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学案

合集下载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教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教案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中枢神经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3)人脑的高级功能;2.能力目标(1)通过观看微视频和阅读教材,完成自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通过资料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3)通过学生完成小游戏和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对人脑学习和记忆内容学习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2)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教学难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教学目标】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回忆神经系统的组成,从而温故而知新。

【新授课】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探究一人脑中枢神经系统组成和功能学生观看微视频,自主完成学案表格内容,最后展示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难度不大,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完成学案设计的有关神经中枢的结构部位和功能,然后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内容的记忆。

)探究二探究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学生:阅读教材第20页材料,讨论回答问题。

资料1:尿在肾脏不断生成,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

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尿意。

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在脊髓。

资料2: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憋尿”,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资料3:有些人因为外伤等情况使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那样尿床的现象。

资料4:在医院做尿检时,在没有尿意的情况下也能排出尿液。

讨论:1.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2.有些患者出现资料3所提到的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情况,是哪里出了问题?3.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同时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学案4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2

学案4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2

学案4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ⅡBCA学案主备人:邓宝媛审核人:常顺利使用人: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B案使用说明:①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

②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

【预习学习目标】1.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预习学习内容】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熟记)(1)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神经元的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叫做,它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2)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

神经递质通过扩散通过,然后与(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结合,引发,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

(3)特点: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的中,只能由释放,然后作用于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的。

例如,从一个神经元的传到下一个人脑的高级功能神经元的或。

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内的(、、)和脊柱椎管内的。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_____________受脑中相应的_______________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3. 人脑的高级功能:(1)位于人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有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了许多神经中枢,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学习和记忆:学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忆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教案)

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b. 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c. 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2.能力目标
a.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b. 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
a. 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b. 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c.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二、教学要点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b. 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四教学流程
2.弄清神经元结构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弄清突触相关结构与神经元关系。

问题1:突触常见类型有哪些?
问题2:突触包括哪几部分结构?其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分别对应神经元哪部
突触前膜是突触前神经元的细胞膜,突触后膜是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突触间隙实际上就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细胞间隙,充满组织液。

(二)兴奋在突触的传递
(1)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特点:单向性。

(3)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

讲解: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

刘海红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 二课时导学案

刘海红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 二课时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概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对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说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重难点】:1、概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说明人脑的高级功能。

【课前预习案】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靠何种结构传递,它由哪些部分组成?2.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是怎样的?3.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向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4.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各中枢如何分级调节?5.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中特定的区域称为言语区,当言语区某部分受损伤时会导致什么障碍?【自学检测】(1)在突触后膜上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 )(2)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 )(3)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4)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是脑干、脊髓、大脑皮层。

( )【课内探究案】探究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1、在乙图中哪些标号构成突触,分别是什么?在乙图中标出各个部分结构。

其中⑤中是哪种细胞外液?⑥可以是神经元哪些部位的膜?甲图中若B点受刺激,图中哪些点可发生兴奋?若D 点受刺激呢?2.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

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什么?该过程消耗的ATP主要来自哪里?(2)神经递质释放在突触间隙后,怎样才能完成兴奋的传递?(3)兴奋传递后是否一定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4)兴奋传递过程中,在整个突触、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信号转换分别是怎样的?(5)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一般要分解或运走,如果不能分解或运走,则对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怎样的影响?(6)为什么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是单向的?探究二:比较兴奋在突触处传递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不同探究三、结合排尿反射的示意图分析以下问题: (1)成人能“憋尿”,但在医院尿检时,也能主动排尿,用字母和箭头表示主动排尿的过程。

2-1-2学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1-2学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请用规范字书写导学案,用普通话展示问题白城实验高中二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编制人刘丹编号B321-2审批人包科领导使用日期班级小组学生姓名评价课题: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课时兴奋的传递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目标】1.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异同,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2.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3.通过了解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感受机体的神奇和奥妙,更加热爱生命,通过了解学习和记忆的原理,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习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区别;【难点预测】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18文字,完成并记忆下面内容,并画在书上)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状或状。

2.突触是由、、组成。

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和,它们含有大量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1)下丘脑:。

【我的疑惑】(2)脑干:。

(3)大脑皮层:。

(4)小脑:。

(5)脊髓:。

三.人脑的高级功能1.高级神经中枢:__________,大约有140亿个神经元。

大脑皮层中的言语区包括:______ (写),V区(___),S区(___),H区(听)。

2.大脑皮层功能:可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一般来说,脊髓的_____________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

【预习检测】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2.可以与突触小体共同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 )①同一神经元的树突②其他神经元的树突③同一神经元的细胞体④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⑤骨骼肌细胞⑥心肌细胞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⑥3.(1)下丘脑——有________中枢、________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章预习)知识梳理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1)基本方式:___________。

它是指在_______________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作出的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构基础:___________。

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五部分。

注意:反射活动需要经过___________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向弧中_________________,反射就不能完成。

思考: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_。

简要描述其结构和功能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1)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______________后,由__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______状态的过程。

兴奋是以__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特点:______向传递(与膜_______传递方向一致)②过程: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______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刺激部位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与未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形成__________。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特点:______向传递(递质只能由_________释放,再作用于后膜)③传导与传递的比较: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_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传导可以是________向的。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_______从上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且只能是______向的。

第二章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导学案

第二章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二课时教学案高二生物备课组主备人: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1)人脑的高级功能。

2.学习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二、学习过程探究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人的高级中枢是什么?低级中枢有哪些?2.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关系?3.脊椎动物和人的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呢?探究五: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类记忆的大致过程如何?2.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经常强调要动用各种器官,反复复习。

这有什么道理?三、当堂检测1. 一个人若因出生前营养不良,脑发育受到影响,体重较轻,出生后加强营养,身高和体重能赶上同龄人,但智力却很难弥补,这一事实说明A.脑细胞的分裂能力很弱B.脑结构的发育时间很短C.突触很难形成和脑细胞增加数量的关键时期是胎儿期D.骨骼的发育时间很长和营养不良对骨骼和肌肉发育的影响是可逆的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3. 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

这一事实说明: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4.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排尿,婴儿却不能,这说明A.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B.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C.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D.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5.效应器是指A.感觉神经末梢B.肌肉C.腺体D.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6.当猫看电视时,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猫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的表述是A.神经膜离子分步内负外正B.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C.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D.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7.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A.感受器B.效应器C.感受器和效应器D.协调中枢8.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大脑受损伤的区域是()A.大脑皮层运动区B.大脑皮层言语C.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D.下丘脑参考答案:1-8 C D B B D B C B。

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学案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学案人教版必修3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学习目标] 1.概述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特点。

2.举例说明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

3.以言语区为例,了解人脑的高级功能。

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类型和结构(1)从图1看出,相邻神经元相接触的突触类型主要有两种,甲为轴突—细胞体型,乙为轴突—树突型。

(2)图2中属于突触亚显微结构的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突触小泡内的物质是神经递质,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为高尔基体、线粒体。

2.兴奋的传递过程(1)从图3看出,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为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

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分布于突触后膜外侧,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糖蛋白)。

(2)结合两图,可以看出兴奋的传递过程为: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3)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兴奋能否由突触后膜传到突触前膜?答案 神经递质仅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由突触后膜向突触前膜传递。

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小脑:维持身体平衡。

(3)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平衡的中枢、控制生物节律。

(4)脑干: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等。

(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6)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相关生理功能有关的结构依次是大脑、小脑、脑干。

2.分级调节(1)结合教材“资料分析”和下面排尿反射的示意图,然后分析:①婴儿会尿床,也就是膀胱内尿满了就会排出,没有控制的意识,请写出婴儿的排尿反射的过程a→b→c→d→e(用字母表示)。

②成人能“憋尿”,但在医院尿检时,也能主动排尿,用字母和箭头表示主动排尿的过程g→h→c→d→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
(第2课时)
一:回忆所学过的神经系统的知识,完成下面概念图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脊神经脑神经
二:阅读P20资料,完成分析讨论,并做出记录,交流与分享。

1、资料1说明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在哪里?
2、资料2与资料4,“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哪里?
3、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
4、有些患者出现资料3所提到的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情况,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5、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填图:
四、看同学的表演,判断每组表演中的扮演具有语言障碍的同学应该是哪言语区中的哪一区出现问题?
表演一:该患者是区出现障碍。

表演二:该患者是区出现障碍。

表演三:该患者是区出现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