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与变性淀粉1
淀粉与变性淀粉1

直链淀粉(%) 27 0 70 27 19 27 20 17 18 70
支链淀粉(%) 73 100 30 73 81 73 80 83 82 30
淀粉的物理性质
淀粉的含水量 吸湿及解吸 淀粉的润胀 淀粉的糊化 淀粉糊的性质 淀粉的回生 淀粉的其它物理性质
淀粉的含水量
一般玉米为≤14%,马铃薯为≤18%,木薯为 ≤ 15%。
度,使糊化温度升高。 物理因素:如强烈研磨、挤压蒸煮等可降低糊化温度。 化学因素:酯化、醚化可降低糊化温度。 生长的环境因素:生长在高温环境下的淀粉糊化温度
高。
淀粉糊的性质
淀粉糊的粘度 淀粉糊的透明度 糊丝状态 淀粉糊的冷、热粘度稳定性 抗剪切力:粘度降低的程度表示膨胀淀
粉颗粒的相对强度。一般马铃薯、木薯、 蜡质淀粉抗剪切力差,而玉米淀粉好一 些。
尾端基 遇碘的显色反应
凝沉性 颗粒结构
一端为非还原端基, 分子只有一个还原
另一端为还原端基。 尾端,有许多个非还
原端基。
深蓝色,吸附碘量 紫红色,吸附碘量小
10-20%
于 1%
溶液不稳定,凝沉性 易溶于水,溶液稳
强。
定,凝沉性弱。
结晶结构
无定形结构
不同来源淀粉的直链、支链 含量
淀粉 玉米 糯玉米 高直链玉米 高粱 稻米 小麦 马铃薯 木薯 甘薯 绿豆
植物的块根。 豆类淀粉:蚕豆、绿豆、豌豆和红豆等,主要
集中在种子的子叶中,这类淀粉的直链淀粉含 量高,适于作粉丝。 其他淀粉:植物的果实(如香蕉、芭蕉)、基 髓(如西米、豆苗、菠萝)等中也含有淀粉。
淀粉的品质
工业生产的商品淀粉,即使经过多次精制,仍含有少量 的杂质,至使淀粉的理化性质受到一定的影响。
变性淀粉简介

羟丙基交联淀粉
• 兼有交联淀粉和羟丙基淀粉的特性,淀粉抗酸、抗高温、抗剪切,冻 融稳定性好,且糊化温度低,易熟,透明度极好。 • 可应用于高档酱料、各类甜点、冷冻食品中。
谢 谢!
预糊化淀粉的性质及应用
• 预糊化淀粉分散性能好,而且有增稠稳定作用。在速麦片、杏仁糊、 鸡精、果酱和苹果馅饼填充物中都有应用。 • 预糊化淀粉凝胶有一定强度,这种混合预糊化淀粉可代替布丁用凝胶。 • 预糊化淀粉冷水可溶,省去了食品蒸煮的步骤,且原料丰富,价格 低,比其他食品添加剂经济,故常用于各种方便食品中。 • 在面条中添加适量预糊化淀粉可减少面条断头,并可快速煮熟。
酸变性淀粉
• 在糊化温度以下,用无机酸处理淀粉,改变其性质的产品称为酸变性 淀粉。 • 在酸催化水解过程中,淀粉分子变小,聚合度降低,流度增加,易被 水分散。具有低热糊粘度和极高的冷胡粘度,易于形成凝胶。在造纸, 放置行业均有应用。在食品行业可应用与凝胶糖果。
氧化淀粉
• 淀粉在酸、碱、中性介质中与氧化剂作用,氧化所得的产品统称为 氧化淀粉。 • 氧化剂: 酸性介质氧化剂:硝酸、铬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碱性介质氧化剂:碱性次卤酸盐、碱性高锰酸钾、碱性过氧化物等 中性介质氧化剂:溴、碘等 • 性质:颜色洁白,糊化容易,糊粘度低,稳定性高,透明度高,成 膜性好,胶粘力强。储存性稳定比酸变性淀粉好。 应用:制软糖、淀粉果子冻、胶姆糖、软果糕等。
• 在食品工业中,用作增稠剂和稳定剂。可应用于罐头食品、冷冻食 品、灌装汤汁、酱料、肉制品、粉丝等食品中。
酯化淀粉
• 淀粉羟基被无机酸或有机酸酯化而得到的产品,所以酯化淀粉又分 为淀粉无机酯酸和淀粉有机酯酸两大类。但目前淀粉有机酯酸应用 较多,最为常见的是淀粉乙酸酯。 • 淀粉乙酸酯是在淀粉中引入少量的酯基团,因此减少或阻止了直链 分子间氢键缔合,使淀粉糊化温度降低,糊化容易,透明度高,稳 定性好,成膜性好。 • 在工业中应用较多。在食品行业中可多用于方便面、酱料、酸奶、 汤汁类制品中。
变性淀粉名词解释

变性淀粉名词解释变性淀粉是一种无定形、无嗅、白色、坚硬、难溶于冷水的化学物质。
变性淀粉通常由变性剂与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混合,经机械搅拌后加热糊化,再经成型、干燥而得。
最早变性淀粉只是用玉米、土豆等含淀粉多糖的植物制成的。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淀粉为原料通过化学法改性制备的变性淀粉问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一些细菌和酶被应用于变性淀粉的改性和提取。
目前已成功地将微生物细胞壁多糖变性,并通过酶解工艺制备出变性淀粉产品。
变性淀粉的发展历程有两个主要方面: 1、淀粉接枝丙烯酸酯树脂(TPU)改性淀粉的研制成功和实现工业化生产;2、甘薯及其它原料经过预处理和蒸煮后,通过多种生物酶处理和连续化工序制取具有多孔结构的聚甘露聚糖(DGGE)。
其淀粉的可消化性及低抗原性,使其成为变性淀粉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的基础。
变性淀粉又称作物淀粉,是以玉米、小麦、甘薯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经酶解、过滤、脱水、脱醇等精制工序加工而成的粉末状物质。
主要特点是容易被淀粉酶水解,而且本身几乎不含蛋白质和脂肪,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例如,常见的食用玉米淀粉,即属于变性淀粉。
2、甘薯及其它原料经过预处理和蒸煮后,通过多种生物酶处理和连续化工序制取具有多孔结构的聚甘露聚糖(DGGE)。
其淀粉的可消化性及低抗原性,使其成为变性淀粉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的基础。
变性淀粉又称作物淀粉,是以玉米、小麦、甘薯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经酶解、过滤、脱水、脱醇等精制工序加工而成的粉末状物质。
主要特点是容易被淀粉酶水解,而且本身几乎不含蛋白质和脂肪,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例如,常见的食用玉米淀粉,即属于变性淀粉。
3、利用淀粉酶对玉米、马铃薯等原料的直接作用,使之转化成液态糊精,经蒸发、浓缩后制得淀粉糖,再经脱色、浓缩,最终生成变性淀粉。
4、将植物淀粉和动物蛋白质以及脂类混合,经淀粉酶作用制得复合变性淀粉,或将变性淀粉添加到面团中制得食品。
基于数据分析玉米淀粉与玉米变性淀粉性质比较

基于数据分析玉米淀粉与玉米变性淀粉性质比较摘要淀粉是玉米籽粒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其干重的70%,容易分离提取,天然淀粉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不同应用领域对淀粉性质的要求不尽相同。
目前,对玉米的品质分析主要集中在营养品质方面,如蛋白质、粗脂肪、淀粉含量、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氨基酸组成等,而对玉米淀粉的应用品质的分析和评价还很少,特别是对不同品种间的淀粉应用品质评价未见报道。
为此,本文就针对玉米淀粉与玉米变性淀粉性质比较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玉米淀粉;玉米变性淀粉;性质比较前言玉米淀粉应用于很多行业,目前世界90%以上的淀粉都是玉米淀粉。
虽然玉米淀粉有许多别的种类淀粉不能相比的优势,但由于其不溶于冷水、淀粉糊易老化脱水、被膜性差、缺乏乳化力、耐机械性差等不足之处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而变性淀粉通过物理、化学或酶的手段来改变天然淀粉的性质,改善了玉米淀粉的性能,提高了对热、酸、冷冻变化的稳定性,使其具有更强的应用价值。
1 验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和仪器(1)高直链玉米淀粉;糯玉米淀粉;普通玉米淀粉。
(2)旋转式黏度仪,NDJ一1型;质构仪,TA·XT2i/5型;俯光显微镜,XPT-7型;粒度分布仪,BT-9300H型。
1.2 实验方法(1)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碘蓝比色法。
(2)表面结构观察:把淀粉调成乳,加入质量浓度为10g/L的碘液,制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拍摄。
(3)粒度分布实验:将上述3种玉米淀粉调成稀淀粉乳,用去离子水洗净仪器探头,再将探头放入装有去离子水的烧杯中,开动仪器,待仪器稳定后,往烧杯中逐点加入淀粉乳,等质量分数到达18~20%即可,电脑上会自动出现该淀粉的粒度分布图。
(4)淀粉糊流变特性的研究: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淀粉乳,在100℃的水浴中糊化20min,待冷却到所需要的温度时,在一定的转速下测定淀粉乳的黏度。
(5)淀粉糊质构的测定:将3种玉米淀粉配制成质量分数l0%的淀粉乳并在100℃的水浴中糊化20min,设定质构仪的一系列参数(测定速度2mm/s,探头为P0.5,压缩变形50%,力2 g,高度60mm)进行测试。
变性淀粉知识简介

变性淀粉知识简介变性淀粉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淀粉分子链被切断、重排或引入其他化学基团以改变其结构而获得的。
经过变性的淀粉比原淀粉具有更优良的性能。
根据变性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变性淀粉、化学变性淀粉、酶变性淀粉和天然变性淀粉。
物理变性是通过加热,挤压,辐射等物理方法使淀粉微晶结构发生变化,而生成工业所需要功能性质的变性淀粉。
化学变性是将原淀粉经过化学试剂处理,发生结构变化而改变其性质,达到应用的要求。
酶变性淀粉是通过酶作用产生的变性淀粉。
天然变性淀粉是通过品种培育和遗传技术改变淀粉的结构,使之具有与化学变性淀粉相同特性的天然淀粉。
一、预糊化淀粉将原淀粉在一定量的水存在下进行加热处理后,淀粉颗粒溶胀为糊状,规则排列的胶束被破坏,微晶消失,并且易接受酶的作用。
能够在冷水中溶胀溶解,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糊液,且其凝沉性比原淀粉要小,使用方便。
二、酸变性淀粉和糊精基本上不改变团粒形状,酸仅作催化剂,盐酸作用最强,其次是硫酸和硝酸。
酸变性淀粉具有较低的热糊粘度,即有较高的热糊流度。
酸变性淀粉的相对分子量随流度升高而降低。
三、糊精包括白糊精、黄糊精和英国胶。
四、氧化淀粉氧化淀粉具有低粘度,高固体分散性,极小的凝胶作用。
由于氧化淀粉引入了羟基和羧基,使得直链淀粉的凝沉趋向降到最低限度,从而保持粘度的稳定性。
能形成强韧、清晰、连续的薄膜。
比酸解淀粉或原淀粉的薄膜更均匀,收缩及爆裂的可能性更少,薄膜也更易溶于水。
五、交联淀粉交联作用是指在分子之间架桥形成化学键,加强了分子之间氢键的作用。
交联淀粉的糊粘度对热、酸和剪切力影响具有高稳定性。
其稳定性随交联化学键不同而有差异。
交联具有较高的冷冻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
六、酯化淀粉常用的酯化剂有淀粉磷酸酯、淀粉醋酸酯、淀粉烯基琥珀酸酯等淀粉磷酸酯的糊液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较高的粘度,较强的胶粘性,糊的稳定性高,凝沉性弱,冷却或长期贮存也不致凝结成胶冻。
交联的淀粉磷酸双酯的分散液,有较高的粘度,耐高温,耐剪切力,耐酸,耐碱,这类淀粉常作为增稠剂和稳定剂。
淀粉与改性淀粉

淀粉与改性淀粉㈠淀粉淀粉是生产低档肉制品的主要配料之一。
淀粉的种类很多,根据生产淀粉的原料,可分为谷类淀粉、薯类淀粉、豆类淀粉和其他淀粉。
肉品加工中常用的淀粉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绿豆淀粉、菱角淀粉等。
由于淀粉糊化温度高于肉蛋白变性的温度,在蒸煮高淀粉含量的肉制品时,产品的中心温度必须超过淀粉糊化的温度才能蒸煮完全。
成品放置一段时间后,还会出现干缩变硬、切面粗糙、口感发渣等质量下降的现象,这些与淀粉糊化与老化的性质有关。
淀粉是D-葡萄糖的聚合体,由直链和支链两种淀粉分子组成。
在淀粉粒中,支链淀粉可与直链淀粉混在一起,形成二重螺旋。
天然淀粉不溶于凉水,但吸水。
若把淀粉悬浮于大量的水中并加热到适当温度时,淀粉粒溶胀、崩溃,形成粘稠、均匀的糊状物,称之为糊化。
糊化作用的本质是淀粉中有序和无序状态的淀粉分子间氢键等断裂,分散于水中的过程。
不同种类淀粉的糊化温度不同。
见下表。
淀粉糊在室温下放置时,硬度变大、体积缩小、析水,此现象称为老化(回生)。
淀粉的老化是由于淀粉糊在冷却、贮藏过程中,分子的动能降低,以原有的凝集点为核心,淀粉分子间相互靠拢、缔合,排挤水分,恢复致密、整齐结构的结果。
淀粉老化的难易程度与淀粉中直链与支链淀粉分子的比例有很大关系。
直链淀粉是由α-1,4-葡萄糖聚合成的多甙链,分子呈卷曲的螺旋状结构,聚合度约在100~6,000之间;支链淀粉在α-1,4-葡萄糖的主链上又连接上α-1,6-葡萄糖的短链,分子呈缨络、树枝状,聚合度约在1,000~3,000,000之间。
因为支链淀粉的空间立体障碍比直链淀粉大,聚合度也高,分子间不易靠拢和排挤水分,使得老化难以进行。
所以含支链淀粉多的淀粉品种抗老化能力强。
下表列出多种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
肉品加工常用的淀粉中,木薯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较玉米、马铃薯淀粉低,支链淀粉含量高,所以木薯淀粉的抗老化性优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
㈡改性淀粉淀粉改性就是将天然淀粉经物理、化学或酶法处理,使淀粉原有的理化性质如水溶性、抗老化性、粘度等发生一定的改变,这种理化性质被改变的淀粉叫做改性淀粉(Modified Starch),也称变性淀粉,改良淀粉。
变性淀粉

变性淀粉的分类
按变性处理方法 物理变性、化学变性、酶法变性
常见变性淀粉:预糊化淀粉、麦芽 糊精、酸变性淀粉、羟丙基淀粉、 醚化淀粉、酯化淀粉、羧甲基淀粉、 交联淀粉
羟丙基淀粉 Ⅰ.物理性质:白色(无色)粉末,流动性好, 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其水溶液透明无色,稳定性 好。对酸、碱稳定,煳化温度低于原淀粉,冷热 黏度变化较原淀粉稳定。与食盐、蔗糖等混用对 黏度无影响。醚化后,冰融稳定性和透明度都有 所提高。 Ⅱ.化学性质:有羟丙基取代基的淀粉衍生物 的性质,构成淀粉的葡萄糖单位有3个可被置换的 羟丙基,因此可获得不同置换度的产品。 Ⅲ.性能:淀粉经羟丙基化后,其冻融稳定性、 透光率均有明显提高.
变性淀粉
之羟丙基淀粉
走进变性淀粉
变性淀粉是一种改良淀粉,即在淀粉固有的特性 基础上,为改善其性能和扩大应用范围,利用物理 方法、化学方法和酶法处理,在淀粉分子上引入新 的官能团或改变淀粉分子大小和淀粉颗粒性质,从 而改变淀粉的天然(如:糊化温度、热粘度及其稳定 性、冻融稳定性、凝胶力、成膜性、透明性等),使 其更适合于一定应用的要求而制备的淀粉衍生物。
羟丙基淀粉在食品中
谢谢观看
羟丙基淀粉的制备
在强碱性条件下,由淀粉与环氧丙烷反应制得.
羟丙基淀粉的应用
①增稠剂:沙司、肉汁、果肉布丁中增稠剂,使 之平滑、浓稠透明、无颗粒结构,并具有良好 的冻融性和耐煮性,口感好 ②良好的悬浮剂:用于浓缩果汁中,使之澄清,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静置不分层或沉淀 ③改善面条的口感:亲水性比小麦淀粉好,易 吸水膨胀,能与面筋蛋白、小麦淀粉结合形成 致密的网状结构,所以可以降低淀粉的回生程 度是放置储存后的湿面具有较柔软的口感
变性淀粉和普通淀粉的区别

变性淀粉和普通淀粉的区别近年来,变性淀粉的发展非常迅速。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变性淀粉被添加到几乎所有的谷物快餐食品和肉制品中。
变性淀粉作为食品添加剂并不是基于它的营养价值,而是由于它的添加能改善加工食品的功能性质,能提升产品的保水、冻融、抗老化等作用。
下面我简单的为大家介绍几种淀粉的特性及其应用。
什么是变性淀粉?在天然淀粉所具有的固有特性的基础上,为改善淀粉的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利用物理、化学或酶法处理,在淀粉分子上引入新的官能团或改变淀粉分子大小和淀粉颗粒性质,从而改变淀粉的天然特性,使其更适合于一定应用的要求。
这种经过二次加工,改变性质的淀粉统称为变性淀粉。
变性淀粉的来源及特性变性淀粉的来源主要有:马铃薯、蜡质玉米/玉米、木薯、小麦4个种类。
与普通淀粉相比,变性淀粉具有糊化温度低、透明度高、溶解度高、凝胶性强、冻融稳定性好、黏度低、耐低温和耐高温等特性。
马铃薯变性淀粉粉不仅有很好的透明度,清谈的口感,不含谷物的腥味,口感清爽顺滑,不糊口,粘度还比其他淀粉的要高,具有非常好的抗老化,抗冻,保水等性能。
例如进口品牌瑞典Lyckeby的马铃薯变性淀粉,它的粘度很高,可降低5-10%的用量而达到同样的粘度效果,降低10%左右的生产成本,而且性价比相对其他品牌要高,供货的稳定性也占了很大的优势。
蜡质玉米/玉米变性淀粉通的玉米淀粉,所以它的糊液稳定性很好,黏度高,不易老化,并且具有透明度高和耐高温等优点。
在调味品,酱料,乳制品等产品上用的也比较广泛,因此蜡质玉米变性淀粉在食品行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商业价值。
例如进口品牌中性价比较高的英国泰莱的蜡质玉米变性淀粉,泰莱主要是以技术研发这块更为突出,可以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像调味品行业中的李锦记这些大客户,也是使用着泰莱蜡质玉米变性淀粉,并得到了认可。
木薯变性淀粉剂,也是最佳的增量剂、甜味剂、和膨化剂。
使用木薯变性淀粉的食品包括罐头食品、冷冻食品、焙烤食品、汤料、香肠、奶制品和肉制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来源淀粉的直链、支链 含量
淀 玉 粉 米 直链淀粉(%) 27 0 70 27 19 27 20 17 18 70 支链淀粉(%) 73 100 30 73 81 73 80 83 82 30 糯玉米 高直链玉米 高 稻 小 木 甘 绿 粱 米 麦 薯 薯 豆
马铃薯
淀粉的物理性质
淀粉的含水量 吸湿及解吸
淀粉粒的特征
淀粉粒的形态:一般为圆形、卵形、多
角形。 淀粉粒的大小:马铃薯最大,大米最小。 淀粉粒的结构:均有环层结构。各环层 共同围绕的上点称为粒心或核,为偏光 十字的交叉点。 淀粉颗粒的晶体构造:所有的淀粉粒都 具有结晶性。
淀粉颗粒见图
玉米淀粉颗粒 马铃薯淀粉颗粒
小麦淀粉颗粒
淀粉的糊化
淀粉糊的形成 淀粉的糊化温度
糊化测定方法
糊化曲线 影响糊化的因素
淀粉糊的形成
将淀粉乳加热,淀粉颗粒吸水膨胀,发 生在颗粒的无定形区,结晶束具有弹性, 仍能保持颗粒结构,温度继续上升,吸 收水分更多,体积膨胀更大,达到一定 温度,高度膨胀淀粉间互相接触,变成 半透明的粘稠糊液,称为淀粉糊。
糯玉米淀粉颗粒 木薯淀粉颗粒
淀粉的化学组成
淀粉的基本组度成单位是a-D-吡喃葡萄糖, 分子式为(C6H10O5)n,通过a-D-1,4或a-D-1, 6糖苷键链接而成。n值不定,称为聚合度。 通过∝-D-1,4糖苷键链接的为直链淀粉, 通过∝-D-1,6糖苷键链接的为支链淀粉。 淀粉分子包括结晶区和无定形区,化学反 应一般发生在无定形区,二者没有明确的分界 线,变化是渐进的。
在 95 ℃ 时的膨胀 24 度 聚合度(直链) 800 糊液透明度 糊丝 凝沉性 抗剪切能力 不透明 短 高 中等
淀粉的生产工艺(玉米)
原淀粉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主要设备
↓ 滚筒筛 ← 浸泡罐 ← 凸齿磨 ← 凸齿磨 ← 针磨 ← 120°压力曲筛 ← 迈安德分离机 ← 十二级旋流器 ← 虹吸式刮刀离心机 ← 气流干燥器 ←
淀粉的化学结构(C6H10O5) n
直链淀粉与纤维素的结构源自支链淀粉的结构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较
名 称 直链淀粉 直链结构 100-6 000 个 支链淀粉 支叉结构 1 000-3 000 000 个 分子结构形状 聚合的葡萄糖单位 尾端基 遇碘的显色反应 凝沉性 颗粒结构
一端为非还原端基, 分子只有一个还原 另一端为还原端基。 尾端, 有许多个非还 原端基。 深蓝色,吸附碘量 紫红色, 吸附碘量小 10-20% 于 1% 溶液不稳定, 凝沉性 易溶于水,溶液稳 强。 定,凝沉性弱。 结晶结构 无定形结构
淀粉糊的性质
淀粉糊的粘度 淀粉糊的透明度 糊丝状态 淀粉糊的冷、热粘度稳定性 抗剪切力:粘度降低的程度表示膨胀淀
粉颗粒的相对强度。一般马铃薯、木薯、 蜡质淀粉抗剪切力差,而玉米淀粉好一 些。
淀粉的回生
淀粉回生的回生机理 各种淀粉的回生速度:聚合度在100-200
之间分子的凝沉性最强,另外,脂类化 合物对凝沉也有促进作用。 影响淀粉回生作用的因素
工艺流程
↓ 玉米净化 ↓ 浸泡 * ↓ 一次破碎 * ↓ 二次破碎 ↓ 细磨 ↓ 纤维分离 ↓ 分离蛋白 * ↓ 旋流洗涤 ↓ 淀粉乳脱水 ↓ 干燥 ↓ 成品包装 → → → → → → → → → →
控制参数
↓ 无霉变、无杂质 浸泡温度48-52℃ 破碎4-6瓣 破碎8-12瓣 精磨 4-6公斤压力 进料7-8Be´,出料15-16Be´ 进料9-11Be´,出料20-22Be´ 水分32-38% 气压6-8公斤
淀粉的润胀
淀粉的糊化 淀粉糊的性质 淀粉的回生 淀粉的其它物理性质
淀粉的含水量
一般玉米为≤14%,马铃薯为≤18%,木薯为 ≤ 15%。 虽然淀粉含水量如此高,但不显示潮湿, 这是由于淀粉分子中存在的羟基与水分子相互 作用形成氢键的缘故,不同淀粉的含水量不同, 是因为淀粉分子中的羟基自行结合及与水分子 结合的程度不同之故。自行结合程度高,则含 水量偏低。另外,由于马铃薯中支链上的磷酸 根与水结合能力大,比较牢固。玉米中脂类较 多,也影响了淀粉分子与水的结合。
直、支链淀粉分子比例的影响 溶液浓度的影响:30-60℃最易回生。 PH值和无机盐的影响:PH=5-7最快。 温度的影响:0-4 ℃可加速淀粉的回生。 淀粉改性对回生的影响
不同来源淀粉的性能比较
玉米 水分含量(%) 蛋白质(%) 色泽 颗粒大小(μ m) 糊化温度(℃) 峰值粘度(BU) 11-14 0.35 淡黄色 2-30 70-75 200-800 糯玉米 11-14 0.25 淡黄色 3-26 65-70 400-800 64 透明 长 极低 低 小麦 11-14 0.4 淡黄色 1-45 75-80 100-300 21 800 不透明 短 高 中等 马铃薯 18-20 0.1 白色 5-100 58-65 800-2000 1150 3000 非常透明 长 中等 中等偏低 木薯 13-15 0.1 白色 4-35 60-65 300-1000 71 1000 透明 长 低 低
淀粉的品质
工业生产的商品淀粉,即使经过多次精制,仍含有少量 的杂质,至使淀粉的理化性质受到一定的影响。 1)水分:一般含量为10-20%,取决于贮存时大气的相对 湿度、温度及淀粉来源,一般相同湿度和温度下,禾 谷类淀粉水分低于薯类淀粉。 2)蛋白:一般禾谷类淀粉蛋白含量高(0.25-0.7%),薯 类淀粉含量低(0.06-0.1%),一般用于生产变性淀粉 时,应控制在0.5%以下。 3)脂肪:一般禾谷类淀粉含量高(0.65-1%),薯类淀 粉含量低(0.05-0.1%),脂肪与直链淀粉分子形成络 合结构,抑制淀粉的膨胀和糊化。 4)灰分:一般为0.2-0.4%,主要为盐类。马铃薯中灰分 高达0.4%,主要是磷,且为结合态,相互排斥,使之 糊化容易。
培训内容
公司简介 公司品牌发展历程
淀粉基本知识
变性淀粉基本知识 变性淀粉生产及应用 我公司的产品介绍
淀粉的分类
淀粉的品种很多,一般按来源可分为如下几类: 禾谷类淀粉:玉米、大麦、小麦、高粱等,主 要存在于种子的胚乳细胞中。 薯类淀粉:甘薯、马铃薯、木薯。主要来源于 植物的块根。 豆类淀粉:蚕豆、绿豆、豌豆和红豆等,主要 集中在种子的子叶中,这类淀粉的直链淀粉含 量高,适于作粉丝。 其他淀粉:植物的果实(如香蕉、芭蕉)、基 髓(如西米、豆苗、菠萝)等中也含有淀粉。
淀粉的吸湿与解吸
淀粉中的水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受 空气湿度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当阴雨天, 空气中相对湿度高,淀粉水分增加。干 燥天气,空气相对湿度低,则淀粉水分 减少。
淀粉的润胀
将干燥的天然淀粉置于冷水中,水分子 可简单地进入淀粉粒的非结晶部分,与 许多无定形部分的亲水基结合或被吸附, 淀粉颗粒在水中膨胀称为润胀。
淀粉的用途
是食品、发酵、饲料工业的主要原料;
淀粉及加工产品在纺织、造纸、医药、 粘合剂、塑料、日化等工业有广泛的应 用。 例如:淀粉水解制糖(果糖、山梨醇、 淀粉糖浆等)、酒精、氨基酸等。
课间休息~~
淀粉的回生机理
淀粉完全糊化,充分水合,然后降温, 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分子热 运动能量的不足,体系处于热力学非平 衡状态,分子链间借氢键相互吸引与排 列,使体系自由焓降低,最终形成结晶。 水不溶解,增大到一定程度,变成白色 沉淀下降,糊的胶体结构被破坏,有水 分析出。
影响淀粉回生作用的因素
淀粉糊化过程示意图
溶胀颗粒直链淀粉游离
完整颗粒
初始润涨
颗粒破碎溶液中充满直支链淀粉碎片
糊化曲线
影响糊化的因素
晶体结构:分子缔合程度大,排列紧密,则不易糊化,
一般小颗粒和直链淀粉含量高的淀粉不易糊化。 水分含量:水分低于10%时,淀粉不糊化。 直链淀粉和脂类:形成络合结构,抑制淀粉糊化。 碱和电解质:可促进淀粉糊化。 糖类和盐类:破坏淀粉分子表面水化膜,降低水分活 度,使糊化温度升高。 物理因素:如强烈研磨、挤压蒸煮等可降低糊化温度。 化学因素:酯化、醚化可降低糊化温度。 生长的环境因素:生长在高温环境下的淀粉糊化温度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