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一)

合集下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3年时,激光组视力优于激素组 3年,白内障手术发生率在激光、 1mg、4mg激素组分别为31%, 46%,83%;眼内压升高大于 10mmHg的患者在三组分别为 4%,18%,33%。 IVTA较激光治疗能更好地改善 视力并减轻黄斑水肿,可以作
为黄斑囊样水肿的主要治疗手 段
激素与激光、抗VEGF联合/对照: -激素与激素+激光治疗相比,未显示视力疗效方面的优势 -激素联合激光与抗VEGF相比,视力疗效相当,但是合并眼 内压升高的风险
复诊间隔时间加倍 至4个月后
抗VEGF治疗的并发症
眼内炎和眼压增高最常见
糖皮质激素的玻璃体腔注射治疗
局部或格栅治疗比曲安奈德更有效 并发症 高眼压和白内障
激素单独治疗v.s安慰剂:
与安慰剂相比,IVTA可以提高视力,减少视网膜厚度,但伴
随白内障,眼压升高,青光眼的并发症。
名称
研究设计 n 疾病 国家 干预手段
内障和青光眼手术的风险,但并 不严重。
激素组在之前2年获得的视力在 随访5年得以维持
Grover et review al 2008[3]
632 持 续 或 NA 难治性 DME
激 素 药 物 注 射 NA 或植入(曲安西 龙、氟轻松、 地塞米松)vs对 照
激素药物治疗持续或难治性或可 提高视力,眼内压升高和白内障 风险需要监测。
示出有效(选择抗VEGF 眼内激素 手术治疗)
3-4个月后评估决定再次光凝
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激光治疗方法
光斑参数
光斑大小 曝光 强度
数量 位置 再治疗适应症
直接(Direct) 格栅(Grid)
50-100μm 0.05-0.1秒 大的微血管瘤变白或变暗
<200μm(视网膜) 0.05-0.1秒 轻度

眼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眼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本病是以眼底微小血管损害为特征的一种糖尿病所引起的严重的、致盲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性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体现。

属于中医“视瞻昏渺”范畴。

多因气虚血滞、阴虚火旺及脾虚湿盛所致,重者痰瘀互结而成顽疾。

【诊断】1糖尿病史,眼前闪光感,视物不清,最终盲无所见。

2 .在非增殖期,眼底见微血管瘤,小片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

荧光血管造影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

上述病变随病情发展不断加重。

3 .在增殖期,眼底出现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纤维增殖,最终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治疗】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是防治本病的关键,非增殖期患者中医治疗有一定效果,增殖期患者难以取效。

一、辨证论治1气虚血滞眼前闪光,视力下降,眼底视网膜轻度水肿,散在微血管瘤,小片出血及硬性渗出。

伴体虚乏力,舌淡苔薄,脉细涩。

治法:益气和血明目。

方药举例:党参、黄黄、黄精、意及仁、茯苓、泽泻、当归、芍药、蒲黄、牡丹皮各IOgo4 .阴虚火旺视物不清,甚者眼前黑影飘动,眼底视网膜水肿,出血色鲜量多,伴体虚盗汗,口渴咽干,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止血。

方药举例:知母、黄柏、生地黄、山萸肉、泽泻、牡丹皮、车前草、侧柏叶、龟甲、鳖甲各10g。

5 .脾虚湿盛视物不清,眼前黑影飘动,眼底视网膜水肿明显,渗出多,出血少,玻璃体混浊,伴食后腹胀,大便清稀,舌淡苔白微腻,脉濡。

治法:健脾化湿。

方药举例:太子参、意瑟仁、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陈皮各IOg,六一散、牡丹皮、山楂、神曲各5g。

6 .痰瘀互结视物不清,甚至盲无所见,眼底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可见新生血管及纤维增生。

治法:祛瘀化痰明目。

方药举例:陈皮、半夏、茯苓、昆布、赤芍、丹参、红花、蒲黄、山楂各IOg,全蝎6g,牡蛎、石决明各20g。

二、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每次5g,每日2次。

适用于阴虚火旺。

香砂六君丸每次5g,每日2次。

适用于脾虚湿盛。

氪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氪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mo n t h s , 1 2 mo n t h s a f t e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 T h e f u r t h e r p h o t o c o a g u l a i t o n Wa s c o mp l e me n t e d f o r t h e p a t i e n t s wh o e ma r i n e d n e w
v e s s e l s . he T f o l l o w - u p p e r i o d w a s 3~ 2 0 m o n hs( t me a n 9 . 5 m o n t h s ) . Re s u l t s A f t e r e x t r a P R P, v i s i o n w a s i mp r o v e d i n 1 2
t h y ( P D R) w i t h n e o v se a u l a r l z a t i o n o n d i s c( N V D) . Me t h o d s 2 5 e y e s o f 2 0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N VD w e r e t r e a t e d w i t l l e x t r a p a n — r e i t n a l p h o t o c o a g u l a t i o n ( P R P) b y k r y p t o n l a s e r . T h e f u n d u s f l u o r e s c e i n a n g i o g r a p h y ( F F A)w a s p e r f o r m e d a t 3 m o n t h s , 6

脉络膜新生血管最佳治疗方案

脉络膜新生血管最佳治疗方案

脉络膜新生血管最佳治疗方案概述脉络膜新生血管是一种眼部疾病,常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中。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会导致视网膜病变、视力丧失以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轻病情,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方案,并提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方案包括激光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主要方法。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方法。

它通过聚焦的激光束烧灼或凝结新生血管,以达到控制其生长的目的。

激光治疗的优点是非侵入性、疗程短以及可控性强,适用于早期的脉络膜新生血管。

然而,激光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可能会影响视力并导致视野缺损。

因此,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谨慎使用激光治疗,并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药物和类固醇制剂。

抗VEGF药物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和渗透,从而减轻病情。

类固醇制剂则可以抑制眼部炎症,降低血管通透性和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药物治疗的优点是可控性强、不影响视力和视野,但需要长期用药,并且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和患者的反应,并调整治疗方案。

最佳治疗方案针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最佳的治疗方案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个人情况。

以下是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的一些建议:1.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对于早期、轻度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激光治疗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对于晚期、重度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药物治疗可能更加适用。

2.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其他潜在的并发症。

有些患者可能存在其他严重疾病,治疗时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和考虑。

3.治疗方案应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治疗方案的效果可能因患者个体差异、病情进展等原因而有所不同。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疗及护理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疗及护理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疗及护理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与糖尿病病程、发病年龄、遗传因素和控制情况有关。

病程越长,发生率越高。

【主要表现】
(1)症状:病变早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及视野缺失等症状,最终可致失明。

(2)体征:检查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微动脉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视网膜水肿,随病程发展,血管变化更为明显,静脉呈串珠状或腊肠状,动脉变窄,出现棉绒斑等。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主要标志是新生血管形成,可发生在视盘上或其附近,也可在视网膜,主要沿血管弓生长,视网膜大血管附近卷曲的细血管网。

新生血管是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视网膜前出血和玻璃体出血。

严重者可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治疗与护理】
(1)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的治疗:应每年做眼科检查,尽量控制好血糖水平及糖尿病合并症,如高血压、贫血、肾病等。

对有广泛视网膜缺血、增殖前期病变,应积极进行眼科治疗。

可采用局部视网膜光凝或广泛视网膜光凝治疗。

光凝的基本作用,是将缺血区、视网膜中周部需氧量最高的外层视网膜灼伤成瘢痕,使后极部及内层
得到较多氧供应,防止因缺氧而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2)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后期的治疗:可采用广泛视网膜光凝术,或采用玻璃体手术和眼内光凝等技术,治疗新生血管膜引起的玻璃体出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及对光凝无效的慢性黄斑水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T课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T课件

辅助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OCT、FFA等 辅助检查,进一步确诊病变程 度和范围。
治疗建议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指南 ,向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 议和生活方式指导。
CHAPTER
0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如贝伐单抗、雷珠单抗等,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减少 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形成。
病理生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包 括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瘀滞、 血流变异常、缺氧等,这些因素共同 作用,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 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发病率
根据不同研究数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约为30%-50% ,且随着病程延长和血糖控制不佳,发病率逐渐升高。
通过观察Amsler网格的扭曲、缺失等现象 ,初步判断视网膜病变程度。
评估标准
国际临床分级标准(DRS)
01
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五个等级,用于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ADA)
02
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和危险因素,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三
个阶段,用于指导治疗和预防措施。
案例二:中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总结词
激光治疗是中期病变的有效手段,可减少病变进展的风险。
详细描述
在中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激光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通过激光凝固视网膜病变区域,可以减 少血管渗漏和防止微血管瘤形成,从而控制病变进展。
案例三: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
总结词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之方药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之方药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之方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是一种中老年人易患的代谢障碍性疾病。

临床以糖尿病伴视网膜微血管瘤形成、出血、渗出及增生性改变为特征。

本病发生率随糖尿病病程加长而增高,在我国近年来呈急剧上升的趋势。

眼底病变随病程加长而逐渐加重,增殖型随病程加长而增多。

周边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者5年内、视乳头周围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者2~3年内,有50%失明。

本病的形成主要与长期高血糖造成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有关。

治疗应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根据眼底具体情况采用激光视网膜光凝、玻璃体切割等方法。

【临床表现】1.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患者。

2.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微血管瘤,新生血管形成,出血,渗出,或发生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按眼底所见可分为两型六期。

(1)单纯型:Ⅰ期:有微动脉瘤或合并有小出血点。

(+):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

Ⅱ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合并有出血斑。

(+):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

Ⅲ期: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合并有出血斑。

(+):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

(2)增殖型:Ⅳ期: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合并有玻璃体出血。

V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M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生视网膜脱离。

总之,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改变。

对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眼底,必要时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则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治疗方法】(一)中药方1.知柏地黄丸加减。

知母15g,黄柏10g,干地黄24g,牡丹皮10g,泽泻15g,山药12g,山茱萸10g,茯苓10g。

2.驻景丸加减方加减。

楮实子20g,菟丝子18g,枸杞子15g,茺蔚子15g,车前子15g(包煎),三七粉2g(冲服),炙黄芪20g,白术10g。

加减:大便干燥,加火麻仁10g、肉苁蓉10g;兼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足水肿、夜尿频多,加巴戟天10g、淫羊藿10g、肉苁蓉10g。

3.温胆汤加减。

法半夏9g,陈皮6g,炒麦芽15g,茯苓15g,枳实10g,竹茹10g,甘草5g,丹参10g,郁金10g。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T演示课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T演示课件
现视网膜病变。
控制血糖、血压
避免长时间用眼
保持眼部卫生
保持血糖和血压在正常 范围内,有助于减缓视
网膜病变的进展。
减少长时间看书、看电 视、使用电脑等用眼活 动,以免加重眼部负担。
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 手揉眼和长时间佩戴隐
形眼镜。
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
康复训练
针对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如视力训练、眼球运动等,以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克服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增强治疗信心。
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
家庭护理
家庭成员应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 关知识,协助患者进行眼部护理和康复 训练。
VS
自我管理
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血糖、血压,定期进 行眼科检查,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 食结构。
0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进展与未来展望
现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 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 重点和难点。
0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与诊断
早期症状与表现
01
02
03
04
视力下降
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 下降最新研究与成果
0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技术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照相等技术,提高早期病变的检
出率。
02
新型治疗药物
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研发出新型药物,如抗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VEGF)药物等。
03
基因治疗
研究发现了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相关的基因,并尝试通过基因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一)
新生血管生长于视盘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生长于视网膜其他部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更具危险性,它常常引起玻璃体出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严重丧失。

对于此型糖网,目前国内外已广泛采用激光治疗。

对于玻璃体出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者,可采用激光联合玻璃体切割术。

我们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月治疗的一组病人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198例208眼,年龄38~71岁,平均55岁;视力0.02~1.0。

患者均为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2方法激光治疗使用氩绿激光,能量100~750mW,平均250mW,以视网膜上出现Ⅲ级灰白斑为限;曝光时间为0.2s;光斑直径500μm。

206眼均行全视网膜光凝,初次治疗量为1600~2000点,分3~4次完成。

8周后行检眼镜及FFA检查,若存在未消退的新生血管,可增加激光治疗量。

对于难以吸收的玻璃体出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波及黄斑部者,行玻璃体切除或联合眼内填充术,术中、术后补充激光治疗。

1.3激光量的统计激光总量为第一至最后数次激光治疗量的总和。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0.0进行χ2检验。

观察视力、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和激光总量。

观察期为3~72个月,平均48个月。

2结果
2.1激光前后视力的改变以视标0.25为界的统计学分析结果(χ2值为0.105,P>0.05)表明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改变差异无显著性。

2.2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初次行全视网膜光凝后,26眼新生血管消退,消退率为14.3%。

对于新生血管无变化或加重者,增加激光治疗量后,90眼新生血管消退,消退率为6
3.7%,36眼新生血管变细变少,30眼无变化或加重。

激光联合玻璃体切除术26眼中,术后19眼新生血管消退,1眼新生血管变细,消退率为76.9%。

2.3激光量的统计208眼平均激光治疗量为2800点(1000~6000点),视盘新生血管平均激光治疗量为2360点,视盘合并视网膜新生血管平均激光治疗量为2870点,视盘新生血管合并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前出血平均激光治疗量为2770点。

3讨论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根据新生血管生长的位置可分为视盘新生血管型(NVD)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型(NVE),前者较后者发展快,并发症多且预后差,及时发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NVD患者非常重要。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激光治疗。

激光的作用在于通过光凝使视网膜和脉络膜形成瘢痕,减少视网膜耗氧量,使视网膜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消退,防止由其所致玻璃体出血、纤维增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从而保持病人的视力。

有研究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