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二学期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汇考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汇考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一)七年级一、生活离不开地理1、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2、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1 地球和地球仪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葡萄牙人)游行图: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卫星照片。

证明地球是球体:远来的轮船先看见桅杆,再看见船底;卫星照片;登高望远;月食;麦哲伦航海。

3、地球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赤道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纬度往北增大为北纬,往南增大为南纬。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往东为东经(E),往西为西经(W)。

经度往东增大为东经,往西增大为西经。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一、地球的自转1、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24小时)。

最新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二学期

最新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二学期

地理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第一章农业及其地区差异1.1、世界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

水稻、大豆、茶叶等农作物的栽培、猪、鸡、鸭、鹅等禽畜的饲养都起源于我国。

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基本国策。

现代化农业向“立体式农业”和“工厂化农业”等方向发展。

1.2农业的分布1、农作物的分布2、三大林区中国的三大林区是指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东北林区: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是我国最大的森林区西南林区:主要包括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

是我国第二大林区。

东南林区: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属于我国第三个大林区。

是我国主要的人工林和经济林区。

人工造林,人工林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

人工造林两个重点地区:一、北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的“三北”防护林体系)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四大牧区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和伊犁马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西藏牧区(高寒牧区)牦牛、藏绵羊青海牧区河曲马1.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各具特色的四大农业区北方旱地农业区南方水田农业区地区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到三熟农作物小麦、杂粮水稻、小麦经济作物花生、甜菜、苹果油菜、甘蔗、菜叶、柑橘气候特征降水少,热量较低降水丰沛,热量充足2.1持续增长的工业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业发展成就辉煌钢、煤、水泥、电视机等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新型材料、生物工程等信息工业发展迅速,建立一批现代化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它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废弃物。

2.2重要工业部门的分布煤炭储量丰富,产量居世界第一。

山西省市我国重要煤炭基地。

上海七年级会考地理知识点

上海七年级会考地理知识点

上海七年级会考地理知识点地理是学习地球的科学,通过学习地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对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

上海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是考验所有初中七年级学生的基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都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掌握。

一、地理基础知识1、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科学,它包括物理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个方面。

2、地球的基本特征。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有生命的行星,它的基本特征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地球公转等等。

3、地图及其相关知识。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它是研究地球的必备工具。

初中生应该掌握地图的基本组成部分、地图上经、纬度的表示方法、地图的比例尺和图例的含义等相关知识点。

二、自然地理知识1、地球的层次结构。

地球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部分,初中生应该了解地球的层次结构及其相关性质。

2、地球运动和地理现象。

地球的运动是地理学研究的基础,初中生应该学习地球自转、公转等运动规律,并能够解释一些地理现象的产生原因,例如地球季节变化、日照现象、风向和水流的形成等等。

3、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初中生需要了解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如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其利用的方式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三、人文地理知识1、人口与城市。

初中生需要学习人口、城市的概念及其演变过程,了解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和经济状况等信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交通和通讯。

交通和通讯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生需要了解各种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历程和优缺点,以及它们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地域文化特征。

初中生应该学习地域文化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了解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因素对文化特征的影响和作用。

综上所述,上海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包括地理基础知识、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三个方面的内容。

初中生应该从以上各个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科学的本质和意义。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上海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上海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上海上海,简称沪,是中国的一座特别行政区,也是中国的经济、科技、金融、贸易中心以及国际大都市。

作为中国三大城市之一,上海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

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地理课程时,我们会涉及到上海的一些地理知识点,下面就来一一介绍。

一、地理位置上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地理坐标为31°14'14"N至31°53'24"N,121°28'20"E至122°12'08"E。

上海是中国第一座开放口岸城市,也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商贸中心之一,也是国际航线的重要航站城市之一。

二、地形地貌上海市地势相对平坦,除了浦东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海拔仅在10米左右。

上海最高点是位于青浦区的东方山,海拔103.4米,人工填埋产生的巨塘山8.7米。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是长江入海口处的最后一站。

上海境内的河流有黄浦江、松江、吴淞江、嘉定浜等,其中黄浦江是上海经济中心区域的最大动脉,其南北分别隔开了市区的两个主要区域——浦东和浦西。

三、气候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较冷,夏季较热,降水集中在夏季,四季气温差异不大。

年平均气温为15.8℃,1月平均气温为3.1℃,7月平均气温为28.8℃。

上海夏季时气温较高,易有台风影响,秋冬季节时多阴雨连绵。

四、人口上海是中国的人口大都市之一,截至202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400万人,是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在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人口稳步增长,成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文化中心之一。

五、特色建筑上海的经济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目前上海拥有许多国际知名的特色建筑。

其中红色砖墙和黑色瓦顶的老城厢、老外滩上的各国建筑、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塔、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都是上海的代表性建筑。

总之,上海是一座独特的城市,杂糅了中西文化元素,也是中国最具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城市之一。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第二学期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第二学期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第二学期一、自然地理1.中国的地理位置、边界线、面积;2.中国的地理区划: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华南地区等;3.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地处亚洲东部腹地,被大陆环抱,地势南高北低,呈台阶式下降,长江和黄河是我国两大主要河流;4.中国的气候特点:南北气候差异大,地处热带、南亚热带和温带交界地带,亚洲季风对我国气候影响较大;5.中国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铝矾土、铁矿石等)和植被资源(森林、草原、水域等)。

二、人文地理1.中国的人口分布:人口密集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京津地区等)和人口稀疏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等);2.中国的城市分布:东部沿海地区有许多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等;西部地区城市相对较少,如乌鲁木齐、西宁等;3.中国的交通运输: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四大交通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网络日益完善,高速公路、高铁等建设进展迅速;4.中国的资源利用:由于人口多、资源少的特点,我国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注重节约型社会建设;5.人口与城市化: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城市化加快,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人口过多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三、经济地理1.中国的经济地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2.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和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时期,实现了经济的迅猛发展;3.中国的农业: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保障着国家的粮食安全;4.中国的工业:工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和重工业;5.中国的服务业: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6.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对外贸易发展迅猛,出口和进口规模居世界前列;7.中国的区域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我国积极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四、环境问题1.空气污染: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导致严重的雾霾天气,影响人民健康和环境质量;2.水质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直接影响人民饮水安全;3.土壤污染:工业、农业和生活等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导致土壤污染,使土壤质量下降;4.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国家,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受到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威胁;5.资源浪费和能源危机: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使得资源短缺,能源的不可持续利用导致能源危机。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二学期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二学期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二学期-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地理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第一章农业及其地区差异1.1、世界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

水稻、大豆、茶叶等农作物的栽培、猪、鸡、鸭、鹅等禽畜的饲养都起源于我国。

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基本国策。

现代化农业向“立体式农业”和“工厂化农业”等方向发展。

1.2农业的分布1、农作物的分布2、三大林区中国的三大林区是指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东北林区: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是我国最大的森林区西南林区:主要包括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

是我国第二大林区。

东南林区: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属于我国第三个大林区。

是我国主要的人工林和经济林区。

人工造林,人工林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

人工造林两个重点地区:一、北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的“三北”防护林体系)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四大牧区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和伊犁马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西藏牧区(高寒牧区)牦牛、藏绵羊青海牧区河曲马1.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各具特色的四大农业区北方旱地农业区南方水田农业区地区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到三熟农作物小麦、杂粮水稻、小麦2.1持续增长的工业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业发展成就辉煌钢、煤、水泥、电视机等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新型材料、生物工程等信息工业发展迅速,建立一批现代化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它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废弃物。

2.2重要工业部门的分布煤炭储量丰富,产量居世界第一。

上海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上海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上海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上海作为我国的一线城市,扮演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中心城市、金融运营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角色。

本文将介绍上海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对上海的地理环境、发展状况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东北与江苏省接壤,东南与浙江省相邻。

2.地势地形:上海地势低平,全市平均海拔3.5米。

陆地面积约为6600平方千米,水域面积约为2480平方千米。

3.气候特点:上海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潮湿炎热,冬季较冷。

二、经济发展1.外贸: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外贸口岸城市之一,主要对外贸易对象为亚太地区和欧美地区。

2.金融业:上海是我国金融中心之一,金融机构数量众多,其中不乏全球性的金融机构。

3.科技创新:上海拥有全国最多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文化特色1.上海滩:上海曾是国际租界之一,上海滩代表着上海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形象。

2.城市风貌:上海有着国际化的大都市风格,充满了各种建筑艺术和文化元素,如外滩建筑群、木匠街等。

3.美食文化:上海是一个美食大都市,不仅有传统的本地特色小吃,还有各国美食的精华。

四、生态环境1.水资源:上海地区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三江(黄浦江、长江和苏州河)的入海口和长江口。

2.空气质量:上海是我国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尤其是夏季。

3.垃圾分类:上海市采取垃圾分类制度,市民需将垃圾按照小区指定的分类投放口投放。

五、社会建设1.教育:上海是我国教育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拥有各类优质教育资源。

2.医疗:上海医疗资源丰富,市内各大医院拥有齐全的诊疗设备和技术力量。

3.交通:上海交通便利,公共交通覆盖到市区各个角落,市内还有多条轨道交通线路。

六、总结以上便是关于上海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知识点介绍。

上海作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其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的优势让人们对它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追求。

最新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一、自然地理
1.气候与天气
气候类型、常见天气现象、气象仪器
2.水资源
水循环、地下水、水的污染与防治、节水措施
3.地貌与防灾
地貌类型、山地灾害、防灾减灾措施
4.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土地退化与治理、耕地保护与利用
二、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城市聚集、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交通
2.交通与通信
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新能源交通
3.文化与旅游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旅游发展
4.经济与环境
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
三、地理技能
1.地图的使用
地图类型、地图符号、地图制作、地图阅读
2.测量与制图
方位角、高程角、地图比例尺、制图技能
3.计算与分析
经纬度、区域比较、空间分析
以上是最新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全面知识点归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技能是此书的三个主要部分。

该书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地球与人类文明、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实践技能,丰富身心世界,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二学期
祖国篇
第一章农业及其地区差异
、世界农业大国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

水稻、大豆、茶叶等农作物的栽培、猪、鸡、鸭、鹅等禽畜的饲养都起源于我国。

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基本国策。

现代化农业向“立体式农业”和“工厂化农业”等方向发展。

农业的分布
1、农作物的分布
2、三大林区
中国的三大林区是指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东北林区: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是我国最大的森林区西南林区:主要包括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

是我国第二大林区。

东南林区:秦岭一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属于我国第三个大林区。

是我国主要的人工林和经济林区。

人工造林,人工林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

人工造林两个重点地区:一、北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的“三北”防护林体系)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1.各具特色的四大农业区
持续增长的工业
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业发展成就辉煌
钢、煤、水泥、电视机等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新型材料、生物工程等信息工业发展迅速,建立一批现代化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它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废弃物。

重要工业部门的分布
煤炭储量丰富,产量居世界第山西省市我国重要煤炭基地。

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仅次于煤炭。

黑龙江省大庆是我国最大的采油工业基地。

人均石油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
钢铁工业大国,钢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

大型钢铁工业基地:辽宁省鞍山、津京唐(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唐山市。

)和上海。

鞍山称为“钢都”。

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四川省攀枝花称为“钢城”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电子工业成为国内第一大产业。

音响、电话机、彩电、DVD等产品产量居世
界第一。

重要电子工业基地:沪宁杭地区、华北京津地区、华南珠江三角洲地区微电子工业: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汽车工业基地:
东部与西部地区工业的差异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1.西气东输我国中西部地区蕴藏这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短缺。

为使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平衡发展,实现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的互补,我国决定启动“西气东输”工程。

该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到上海。

供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的轮南油田,自西向东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9省市;跨过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经过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多次穿越黄河和长江。

(地图)2004年元旦,西气东输天然气正式进入上海白鹤镇
意义:利用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获得西部大开发所急需的启动资金; 为东部地区提供清洁、优质、可靠、廉价的电力,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三、开发西部、东西联动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

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东部地区要重点做好智力服务,开拓中西部地区广阔的市场,利用中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实现“东西联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交通运输与通信
1、通信方式:古老的长城烽火台。

现代化的可视电话。

2、交通手段:上海磁悬浮列车
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
我国以北京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已经基本形成,青藏铁路贯通,改变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

,我国铁路已连通所有省。

公路干线分国道和省道。

90鸠上的乡镇通了汽车。

高速公路分为远程高速公路和城市高速公路
水陆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水路运输分为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

海洋运输又分为沿海运输和远洋运输
上海洋山深水港。

东海大桥世界上第二长跨海大桥。

管道运输:运输液体和气体(石油、天然气。

)运输固体物质(煤、矿石、水泥等)
第四章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
国内贸易
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稳定的商品来源、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密集的人
流和销售区。

基层的商业中心:集市
国内贸易的地区差异
电子商务:通过电子手段来完成商业贸易活动过程的一种方式
国际贸易
上海外咼桥保税区时全国第一个规模最大的保税区,集自由贸易、出口加工、物流仓储、及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体。

对外贸易的地区差异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等)的进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达90%以上
第五章、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
城市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优化
1、水污染及缺水问题
原因: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工业不断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城市水污染七大水系污染程度从轻到重的排列次序是珠江、长江、松花江、淮河、黄河、辽河、海河。

上海气候湿润,河网稠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平均值的倍。

从数量而言,上海并不缺水。

上海符合饮用水水源国家标准的地表水只剩下1%。

北京节水举措:农业推广先进灌溉方式、工业推行清洁生产。

生活用水方面利用价格杠杆作用。

治理方法:
1)可以将工业和生活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再排放
2)提高水循环的利用,限制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

努力建成节水型城市
3),针对生活用水的浪费现象,可以适当提高水价
4),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工程。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是修建水库。

2、大气污染
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大城市明显重于与中小城市;: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

大气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区。

原因:燃煤产生的大量烟尘
措施:植树种草
3、固体废弃物污染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生产和生活中的固体废弃物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的垃圾绝大多数是采用就地焚烧、易地堆放或挖坑填埋。

4、环境优化
环境治理初见成效,部分城市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
农牧区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农村环境污染原因:1、城镇、工业污染物的排放2、部分乡镇企业随意排放废水、
废渣。

3、农村本身的环境污染:农药化肥的施用,畜禽粪便的排放和塑料薄膜的丢弃。

生态农业
“猪-沼气—蔬菜”生态农业模式
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经权威机构认定并使用专门标识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

牧区面临的环境问题:草地沙化、退化。

水土流失导致草地沙化、退化的主要原因:滥垦滥牧农牧区还存在水土流失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水土流失导致地表土壤流失,还使河流含沙量增加,容易发生涝灾。

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毁林开荒种地
为了防治草地沙化,水土流失(是由于过渡的开垦,草地随意破坏滥砍滥伐造成的),我们应该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部分地区实行“休牧” “轮休”“轮牧”。

退牧还草的重点治理的是内蒙古、甘肃、宁夏西部荒漠草原。

退耕还林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环境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首都北京
香港和澳门
沪宁杭地区(长江三角洲)
重庆市
山西省
辽中南地区
河西走廊地区
山东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