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如何可能_试析_省略_斯的伦理思想及其对存在暴力的批判_朱刚

合集下载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伦理学关注的是人类行为的规范和价值,探究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正当的,以及我们如何应该行动。

伦理学涉及道德、义务、权利、价值观等概念的研究,探讨的是人类行为的规范性和价值性问题。

在哲学领域中,认为人类行为的规范和价值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因此与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相符合。

形而上学的核心关注点是存在本质和实在性,而伦理学正是探究人的行为、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在存在中的地位和根源。

伦理学与形而上学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伦理学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出了“好的生活”的概念,他认为好的生活是每个人最终追求的目标。

而伦理学正是研究如何达到好的生活的学科。

亚里士多德认为,好的生活是基于道德和伦理价值观的,它与人类进行善行、道德决策和伦理选择的能力紧密相关。

伦理学与形而上学之间存在着人的最终目标和路径的关联,使得伦理学成为形而上学的一部分。

伦理学还与形而上学之中的价值论和人类意义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基础。

伦理学家探讨的是什么让某些行为被认为是好的,什么让某些价值观被认为是正确的。

这些问题涉及到价值观念的本质、来源和范围,以及人类意义和目的的本质。

伦理学正是在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时,涉及到形而上学领域中的价值论和人类存在的意义问题。

伦理学与形而上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解答:伦理学关注的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人类行为规范和价值,与形而上学一样探讨了存在本质和实在性的问题;伦理学与形而上学之间存在着人的最终目标和路径的关联;伦理学还与形而上学之中的价值论和人类意义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

将伦理学纳入形而上学的领域,成为第一哲学的一部分,是有其理论和实践基础的。

哲学学科中的伦理道德理论的批判与建构

哲学学科中的伦理道德理论的批判与建构

哲学学科中的伦理道德理论的批判与建构伦理道德理论是哲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则和价值观,并试图为我们的行为提供指导原则。

伦理道德理论的批判与建构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辩论。

本文将探讨一些在伦理道德理论中涌现出的主要派别以及它们的批判与建构。

首先,我们将讨论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强调人类行为的目标是追求最大的幸福或最大的福利。

根据功利主义观点,一个行为的道德性应该根据其产生的结果来评判,即一个行为是否能够最大化幸福或福利。

然而,功利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判。

首先,一些人质疑我们是否有能力准确地评估不同人的幸福或福利,以及如何平衡不同人之间的权利和利益。

其次,功利主义也容易陷入“多数人利益至上”的问题,忽略了少数人的权利和利益。

其次,我们将研究义务伦理学。

义务伦理学认为人类行为的道德性取决于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其中最著名的是德ontology,由康德提出。

康德认为,人应根据道义法则行动,而不是基于情感或个人意愿。

这样可以保证我们的行为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客观性。

康德的义务伦理学也受到了一些批判。

一些人认为康德的理论过于理想主义,忽视了个体的情感和真实世界的复杂性。

此外,义务伦理学也没有提供实际的行为指南,缺乏具体应用的规范。

另一派伦理道德理论是德性伦理学。

德性伦理学强调人类行为的道德性与人的品质和性格特征相关。

最著名的德性伦理学派别是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该追求德性和品质,通过培养德行来实现最高的幸福。

然而,美德伦理学也面临批判。

一些人质疑德性伦理学是否过于主观,是否有客观的标准来评判一个人的品质。

此外,德性伦理学也没有提供明确的行为规范,缺乏具体的指导原则。

最后,我们将讨论社会正义理论。

社会正义理论关注的是社会中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公平和正义。

其中最重要的是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

罗尔斯认为,正义应该是公正的分配和机会公平的实现。

他提出了“巴黎原则”,即在不知道自己身份和地位的情况下制定社会规则,以确保所有人都能享受公平和正义。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第一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其涵义是指关于存在、本体、实质等最基本问题的哲学探讨。

在这个意义上,第一哲学并不等同于伦理学。

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第一哲学与伦理学有一定的联系和关联。

这种联系在于第一哲学探讨的一些最基本问题与伦理学的研究问题有着内在的相关性。

第一哲学关注的是存在、本体、实质等问题,探讨的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和结构。

在这一基础上,伦理学探讨的是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

伦理学研究的问题必然涉及到人类的存在和行为,而人类的存在和行为又受到客观世界的限制和影响。

第一哲学对人类存在和行为的思考可以为伦理学提供理论的基础。

第一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价值的问题。

第一哲学追问的是事物的价值、目的和意义等问题。

而伦理学正是关注人类行为的价值和目的的学科,研究人类的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以及道德行为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第一哲学对于伦理学研究的是价值问题背后的观念和原理。

第一哲学强调的是智慧、理性和思辨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最高的智慧活动,是对真理的追求和发现。

而伦理学则强调道德判断和行为的理性性质。

伦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如何根据道德原则来做出合理的决策和行为。

第一哲学对于伦理学研究的是理性思考和智慧活动的方法和原则。

第一哲学和伦理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联系和关联。

第一哲学对人类存在和行为的思考为伦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一哲学的思考对于伦理学研究的是价值问题的观念和原理;第一哲学强调智慧和理性的能力,为伦理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和原则。

可以认为第一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伦理学的一部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哲学并不等同于伦理学,它们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如何可能?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如何可能?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如何可能?——试析勒维纳斯的伦理思想及其对存在暴力的批判朱刚一、问题的提出这是一个“他者”成为问题的时代。

更准确地说,是“自我”和“他者”之间的关系日益成为问题的时代。

而且这个问题绝不止是一个纯粹理论思辨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在“自我”不得不面对一个个陌生的“他者”时,“自我”如何与这些“他者”相处?由此,这也必然是一个伦理、政治、宗教等实践问题日益成为哲学焦点问题的时代。

所以毫不奇怪,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欧陆哲学界,不仅现象学会发生“神学转向”,甚至连解构主义也发生“伦理学转向”。

所以也同样毫不奇怪,勒维纳斯关于他人、伦理、责任等问题的一系列思想,也仿佛被重新发现般一下子从边缘状态成为欧陆哲学讨论的热点。

与此相应的是,在近年来的国内哲学界尤其是西方哲学的研究领域,与他人或他者有关的政治问题和伦理问题也日益成为热点。

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国内的西方哲学研究正呈现出某种向政治哲学、伦理学等实践哲学转向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勒维纳斯的相关思想也日渐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和研究:从他的哲学思想与现象学的关系、到他的伦理学与形而上学及其对存在论的批判、甚至他思想中的犹太性等问题,都已或多或少得到触及。

无疑,这些研究几乎都注意到了勒维纳斯认为伦理学是第一哲学的思想。

但是,勒维纳斯究竟在何种意义上认为伦理学是第一哲学?换言之,在勒维纳斯那里,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如何可能?对此问题,国内现有的研究主要还是通过讨论他人的不可还原性和我对他人所负有的责任来谈。

然而,从他人的不可还原性就能推导出我对他人必然负有责任吗?进而,即使我对他人负有责任,那么这又是何种性质的责任、以致伦理学必须被视为第一哲学?对于这些问题,国内的勒维纳斯研究还缺乏进一步的探讨,而这正是本文的目的。

具言之,本文试图通过与勒维纳斯一道思考我们对于他人的责任在存在论上的“无端性”,以及这种“无端的责任”的可能来源,从而初步回答伦理学究竟在何种意义上可以称为第一哲学,进而希望能促进对相关伦理问题、尤其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的讨论。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伦理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探讨了关于道德、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问题。

而关于为什么第一哲学是伦理学,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为何第一哲学是伦理学,并探讨其重要性和意义。

我们需要理解第一哲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哲学是一种追求第一原因和最高真理的哲学思想,它试图揭示存在的根本本质和本体,探讨实在的内在结构和特性。

而伦理学则是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的学科,探讨了道德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行为的最终目标等问题。

第一哲学与伦理学之间的联系在于,第一哲学探究的是存在的本质和价值,而伦理学则关注的是人类行为的价值取向,第一哲学为伦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哲学依据。

伦理学是第一哲学的延伸和应用。

第一哲学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哲学上的基础和支持。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的应用领域,通过对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探讨,深化了对自我、他人和世界关系的认识,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第一哲学是伦理学的理论基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哲学对伦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哲学通过对本体、存在和价值的探讨,对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了“理念”的概念,认为理念是真理和价值的根源,对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康德的“普遍性义务原则”和尼采的“意志之力”等思想,也为伦理学的探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第一哲学作为伦理学的基础,对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伦理学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第一哲学之所以是伦理学,是因为第一哲学提供了对存在的本质和意义的探讨,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哲学的基础和支持;第一哲学是伦理学的延伸和应用,通过对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探讨,深化了对存在的本质和意义的认识;第一哲学对伦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本体、存在和价值的探讨,促进了伦理学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完善;第一哲学是伦理学的根基和起点,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思想的支持和哲学的依据。

哲学中的伦理学思想解析

哲学中的伦理学思想解析

哲学中的伦理学思想解析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性质和价值。

它关注的是人类应该如何行动以及如何评价这些行动。

伦理学的思想源远流长,涵盖了众多的学派和观点。

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伦理学思想进行解析,探讨其内涵和影响。

1. 伦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伦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最早由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提出。

他们关注的是人类的品德和道德行为,试图找到人类幸福和美好生活的道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伦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的理论和观点。

2. 德性伦理学德性伦理学是伦理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强调个体的品德和道德品质。

根据这一理论,人应该通过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习惯来实现幸福和美好生活。

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该追求德行美德,如勇敢、智慧和公正,这些美德将指引人们正确地行动。

3. 后果伦理学后果伦理学注重行动的结果和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行动的道德性取决于其结果是否带来最大的利益或最大的幸福。

例如,实用主义者认为,一个行动是好还是坏应该根据其结果来评判。

如果一个行动导致最大的幸福或最大的利益,那么这个行动就是道德的。

4. 义务伦理学义务伦理学关注的是人们应该遵守的道德原则和义务。

根据这一理论,道德的行动是基于人们的义务和责任。

康德是义务伦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人人都应该按照一种准则行动,这种准则可以成为普遍法则”的思想。

他认为,人们应该根据道德法则来决定行动的正确与否。

5. 伦理相对主义伦理相对主义认为道德观念和价值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标准。

根据这一理论,道德是主观的,取决于个体的文化、背景和信仰。

伦理相对主义挑战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认为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道德标准。

6. 伦理学的应用伦理学的思想和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医学伦理学中,人们讨论医疗抉择的道德问题,如安乐死和器官捐献。

在商业伦理学中,人们研究商业行为的道德性质,如公平竞争和社会责任。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论列维纳斯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论列维纳斯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论列维纳斯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论列维纳斯伦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与价值的哲学学科,它涉及到我们如何应对伦理问题、如何判断对错以及如何担任负有责任的个人和社会角色。

在哲学中,伦理学被视为“第一哲学”,因为它探索的是关于人的本质和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著名的现代伦理学家埃马纽尔·列维纳斯,并探讨他对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的理解。

埃马纽尔·列维纳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伦理学家之一,他的哲学观点对伦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列维纳斯提出了一个与以往伦理学观点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人类道德责任的根源不在于理性或自主性,而是在于人类与他人的关系。

他强调了我们对他人的责任和关怀,这种关怀是超越自我和自利的。

列维纳斯认为,我们作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是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他提出了“无我”的概念,意味着我们无法将自己完全置于他人之外,我们总是与他人联系在一起。

他认为,伦理学的核心是责任和关怀,而不是自私和理性。

我们的行为应该建立在对他人的关切和照顾的基础上,而不是自我满足。

对于列维纳斯而言,道德责任是不可推卸的,它要求我们对他人负起终身责任。

他强调了我们对弱势和被压迫者的责任,我们应该保护和帮助那些无法帮助自己的人。

他认为,我们对他人的关怀不应该仅限于个人关系,而是要延伸到整个社会和世界。

只有通过我们对他人的关切和照顾,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伦理和道德。

列维纳斯的伦理学理论对于当代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面临着许多全球性的挑战,如环境问题、贫困和社会不平等。

列维纳斯的伦理学观点强调了我们作为个体和集体面对这些问题的责任。

他提醒我们,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自己的利益,我们必须关心他人和地球的未来。

列维纳斯的伦理学还批判了传统伦理观念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他认为,自我中心的伦理观念削弱了我们对他人的关怀和责任。

他指出,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自己的利益和快乐,我们必须关心他人的需要和苦难。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我们需要了解第一哲学和伦理学分别是什么。

第一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也被称为本体论。

它探讨的是存在的本质、宇宙的结构、存在的意义等问题。

而伦理学则是研究人类行为和道德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如何应该行动以及什么是对的和错的。

为什么第一哲学是伦理学呢?这是因为第一哲学和伦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互为因果、相互依存。

第一哲学和伦理学之间的联系在于它们都关注人类的本质和存在。

第一哲学研究宇宙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而伦理学则探讨人类的行为和道德。

人类的行为和道德是建立在他们对自身和世界的认知基础上的。

人类的本质和存在与他们的行为和道德是息息相关的。

第一哲学解释了宇宙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为人类行为和道德提供了基础和指引。

第一哲学为伦理学提供了思想的基础和哲学的支持。

伦理学是建立在哲学思想基础上的,而第一哲学是哲学的基础。

第一哲学提供了关于宇宙本质、存在意义以及人类自身的认识,这些都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思想的支持和哲学的基础。

没有第一哲学的支持,伦理学就会缺乏深刻的思想和哲学的根基,失去了研究的方向和目的。

在实际生活中,第一哲学和伦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和影响。

在面对道德困境和伦理问题时,人们往往会去思考宇宙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类的本质和存在,以寻求答案和指引。

而在研究第一哲学的过程中,人们也往往会深入思考人类的行为和道德,以探索宇宙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第一哲学和伦理学之间的互动和影响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哲学为何是伦理学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释。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互为因果、相互依存。

第一哲学为伦理学提供了基础和支持,某些理论和观点直接关系到了伦理学的研究,并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和影响。

第一哲学是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哲学的体系和思想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试析勒维纳斯的伦理思想及其对存在暴力的批判 朱 刚
( 中山大学 哲学 系 , 广州 510275)

摘 要 : 在传统西方哲学中 , 存在问题 一直被当作是首要的和基 本的问题 , 因此存 在论也被视 为是哲学中的基础部分甚至是第一 哲学 ; 但是 勒维纳 斯却质疑 存在的 这种优 先性 , 并深入 批判了 存在作为一种普遍匿名的中性力 量对于每一 个独一 的存在 者尤其 是作为 绝对他 者的他人 所具有 的暴力 。 与之相应 , 通过对我们与一个 面容相 遇的经 验的考察 , 勒 维纳斯揭 示了作 为绝对 他者的 他人的不可还原性和在哲学上的优 先地位 , 论 证了自 我如何在 其前史 中已经 成为他 人的替 代 、因 此对于他人早已具有一种 “ 无端的 ”责任 。 所以 , 我对于他人的关系首先应当是伦理关 系而非存在 关系 。 这样 , 伦理学在勒维纳斯那里就成了第一哲学 , 而非奠基在存在论之上的一个哲学分支 。 关键词 : 勒维纳斯 ; 伦理学 ;第一哲学 ; 存在的 暴力 ; 面容 ;责任 中图分类号 : B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 -7278( 2006) 06 -0024 -09
[ 5] 217
正是这种抵抗使得存在的强权一旦施诸他人就必然犯罪 。 在这个意义上 , 勒维
[ 4] 206
纳斯将存在的法则称为 “恶的法则 ”。
存在的法则为何会被这样施诸于他人 ? 勒维纳斯说 , 其根源在于人们 “断言存在优先于 存在者 ”, 在于 “把与某人 ( 它是一个存在者 ) 的关系 ( 这是一种伦理关系 ) 隶属于与存在者之 存在的关系 , 这种非个人的存在允许对存在者进行理解 / 把握和统治 ( 这是一种认知关系 ) ”, 于是这就使正义隶属于自由 , 使自由优先于伦理 。 勒维纳斯认为 , 这正是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后
24
现有的研究主要还是通过讨论他人的不可还原性和我对他人所负有的责任来谈 。 然而 , 从他 人的不可还原性就能推导出我对他人必然负有责任吗 ? 进而 , 即使我对他人负有责任 , 那么这 又是何种性质的责任 , 以致伦理学必须被视为第一哲学 ? 对于这些问题 , 国内的研究还缺乏进 一步的探讨 , 而这正是本文的目的 。 具言之 , 本文试图通过与勒维纳斯一道思考我们对于他人 的责任在存在论上的 “无端性 ”, 以及这种 “无端的责任 ”的可能来源 , 从而初步回答伦理学究 竟在何种意义上可以称为第一哲学 , 进而希望能促进对相关伦理问题 , 尤其是自我与他人之间 的关系问题的讨论 。
[ 3] 102
。 这样一种没存在者的中性的 “有 ”, 对于具体的存在者来说无疑是暴力性的 。 在那时 ( 1946 年 ) , 勒维纳斯还没有完全走出海德格尔的思想 , 所以他虽然体验到了作为 “存在一般 ”的 “有 ”对于存在者所具有的暴力 , 但还是小心地把这种 “有 ”与海德格尔的 “存 在 ”区分开 。 但很快他就认识到 , 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 , 亦即整个西方哲学一直追问的存在 , 在其 c o n a t u s e s s e n d i ( 生存的努力 ) 中同样充溢着权力意志 。 而当这种追求其生存的努力和权 力意志被施诸于他人时 , 也就对他人施以暴力并犯有 “谋杀 ”之罪了 。他说 : “纯粹存在总是在 存在中的一种持存 。 这是我首要的论题 。 一个存在物是某种依附于存在的东西 , 依附在它自 己的存在中 。 ”“海德格尔在 《存在与时间 》的一开始就说 , `此在 ' 是一种领悟自身存在的存 25
[ 6] 166 [ 5] 216
于是存在史 , 尤其是人的存在史 , 就是一部 “自由 ,
的历史 , 对他者 ( 包括他人 ) 进行统治的暴力史 。 这一点在现代
人的存在中几乎登峰造极 。 “人们 ”利用最先进的技术 、 最完备的体制 ( 政治的 、经济的 ) , 正在 全球范围内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统治他者 、 消灭他者的运动 。 “在其存在中 , 现代人一直是只 关心确保其统治权力的统治者 。 所有可能的都是被允许的 。 对自然与社会的经验将会逐渐克 服— — — 或可能正要克服 — — — 任何外在性 。 这种现代西方自由的奇迹不受任何记忆与内疚的束 缚 , 它向一种 `光辉灿烂的未来 ' 敞开 , 在那里一切都是可以补救的 。 ”
一、 存在的暴力
从亚里士多德以来 , 关于存在的知识 ( 存在论 ) , 或用勒维纳斯的话说是 “对存在的把握 ( c o m p r éh e n s i o n ) ”或 “ [ 存在 ] 这个动词的语义学 ”
[ 1] 67
, 就一直被视为第一哲学 。 何以会如此 ,
[ 2] 248 -252
这里不加详论 。 我们只能简要地说 , 主要是因为从那时开始 , 存在 — — —而且是作为纯粹在场 ( o u s i a ) 的存在 — — —就被视为哲学所追求的第一因或本原 / 原则 / 开端 / 根据 ( a r c h i e ) 。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质疑存在论的首要性或基础性 , 首先就要质疑存在的本原性 : 存在真的是毋 庸置疑的本原 / 原则 / 开端 / 根据 , 从而有其无上的统治权力 ? 它的王权是否无疆无界 , 以致不 仅万物要从其法则 , 而且他人也要服从其权力 ? 是否存在的法则就是最初和最终的法则 , 就是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自明之理 ( t r u i s m e ) ? 我们来随勒维纳斯一道看看 , 当把存在的法则视为最 初和最终的法则时 , 究竟发生了什么 。 从海德格尔的 《存在与时间 》问世以来 , “存在 ”就成了一个高贵的语词 。 按海德格尔的说 法 , 存在不是存在者 , 存在与存在者之间有一存在论差异 。 但是据海德格尔说 , 自亚里士多德 以来 , 这种差异被遗忘了 , 存在被当成了存在者 (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就是纯粹在场的 、纯形式 的神 ) 。 所以海德格尔的努力就是要重提存在问题 , 拯救被遗忘于存在者中的存在 。 但是这 样一个在海德格尔那里还要被重提和拯救的 “对象 ” , 在勒维纳斯那里却被体验为一种中性 的、 匿名的 、吞噬一切存在者的无所不在的统治者 。 勒维纳斯早期将它称为无人称的 “有 ( i l y a ) ”, 亦即 “没有存在者的存在 ”: “存在的这种无人称的 、 匿名的 、 却是不可泯灭的 `毁灭 ' … … 我们应该用 `有 ' 这个词来规定它 。 `有 ' , 因其拒绝采用一种人称形式 , 就是 `存在一般 ' ( üt r e e ng én ér a l ) ”
这是一个 “他者 ”成为问题的时代 。 更准确地说 , 是 “自我 ”和 “他者 ”之间的关系日益成 为问题的时代 。 这个问题绝不只是一个纯粹理论思辨的问题 , 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 在 “自我 ” 不得不面对一个个陌生的 “他者 ”时 , “自我 ”如何与这些 “他者 ”相处 ? 在这个伦理 、政治 、宗 教等实践问题日益成为哲学焦点问题的时代 ,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欧陆哲学界 , 不仅现 象学发生了 “神学转向 ”, 解构主义也发生了 “伦理学转向 ”。 勒维纳斯关于他人 、 伦理 、责任等 问题的一系列思想 , 因此仿佛被重新发现般一下子从边缘状态成为欧陆哲学讨论的热点 。与 此相应的是 , 在近年来的国内哲学界尤其是西方哲学的研究领域 , 与他人或他者有关的政治问 题和伦理问题也日益成为热点 。 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 , 国内的西方哲学研究正呈现出某种 向政治哲学 、 伦理学等实践哲学转向的趋势 。 在此背景下 , 勒维纳斯的相关思想也日渐得到国 内学者的重视和研究 : 从他的哲学思想与现象学的关系 , 到他的伦理学与形而上学及其对存在 论的批判 , 甚至他思想中的犹太性等问题 , 都已或多或少有所触及 ① 。 无疑 , 这些研究几乎都 注意到了勒维纳斯关于伦理学是第一哲学的思想 。 但是 , 勒维纳斯究竟在何种意义上认为伦 理学是第一哲学 ? 换言之 , 在勒维纳斯那里 ,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如何可能 ? 对此问题 , 国内
* 收稿日期 : 2006 -04 -18 ①
可分别参阅王恒的 《时间性 : 自身与他者 — — — 从胡塞尔 、海德格尔到列维纳斯 》( 南京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 、 杜小 真的 《勒维纳斯 》( 台北 : 远流出版公司 1994年版 ) 、叶秀山的 《从康德到列维纳 斯 — — —兼 论列维纳斯在 欧洲哲学史上的 意义 》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 报 》 2002 年 第 4 期 ) 、孙向晨 的 《莱 维纳斯 的 “ 他者 ”思想 及其对 本体论 的批判 》 ( 《复旦学报 》 2000 年第 5期 ) 、《 现象学 抑或犹 太哲学 — — — 对莱 维纳 斯哲学 犹太 性的 探讨 》 ( 《 哲学研 究 》 2001 年第 1 期) 、杨大春的 《超越现象学 — — — 列维纳斯与他人问题 》 ( 《哲学研究 》 2001年第 7 期 ) 等等 。
[ 1] 74 [ 4] 202
这是一场以存在本身为目的的斗争 。 勒维 纳斯将之称为 “没有伦理的生命斗争 ” 无伦理上的顾虑 , 如一种英雄般的自由 , 与所有关于他者的罪责无关 。 ”
[ 6] 170
:
“这涉及一种将自身接受为自然的生存 … …涉及一种异教徒的生存 。 ……存在指挥着它 , 毫 但问题在于 , 这种 “自然的生存 ”真的 “与所有关于他者的罪责无关 ”吗 ? 这正是勒维纳斯要质疑海德格尔以及 传统存在论之处 。 姑且承认 , 对于他物 , 我们可以 ( p o u v o i r ) , 或者说有权通过使用 、 劳动 、 享受 而消灭它的他性 , 将之据为己有 , 将之同一化 。 但是对于他人 、 对于一个向我们发出吁告 、 恳求 的面孔 , 我们也可以对之施加我们的权力意志和暴力 , 也可以像对待他物那样对之进行摧毁 、 围猎吗 ? 也可以将之作为客体进而作为我的财产 、战利品 、 猎物或牺牲品而整合进我的存在的 同一性之中吗 ? 如果这样 , 勒维纳斯说 , 那就是谋杀 , 就是犯罪 。 因为 , 在其外在性中的面孔恰 恰是对我的同一化的努力的抵制 , 是对我的权力的反抗 : “汝勿杀 ”。 这是一种伦理的而非实 在的抵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