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昆明红色足迹的心得体会
昆明飞虎队纪念馆观后感

昆明飞虎队纪念馆观后感昆明飞虎队纪念馆是一座独特的历史文物,它见证并记录了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与伟大的牺牲精神。
在这里,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昆明飞虎队战士不畏强敌、不顾生死的英勇事迹,更能对中国近代史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第一步,走进昆明飞虎队纪念馆当我漫步进入昆明飞虎队纪念馆,我的视线被一面面雄伟的墙壁吸引。
这些墙壁上挂满了图片和文物,每一张图片、每一个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个原汁原味、静谧而沉重的历史氛围,丰富而具有深意的历史图表的独特呈现方式也使我倍感震撼。
第二步,了解昆明飞虎队的历史随着进一步的深入,我知道了更多关于昆明飞虎队的历史。
昆明飞虎队创立于1941年12月,由当时的美国陆军航空队组建而成,作为美军在中国的代表,帮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
昆明飞虎队以无畏、团结、信仰为核心价值观,在抗战时期,昆明飞虎队共完成超过1000次空袭、连续击落敌机数十架的许多英勇战斗,在保护中国和平的伟大使命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三步,欣赏历史文物和珍贵照片在这座纪念馆里,令人惊异的品质文物和珍贵照片让我心潮澎湃。
我看到了昆明飞虎队在抗日战争中所使用的各式各样的武器,他们精神上的鼓舞飞机模型、手绘的卡通画、手绘的飞机标志,以及各种祷告带、奖章和荣誉证书。
我也看见了中国共产党和昆明机场在抗战时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四步,感受抗战精神走过每一个历史展区,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昆明飞虎队所秉持的精神。
他们不仅仅是一群仅仅为了保护自己而处于战争状态的飞行员,他们更是保卫民族对抗外敌入侵的英雄。
他们以身作则、全身心地发扬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当时抵抗日本侵略的战斗骨干。
这种英勇坚毅的精神,会让每个游客都感到震撼。
总的来说,昆明飞虎队纪念馆是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座纪念馆不仅记录了偉大的历史,也为每个游客展示了一种不可书写的感悟。
在这里,我们可以不断地深入探讨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感受英雄的志向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更为我们日后的成长和事业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革命圣地西南联大旧址,讲武堂参观心得

追寻昆明红色足迹——党员发展对象重温历史之路2012年11月4日星期日,在学院组织部的组织下,我们一行十几人人,来到了革命圣地昆明西南联大旧址参观学习感受革命先辈的精神,我们先后参观了西南联大旧址、黄埔军校前身陆军讲武堂、云南省博物馆,在昆明西南联大旧址,我们遇到了一群小学生,聆听了他们随行的专业讲解员详实而生动的讲解和现场教学的各种视频,亲眼目睹和亲手抚摸了老一辈革命家们生活过和战斗过的地方,才发现以前从书本和影视上得到的对革命的认识是多么粗浅和简单,历史和精神其实是那么丰饶和厚重,使我心灵得到了深深地震撼。
我们此行的第二地点是在黄埔军校前身陆军讲武堂,进门就可以感觉得到那种庄严肃穆的革命气势。
走进展品陈列室,看着那些简陋的座椅,简陋的校舍,破旧的衣服,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革命前辈们正努力刻苦的寒窗苦读。
小院里老一辈革命家的住处兼办公室的地方,里面简单的设有木桌椅、帆布睡椅、木柜等家具,床铺也很简陋,置身于这些陋室和小小的院落可以想象出当年领革命先烈的生活是何等艰苦。
然而,他们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也许就是在这些陋室中形成的。
这些让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红旗飘扬、军歌嘹亮的岁月,眼前浮现出的是革命先烈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赴汤蹈火、前赴后继的画面。
首先感受到的是革命先辈在艰难环境中孜孜不倦的革命精神。
革命先辈把自己的卧室经常性地和办公地点相临近或者干脆并为一室便于挤出尽量多的时间全身心扑到革命工作中。
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幕这样的画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将士们奋勇杀敌革命领袖们就在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陋室中日夜谋划、挑灯夜谈、竭尽全力去工作。
正是他们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为我们中国革命赢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昆明在在革命年代都不算富裕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贫穷落后。
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孕育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追寻红色足迹心得

追寻红色足迹心得1. 追寻红色足迹,那真的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淘宝啊!你想想,每一处红色遗迹不都像是一个藏着无数故事和精神宝藏的箱子吗?就像我去参观那座古老的革命纪念馆,看着那些泛黄的照片和斑驳的文物,仿佛能听到先辈们在呐喊,在奋斗,哎呀,那种感觉真的太震撼了!我深刻体会到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2. 红色足迹啊,可不只是一些地点,那是我们的根啊!你说,没有先辈们在那些地方洒下的热血,我们能有现在的安稳日子吗?就如同我踏上那片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虽然如今已平静,但我能感受到当年的激烈与悲壮。
我们怎么能不珍惜现在,不努力前行呢?3. 追寻红色足迹的过程,就像一场心灵的洗礼呀!比如我站在那座英雄纪念碑前,周围那么安静,可我的心却澎湃不已。
这就像是有一股力量在牵引着我,让我去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去汲取那份勇往直前的精神,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吗?4. 嘿,红色足迹可真是神奇的存在!就好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当我走进那间小小的革命故居,看到简陋的布置,却能想象出先辈们在此为理想奋斗的场景。
这是不是很不可思议?我们真的要好好传承这种精神啊!5. 追寻红色足迹,那感觉真的没法形容!就拿我参观那处革命遗址来说,每一块石头仿佛都在诉说着故事。
这难道不像一本生动的史书吗?它让我们知道过去,更让我们明白要为未来努力拼搏,不是吗?6. 哇塞,红色足迹真的太重要啦!这就跟我们的灵魂基石一样。
我记得那次去听一位老红军讲故事,那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这就像是给我们的精神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像先辈们一样坚定,这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啊!7. 红色足迹呀,那就是我们的精神宝藏啊!你想想看,当我漫步在那条充满红色记忆的街道,是不是感觉时光都倒流了?这就像一个时光隧道,带我们回到过去,感受那份激情与热血,我们能不好好守护和传承吗?8. 哎呀,追寻红色足迹真的太有意义啦!就像我在那片红色土地上,仿佛能看到先辈们奋斗的身影。
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心得体会范文大全2020【5篇】

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心得体会范文大全2020【5篇】古往今来,许多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全国人民都过上幸福的日子,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战斗的胜利,才有了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让我们一起缅怀先烈追寻足迹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心得体会范文大全2020【5篇】,希望大家喜欢。
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心得体会【篇一】昨夜春雷轰鸣,惊动了大地,惊醒了鸟虫。
春雨绵绵,润滑着干涸的土地,冲刷掉杨柳的灰尘。
早上起来,满眼的青翠令人目不暇接,心情也舒畅无比。
不由想起同事讲过的一位家在农村的同学,在一场春雨过后,早上起来做诗的故事,记得第一句就是:“早上起来,推开窗子,眼前一片绿麦。
”很是有趣,深感人家那才是真的触景生情呢!“清明时节雨纷纷”在南方尤其确切,几乎每年的清明前后都会下雨,这时候的雨,于庄稼是贵如油,于万物更是催化剂,你看春雨之后,路边的野草闲花儿贪婪地呼吸着春天的空气,争先恐后地拔节、开放,让你不由自己的要对它们注目。
春天的雷声好象是从地底滚滚而来,由远及近至你的脚下轰鸣着,震动着,似乎要惊醒沉睡在地下的先祖们,告诉他们清明节到了,该起来接受子孙的礼物了!清明祭祖,上坟、烧纸,寄托哀思,怀念故去的先人,是中国的传统也是文化。
自殷商时代起,崇拜祖先就是重要的宗教信仰,对祖先的崇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认为祖先可以和天地的主宰者对话,是与人间联系的主要媒介,还肩负着保佑子孙后代的重任。
除此之外,殷人还认为人即使身体不存在,灵魂也是存在的这个观念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清明怀故人,踏青扫墓的活动涉及到每个家庭,在祭奠祖先的时候,报恩之情也会油然而生,感激先祖的佑护,感激父母的生养之恩,表达个人对亲人们的诚敬,如同上了一堂道德课,使人性深处的道德理性重被唤醒。
这一天,即使远在海外的游子,也会遥祝自己的亲人们在天堂里生活得幸福快乐!清明怀故人,踏青扫墓的活动还加强了亲友间的联系和团结,在共同的先祖和亲人墓前,缅怀他们为家族的繁衍壮大作出的一切,继而学习他们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加强自身的修养,从而与家人亲友一起,继续发扬家族的传统美德。
红色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云南

红色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云南红色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引言红色社会实践是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青年集体实践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
作为一名参与者,我有幸参加了云南的红色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接触了云南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
在这段时间的实践中,我收获良多,获得了对红色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下面我将从云南红色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自身体验以及对红色社会实践的反思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二、云南红色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1. 学习红色文化云南是我国革命斗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矗立着许多红色文化遗迹。
我们在活动中参观了红军长征博物馆、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地,了解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和伟大,在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图片中感受到了无比的震撼。
通过学习红色文化,我们认识到红军将士们的英勇奋斗和无私牺牲,为我们树立了巍峨的精神丰碑。
红色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学习它,传承它,弘扬它。
2. 体验红色精神在云南红色社会实践期间,我们还参加了一系列的体验活动。
在红军长征路线上,我们实地追寻了红军的足迹,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条件和无比的困难。
在山水风光如画的云南农村,我们辅助当地农民劳动,体验了农村的艰辛与辛勤。
这些活动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红军将士的英勇精神,对革命先烈的付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感受红色土地云南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这里黄土高原与亚热带大地景观交汇,山川壮丽,风景优美。
我们在红色社会实践活动中,游览了云南的许多红色旅游景点,如井冈山、红河谷等。
这些景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风景,更重要的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红色故事。
我们感受到了云南革命斗争的悲壮与伟大,也对这片红色土地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之情。
三、个人体验1. 战胜自我在云南红色社会实践活动中,我经历了长时间的徒步和野外生活。
徒步上山时,曾经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烈日炎炎的天气让我们感到疲惫不堪,但是我没有放弃,坚持到了最后。
昆明寻甸红色庄园活动感想

昆明寻甸红色庄园活动感想首先,红色庄园的独特魅力让我印象深刻。
庄园依山而建,座落在青山绿水间,四季如春,景色优美。
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红色革命历史遗迹,感受到了红色纪念意识的浓厚氛围。
庄园内有许多红色文化展览馆,陈列着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和照片,让我仿佛穿越到了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
在展览馆里,我看到了很多红色革命的标志性物品,比如毛主席的手迹、红军服装、红军武器等,这些都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红色革命的伟大意义和精神内涵。
同时,红色庄园还有许多红色主题的景点和雕塑,例如红军队列雕塑、红军长征路标志雕塑等,这些景点和雕塑无一不在向人们展示着红色革命的光辉历程和英雄事迹,让人产生无限的敬仰和敬畏之情。
其次,红色庄园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让人流连忘返。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加各种红色主题的活动和体验项目,比如观看红色革命题材的实景演出、参加拓展训练项目、感受红色文化的传统手工艺等等。
我特别喜欢参加红色革命题材的实景演出,通过演员们精彩的表演,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当年红军战士们的英勇豪情和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此外,我还参加了庄园内的拓展训练项目,体验了一把红军突击队员的生活,虽然是模拟体验,但却让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岁月里是如何坚强和勇敢的。
这些活动项目都让我对红色革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也让我对红色庄园的记忆更加深刻和持久。
最后,红色庄园的服务水平让人称赞。
在红色庄园游览期间,我感受到了一流的导游服务和贴心的接待服务。
庄园内有许多热情周到的导游,他们不仅详细地讲解了红色庄园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还为我们提供了贴心的照顾和帮助。
在酒店内,服务人员也十分亲切,给我们提供了温暖舒适的住宿环境和贴心的服务。
在餐饮方面,红色庄园也提供了各种美味可口的红色特色菜品,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体验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整个旅游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来自红色庄园的热情款待和周到服务,让我的旅行更加愉快和难忘。
总的来说,我对昆明寻甸红色庄园的活动感想非常深刻。
追寻红色足迹体会文章

追寻红色足迹体会文章深入爱国主义教育,追寻红色足迹,让每个人都学会感恩如今的一切,培养爱国的素质。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追寻红色足迹体会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追寻红色足迹体会文章篇1: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延安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党务干部培训,通过实地参观学习,追寻革命足迹,重温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13年的伟大实践,学习“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第一院区)组织党员干部于8月底赴延安革命圣地参观学习。
这次活动,是为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发扬延安精神而组织的一次生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党课。
到达延安后,在几天的时间里,按照会场教学、现场教学和专题讲座等方式,同志们对延安精神进行了回顾。
首先来到了枣园革命旧居,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住过的窑洞,油灯、桌案、书札、床铺、纺车一一犹在,虽斯人已逝,但精神长存。
正是在这里,在物质生活条件极其匮乏的地区,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带领着人民的军队同广大人民群众在一起,坚守在中国革命的最前沿,相互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国内外的敌人和反动势力展开的一次次殊死较量和搏斗,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谱写了一曲激情岁月的英雄赞歌。
在杨家岭,通过聆听解说员的讲述,大家对那段革命的历史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听完了讲述,同志们还参观了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凤凰山革命旧址、抗大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展馆……一路走来,一路感悟。
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大家的思绪一下子又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延安,当年那一幅幅惊心动魄、艰苦卓绝、感人至深的画面,又再一次生动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令大家感触良多、获益匪浅,既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又对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增添了更崇高的敬意,对延安精神的本质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昆明地下党旧址观后感

昆明地下党旧址观后感我和几个历史迷朋友一同前往昆明地下党旧址参观,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游览,却没想到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震撼。
刚到旧址门口,那略显斑驳的建筑就透着一股历史的沧桑感。
朋友阿强兴奋地说:“这地方看着就有故事,肯定能让我们大开眼界。
”我也满怀期待地点点头。
走进里面,一间间屋子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
在一间展示室里,摆放着许多当年地下党使用过的物品。
我指着一个破旧的手电筒对阿花说:“你看这手电筒,虽然现在看起来不起眼,但在当时说不定就是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工具呢。
”阿花凑近仔细瞧着说:“是啊,我仿佛能看到当年的地下党员在漆黑的夜里,拿着它小心翼翼地穿梭在大街小巷,去和同志们接头。
我听说我爷爷的一个朋友,曾经就是地下党。
他说那时候每次执行任务都像走钢丝一样危险。
有一次,他要去给另一个据点送一份情报,就靠着一个类似这样的手电筒照明。
路上还遇到了敌人的巡逻队,他赶紧躲到一个角落里,大气都不敢出,手电筒也不敢开,就怕被发现。
等巡逻队走远了,他才继续赶路,那时候的紧张感,我现在想想都觉得揪心。
”我们又来到了一间会议室的旧址。
里面的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
阿明坐在一张椅子上,故作严肃地说:“当年的地下党们肯定就在这里商量着如何与敌人斗智斗勇。
我猜他们的会议肯定很激烈,大家都各抒己见,为了革命的胜利绞尽脑汁。
”我笑着说:“那肯定啊,说不定还会有争论呢。
就像我们现在讨论问题一样,不过他们面临的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我看过一本书,里面描写地下党开会的时候,有人负责放哨,有人在认真记录,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得马上撤离。
他们的警惕性得有多高啊。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一些地下党成员的照片和简介。
阿强看着一张年轻女地下党员的照片说:“这姐姐好勇敢啊,这么年轻就投身革命。
我想她当时肯定放弃了很多东西,比如安稳的生活,家庭的陪伴。
”阿花深有感触地说:“我觉得她的家人肯定也很担心她,但她为了心中的理想还是义无反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寻昆明红色足迹的心得体会
在近代云南的历史上,有一文一武的两所学校,都非常著名,“文”指西南联合大学,“武”指云南陆军讲武堂。
前者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后者培养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
昆明的精神就留存于这一文一武的两所学校,它们曾是热血青年的“革命熔炉”与“文化圣地”。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我和支部的其他同学来到了昆明的革命圣地——西南联大即现在的云南师范大学,它是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
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当年的联大,可谓大师云集,八年间,前后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王力等300余人,学生有8000人,毕业生3343人。
西南联大存在的时间不满9年,就读学生不过八千,而且条件简陋,生活艰苦,但却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其中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三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黄昆、刘东生、叶笃正,6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郭永怀、陈芳允、屠守锷、朱光亚、邓稼先、王希季,近百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科学、教育、新闻、出版、工程技术、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有不少西南联大校友成为业务和政治骨干。
西南联大不仅大师云集,在教学和科研上成绩卓著,蔚为学术重镇、人才摇篮,而且是当时“倒孔(祥熙)”运动和“一二·一”运动的发起者和策源地,在爱国民主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民主堡垒”。
有不少校友参加革命斗争,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有的已进入国家领导人的行列,并有近30位校友在抗日战争和革命斗争中牺牲,成为烈士。
西南联大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而且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站在这个寂静校园,我陷入沉思,我知道目前的云南师大与西南联大几乎无精神上的关联,因为中国大学的精神已死。
西南联大是个不朽的传奇!我们来此不是不仅是怀念,也是悼念!
告别师大,我们按计划迈进了翠湖旁边云南陆军讲武堂,这是中国近代一所著名军事院校,开办于1909年。
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
的一所军事学校,建立时与天津讲武堂和奉天讲武堂并称三大讲武堂,并成为后来黄埔军校重要教官基地。
阳光下,这幢米黄色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的二层建筑熠熠发光。
望着中间这空荡荡的操场,我仿佛看到了蔡锷,看到了朱德,看到了那个时代最热血的青年,在这里操枪弄炮弹,谋划中华的未来。
辛亥革命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下令将云南陆军讲武堂改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
以云南讲武堂师生为骨干组建的滇军,在护国、护法战争中战绩辉煌,故学校声誉日隆,威名远扬。
邻省甚至邻国许多有志青年纷纷来昆明报考求学。
这所百年军校走出了中国的三军总司令朱德元帅,还走出了越南、朝鲜两国的三军总司令,他们是越南的武元甲大将,朝鲜的次帅崔庸健大将。
原缅邦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吴奈温将军也毕业于这所百年军校。
此外,从这里还走出了两位总理,一位是讲武堂校长李根源,曾任“国民政府总理”,另一位是韩国复国后的首任总理李范奭。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
历史的硝烟虽然早已散尽,但革命烈士的英勇壮烈仍透过漫长的岁月,散发出强烈的令人敬佩的光芒。
汇报人:***
汇报日期:20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