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运动训练学

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 与组织
运动训练学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让学生掌握年度训练计划的特点、制订过程及其要 求,并能够自己制定训练计划 学习重点 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 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结构模式 年度过程中比赛系列级负荷的动态变化 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和年度的训练规范用表
学习难点
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结构模式,年度训练过程 中比赛系列级负荷的动态变化
运动训练学 9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 方法:比赛时期训练,发展体能主要用重复法,发展技 能主要用完整法,多运比赛法,适合运用间歇法和分 解法。 手段:运用多种手段,改善技战术细节。 负荷特点:强度大,量小。其变化表现为:
(1)对于可客观测量的体能主导类项群,负荷量明显减少 (2)将多种座座组成规定套路去参加比赛,并力求获得高分的 技能主导类项,增加成套动作练习,减少单个动作练习。 (3)格斗性项目实现比例增加 (4)集体性项目,重点队员之间全队之间和实战训练的比重增 加个人技术减少
运动训练学 7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
发展素质不同方法的基本负荷特征表
方法 图示 量 强度 大 小 中大 中小 中小 中大 小 大 持续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 小强度 大强度 重复训练法
负荷
间歇
主要发展素质
无
一般耐力; 力量耐力;
不充分休息
相对充分休息
一般耐力;力量耐力;最大力量;快速力量; 专项耐力;速度耐力 速度耐力;最大速度 ; ;
年度训练计划的规范化用表
基本内容应包括: 1、上一年度比赛成绩及本年度竞技能力指标 2、上一年度竞技能力状态诊断及本年度竞技能力指标 3、实现参赛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4、实现参赛指标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准备采取的措施 5、上一年度训练负荷量度的基本统计及本年度负荷量度 指标 6、年度训练的周期、阶段划分和各项计划内容要点 7、周训练计划的基本模式 8、年度训练过程中的检查评定
运动员训练计划

运动员训练计划训练计划是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的重要工具。
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状态,提高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
以下是一个标准格式的运动员训练计划,详细描述了训练内容、训练时间和训练目标。
一、训练目标本训练计划的目标是提高运动员的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活性,以及技术和战术水平。
通过系统的训练,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训练周期本训练计划共分为三个周期:准备期、竞赛期和恢复期。
每个周期的训练内容和强度都有所不同,以适应不同阶段的训练需求。
1. 准备期准备期主要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基础素质和技术水平。
训练内容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灵活性训练和技术训练。
训练强度逐渐增加,以适应后续阶段的训练需求。
2. 竞赛期竞赛期主要是为了巩固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训练内容包括有氧运动、速度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
训练强度适中,注重提高运动员的比赛状态和应对能力。
3. 恢复期恢复期主要是为了让运动员恢复体力和调整状态。
训练内容包括有氧运动、放松训练和康复训练。
训练强度较低,以帮助运动员恢复体力和调整状态。
三、训练内容根据训练目标和周期的不同,训练内容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个示例训练计划的训练内容: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每周进行3-4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
2. 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包括举重、引体向上、深蹲等,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每周进行2-3次,每次进行4-6个动作,每个动作进行2-3组,每组8-12次。
3. 灵活性训练灵活性训练包括拉伸、瑜伽等,可以提高关节活动度和身体柔韧性。
每周进行2-3次,每次进行15-30分钟。
4. 技术训练技术训练包括基本动作的练习和技术细节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每周进行3-4次,每次进行1-2个技术项目,每个项目进行10-20分钟。
5. 速度训练速度训练包括短跑、爆发力训练等,可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和敏捷性。
0497 运动训练学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运动训练学课程代码:0497前言目录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引论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第三节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第二章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第一节运动训练的管理体系第二节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第三节高等院校及职业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管理第四节竞技体育后备队伍的训练管理第三章运动员选材第一节运动员选材概述第二节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第三节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实施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第二节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第三节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第四节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第五节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第二节运动训练方法的演进第三节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与应用第四节运动训练手段体系与应用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第二节身体形态及其训练第三节力量素质及其训练第四节速度素质及其训练第五节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第二节协调能力是技术能力的重要基础第三节技术训练常用方法第四节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五节运动项群技术训练要点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第一节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第二节战术训练方法第三节战术方案的制定第四节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第二节运动员智能及其训练第三节运动员心理训练与智能训练的相关问题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运动训练过程与运动训练计划第二节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第三节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第四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第二节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第三节年度训练过程中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第四节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第五节年度训练计划表第十二章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第二节训练课的计划的制定第十三章参赛的准备、进行与总结第一节参赛准备第二节教练员的赛场指挥第三节运动员参赛行为的自我控制第四节参赛总结第十四章项群训练理论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第二节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一、课题性质与特点(一)课程性质和特点《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段)的必修课程。
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doc

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总分:181.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6,分数:6.00)1.在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提高专项竞技能力主要是在 ( )(分数:1.00)A.基础训练阶段B.专项提高阶段C.最佳竞技阶段D.竞技保持阶段2.优秀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训练负荷始终保持在高水平区间起伏的是 ( )(分数:1.00)A.基础训练阶段B.专项提高阶段C.最佳竞技阶段D.竞技保持阶段3.对跳水来说,在全程性多年训练的最佳竞技阶段,训练的首要内容是 ( )(分数:1.00)A.专项心理品质B.专项技术C.专项运动素质D.训练理论知识4.为了检查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应组织的训练课是 ( )(分数:1.00)A.身体训练课B.技战术训练课C.综合训练课D.测验、检查课5.在全程性多年训练的基础训练阶段,训练负荷增加的方式是 ( )(分数:1.00)A.循序渐进B.波浪式C.跳跃式D.锯齿式6.下列练习适宜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的是 ( )(分数:1.00)A.快速力量练习B.技术练习C.耐力练习D.速度练习二、{{B}}判断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7.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长期性决定了要制定多年训练计划。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8.儿童少年在基础训练阶段,训练负荷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要尽可能地加大训练负荷,促进其竞技能力的快速提高。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9.安排参加基础训练的儿童少年的训练负荷时,必须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0.在专项提高阶段中,运动员需要进行大负荷的专项训练。
负荷通常呈波浪形,在高水平之间起伏,有张有弛,保持明显的节奏。
(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1.在最佳竞技阶段中,运动员需要进行大负荷的专项训练。
负荷通常逐年提高,并常常力图逼近个人运动负荷的极限。
运动训练学(第十一章)

时间 5.6 5.29 7.8 7.11 8.7 9.9 9.17 9.23 9.28 12.12
刘翔2006年参赛历程一览表
地点 日本大阪
美国 巴黎 瑞士洛桑 石家庄 斯图加特 雅典 上海 韩国大邱 多哈
成绩 13.22 13.21 13.19 12.88 13.30 12.93 13.03 13.07 13.14 13.15
名次 冠军 冠军 第四 冠军 冠军 冠军 亚军 冠军 冠军 冠军
时间
02-03 02-06 02-11 05-05 06-02 06-10 07-06 07-10 07-13 8.25-9.02
09 09-22
09
刘翔2007年比赛计划表
比赛
地点
斯图加特国际室内赛 国际室内赛 国际室内赛
大阪国际田联大奖赛 纽约锐步大奖赛 110 米栏
2、准备期为运动员在进入竞赛时期后逐步形成良好的竞 技状态创造必要的条件。
3、常规大周期的准备期负荷强度要高于负荷量。
4、恢复时期为了消除运动员的体力与精神疲劳,为转入 下一个大周期训练做好准备,运动员应该进行休息,可 以不参加训练。
5、采用动力性力量的训练会有效促进速度和灵敏素质提 高,而过多地进行静力性力量训练则会制约运动技能的 掌握和协调性的发展。
单项选择题
1、在一个完整的训练周期里,最佳竞技状态出现的时期 应是
A、准备期
B、竞赛期
C、过度期
D、适应期
2、对花样游泳、艺术体操等需要长时间创编新动作和套 路的项目,年度训练一般安排( )
A、单周期
B、双周期
C、多周期
D、混合周期
3、跨栏运动员刘翔在奥运周期的前一年参加了二十多场 重大比赛,为了适应这种比赛节奏,他的年度训练应安 排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胜利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员选材: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3.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指导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5.竞技能力: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6.项群训练理论: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7.运动成绩: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8.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作竞技水平。
9.竞技能力:竞技能力既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的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得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0.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称运动能力11.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训练水平。
12.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性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共性的模型,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概括、归纳和抽象。
13.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补偿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14.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
运动训练周期性安排的生物学依据
竞技状态形成 竞技状态的保持 (适应性机制) (动员性机制) 竞技状态消失 (保护性机制)
不同数量大周期的安排特点
单周期
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称为单周期安排。 单周期双高峰:在单周期中较长的比赛时期中间加一个短时间的 调整时期。
双周期
全年训练按两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称为双周期安排。
多周期
按三个以上大周期组织全年训练的过程,称为多周期安排。
常规大周期:通常不短于14周的时间,要求运动员分别提高不同的竞技 能力,进而综合起来,表现为高度的专项竞技能力。 微缩大周期:主要安排于准备参加重大比赛的2~3个月的训练中,在较 短的时间内,运动员集中精力于恢复或提高综合的竞技表现能力。
年度训练过程中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
比赛系列的安排
比赛次数 比赛的分类及安排
竞技性比赛(主要比赛) 训练性比赛 检查性比赛 适应性比赛
比赛阶段的划分
优秀选手比赛次数的控制
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度的动态变化
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度安排的训练学要点 不同项群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量度安排的不同特点
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
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
训练大周期时间的确定
确定主要比赛日期 确定主要比赛阶段 确定比赛准备时期的训练计划 1、训练任务和时间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 比赛时期的训练计划 1、训练任务和时间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 恢复时期的训练计划 1、训练任务和时间 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
中短期阶段集训计划的结构及负荷特点 赛前中短期集训中的区别对待
对不同类型集训队员的区别对待 对不同项目集训队员的区别对待
运动训练学训练计划方案

运动训练学训练计划方案引言运动训练对于身体健康和提高体能水平非常重要。
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达到运动目标,提升运动能力,并且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个运动训练学的训练计划方案,希望能帮助大家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从而更好地享受运动的乐趣。
训练目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训练目标。
训练目标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定制,常见的训练目标包括增强耐力、增加肌肉力量、提高爆发力、改善灵活性等。
在选择训练内容和方法时,需要根据训练目标进行合理的安排。
训练周期一个训练周期通常为4-8周,每周进行3-5次的训练。
每次训练的时间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建议每次训练时间为45分钟至1小时。
训练内容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的有效方式。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跑步、骑车、游泳等。
根据个人的喜好和身体条件,选择一种或多种有氧运动进行训练。
初级阶段可以适量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逐渐提高心肺功能。
中级和高级阶段可以适当增加距离和速度,提高耐力水平。
2. 肌肉训练肌肉训练是增加肌肉力量的关键。
可以选择力量训练器械,如哑铃、杠铃等,也可以选择自身体重训练,如俯卧撑、深蹲等。
肌肉训练的重点是选择合适的重量和次数进行训练。
一般建议每组重复8-12次,进行2-3组。
每周进行2-3次的肌肉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肌肉力量。
3. 灵活性训练灵活性训练是提高关节活动度和身体灵活性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灵活性训练包括瑜伽、伸展体操等。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灵活性训练项目,每周进行2-3次的训练。
对于初学者,可以从简单的伸展动作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保持每个动作的持续时间在15-30秒,每个动作进行2-3次。
4. 其他训练除了上述三个基本训练项目外,还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其他训练,如核心训练、速度训练等。
核心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可以选择平板支撑、平衡球等训练。
速度训练有助于提高爆发力和加速度,可以选择短跑、跳绳等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一般 运动能力
3-5
2. 多项基本技术 3. 一般心理品质
4. 基本运动素质
提高专项 竞技能力
4-6
体能为主的项目 1. 专项运动素质
技能为主的项目 1. 专项技、战术
2. 专项技、战术 2. 专项运动素质
创造专项 优异成绩
4-8
3. 专项心理品质 4. 训练理论知识
3. 专项心理品质 4. 训练理论知识
战术的 具体的 多变的
阶段训练计划 阶段训练 0.5-6 个月或 中短期集训 2-25 周
周训练计划 训练实施 7 天或 3-20 次课
课训练计划 训练实施 0.5-4 小时
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
准备部分
确定训练任务及指标
规
划分训练阶段、
划
确定各阶段训练任务
检
查
评
指导部分
确定基本对策
定 的
安排比赛序列
高水平训练阶段
基础训练阶段
• 预备性训练阶段
俄 罗 斯
马特维也夫 (MaTBЧeB)
• 初期专项训练阶段 最高竞技水平训练阶段
• 顶峰前训练阶段
• 最高成就训练阶段
运动长寿阶段
预备性训练阶段
பைடு நூலகம்
俄 佩特罗夫斯基 基础训练阶段
罗 (пeTpoBckuǔ ) 运动提高阶段
斯
保持竞技青春阶段
联
基础训练阶段
邦
葛欧瑟
建设训练阶段
德 (Grosser) 竞技训练阶段
国
高水平竞技训练阶段
著作/年
训练学 1969 年
运动 训练原理 1977 年
运动训练 的组织 1978
运动 素质训练
1980
优秀长跑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潘炎民)
阶 基础训练阶段 专项训练阶段
竞技训练阶段
段
过渡阶段 强化阶段 提高竞技阶段 最佳竞技阶段 结束阶段
年龄(岁) 9-16 17-20 21-22 23-25 26-30 31-34
二、年龄特征
1、开始训练的年龄 2、达到高水平的时间、年龄 3、退役的年龄
三、负荷特点
阶段
主要任务
基础训练阶 段
专项提高阶 段
最佳竞技阶 段
竞技保持阶 段
发展一般运动能 力
提高专项竞技能 力
创造专项优异成 绩
保持专项竞技水 平
负荷特点
循序渐进 留有余地 逐渐增加 逼近极限
保持高水平
保持强度 明显减量
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一、基础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
1、任务及内容 •趋势 •发现其潜力 •培养兴趣 2、负荷特征与竞赛安排
二、专项提高与最佳竞技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
1、特征与任务 2、负荷特征 3、高原現象:达到高水平 停滯、下降。 4、集体运动项目
第一节 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 现实表明:不经过多年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就不可能培养出 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
• 1992年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奥运选手系统培养的年限7.6-11.2年; 现代培养的年限缩短些,时间短更需要精心的设计和规划,起 码一届奥运会周期需要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战略性 系统性 全程性 指导性 可变性
运动员各种竞技能力在多年训练过程中的发展
5
10
心理能力
全面 发育 成熟 期
15
20
岁
技能 体能
25
30
我国第23届、24届奥运会参赛选手训练成才年限
运动训练计划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特点
训练计划类型 适应范围 组成
战略的 框架的 稳定的 多年训练计划 系统训练 2-10 几年
年度训练计划 系统训练 1-3 个大周期
时
间
规划负荷变化的趋势
、 内
容
选择训练方法及手段
、
实施部分
确定各手段负荷量度
指 标
确定恢复措施
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及流程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一、阶段划分
全过程多年训练计划的阶段划分
阶段
基础训 练阶段
专项提 高阶段 最佳竞 技阶段
竞技保 持阶段
主要任务 年限
训练的重点内容及顺序
1. 协调能力,基本运动能力
检查、评定
满意
实现训练目标
不满意
提出反馈信息
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
起始状态诊断
运动成绩诊断 运动能力诊断 训练负荷诊断
社会需求
目标状态建立
运动成绩指标 运动能力指标 训练负荷指标
社会需求
训练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构成的完整体系
运动能力
后天能力 先天能力
生活环境 训练环境 遗传因素
运动能力获得的不同途径
运动训练学
第十章 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1.理解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2.掌握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获得途径。 3.掌握运动员各竞技能力在多年训练 过程中发展。 4.掌握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 分。 5.掌握高原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对策。
起始状态诊断
确定训练目标
制定训练计划
组织、实施
发出反馈指令
努力保持
1. 训练、比赛中的心理稳定性
专项竞技 2-5 2. 专项运动素质(体)或专项技战术(技)
水平
3. 专项技战术(体)或专项运动素质(技)
世界各国全过程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
国别
姓名
阶段划分
初期训练计划
民
哈雷
• 基础训练阶段
主
(Harre)
德
惠格尔
• 建设训练阶段 • 联接训练阶段
国
(Hoger)
三、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 要求;
• 多年训练计划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对于 运动员两年以上的训练过程的设想和安排,都属于多年的 训练计划,其时间跨度有时可长达十几年。
• 训练的愿景规划
• 训练的战略规划
• 训练的宏观设计
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
运动员生理、心理机能发育的自然规律,以及在训练负荷影 响下生物适应状态发展变化的规律,决定了大多数优秀运动 员完整的多年训练过程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为了顺利地培 养出世界水平的优秀选手,不同项目对运动员开始参加训练 的年龄、进入专项训练的年龄、保持最佳竞技水平的年龄以 及竞技能力开始下降的年龄,都有某些特定的要求。这里, 核心的问题在于保持最佳竞技水平的年龄。在最适宜的年龄 阶段,使运动员处于最佳竞技水平,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 是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也是决定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年龄特 征的主要依据。
一、多年训练计划基本意义
多年训练计划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 对于运动员两年以上的训练过程的设想、安排,都属于 多年的训练计划,其时间跨度有时可长达十几年。 制订多年训练计划主体要求:
二、多年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
一、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 结构性改造的缓慢性;技术稳定的长期性
二、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 阶段任务的差异性/竞技能力结构优化的层次性/不同素 质敏感期非同步性
三、竞技保持阶段的多年训练计划
1、任务 2、负荷特征 3、趋势
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一、生物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