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课堂:《月光曲》实录(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月光曲》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月光曲》课堂实录

《月光曲》课堂实录一、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这一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

"运行课件《月光曲》,音乐声起,幕徐徐拉开……)"出示课题《月光曲》。

师:这篇课文很美,也写得比较深,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生读课文。

生:主要讲了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师:还能说得再具体一些吗?生:课文主要写了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盲姑娘兄妹的谈话,就给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娘猜出他就是贝多芬,他又即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并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了下来。

二、初读感知1.师:《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生:钢琴曲,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写的。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贝多芬资料,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让我们来看看乐圣贝多芬的一生吧: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

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

……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三、学习生字词语1.学生自学生字词,遇到容易出错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结构,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给本课的生字组词语辨析。

(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

)能说说“幽静”“纯熟”“陶醉”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吧?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点击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

)3.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词。

4.辨析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齐读。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

)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2.理解"谱写":“‘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

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

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月光曲》课堂实录

《月光曲》课堂实录

《月光曲》课堂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月光曲》教材分析:《月光曲》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但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在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方面: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的思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感受月光曲所表现地意境与贝多芬的心情变化。

教学准备:课前师生共同搜集贝多芬的内容和故事。

教法学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听音乐,播放课件谈话:师知道刚刚这首优美钢琴曲叫什么吗,是哪位音乐家创作的?生答:叫月光曲,是德国作家贝多芬创作的。

2简介贝多芬。

(出示课件)师:关于贝多芬你理解多少?愿意和大家分享吗?生:介绍贝多芬。

3引入新课:关于这《月光曲》的创作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你们想知道吗?生异口同声:想4板书课题:师生同书《月光曲》[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二、预习展示师:课前同学们预习了,现在我们来展示汇报。

小组实行展示,其他学生实行评价、得分。

预习汇报内容:生1: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生2:理解了生字“莱茵茅券陌霎”师:请同学们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月光曲》课堂实录与评析(优秀10篇)

《月光曲》课堂实录与评析(优秀10篇)

《月光曲》课堂实录与评析(优秀10篇)《月光曲》教学反思篇一师: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是文中从哪到哪写的内容?生:这个内容是从第二小节到倒数第二小节写的。

师:当时贝多芬已是世界著名音乐家,经常到世界各地旅行演出、有一年秋天,贝多芬来到莱茵河畔的一个小镇上演出。

演出后,已夜深人静,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

(板书:在小路上散步)他一直在小路上散步吗?(不是)他的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贝多芬走近茅屋。

(板书:走近茅屋)师:他为什么不再散步,而走进茅屋呢?生:因为他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板书:(听)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师:贝多芬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为什么就走进茅屋了?他当时心里会怎么想?生:他心里想:这是谁在弹奏我的曲子。

生:他心里想:这个人为什么弹得这么糟,究竟怎么回事,我得看一看。

〔板书:(想)谁?为什么?〕师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习时先理清事情发展的起始,然后进一步弄清促使事情发展的原因,同时想像贝多芬的心理活动。

整个第二段是写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以下的内容也是这样写的,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按照刚才学习的方法自学下文。

(出示小黑板:1.理清事情发展的起始;2.弄清促使事情发展的原因,井想像贝多芬当时的心理活动。

)师:(合作学习结束)请同学们交流学习的情况。

(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完成板书。

)(听)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听到兄妹对话贝多芬在小路上散步rarr;走进茅屋rarr;走进茅屋(想)谁?为什么?(深表同情)盲姑娘听得入神rarr;弹奏一曲rarr;又弹一曲(《月光曲》)(更加同情)(遇到知音,产生激情)师:盲姑娘从贝多芬弹奏的曲子准确地判断出弹奏者是贝多芬,请两位同学上来演一演。

请同学们评议人物表演时的神情和说话的语气是否恰当。

生:盲姑娘渴望能听贝多芬弹曲子,从第三自然段兄妹的对话中可知,现在盲姑娘听出弹琴的是贝多芬,她不敢相信是真的但又能肯定弹琴的是贝多芬,她特别激动。

《月光曲》课堂教学实录

《月光曲》课堂教学实录

《月光曲》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师:关于描写月光的词语你知道几个?生1:月光融融生2:月光皎洁生3:月光如水生4:«静夜思»这首诗中也写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评:这是从先生原有的知识和阅历入手,树立了文本与言语积聚的联络。

可谓精妙。

]师板书课题。

师:知道的真不少,明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关。

请同窗们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天然福。

假设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他与一对穷兄妺之间的故事,描画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请同窗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着重思索什么效果?生1:文章写了他与穷兄妺俩的一件什么事?生2:是什么激起了他的创作灵感?生3: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要表达自己的什么感受?生4:他的这种感受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发生的?生5: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教员与先生共同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学更注重先生的自我建构。

先生是充溢猎奇的,教员为了满足先生的需求,让先生自己提出的效果,自己创设效果情境,契合以学定教的新理念。

教员角色的改动,激起了先生的主体看法,肯定能促进了先生的自我开展。

]二、全体感知,畅谈所得师:同窗们很擅长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生自在读。

师: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生1: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很崇敬他。

生2:盲姑娘家很穷,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生3:贝多芬是一位很残酷的人,他对穷人有同情心。

生4: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俩都陶醉了。

生5:我有个效果:〝弹得多熟练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再为她弹一曲呀?师:问得好,真会动脑筋!生6:我也有个效果,贝多芬为什么连招呼也不打,就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载上去?[在先生全体感知的前提下,关注先生的自我感受和体验,这表达了对先生生命的尊重。

《月光曲》教学实录 2份优秀3篇

《月光曲》教学实录 2份优秀3篇

《月光曲》教学实录2份优秀3篇月光曲教学实录篇一------------------------------------------------------------张广祥主页、中国语文名网“语文素材”小学语文教案专页一、导入师:关于描写月光的词语你知道几个?生1:月光融融生2:月光皎洁生3:月光如水生4:《静夜思》这首诗中也写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板书课题。

师: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关。

请同学们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他与一对穷兄妺之间的故事,描述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么问题?生1:文章写了他与穷兄妺俩的一件什么事?生2: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生3: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要表达自己的什么感受?生4:他的这种感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生5: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读。

师: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生1: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穷,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生3: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对穷人有同情心。

生4: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俩都陶醉了。

生5:我有个问题:“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再为她弹一曲呀?师:问得好,真会动脑筋!生6:我也有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连招呼也不打,就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生7:老师,我知道为什么?师:请讲。

生7:这首曲子是他现想出来的,师:这叫即兴创作。

生7:对,他即兴创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生8:他为什么能够即兴创作?师:也就是说是什么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呢?问得太好了,抓住了最关键的问题。

窦桂梅月光曲教学实录(完整版).docx

窦桂梅月光曲教学实录(完整版).docx

窦桂梅月光曲教学实录 (完整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上。

生:起立。

:同学好!生:老,您好!:坐!才我已了解,多芬是一位大的音家。

他一生我留下了多秀的音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

首曲子是怎成的呢?今天我就一起学《月光曲》篇文。

大家已行了,吧?生:。

:我先来听写一,大家准好。

生准。

: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来听写?⋯⋯有?⋯⋯好,那位女同学。

女生走向黑板前。

粉笔:在黑板上写,可以把字稍微写得大一些。

月光曲篇文,少一个,写下“ ” ;个,的就是月光曲个曲子是怎写成的,第二个:写;(点黑板上写的字)一笔一划工整有力。

下面听写一,注意其中的几个生字。

先听后写:盲姑娘、蜡、琴生写。

:一里面:盲、蜡、,都是生字。

:行。

同学抬起来,和位同学一起看,写了?生:写了。

:尤其是个“蜡”字,很多同学它跟“ ” 字是同一个偏旁:火字旁。

其它是⋯⋯、生:虫字旁。

:它原来的意思呢,是植物的油。

个“ ”是写了,但是我察了一下,笔不是很范。

左中右构,最后写“建之”,明白?生:明白。

:最后一个:清幽。

生写完后,:入座。

同学,你得清幽的月光是怎的月光?生1:就像在地上一。

然后,非常渺茫的那种感。

:你非常善于想。

生2:我清幽的月光是皎皎的月光,人的感是宁静的,有一种情画意的感。

:人感宁静的月光是皎的月光。

生3:我得清幽的月光是特柔、柔和的,人一种很舒服的感的月光。

:老前特地了一下字典,个“幽”字,有三种解。

你得个清幽的“幽”,取哪一种意思呢?生:第二种。

:第二种,清幽的月光人的感是沉静的,安的。

同学,一个究竟了一个什么事儿呢?你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指黑板),一个。

大家先自己准一下。

(堂游走)一⋯⋯没事,放出声音也没关系!生准。

:,同学,愿意来一?生1:多芬写月光曲,被人称是一个。

因他借着清幽的月光,因盲姑娘音的着所感染,没有蜡的候,月光是清幽的,也是多芬当的心情。

月光曲教学实录及反思(优秀6篇)

月光曲教学实录及反思(优秀6篇)

月光曲教学实录及反思(优秀6篇)《月光曲》课堂实录与评析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3、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学生能够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的人民音乐家。

二、教学用具:POWPOINT幻灯片、《月光曲》的音乐、课文中有关描写《月光曲》的画面(条件允许)三、教学过程:一、启动:谈话激趣1、同学们,也许你们听说过大音乐家贝多芬和他的《月光曲》吧!大家知道这首曲子是如何谱写成的吗?通过学习课文《月光曲》,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2、板书课题:月光曲二、互动:(一)整体感知: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的生词相信大家都认识了。

检查字词。

莱茵河入场券蜡烛盲姑娘琴键恬静汹涌安详陶醉注意强调:“券”的读音恬静、安详、陶醉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二)细读感悟:1、谈话: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内容,大家想不想亲耳聆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美妙的音乐中。

(播放《月光曲》的片段)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交流对学生的不同感受都给予肯定)2、选读第九自然段,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意境。

(1)兄妹俩听着贝多芬先生弹奏乐曲,他们感受到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请学生仔细读9、10段,让学生体会哪些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想到的。

学生可以分清“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写实在事物。

其余部分是哥哥听着琴声而产生的联想。

请同学们读哥哥联想的内容,想一想哥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为什么说哥哥“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了她从未见到过的景色。

引导学生体会出:①贝多芬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弹奏出来的曲子是一流的,而且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是带着感情创作的,有很大的感染力。

《月光曲》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月光曲》,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及其背景,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尊重和欣赏。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月光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属于钢琴曲。

作品以优美的旋律和梦幻般的节奏展现了一幅宁静的月光夜景。

2.2 教学目标了解贝多芬及其作品《月光曲》的相关背景;分析并欣赏《月光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素养。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月光曲》的基本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3.2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月光曲》的旋律变化和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月光曲》音频,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贝多芬作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2 教授新课播放《月光曲》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介绍贝多芬及其创作背景;分析《月光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5.3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月光曲》中的旋律变化和情感表达;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或演奏《月光曲》片段。

5.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月光曲》的艺术价值;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聆听其他古典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通过评估了解学生对《月光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方面的能力提升。

6.2 评估方法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学生演奏和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估。

6.3 评估内容学生对贝多芬及其作品的了解程度;学生对《月光曲》旋律、节奏和和声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生通过演奏或口头描述展现的音乐表现力;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课堂:《月光曲》实录(第一课时)执教:黄莉萍(上岗两年)评析:管建刚
一、读课文。

10分钟。

1.自由读
师:《月光曲》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他谱写《月光曲》还有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

请同学打开书,自由读课文。

老师有2个小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举手问老师。

(2)遇到难读、有错字、有漏字的地方,反复读三遍。

自由读6分钟,读满两遍过关。

生自由读,师巡视,生1问:微波粼粼
生2问:茅屋
生3问:入场券
生4问:陶醉
生5问:霎时
师:刚才读的时候,五位同学找出了较难的生字词,老师带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微波粼粼、茅屋、入场券、陶醉、霎时。

【课堂就是要给学生大块的读正确、读流利的时间。

这个事情交给预习,后进生就会越来越后进,预习读课文对后进生来讲根本就不是个作业。

“习”课堂,读就是最重要的“习”,给足学生“读”的时间。


2.反复读
师:交给大家一个新任务,3分钟时间反复读要背诵的第九自然段,读完3遍以上,老师给他敲一个学霸印章。

生自由读,读完三遍的举手,老师敲章表扬。

【这是要背诵的段落,也是课文最难读的段落,就应该老老实实地反复读】
3.读词语
师:一起读本课的词语。

生齐读。

师:读词语的时候不要拖调,“幽静的小路”这个“的”字要得轻而短,听老师读。

生模仿读:幽静的小路、清幽的月光、纯熟的技艺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词语2分钟,遇到不会或较难的生字词,写空写。

二、练习一。

10分钟。

师:请拿出练习单,完成练习一。

注意书写工整,字迹清晰,词语要边抄边记,抄写完马上要听写。

练习一内容
1.用“√”画出划横线字的正确读音。

入场劵(quàn juàn)微波粼粼(líng lín)
恬静(tiān tián)兄妹俩(liǎng liǎ)
2.选词填空。

幽静安静寂静
(1)此刻,教室里特别(),大家的心都吊到了嗓子眼儿。

(2)这条()的小路,在晚霞的映照下格外迷人。

熟练熟悉纯熟
(1)这工人的技艺多么(),简直完美!
(2)三个月了,终于见到了那()的陆地。

3.抄写词语。

谱写、钢琴、幽静、断断续续、茅屋、烛光
失明、纯熟、清幽、琴键、景象
陶醉、莱茵河、盲人、一缕
【这些作业是黄老师重组的,适合初读后练习。

作业质量不好的学生考试不会好。

作业好了,考试就好。

一线老师一定要研究作业。

】生完成“练习一”,师巡视并表扬。

师:XXX同学字迹非常工整,其他同学要向他学习。

师:XXX同学的字写得又快又好,老师忍不住要给他敲上一个学霸的印章!
师:同学们在抄写时,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在旁边多写几遍。

师:XXX同学已经把不会写的字抄写3遍了,其他写得慢的同学要加油了。

师:时间到。

语文书合上,把学习单翻到反面,我们进行词语的听写。

听写内容:谱写、莱茵河、盲人、纯熟、琴键、一缕、陶醉、幽静。

同桌互相批改。

师:全对的同学举手。

生举手。

师:太棒了,这么多!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当堂抄写、当堂听写,学生才会养成边写边记的习惯。


三、读重点段。

10分钟
师:我们一起回到课文,刚刚大家都读得认真、做得认真。

现在老师也想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请同学们认真听。

示范朗读后,师:读的时候,要一会儿把自己当成是盲姑娘,一会把自己当成是哥哥,一会儿又把自己当成是贝多芬。

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

生自由练习。

师:注意,“琴声忽然停了”,我们要在“琴声”和“忽然”之间稍微停顿一下,“忽然停了”就可以稍微加快点速度。

哥哥在听完妹妹说的话以后,内心是低落的,沉重的,我们读的时候就可以读得慢一点。

师再次示范后,学生再次练读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像第三自然段那样自由练习课文第3-第8自然段。

生练读后,齐读一下第三到第八自然段。

师:进步很大。

读第6自然段的时候,注意两个“您”,第一个“您”是疑惑的语气,应该读得轻一点,第二个“您”是肯定的语气,读重一点,一起再来读第6自然段。

生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3-8自然段跟后面的习题紧密相关,必须好好读,理解才不会有大问题。

什么是重点和难点?我们可以学习数学——学生做不出来的就是。

研究课后习题、研究配套练习册,你就知道学生真正的难点和重点在哪里。

老师讲了一节课,学生做练习都是错的,这样的傻事我也干过很多年。


四、练习二。

10分钟
师:读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练习单完成“练习二”。

练习二
(一)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么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曲吧。


1.盲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此刻盲姑娘内心会想些什么。

【解题小贴士:盲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吗?那她为什么这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他为穷苦人造福了吗?他是怎么做到的?请结合这句话写出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1.阅读本段文字,文中有四个触发点,分别是蜡烛、茅屋、月光、兄妹俩,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两个触发点分别是: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2.用“ ________”画出这段文字中的比喻句,并结合这句比喻句完成填空。

这句话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

写出了月夜景象的______,与整篇文章的情境基调相吻合。

【“练习一”是基础性知识,“练习二”就是理解能力。

第二课时的“练习三”就是“创造性练习”。

练习有梯度。


生做“练习二”,师巡视并表扬。

师:完成的同学可以抬起头来背诵“奖励题”。

奖励题:
◎智慧、勤劳和天才,高于显贵和富有。

——贝多芬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贝多芬
下课前夕,师:能背奖励题的同学请起立,一起背。

生背诵奖励题。

师:你们不仅完成了学习单,还把“奖励题”完成了,老师要给你们拍照做纪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