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中的认知映射与还原映射

合集下载

认知隐喻cognitivemetaphor(中英)

认知隐喻cognitivemetaphor(中英)
其中:life,live,dead,fatigue,baby,female,guy等属于人的生老病死、男女老幼 等生物属性(shǔxìng);而idler,king,killer,guard,guide等属于人的社会阶层、社会角色等社
会属性。
精品文档
1 . 3 源于动物的隐喻词汇 在英语国家文化的长期(chángqī)影响下,石油科技英语中存在很多以动物名称命名的专业技术 词语, 例如,pig(生铁块);pig tail type siphon(回弯冷凝管);dog(回弯头支梁);dog house(原料预热室);bull nut(强力螺母);mule ear(驴耳);cock valve(旋塞阀);horse(支架); fish eye(白点);monkey wrench(活扳手);donkey pump(供临时用途的小泵);crane(吊车,起重 机);crow bar撬杆,撬棍);butterfly nut(带翼螺帽);butterfly valve(蝶阀)。
铰接传动)等。
精品文档
1 . 2 源于人的生物属性及社会属性的隐喻词汇
既然机械设备零部件可以被隐喻成人体, 那么人体拥有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也可以通过隐喻的方式被迁移过来,
如: asset life((设备等的)可用年限,使用年限); pulse switch(脉冲开关); pipe sleeper(管墩) fatigue crack(疲劳裂纹,疲劳裂缝); fatigue cracking(疲劳开裂); baby check valve(小型单向阀) baby tower(小塔); guy anchor(地锚,锚桩);live steam(新鲜蒸汽), live capacity(有效容量,有效能力); dead catalyst(废催化剂),dead load(固定载荷); dead spring(失效弹簧); female thread(阴螺纹);male die(阳模); idler gear(惰轮);idler pulley(空转轮); kill(切断(qiē duàn)(电流));king pin(主销,主栓); guard chamber(保护塔,防护塔); guide bearing(导向轴承);guide boltyù)无处不在

英美文化论文:浅谈英汉翻译中源语和目的语的映射关系

英美文化论文:浅谈英汉翻译中源语和目的语的映射关系

浅谈英汉翻译中源语和目的语的映射关系在认知语言学中,映射( mapping)一般指人类对不同认知域之间意义的产生、转移和处理的认知能力,它主要指的是概念间的认同关系( identical rela-tion)和对应关系( corresponding relation) ,或称匹配关系( matching relation) .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映射是各种认知能力中存在的一种主要的,而且是较为普遍的认知现象,其过程就是通过把某些概念投射到另一些概念上去,从而形成相似或相异的匹配关系。

( Lakoff,1987: 5-11)人们进行思考和交流时,就是在构建心理空间的映射关系。

这种映射是言语者用一个心理空间中的概念去指称和激发另一个心理空间概念的认知操作过程。

( Fauconnier,1997: 8-10)由于语言之间的翻译转换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因此认知映射理论不仅可用来阐释隐喻等诸多语言使用现象,还可用于考察语言之间翻译转换的复杂过程。

转换过程是翻译根本性的区别特征。

(王建国,何自然,2014: 7)翻译活动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已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同。

翻译活动主要涉及源语的理解和目的语的产出这两个阶段。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而言,对源语的理解是译者依赖或者借助于源语的语言信息,在大脑中构建对源语文本的认知心理空间的过程。

这种心理空间一旦在译者的大脑中形成,就会通过目的语映射到目的语的心理空间中去,同时通过对源语文本心理空间的映射比对,最终获得认知的结果---译文。

这两大心理空间的构建和相互投射都要受到各自认知模式( cognitive model)的制约和影响。

一般来说,认知模式由“源认知域”( source do-main)和“目的认知域”( target domain)构成,这两个认知域的具体组成成分是各自的“认知价元”( va-lence) .(刘华文,2003: 56)由于不同民族认知模式的形成依赖于各自的心理经验,因而不同民族心理经验的异同就会造成不同语言认知体系的差异。

英汉翻译中的认知映射与还原映射

英汉翻译中的认知映射与还原映射

大有弦外之音。
了调整,变换 成 了 “ 吃 饭 ”。 这 是 因 为 “ 吃 饭 ” 是
在 这 个 译 例 中, 把 原 文 中 的 “ 交 流 ” 中国人最切近的一种经验,它构成了一个在汉语中
(4-,,0&%4*(%2#) 直 接 用 “ 通 气 ” 映 射 上 去; 而 后 半句中的“言外之意”(,#*&(,-.#(6*&(6*()更是 用“弦外之音”映射上去。
收稿日期:!##%S#US#+ 作者简介:刘华文("$VRS),男,山东嘉祥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研究员,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双 语词典学和语言哲学。
万方数据
·A;·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0::>年
并且,认知模式是语言单位转换的心理理据,也是 也会有一些差异。所以,在语际转换过程中,出于
译《了不起的盖茨比》,以下同)
在这里,由于译出语和译入语都存在着相类似
的意象 图 式 (*()-&!%9&()),( 赵 艳 芳,0::2:;<= <0) 它们对在事物之 间 的 基 本 关 系 的 认 知 基 础 上 建 立的认知结构以及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
(即!"#$%&’"()*+)映射到“由盛到衰的转折”(即 ,)$-&,’"()*+)上面。再如:
致,没有进行改动。源概念域的配价图式中的价元 文中对它进行了源认知域的附加。
被直接而完整地移植到了译入语中。
译者用“血肉丰满”充当原文的源概念取代了
>1认知模式的附加映射
原文的目的域,使译文更加符合译文读者的认知习
在认知模式的等价映射过程中,既然原文和译 惯。同样地,这种情况也发生在下面这个句子的翻

英汉语中隐喻的映射现象

英汉语中隐喻的映射现象
维普资讯
聊 城 大学 学 报 ( 学社 会 科学 版 ) 哲
20 0 2年 第 4期
英 汉 语 中 隐 喻 的 映 射 现 象
高 合 顺
( 城大学 大学英语 教学部 , 东聊城 聊 山 [ 摘 22 5) 5 0 9
要 ] 隐 喻 是 一 个 认 知 域 映 射 到 另一 个 认 知 域 的 过 程 。 隐 喻 的 映 射 分 为 概 念 映 射 和 形 象 映 射 。 念 映 射 表 现 概
情 ” 可 字 面 意 思 很 空 洞 , 活 中 表 达 这 种 感 情 因 场 合 、 人 。 生 个
经 验和感 受而异, : 如
( ) r d o a h oh r 1 Weweema efre c t e 、
S e i my b te af h s e t rh l .
述 。 借 助 隐 喻 把 比较 清 楚 的 、 易 想 解 的 概 念 投 射 到 比 较 陌 容 生的 、 象的概念 。 到新 的认知, 抽 达 即概 念 域 A 接 受 概 念 域 B 的特 征映射 , 靠 联想 , 个不 同的概 念在大 脑里 经过过 滤 、 依 两
这 些言语源 于 L OVE I SUNI / 爱 是 结 体 ” 隐 性 概 念 隐 TY “ 的 喻 。 结 构 上 , 念 域 L vE “ ” 到 概 念 域 UNI Y/ 结 在 概 0 /爱 受 T “ 体 ” 映 射 。 生 无 数 个 语 言 隐 喻 。 对 于 L vE “ ” 概 的 派 0 /爱 的 念 , 存 在 不 同 的 投 射 及 其 衍 生 的 语 言 隐 喻 。 我 们 还 可 以 用 还 P ATI N MAGI “ 水 ” “ 狂 ” 概 念 映 射 到 L VE E T、 C, 潮 、疯 等 O / “ ” 领 域 中 。 它 构 成 多 维 的 、 型 的 经 验 和 概 念 。 概 念 爱 的 使 完 映 射 的 域 体 , 其 是 映 射 域 不 很 清 晰 , 念 隐 喻 模 式 是 隐 含 尤 概

翻译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角——《认知翻译学》评介

翻译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角——《认知翻译学》评介

翻译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角一《认知翻译学》评介吴亚静布占廷(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山东青岛)摘要:近年来,在认知科学的推动下,认知翻译学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并逐渐形成系统 的研究体系和研究领域。

文旭教授和肖开容教授编著的《认知翻译学》从语言的认知理论出发,探索了 翻译转换中的语言认知机制,对翻译认知研究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指导作用。

本文从翻译研究 范式宏观建构、概■念结构与语义结构、功能与组织原则、认知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研究趋势与展望等五 个方面简要梳理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并从强调学科建构性、凸显理论适用性等方面对该书作了简评。

关键词:认知翻译学;认知;翻译研究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891 (2020)03-0093-041.引言英国著名文艺批评家理查兹(Richards,2001) 说:“翻译很可能是整个宇宙进化过程中迄今为止 最复杂的一种活动”(转引自卞建华,2005: 42)。

翻译与认知结缘是20世纪中后期的事,直到21世纪 初 Martin(2010: 169)提出认知翻译学(cognitive translatology)这一术语,两者才正式结合。

随着翻 译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口译和笔译学者与认知科 学家合作日益加强。

如今,认知翻译学作为翻译研 究的一种新范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研究领域较为 庞大的跨学科研究体系,对翻译研究起着重要的理 论建构和理论阐释作用。

《认知翻译学》以翻译认 知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研究翻译中涉及的语义、语法、语用和文化问题,探索译者 理解、转换、表达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对翻译学的 构建与翻译认知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内容简介本书共有十三个章节,可分为五个部分,分别 围绕着不同的主题展开,即翻译研究范式宏观建构 (第一章)、概念结构与语义结构(第二、三、四、五、十章)、功能与组织原则(第六、七章)、认知理 论与方法的应用(第八、九、十一、十二章)以及研 究趋势与展望(第十三章)。

从认知图式看汉英习语翻译

从认知图式看汉英习语翻译

从认知图式看汉英习语翻译认知图式是一种揭示有关认知过程和结构的理论框架,近年来,认知图式理论在汉英习语翻译研究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翻译研究方法基本上是基于文本的,它们的研究内容更多是关注翻译的形式,尤其是文本级别的问题,并且忽略读者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因此读者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很难真正的将语言的意义传达给接受者,而认知图式则正站在读者的角度,发掘读者对翻译的理解,从而更有利于研究翻译时的经验性和认知性。

首先,从概念角度看,认知图式理论可以把汉英习语翻译比作一个图式系统,即“源语目标语”这样一个图式,读者在此图式中是“目标语源语”之间的转换,认知图式在处理这种形式的习语翻译时,重要的是理解源语中所包含的意义,习惯的表达方式,再通过图式的形式将其转换到目标语的表达中,从而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的理解翻译中的内容,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其次,从终端读者的角度来看,认知图式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能够把不同类型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观念嵌入到翻译这一过程中,而这种认知图式可以大大降低非母语人士对汉英习语翻译的困难程度。

非母语读者在理解语言时,需要关注不仅仅是本地文化的不同,更要需要考虑语言的历史,文化,以及习惯性的使用,如果没有更好把握根本的认知模式,则很难把文本中的内容表达出来。

因此,认知图式理论在翻译研究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和传达汉英习语,还可以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融入到外文翻译中,从而充分体现多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从而推动文化交流和发展。

最后,当对汉英习语翻译进行研究时,认知图式也有不少的局限性。

第一,认知图式的分析方法太过理论性,大部分的分析依赖于读者的主观认知,这也造成了认知图式模型研究的结果性绕圈不可靠性,当文化和语言更新变化时,认知图式的结果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第二,由于认知图式的分析主要是依靠读者主观认知,因此有可能使得大量的模糊性,从而影响到认知图式本身的准确性。

用认识理论对英汉喻义中喻体互译还原策略的研究

用认识理论对英汉喻义中喻体互译还原策略的研究

用认识理论对英汉喻义中喻体互译还原策略的研究
[摘要]比喻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是语言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有机结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以生动的形象,迷惑人们的感官,在读者心中引起无限的联想,读者不仅能收到特殊的语音信息,而且能得到美的享受。

作为跨文化信息交流的翻译工作者,在翻译中不仅要使乙文化信息接收到甲文化环境产生的信息,还要帮助他们进入原作的意境,领会这种美感。

对原作的比喻,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用直译、转译、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等译法,加以巧妙的妥善处理。

[关键词]比喻翻译策略喻体。

认知映射模式对典籍英译中文化传真之解释力研究——以《尚书》理雅各译本为例

认知映射模式对典籍英译中文化传真之解释力研究——以《尚书》理雅各译本为例

认知映射模式对典籍英译中文化传真之解释力研究——以
《尚书》理雅各译本为例
崔卉;陆振慧;张驰
【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以《尚书》理雅各译本为研究对象,引入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映射模式,从其中的等价、变价、附加、还原映射四个维度展开,运用归纳和演绎等研究方法,结合《尚书》理译本特有的语言现象,验证该模式对《尚书》理译本翻译过程中文化传真的解释力.期望此研究方法有助于拓展认知映射模式的应用领域,加深译者对翻译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并给中国典籍英译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实践途径.【总页数】5页(P60-64)
【作者】崔卉;陆振慧;张驰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扬州22500;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扬州22500;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孝文化典籍英译研究——以理雅各《孝经》英译本为例 [J], 张娟
2.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孝文化典籍英译研究——以理雅各《孝经》英译本为例 [J],
张娟;
3.认知翻译学视角下中医典籍英译中的识解研究——以《伤寒论》英译本为例 [J], 张焱; 李佳
4.认知识解视角下《大学》中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以理雅各的英译本为例 [J], 谭坤媛
5.翻译操纵论视角下中国典籍复译研究
——以理雅各《诗经》译本为例 [J], 李雯璐;张涌;吴秀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S#US#+ 作者简介:刘华文("$VRS),男,山东嘉祥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研究员,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双 语词典学和语言哲学。
万方数据
·A;·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0::>年
并且,认知模式是语言单位转换的心理理据,也是 也会有一些差异。所以,在语际转换过程中,出于
“/*,&$)$8” 本 为 包 含 着 抽 象 的 意 义, 如 果 根 据
畴体系,即基本范畴(?)!*%@/&.&/%),&-"$*&!)(赵艳芳, 英语语言内的认知经验来进行源域的附加,并不会
0::2:AA=AB)和意象图式(*()-&!%9&())。英语和汉 出现“舞文弄墨”这样的存在于汉语使用者的经验
理和认知机制无关的。但是 -1Q8::则反驳了传统客 观主义的这一观点。他认为,人的语言形成与其经
中去,这就是 -1Q8::所谓的经验现实主义的体现。 这也可以说明在翻译中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关系不仅
有着一 一 对 应 的 指 涉 关 系, 而 且 还 应 当 具 有 映 射
验感知密切相关。(-1Q8::,"$R+:’S"") 同样,在维 (K1JJ=4>)和还原映射(@3*K1JJ=4>)的关系。前 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理论看来,指涉符号与被指涉 者强调同一,后者强调相似或相邻。这些映射关系
(>)原文:E9&.)-#&%"+,"#$"6F)8G),!?89)’
6*//&’"#,,",9&!#?!,)+,*)/*,8"6)()+1 译文:杰伊·盖 茨 比 的 模 糊 轮 廓 已 经 逐 渐 充 实
结构上是可以互相通约的,都能用“舔鞋子”表示 成为一个血肉丰满的人。
“屈尊”、“屈就”或“受辱”等含义,因此在译文
译文:他没再说别的。但是,我们父子之间话
幅像一片胚叶似的模糊不清的放大照片就是他摄制 的。
在这个译例中,原文把搞艺术工作称为“艺术 游戏”,是对 目 的 域 “ 艺 术 工 作 ” 的 映 射。 在 译 文 中,依然对这一目的域进行了映射,只不过为了更
虽不多,却一向是非常通气的,因此我明白他的话 加适合汉语的认知经验习惯,而对其中的价元进行
"H引言
于“游戏”这个范畴,并不是因为它们具有一个或
人类语言离不开人的具体经验感知。人体中的 某些共同的本质 特 征,而 是 因 为 它 们 之 间 的 相 似
生理机制和认知机制会参与到语言的构成和表述之 性。(陈维振,!##!:""S"!) 这个理论显然打破了原 中。人类的范畴思维正体现了语言的形成不能没有 来客观主义所主张的两物之间只有一一对应关系才
语在这两万个方认数知据 范畴体系上既可能会有一些重叠, 范围之内的动作。所以这个附加句具有译入语使用
第!期
刘华文 英汉翻译中的认知映射与还原映射
·!@·
者的认知特征。再如:
才明白他是摄影师,墙上挂的威尔逊太太的母亲那
(!) 原 文:"#$%$&’()*+*&+,-.#,/0(1#’2# *31*+)/##& 0&0)0*33+4-,,0&%4*(%2#%&*.#)#.2#$ 1*+,*&$50&$#.)(--$(6*(6#,#*&(*7.#*($#*3,-.# (6*&(6*(8
广泛使用 的 认 知 域 ( 如 用 “ 没 了 饭 吃 ”、 “ 砸 了 饭 碗”映射“失 去 工 作 ”; 用 “ 吃 公 家 饭 ” 映 射 “ 做 公差”;用“ 吃 软 饭 ” 映 射 “ 靠 女 人 养 活 ” 等 等 ),
(9)原文::6#+1#.#*(3#*)(*7-&%;%&73+*1*.# -<(6##*)+,-&#+%&(6#2%4%&%(+*&$4-&2%&4#$(6*(%( 1*)(6#%.)<-.*<#1 1-.$)%&(6#.%76(=#+8
的认知模式中的价元在转换过程中既没有多也没有
少,也没有受到置换。如:
(2)原文:3&4)!+5,6*,,"/*%7(8!9"&1(例句
均选自 !"#$%!$%&’(,以下同)
译文:他连舔我的鞋都不配。(译文均选自巫宁坤
汉语中找到这个在译出语中表现为零认知域的源域
“登 峰 造 极”,从 而 映 射 其 上。同 样 地,)+,*%/*()D 在原文的 认 知 模 式 中 是 用 )+,*%/*()D 表 示 由 盛 到 衰 的转折(,)$-&,’"()*+),不存在源认知域,也在译 文中获得了源 认 知 域 的 映 射 添 加, 用 “ 走 下 坡 路 ”
价元(.)/&+%&)组成。由于认知模式的形成依赖于 达的生动性,称之为附加映射。如:
心理经验,不同语言的认知体系就会根据各自民族
(0)原文:C+&"6,9"!&(&+有所差异。在翻译中,很多翻译 )%#,&/*(*,&’&D%&//&+%&),,4&+,8@"+&,9),&.&$8,9*+-
文在认知模式上可以通约,那么为了维持原文的认 译中:
知经验,译文就没有增加或者减少原有的认知价元。 从经验主义 的 认 知 心 理 学 来 看,认 知 图 式 的 形 成 取
(H)原文:I4)!$),9&$/*,&$)$8*+%"//&-&1 译文:我在大学的时候是喜欢舞文弄墨的。
决于人的两 个 层 面 的 感 知 经 验,对 应 于 两 种 认 知 范
关键词:英汉翻译;源认知域;目的认知域;映射;还原映射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12"%.-"3$4%
-./ &01*234 (5678898:;8<3=>45?0@=3A,B14C=4>/4=D3<A=?E,B14C=4>,F=14>A0G<8DH,!"##$%,I7=41) 56.32"73:I8>4=?=D39=4>0=A?=6A684A=@3<A?739=4>0=A?=6<3J<3A34?1?=841A168>4=?=D3J<863AAH.?=A3KL8@=3@LE?73K1JJ=4>8: A80<63@8K1=40J84?1<>3?@8K1=4HM03?8?73@=::3<3463A=468>4=?=D33NJ3<=34638:@=::3<34?914>01>30A3<A,?73K1JJ=4><391?=84A L3?2334?73?28@8K1=4A19A8D1<EH.4?<14A91?=84843614:=4@?73K1=4?1=4=4>8:8<=>=419K1JJ=4><391?=84A,?731@@=?=848:A80<63 @8K1=4?8?1<>3?@8K1=4,8<?73<360J3<1?=848:?1<>3?@8K1=4H)998:?73K614L361?3>8<=O3@=4?8K1JJ=4>14@@3*K1JJ=4>H 8)9:42’.:P4>9=A7*I7=43A3?<14A91?=84;A80<63@8K1=4;?1<>3?@8K1=4;K1JJ=4>;@3*K1JJ=4>
大有弦外之音。
了调整,变换 成 了 “ 吃 饭 ”。 这 是 因 为 “ 吃 饭 ” 是
在 这 个 译 例 中, 把 原 文 中 的 “ 交 流 ” 中国人最切近的一种经验,它构成了一个在汉语中
(4-,,0&%4*(%2#) 直 接 用 “ 通 气 ” 映 射 上 去; 而 后 半句中的“言外之意”(,#*&(,-.#(6*&(6*()更是 用“弦外之音”映射上去。
中就把源概念域“/*%7(8!9"&”直译出来对应于其 目的概 念 域 “ 屈 尊 ”, 在 译 出 语 和 译 入 语 中 保 持 一
在这个句子中,“!#?!,)+,*)/*,8”一词表示的意 思是“实体 性; 真 实 性 ”。 译 者 自 然 地 就 把 它 放 入
由源认知域和目的认知域构成的认知框架中,在译
第!V卷 第’期 !##%年$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F80<4198:G-) /4=D3<A=?E8:;8<3=>4-14>01>3A
W89H!V B8H’ 53J?H!##%
英汉翻译中的认知映射与还原映射
刘华文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
摘 要: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语言表达是一个认知过程,具体可以体现在认知模式中源认知域对目的认知域的映射 上。由于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对语言的认知经验不尽相同,所以在语言的转换过程中,两个认知域的映射关系也会相应地受 到影响,或者保留原来的映射关系,或者在译入语中寻找源认知域进行映射附加,或者配价还原原文中的目的认知域等, 这样就在翻译中原文与译文之间出现了映射和还原映射的认知转换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