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动量定理_说课稿
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定理》

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定理》一、前言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动量定理是十分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个基础概念。
本篇说课将通过解释动量定理的定义、公式及应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该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二、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感性的物理现象,比如打保龄球时球的移动、汽车碰撞时的变形等。
这些现象看似非常平凡,但是物理背后的原理却无处不在。
动量定理正是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现象的重要原理。
动量定理简单来说就是: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速度和方向会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的越快,其改变越明显;接受力作用的时间越长,改变也将越明显。
因此,研究力的作用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然要涉及到动量定理。
三、动量定理的定义动量:物体的运动状态可用它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的物理量来描述。
一个物体的动量(p)等于其质量(m)乘以速度(v)。
公式如下:p=mv动量定理是指:物体的动量改变量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
公式如下:$$\\Delta p=F \\Delta t$$其中,$\\Delta p$表示动量的改变量,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Deltat$表示该力作用的时间。
四、动量定理的应用1. 动量定理用于撞击问题想象一辆汽车与一面墙发生碰撞的情景。
车速越快,撞击的力量就越大。
因此,在撞击瞬间,车与座椅上的人都会受到很大的加速度,甚至会发生严重的伤害。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动量定理来计算车的质量和动量,从而计算出车在撞击前的速度。
2. 动量定理用于分析飞机起飞时的力学情况飞机起飞时,需要克服地球引力和空气阻力,因此需要在必要的位置和高度行驶一定的距离。
这些过程都是在空气动力学条件下进行的,并受到一些复杂的物理作用和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应用动量定理来分析飞机的动量变化,从而了解它们如何运动和如何完成任务。
3. 动量定理用于分析碰撞中的能量损失在不弹性碰撞中,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在碰撞前后总能量必须是相等的。
《动量和动量定理》配套说课稿-马参菜

《动量和动量定理》配套说课稿-马参菜第一篇:《动量和动量定理》配套说课稿-马参菜《动量和动量定理》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石家庄一中的,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量定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认识物理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引导和指导,重视对学生的物理思维以及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更多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解决更多的问题。
基于这一理念,同时结合本节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进行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具体地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主要教学环节这三个方面来说一说我的设计思想。
一、教材分析和三维目标的确定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动量和动量定理》是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5中,第十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一节《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延续,也为学习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在知识内容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动量和动量定理》为解决力学中的打击、碰撞等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是牛顿力学的进一步拓展。
同时《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可以利用简单器材设计有趣的实验来亲身体会与其有关的现象,所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3、重难点的确定以及依据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在上课时对这部分知识接受起来并不困难,但在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时经常出现错误,这主要还是在于学生对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定理的内容理解不深刻,在应用动量定理时常常只注意到矢量的大小,而忽视了矢量的方向。
所以我把以下几点确定为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二、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思想1、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与存在的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知识,并且在上一节课通过实验探究了碰撞中的不变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动量定理教案最新4篇

动量定理教案最新4篇教学过程:篇一动量定理研究了一个物体受到力的冲量作用后,动量怎样变化,那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作用时,会出现怎样的总结果?这类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两个紧挨着站在冰面上的同学,不论谁推一下谁,他们都会向相反的方向滑开,两个同学的动量都发生了变化,又如火车编组时车厢的对接,飞船在轨道上与另一航天器对接,这些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动量都有变化,但它们遵循着一条重要的规律.教学目标:篇二一、知识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2、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二、能力目标1、运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2、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只限于一维运动).三、情感目标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2、使学生知道自然科学规律发现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高二物理《动量定理》微课教学设计篇三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六章第二节内容,本节的内容为“动量和动量定理”,本节分两课时来完成,这节课为第一课时。
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第一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的继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所以“动量定理”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动量定理”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进一步展开。
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类的问题。
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动量概念,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等,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参与利用动量定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加强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动量和动量定理说课

学生阅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了解历史背景
十七世纪,以笛卡儿为代表的西欧的哲学家们 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假设找到一个适当的物理量 来描述,运动的总量是守恒的。这就是运动不灭的 思想。他继承伽利略的说法,定义质量和速率的乘 积为动量。笛卡尔认为,这是量度运动的唯一正确 的物理量。他的观点的缺陷,在于忽略了动量的方 向性。1668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在?关于碰撞 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论文中,明确指出了动量的 方向性和守恒性。牛顿把笛卡尔的定义做了修正, 明确的用质量和速度的乘积来定义动量。科学前辈 们就是在追寻不变量的努力中,逐渐建立了动量的 概念,发现了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讲解,得出动量这一概念:
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
物体的动量p,用公式表示为 p=mv 。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 符号是 kg·m/s 。
动量是矢量:方向由速度方向决定,动量 的方向与该时刻速度的方向相同;具有瞬时 性,是一个状态量。
提出问题:—理解动量的变化量p这一概念
三、主要教学环节
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动量的概念;会推导动量定理的 表达式并理解动量定理的含义;
2、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并分析、 解决有关的问题。
三、主要教学环节
〔一〕引入新课
呈现材料: 新华网休斯敦7月19日电〔记者 张永兴〕 美国得克萨斯州一架军用教练机在飞行训练时,
撞到一只飞鸟而坠毁并起火燃烧,两名飞行员及时弹 射逃生,身受轻伤。
动量和动量定理说课
动量和动量定理
一、教材分析与三维目标确实定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思想 三、主要教学环节
一、教材分析与三维目标确实定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动量和动量定理?是高中物理新课 标教材,选修3-5中,第十六章第二节 的内容,是第一节?探究碰撞中的不变 量?的延续,也为学习第三节?动量守恒 定律?奠定了根底。
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定理》5篇

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定理》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定理》精选5篇(一)同学们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高中物理的说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动量定理》。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动量的概念。
动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一种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动量是一个矢量量,其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描述了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动量的变化情况。
根据动量定理,当物体受到一个外力时,它的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受力的大小与时间的乘积。
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外力作用时间越长,物体的动量变化越大。
这个定理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FΔt = Δp,其中F表示外力,Δt表示外力作用时间,Δp 表示动量的变化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动量定理,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进行说明。
比如说,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原本以速度v运动,它受到一个外力F的作用,作用时间为Δt。
根据动量定理,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等于受力与时间的乘积,即Δp = FΔt。
根据动量的定义,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变化量,即Δp = mΔv。
根据这两个等式,我们可以得到:mΔv = FΔt,即m(v - u) = FΔt,其中u表示物体受力之前的速度。
通过这个等式,我们可以得到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从而得到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动量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碰撞问题中。
碰撞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可以分为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
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在一个完全孤立系统中,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而动量定理则可以告诉我们,在一个碰撞过程中,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受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有关。
通过学习动量定理,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还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比如,在交通事故中,我们可以通过动量定理来计算车辆的碰撞力,从而了解事故的严重程度。
而在运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动量定理来解释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动量定理说课稿

《动量定理》说课稿北京景山学校朱亚平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章讲述动量的概念,并结合牛顿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定理》体现了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
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的问题。
这一章可视为牛顿力学的进一步展开,为力学的重点章。
《动量定理》为本章第二节,是第一节《动量和冲量》的延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在本章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时《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本节教学重点:(1)动量定理的推导和对动量定理的理解;(2)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一维情况下的定量分析。
3.教学难点:动量定理的矢量性,在实际问题中的正确应用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量定理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传感器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用动量定理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质疑、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2)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关心国内、国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
补充录像资料以及瓦碎蛋全的演示实验、模拟建筑工人安全带的演示实验录像:排球击球动作要快、铸铁打磨时速度要快;篮球接球手臂后缩、跳高运动员落地垫厚垫子、体操运动员落地都要屈膝,图片:“勇气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过程的一组图片,易碎品运输过程。
动量定理说课稿(精选6篇)

动量定理说课稿(精选6篇)动量定理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章讲述动量的概念,并结合牛顿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定理》体现了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
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的问题。
这一章可视为牛顿力学的进一步展开,为力学的重点章。
《动量定理》为本章第二节,是第一节《动量和冲量》的延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在本章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时《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本节教学重点:(1)动量定理的推导和对动量定理的理解;(2)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一维情况下的定量分析。
3.教学难点:动量定理的矢量性,在实际问题中的正确应用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量定理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传感器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用动量定理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质疑、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2)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关心国内、国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
补充录像资料以及瓦碎蛋全的演示实验、模拟建筑工人安全带的演示实验录像:排球击球动作要快、铸铁打磨时速度要快;篮球接球手臂后缩、跳高运动员落地垫厚垫子、体操运动员落地都要屈膝,图片:“勇气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过程的一组图片,易碎品运输过程。
《动量和动量定理》说课稿

《动量和动量定理》说课稿动量和动量定理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由古老的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规律发展而来,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本次说课稿将介绍动量和动量定理,以期提高学生对动量和动量定理的理解深度。
一、动量的概念动量是物体运动中存在的一种实体。
它是物体运动时所承受的冲力和动作决定的,可以认为是物体内的能量的积累形式。
它的大小受到物体的质量、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影响。
它拥有质量和矢量性质,且矢量性质具有方向性,即速度矢量的方向也是动量的方向,动量的方向不随物体的质量变化而变化。
二、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指的是物体在施加外力的过程中,物体的动量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这个定理既表明了动量的稳定性,又表明了动量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化情况,它可以用公式总结为:外力 =量变化。
动量定理揭示了动量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化的规律,它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化时可以推导出的最简单的定理,从它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力与运动变化的相互关系。
三、动量的应用动量的研究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在工程应用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在航天器的运动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航天器控制和调节运动状态,达到航天器预期的目标。
此外,动量也被广泛应用于斜坡滑车、滑雪、跳跃比赛等运动中。
这些运动中出现的轨迹和加速度都与物体的动量有关,可以通过分析动量来预测运动中的加速度变化。
四、总结从上面的探讨中可以知道,动量是物体运动中的重要概念,它的大小受到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影响。
并且,动量定理揭示了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物体会发生动量变化的规律,它在工程应用中也被广泛应用。
总而言之,动量和动量定理是一种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系统性抽象,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调节航天器运动的重要技术,是一种融合物理学与工程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 然 过 渡 、循 序 渐 进 的 指 导 思 想 ,
符 合 学 生 的 认 知 规 律 ,便 于 学 生 的
学习和掌握。
3、教 学 目 的 :
根据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
求 和 本 节 教 材 的 特 点 ,以 及 学 生 的
实 际 情 况 ,本 节 课 的 教 学 目 的 有 三
点:
①正确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
四 、说 教 学 程 序 : 1、导入新课:"5分钟 # 教学前首先做一个学生生活 中 熟 悉 的 实 例 ,观 察 现 象 ,提 出 问 题 。如 :“鸡 蛋 从 一 米 多 高 的 地 方 落 到 一 块 海 绵 垫 上 ,看 看 鸡 蛋 会 不 会 被 打 破 ”。学 完 本 节 知 识 ,你 就 能 够 解 释 这 类 现 象 了 。从 而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 趣 ,引 出 新 课 题 。 2、展示教学目标:"1分钟 # 出示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 标 是 整 个 教 学 的 核 心 ,明 确 目 标 是 课 堂 教 学 中 学 生 动 因 的 准 备 。学 生 学 有 目 标 ,学 习 就 有 方 向 。 3、新课教学:"32分钟 # ①在引入新课的基础上,首 先 假 设 一 个 问 题 。如 :设 一 个 质 量 为 m的 物 体 ,初 速 度 为 vo,初 动 量 为 p=mvo,在 合 力 F的 作 用 下 ,经 过 一段时间 t,速度变为 v′,末动量为 p′=mv′,然 后 逐 步 作 图 理 解 分 析 。 由 a= "v′-vo # /t,F=ma= "mv′- mvo # /t,进 行 逻 辑 推 导 ,得 出 动 量 定 理 的 表 达 式 :Ft=mv′-mvo,即 Ft=p′-p,准 确 阐 述 其 定 义 ,指 出 其 特 殊 情 形 ,特 别 要 强 调 动 量 定 理 中作用力的理解。 ②定性分析应用举例中,在 作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应着重 从作用时间很短,得到很大的作 用力和延长作用时间,减少力的 作用两方面列举大量生产生活中 熟悉的事例,通过对物理现象的 分析和解释,加深对动量定理概
46 1 /2003 《安徽教育 》半月刊
教坛杂议
因人而异 发展个性
——作文评判个性化机制初探
□ 江苏省无锡市东北塘中学 尤升旗
按照 习 惯 的 作 文 评 判 方 法 ,总 是 把 学 生 个 体 作文放到整个班集体的整体作文水准中, 以 集 体 的 水 准 作 为 参 照 系 ,从 而 衡 量 个 体 水 准 ,评 判 出 个 体 在 其 中 的 位 置 。作 为 一 种 沿 袭 已 久 的 评 判 方 法,自 有存 在的 合理 性,但 弊端 也是 显而 易见 的,它严 重 挫 伤 了 学 生 的 创 造 热 情 ,扼 杀 了 学 生 的 发 展 个 性 , 尤其 对学 习处于 中下 游的 同学 来说 ,这种 方法 犹如 一 道 紧 箍 咒 ,束 缚 了 他 们 的 成 长 。有 的 同 学 一 拿 到 作 文 本就 撅着 嘴满腹 怨言 “不 用 看,准是 70分 ”,情 况确 实 如 此 ,因 为 作 文 水 平 不 会 有 跳 跃 性 提 高 ,很 难 在 短 时 间 内 有 质 的 飞 跃 ,个 体 也 只 能 获 得 那 样 的 分 值 ,长 此 以 往 ,创 造 的 火 苗 也 就 在 无 人 点 拨 下 自 生 自 灭 了 。 个性化评判则是把学生作文个案放在个体成长 的动 态过 程中评 判,是以 作文 本身 的 个性 要素 作为 基 准 点 去 评 判 。一 旦 参 照 系 发 生 变 化 ,评 判 的 标 准 和 理 念 不 同 ,评 判 的 过 程 及 效 果 亦 不 同 ,学 生 作 文 中 的 创 造 力 被 发 现 及 肯 定 ,写 作 积 极 性 随 之 高 涨 ,写 作 水 平 也就随之提高。 一、个性 化 评判 是由 作文 自 身特 性决 定的 。作文 , 是调 动各 种思维 方法 的结 果,并非 单 纯语 文知 识的 运 用,往 往受 到社 会阅 历、成 长经 历、人生 观等 诸多 因素 的影响 。从 作文 内部 个性要 素来 看,遣词 造句 、谋 篇布 局、语 言表述 、修辞 方法 、表达 方式、表现 手法 、审 题立 意 等 因 素 都 制 约 着 作 文 的 质 量 ,再 加 上 文 风 和 流 派 , 这就决定了作文的评判很难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 我们 只能 指出某 篇个 案作 文的 长处 和 不足 ,但 很难 把 两篇 作文 比较出 语言 流畅 与结 构精 巧 的孰 优孰 劣,就 好像“山药蛋 派”和 “荷 花淀派 ”难以 分出 高低 一样 。这 是和 其他 学科在 评判 标准 上的 最大 差 异。事实 也确 实 如此 ,有人 曾把 不同 省份 的高 考作 文 进行 调阅 重新 评 判 ,结 果 有 五 分 之 一 的 作 文 误 差 两 个 等 级 ,有 五 分 之 一 的 作 文 误 差 一 个 等 级 ,有 的 甚 至 高 分 低 评 ,这 一 点
也不奇怪。 既 然 缺乏 客 观的 标 准,我 们仍 把 个 案作 文 放 到 班
集 体 中 去 评 判 ,又 怎 能 确 保 评 判 的 公 正 # 具 有 个 性 化 的 创造 性的 劳动 成 果非 要和 别人 去 比较 不可 ,其 中 的 不 合理 性总 会在 评 判过 程中 表露 出 来。如果 从个 体 作 文 的 动 态 过 程 出 发 ,按 照 作 文 本 身 个 性 要 素 去 评 判 , 对 于 个 体 来 说 ,是 公 正 的 ,对 于 作 文 本 身 特 性 来 说 也 是 合理 的。更 何况 ,平 时的 作文 的评 判,绝不 等同 于 作 文 选 拔 的 评 判 ,个 案 作 文 在 整 体 中 的 位 置 已 被 淡 化 了 ,我 们 仍 一 味 地 不 知 变 通 ,受 害 的 不 仅 仅 只 是 学 生 。
做法。
稿
一 、说教 材:
1、本 节
课是高中一
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二节。
2、教 材 分 析 :
本节课是在掌握前一节关于
冲量和动量两个重要概念的基础
上 ,对 牛 顿 力 学 的 进 一 步 展 开 ,并
为后续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知识
的 学 习 打 下 基 础 ,它 在 全 章 起 承 上
启 下 的 作 用 。本 节 内 容 的 编 排 遵 循
方 向 ,确 定 式 中 各 个 量 的 正 负 ,以
避 免 发 生 错 误 ,这 是 本 节 课 的 教 学
重点。
②动量定理中的作用力是作 用在被研究物体上所有力的合力, 它 可 以 是 恒 力 ,也 可 以 是 随 时 间 而 变 化 的 变 力 ,对 于 变 力 的 情 况 ,作 用力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 的 平 均 值 ,这 是 本 节 课 的 教 学 难 点。
3.根 据 教 学 大 纲 的 要 求 和 本 节 课 的 特 点 ,教 学 中 应 着 重 指 导 学 生 如 何 观 察 演 示 实 验 、插 图 和 作 图 !怎样抓住演示实验中关键的物 理现象!如何观察插图和作图的关 键部位!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 察 、发 问 、分 析 、讨 论 和 总 结 ,最 终 得出结论。
含义和表达式。
②知道动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适用于变力。
③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和
处理有关的问题。
4、教 材 的 重 难 点 :
① 动 量 定 理 具 有 矢 量 性 ,学 生
必须清楚的理解动量定理的表达
式 。本 来 应 该 写 成 矢 量 式 ,本 书 写
成 代 数 式 ,其 实 是 一 维 矢 量 的 运 算
式 。在 运 算 中 一 定 要 强 调 先 选 定 正
按 照 作 文 自 身 特 性 ,遵 循 写 作 客 观 规 律 ,抓 住 作 文 的 个 性 要 素 ,善 于 发 现 其 中 的 闪 光 点 ,综 合 运 用 眉 批 、总 批 、分 值 、面 批 等 手 段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的 写 作 热 情 ,不 失 为 一 种 行 之 有 效 的 方 法 。
一 位 作 文 一 惯 平 平 的 学 生 ,一 次 在 作 文 中 写 道 : “门 口 传 来 弟 弟 肆 无 忌 惮 的 笑 ,这 笑 声 好 像 磁 铁 一 样 把 我 从 书 海 中 吸 引 出 来 ”。人 们 通 常 从 形 态 上 来 形 容 笑 ,他 却 从 性 状 上 来 修 饰 ,渲 染 了 笑 得 无 忧 无 虑 的 天 真 ,非 常 形 象 的 比 喻 也 是 恰 到 好 处 。虽 然 整 篇 文 章 并 不 出 众 ,但 这 创 造 性 语 言 的 运 用 ,犹 如 镶 嵌 在 泥 阿 福 上 的珍 珠,熠 熠生 辉,于是 我不 仅在 眉批 上大 加圈 点 , 还 给 了 中 上 的 等 级 。在 后 来 的 几 次 作 文 中 ,他 有 意 识 地 在 语 言 运 用 上 下 功 夫 ,在 谋 篇 布 局 、审 题 立 意 等 方 面也日渐成熟起来。
5、对 学 生 进 行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 ①本节课要结合教材讲解动 量 定 理 中 的 作 用 力 的 特 点 ,向 学 生 渗透认识事物总是由简单到复杂, 不断发展变化的和解决问题要抓 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观点。 ②本节课要结合讲解动量定 量 在 生 产 和 生 活 中 应 用 的 实 例 ,向 学生渗透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的 观点。 二 、说 教 学 方 法 : 1.根 据 本 节 课 教 学 内 容 ,总 体 采 用 “实 验 启 发 和 逻 辑 推 理 相 结 合 的 教 学 方 法 ”。在 实 验 中 验 证 和 理 论 证 明 相 结 合 ,采 用 小 黑 板 、挂 图 、幻 灯 等 教 学 手 段 ,边 作 图 边 讲 解 ,对 教 材 中 的 重 难 点 进 行 各 个 击 破。 2.动 量 定 理 概 念 的 教 学 是 本 节 课 的 核 心 内 容 ,它 是 在 弄 清 动 量 和 冲 量 的 概 念 后 ,研 究 物 体 动 量 变 化跟所受合力的冲量之间存在什 么 关 系 ,教 学 中 运 用 演 示 实 验 ,让 学 生 在 生 动 有 趣 的 情 境 中 ,带 着 好 奇 的 心 理 ,去 发 现 问 题 、探 索 规 律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在 推 导 动 量 定 理 表 达 式 时 ,用 作 图 和 推 导 相 结 合 同 步 进 行 的 方 式 ,化 抽 象 为 具 体 ,培 养 学 生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4.对 于 动 量 定 理 知 识 的 应 用 ,采 用 师 生 共 同 讨 论 ,列 举 学 生 熟 悉 的 事 例 ,结 合 插 图 或 作 简 图 辅 助 加 以 理 解 ,着 重 阐 明 增 大 和 减 小 作 用 力 的 方 法 。这 不 仅 能 培 养 学 生 发散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且使他们感到身边处处有物理, 进而激发了求知欲和学习物理的 兴趣。 总 之 ,本 节 课 教 学 要 充 分 发 挥 教 师 主 导 作 用 和 学 生 主 体 作 用 。在 整个教学中始终应用兴趣教学法, 积 极 调 整 听 课 情 绪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使 学 生 处 于 最 佳 学 习 状 态 ,紧 密 地 围 绕 目 标 训 练 ,达 到 当 堂达标。 三 、说 学 法 : 1.让 学 生 采 取 “主 动 学 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