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例分析.ppt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ppt课件

三、原因分析 ——内部控制角度
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 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 律系统。其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包 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 沟通,监督等要素,并受企业董事会、管理 阶层及其他人员影响。
中信泰富正是对风险没有合理估计,对权力没有有效监督, 在信息披露上又严重违规,结果导致内部控制系统漏洞百 出,最终成为其巨额亏损的根本原因。
12
三、教训与启示
内部控制及其信息披露对于任何一个公司都是极为重要的。
1.从企业自身的角度看 (1)必须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2)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体现,也是向投资者,
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 析——内部控制角度
1
主要内容
公司简介 案情始末 原因分析——内部控制角度 教训与启示
2
一、公司简介
中信泰富现上市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是恒生 指数的成份股,属于蓝筹股。此外,因为其 大股东是国企中信集团,中信泰富也被视为 红筹股。红加蓝就是紫色,于是,一些香港 的分析师把中信泰富戏称为“紫筹股”。
公众和政府等传达管理层管治,经营理念的重要渠道。 (3)加强信息与沟通在内控中的地位,建立良好的信息
பைடு நூலகம்沟通与披露的平台。 (4)提高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将风险控制升华为企
业文化 (5)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实行“控制自我评估”,加强自
我监督。
13
三、教训与启示
内部控制及其信息披露对于任何一个公司都是极 为重要的。
财务或交易状况未出现任何重大不利变动。但不过一个月就披露因炒 外汇巨亏,而早在9月7日主席荣智健与董事总经理范鸿龄就已知悉。 中信泰富在发现问题6个星期之后才进行相应的信息披露,由此看出中 信泰富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公司治理机可能存在重大缺陷,提供的信息 可能存在失真及受人为操纵的现象。其 三,会计信息未得到充分体现。财务董事张立宪在6月底以前也做过类 似交易并有盈利,但未在报表中表示,所得利润放在准备金账户而非 损益账户,这就没有引起公司管理层对交易风险的足够重视。另外, 对于公司经营中如此之严重的违规行为,就没有一名员工对其风险性 和违法性提出质疑?试问公司内部是否有适当的沟通与反映渠道的存 在。
中信泰富巨亏事件!!教材

Accumulator
累计期权,英文名称Accumulator,是一种以合约形 式买卖资产(股票、外汇或其它商品)的金融衍生工 具,为投资银行(庄家)与投资者客户的场外交易, 一般投行会与客户签订长达一年的合约。 涉及股票 的累计期权称为累计股票期权,简称累股期权。 “Accumulator”(累股证),因其杠杆效应,在牛 市中放大收益,熊市中放大损失,被香港投行界以谐 音戏谑为“I kil you later(我迟些杀你)”。
Page 9
为什么这样一种理财产品会让许多投资者趋之若鹜?
在杠杆的作用下,假设你的帐户里有1000万元,那么你的 合约数值就会高达五六千万,在收益放大的同时,风险也 随之放大。犹如金融市场的罗宾汉,可以让暴发户的资金 快速蒸发,减小贫富差距。 专家分析说,一个原因是有些投资者确实偏好高风险高利 润的理财产品。 另一个原因是牛市行情中部分投资者盲目相信股市只涨不 跌。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许多投资者对这种金融衍生产品的 风险并不了解。很多投资者就表示当时根本不了解这些金 融衍生产品,大部分人仅仅知道这种产品的收益,而不知 道它的巨大风险。
Page 3
红色贵族:荣智健
荣智健,1942年出生于上海,中信泰富集团主席。 曾经三次荣膺中国首富。 其父是著名红色资本家荣毅仁,曾任国家副主席, 其爷爷荣德生是中国棉纱大王。 1986年,荣智健加入中信在香港的子公司——中 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中信), 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后来,荣智健又买壳上市,香港中信收购上市公司 泰富发展,更名为“中信泰富有限公司”。 拥有中信泰富18%(3.8亿股)的股权资产是荣智健 的财富主体。 2008年因“澳元巨亏”事件辞去中信泰富集团主 席职务。 Page 4
中信泰富累计期权巨亏PPT课件

❖ 荣智健虽然创建了庞大的中信泰富集团, 并成为掌门人,但这并不能使其成为“中 国首富”,因为其时中信泰富尚属国有。 从金领经理人到真正的“荣老板”,荣智 健历时4年。从1992年3月“中信泰富”配 股开始,荣智健就率先认购了3000万股, 到1993年12月31日,他已持有“中信泰富 ”股份9258.1万股。
转折点
❖ 荣智健人生的巨大转折点发生于2008年10月20日 ,中信泰富爆出炒澳元押多头失败,产生155亿 港元的巨额亏损(实际亏损8.08亿港元,浮亏147 亿港元)。这是中信泰富借壳上市19年以来第一 次亏损,让4年前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投资石油衍 生产品亏损的5.5亿美元变成了“小儿科”。
❖ 消息曝光后,中信泰富股价马上暴跌七成,市值 损失超过200亿港元。随后发布的福布斯中国富 豪榜上,荣智健因财富缩水比上一年后退了54名 。然而,这还不算完,在香港警察调查的紧逼下 ,4售股份,荣氏家族淡出中信集团。
金融工程案例分析
L/O/G/O
1
中国首富沉浮史册之荣智健
2
中信泰富为何进军西澳铁矿
3 对中信泰富购买累计期权动机的猜测
道路
❖作为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独子,荣智健 的身上流着这个中国最古老资本家族之一 的血液,是“红色资本家”的传人。这给 荣智健蒙上一层绝不同于普通草根首富的 神奇光环。
❖ 如果从1978年,携父亲给予家资100万元 去香港创业算起,到2002年成为中国首富 ,荣智健奋斗了24年。其财富积累速度并 不神速,因为其创办的中信泰富为国资背 景。但能成为中国首富,也因中信集团所 提供的巨大的红色资本平台。
❖ 内情人说,荣智健在资本市场上热衷于复杂的计算并精于 算计,极其复杂且险象环生的金融衍生品投资正中其下怀 ,他喜欢杀机与生机同样扑朔迷离的金融数字游戏。可惜 的是,自认为可以算尽天下的荣智健,总有万一失算。聪 明总被聪明误。
中信泰富巨亏事件!!讲解39页PPT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中信泰富巨亏事件!!讲解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53、 伟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案例 中信泰富“豪赌”酿成巨大亏空

案例中信泰富“豪赌”酿成巨大亏空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发出盈利预警,称公司为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而引致亏损,实际已亏损8.07亿港元。
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
换言之,相关外汇合约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为155.07亿港元。
事件发生后,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财务总监周志贤辞去董事职务,香港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对中信泰富进行调查,范鸿龄离任港交所董事、证监会收购及合并委员会主席、收购上诉委员会和提名委员、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主席,直至调查终止,中信集团高层人士对中信泰富在外汇衍生品交易中巨亏逾105亿港元极为不满,认为荣智健应对监管疏忽承担责任,对中信泰富董事会讲可能进行大改组。
而中信泰富的母公司中信集团也因此受影响。
全球最大的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将中信集团的长期外币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从Baa1下调到Baa2,基础信用风险评估登记从11下调到12;标准普尔将中信集团的信用评级下调至BBB-待调名单;各大投行也纷纷大削中信泰富的目标价。
摩根大通将中信泰富评级由“增持”降至“减持”,目标价削72%至10港元;花旗银行将中信泰富评级降到“沽出”,目标价大削76%至6.66港元;高盛将其降级为“卖出”,目标价大削60%至12.5港元;美林维持中信泰富跑输大市评级,目标价削57%到10.9港元。
除此之外,中信泰富的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
一家香港红筹股资金运用部总经理表示:“此事对于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群体形象破坏极大,对于我们也是敲了一记警钟。
”没有遵守远期合约风险对冲政策据了解,这起外汇杠杆交易可能是因为澳元的走高而引起的。
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名为SINO-IRON的铁矿项目,该项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
这个项目总投资约42亿美元,很多设备和投入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
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在全面营运的每年度投入至少10亿澳元,为了减低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因此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
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析

这起外汇杠杆交易可能是由亍澳元的走高而引 起的。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名为SINO- IRON的铁矿项目,该项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 这个项目总投资约42亿美元,很多设备和投入都必须 以澳元杢支付。中信泰富直至2010年对澳元的需求 都很大。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 元之外,在项目迚行的25年期内,还将在全面营运的 每年度投入至少10亿澳元,为了减低项目面对的货币 风险,因此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00267)发布 公告称,公司为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 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而引致亏损,实际已亏 损8.07亿港元。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 汇合约挄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换言之, 相关外汇合约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为 155.07亿港元。
巨额亏损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合约开始执行的七月初,澳元对美 元价栺持续稳定在0.90以上,澳元一度还 被外界讣为可能冲击到“平价美元”的地 位。这样的一个合约似乎看上去是个好买 卖。但是到了八月上旬,国际金融市场风 于突变,澳元兑美元接违走低,特别是十 月初澳元出现暴跌,巨亏就此酿成。 澳元兑美元汇率从2000年以杢一直呈单 边上行趋势,即使在调整期跌幅也较小, 因此当时很难预料到短短三个月内,澳元 丌仅跌破0.87,而且还出现30%的跌幅。
分时走势图
中信泰富股价图
中信泰富事件分析
• 根源:内控制度的漏洞,中信泰富对风险 没有合理估计,对权力没有有效监督,在 信息披露上又严重远规,结果导致内部控 制系统漏洞百出。
从风险评估方面分析 :
• 追求杠杆交易的高利 润,忽视风险。中信 泰富在签订澳元期权 合约之前,对澳元外 汇走势没有做科学评 估,盲目迚行交易。 泰富迚行外汇交易丌 只是为了对冲风险, 而是为了谋取暴利。
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析,一组

高额亏损是怎么形成的
在合约开始执行的七月初,澳元对美元价格持续稳定在 0.90以上,澳元一度还被外界认为可能冲击到“平价美 元”的地位。这样的一个合约似乎看上去是个好买卖。 但是到了八月上旬,国际金融市场风云突变,澳元兑美 元接连走低,特别是十月初澳元出现暴跌,巨亏就此酿 成。 澳元兑美元汇率从2000年以来一直呈单边上行趋势, 即使在调整期跌幅也较小,因此当时很难预料到短短三 个月内,澳元不仅跌破0.87,而且还出现30%的跌幅。
中信泰富巨亏案例 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析
组员:张娇 蔡光明
杜闯
李栋 王新华 张亚超 李祈福
2008年大事件
2008年9月15日,两名男子在美国纽约的雷曼兄弟公司总部大楼外 拥抱,相互安慰。
巨亏5.5亿美元 中航油折戟沉沙 陈久霖: 自杀不等 于承担责 任
1月24日,法国兴业银行首席执行官丹尼尔· 布东(左)在巴黎拉台芳斯商 业区的兴业银行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当日,法国第二大银行兴业银行宣 布,一起“欺诈案”和次贷危机给银行造成约70亿欧元(合103亿美元) 的损失。
一、合约定价陷阱
通常在合约签订之时,双方没有现金支付,正 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合约是“公平的”,签订 时合约双方没有现金支付,那么在合约签署时, 其价值应为零,即合约双方都没有占对方便宜。 而中信泰富签订的合约却是,在未来两年内的 每一个月,送给银行2.5个向上敲出的看跌期 权作为对价。这本身就不是一份“公平的”合 约,这笔合约,投行占了非常大的便宜。
荣智健,1942年出生于上海,中信泰 富集团主席。曾经三次荣膺中国首富。 其父是著名红色资本家荣毅仁,曾任 国家副主席,其爷爷荣德生是中国棉 纱大王,1986年,荣智健加入中信在 香港的子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 (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中信),出 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后来,荣智健 又买壳上市,香港中信收购上市公司 泰富发展,更名为“中信泰富有限公 司”。拥有中信泰富18%(3.8亿股) 的股权资产是荣智健的财富主体(另 82%17.3亿股由戴一男掌握)。
中信泰富巨亏案

启示三
怎样利用衍生品交易规避风险
既要用衍生产品套期保值, 又要防范交易员投 机或被诱惑进入复杂衍生产品。
Company
LOGO
证调查,中信泰富丑闻正式升级。
•
2009年4月8日荣智健正式辞去中信泰富董事及主席职
务。
三、原因分析
背景介绍 启示
过程介绍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澳元汇率波动 间接原因:监控制度严重渎职 根本原因:实业难逃金融市场引诱 其他原因:合约内容的隐患
中信泰富巨亏
直接原因:澳元汇率波动
1、澳元持续走高 2、项目需要大量澳元
7 月(合约开始)
10 月(发布亏损公告: 合计亏损超过 155 亿港 元)
惨痛后果
股市暴跌
惨痛后果
中信泰富2008年全年 亏损127亿港元
事件回顾
•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发出盈利预警,首次披露
持有超过百亿澳元的Accumulator,并称早在9月已经察觉
其潜在风险。同时,表示中信集团同意安排15亿美元备用
信贷。主席荣智健声称对有关投资决定不知情。
•
2008年11月12日,中信泰富公布中信集团拯救方案,
后者将购买中信泰富116.25亿元换股债券,并接手一批潜
在亏损的澳元合约。
•
2008年11月17日,中信泰富表示,已经终止出售或减
持旗下子公司大昌行股权的谈判。
•
2008年12月24日,中信集团行使换股债券,使到持有
2、若是真的,那么中信泰富财务董事则没有遵守风 险政策,公司内部监控制度存在严重失职行为。
根本原因:实业难逃金融市场引诱
• 中信泰富买入外汇金融衍生产品,据 称是为了对冲投资澳洲矿业一个涉及16亿 澳元矿业项目的外汇风险,但在外汇衍生 投资,实际上最终持有90亿澳元,炒汇金 额比实际矿业投资额高出四倍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6
案例分析
•
中信泰富之所以签订这一“止赚不止蚀”的
合约,一方面可能因为计价模型过于复杂,操作
者不能准确对其风险定价;另一方面,这一合约
1- 7
• 以今年7月15日澳元兑美元汇率收盘价 0.979计算,中信泰富可以用0.87的便宜汇 率买入澳元,赚取差价;而当澳元兑美元 汇率低于0.87,比如10月21日,澳元兑美 元汇率盘中曾报0.6928,中信泰富也必须 以0.87的高汇率水平,继续向其对家买入 澳元。
1- 8
• 而双币合约则更加复杂。按规定,中 信泰富必须以0.87的澳元兑美元的汇率、 或者1.44的欧元兑美元汇率,按照表现更 弱的一方来接盘澳元或者欧元,直到2010 年7月;而人民币合约则参考美元兑人民 币汇率6.84计算盈亏。
澳元合约”)、双货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
(每月结算,下称“双币合约”)、人民币累计目
标可赎回远期合约(每月结算,下称“人民币合约”)。这类被统源自为Accumulator(累计期权)
的衍生工具
1- 5
中信泰富Accumulator合约
• 中信泰富在2008年10月20日发表的公 告中称,为对冲澳元升值风险,锁定公司 在澳洲铁矿项目的开支成本,中信泰富与 香港的银行签订的四份杠杆式外汇买卖合 约,其中三份涉及澳元,最大交易金额为 94.44亿澳元。另一份则为人民币兑美元的 汇率挂钩合约。令中信泰富损失最为惨重 的,是其中一份澳元合约。
1- 6
• 按照合约内容,中信泰富须每月以固 定价格用美元换澳元,合约2010年10月期 满。双方约定的汇率为澳元兑美元1∶0.87。 如果澳元汇率上涨,中信泰富即可赚取与 市场汇率的差价,但每份合约达到150万 美元-700万美元的最高利润时,合约终止。 即盈利上限是锁定的;但如果澳元汇率下 跌,根据双方约定的计价模型,中信泰富 不仅将蒙受约定汇率与市场汇率的差价损 失,而且还受合同约束需加倍买入澳元, 其损失也将成倍放大。
•
但由于相关汇率继续走低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中信泰富面临的亏损仍可能继续扩大。21日,花
旗研究在报告中指出,如果澳元对美元汇率下跌
到2001年的0.5水平,那么中信泰富的亏损总额
可能扩大到260亿港元。
1- 12
四个合约亏损具体计算过程
• (1)签约时汇率 • 1澳元=0.87美元=6.09港元 • 1欧元=1.44美元=10.08港元 • 1人民币=1/6.59美元=7/6.59港元 • (2)公告前最后汇率 • 1澳元=0.7美元=4. 9港元 • 1欧元=1.35美元=9.45港元 • 1人民币=1/6.84美元=7/6.84港元
• 一只绩优蓝筹股,会否就此陨落?
1-4 Accumulator“魔鬼”条款
中信泰富是截至目前在外汇Accumulator上 最大的牺牲品。
•
按照已经披露的信息,中信泰富投资的杠杆
式外汇合约主要有4种,分别为澳元累计目标可
赎回远期合约(每月结算,下称“澳元合约”)、
每日累计澳元远期合约(每日结算,下称“每日
参考美元兑人民 每月结算 币汇率6.84计算
盈亏
1- 10
• 在这些合约之下,中信泰富的澳元合 约接盘总量为90.5亿澳元;每日澳元合约 接盘量最高为1.033亿澳元;双币合约的接 盘总量为2.907亿澳元或者1.604亿欧元, 但最高利润总额却仅为200万美元。此外, 人民币合约的最高利润为730万人民币, 但最高亏损却可达4280万美元!
因投资杠杆式外汇产品而巨亏155亿港元!其中
包括约8.07亿港元的已实现亏损,和147亿港元
的估计亏损,而且亏损有可能继续扩大。
1- 3
•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年报显示,中信 泰富2007年全年盈利达到108.43亿港元。 而2008年上半年,该公司盈利总额为 43.77亿港元,过去一年半的总盈利为 152.2亿港元,甚至还不足以抵消此次155 亿港元的预计亏损。
• 具体的合约如下表
1- 9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份额
合约品种
简称
结算周期 接盘总量
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 期合约
澳元合约
每月结算 90.5亿澳元
每日累计澳元远期合约 每日澳元合约 每日结算 1.033亿澳元
双货币累计目标可赎回 远期合约
双币合约
每月结算 2.907亿澳元
人民币累计目标可赎回 远期合约
人民币合约
1- 1
•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
1- 2
合约巨亏报道
• “事实证明,那些买了雷曼迷你债的老太太并不 是唯一被结构性金融工具拖下水的。”2008年 10月21日凌晨,有香港散户“看门狗”之称的 David Webb在给本报记者发来的最新文章中说。
•
Webb指的是, 2008年10月20日傍晚,香
港恒指成分股中信泰富(00267.HK)突然惊爆,
1- 13
澳元合约亏损额 90.5×(0.87-0.7)×7=107.695
每日澳元合约亏损额 1.033×( 0.87-0.7)×7=1.2293
人民币合约亏损额 104×( 1/6.59 - 1/6.84 )=4.0377
1- 14
双币合约 签约时1欧元= 1.44 ÷ 0.87 =1.655澳元 公告前1欧元= 1.35 ÷ 0.7 =1.9澳元 (由于澳元处于弱势所以接盘澳元)
• 换句话说,中信泰富所有的合约加起 来可能获得的最高收益还不到4.3亿港元, 但接盘外币的数量却超过500亿港元!
1- 11
• 中信泰富公布,按照公告前最后汇率水平计 算,即澳元兑美元0.7、欧元兑美元1.35、美元 对人民币6.84计算,剩余的合约将产生147亿港 元的亏损,加上之前已经实现的亏损8.07亿港元, 目前预计的总亏损约为155亿港元。
双币合约亏损额 2.907×( 1.44 - 1.35 )×7=1.8314
总亏损额为107.695+ 1.2293+1.8314+ 4.0377=114.1913亿港元
1- 15
• 杠杆式外汇合约计算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 任何杠杆式外汇合约的终止、合约之结
算和交收、汇率之变动,汇率的波幅、息 差、市场流通性、买卖差价等,并且汇率 是按照加权以后汇率就算的,与实际汇率 计算存在差异,综合起来发现上述计算结 果和147亿港元有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