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课件 5

合集下载

大班语言散文诗教案《听雨》含课件

大班语言散文诗教案《听雨》含课件

大班语言散文诗教案《听雨》含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散文诗教材《听雨》,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雨的四季》中的散文诗《听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雨的声音、形态和情感,理解散文诗中雨的寓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散文诗《听雨》,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雨、观雨、品雨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雨的美丽与神奇,体会散文诗的韵味,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散文诗中雨的寓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散文诗,掌握生词和短语,感受雨的美丽与神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录音机、雨声音乐、图片等。

2. 学具: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雨声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雨的声音,引导学生谈论雨的特点。

2. 新课展示:出示PPT课件,展示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雨的形态,引出散文诗《听雨》。

3. 散文诗学习:(1)教师朗读散文诗,学生跟读,感受散文诗的韵味。

(2)学生自读,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3)分组讨论,探讨雨的寓意。

4. 例题讲解:讲解散文诗中的难点句子,如“雨,如同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着美妙的旋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句关于雨的比喻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听雨2. 散文诗内容:雨的四季3. 生词和短语:淅沥沥、滴滴答答、润物细无声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散文诗《听雨》,并背诵。

(2)用一句话描述你心中的雨。

2. 答案:(1)略(2)示例:雨,如同天空的泪滴,滋润着大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雨的美丽与神奇,但在课堂实践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雨,创作一篇关于雨的散文诗。

听雨(季羡林)ppt实用课件

听雨(季羡林)ppt实用课件
听雨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出征于山东临清县。北大教 授,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比较文化学家、 佛学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多国语言文 字。季羡林散文属“学者散文”一派,集史、 识、才、情于一体,是当代“老生派”散文 的代表之一。文中“死文字”指已失传的吐 火罗文。
教学目标
1、学习散文“形散神不散” 的特点,感悟散文的语言美。 2、培养观察能力、感悟能力 以及表达能力。
3.除了文中听雨的诗句,还有哪些有关雨的 诗句?Biblioteka 看雨……} 麦苗吮吸雨滴 虚
(麦苗变青了)
} 二月兰开出了小花
荷花准备冲击

1、第5节末尾“我已经能够‘纵浪 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与第6 节开头又说“今天听雨竟也兴高 采烈”前后矛盾吗?
2、结尾作者仅仅是在祈祷雨一直下 下去吗?
探究 学习
讨论一下……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杜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甫
作业
• 请把刚刚感受到的东西用文 字记述下来,要求描写细腻, 可以运用排比、比喻、拟人 等修辞。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宋词欣赏蒋捷《虞美人·听雨》PPT课件

宋词欣赏蒋捷《虞美人·听雨》PPT课件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 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 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 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个“昏”字,把那种“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 靡生活表现出来。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 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 愁滋味”的青春风华。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 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凄凉。
“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感伤,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 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 “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方位名词的巧妙运用,是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少年听雨歌 楼上”,追欢逐乐,无忧无虑,正是作者一生中最美好、最 快乐的时光,因而一个“上”字,正好暗合作者这样一种生 活情境。“壮年听雨客舟中”,这时期的作者,进士及第不 久,南宋灭亡,他不肯仕元,开始了漂泊生涯。“软语灯边、 笑涡红透”的家庭生活既已失去,离乱生活,使他惟有感时 伤怀,于客舟中听潇潇冷雨,吹瑟瑟西风,看辽阔的江面堆 满铅灰色的云,失群孤雁传来凄厉的哀鸣,心境一何愁苦悲 凉!但这时的处境与暮年相比,还未到达极端孤寂的境地, 因而用一“中”字,倒也贴切。
“客舟”及其四周点缀的“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瑟意象,映现出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 坷遭际和悲凉心境。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尔奔曲走,四方漂流。 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这幅江雨图中。

幼儿园听雨课件

幼儿园听雨课件

幼儿园听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章《认识时间》中的第二节《听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听雨的声音来认识时间,培养学生的听力和观察力,提高学生对时间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听雨的声音,认识时针和分针的走动,理解时间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倾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听雨的声音,认识时针和分针的走动,理解时间的概念。

难点:培养学生倾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时间的感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雨声录音、钟表模型学具:学生钟表模型、听雨记录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雨声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雨的声音。

引导学生思考:雨声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感受?我们能不能通过雨声来认识时间呢?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讲解雨声与时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钟表,解释时针和分针的走动与雨声的关系。

示范如何通过听雨的声音来认识时间。

3.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钟表模型和一份听雨记录表。

学生边听雨声,边观察钟表,记录下时针和分针的走动。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例题:听雨识时针。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雨声来判断时针的走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

5.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听雨识时针的题目,并给出答案。

教师挑选几组题目进行展示,让学生一起判断答案的正确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听雨识时针1. 时针走动与雨声的关系2. 如何通过雨声判断时针的走动七、作业设计1. 听雨识时针题目:听雨识时针,请写出时针的走动顺序。

答案:时针从1走到2,再走到3,依次类推。

2. 听雨记录表学生根据自己的听雨经历,填写听雨记录表,包括时间、雨声特点、时针和分针的走动顺序等内容。

虞美人听雨PPT课件

虞美人听雨PPT课件

总结
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广,感情蕴藏 深,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组成了少年风 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寂的人生长卷,也从侧 面透视了社会从相对稳定到动荡离乱,劫 后荒凉的演变过程.
结尾“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 滴到天明”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 新的感情境界.“一任”表达了听雨人的心 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 谓字字千钧.
“无情”即“有情”, 这是词人饱经沧桑 后的感叹。“一任 阶前、点滴到天明” 句,一任的洒脱却 是形似解脱,实则 无可奈何、万念俱 灰的绝望之语
.
23
• 老年听雨这一部
分,是这首词的 重心,他回顾了 词人的一生,言 有尽而意无穷, 深化了作品的主 题。
.
24
• 人生如梦 • 往事如烟 • 风雨之中细追寻
.
44
.
25
艺术特色
.
26
首先:
层次清晰
脉络分明
.
27
少年
.
28
意象拓展:
喜雨

29
壮年
.
30
苦雨 意象拓展:
.
31
暮年
.
32
悲欢离合总无情
.
33
一任阶前点滴 到天明
.
34
禅雨 意象拓展:
.
35
其次:
重点突出
层次分明
.
36
艺术特色1
• 三部曲”式线性时间结构
• 撷取少年,壮年,暮年三个代表性阶段, • 选择歌楼,客船,僧庐三个典型地点, • 以“听雨”这一背景情节为纽带,将不同
当时的情景是:在“江阔云低”
的肃杀气氛中,凄厉的西风里传
来声声“断雁”的哀鸣。通过这

听雨完整版课件

听雨完整版课件

听雨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1课《听雨》。

课文描绘了作者在童年时期听雨的经历,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雨的形态、声音以及雨中的不同场景,传递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让学生感受雨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描绘雨中的场景,感受作者对雨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雨声,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雨的气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3. 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描绘的雨的形态、声音以及雨中的不同场景,感受作者对雨的喜爱。

4. 情感体验:让学生想象自己曾在雨中玩耍的场景,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5. 朗读练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听雨雨的形态、声音雨中的场景对雨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七、作业设计1. 课后让学生背诵课文。

2. 想象一下,自己曾在雨中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写一篇小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可以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雨的形态、声音,培养对自然的观察力。

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诗或作文,描绘自己眼中的雨,提高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1课《听雨》。

课文描绘了作者在童年时期听雨的经历,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雨的形态、声音以及雨中的不同场景,传递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大班语言散文诗教案《听雨》含课件

大班语言散文诗教案《听雨》含课件

大班语言散文诗教案《听雨》含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为《听雨》。

详细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雨的印记”中的散文诗《听雨》,通过描绘雨滴的大小、雨声的节奏,以及雨后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雨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散文诗的基本特点,感受和欣赏《听雨》所表达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倾听、模仿、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感受散文诗《听雨》的意境。

教学重点:掌握散文诗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录音机、录音带、图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雨的形态,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现象。

2. 新课导入:播放《听雨》课件,让学生边听边观察,引导学生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3. 散文诗解析:分析《听雨》的结构、语言特点,让学生了解散文诗的基本特点。

4. 例题讲解:选取散文诗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听雨》的表达方式,创作一首关于雨的小诗。

7.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珍惜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听雨》2. 散文诗结构:总分总3. 散文诗特点: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意境深远4. 学生创作展示:优秀作品及点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雨”为题材,创作一首散文诗。

2. 答案要求:结构清晰,语言优美,表达出对雨的喜爱和关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散文诗的理解和创作能力有所提高,但仍有个别学生表达不够流畅,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自然现象,尝试用散文诗的形式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丰富写作素材。

听雨中班ppt课件

听雨中班ppt课件

学生心理辅导与关怀
了解学生
1.A 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家庭背景和学习情 况,以便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定期谈话
1.B 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话,了解他们
的学习状态、情绪和困难,提供必要的帮 助和建议。
培养自信
1.C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提高 自我价值感。
关注情绪
1.D 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情绪
未来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策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生管理 、拓展国际交流等措施,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国际 化水平。
措施
引入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资源,结合本土实际情况 ,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
加强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 学方法,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
03
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和例题讲解,加深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和记忆,提高他们的解题技巧和能力。
英语教学的方法
1 2
互动式学习
鼓励孩子们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英语交流,通过对 话、游戏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 。
情境模拟教学
通过模拟真实的英语场景,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 、情景对话中学习和掌握英语表达和交流技巧。
听雨中班的特点
01
综合性
听雨中班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 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02
自主性
听雨中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
03
实践性
听雨中班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实践 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
教师团队的教学经验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羡林
教学目标
1.感知文中春雨的特点,捕捉作者听雨 的心情。 2.透过质朴的语言,感受作者真纯的情 感。 3.美读经典的段落,呈现季老先生的人 格魅力。
初读文本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这篇文章, 在读的过程中将读不准的字勾画出来, 同位之间交流。
醍醐(tíhú)兔起鹘落(hú) 虞美人(yú) 童山濯濯( zhuó) 忧心如焚(fén)孤苦伶仃( líng dīng ) 心旷神怡( yí)
1.课下阅读季羡林《清塘荷韵》。 《季羡林散文选集》 2.以“季老先生,我想对您说……” 的句式写一段最想对他说的话。
品味赏析 感悟领会
1.作者听到的雨有什么特点?
2.作者听雨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是农民的儿子。在过去,农 民是靠天吃饭的,雨是绝对不能缺 少的。因此,我从识之无的时候起, 就同雨结下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深厚 的感情。 ——《喜雨》
美读升华 感受情怀
请同学们带着对季羡林的敬仰之 情,再次走进文本。
作 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