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朝花夕拾复习课教案
朝花夕拾初中精品教案

朝花夕拾初中精品教案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朝花夕拾》的内容,把握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
(2)能够分析鲁迅的写作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体现。
(3)能够领悟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批判、敢于担当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朝花夕拾》的内容,把握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
2. 分析鲁迅的写作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体现。
3. 领悟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鲁迅的写作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体现。
2. 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历史背景。
2.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品氛围。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作品中的亮点。
三、合作探讨1. 教师提出探讨问题:(1)分析鲁迅在文中的写作手法,如讽刺、对比等。
(2)作品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二、深入探讨1. 教师提出深入探讨问题:(1)鲁迅的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体现。
(2)如何评价作品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1. 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
2. 学生分享实践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朝花夕拾》的读后感。
七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朝花夕拾》中的重要片段。
(2)理解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地位,知道《朝花夕拾》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友情的美好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朝花夕拾》中的重要片段。
(2)掌握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地位,知道《朝花夕拾》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表达深刻含义的句子和段落的理解。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欣赏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词和短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妙。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对《朝花夕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遇到问题可以与同桌或小组成员讨论。
(2)针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讲解和练习。
(3)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鲁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深入理解作品。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欣赏与拓展:(1)让学生朗读课文中的重要片段,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欣赏鲁迅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地位和影响。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任务群学习教案(2课时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任务群学习教案(2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深入探讨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朝花夕拾》的章节,详细内容涵盖作品背景、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方面的解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理解鲁迅先生通过作品所传达的社会意义。
2. 分析并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创作手法和作品中的深刻内涵。
重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和简介,引出《朝花夕拾》,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讲述: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朝花夕拾》是他的散文集,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2. 讲解:分析《朝花夕拾》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a.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阿Q、孔乙己等。
b. 解读作品中的经典故事情节,如《故乡》、《社戏》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朝花夕拾》中某个故事情节的感受。
4. 例题讲解:分析《朝花夕拾》中的某一段落,讲解鲁迅先生的创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作品中的创作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朝花夕拾》2. 主要内容:a. 人物形象:阿Q、孔乙己等b. 故事情节:《故乡》、《社戏》等c. 创作手法:讽刺、象征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朝花夕拾》中的某个故事情节,并分析其表达的主题。
b. 请谈谈你对鲁迅先生创作手法的认识。
2. 答案:a. 略b.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朝花夕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仍需加强对鲁迅先生创作手法的掌握。
2024年最全《朝花夕拾》教案完整版

2024年最全《朝花夕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理解《朝花夕拾》的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3.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简要介绍《朝花夕拾》的篇章结构。
二、课文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阅读《狗·猫·鼠》一篇,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第二课时一、课文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阅读《阿长与<三字经>》一篇,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第三课时一、课文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篇,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第四课时一、课文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阅读《社戏》一篇,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第五课时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关注现实生活,提高文学素养?二、作业布置2.选择一篇课文,进行仿写,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
三、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和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思考、主动表达?3.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四、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思考等方面。
2.评价学生在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写作质量、仿写水平等方面。
3.综合评价学生对《朝花夕拾》的理解程度及其文学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开展《朝花夕拾》主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解。
最新《朝花夕拾》-复习重点教学讲义ppt课件

藤野先生
•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平等待 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 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相关故事]: • 1、穿衣服马虎,曾在火车上被人疑心为
贼。——不拘小节 • 2.添改“我”的讲义——对学生关心,认
真负责;
藤野先生
• 相关故事:
• 3.纠正“我”的解剖图——对学生的认真、 严格、循循善诱,对科学的尊重;
•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 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 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 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 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 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 《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 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 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 师学堂(后叫海军雷电学校)和矿 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 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 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 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 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 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识追求,又有对封建教育批判的: 《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
《朝花夕拾》的分类
• (5) 对庸医误人的愤慨,批判迷信,弘扬科 学的: 《父亲的病》
• (6) 写家道衰落,饱受人冷眼。表现世态的 炎凉,与封建主义决裂的是:《琐记》。
• (7) 追念师恩的是:《藤野先生》 • (8)怀念友人的是:《范爱农》。
四、 人物形象
•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 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 保姆——长妈妈 • 恩师——藤野先生 • 朋友——范爱农
长妈妈
• 长妈妈——作者的保姆,愚昧、迷信、粗 俗、不拘小节、饶舌多事、淳朴、善良、 真诚、热爱关心孩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同情心和正义感。
(3)懂得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
(2)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课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鲁迅先生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2)如何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3)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思考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其作品《朝花夕拾》。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写作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
(2)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时光的观念。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朝花夕拾》,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举例说明。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主题的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
你知道吗?师生交流读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二、合作交流(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
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
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2、《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1926年间。
回忆性散文集。
共10篇。
3、这十篇分别包含:《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藤野先生》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初中朝花夕拾教案

初中朝花夕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朝花夕拾》的主题和情节,把握鲁迅散文的特点。
2. 分析文中的的人物形象,了解鲁迅笔下人物的刻画方法。
3. 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 《朝花夕拾》的主题和情节。
2. 鲁迅散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1. 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朝花夕拾》的篇章内容、人物形象、修辞手法等。
2. 学生预习《朝花夕拾》,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朝花夕拾》的篇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2. 提问:同学们对《朝花夕拾》有什么了解?大家可以简单分享一下。
二、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阿Q、祥林嫂等。
2.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如阿Q的自尊、祥林嫂的坚韧等。
3. 提问:同学们觉得鲁迅笔下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三、学习修辞手法(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意义和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形象生动。
3. 提问:同学们在文章中还能找到哪些修辞手法?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四、讨论鲁迅散文的特点(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鲁迅散文的特点,如真实、生动、有力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朝花夕拾》的主题和情节、人物形象、修辞手法等。
2.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朝花夕拾》的读后感,要求字数在500字以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鲁迅散文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业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点评,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鲁迅解读《朝花夕拾》
一、教学目标:
1、识记作品主要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赏析能力和阅读兴趣
2、理解作品人物形象,感悟文章内涵。
3、品味作品语言,了解作品精髓以及作者生命历程和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深刻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作者对往事的温馨的回忆及对现实的理性的批判。
三、教学过程:
导入:这是一段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典礼中的颁奖词
把生命献给中国,让世界为之景仰。
矮矮的身躯,创造出崇高的事业,瘦削的肩膀,承
载着千年的使命!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Q的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从坟头的花环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从铁屋的呐喊中,我们听清了奋进
的声音!你在孤独中呐喊,你在市声里彷徨,采一片朝花为自己送行,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大星陨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一一我们知道任何奖项也不足以涵盖你的贡献,但谨以此菲薄的礼品献给你一一世纪伟人鲁迅。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朝花夕拾》,走近鲁迅,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伟人,然后去拥护他、爱戴他、崇仰他。
印象篇:
—、印象•作品: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
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
《阿长与v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既是温馨的回忆,更有理性的批判。
二、印象•成长
朝花夕拾的字面意思是早上凋落的花,黄昏时将其拾起,
引申含义就是人到中晩年再来回忆曾经的少年岁月。
1、思考:这本书中分几个阶段记叙鲁迅的成长历程?(童年、少年、青年)。
借助阅读笔记分别找出有描写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的篇章。
并说说不同的时段,作
者有什么特点?
2、请用如下句式表述:
“童年鲁迅是《》中那个_________________ 的__________ 的孩子”。
第一空填篇名,第二空填事件,第三空填性格。
3、小结:
童年鲁迅---- 快乐、单纯、无忧无虑。
少年鲁迅一一有苦有乐,生活转向苦难。
青年鲁迅---- 求学艰辛、追求新知识、确立人生志向。
4、你最喜欢怎样的鲁迅?选择一个片段,深情朗读给你的搭档听,谈谈鲁迅的经历带给你的感悟或启示。
亲情推荐
①在百草园中玩耍的片段。
②急切想看五猖会,却被逼背书的片段。
③“我”在仙台学医被污蔑发出的感慨。
童年鲁迅勾起我们对无忧无虑、欢乐时代的向往;少年鲁迅告诉我们面对生活的苦难,惟一的办法是咬牙承受;青年鲁迅启示我们确立远大的志向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命运。
不管是怎样的鲁迅,他都值得我们亲近。
感悟篇
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 O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的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它给予人心灵的滋养。
一一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一、感悟•主题
结合阅读笔记,请你任选一篇文章,就文中主要事件和表现的主题进行简要分析。
二、感悟・•人物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长妈妈一一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能干)
藤野先生一一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
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严谨认真、平等待人、和蔼可亲)
范爱农----- 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
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妥协、懦弱)
父一父曾童年迅困惑,因在他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勒令他背。
但是,迅从来没有指自己的父,他悔的是自己没有父安静地死去,他的
心灵永不安永痛苦。
由此我可以感到迅先生父烈的。
(、慈)衍太太一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迅母的首。
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皮弄了自己的衣月艮衍太太却是要打的。
迅表面上她,心中却是鄙衍太太的,因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使坏的人。
寿吾一方正、朴、博学,是迅先生比敬重的人。
三、感悟•言
好好句(回答自那篇文章;合以往学,从多角度行析)
一、不必碧的菜畦,光滑的石井,高大的皂,紫的桑梶;也不必蝉在叶里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直向云霄里去了。
是周的短短的泥根一,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里低唱,蟋蟀在里琴。
翻开断来,有会遇!I!吳蚣;有斑螫,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出一烟。
何首藤和木藤着,木有房一般的果,何首有的根。
有人,何首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却从来没有有一根象人。
如果不怕刺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根要好得。
二、它的性情就和的猛不同,凡捕食雀、鼠,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了,才吃下去,与人的幸灾,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三、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全体都震悚起来;赶去接来,打开包,是四本小小的,略略一翻,人面的,九的蛇,……果然都在内。
四、广州的天气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穿一件衣。
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的:就是一段,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
看看叶,旧稿,算也在做一点事。
做着等事,真是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除炎的。
五、前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
便是在心目中的离奇和,我也不能
使他即刻幻化,成离奇和的文章。
或者,他日仰看流云,会在我的眼前一。
六、我有一,曾屡次起儿在故所吃的蔬果:菱角、豆、菱白、香瓜。
凡些,都是极其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的惑。
后来,我在久之后到了,也不如此;惟独在上,有旧来的意味存留。
他也要哄我一生,使我反。
收篇
1、写出《朝花夕拾》中你最喜的篇目名称俩个),其中一篇系自己的生
活写一写你的收。
2、在《藤野先生》中我看到迅先生思想的化,用你自己的你从件事中懂
得的道理。
3、从文中最能打你的一两个行摘和析,整理在笔上。
延伸篇:
1、名家的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是迅温馨的回,是滋养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念。
幼的保
姆,在受歧的境中予他真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
孤傲不的老友范,他无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和民活……所有一切,都是在个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滋养了迅的生命。
从文章表面看,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他把怒藏得更深。
柔的舌是最人
的武器。
《朝花夕拾》的文化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它几平包括了文化的方方面面。
且不它在思想、
教育、文学、、民民俗、礼制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明反映和折
射,就是政治、事、技,也程度不同的有所涉及。
在一定程度上,《朝花夕拾》具有中国近代文化百科全的格。
名家是看了所有的文章才作出精彩的的,那我怎名著呢?
就如歌德一丰富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面上的,另一眼睛看到的背面。
才能真正挖掘文学的魅力。
2、了解了青少年期的迅,你想知道成年后迅是怎的?
后找料,或《中的迅先生》等文章,了解一个更全面的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