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介入性封堵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合集下载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的护理措施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的护理措施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的护理措施
1. 术后休息,患者术后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疲劳,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

2.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是
否出现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3. 饮食调理,术后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刺激
性食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身体康复。

4. 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家人和
医护人员应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

5. 定期复诊,术后患者需按照医嘱定期复诊,进行心脏彩超、
心电图等检查,以监测术后效果及身体状况。

6. 避免感染,术后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保持室内
空气清新,避免与感染性疾病患者接触。

以上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的一般护理措施,但具体的护理措
施还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术后护理的目标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房间隔缺损术后并发症护理标准

房间隔缺损术后并发症护理标准

房间隔缺损术后并发症护理标准
房间隔缺损术后并发症护理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 24小时心电监护,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

2. 呼吸道护理和体温护理,包括定时记录患者体温,观察其是否出现发热或感染症状,以及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如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3. 观察术侧肢体情况,包括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以及对比两侧足背动脉搏动强弱,以判断肢体血液循环是否正常。

同时,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穿刺部位的情况,避免出现血肿。

4. 并发症的护理,如出现残余分流、瓣膜反流、心律失常和机械性溶血等并发症,应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并进行处理。

5. 出院护理,指引患者出院后卧床休息~1个月,术后3个月内不能参加剧烈体育运动和重体力劳动等。

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定期定时进行心电图检查,了解封堵器位置、心功能和是否残余分流等状况。

请注意,以上标准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具体护理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作者:王飞燕来源:《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年第01期(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杭州 310014)[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术后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54;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_816X(2011)01_0078_02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1.01.37室间隔缺损(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既往外科手术创伤大、危险性高,术后留有瘢痕等使患者留下终身痕迹。

近年来的介入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痛苦小、恢复快,效果确定,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得到了快速发展。

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介入治疗可能发生的相关并发症及其临床表现。

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积极协助医生处理,使介入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得到及时的防治。

现将我院于2003年6月至2009年12月间行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237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共237人,其中男137人,女105人,年龄2~56(16.01±1.70)岁。

全部病例均经心电图、X胸片及超声心动图等证实为室间隔缺损并适宜行封堵介入治疗。

所有病例排除心内膜感染,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1.2 方法:局部麻醉或全麻(年龄<7岁患儿)下,按常规应用封堵器封堵,经造影观察封堵器位置适宜后,可以完全释放封堵器,撤出所有输送装置,完成操作。

穿刺部位压迫止血后送回病房观察,术后3天静脉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服用阿司匹林3个月。

2 结果本组237例室间隔缺损病人,229例手术过程顺利,8例手术失败。

其中5例因缺口太大无法修补,3例因双缺口无合适封堵器。

有13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

包括封堵器脱落1例,为男性35岁,发生在手术过程;心律失常5例,其中男性3例,年龄分别为9岁、15岁、42岁;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13岁、28岁,均发生在术后48小时以内;机械性溶血1例(2.5岁女孩),发生在术后18小时;穿刺部位血肿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2岁、45岁发生在手术后24小时内;发热4例,男女各2例,年龄分别为3岁、9岁、22岁、26岁。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及防治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及防治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及防治发表时间:2009-03-23T16:28:41.590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供稿作者:胡永涛综述,李芳安家晨审校[导读]胡永涛综述,李芳安家晨审校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洛阳东方医院心内科(河南〓洛阳471003)[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08)5-0054-02〖ZW(〗作者简介:胡永涛(1975—)男,研究生毕业,医学硕士、主治医师、擅长心血管疾病诊疗术〖ZW)〗VSD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对心功能、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及早发现及时处理至关重要。

现对VSD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其防治病措施予以综述。

室间隔缺损(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绝大多数为先天性,少数为后天性。

先天性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5%,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为复杂心内畸型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介入经验的积累和操作技术的提高,介入技术已相当成熟,VSD的介入封堵治疗已取得一定的临床应用规模。

心律失常成为VSD介入封堵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有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对心功能、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现对vSD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其防治措施予以综述。

1 VSD与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结构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的解剖结构在不同类型VSD患者的心脏结构中较为复杂。

目前VSD的分类是按Kirklin等 [1] 的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将VSD分为5型,即室上嵴上型、室上嵴下型、隔瓣后型、肌部型和室间隔完全缺如型;另一种是将VSD分为3型:即膜部型、肌部型和干下型。

Milo等 [2] 将膜周型和肌部型VSD都分为流入部(窦部)型、肌小梁型、流出部(漏斗部)型。

而以上几种类型中以膜部型和肌部流入部型与传导束的解剖关系最为密切。

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的并发症及其防治发表时间:2012-10-12T10:53:40.9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巩亮姜黔峰赵鸿燕陈剑玲[导读] 经导管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发生并发症后应引起高度重视, 定期严格地随访是十分必要的。

巩亮姜黔峰赵鸿燕陈剑玲(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贵州遵义 563000)【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VSD) 的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165 例经导管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的患者中并发症共发生19 例, 对此作回顾性分析,将19 例并发症患者分为术中、术后1 月内( 撤出输送系统后)、术后1 月后( 出院后随访2.5 年)。

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98.79% (163/165), 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51% (19/165)。

术中发生并发症7.27% (12/165), 包括心律失常3.63% (6/165),释放封堵器后残余分流3.63% (6/165)。

术后1 月内并发症7.27% (12/165), 术后残余分流3.63% (6/165),其中术后发生溶血2.42% (4/165);术后1-3天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8% (3/165);股动静脉瘘1.2% (2/165);肾动脉瘘0.6%(1/165)。

术后1 月后并发症1.2% (2/165), 残余分流0.6% (1/165);感染性心内膜炎0.6%(1/165)。

我院自开展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以来,未发生主动脉瓣返流、封堵器脱落、心脏压塞、三尖瓣损伤、二尖瓣损伤、医源性V S D。

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发生并发症后应引起高度重视, 定期严格地随访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心脏导管插入术手术中并发症手术后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1-0111-02 室间隔缺损(V S 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畸形之一。

介入封堵术后护理措施

介入封堵术后护理措施

一、概述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技术对心脏或血管的异常结构进行封堵,以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介入封堵术后护理措施的具体阐述。

二、术后观察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精神状态以及血压饱和度,防止血压过高、过低或较大波动。

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咳嗽排痰。

2. 穿刺部位观察:注意观察患者手腕部或腹股沟处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血肿的表现。

术后股动静脉穿刺部位压迫时间到期后,协助医生拔除穿刺鞘管,并做好压迫止血措施。

3. 并发症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心包填塞、穿刺点出血、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术后饮食1. 饮食清淡:术后初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2. 适量补充营养:多补充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食物,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四、术后活动1. 卧床休息: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12-24小时,以降低穿刺部位出血的风险。

2. 逐渐恢复活动:术后1-2周内,患者可逐渐恢复活动,如散步、做家务等。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心脏负担加重。

3. 适度锻炼:术后1-2月后,患者可进行适度锻炼,如游泳、慢跑等,以增强体质。

五、术后用药1. 抗血小板药物:术后需口服抗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以预防血栓形成。

2. 抗凝药物:部分患者需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以预防血栓形成。

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根据医生指导调整药物剂量。

3. 其他药物:根据患者病情,可能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如降压药、调脂药等。

六、术后心理护理1. 心理疏导:术后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 家庭支持: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度过康复期。

七、术后随访1. 定期复查:患者需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等,以评估治疗效果。

2.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复查结果,医生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是一种重要的心脏介入治疗方法,它可以有效地修复房间隔缺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

在进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患者需要接受一定的护理,以确保手术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关于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内容。

术后患者应该严格遵守医生的嘱咐,尤其是在饮食和生活方式上。

患者在进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常常会感到身体虚弱和疲劳,这时需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运动。

患者在术后需要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脂和胆固醇,保持清淡的饮食,有利于身体的康复和健康。

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心脏彩超和心电图,以便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和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专科医生的随访,及时向医生反映身体的情况,接受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做好术后的康复和恢复工作。

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疾病预防。

作为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卫生,勤换衣物和洗澡,避免受凉和感染。

患者还需要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在进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患者需要注意心理健康。

由于手术的创伤和恢复的过程,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这时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以及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

患者可以多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转移注意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有利于康复和健康。

术后患者还需要遵循一些特殊的护理注意事项。

术后患者需要避免过度劳累和体力活动,防止伤口感染和出血;避免负重和过度压力,防止伤口裂开和出现并发症;戒烟限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肺部并发症等。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健康,需要患者及家人的认真对待。

在进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嘱咐,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注意个人卫生和疾病预防,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遵循特殊的护理注意事项,以确保手术的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房间隔缺损。

这种手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然而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样至关重要。

在术后的护理中,需要特别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切口的护理、饮食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关于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护理工作。

一、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在术后的24小时内需要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

特别需要关注是否有出血、腹胀等异常情况,如有任何不良症状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

还需要监测患者的心电图,以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二、术后切口护理术后切口的护理是非常关键的,需要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

在更换敷料时,应注意患者是否有切口红肿、渗液的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

还需要注意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定期进行切口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感染。

三、药物管理术后患者需要服用一定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止痛药、抗凝血药等。

护士需要对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的剂量、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释,确保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同时也要密切观察药物的反应情况,如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四、情绪护理术后的患者可能会因手术而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护士需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地进行情绪护理工作,帮助患者调整情绪,消除恐惧,增强信心。

也需要关注患者的家属,向他们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术后护理等相关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状况,减轻他们的焦虑和紧张。

五、营养护理术后的患者需要特殊的饮食护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饮食的调配。

一般来说,要避免患者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尤其是要限制患者的盐摄入量,以减轻心脏的负担。

还需要保证患者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术后的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丰富的护理经验,细心、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位患者,确保他们得到最好的护理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
本组!!例资料证明:!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治疗慢性肾衰晚期继发性甲旁亢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可靠,并发症及复发少,值得推广。

"手术指征:有尿毒症、长期透析史,骨痛、皮痒、转移性钙化;血"#$明显升高(%&’’()*+,);-."明显升高,/0#或(和)彩超证实颈部有肿大的甲状旁腺。

1线骨片符合肾性骨病;高:甲状旁腺激素("#$),/0#证实
甲状旁腺腺体肿大最为重要。

#手术要点为“真”全切,遗留后会复发。

$术后补足钙盐,是防止“骨饥饿”低钙抽搐的关键。

%术后种植侧与非种植侧2"#$比值!!3&是提示移植片功能的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王笑云,吴宏飞,胡建明,等4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5]4中华医学杂志,!667,77(!!):879:
87;4[收稿日期]<’’!:!!:’=
第<<卷第!期<’’<年!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0#->?@A/BC@#-#@C D/E@0@?-.@C?-?5@?F
房间隔缺损介入性封堵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言克莉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介入中心,江苏南京<!’’<6)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并发症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B&;’4;[文献标识码]G[文章编号]!’’7:;9=8(<’’<)’!:’’=6:’!
房间隔缺损(-CE)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往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研究表明[!],经导管置入-+(,HIJKL封堵器治疗-CE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适合于各年龄组继发孔型-CE的介入治疗。

本中心于!668年8月M<’’’年!<月应用该方法治疗-CE,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未发生!例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筛选-CE<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例;年龄9M=’岁,平均年龄<8岁。

-CE 直径:9M98++,手术成功<!例,成功率为6!39N。

另<例因无合适封堵器及术中-+(,HIJKL左房伞无法固定而失败。

材料-+(,HIJKL封堵器材料结构是强记忆性的镍钛合金线编制而成,呈双伞网状结构,双伞及腰部内充三层海绵状高分子聚合材料。

方法!麻醉年长儿及成人用局麻;较小儿童必须基础麻醉加局麻。

"测量-CE最大伸展径穿刺股静脉,建立股静脉:右房:左房:左上肺静脉轨道,经轨道送入测量球囊,测出-CE最大伸展径。

#关闭-CE的操作将7M!’O长鞘置入左心房内,沿长鞘送入-+(,HIJKL封堵器,在左房侧释放远端大伞及腰部,使腰部卡于缺损处,然后回撤长鞘至右房侧释放近端小伞并塑型,#//证实封堵器位置良好并且无中央型残余分流后,撤出运送系统。

#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残余分流及封堵器脱落研究表明,术后9个月封堵器表面可以完全被新生的心内膜所覆盖。

-+(,HIJKL封堵器为一个整体结构,发生脱落的可能性极小。

为防止并发症,应要求病人术后<;P绝对卧床休息,变换体位时动作轻缓,做好病人卧床期间的生活护理,加强巡视。

观察病人心脏杂音的变化与术前对比。

术后9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血栓栓塞由于封堵器是网状结构异物以及心房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尤其合并房颤的病人。

预防措施为术前9天服用抗血小板制剂———阿司匹林’3!),每日!次。

术后如果封堵器直径小于9’++,继续口服阿司匹林’3!),每日!次;如果直径大于9’++,术后<;P继续血肝素化,即术后当晚及次日
上午分别给予速避凝’3;+,皮下注射。

次日晚给予阿司匹林’39),每日!次,和抵克力得’3<&),每日<次(小儿按体重服药)。

对血液有高凝倾向的病人,抗凝药物应加量。

!个月后改为半量,再服用9个月。

在术后护理中,护士应遵医嘱正确给予抗血栓药物,并告诉病人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同时应密切观察口腔、皮肤等出血表现。

本组有!例患儿原有鼻出血史,封堵术后鼻出血不止,经局部填塞止血等处理后血止。

除此之外,还应观察脏器栓塞的早期表现,一旦发生,及早溶栓。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CG/)该技术属有创性治疗,封堵器易损伤心内膜以及心房血流缓慢,细菌易滞留、繁殖而引起心内膜感染。

预防措施:术前、术后防止呼吸道感染,增强机体抵抗力;术前9天给予青霉素;8’万单位静滴,每日<次;术后9天需要联合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8’万单位,每日<次,加氨卞青霉素=3’),每日!次静滴。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P测体温!次。

一般情况下,术后体温在98Q以下,继续观察;如果体温在98Q以上,排除其它部位感染外,需要加强抗生素,防止CG/的发生。

心律失常多在术后早期出现房性心律失常,可偶发早搏,一般无需处理,应继续观察,术后约!M<个月后消失;频发者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电监护。

向病人做好解释,解除病人紧张、焦虑心理。

本组有!例病人出现短暂一过性房速,可能与术前右心房增大有关,未予处理。

穿刺部位的出血对于术后血液肝素化的病人,尽管手术是经股静脉穿刺进导管,但术后仍需用宽胶带加压包扎= M8P、术侧肢体制动并观察伤口情况。

本组有!例病人因过早拆除宽胶带,导致伤口出血,后经重新加压包扎,未再出血。

咽部不适因术中需要#//引导封堵器置入,持续时间较长,术后部分病人出现咽部不适。

本组有!例病人术后咽部分泌物中带有血丝,<天后恢复。

因此,术后;P应给予温流质饮食,!M<天后可以正常饮食。

[参考文献]
[!]戴汝平,刘延铃,张戈军,等4应用-+(,HIJKL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疗效评价[5]4中华心血管病杂志,<’’’,<8(<):87:6<4
[收稿日期]<’’!:’&:<=
6=
 万方数据
房间隔缺损介入性封堵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言克莉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介入中心,江苏,南京,210029
刊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NANJING
年,卷(期):2002,22(1)
被引用次数:1次
1.戴汝平;刘延铃;张戈军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疗效评价[期刊论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02)
1.叶枫林.张丽萍.周楠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失败再手术30例围术期护理[期刊论文]-齐鲁护理杂志 2011(5)本文链接:/Periodical_njykdxxb200201041.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