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散文诗《顽皮的小雨滴》
大班语言课教案《顽皮的小雨滴》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顽皮的小雨滴》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内容,能够感知诗歌中小雨滴的顽皮形象。
2. 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小雨滴的顽皮行为。
4. 喜欢诗歌,体验朗诵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感知诗歌的韵律美,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
2. 创造性地表现小雨滴的顽皮行为。
难点:1. 诗歌中长句子的朗读。
2. 创造性地表现小雨滴的顽皮行为。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顽皮的小雨滴》2. 诗歌卡片3. 小雨滴手偶4. 音乐《小雨滴》四、教学过程:1. 导入:听音乐《小雨滴》,引导幼儿说出小雨滴的特点。
2. 学习诗歌:1)教师带领幼儿观看PPT,引导幼儿说出诗歌的《顽皮的小雨滴》。
2)教师逐句朗读诗歌,幼儿跟读。
3)教师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如“顽皮”、“跳跃”等。
4)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小雨滴的顽皮行为,如“滑滑梯”、“翻跟头”等。
3.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幼儿集体朗读诗歌。
2)教师邀请幼儿个别朗读诗歌。
4. 创造性表现:1)教师邀请幼儿用动作表现小雨滴的顽皮行为。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句子进行对话。
五、作业:1. 幼儿回家后,家长协助幼儿录制朗读诗歌的视频。
2. 家长引导幼儿讲述诗歌中的小雨滴的顽皮行为。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幼儿的反馈进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朗读诗歌环节,可以适当增加游戏元素,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在创造性表现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关于雨的图片或物品,与幼儿一起讨论雨的特点和作用。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小雨滴”主题展示区,展示幼儿的绘画、手工等作品。
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是否积极参与朗读、表现等活动。
2. 评价幼儿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如能否正确表述小雨滴的顽皮行为。
3. 关注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如是否愿意朗读诗歌、讲述小雨滴的故事等。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顽皮的小雨滴》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顽皮的小雨滴》教案标题:大班语言教案《顽皮的小雨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雨滴的特点和作用;2. 启发学生思考水循环的过程;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1. 《顽皮的小雨滴》故事书;2. 小雨滴头饰。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讨论,引出话题,让学生了解雨滴是怎样产生和作用的。
步骤一:引入故事1. 教师拿出《顽皮的小雨滴》故事书,展示给学生看。
2. 教师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故事讲述1. 教师用轻松愉快的语调讲述故事,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2. 教师边讲故事,边展示故事中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步骤三:讨论与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的内容,询问学生关于雨滴的问题,如:“雨滴是什么样子的?”、“雨滴来自哪里?”、“雨滴对植物有什么作用?”等。
2. 学生针对问题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答案。
3. 教师总结雨滴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的过程。
步骤四:语言活动1. 教师拿出小雨滴头饰,示范戴在头上。
2. 教师给学生分发小雨滴头饰,让学生互相帮助戴上。
3.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故事中小雨滴的形象,用语言表达小雨滴的动作,如:“我是顽皮的小雨滴,我在空中飞舞。
”、“我落在地上,滋润了植物。
”等。
4. 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跟着说出类似的语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雨滴的特点和作用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故事的讲述和讨论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小雨滴头饰的使用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但在语言活动环节,有些学生还没有完全能够流利表达自己,还需要提供更多的口语训练机会。
下节课可以结合游戏和绘本,让学生更充分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顽皮的小雨滴》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顽皮的小雨滴》一、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雨滴的顽皮可爱。
2. 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小雨滴的特点和雨后的景象。
3. 学会合作表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顽皮的小雨滴》2. 雨滴手偶道具3. 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孩子们坐好,用手偶道具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询问他们是否见过小雨滴。
2. 讲述故事:播放课件,讲述故事《顽皮的小雨滴》。
故事讲述小雨滴在雨天里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给他们带来快乐。
3. 讨论:故事中小雨滴有哪些特点?雨后的景象是怎样的?让孩子们用语言描述。
4. 绘画活动:分发画纸、画笔,让孩子们画出他们心中的小雨滴和雨后的景象。
可以引导他们用颜色、线条表现小雨滴的顽皮特点。
5. 作品展示: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一个关于小雨滴的手工制作活动。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个“小雨滴”主题角,展示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和相关的手工制作。
3. 表演活动:组织孩子们进行故事表演,让他们扮演故事角色,体验表演的乐趣。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孩子们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想象力和绘画技能。
2. 关注孩子们在讨论环节的语言表达能力,评价他们的词汇量和描述能力。
3. 综合评价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六、活动注意事项:1. 在讲述故事时,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夸张,使孩子们更加投入。
2. 在绘画活动中,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想法,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3. 在活动延伸环节,关注孩子们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手工制作和表演活动中。
七、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顽皮的小雨滴》2. 雨滴手偶道具3. 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4. 手工制作材料(如纸张、彩带、剪刀等)5. 表演服装和道具八、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孩子们坐好,用手偶道具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询问他们是否见过小雨滴。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顽皮的小雨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顽皮的小雨滴》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朋友们》,详细内容为第三节《顽皮的小雨滴》。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雨滴的形成过程,学会用语言描述雨滴的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雨滴的形成过程,知道雨滴是从云彩里来的。
2. 培养幼儿用语言描述雨滴的特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善于观察、乐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雨滴的形成过程,学会用语言描述雨滴的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故事书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画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如果有雨天,可以让幼儿观察雨滴的形态。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雨滴特点,如:雨滴是什么形状的?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下雨?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图片、视频等形式,讲解雨滴的形成过程。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雨滴的特点,如:顽皮的、透明的、圆圆的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关于雨滴的图片,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雨滴。
(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用画笔在画板上画出自己心中的雨滴。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顽皮的小雨滴》2. 内容:(1)雨滴的形成过程(2)雨滴的特点:顽皮、透明、圆圆的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雨滴,并用语言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掌握了雨滴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但在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雨滴时,部分幼儿表达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雨后的自然景象,如:湿漉漉的小草、水滴等。
幼儿园大班教案《顽皮的小雨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顽皮的小雨滴》1. 教学目标•了解雨水的来源和作用;•通过小雨滴的生活故事,感受环保意识;•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2. 教学准备•教具:绘本《小雨滴》、挂图、材料图片、小脚印等;•活动:幼儿参观花园、观察蒸发现象、拓展词汇表达、绘画、造雨、剪贴、讲故事等。
3. 教学过程3.1 热身活动•游戏:跟我走。
幼儿们一边辨认老师说的指令,一边跟着老师走动,练习了身体协调性和听力。
3.2 导入环节•聊天:老师向幼儿们介绍今天学习的主题 - 小雨滴。
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小故事,有关于雨水的小雨滴,你们见过小雨滴吗?她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今天要一起去了解她的故事。
•画面:挂出今天主题《小雨滴》的图片,引导幼儿想象与理解。
3.3 课堂活动3.3.1 活动1:参观花园。
幼儿携带雨伞、雨衣等物品参观花园,寻找小雨滴的踪迹,观察雨水的作用和变化。
3.3.2 活动2:体验水珠的变化。
在教室内设立水罐,用毛巾或者风扇来观察水分子的蒸发,让幼儿们亲手体验水分子的变化过程。
3.3.3 活动3:演讲小比赛。
邀请幼儿们上台分享自己看到的小雨滴,或者和大朋友共同探讨小雨滴的生活点滴,并发挥自己的创意表达,增强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3.3.4 活动4:绘本故事。
通过阅读绘本《小雨滴》来讲述小雨滴的生活经历,帮助幼儿们更好的理解和认知小雨滴。
3.3.5 活动5:制作小雨滴。
幼儿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雨滴,熟悉不同材料的特性,培养幼儿的手工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3.3.6 活动6:造雨实验。
在教室内通过人工模拟,演示雨水由气态到液态的转换,让孩子们了解雨水是怎么形成的。
3.3.7 活动7:游戏竞赛。
以小雨滴为主题,播放音乐,让幼儿模仿小雨滴的跳跃姿势,拓展幼儿的视觉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3.4 结束活动•轻松活动:带动幼儿们伸展筋骨,舒缓情绪,消散疲劳感。
•总结反思:回顾今天学习的主题,分享心得感受,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4. 教学总结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幼儿们体验雨水的产生和作用,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大班语言课教案《顽皮的小雨滴》(二篇)

大班语言课教案《顽皮的小雨滴》教学目标:1、欣赏散文诗,感受其优美、童趣的语言和意境。
2、学习象声词沙沙沙、滴滴答、吱溜溜、叮叮叮,感受象声词的韵律美。
3、尝试大胆想像、创编散文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谱、乐器教学过程:一、在雨声中,带领幼儿园进入活动室。
1、集体表演"欢乐雨点"激发幼儿活动兴趣2、师: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喜欢下雨?3、师:小雨会唱什么歌?二、欣赏散文诗、能找出小雨滴好听的声音,感受象声词的韵律美。
1、幼儿看课件、欣赏师朗诵诗歌2、提问:小雨滴发出了哪些好听的声音?三、幼儿再次欣赏散文诗,感受小雨滴的童趣,理解散文优美的意境。
1、师:小雨滴的声音真好听,顽皮的小雨滴到处去到找朋友,小雨滴你们找到了哪些朋友?2、带着问题欣赏作品(1)小雨滴找到了哪些朋友?和朋友们在干什么?(幼儿自由讨论)(2)结合图谱、身体动作分段理解散文优美童趣的意境(3)完整欣赏,提升幼儿对作品的理解(4)幼儿有感情的完整朗诵,表现散文优美的意境五、幼儿尝试创编散文,大胆表达1、幼儿讨论,尝试创编2、师即兴将幼儿创编内容简笔画记录3、完整朗诵创编后的作品!六、延伸活动:小雨音乐会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小乐器,听听他像小雨发出的什么声音?我们把小乐器留给你们,回到教室里和你的朋友一起开一个小雨音乐会吧。
(2)小雨滴落在伞顶上,发出什么声音?(引导幼儿用手边拍打滴滴答的节奏边去朗诵,鼓励幼儿学习老师和同伴发出欢快的声音)(3)小雨钻进花蕊,发出什么声音?为什么会发出吱溜溜的声音呢?教师向幼儿解释花蕊的意思,并帮助幼儿理解小雨滴从花的花瓣上慢慢地滚到花蕊里的。
引导幼儿用动作来朗诵吱溜溜的声音。
(4)小雨落在窗玻璃上,发出什么声音。
(引导幼儿用手边拍打叮叮叮的节奏边去朗诵,鼓励幼儿学习老师和同伴发出清脆的声音)四、第三次欣赏散文诗,感受小雨滴的童趣,体现散文优美的意境师:小雨滴唱着好听的歌,随风飘呀飘,在雨中和自己的好朋友在干什么呢?幼儿欣赏(1)小雨落在树叶上,唱着沙沙沙的歌,它在和树叶干什么?幼儿回答后看图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顽皮的小雨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顽皮的小雨滴》含反思教案主题:《顽皮的小雨滴》适用年龄:4—5岁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听故事了解小雨滴的特点和行为。
2. 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学问和表达本领,用简单的语言描绘雨滴的形象和场景。
3. 能够理解雨滴在大自然中的紧要作用,以及我们如何保护环境。
教学材料:PPT课件、卡片、绘本《顽皮的小雨滴》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1. 询问孩子们关于雨水的一些基本学问,如“你们知道哪些生活用水来源?”“家里的洗澡水、洗菜水、刷牙水等……”2. 导入主题《顽皮的小雨滴》,让孩子们学习小雨滴的故事,并学习如何运用所学语言学问和表达本领来描写雨滴的形象和场景。
Step 2:故事共享1. 准备一份精致的小雨滴绘本,给孩子们看,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喜好。
2. 听故事并发散思维,激励孩子们发表听后的感受和看法。
3. 激励孩子们借助图片理解识别生词和表述故事情节。
Step 3:语言表述1. 以小组为单位,呈现有关雨滴的图片,由孩子们发表本身的言论和想法,表述其特点和活动。
2. 呈现不同的卡片,让孩子们用所学语言描述图画的内容,以及雨滴在其中的作用。
3. 教育孩子们节省用水,合理使用洗衣、洗澡等生活用水,在生活中行动起来保护地球。
Step 4:游戏时间1. 通过游戏方式,帮忙孩子们学习把握新学问,并让他们带着欢乐的心情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2. 活动1:水滴内转老师将准备好的沙发依次放在地上,供孩子们踩着走,扮演成水滴。
老师依照指令,让水滴们在圆形的路线内传递,他们贴近地面、快速而稳定地转动,训练孩子们的平衡感。
3. 活动2:扑克水冲击将扑克牌放在瓶子里,小伙伴充当雨滴,通过冲击水瓶来掌控扑克的数量和速度,帮忙孩子们加深对水滴在流动过程中的状态和特点,使孩子们更加有趣味味地感受到雨滴的存在和变化。
Step 5:结束语1. 总结所学内容,重点强调雨水的紧要性并激励孩子们从小事做起,节省用水,保护地球家园。
《顽皮的小雨滴》教案(精选13篇)

《顽皮的小雨滴》教案(精选13篇)《顽皮的小雨滴》篇1设计理念: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
《顽皮的风嘟嘟》是充满了儿童情趣,和生命力的童话故事。
我将故事与白板巧妙地结合起来,把“风嘟嘟”顽皮的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幼儿,白板不仅可以把抽象的东西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还可以把各种声音和动作结合在一起,使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课件里鲜明、生动的形象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的视觉与听觉并用,进而最大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预设了情感、认知、能力这三方面的目标。
旨在通过让幼儿理解故事,了解自然界风的变化,感受风与人们密切的关系,进而知道用植树造林来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设计思路:故事《顽皮的风嘟嘟》,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
幼儿对于风并不陌生,也喜欢风。
风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风的特点是什么?风与人们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呢?这些问题幼儿的理解都是片面的。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风,故事里,幼儿在认识“风嘟嘟”这个虚拟形象的前提下,通过老师提供的一个个画面中,仔细观察并用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并通过模仿来体验风大风小的特点。
在分段欣赏故事中,让幼儿了解风在自然界中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在观看短片中,感受风与人们密切的关系,哪些是风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希望,进而知道用植树造林来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目标预设:1.理解作品内容,并能大胆、完整的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2.通过了解自然界风的变化,体验风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3.知道用植树造林,来保护自然我们的大自然。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难点:了解风能帮助人们做很多好事,也知道过大的风带来的危害。
活动准备:风车、风力发电,海啸、龙卷风的初步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活动:散文诗《顽皮的小雨滴》
大班语言活动:散文诗《顽皮的小雨滴》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欣赏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
2、使他们了解小雨滴与环境以及人们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通过散文给幼儿以美的陶冶和享受。
4、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
二、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滴答、滴答!下小雨啦!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2、幼儿结伴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鼓励幼儿进行讨论,要求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观察讲述、表达表现。
1、观察课件,大胆讲述。
A、顽皮的雨滴娃娃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跳到了树上,落到了屋顶上,挤进了草丛里。
B、提问:你听到顽皮的雨滴娃娃到了哪里?(引导幼儿表达表现跳、落、挤等顽皮的动作)
C、小雨滴还去了哪些地方?它把妹妹的伞当成了什么?把池
塘当成什么?躲在路边的土坑里,车开过会发生什么事?小雨滴落进沙滩后,到哪里去了?
2、结合课件、欣赏散文诗的内容。
引导幼儿学习用不同的动词,如:滚、跳、溅、躲等,描述表现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调皮的情形。
(三)、续编作品。
小雨滴还会到哪儿去?又做了哪些调皮的事?如果你是小雨滴的话,你想落到哪去?(结合生活经验,可以说给老师听,也可以说个同伴听。
)
三、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
让幼儿在欣赏散文的同时,感受到语言活动的快乐。
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
四、活动反思: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小雨滴”的顽皮来进行。
源于大自然又借鉴于生活。
本次活动,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讨论法来进行教学,运用视听结合欣赏教学,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散文的内容,通过谈话法帮助幼儿理解散文中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更好的体会作品的意境,通过动作练习法,培养幼儿对动词的理解能力。
根据“循序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