的配置方式,培育混交林的意义,树种混交的类型,混交树种原则,混交方法第四章森林的生长及其调控基本概念:森林生产力,森林的潜在生产力,森林的现实生产力。
基本原理:林木个体发育时期,林分生长发育的阶段,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
第二篇森林培育技术(上)人工造林第五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基本概念:良种,种子成熟,种子生理成熟,种子形态成熟,净种,种子的寿命,净度,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种子休眠,种子催芽。
基本原理与技术:影响种子寿命因素,种子贮藏主要方法,种子催芽主要方法第六章苗木培育基本原理与技术:裸根苗的缺点,苗圃地施肥的原则,苗圃地追肥方法,苗圃地苗期管理的主要技术环节要点,硬枝扦插的主要技术环节,容器苗的优点,评价苗木质量的主要指标要点第七章植树造林基本原理与技术:造林的剩余物和植被清理的方式,造林的剩余物和植被清理的方法,造林的整理方式,造林地整地的方法要点,人工造林方法要点。
第八章农林复合经营基本概念:农林复合经营基本原理与技术:农林复合经营的主要类型,农林复合经营时间和空间结构的主要类型。
第九章苗圃总体规划设计与造林规划设计基本概念:工程造林第三篇森林培育技术(中)----- 森林抚育管理第十章林地及林木抚育基本原理与技术:灌溉的主要方法,林地施肥的意义,林地施肥的方法,林木修枝的意义。
森林经理学复习

1.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得总称。
(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2. 可持续发展林业:既满足当代人得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得能力构成危害得林业。
3. 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指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活力、生物多样性及再生能力得整体完善,以保证有丰富得森林资源与健康得环境,满足当代与后代需要得森林经营。
4. 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所需要得林木与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得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5. 森林资源:(狭)主要就是树木资源,尤其就是乔木资源。
(广)指林地、林木、周围空间上生长得动植物、微生物以及一切环境要素得总称。
6. 森林:由密集生长在一起得乔木与其她木本植物为优势得植物群落(植物学);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得生物生态系统(生态学);7. 乔木林:由乔木为主要组成得片林或林带。
8. 区划:对地域得差异性及相同性进行得综合分类9. 森林区划:就是针对森林调查、行政管理、资源管理以及组织林业生产措施得需要而进行得空间秩序得安排10. 林业区划: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森林资源与林业生产得特点,对林业进行地理分区,确定总体与分区得林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与重点、林业方针与关键性措。
11. 小班:根据经营要求与林学特征,就就是内部特征一致、经营目得一致、经营措施一致,而且与相邻地段有明显得区别,这样划分出来得地块。
12. 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相同,且与四周连接部分有明显区别得小块森林。
13. 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与国家特别规定得灌木林面积之与占总面积得百分比14. 林木绿化率: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与四旁树面积之与占总面积得百分比15. 林种区:在地域上一般相连接,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所划分出来得区域。
16. 经营类型: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得及经营措施相一致,具有相同得林学计算方法得许多小班组合起来得一种经营单位。
森林经理学14087(1)

森林经理学14087(1)
二、规划设计的程序及依据
(一)、规划设计程序
可行性研究报告 计划任务书 勘察设计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施工
森林经理学14087(1)
(二)、规划设计的依据
l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时应根据林业局、场的 生产实际,并结合上级有关指示进行,主要 依据有如下几方面。
森林经理学14087(1)
森林经营方案的作用
森林经营方案是林业生产单位编制各种林业计 划和作业设计的主要依据。
通过森林经营方案的合理年伐量,核定采伐限 额,使森林经营逐步纳人永续利用轨道。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是依法治林的重要方面。
由于森林经营方案是分别林种及经营类型进行 设计的,生产单位可根据森林的实际情况,因 地制宜地进行经营和管理,这为合理组织经营 提供了方便。
l 5,经营措施 制定合理而必要的措施,本身 也是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措施主要有:
l (1),技术措施(经营措施);
l (2),组织机构、人员;
l (3),资金和设备;
l (4),林道、房屋及附属工程规划等。
森林经理学14087(1)
规划设计方案的成果或文件组成: 设计说明书:以林业局为对象时分别各
l 第三阶段: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一般为单项设 计,它是根据已批准的技术设计为基础,再进行 更细致的施工设计(或称作业设计)。施工图的深 度,应能满足设备材料的安装和非标准设备的制 作;施工预算(投资不是概算而是预算)的编制;施工 要求等。
l 适用于设计对象技术复杂,又缺乏设计经验, 技术力量不足,或设计对象资料缺乏的情况。
森林经理学14087(1)
l 2、两阶段设计 l 共分2个阶段完成。 l 第一阶段: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森林经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森林经理学》考试是为招收森林经理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
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森林经理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森林经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熟悉森林经理学在自己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了解森林经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应用森林经理学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森林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考试内容
1.森林经理的概念和准则
2.森林资源
3.森林区划
4.森林调查
5.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
6.森林收获调整
7.森林资源评价
8.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
9.森林经营方案
10.森林经营决策方法与技术
11.林分空间结构优化调整
(二)考试要求
1.掌握森林经理的概念、准则和发展阶段和趋势。
2.掌握森林与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世界、中国的森林资源状况,掌握森林风景资源的基本
概念。
3.掌握森林区划的概念和方法,了解风景区区划、自然保护区区划和生态公益林区划。
4.掌握森林调查的基本概念,了解森林资源调查的种类,掌握森林经理调查的概念、内容、
方法、技术与成果,了解林业专业调查和多资源调查。
5.了解森林成熟的概念,掌握商品林森林成熟,了解生态公益林森林成熟,掌握经济成熟的
计算方法,掌握轮伐期和择伐周期概念及其确定依据和方法。
6.掌握森林采伐量的概念,了解确定采伐量的具体任务以及森林收获调整的内容,掌握常用
森林采伐量的计算方法。
7.掌握森林资源评价的概念和理论基础,掌握林地评价、林木评价和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主
要方法。
8.了解森林经营的主要理论与模式,掌握森林经营的3种空间单位,掌握近自然森林经营、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和永续经营模式。
9.掌握森林经营方案的概念和作用,了解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依据、周期、主体和过程,掌
握各类编案单位经营方案编制的广度、深度和要点。
了解森林经营方案实施、评估与修订。
10.了解决策的概念、过程和方法。
11.掌握林分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了解林分空间结构优化与调整。
五、主要参考书目
1.亢新刚主编. 2011. 森林经理学(第4版).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编制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院
编制日期:2014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