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哲学理念

合集下载

叔本华的悲观哲学

叔本华的悲观哲学

叔本华的悲观哲学今天我讲的是叔本华,叔本华呢,咱们都知道他的哲学是悲观主义,那么他的悲观主义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人生就是痛苦”,那么为何会“人生就是痛苦”呢?这咱们就得从最初讲起了。

叔本华以为,人这种生命现象就是求生意志的客体化,通俗点来讲就是人这一生其实就是对欲望的不断追求,所有的生物中人的需求最多。

叔本华把意志追求目的时受到的阻碍称为痛苦,把意志达到目的的状况称为幸福,而咱们都知道,咱们在追求目的是老是会受到挫折的,追求这个没遇追求那个也会遇,所以在追求目的时是痛苦的,而就算某个目的达到了,又会有新的欲望席卷而来,因为人的追求永无止境,所以痛苦是常常的,幸福是短暂的,所以,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

以上可以算是叔本华哲学最大体的理解了吧,不过上边的这种说法也算是稍稍有点欠缺的,在上面的说法中,幸福虽然短暂但终归仍是有的,可事实上在叔本华的哲学中,幸福被他给消除,幸福是不可体验和不可被查验的。

叔本华哲学中有个特有的问题——苦闷,在他眼里,是由苦闷中产生了世界和人类生活(上帝的苦闷产生了人类,封建主义的苦闷产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基督教的苦闷产生了异教徒),尤其是人类生活的各类各样的“安排”;也是苦闷启发了思想本身,从而决定了一种哲学,对咱们而言,那就是叔本华的哲学理念。

在这里,咱们咱们不纠结于前者外部世界的问题,咱们挽留于此的是一种“主观性”的传承。

叔本华的哲学来自于对苦闷的体验,所以咱们需要首先理解苦闷体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不过事实上也给不出什么概念来,若是咱们愿意,苦闷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但它是一种完全特殊的体验,一种人们希望能够有所体验却什么也体验不到的体验。

苦闷因此是一种缺失的体验,一种人们希冀、乃至从某一固按时刻起开始等待,却始终不曾来临,也永远不会到来的东西。

每当人们取得一次知足,苦闷就会随之而来。

叔本华以为,苦闷揭露了不同于痛苦的、无法证明的知足的表现。

终于与咱们一开始的痛苦说到一块去了,这儿的苦闷体验说的有点玄乎了,其实它也没那么玄乎的。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叔本华是18-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以其悲观的人生哲学和对人类生存的深刻思考而闻名。

他的哲学观点涉及到人的悲苦、意志的斗争以及对于幸福的追寻。

本文将通过阐述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探讨他对于人生的看法以及他的一些具体观点,包括对于幸福的定义、对于目的的思考以及对人的苦难的认知。

首先,叔本华认为,人生是充满痛苦与苦难的。

他认为一切欲望都是无止境的,而人类的愿望满足不了欲望的基本特点是,无论在财富、地位还是名声等方面,人们总是欲望无止境地扩大。

正因为如此,人们得不到的东西总是让他们感到痛苦和不满足。

叔本华在他的作品《悲观论》中提到:“没有欲望,地球就会变成一座冷清的荒岛。

”然而,即使人们满足了他们的欲望,他们往往也只是暂时感到满足,很快就会追求更多的东西,陷入新的欲望的无底洞。

其次,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强调了意志的斗争。

他认为生活就是一场不断的斗争,而人们的意识和意志是造成痛苦和苦难的主要原因。

叔本华认为,人的意识无法与自然和现实保持和谐,而是在思考自己的存在和社会存在时常常感到困扰和痛苦。

他认为,人类的最终目的是追求解脱,通过自我抑制和超越肉体的欲望来达到内心的平静。

叔本华还对幸福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思考。

他认为幸福不是通过世俗的快乐和享受来达到的,而是通过对于理性的追求来实现的。

他建议人们要较少欲望,降低对物质的追求,从而减少对欲望的苦难。

他认为,过度地追求物质财富和享受只会让人的欲望更加强烈,从而更加带来痛苦和不满。

叔本华还从生命的意义以及人的苦难的角度对于人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人们往往通过努力工作、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来寻求人生的意义和目的,然而这些追求并不能真正带来人生的意义和幸福。

他指出,人的存在是一个无意义的偶然,人的苦难是无法避免的。

他认为,人首先要面对现实的苦难和绝望,然后通过追求智慧和对生活的思考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总而言之,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强调了悲观的一面,但也包含了对于生活和自我认识的深刻思考。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浅析叔本华的意志与表象亚瑟·叔本华,德国哲学家,意志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人生观上,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禁欲忘我。

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

不同于与他同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他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

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

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

叔本华将它著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

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

他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后期的散文式论述对后来哲学著作的诗意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1819年,他出版了自己最重要的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但在当时几乎无人问津,但是他并没有为此而灰心,他自我嘲讽似的宣称,这本书不是为当代人,而是为后代人所写的。

他在默默无闻中等待了30个寒暑,这部鼓噪着生命冲动的哲学名著也伴随它的作者度过了30年的冬眠期。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重新诠释了充足理由律,解释为什么现象世界必须通过充足理由律来了解;第二部分提供了意志显现的细节,它是一种既不满足又不停止,盲目的冲动,要求人从自身存在本质即欲望之中解放出来;第三部分试图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的审美,即艺术中获得一种短暂的慰藉;第四部分以伦理学和禁欲主义的形式提供一种可能获得拯救的方式。

而终于在1851年得到了爆发。

一位名人说:“走了一整天,到天黑,他走到了。

”叔本华继承了康德关于为世界划分两个层次的观点。

在康德看来,人的理性(这里是指纯粹理性或理论理性)只能认识进入人的认识领域范围内的东西,即现象界,至于现象界背后的自在世界则是人的理性无法认识的。

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康德指出:人们必须以双重方式来思考自己,按照第一重方式,须意识到自己是通过感觉被作用的对象;按照第二重方式,又要求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理智,在理性的应用中不受感觉印象的影响,是属于知性世界的。

浅论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解脱观

浅论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解脱观

浅论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解脱观
叔本华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以“生命的意志”一书而闻名。

他的哲学主张主要围绕着人类存在的痛苦和解脱展开,认为人生的痛苦是无法避免的,而解脱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对生命意志的否定。

叔本华对人生痛苦的观点深刻而独特。

他认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是痛苦和不满足,而幸福只是痛苦的短暂缓解。

人在面临痛苦时,不可能通过理性分析或外在安逸的条件来消除痛苦,因为痛苦是由生命意志所驱动的,“意志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以不同形式出现,但在任何时候它都是孕育痛苦和苦恼的源头。


叔本华坚信,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真正有价值的,因为一切都是短暂的,而生命的本质就是无休止的不满足。

他认为,为了避免痛苦和苦恼,人们应该从内心深处否定生命意志,摆脱欲望和渴求,最终达到一种超越自我的境界。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生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正视这个事实并从内心深处接受它。

其次,幸福不是一种永恒的状态,我们需要明白这一点并学会在痛苦中寻找片刻的宁静。

最后,摆脱欲望和渴求是人们追求解脱的关键,只有当我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并否定自己的生命意志时,才能真正超越自我,达到解脱的境界。

总之,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是一种特别的思想体系,它反映了人类对生命和痛苦的思考和探究。

虽然叔本华的观点可能会引起争议,但它确实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理解人类存在的本质。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沮丧,叔本华的哲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浅谈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浅谈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浅谈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叔本华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

他创立了一个以现象主义知识论为前提,以唯意志主义本体论为核心,以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人生观为归宿的完整的哲学体系。

这种主观体验虽然从哲学家本人来说是个体性的,带有非常明显的个性色彩,但事实上都是其个人对社会和自身经历的独特认识和感受。

叔本华之所以会得出生存意志痛苦的悲观主义结论,就在于他对当时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给社会带来的恶果,以及他个人缺乏爱和被爱一生的不幸经历的独特感受和深刻休验的结果。

在叔本华看来,人生实际上就是一场悲剧,只是在细节上才有喜剧的性质。

既然人生就是无尽的欲望,不尽的痛苦,是一场悲剧。

他的哲学是悲观主义的,因为他认为人的本质决定了人是痛苦的,同时他还提出如何解除这些痛苦和悲剧。

一叔本华的哲学体系叔本华以他的意志主义哲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先河,而其理论目标和中心环节是其悲观主义的伦理学,即关于生存意志痛苦的理论。

叔本华自称他的哲学是从康德哲学出发的,他提出了他著名的命题“世界是我的表象”。

认为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不过只有人能够将它纳人反省的、抽象的意识罢了。

并且,要是人真的这样做了,那么,他那儿就出现了哲学的思考。

从主体出发,叔本华得出了“世界是我的表象”的结论后,他又认为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真实意义在于认识“自在之物”。

即表象背后的本质。

要认识“自在之物”,则必进一步深人到主观世界领域,从外面的世界表象的世界得不到任何答案。

“在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从外面的意志是无处不在的,不仅人类有意志,动物、植物也有意志,甚至无机物也有意志。

世界万物尽管在现象上各不相同,而在其内在本质上是同一东西,这东西就是意志。

不同的是,意志的客休化程度有高低大小之分,它们形成不同的级别,而人类身上的意志是最完善、最发达、最鲜明的。

意志本身又是自由的,是没有什么法度的,是完全独立和绝对自由的。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是19世纪著名哲学家、悲观主义的先驱,他的哲学被认为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悲观主义,他认为人生不免充满痛苦和苦难,而这种苦难是无法避免的,他的哲学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一、叔本华悲观主义的根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不是源于他自身的人生经历,而是基于对人生本质的分析和思考。

他相信,人生中的痛苦和苦难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种苦难是由人生存在的本质决定的。

在他看来,人生存在的根本问题是欲望、满足和失望的循环,而这个循环不可能被打破,从而导致了人类永无止境的痛苦。

二、叔本华对人生的看法叔本华认为,人的存在本质上是痛苦的、失败的和虚无的。

他主张拥有一种冷静的、客观的态度来面对人生中的苦难。

他认为,人类需要接受生活中的不幸和痛苦,并试图达到一种内在的平静。

在他的哲学中,这种内在平静被称为“超越”。

叔本华认为,在人的生命中,欲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欲望往往是痛苦的根源,因为我们总是在寻求那些我们不能拥有的东西。

人的欲望始终无法满足,因为我们总是想要更多、更好的东西,而这种欲望最终会导致失望和绝望。

在他看来,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这也意味着痛苦将永远存在。

叔本华认为,人类是一个自私和残忍的物种,这源于人类的本性。

他主张人类应该在自己的悲惨和不幸中认清自己的本性,并寻找一种优秀的方式来面对这种本性。

他认为,人类应该尽量避免伤害他人,因为痛苦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存在,并希望人类在悲剧中铸造出自己的人格。

四、叔本华对自由意志的看法叔本华认为,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

他认为,自由意志是一种幻觉,我们的行动是由自然的现象所驱动的,而非我们自己的决定。

他主张人类应该摆脱对自由意志的信仰,并接受生活中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行为。

五、叔本华对宗教的看法叔本华不信任宗教,因为他认为它们是对人的欲望和苦难的认知上的幻觉。

他认为,宗教只会让人们更加渴望和追求,从而导致更多的痛苦和失望。

在他看来,真正的信仰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静态的信仰,而非追求快乐和满足。

哲学家叔本华的简介

哲学家叔本华的简介
• 任何事物都有它之所以如此的理由,或者 说任何事物皆可被解释 • 叔本华认为充足理由律有四种不同的意义, 即一切表象都可以从四个层次上进行解释, 从而将这四种意义比喻为“四重根”。 • 因果律,逻辑推论,数学证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1816年 《论视觉和颜色》 1819年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1836年 《论大自然的意志》 1839年 《论意志的自由》 1840年 《论道德的基础》 1851年 《附录与补遗》
三.悲观主义哲学
• 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徘徊。 • 世界本质就是某种无法满足的欲求,从逻 辑上说,它永不可能被满足。所以如果不 能满足的欲求是某种痛苦,那么世界就无 法摆脱其痛苦的本质。人们只是永远试图 使自己的欲求满足,但这种满足却更加证 明和显现了意志本身,这被他认为是世界 上最悲哀的事情。 • 摆脱痛苦的方法:意志的否定。
影响和评价
• 正面评价:
• 叔本华是少数维特根斯坦阅读并欣赏的哲学家之一,并且影响了尼采、 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尼采非常欣赏他的作品, 曾作《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来纪念他。瓦格纳把歌剧《尼伯龙根的 指环》献给叔本华。莫泊桑称他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梦想破坏 者”。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思想亦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在其著作《人间 词话》中以叔本华的理论评宋词;还曾借助其理论发展了红学,成就 颇高。
二.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A. 重新诠释了充足理由律,解释为什么现象世界 必须通过充足理由律来了解; B. 提供了意志显现的细节,它是一种既不满足又 不停止,盲目的冲动,要求人从自身存在本质 即欲望之中解放出来; C. 试图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的审美,即艺术中获得 一种短暂的慰籍; D. 以伦理学和禁欲主义的形式提供一种可能获得 拯救的方式。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叔本华(1788年-1860年)是德国哲学家,他被视为西方哲学中悲观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两部著作《论人生的苦难》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

在叔本华看来,人生本身就意味着痛苦和困境,而且人们得到的快乐总是短暂的,最终都会面临死亡和虚无的命运。

在《论人生的苦难》中,他写道:“不知为什么人生总是苦难重重,虽然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渴求快乐。

”叔本华认为这种苦难不仅是肉体上的,还包括心理上、社会上等面向。

他认为,人类生活的本质就是痛苦、不满和无尽的欲求。

对于这种情况,叔本华提出了“解脱”的途径。

他认为,只有找到真正自由的状态,才能摆脱痛苦的束缚。

而真正自由的状态是一种脱离欲望和意志支配的境界,即“超越自我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可以获得真正的平静和内心的自由。

此外,叔本华还提出了“意志”的概念。

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一种无限的、不可知的意志,它是一种强烈的、永不满足的欲望,它是万物存在的根源。

然而,叔本华同时也认为,诸如欲望和意志等这些驱动力反而成为了人类苦难的根源,因为这些驱动力总是让人心灵不安,并导致了一系列不满和挣扎。

除了以上提到的,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还包括以下几点:1. 悲观主义的根源:叔本华认为,悲观主义的根源在于生命本身就是无意义的。

他认为,人类的存在没有任何目的或价值,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只是遵循着自然规律生存而已。

因此,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最终都会化为乌有。

2. 世界的本质: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

这里所说的意志并不是普通的人们所理解的“意志力”,而是一种无始无终的本体力量,它驱使着人们的欲望和行为,也是万物运转的动力。

3. 永恒的现在:叔本华主张重视瞬间,认为唯有通过当下的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他认为,过去已经逝去,未来尚未到来,人们所能真正享受的只有现在这一刻。

4. 知识与审美:叔本华认为,知识和审美是人类摆脱苦难的两种途径。

通过知识的积累,人们可以获取更多的现实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而通过审美的体验,人们可以暂时摆脱痛苦,沉浸在美好的事物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叔本华的哲学理念
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他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哲学理念被誉为浪漫主义哲学的先驱。

他的哲学思想受到了康德哲学的影响,同时也融合了自己的个人理念和生活经验。

在叔本
华的哲学理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非凡的思想深度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力。

1. 悲观主义
叔本华自称为一个悲观主义者,他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无意义的。

他认为人类的存在
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存在,因为我们必须面对无尽的苦难、疾病和死亡。

他认为所有的快
乐和幸福都是短暂的、虚幻的,他呼吁人们应该接受这种命运,并且在自己的内心中寻找
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安慰。

2. 意志哲学
叔本华提出了意志哲学的概念,他认为意志是人性的核心。

意志是指那种从内心深处
发出的力量,驱使我们追求自由、真理、美好等道德价值。

他认为人类的智慧和才华不是
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让我们超越任何困境。

3. 艺术哲学
叔本华非常崇尚艺术,他认为艺术是唯一能让人们逃脱现实的途径。

他认为艺术是一
种超越现实的力量,可以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快乐和满足。

他认为艺术家本身就是一种超越
现实的存在,他们的创作不仅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还能够让人们从中领悟到更深层次
的道理。

4. 爱与同情
叔本华认为人类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爱和同情心,他认为这是一种真正的道德品质。


认为爱是一种跨越物质界限的力量,可以连接起所有的生命。

他认为人们应该对身边的所
有生物怀有同情心,这种同情心可以让我们超越自我的界限,与他人互相理解和关爱。

5. 自然哲学
叔本华也是一位自然哲学家,他认为自然是一种完美的存在,而人类的存在只是一种
微不足道的存在。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有机的,每个生命都具有自己的意志和本质。

他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学习从自然中获取智慧和启示,同时要学会顺应自然的规律而
生活。

总之,叔本华的哲学理念充满了深刻的哲学洞察力和反思,他的思想能够引导我们超
越现实界限,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他呼吁人们应该超越世俗的追求,关注内心的力
量和深层次的道德价值。

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的许多著名哲学家,如尼采、海德格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