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显示技术
显示技术

显示技术的简史及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显示器的色彩追求和显示实用性的追求,近二十年前基于等离子技术和液晶技术的平板显示器问世,显示器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显示器市场分为两路大军:LCD和CTR。
但是伴随实用性需求的增强,透明化及柔化的显示技术也问世。
就单纯的显示技术而言,百度百科上理解为是利用电子技术提供变换灵活的视觉信息的技术,其主要任务是根据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改变光的强弱、光的波长(即颜色)和光的其他特征,组成不同形式的视觉信息。
视觉信息的表现形式一般为字符、图形和图像。
从显示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值得关注的莫非有LCD液晶显示器、蓝相液晶显示技术以及柔性显示技术,下面,我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对显示技术发展概况的阐述。
1、LCD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盒,下基板玻璃上设置TFT(薄膜晶体管),上基板玻璃上设置彩色滤光片,通过TFT上的信号与电压改变来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动方向,从而达到控制每个像素点偏振光出射与否而达到显示目的。
早在19世纪末,奥地利植物学家就发现了液晶,即液态的晶体,也就是说一种物质同时具备了液体的流动性和类似晶体的某种排列特性。
利用液晶的电光效应,英国科学家在本世纪制造了第一块液晶显示器即LCD。
今天的液晶显示器中广泛采用的是定线状液晶,如果我们微观去看它,会发现它特象棉花棒。
与传统的CRT相比,LCD不但体积小,厚度薄,重量轻、耗能少、工作电压低且无辐射、无闪烁,并能直接与CMOS集成电路匹配。
由于优点众多,LCD从1998年开始进入台式机应用领域。
从液晶显示器的原理上来看:首先,就液晶的物理特性而言,当通电时导通,排列变的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让液晶如闸门般地阻隔或让光线穿透。
大多数液晶都属于有机复合物,由长棒状的分子构成,在自然状态下,这些棒状分子的长轴大致平行,将液晶倒入一个经精良加工的开槽平面,液晶分子会顺着槽排列,所以假如那些槽非常平行,则各分子也是完全平行的。
第七章_场致发射

FED结构
9
在FED中,电子是由与荧光屏大小相同的场发射阴极 阵列发出的,每个荧光粉发光点对应一个场发射阴 极。阴极发射电流由行和列电极上的电压控制,发光 是逐行进行的,因此每个阵列阴极的发射电流远远小 于CRT中的电子束流。 通常,由场发射阴极构成行电极,控制栅极(或称门 极)构成列电极。 涂有荧光粉的屏对应于发射极安放。阴极一栅极之间 加有低于100V的电压,被选通的发射极将在加电压的 瞬间发射电子,电流密度很低,驱动电路不必很复 杂,因此功耗很低。 FED是百万多电子源直接激发荧光材料,不必像 CRT需藉磁场控制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束路径,因此 CRT阴极到阳极距离需400mm而FED只需1mm左 右。连同极板玻璃在内,器件厚度不过6-7mm。
4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Field emission from metal
5
场致发射理论
场(致)电子发射是指在强电场作用下,固体(非绝缘 体)发射电子的现象。 场致电子发射与需要激发的光电子发射、次级电子发 射和热阴极电子发射不同,基于电子隧道效应,无需 能量激发。 即固体中总能量低于表面势垒(逸出功φ)的电子不需 要增加任何能量也有可能透过固体表面而进入真空 中。外电场起到降低势垒高度和减薄势垒宽度(φ-EF) 的作用。 场致发射时,随外加电场的增强,发射体的表面势垒 的高度越来越低,宽度越来越窄,从发射体表面逸出 的电子越来越多,场致发射电流越来越大。
2
问题的铺垫
从固体中发射出(自由)电子按原理分 主要有: 1 、热电子发射 ——传统CRT的原理 2 、场致电子发射 ——新技术核心
3
热电子发射是靠升高物体温度-给发射体内部的电 子以附加能量,使一些电子越过发射体表面势垒 逸出而形成的电子发射方式。这种方式的发射能 耗高,同时还有时间的延迟性。 场致发射需要提供给体内电子以额外的能量,而 是靠强的外加电场来压抑物体的表面势垒,使表 面势垒的高度降低,宽度变窄,这样发射体内的 大量电子由于隧道效应穿透表面势垒逸出形成场 致电子发射。它没有时间延迟,功耗低,是一种 非常有效的电子发射方式。
显示技术简介演示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可以 应用于各种领域,如游戏娱乐 、教育培训、工业设计等,为 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真实的体 验。
随着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实现更 加智能、便捷的虚拟现实与增 强现实产品。
05
显示技术的应用案例与市场前 景
显示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案例
01
02
03
智能手机
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 手机中,如AMOLED、 LCD等,为用户提供清晰 、鲜艳的显示效果。
电视
4K、8K等高分辨率显示技 术使得电视画面更加细腻 、逼真,提升观看体验。
平板电脑
平板电脑采用触控屏幕, 显示技术使其具有高清晰 度、高响应速度和良好的 视觉效果。
显示技术在医疗、教育领域的应用案例
医疗设备
显示技术发展趋势
高清晰度
随着消费者对视觉体验的要 求不断提高,高清晰度的显 示技术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 势。
柔性显示
柔性显示技术可以将屏幕弯 曲、折叠,使设备更加便携 、灵活。
透明显示
透明显示技术可以使屏幕在 显示图像的同时保持透明, 为设备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
多功能集成
未来的显示技术将更加注重 多功能集成,如将摄像头、 传感器等集成到显示屏中, 实现更多应用场景。
液晶显示时代
新兴显示技术
液晶显示技术的出现,使得显示器变得更 加轻薄、节能,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 脑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显示 技术如柔性显示、透明显示等不断涌现,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乐趣。
显示技术的应用领域
电视行业
电视作为家庭娱乐中心,其显 示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提高画 质和用户体验。
显示技术分类
《显示技术导论》课件

详细描述
全息显示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型显示技术之一, 其应用场景包括博物馆、展览馆、舞台演出等。随着全 息显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未来有望在 家庭娱乐、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全息显示技术的 实现需要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来重现三维图像,因此需 要使用高精度的光学器件和复杂的控制系统。目前全息 显示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的 技术突破和产业推广。
详细描述
AR/VR显示技术利用头戴式设备将用户带入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通过高分辨率显示屏和精确的头部 跟踪技术,使用户能够感受到高度逼真的沉浸式体验。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游戏、教育、医疗、工业 设计等领域,未来还有望在社交、远程协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潜力。
柔性显示技术
总结词
柔性显示技术是指将显示器件制作在柔 性基底上的技术,这种技术使得显示器 可以像纸一样折叠、卷曲,具有极高的 便携性和适应性。
显示。
优点
02
色彩鲜艳、色域广、亮度高。
缺点
03
稳定性较差,制造成本较高。
其他显示技术
技术介绍
包括电子纸显示技术、投影显示技术 等。
特点
电子纸显示技术具有类纸质的显示效 果,低功耗;投影显示技术可以实现 大屏幕显示,但亮度较低。
03
新型显示技术展望
AR/VR显示技术
总结词
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新型显示技术,它们通过将虚拟信息与现实世界相结合 ,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透明显示技术能够使屏幕具有一定的透明 度,既可以显示内容,又不影响观察透过 屏幕的实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Micro LED显示技术以其高亮度、高对比度 、低功耗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显示技 术的重要方向。
显示技术基本知识

工业生产
在工业生产中,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设备、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等领域。
公共设施
在公共设施中,显示技术可以用于广告牌、信息屏、交通指示牌等领域。
交通工具
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中的仪表盘、导航系统等也需要用到显示技术。
消费电子
电视、显示器、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是显示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显示技术基本知识
contents
目录
显示技术概述主流显示技术介绍新型显示技术展望
显示技术概述
CATALOGUE
01
显示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记事方式,如象形文字、甲骨文等。
显示技术的起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显示技术经历了机械式显示、电子式显示和数字式显示三个阶段,逐渐向高清晰度、高分辨率、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方向发展。
主流显示技术介绍
CATALOGUE
02
液晶显示技术以其成熟的工艺和稳定的性能在显示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总结词
利用液晶分子的电学特性,通过电场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从而控制光的透过与阻挡,实现图像的显示。
原理
色彩真实、视角广、寿命长、能耗低。
特点
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
应用场景
A
B
C
D
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以其高亮度、长寿命和出色的色彩表现而广泛应用于户外显示和大型拼接屏。
总结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结词:柔性显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具有可弯曲、可折叠、可穿戴等特点,为移动设备、智能家居、医疗等领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总结词:透明显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具有透明度高、对比度高、色彩鲜艳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商业广告、展览展示等领域。
显示技术简介

材料物理课程设计显示材料及其在显示器中的应用专业:材料物理学生姓名:倪海涛班级学号: B08110327指导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日期:2011年10月24日至2011年11月6日1.显示技术简介平板显示的特点是:这种显示的装置本身就是一块平板,没有一般显示器中的电子束管,作为大屏幕显示时不存在投射距离问题,因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显示。
由于它多采用矩阵控制,所以又叫做矩阵控制平板显示或简称为矩阵显示。
它所控制的显示材料有:场致发光材料、发光二极管、等离子、液晶等。
近年来显示技术发展很快,平板显示器以其完全不同的显示和制造技术使之同传统的视频图像显示器有很大的差别。
传统的视频图像显示器主要为阴极射线管CRT(Cathode ray tubes);而平板显示器与之的主要区别在于重量和体积(厚度) 方面的变化,通常平板显示器的厚度不超过10cm (4in) ,当然还有其他的不同,如显示原理、制造材料、工艺以及视频图像显示驱动方面的各项技术等。
平板显示器具有完全平面化、轻、薄、省电等特点,符合未来图像显示器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主要的平板显示器包括: PDP (Plasma display panel)、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FED( Field emission displays)、 OLED (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 displays )以及投影显示技术(CRT、LCD、LCOS、DLP)等。
平板显示器是指显示屏对角线的长度与整机厚度之比大于4:1的显示器件,包括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真空荧光显示器、平板型阴极射线管和发光二极管等。
平板显示器有许多优点:薄型而轻巧,整机可做成便携式;电压低、无X射线辐射、没有闪烁抖动、不产生静电,因而不会有碍健康;功耗低,可用电池供电;大部分平板显示器的寿命比阴极射线管的长。
电视显示技术解析

电视显示技术解析电视显示技术是指将图像信号转化为可见图像并输出到显示屏幕上的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显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本文将对当前主流的电视显示技术进行解析,包括液晶显示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和量子点显示技术。
一、液晶显示技术液晶显示技术是目前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电视显示技术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液晶分子的变化来控制光的透过与阻挡,从而实现图像显示。
液晶显示器具有低功耗、高分辨率和较高的亮度等特点。
液晶显示器的主要构成包括液晶面板、光导板、色彩滤光器和背光源等。
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改变排列状态,从而控制光的透过与阻挡。
光导板用于分光,将后台光源分成红、绿、蓝三原色光,再经过液晶面板每个像素的控制,最终达到显示彩色图像的效果。
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一种新兴的电视显示技术,其特点是薄、轻、柔性、响应速度快和对比度高。
OLED采用有机材料发光,无需背光源,因此可以实现自发光并具有极高的对比度。
OLED显示器的构成主要包括有机发光层、电极和基板。
有机发光层由发光材料和电子载流子层组成,电极用于施加电场并控制载流子的注入。
当电流通过有机发光层时,发光材料会发出光,从而实现图像显示。
OLED技术的优势在于其柔性显示能力,使得可制造叠层显示器和可弯曲显示器成为可能。
同时,OLED显示器在显示质量上更加出色,能够呈现更加真实、细腻和生动的图像。
三、量子点显示技术量子点显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其核心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量子效应来发光。
量子点是一种微小的半导体颗粒,其大小在纳米级别,具有窄的能带宽度,能够发射出特定频率的光。
量子点显示器的结构包括量子点层、荧光粉层和背光源。
当背光源照射在量子点层上时,量子点会发光,并被荧光粉层转化为可见光。
量子点的尺寸和组成可以调节,从而实现对显示光谱的控制,进而展现更丰富的颜色。
量子点显示技术具有高色彩饱和度、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等优势。
光电子技术基础 第七章 光电显示技术

第7章光电显示技术7.1光电显示技术基础从光源发出的光经调制加载信号后通过光波导(含光纤)传输到接收端,此时接收端常常需要将所需信息解调并以图像、图形、数码、字符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一技术就称为显示技术。
由于解调信号必须通过介质转换成与人的视觉协调的信息表现出来,因而该技术涉及的问题不仅需要材料发光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需要视觉与色彩方面的知识。
由于各类显示器件理论基础不同,因而本章首先介绍一些显示的基础知识,接着学习典型显示器件的有关发光机理及其他基础知识。
7.1.1显示技术与显示器件1897年,德国的布朗发明了作为目前彩色电视机以及显示装置中心部件的阴极射线管(CRT)雏形。
之后百余年来,CRT一直占据光电显示的主导地位,如今其技术已极其成熟。
液晶是另一种显示介质,它是一种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问的有机化合物,兼有液体的流动性与固体的光学性质,l889年德国的莱曼发现其具有双折射现象,l968年美国的Heilmeier发现其双折射的电光效应可以用于制作显示装置,即现在的液晶显示器LCD。
直到20世纪90年代,液晶显示器首先在笔记本电脑领域取得了绝对优势。
利用前面介绍过的本征场致发射可以制造另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平板显示器件,这类器件常被称作FET或ELD器件。
等离子体显示器件(PDP)成为近年人们看好的未来大屏幕平板显示的主流。
LCD、ELD、PDP被认为代表着光显示器件未来发展方向。
显示技术在当代科技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广义地讲,显示技术是一种将反映客观外界事物的信息(光学信息、电学信息、声学信息、化学信息等)经过变换处理,以恰当形式(图像、图形、数码、字符等)表现出来,为人类提供视觉感受、分析、表达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显示技术中的关键是显示器件。
光电显示多种多样,列如表7—1。
光电显示按发光类别可分为主动型光电显示与被动型光电显示;按照结构形状分为平板显示和体显示;按显示屏幕大小分为超大屏幕(>4m2)、大屏幕(1~42m)显示;按颜色分为黑白、彩色m)、小屏幕(<0.22m)、中屏幕(0.2~l2显示;按显示内容分为数码、字符、轨迹、图表、图形、图像显示;按成像空间坐标分为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显示;按显示原理分为电子束显示(CRT)、真空荧光显示(VFD)、发光二极管显示(LED)、电致发光显示(ELD)、等离子体显示(PDP)、液晶显示(LCD)、激光显示(LD)、电致变色显示(EC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放电基本知识
弧光放电区
气体放电基本知识
PDP一般选择工作在EG区间 DC-PDP依靠串联薄膜电阻限制电流 AC-PDP依靠单元电极上涂覆的介质层限制电流
单色等离子体显示
1、基本结构
单色等离子体显示
1、基本结构
单色等离子体显示
1、基本结构
单色等离子体显示
2、工作原理 维持电压Vs<点亮电压Vf<写入电压Vwr ① ② ③ ④ ⑤ 书写脉冲 放电发光,壁电荷积累,电压降低 停止放电发光,壁电压保留 加反向维持电压,放电发光 重复④,直到加擦除脉冲
图3 胆甾相液晶
2、向列相液晶(如图2):分子的位置比较杂乱,不再分层排列,但各分子 的长轴方向仍大致相同,光学性质上有点像单轴晶体。
向列相液晶(Nematic) 又称丝状液晶
向列液晶在偏光显微镜下的图
36
• 液晶的分类
根据排列的方式不同,液晶一般被分为三大类:
图1 近晶相液晶
图2 向列相液晶
• 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TN-LCD)
4. TN-LCD的驱动
LCD驱动的类型 • 静态驱动 优点:对比度高 缺点:驱动元件多 • 矩阵寻址法驱动液晶
优点:可实现大容量显示
缺点:交叉效应
7.4
等离子体显示
简
介
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利用气体放电来发光的平板显示器件。
特点:
1、自发光显示,有较好的发光效率和亮度; 2、适于大屏幕、高分辨率显示; 3、显示单元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开关特性) 4、存储特性; 5、气体放电可向电极四周扩散; 6、有合适的阻抗特性; 7、响应快; 8、刚性结构。
大多数液晶材料都是由有机化合物构成的。这些有机化合物分子多为细 长的棒状结构,长度为数nm,粗细约为0.1nm量级,并按一定规律排列。
当光通过液晶时,会产生偏振面旋转、双折射等效应。
固体 液晶 液体
T1
T2
液晶的发现可追溯到19世纪末,1888年奥地利的植物学家 F·Reinitzer在作加热胆甾醇的苯甲酸脂实验时发现,当加
动脉冲图,说明其工作原理。
63
热使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结晶的固体开始深解。但溶化
后不是透明的液体,而是一种呈混浊态的粘稠液体,并发出 多彩而美丽的珍珠光泽。当再进一步升温后,才变成透明的 液体。这种混浊态粘稠的液体是什么呢? 他把这种粘稠而
混浊的液体放到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种液体具有双折 射性。
• 液晶的分类
根据排列的方式不同,液晶一般被分为三大类:
不考虑非辐射复合及隧道电流
L id
考虑非辐射复合及隧道电流
m L id
7.2.4 LED的驱动
基本直流电路
R L U cc U F I F
7.2.5 LED光源的特点
电压 效能
适用性
稳定性 响应时间 对环境污染 颜色 价格
7.2.6 LED的发展历史
60年代:LED问世。红光,0.1lm/W 70年代:绿光、黄光,1lm/W 80年代:红色达10lm/W 90年代:各色LED光效大幅提高
N型液晶
• 液晶的光电特性
2. 线偏振光在向列液晶中的传播
n n// n ne no
P型液晶的折射率分布 线偏振光在向列液晶中的传播
Ey Eo sin cost k z b cost k z z n// n c 2 2 cos Ex E y 2 2 E E sin 合成光场矢量方程: x y ab a b
3. TN-LCD的时间特性
LCD的驱动电压 延迟时间、上升时 间、下降时间 影响时间特性的因素
• 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TN-LCD)
4. TN-LCD的驱动
电极:段型电极;固定图形电极;矩阵型电极
LCD驱动的特点: • 必须采用交流驱动,并减小交流驱动波形不对称产生的 直流成分;
• 驱动频率低于数千赫兹时,LCD的透光率只与驱动电压有 效值有关; • 驱动时LCD像素是一个无极性的容性负载;
=0 或 /2 时出射光的传播特性 =/4 时出射光的传播特性
2 2 Eo Ex E y 2 Ex E y cos sin 2 2 2
Ex Eo cos cost k// z a cost k// z
• 液晶的光电特性
3. 线偏振光在扭曲向列液晶中的传播 入射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上表面分子取向垂直时的传播特点
图1 近晶相液晶
图2 向列相液晶
图3 胆甾相液晶
1、近晶相液晶(如图1):分子分层排列,每一层内的分子长轴相互平行且 垂直或倾斜于层面。
近晶相液晶(Smectic)又称 层状液晶
隧道显微镜下的近晶相 层状液晶
34
• 液晶的分类
根据排列的方式不同,液晶一般被分为三大类:
图1 近晶相液晶
图2 向列相液晶
气体放电基本知识
AB段:非自持放电 线性饱和
气体放电基本知识
BC段:非自持暗放电区/汤生放电
气体放电基本知识
CD段:自持暗放电 C点击穿电压
气体放电基本知识
DE段:过渡区/欠辉区
气体放电基本知识
EF段:正常辉光放电区 出现明暗相间的辉光
气体放电基本知识
FG段:异常辉光放电区
气体放电基本知识
00年代:效能进一步提高白光LED投入生产
7.2.7 LED的应用
仪器仪表信号指示灯 交通信号灯 汽车信号灯 照明
LED显示屏
7.3
液晶显示LCD
•液晶显示
液晶显示器件:LCD 优点: •尺寸 •驱动电压 •功耗 •色彩 •显示质量 缺点: •成本 •视角 •环境影响
• 什么是液晶
液晶是介于液体与晶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一般的液体内部分子排列 是无序的,而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其分子又按一定规律有序排列,使 它呈现晶体的各向异性。 液晶分子是含有极性基团的极性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偶极子会按电场 方向取向,导致分子原有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从而液晶的光学性质也随之 发生改变,这种因外电场引起的液晶光学性质的改变称为液晶的电光效应。
单色等离子体显示
3、AC-PDP的驱动
① 总体结构
② 亮度控制
作业 1、画出电子枪的结构并说明个部分的特点和作用。
2、色度图上如何反应三基色所占的比例?请解释色调、
饱和度、亮度等概念。
3、画出常白型LCD的电光特性曲线,说明陡度、多路
驱动能力、灰度性能的关系。
4、画出AC-PDP单色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单元结构和驱
• 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TN-LCD)
1. 工作原理
常白型和常黑型 正显示和负显示
• 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TN-LCD)
2. TN-LCD的电光特性
阈值电压 饱和电压
陡度
Vsat Vth
陡度、多路驱动能力、灰度性能的关系
LCD的对比度 视角与对比度
对比度反转
• 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TN-LCD)
• 黑白显像管
偏转系统 PAL制式特征: 每帧625行; 每秒25帧; 隔行扫描,每秒50场; 每行水平扫描正程52s, 逆程12s;场正程时间 18.4ms;场逆程时间 1.6ms; 垂直方向实际显示575行, 行频为15525Hz,场频为 50Hz。 偏转角、功率、管长的 关系
• 黑白显像管
4
• 黑白显像管
结构:电子枪、偏转系统、荧光屏、玻璃外壳
• 黑白显像管
电子枪: 实现电子束的发射、控制和聚焦
Hf—灯丝 K—阴极 G1—第一控制栅极(调制极) G2—加速极(屏蔽极、第一阳极A1) G3—聚焦极(第二阳极A2) G4—高压阳极(第三阳极A3)
• 黑白显像管
电子枪的基本要求 束宽大小符合扫描线宽的要求; 束流足够强; 调制特性陡
彩色三角形
中心点E
缺陷
CIE-XYZ计色系统
xyz-假想红绿蓝三基色
XYZ色域图
等色调波长线与等饱和度线
等色差域图
7.2 半导体发光显示器件
(LED)
7.2.1 PN结发光原理
7.2.2 LED的伏安特性
eu i I 0 exp m kt
m值 开启电压
7.2.3 亮度与电流的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b ( )
r ( )
g ( )
(2)相加混色原理
色光加色法 三基色合成白光时亮度比例
(3)减色混色法
减色混色法原理 三基色合成白光时亮度比例
(4)色度坐标体系
1) CIE-RGB计色系统 等量的R、G、B能配出等能白光
FE白 ( 1 R) ( 1 G)( 1 B)
R : G : B 1 : 4.5907 : 0.0601
图3 胆甾相液晶
3、胆甾相液晶(如图3):分子也是分层排列,每 一层内的分子长轴方向基本相同并平行于分层面,但相 邻的两个层中分子长轴的方向逐渐转过一个角度,总体 来看分子长轴方向呈现一种螺旋结构。
• 液晶的光电特性
1. 电场中液晶分子的取向 指向矢量 介电各向异性
P型液晶
//
lm 5.6508lm ΦE白 1.000 4.5907 0.0601
任一彩色光F总可以通过下列配色公式配出
FR (R) G (G) B (B) mr (R) g (G) b (B)
三色系数
r g b 1
色模
色度坐标
CIE-RGB计色系统
只用3个色坐标中的两个就 可以明确表示RGB色度图
荧光屏:玻璃基板、荧光粉层、铝层
荧光粉光谱特性 余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