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教学文稿
脊髓损伤教案

教案:脊髓损伤课程名称脊髓损伤与康复护理课程目标1.了解脊髓损伤的定义、病因和分类。
2.掌握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掌握脊髓损伤的平面的判定方法和神经功能分级。
4.熟悉脊髓损伤的治疗原则和康复护理措施。
5.提高学生对脊髓损伤患者的综合护理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脊髓损伤的概述1.脊髓损伤的定义•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外伤或疾病导致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进而引起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症。
2.脊髓损伤的病因•外伤性因素:交通事故、跌倒、运动损伤、暴力伤害等。
•非外伤性因素:脊髓肿瘤、感染、血管疾病、退行性疾病等。
3.脊髓损伤的分类•按损伤部位:颈髓损伤、胸髓损伤、腰髓损伤、骶髓损伤。
•按损伤程度:完全性脊髓损伤、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第二部分: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1.临床表现•运动功能障碍:四肢瘫痪或截瘫,根据损伤部位的不同,症状有所不同。
•感觉功能障碍:感觉丧失或异常感觉,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等。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膀胱、肠道功能障碍,血压不稳定,发汗异常等。
•其他症状:痉挛、肌肉萎缩、呼吸困难(高位脊髓损伤)等。
2.诊断方法•病史采集:了解患者受伤机制、时间及表现。
•体格检查:评估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明确损伤部位及程度。
•功能评估: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评估损伤的严重程度。
第三部分:脊髓损伤的治疗原则1.急性期治疗•生命体征的维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稳定。
•脊髓保护:避免进一步损伤,使用高剂量类固醇减轻脊髓水肿。
•手术治疗:解除脊髓压迫,稳定脊柱。
2.康复治疗•药物治疗:使用抗痉挛药、镇痛药等,减轻症状。
•物理治疗:促进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
•作业治疗: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心理支持: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康复信心。
第四部分:脊髓损伤的护理措施1.基础护理•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脊髓损伤康复健康教育内容

脊髓损伤康复健康教育内容
脊髓损伤的康复健康教育内容:
1. 脊髓损伤的定义和原因:向受伤者解释什么是脊髓损伤,以及导致脊髓损伤的常见原因,如交通事故、运动伤害等。
2. 脊髓损伤的分类和严重程度:介绍脊髓损伤按照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进行的分类,以帮助受伤者和其家人了解损伤情况。
3. 脊髓损伤的常见症状和影响:解释脊髓损伤常见的身体症状,如肌肉无力、感觉异常等,并介绍这些症状对受伤者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4.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强调脊髓损伤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包括早期康复治疗的益处和后期持续的康复康复过程。
5. 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技术:介绍常见的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以及一些康复技术的应用,如电刺激和步态训练等。
6. 康复期间的心理支持:提醒受伤者和其家人在康复期间重视心理健康,鼓励他们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
7. 生活方式和日常护理建议:给予受伤者一些建议,如改善饮食、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坐卧不动、合理利用辅助工具等,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8. 预防脊髓损伤的措施:提醒大众采取预防措施,如遵守交通规则、使用安全设备、参加正确的运动训练等,以减少脊髓损伤的发生。
9. 社会支持和资源:介绍脊髓损伤康复的社会支持和资源,如康复中心、自助组织和相关的互联网资源等,以帮助受伤者和他们的家人获取支持和信息。
10. 脊髓损伤康复的希望和信心:传递积极的信息,鼓励受伤者和其家人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脊髓损伤康复的希望,通过坚持康复治疗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康复健康教育内容

脊髓损伤康复健康教育内容
《脊髓损伤康复健康教育》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伤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极大的冲击。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康复健康教育,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首先,康复健康教育应该包括对脊髓损伤的了解和认识。
患者和家属需要了解脊髓损伤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只有通过了解才能更好地应对和管理疾病。
其次,康复健康教育应该包括对康复治疗的指导和培训。
患者需要学习如何进行日常生活自理,包括如何进行床上卧床的康复训练、如何进行康复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和保持关节活动度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辅助器具和辅助设备,以便更好地适应残疾状态。
最后,康复健康教育还应包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脊髓损伤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扰,因此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和辅导。
通过心理健康支持,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病情带来的心理负担,保持积极的心态,提高康复效果。
总之,脊髓损伤康复健康教育对患者和家属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全面的康复健康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更好地应对和管理病情,提高康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一、脊能损伤(SCI )定义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
二、病因外伤性脊髓损伤:1.最常见:高处坠落。
2.其次:车祸和重物砸伤。
3另外:自然灾害(唐山和汶川大地震)。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1.发育性疾病:脊髓血管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弯,脊柱裂,脊柱滑脱等2、获得性疾病:感染(脊往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横贯性脊髓炎),脊柱脊髓肿、脊往退行性痰病等.三、临床表现四肢瘫:指椎管的颈段脊髓神经受损,不包括臂从或椎管外的周围神经损伤。
表现为四肢和躯干不同程度瘫痪、二便障碍。
截瘫:指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椎管内损伤。
上肢功能不受累,而损伤节段不同,躯干及下肢不同程度瘫痪、二便障碍。
四、并发症:1.压疮:关键预防,采纳措施1)定时变换体位,2)减轻骨突出部位受压,3)挑选良好的坐垫和床垫,4)改良全身的营养伏况,5)皮肤的照顾护士,6)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压疮的教育。
2、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统管理措施,1)尽早截止留置尿管,实施间歇导尿。
2〕按照尿流动力学的结果使用恰当的排尿方式和药物使膀胱坚持低压贮尿及低压排尿。
3)定期检查泌尿系超声、尿常规、中段尿培养、尿流动力学。
4)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惯,注意坚持会阴部清洁。
5)能够口服预防结石的药物。
6)对历久无症状性菌尿无需用抗生素,以避免引起各类耐药菌的繁育和感染风险。
3、痉挛:治疗措施:1)发现并去除促使痉挛恶化的因素,如邂免引起肌紧张的体位、控制感染、稳定.情绪、保持环境温度。
2)物理疗法:ROM,站立、冷疗、水疗、交替电刺激。
3〕药物:巴氯芬。
4〕局部神经阴滞:肉毒素注射。
5〕脊髓后根切断术。
4、异位骨化:5、下肢深静脉血栓:伤后48小时开始行预防治疗,1)机械预防法:静脉泵、弹力袜等。
2}药物预防: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等。
6、直立性低血压7.骨质疏松:诊断金标准:骨密度。
脊髓损伤康复 教案文库

讲解法+提问式理论结合实际临床案例+演示法+播放视频
提问+解答+互动
图片回忆式+提问+讲授
教学时间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3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5分钟
5分钟
2.熟悉脊髓损伤引起的系列变化和功能障碍;运动和感觉评分;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康复方法;并发症及其处理;
3.了解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及生理病理,心理障碍、心肺功能、性功能平等及功能恢复的预测以及急性期的临床处理原则。
教学重点
1.脊髓损伤的临床特征,损伤平面及损伤程度的评定;
2.脊髓损伤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康复治疗方法。
教学难点
1.脊髓神经平面、运动平面、感觉平面及损伤程度的评定、关键感觉点、运动关键肌、脊髓休克的评定;
2.脊髓损伤ASIA残损分级。
教学方法
讲解法 + 演示法(动作、画图、图片、视频)+ 提问式 + 病例分析
选用教材
《康复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第5版)
课
时
安
排
教学步骤、内容
一、脊髓损伤的康复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康复 称:副主任医师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日期:2019年 10月8日
教学课题
第三节
脊髓损伤的康复
课型
理论课
学时
3学时(120分钟)
对象
2015级临床医学五年制7、12班学生
教学目的
1.掌握脊髓损伤的临床特征,损伤神经平面、运动平面、感觉平面及损伤程度的评定;
脊髓损伤的康复-定稿

适当抬高患肢。
每天进行下肢被动运动,如以踝关节为中心,做足的上 下运动,上下不能超过30°,发挥腓肠肌泵的作用。
患肢避免静脉输液,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
疼痛的护理
并发症的护理(二)
异位骨化
好发部位: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
被动运动:不宜过度用力、过度屈伸、按压。 压疮 :以预防为主 全身状况:保证足够的营养及水分。 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按摩。
主动运动
应尽早鼓励患者对任何有功能的肌肉进行 运动,运动可由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 阻运动
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除继续进行急性期的某些治疗外,重点应 放在血管调节训练、平衡训练、转移训练、 垫上运动、ADL训练,以达到最大程度地适 应独立生活能力。
血管调节训练
常用的方法: 利用摇床 倾斜床
平衡训练
方法包括: 静态平衡 动态平衡
肌肉的再训练
加强对有神经支配肌的肌力训练,尤其对 背阔肌 肩及肩胛带肌 手臂肌群 腹肌 臀大肌 股四头肌 小腿肌
增强肌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1. 肌力I级时,给予辅助运动。
2. 肌力II级~III级时,可进行较大范围的辅助运动、主动 运动及器械性运动,肌力逐渐恢复,可逐步减小辅助力 量。
评估—运动功能的评定
运动评分 ASIA采用运动评分法(motor score,MS), 所选的10块 肌肉和评分法 评定标准:采用手法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法测定肌力,每一条肌肉所得分与测得的 肌力级别相同,从1分~5分不等。
运动评分法(ASIA)
右侧的评分 5 5 5 5 5 5 5 5 5 5 平 C5 C6 C7 C8 T1 L2 L3 L4 L5 S1 面 代表性肌肉 肱二头肌 桡侧伸腕肌 肱三头肌 中指指深屈肌 小指外展肌 髂腰肌 股四头肌 胫前肌 踇长伸肌 腓肠肌 左侧的评分 5 5 5 5 5 5 5 5 5 5
脊髓损伤康复 教案文库

讲解法+提问式理论结合实际临床案例+演示法+播放视频
提问+解答+互动
图片回忆式+提问+讲授
教学时间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3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5分钟
5分钟
教学难点
1.脊髓神经平面、运动平面、感觉平面及损伤程度的评定、关键感觉点、运动关键肌、脊髓休克的评定;
2.脊髓损伤ASIA残损分级。
教学方法
讲解法 + 演示法(动作、画图、图片、视频)+ 提问式 + 病例分析
选用教材
《康复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第5版)
课
时
安
排
教学步骤、内容
一、脊髓损伤的康复
2.运动平面、感觉平面评定的要点是什么?
3.简述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康复原则及要点。
4.脊髓损伤有哪些并发症?压疮分级和处理?神经源性膀胱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
图片、文字、历史情况回顾,讲授式为主,提问式为辅(设计互动)
讲授法+提问式+理论结合实际临床+演示法+动、静态图片
讲授法+提问式+理论结合实际临床病例+演示法+动、静态图片+视频播放
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和治疗;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策略;
四、小结
重点讲述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运动、感觉平面评定、康复治疗原则、要点、压疮的分级、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与治疗。讲解过程中结合临床病例讲述,结合图片、视频,引导互动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加强自学。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甚至瘫痪。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来说,康复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希望能对相关患者和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合作。
这个团队通常包括神经外科医生、康复医生、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医生等。
他们将共同制定一个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康复。
其次,康复治疗的第一步是控制脊髓损伤的进展。
在脊髓损伤发生后的最初阶段,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以防止损伤进一步恶化。
这是治疗的基础,也是康复的前提。
接下来,康复治疗的重点是恢复功能。
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在这一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理治疗师会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运动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运动功能。
职业治疗师则会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自理能力训练、辅助器具使用训练等,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除此之外,言语治疗师在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为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言语障碍等问题,言语治疗师可以帮助他们进行相应的治疗,以改善吞咽和言语功能。
最后,心理医生的介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脊髓损伤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抑郁、焦虑等问题。
心理医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康复的信心。
总的来说,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
通过控制损伤的进展、恢复功能、言语治疗和心理支持等多方面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脊髓损伤患者能够尽快找到合适的康复治疗团队,获得全面的治疗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一、脊能损伤(SCI )定义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
二、病因外伤性脊髓损伤:1.最常见:高处坠落。
2.其次:车祸和重物砸伤。
3另外:自然灾害(唐山和汶川大地震)。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1.发育性疾病:脊髓血管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弯,脊柱裂,脊柱滑脱等2、获得性疾病:感染(脊往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横贯性脊髓炎 ),脊柱脊髓肿、脊往退行性痰病等.三、临床表现四肢瘫:指椎管的颈段脊髓神经受损,不包括臂从或椎管外的周围神经损伤。
表现为四肢和躯干不同程度瘫痪、二便障碍。
截瘫:指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椎管内损伤。
上肢功能不受累,而损伤节段不同,躯干及下肢不同程度瘫痪、二便障碍。
四、并发症:1.压疮:关键预防,采取措施1)定时变换体位,2)减轻骨突出部位受压,3)选择良好的坐垫和床垫,4)改善全身的营养伏况,5)皮肤的护理,6)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压疮的教育。
2、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统管理措施,1)尽早停止留置尿管,实行间歇导尿。
2〕根据尿流动力学的结果应用恰当的排尿方式和药物使膀胱保持低压贮尿及低压排尿。
3)定期检查泌尿系超声、尿常规、中段尿培养、尿流动力学。
4)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
5)可以口服预防结石的药物。
6)对长期无症状性菌尿无需用抗生素,以避免引起各种耐药菌的繁殖和感染风险。
3、痉挛:治疗措施:1)发现并去除促使痉挛恶化的因素,如邂免引起肌紧张的体位、控制感染、稳定.情绪、保持环境温度。
2)物理疗法:ROM,站立、冷疗、水疗、交替电刺激。
3〕药物:巴氯芬。
4〕局部神经阴滞:肉毒素注射。
5〕脊髓后根切断术。
4、异位骨化:5、下肢深静脉血栓:伤后48小时开始行预防治疗,1)机械预防法:静脉泵、弹力袜等。
2}药物预防: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等。
6、直立性低血压7. 骨质疏松:诊断金标准:骨密度。
治疗以早期的干预措施:被动的站立训练,功能性电刺激,脉冲电磁场。
8.截瘫神经痛:综合措施:药物治疗+物理疗法(肌电生物反馈或高频电)+行为心理治疗.9、植物神经反射;最严重的并发症,在T6以上节段损伤较常见。
常见原因:下尿路受刺激(尿潴留、感染、尿道扩张、结石等〕,大便滞留。
表现:面部潮红,损伤平面以上皮肤出汗,血压升高(比平常高40),心动过缓或过速。
10.呼吸系统并发症: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以通气障碍、肺不张、肺炎多见。
五、各损伤平面的康复目标1.生活自理:对一个SCI患者指不需要依赖他人和特殊的辅助器具。
包括床上活动,穿脱衣服,洗漱梳饰,进食,淋浴,大小便,阅读,书写,使用钱币,使用电话,操纵电器的开关或按钮,使用普通标准轮椅 .穿脱下肢矫形器等。
2、在轮椅上能独立:指能顺利操纵普通轮椅,能完成轮倚一床,轮椅一厕所,轮椅一淋浴间,轮椅一地板,轮椅一轿车的转移,能上下斜坡,能跃过马路镶边石,能在轮椅后轮上平衡等。
3、治疗性和功能性步行功能性步行标准:1)安全2)姿势基本正常3)不用步行框架等笨重的助行器4)站立时双手能游离做其他运动5)较不费力6)注意力不会过渡集中在步行上,因而不影响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活动上7)心血管功能能够负担8)有一定的速度和耐力,即能连续走5‘,并走过550m左右功能性步行分类:1、社区功能性步行2、家庭功能性步行社区功能性步行:标准:1〕终日穿戴矫形器并能耐受2)能一次连续走900m左右3)能上下楼梯4)能独立进行ADL活动家庭功能性步行:标准:1〕终日穿戴矫形器并能耐受2〕能上下楼梯3)能独立进行ADL活动治疗性步行:价值:1)给患者能站能走的感觉,形成巨大心理支持2〕减少对坐骨结节等处压迫,减少压疮发生机会3〕肢体负重可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4)下胜活动改善血液淋巴循环5〕减少肌猥琐6)提进尿便排出7)减少对他人依赖不同损伤水平患者的康复潜力和综合训练1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几乎全靠他人帮助的C4及上损伤患奢。
2基本不能自理生活,需大量帮助C5损伤患者。
3基本能目理生活,需中等量帮助C6损伤患者。
4基本能自理生活,需少量帮助。
有可能在轮椅上独立的C7损伤患者.5能自理生活,在轮椅上独立但不能走路,只能做治疗性站立C8一T2损伤患者。
6能自理生活,在轮椅上独立能行治疗性步行的T3- T12损伤患者7能自理生活。
在轮椅上独立,能行家庭性功能性步行的L1-2损伤患者8能自理生活,能行社区功能性步行的L3及以下损伤患者1.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几乎全靠他人帮助的C4及上损伤患者特点:1)C3及C3平面以上患者,因面肌、咽喉肌的自主功能好。
C2时胸锁乳突肌部分有N支配,C3时此肌完好,同时还保留肩胛提肌和斜方肌。
因此该平面以上没有呼吸机或膈肌起搏器的帮助是不能生存的2 ) C4损伤能控制头部且膈肌有部分功能,若肺活量在1000m1以上可不用呼吸机.对患者训练尽早开展呼吸训练积极开展站立斜床训练训练坐在轮椅上耐力学习用舌、颌控制带呼吸机的电动轮椅用口棍或头棍做力所能及的各种活动用口棍、头棍或颌控制“环境控制系统”(ECU )学习控制可倾斜靠背的电动轮椅给臀部定期减压2、基本不能自理生活,需大量帮助C5损伤患者特点1)幅肌有功能,肺活量在1000m1以上,可不用呼吸机2〕因三角肌,肱二头肌有功能,可完成转移、翻身、起坐,均需床栏,吊环等辅助3)C5患者大多能独立完成臀部减压,且轮椅驱动只限于平地上。
对患者训练训练坐在矮靠背轮椅上耐力。
学习使用和操纵轮椅。
学会用系于轮椅柱上套素行前倾式臀部减压。
学会应用BFO学习用棘轮机构的腕手矫形器。
斜床站立。
残存肌肉的肌力训练:肱二头肌、三角肌。
耐力训练。
肌电生物反馈功能性电刺激 ( FES )手功能重3.基本能自理生活,需中等量帮助C6损伤患者特点1〕缺乏伸肘、届腕能力。
手功能丧失。
2)躯干和下肢完全瘫痪,肋间肌瘫痪,呼吸功能减弱。
3)利用床栏和系于床脚绳子完成翻身,起坐。
4〕利用万能袖带完成进食、写字、打电话等对患者训练除C5训练内容外增加以下内容:用手驱动普通轮椅练习单侧交替给臀部减压学习用腕驱动矫形器补偿手功能肌力训练:肱二头肌、桡侧伸腕肌耐力训练用滑板做各种转移动作训练手功能重建4.基本能自理生活,需少量帮助,有可能在轮省上独立的C7损伤患者特点:1〕因手内在肌神经宣配不完整,抓握、释放和灵巧度有一定障碍,不能捏。
2)下肢完全瘫痪。
3)呼吸功能较差。
对患者训练坐位或在轮椅上减压肌力训练:C7应大力训练三角肌、胸大肌、肱三头肌、背阔肌。
耐力训练。
斜床站立。
用滑板做各种转移动作训练。
抓握力弱的学习用腕驱动抓握支具和耐力训练肌电生物反馈。
FF5.手功能重建。
5.能自理生活,在轮椅上独立,但不能走路,只能做治疗性站立的C8- T2损伤患者。
特点:1)上肢功能完好,但不能控制躯千。
2〕可独立完成翻身、起坐及转移动作。
3)驱动标准轮椅。
对患者训练加强上肢肌肉的力量强度和耐力训练。
坐位上练习撑起减压动作训练。
转移训练。
练习轮椅后轮平衡和上下马路镶边石等技巧性较高的轮椅操作技术。
利用长下肢支具在平行杠内站立训练。
6.能自理生活,在轮椅上独立,能行治疗性步行的T8- T12损伤患者特点:1〕上肢完全正常,肋间肌部分或完全正常,呼吸功能基本正常。
2〕生活完全自理.3〕利用长下肢支具、拐、助行器或平行杠做治疗性步行。
对患者训练除C8-T2患者所做训练外主要行:1.站立训练2步行训练。
1)站立平衡2)迈步训练3)用双拐或矫形器在双杠外重复上述2的训练4)向外侧踏步5) 向内侧踏步7.能自理生活,在轮椅上独立,能行家庭性功能性步行的L1-2损伤患者特点1〕下肢大部分肌肉瘫痪,能行T3-T12的所有活动。
2〕可行家庭功能性步行.3)户外长时间活动为节省体力和方便仍使用轮椅对患者训练步行训练1)迈步训练2〕用双拐或矫形器在双杠外重复上述2的训续3)向外侧踏步5〕在不平表面上试行走6)从椅子上独自用手站起7)上下楼梯8〕上下斜坡9)安全跌倒重新爬起8.能自理生活,能行社区功能性步行的L3及以下损伤患者特点1)双下肢有部分肌肉瘫痪,用手杖和穿高帮鞋可实现步行能力。
2)L5以下不用任何辅助且可达到实用步行能力.对患者训练利用沙袋等器械行双下肢残存肌力训练。
用双拐练习四点步态.用手杖练习六、康复治疗方法1)物理治疗:主要是改善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和残存肌力增强训练,以及平衡协调动作和体位交换及转移动作(例如:卧位到坐位、翻身、从床到轮椅、从轮椅到厕所马桶等移动动作),以及理疗:利用水疗、光疗、生物反馈等有针对性促进康复。
2〕作业治疗:主要是日常生活动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职业性劳动动作,工艺劳动动作(如编织等〕,使患者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另外,作业部门还给患者提供简单的辅助工具,以利家庭生活动作的顺利完成.3)心理治疗:针对心理不同阶段〔如否认、愤怒、抑郁、反对独立求适应等各个阶段)的改变制定出心理治疗计划,可以进行个别和集体、家庭、行为等多种方法。
4)康复工程:可以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来练着站立和步行,另外也可配备一些助行器等特殊工具,靠这些工具来补偿功能的不足。
5)临床康复:用护理和药物等手段,预防各种合并症发生,亦可进行一些治疗性临床处理. 减轻症状,促进功能恢复.6〕中医康复:利用祖国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按摩、电针、中药离子导入等手段,促进康复另外针对合并症治疗,亦可广泛使用中药内服、外用。
7)营养治疗:制定合理食谱,加强营养以适应康复训练的需要.七、住房无障碍改造1.斜坡高度和水平长度之比应不大于1:12。
2、门的净宽度大于0. 8米,房间之间应无障碍3.厨房的门及位置必须适合轮椅的进出,灶台高度须调整到患者坐在轮椅上能看清锅底。
4.厕所要用带扶手的坐式便器,门应做成外开式成推拉式。
九、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前由专业部门组织职业能力测定,根据结果决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