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策略初探
浅谈振兴乡村教育

浅谈振兴乡村教育摘要:乡村教育日益趋于“小校额”、“小班额”化。
生源少、教师配备难,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
乡村振兴首要任务之一是振兴乡村教育,美丽乡村建设须先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
主题词: 乡村教育现状问题策略从事县域教育统计和教育发展和规划工作多年,亲身经历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中小学“全面改薄”及“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的全程,对乡村教育工作的发展演变历历在目,感受颇深。
现谈谈对乡村教育振兴浅薄看法,藉以抛砖引玉,慰提升乡村教育发展水平微薄之力。
一、乡村教育现状农村中小学通过国家“校舍安全”和“全面改薄”以及“农村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工程的实施,农村学校办学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目前,中小学校舍、寄宿学生生活用房及设施、体育运动场和教学设备均达到标准化学校要求,能够满足教学及生活的需求,但在教育软件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教师配备与教学能力,乡村与县镇、县镇与城区有较大的差距。
由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发展极不均衡的矛盾,为子女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优越条件,近年来进程务工和购房进城人口的逐年增加。
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镇,农村教育“小校额”、“小班额”日趋严重。
农村教育由于生源减少,教育成本急剧增加,农村以撤并学校整合教育资源来降低教育成本;而城市和县镇学校又涌出“大校额”、“大班额”现象。
市、县政府把化解城镇学校“大班额”作为当前重要的工作来抓,但是城市和县镇“大班额”现象愈演愈烈,在每学年开学初,优质学校涌现“一位难求”的现象。
农村学校“空”城镇学校“挤”的情况还引发了不少的社会问题:一是农村学校“小校额”、“小班额”增加了国家教育投入的成本;二是农村家长无论是进城务工还是购房进城,都增加了家庭教育成本,致使部分家庭生活负担重,返贫隐患高;三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大量农田因无人耕种而荒芜,存在粮食安全隐患;四是由于大量人口流入城镇,生活无保障、学位紧张存在社会不稳定因素。
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

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职教育管理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一大难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
中职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国家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严重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发展和质量提升。
一方面,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的问题。
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多以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队伍结构亟待优化,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难以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
学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导致学校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有必要对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训、完善中职学校管理机制等途径,才能有效解决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中职教育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引言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中职教育管理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困境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促进中职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为中职教育管理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管理策略,提高管理效能;2. 为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指导他们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水平;3. 对于相关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引起他们对中职教育管理中问题的重视,加大对中职教育管理的投入和支持,实现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可以促进中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中职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中职教育管理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落后、教师队伍结构亟待优化和学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方面。
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初探

农 村 中等 职 业 教 育发 展 的对 策 分 析 结合 地 方 实 际 制 定 有 效 的 政 策 和 法 规 .加 大监 督 和 实施 的 力度 农 村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需 要 一 个 良好 的 平 台 . 各
高 效 的职 业 教 育或 培 训 近年 来 , 国家 大 力 发 展 职 业 教 育 .特 别 是 重 点 支 持 农 村
力量。
要 对 象 .对 农 业 和二 三产 业 中 的 各 种 职
业 、各 种 岗位 所 需 要 的就 业 者 和从 业 者
所 进行 的职 业 知 识 、技 能 和态 度 的 教育 和 培训 笔 者 认 为 .农 村 职 业 教 育 是 职 业 教 育 的一 个 重 要 分 支 . 一 个 区 域性 概念 。 是 它 应 该 是 专 为 广 大 农 村 学 生 和 农 民 群 众 以及 即 将在 农 村 地 区 发展 事业 的人 群 所
中图 分 类号 : l G7 O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2 5 2 2 1 0 - 0 0 0 1 7 - 7 7( 0 0) 9 0 1 - 2
作 为 发 展 中 国 家 .我 国 的 农 村 问 题
尤 为 突 出 农 业 是 我 国 国 民 经 济 发 展 的 基 础 .农业 的发 展 是 我 国 社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的基 石 。 因此 , 须 在 解 决 农 业 、 必 农 村 、 民 问 题 上 做 足 功 课 . 中 . 要 农 其 重 途 径之 一 就 是 大 力 发 展农 村 职 业 教 育
让 每一名受 教育者都 有可能接受 优质 、
l f是 农 民 .农 村 人 E的 安 全 和 富 足 对 农 , l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

HU Ro g n
(ntueo oai a dctnadA ut d ai ua cdm IsttfrVctn l uai n dlE u tno H nnAa eyo i o E o c o f f
E uai a c ne C ag h u a 4 0 0 ) d ct n l i c , h n sa H n n o Se 10 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 间、 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 , 教育公 平问题进一 步凸显 , 成为社会关 注的热点 , 但研讨 主要 聚焦于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以及相关理论方 面, 职业教 对 育少有涉及, 更遑论农村职业教育。本文试对农村 职业教育中存在的教育公平性问题做一初探 , 希望 以引起大家对此事的关 注。
育机会平等的基 础上享有教育 活动过程 的公 平。 它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 主要是指 机会均等的概念, 它包括两个部分 : 消除歧视 消除 不均等 , 三个层面 : 入学机会均等、 进入不同教育渠
收稿 日期 :0 5—1 0 20 0— 9
作者简介 : 胡蓉(92 , , 17 一)女 湖南安化人 , 助理研究员 , 研究方向 :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一
同类学校的教育物质条件大体一致 , 师资力量水平 与学校类型、 级别相符合 , 并与同类学校大体一致。 主观方面, 根据学生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造成 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第三层内涵就是教育结果
的公平。这是指每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都能达 到一个最基本 的标准——获得学业上的成功 , 得到 源自V0 . . 1 6 No 1
Ma . o 6 r2 o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
胡 蓉
( 南省教 育科 学研 究院职 业教 育与成人教 育研 究所 , 湖 湖南 长 沙 4 0 0 ) 10 5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问题初探

体 现 农 村 的 特 点 和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的 要
一
和技 术 . 们在现代 意识 、 化知识 、 他 文 道 德 修 养 和 智 能 水平 等方 面 都 具 有 优 势 。
3 发 展 农 村 教 育 的 重要 性 、
、
农村 教 育的 含义 、 要特 征与 主
第一 . 展 农 村 教 育 是 解 决 我 国 经 发 济 长 远 发 展 问题 的 重 点 农 民 素 质 低 是
4 农 村 女 童 教 育 状 况 不 容 乐观 、
及 教 育 的 基 础 性 和 文 化 知识 的 启 蒙 性
第 二 . 村 区 域 教 育 发 展 的 不 平 衡 性 和 农
第五 . 展农村 教育是 我国实施科 发
教 兴 国 战 略 的 着 力 点
差 异 性 。主 要 是 指 农 村 地 域 辽 阔 、 会 、 社 经济 、 文 、 理 等 情 况 复 杂 , 观 上 形 入 地 客
维普资讯
圜 理论纵横 ・ 观察思 考
我 农韩毂育发展 题拐绦
熊斌勇
圃
着 农 村 城 镇 化 和 现 代 化 的 进
的 多 元性 和 多 民族 性 。我 国 的5 个 民 族 6 形 成 了 “ 元 一 体 ” 异 彩 纷 呈 的 灿 烂 文 多 、
是 指 我 国 农 村 教 育 在 发 展 阶 段 上 仍 处
我 国长 期 的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框 架 中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战略初探

() 1农村职 业学 校发展 战略首先 贯彻 和 反 映学 校文 化 中蕴 含 的理念 、精神 、 宗 旨与价值观。
职教体 系过于注 重职教 的独立倾 向 ,人
们在潜 意识 中还 是期望从 文化知 识来 提 高从业 者的适应 能力 。另 外义务 教育 阶 段很少 开设 有关 职业教 育的课程 ,致使
【 文献编码】o1. 6/ s . 5— di0 99.s 0 0 : 3 j n4 i
9 8 () 0 1 . 4 89C. 1 . 0 2 10 2
一
、
农村 中等职 业学 校发展 战略 的
协调和整合中选择相对合理 的发展轨迹。
理 论 概 念 ( 发展 战略 概 论 一)
( 学 校 战略 体 系一 经确 定 或批 准 , 6 )
则具 有长期 指导性 、持久性 、一贯 性和
现代化 和农村城 镇化 的进程 中 ,高科 技 农业对农 民提 出 了新 的要求 。农 民工 要 从体力 型 向智 力型 、技 能型转变 ,但 是 很多农 村职校没 有及 时调整专业 办学 方 向 ,在 市场经济 中丧失 了竞争力 。在 师 资 队伍 方面 ,农 村职业学 校缺少 在理论 和实践 方面较有 能力 的专家学者 和学科 带头人 。在校企 合作上 ,农村职 校还 没
形成 自身独特模 式。
地适 应培养在 一线工 作的 高素质劳 动者
和 中初级 实用技术人 才 的需 要 ,也 满足 不 了人 民群 众 日益增 长 的对多样化 职业 教育 的需求 。特别是 农村 职业学校 由于
() 足现有 学校基础 ,并有前 瞻性 , 3 立 要 预测到 未来规划 期 内社会 、经 济 、科 技 、环境 、人 口、市场 等诸 多方 面 的重
农村实施教育-9+3-计划的策略初探

农村实施教育”9+3”计划的策略初探关键词:实施计划;整合资源;健全机制;扩大宣传;提高质量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25-02近年来,西部地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现,不少省市为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加快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出台了实施教育”9+3”计划(即巩固提高9年义务教育和实行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这无疑是给广大农村初等教育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有一个好的实施策略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农村教育”9+3”计划的实施策略作一点初步的探索。
1.政策背景义务教育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教育制度,自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至2008年我国实现全面普及的9年制免费义务教育,20多年来义务教育制度在提高国民基本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促进社会文明、增进个人幸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情况下,我国劳动者尤其是青壮年劳动者文化水平偏低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2010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5年。
而早在2005年美国该项指标已为13.63年,日本为12.9年;在本世纪初,oecd国家该项指标就已超过11年。
可见,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明显偏低。
这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更与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相去甚远。
可见,进一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从9年扩展至12年,从初中延长至高中阶段,将成为我国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但考虑到,义务教育具有公益性和强制性。
其年限的延长必然给国家的财政带来一定压力,因此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需要根据我国经济条件分步推进。
涉农职业教育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探析

2023年第11期现代园艺涉农职业教育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探析杨京燕,黄倩(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台州318020)摘要: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涉农职业教育作为针对三农问题开展的人才培养,对于乡村人才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高等涉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高等涉农职业教育应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及时更新涉农专业,捋清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创新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为乡村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补齐农业科技人员的短板,进而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关键词:职业教育;涉农;乡村人才振兴;台州市38.02%。
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789393人,人口比重上升了6.44个百分点,乡村人口减少了135343人,这十年来乡村人口大量流失。
乡村人口的流失,必然会带来乡村本土人才的流失,导致乡村人才总量不足。
1.2乡村人才老龄化严重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台州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295869人,占比19.57%。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5.41个百分点,14岁以下人口比重下降0.7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4.6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97个百分点。
在乡村人才队伍中,66.8%的人口在40岁以上,乡村人才老龄化严重。
1.3乡村人才综合素质总体偏低农村实用人才受教育程度较低,其中69%的实用人才学历在初中及以下,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相对匮乏。
虽然近3年高职扩招提升了一部分实用人才的学历,但是人才队伍中思想观念落后、创新意识薄弱、小农意识浓厚的现象仍然存在,综合素质总体偏低。
1.4乡村人才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乡村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仍多以传统型农业技术为主,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掌握度不够,对于市场经济、信息技术、法律法规、医药病理等知识更加缺乏。
2涉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乡村振兴与高等涉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辅相成,高校为乡村振兴输送亟需的人才,是乡村人才的摇篮,乡村振兴同时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孵化平台,两者关系密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 中 部 经 验
本 文 系河 南省教 育厅人 文社科研 究项 目 《 大 中小学一体 化创 业教育 生态模式 初步研 究 》 ( 编号: 2 0 1 5 - Z D 一 0 6 1 ) ; 河南 省职业教 育教学 改革 研究项 目 “ 职业教 育师资培养模 式创新研 究— —以卫生 类专业为例”( 编号: Z J A 1 6 1 3 3)阶段性 研究成果
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策略初探
张 务农 ( 河南 大学
【 摘
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南开封
4 7 5 0 0 4)
要 】 本文分析 了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 的发展 现状与存在 问题 , 提 出了农村 职业教 育发展的对 策与取 向。在 办学理念上 : 要走农
民化与化农 民的农村 职业教 育办学道路 ; 在办学主体上 : 应培育政府、 市场 、 社 区、 家庭 多元 办学主体 ; 在课程建设 方面 : 采取 面向外部 市场与 面向地 方相结合 的课程设置模式 ; 在师资建设方面 : 将校 企联合 培养与外部 引进相 结合 , 完善师 资终 身教育体 系。 【 关键词 】 河南省; 农村职 业教 育; 现状 ; 发展取 向
教 育对经 济 具有 积极 的作 用 , 这早 在古 典经 济学 家亚 当 ・ 斯 密 的论 著中 就已经 被提 到 , 而舒尔 茨 的 “ 人 才资本 ”理 论已 经充 分的 揭示 了 作为 人 力资本 主 要 因素 的教 育对 于 经济 增长 所 起着 不可 替 代 不 可磨灭 的作 用 , 而 且这种 作 用将 随着科 学技 术在 经济增 长中 的 突 出作 用的 增 强而 日趋 增 强 。农 村 职业 教 育既 包括 农业 的 职业 教 育, 也 包括 工业 和其它 产业 的职 业教 育 。农 村职 业教 育既 要为农 业 发展 和 农 民致 富服 务 , 也要 为农 村 第二 、 三 产业 发展 和农 村 繁荣 稳 定服 务 ; 既 要为 当地 经 济社 会发 展 服务 , 也承 担 着转 移农 村 富余 劳 动力 , 为 国家其 它地 区发 展服务 的职 能 。河南作 为农 业大 省和人 力 资源 大省 , 农村 职业 教育 在解 决河南 省农 业 、 农村、 农 民 问题中 的地 位举 足轻 重 , 农村职 业教 育将 在河 南省经 济社 会发 展过程 中起 到越 来越 重要 的作用 。
一
很 多中 职学 校调 整 了 自己 的办 学思 路 , 片面 追求 学校 上层 次 , 办学 定 位上 向普通 高等 学校 靠拢 , 部 分 中职学校 片 面追求升 格 为高等 职 业院校, 或 并 入其 他 高等 学校 , 或 改 办成 其他 类 型 的学 校 。 农 村 职业 教 育为三 农问题 服务 的宗 旨并没 有很 好地贯 彻落 实 , 也 没有在 通过 发展 地万 特色 和改进 时效 性吸 引学生 的道路 上坚 定走 下去 , 因 此 教学 内容 不能有 效与地 方需求 紧密联 系 。
一
根据 2 0 0 8 年 的统 计 , 河南 省 农 村 人 口 6 1 4 6万 人 , 占总 人 口 的6 5 . 6 7 %, 农 村 职 业 教 育 任务 异 常 繁 重 。农 民对 农村 职 业 学 校 不 十 分认 可 , 农村职业教育因此地位较低 , 学 生 出路 也 不 明确 , 甚 至被 视 为 没 有 前 途 的 “ 断 头 ”教 育 。对 于 完 成 义务 后 教 育 的 农村学生来说, 除 非 迫不 得 已 , 很少 有 人 愿 意 继续 留在 该 类 职 业 学 校 学 习 。从 教 育 规 划 的 角 度 来 讲 , 随 着 大 学 以 及 城 市 职 业 教 育学 校 准 入 门 槛 的 放 宽 , 完 成 义 务 教 育 的孩 子 应 该 先 到 城 币 学 校学习, 学习先进理念和知识 , 然 后 再 回农 村 创 业 。 另一 方 面 , “ 职 业 教 育 ”的 理 念 还 没有 深 入 到 农 民 的 内心 , 在 社 会 剧 烈 转 型 的 时代 , 农民对职业训 f 练 和 培 训f 还 一 时不 能完 全接 受 , 在 机 会成 本的计算面前 , 相 当 部 分 农 民还 不 能看 到 培 训l 会 给 本 人 带 来 的
3 、 农 民对农 村 职业 教 育的认 识 不足 , 参 与 意识 不 强, 农 村 中等 职业技 术学校 招生相对 困难
、
河南 省农村 职业教 育的发 展现状 与存在 问题
“
近年 来 ,《 河南 省人 民政府关 于实施职 业教 育攻坚计 划的 决定 》 ( 豫政 ( 2 0 0 8 )6 4 号) 、《 河 南省人 民政府 中华人 民共 和国教育 部共 建 国家职 业教 育改 革试验 区 实施 方案 》和河 南省 人民 政府 2 0 1 0 年 号 文件 ”《 关 于加 快推 进职 业 教育 攻坚 工 作 的若 干意 见 》等一 系列 文件 相继 出台 , 河 南省人 民政 府明 显加大 了对 农村 职业教 育 的 政策 引导 和 投入 , 明确 提出计 划 5 年内 投入 1 0 0 亿 元用 于发展 河南 的职 业教 育 。 经过 几年 的努力 , 河南职 业教育 已经 实现了省长 负责 、 各职能部门联动、 经费和资源统筹安排、 目标明确、 行动有序、 保障 得 力的办 学体 制 。从农 村职业 教 育的 教育对 象来 看 , 农民 ( 不 分年 龄 阶段 )逐渐 成为 农村 职业教 育 的主要 教育 对象 , 农 民培训学 校逐 渐 成为 农 村职 业教 育 的主 体 , 社会 化 、 开放 式 的职 业 教育 与培 训 网 络 初具轮 廓 。但是 , 河 南省农 村职 业教 育的发 展也 存在 着 非常突 出 的 矛盾与 问题 。 1 、 河 南省农村 职 业教 育的教 育对 象主要 为初 中毕 业 生, 成人 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