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 上册优质教案:5 对韵歌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对韵歌》教案三篇

【导语】这是⼀篇节奏明快的对韵歌,读出节奏韵味是本课朗读的重点。
同时在朗读中引导学⽣感受对⼦间的对应关系,感受对韵歌呈现的美景。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教学⽬标: 1.复习声母 b p m f d t n l 2.复习拼读拼⾳。
3.阅读《对韵歌》,读通课⽂,会认5个字,会写3个字,掌握新笔画。
教学重、难点: 1.巩固所学的字母以及两拼法。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1.ppt 2.字母、⾳节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个声母吗。
⼀起来复习⼀下。
过渡语:看来,⼤家已经和⼋个声母交上朋友了。
(⼆)拼读⾳节 过渡语:声母朋友可调⽪了,它们现在躲到⾳节了,想考考⼤家会不会拼读呢。
(会) 出⽰ppt:(还得拼读规则吗):声母短,韵母亮,两⾳相连猛⼀碰。
1.拼读带汉字的⾳节。
过渡语:和同桌⼀起拼读下,不懂的,同桌可以互相帮助。
(拼⾳+汉字)⼤⽶泥⼟马路伯⽗书⽪ 过渡语:同学们拼读得真好,谁想⾃⼰来拼读⼀下。
不过他如果拼读对了,全班得跟着拼读⼀遍。
师:棒极了。
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拼读规则:(出⽰ppt)拼读规则:声母短,韵母亮,两⾳相连猛⼀碰。
2.拼读没带汉字的⾳节。
过渡语:真好!这是⼀组没有带汉字的⾳节,你们还会拼读吗?谁敢来挑战⼀下。
(拼⾳版)努⼒踏步抚摸母⼥地理⽪筏 开⽕车拼读,同桌两个⼈合作拼读 (三)谈话,揭⽰主题 过渡语:真厉害,⽆论是带汉字的⾳节,或者是只有拼⾳,同学们都能准确拼读。
这节课,曾⽼师要带⼤家学习⼀⾸诗歌,题⽬叫:对韵歌。
先看⽼师写课题。
1.齐读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在第三单元⾥,我们背过⼀⾸对韵歌,⼤家还记得吗? 2.复习第三单元《对韵歌》 师:在这⾸诗歌⾥,我们知道了了其中的⼏个对⼦,那就是?(天对地,上对下,⽇对⽉,今对古) 师:这些对⼦,意思相对,字数也相同。
今天我们也要再学习⼀⾸对韵歌,这⾸对韵歌同样藏着意思相对的字或词语呢,⼀起来听听这⾸诗歌。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教案1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对韵歌》的内容。
2.能够理解《对韵歌》中的对仗词,掌握对仗关系。
3.能够模仿《对韵歌》的节奏和韵律朗读。
4.能够对比不同句子的对仗关系。
二、教学重点1.理解《对韵歌》的内容。
2.掌握《对韵歌》中的对仗关系。
三、教学准备1.课文《对韵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
3.辅助教材:配套音频。
四、教学过程1. 初步呈现1.让学生观看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文中的内容。
2.播放配套音频,让学生跟读熟悉诗歌的节奏。
3.分段阅读课文,解释生词和表达。
2. 听读课文1.教师朗读全文,引导学生跟读。
2.分组学生互相朗读,加深理解和记忆。
3. 对韵认知1.解释对仗关系,让学生举例说明。
2.指导学生在诗歌中找出对仗词语,分析其对仗关系。
4. 朗读训练1.学生跟着音频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韵律。
2.学生分组互相朗读对比不同句子的对仗关系。
5. 小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对韵关系。
2.学生自主朗读、默写《对韵歌》。
五、课堂延伸1.让学生创作类似的对韵歌诗歌。
2.鼓励学生用对仗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3.拓展反义词对仗、反义词造句等活动。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2.默写《对韵歌》的一段诗句。
3.创作一个简短的对仗句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对韵歌》的理解,提高对仗词的识别能力,培养对韵节奏的感知,为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对韵歌特级教师优秀教案6篇

对韵歌特级教师优秀教案6篇-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对韵歌特级教师优秀教案6篇《对韵歌》是一篇优美的语文上课课文,特意整理出X篇对韵歌特级教师优秀教案,整理的这些对韵歌教案,都是老师细心创作的优质教案,对韵歌教案专门的剖释《对韵歌》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分享精品对韵歌教案,让更多的教者有更好的教案写作思路。
【对韵歌教案】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对韵歌》优秀教学设计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
(教师)2.预习课文。
(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
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
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
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
(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指导学生学习对字。
(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
(2)出示对字。
个别读,齐读。
(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
(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
5.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
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5课 对韵歌》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课《对韵歌》
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对韵歌,体会对韵歌的韵脚和节奏。
2.能够模仿老师领读对韵歌,感受其中的韵味和节奏感。
3.通过学习对韵歌,培养学生的音韵感和朗读能力。
二、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对韵歌》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音响设备
3.学生课前准备:背诵古诗《对韵歌》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播放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对韵歌的节奏和韵脚。
2.学习对韵歌(15分钟)
–请学生模仿老师领读《对韵歌》,感受其中的韵味和节奏感。
3.分组朗读(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轮流朗读《对韵歌》,并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
4.讨论与总结(15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对韵歌的特点,包括韵脚、节奏等,并总结出对韵歌的魅力所在。
5.课堂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回答一些与对韵歌相关的问题,巩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对韵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了音韵感和朗读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韵歌的节奏感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
下节课将继续巩固对韵歌的学习,并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朗读训练。
五、课后作业
背诵《对韵歌》,并按照正确的节奏和韵脚进行朗读。
通过今天的教学,让学生初步领会了对韵歌的魅力和节奏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对韵歌的朗读技巧。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教案五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教案五篇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所以本学案的设计结合识字课的特点,图文结合,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
(教师)2.预习课文。
(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
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
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
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
(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
一、识字教学,图文结合二、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指导学生学习“对”字。
(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
(2)出示“对”字。
个别读,齐读。
(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
(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
5.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
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全文;理解掌握小学语文一年级《对韵歌》的基本内容;2.培养学生对语言韵律的感受和乐感的领悟。
过程与方法1.积极参与教学讨论,感受语言韵律;2.借助声乐活动,激发学生对语言韵律的感受和乐感的领悟。
情感态度1.营造安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快乐和轻松;2.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二、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本课时为第二课时,共一课时。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对韵歌》;2.能够感受语言韵律。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认识语言韵律;2.激发学生对文学情趣的感受。
教学流程时间教学环节活动形式活动内容5 min 热身活动教师问答1. 学生带着好奇心思考:这首歌叫做《对韵歌》,它和普通的歌有什么不同?2. 教师一一征询学生回答。
10 min 基础讲解讲述 1. 了解《对韵歌》的基本内容;2. 区分普通歌曲和对韵歌曲;3. 为学生正确唱出《对韵歌》做铺垫。
15 min 韵律感受师生互动1. 引导学生倾听、感受语言韵律;2. 教师先唱一遍歌,让学生感受强调的音和韵律的旋律;3. 学生跟着教师唱一遍,强化感受。
10 min 音调模仿分组活动1. 将学生分为两组;2. 给学生听同一音乐节拍,然后各自模仿唱出不同的音调;3. 两组比较输出的音调的不同。
10 min 结束和反馈师生问答1. 教师提出:“请同学们谈谈在唱韵律歌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改变和收获?”;2. 可以期望学生能够在理解这首歌的基础上回答这个问题。
合计--40 min三、教学方法1. 色彩生动的图片教学法采用更为直观生动的、贴近学生的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更有兴趣,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多角度的视听教学法通过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多角度、多维度、有声有色的教学法,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韵律和旋律,发现歌曲中的趣味之处。
3. 互动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互动讨论式教学中,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语言韵律的学习不仅要靠教师,还要靠学生自己的积极参与。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对韵歌》教案【7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对韵歌》教案【7篇】《对韵歌》是根据课本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编写而成的一篇韵文,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鉴戒,下面作者精心准备了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对韵歌》教案内容,欢迎使用学习!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对韵歌》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一、二、上”等7个生字,会写“一、二”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田字格,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习汉字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进程一、直接导入,学习对韵歌1.课件出示: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2.教师范读一遍,简单讲授:第一句是数数;第二句讲的是五行;第三句是介绍天地和上下的;第四句“日月”照管“天地”,今古押韵,介绍了时间概念。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将课文读熟,字音读准确。
4.学生自己朗诵,对照生字表圈出课文生字。
自己读一读。
二、学习生字1.教师板书课文会认生字:一、二、三、四、五、上、下。
2.认读生字。
教师范读字音,学生认真听,练习读,教师指导发音。
3.识记字形。
(1)识记“一”,教师点拨引导:设置情境引导:出示一根小木棒,引导认知。
(木棒竖起来是“1”,横着也是“一”。
)记忆:一根木棒“111”,一根木棒“一一一”。
(2)一根木棒是“一”,那么两根木棒呢?(引导学生知道两根木棒叠加是“二”,认读、识记。
)(3)识记“三”。
(方法同上)(4)那么“四”和“五”还是在上面加横吗?(教学“四、五”,引导识记)(5)“上”和“下”对照区分识记。
4.出示会认字,指名学生认读,巩固字音。
三、指导书写1.出示:一、二、三、上,指名认读,巩固字音。
2.我们已经会认这些生字了,并能准确地读出来,那你们想把它们写好吗?3.认识田字格。
(课件出示课后习题2中的田字格图片,引导认识竖中线和横中线。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5对韵歌 》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5对韵歌》人教部编版一、教材分析本教材是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识字5对韵歌》的一部分,属于人教部编版。
本教材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汉字发音和认读。
本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是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识字5对韵歌》中的文字和韵母,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乐趣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教授学生认读《识字5对韵歌》中的文字和韵母;2.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文字的发音和识字的技巧,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识字。
四、教学准备1.准备课本和相关辅助教材;2.准备音响设备,确保课堂上能播放相关录音;3.教师需要提前备课,熟悉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课程相关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唤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学习《识字5对韵歌》教师逐次教授学生《识字5对韵歌》中的文字和韵母,要求学生跟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识字技巧。
3. 练习与巩固通过各种练习形式,如口头练习、书写练习等,巩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做简单总结,并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
六、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后作业1.完成相关练习册上的习题;2.背诵《识字5对韵歌》中的文字和韵母;3.撰写一篇关于学习《识字5对韵歌》的心得体会。
通过上述教学过程,相信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识字5对韵歌》中的文字和韵母,从而达到提高识字能力的目标。
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更能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⑤对韵歌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
2.河水皱眉,树儿摇头,鲜花弯腰,白云溜走。
生:猜出(雨儿)(风儿)师:对呀!小朋友真聪明。
今天我们就与雨儿、风儿一起旅行一次好吗?(大屏幕放影大自然的景色)生:边看边说。
3.出示课文题目。
师:小朋友大自然的景色确实美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识字5一课。
齐读《识字5》,看看这首对韵歌展现了大自然哪些美丽的景色。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一)学习第一、二句1.教师范读课文一、二句。
教师做讲解: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读重一点儿,“对”字轻读。
学生采用拍手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方式诵读,读准字音。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每个对子间的词语是什么关系?(都是同一类别的词语。
)这些词语可以分成哪些类别?教师出示“自然现象”“动物”“植物”3个词语,请学生将生字卡片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归类,发现“云、雨、雪、风”都是自然现象,“花、树”是“植物类”,“鸟、虫”都是“动物类”。
同一类别组成新词读一读,如“云雨、风雪、花树、虫鸟”。
5.出示图文“云、雨、雪、风、花、树、鸟、虫”,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人指图,一人读字。
6.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
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
(屏幕出示“云”和“虫”的字理演变图)②学生发表感想。
③小结:古人特别聪明,根据物体的某一部分的特点,一点点写出了汉字,汉字多有趣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呢!(6)给“云”和“虫”两个字扩词。
(7)把生字放回句子中指生个别读,齐读。
(二)学习最后一句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出示山清水秀水墨画和柳绿桃红水墨画,引导学生看图找对子。
(山对水、柳对桃、红对绿、清对秀)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课件。
(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
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
③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
4.理解“桃红柳绿”。
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
②说一说:( )的桃花,( )的柳树。
③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重视突出识字教学。
教师出示美丽的图片,并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识记Array生字,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使教学变化灵活,生动活泼。
三、迁移运用,拓展运用1. 读读课文中的对子。
2. 分组自编对子。
3. 反馈。
例:春对夏,例:上对下,秋对冬,后对前,白云对红日,天涯对海角,新月对彩虹。
南北对东西。
【课堂作业新设计】1.“虫”的第五笔是,“山”的第一笔是,“云”的第三笔是。
2.“云”“虫”“花”中,笔画数相同的两个字是:、。
3.口头组词。
云 虫 山答案: 1.㇀2.虫 花3.白云 云朵 风云 虫子 小虫 捉虫 大山 山水 山上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提、撇折、竖折等3个笔画,会写“虫、云、山”3 个字。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学习1.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指名读,评价读。
2.抽读生字卡片。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出示本课生字:对 云 雨 风 花 鸟 虫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1.抓特点,形象化识记。
引导学生在整体识记汉字的基础上,抓住每个生字的特点来识记。
如,“雨”的四个点好像雨点从云朵里飘落下来;“风”中间的撇和点就像刮风时的情景;“鸟”中间的一点好像它的眼睛,促进字形识记,字义理解。
2.组词拓展。
如“花”,可以列举“玫瑰花、荷花、桂花、牡丹花、菊花、梨花”等词语,还可以列举生活中样子像花的词语“浪花、雪花、棉花、火花、礼花”等,在拓展中识记。
雨:暴雨、毛毛雨、雷雨风:东风、南风、北风3.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积累由熟字组成的新词,如“风雨、风云、对手、水花、火花、山花、花鸟”。
三、加强巩固,写字教学1.开火车读生字。
2.读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读要求写的生字。
出示本课会写的字:虫、云、山。
4.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思考:怎样才可以把这三个字写得更漂亮?(2)交流写这三个字的小窍门。
“虫”竖写在竖中线上,虫的“口”要写得扁一些。
“云”上横短,下横长,撇折从下横的中心点起笔,与点对应,合成一个稳稳的三角形。
“山”中间的竖最长,竖折的竖最短,第三竖下端略出头。
竖与竖之间等距。
交流书写时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
“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
指导三个新笔画的写法:“提”下笔从左到右,从重到轻,收笔要出尖。
“撇折”下笔从重到轻,撇与提交接时,转换方向从重到轻,稍稍往上斜。
“竖折”下笔先写短竖,稍稍停顿改变方向写横。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练写,交流反馈。
四、反复诵读,拓展延伸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韵歌》。
可以拍拍手,也可以同桌对读等。
2.男女生对读。
3.师生对读。
4.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
5.小结: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同元曲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车远航吧!6.出示一些对子,试着一起拍手读一读。
7.汇报朗读。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图写字。
( ) ( )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 )。
( )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答案:1.云山虫2.云虫山【板书设计】天对地天地雨风花树鸟虫山清水秀柳绿桃红【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2.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
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不足之处: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
没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课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
教学本课应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的实际,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对对歌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河对汉,绿对红。
雨伯对雷公。
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云叆叇,日曈朦。
腊屐对渔蓬。
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
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风。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课后作业一、读一读,回答问题。
晨对午,夏对,古柏对苍松。
红对,有对,麻雀对布谷。
1.读一读,把下面的字填到文中。
无冬白2.把文中鸟的名字画上“○”,树木的名字画上“”。
二、我会写字云虫山答案:一、1.冬 白 无 2.○麻○雀 布谷 二、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教学目标:1.认识“对、云、雨、风、花、鸟、虫”等7个生字。
2.会写生字“山”和基本笔画竖折。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准“风、虫”的字音。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学生背诵古诗词。
(展示经典诵读) 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导入读题。
刚才听孩子们背诵古诗,声音那么好听,黄老师就陶醉了,我爱你们。
我们开始上课吧?上课,孩子们好!请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自然景物有关的《对韵歌》。
来,孩子们,请读课题——对韵歌。
2.认识“对”字。
课件出示“又”,再出示“寸”。
边演示边说顺口溜:好朋友,手拉手,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
这个字宝宝念“对”,齐读三遍。
出示字卡:对 随机贴字卡。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过渡:音乐课上,黄老师听孩子们唱歌非常好听,其实,韵文读好了,也像你们唱歌一样好听。
不信,你听---播放课文音频。
1.自由练读。
请孩子们自己学着读一遍吧!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读文。
谁来试着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后,同桌两人听读。
3.师生合作读两遍。
(老师当大喇叭,孩子们当小喇叭。
)三、图文对照,随文识字。
1.过渡:孩子们,看!动听的读书声把谁吸引来了?(出示:乌云图片)2.出示字卡“云”,指名学生领读。
3.再指名读。
4.谁来给“云”字找个好朋友?学生组词,随机粘贴字卡。
5.你看到的乌云是什么样的?看谁的眼睛最亮,最会观察。
出示课件,展开语言训练。
6.小结:黄老师很喜欢你,因为你有一双会观察的慧眼。
云是怎么形成的呢?黄老师告诉你们:云是水蒸汽在空中遇到冷气形成的。
这个小知识,我也是从书上看到的,希望孩子们多多看课外书。
看到黑压压的乌云,那就说明天气将要下雨了。
7.过渡:知识丰富的孩子们,谁来告诉我,这是什么字?认识“雨”。
(出示雨的演变过程)8.引导学生观察甲骨文“雨”。
如果回答不上来,引导学生观察甲骨文的点儿像不像小雨点儿。
9.小结:这个字,是我们中国古人最早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这个是金文、小篆,最后就演变成了今天的楷书--雨。
(出示字卡3---雨。
)跟着老师读两遍,开火车读。
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雨呢?10.现在我们知道了,当我们再看到天空中有这样的乌云,我们就可以告诉身边的人,天气马上要下雨了。
所以,出示:云对雨11.(出示雪花图片,)乌云跑了,看,谁来了?这是什么样的雪花?(从颜色、形状引导孩子去观察)12.雪花是个顽皮的小精灵,特别想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是它一个人怎么也飞不起来,需要谁的帮助?13.课件出示风字。
(出示:风)。
认读生字---风。
风是一个后鼻韵母,学生容易读错,重点指导读准字音。
师领读三遍。
开火车读,通过语境组词,让孩子加深印象。
如:今天刮大风了。
春天来了,妈妈带我去放风筝,它就是风筝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