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的冒险倾向_自信水平与旅游偏好对旅游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_邱扶东
旅游者乡村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网络和实地调研

旅游者乡村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网络和实地调研陈慧英【摘要】文章在文献分析与访谈的基础上,设计了旅游者乡村旅游决策影响因素问卷,通过网络与实地调研,总共收集了371份问卷,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与相关性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探索出影响旅游者乡村旅游决策的八大因素,即参照群体的正向推荐、市场推广、价格水平、乡土特色、环境氛围、安全卫生、传统心理倾向及乡村认知;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八大因素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且可分为外部影响因素与内部身因素,进而从三个方面提出促进旅游者进行乡村旅游决策的对策.【期刊名称】《旅游研究》【年(卷),期】2014(006)001【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旅游者决策;乡村旅游;影响因素【作者】陈慧英【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当今时代,城市化生活带给人们的各种压力使人精神高度紧张,健康问题备受人们重视。
乡村旅游远离城市,亲近自然,环境宁静悠闲,是调节身心健康的有效渠道,因而备受旅游者青睐。
此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也是响应十八大精神,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手段。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进而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然而,对于乡村旅游,旅游者的真实需求是什么?他们在乡村旅游决策时关注哪些方面?怎样满足其乡村旅游价值诉求。
因此,从旅游者的角度去研究影响其做出乡村旅游决策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2012 年十八大召开,会议提出要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推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同时,乡村旅游绿色、生态、回归自然,满足当代人追求健康的价值诉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另外,我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乡村旅游发展基础,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一、文献综述Carroll and Johnson (1990)认为,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通常会受到社会心理因素和非心理因素的影响[1]。
旅游动机、满意度、信任与重游意向的关系研究

旅游动机、满意度、信任与重游意向的关系研究郭安禧;黄福才【摘要】现有研究很少考察游前心理因素即旅游动机对重游意向的影响.旅游者信任与重游意向的关系在旅游文献中也很少涉及.本研究以厦门市为案例地,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旅游动机、旅游者满意、旅游者信任与重游意向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娱乐动机、声望动机、休闲动机、文化动机对重游意向均无显著直接影响,但是休闲动机和文化动机会通过旅游者满意、旅游者信任的中介传导对重游意向产生间接影响.旅游者信任不仅对重游意向有显著直接正向影响,而且在旅游者满意与重游意向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期刊名称】《浙江工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10页(P78-87)【关键词】旅游动机;满意度;信任;重游意向【作者】郭安禧;黄福才【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361005;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一、引言与开拓新的客源市场相比,成熟的旅游目的地致力于维系旧的客源市场更具意义。
因为对它们而言,要进一步鼓励“原生需求”往往很有限[1]。
而吸引其辐射范围内的旅游者重游却可以获得不少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与初游旅游者相比,重游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相对更长,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更多贡献[2];第二,重游旅游者更可能向其亲友和其他潜在客源进行正面宣传,为目的地免费做宣传广告[3];第三,维系旧的客源市场较之开拓新的客源市场有助于目的地节省营销成本[3]347。
然而,随着新的目的地不断兴起,以及全球化进程使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加剧,如何吸引旅游者重游仍是目的地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吸引旅游者重游关键要明确影响其重游意向的主要因素。
只有明确了这些因素,目的地才能找准增强吸引力、提升竞争力的着力点。
重游意向的前因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满意度[4,5]、感知质量[6,7]、感知价值[8,9]、目的地形象[10,11]、以往旅游经历[12,13]等。
旅游者决、策行为国内研究综述

现影响游客 的旅游地选择 与决策 的主要 因素有 : 输人变 量( 包括个人 因 素、 市场营销和其他的信 息刺激 ) 、 感知过程 、 出变量等 。 输 张朝枝(02认 为旅行 社的宣传 与促销等活动 , 2o ) 以及其专业服务 能 影响旅游者对 目的地 的感 知印象 、 旅游偏 好 、 并可帮助 旅游者实现旅游 效益最大化, 从而影响其决策行 为 , 并促使 旅游者进行出游决策 , 口传对 个体 、 群体旅 游决策过程 也有一定 的影响 。。管 红(0 3从 区域文化和 国 20 ) 旅游心理学的角度研究 发现 , 区域文化在旅游者决策过程 中产生重要影
响。 婧晶等人( 0 3 在研究中发现 , 20 ) 交通费用对于旅游 目的地 的选择 至关重要 , 但如果其他旅游 费用相对于交通 费用较高时 , 么交通费用 那 在旅游 目的地选 择中的重要性就要大大削弱 。0 张安(0 4 通过对南京 国内游客的客流人 口学特征的研究从年龄 、 2o ) 收入 、 职业 、 受教育程度 、 地理位 置 、 家庭结构 等方面研究 了不 同人 口特 征对旅 游决策 的影响 。0 杨学燕( 0) 2 4 0 通过对宁夏回族 自 区的调查 , 治 分 析了不 同家庭结构对 旅游者在 出游时 间 、 出游计 划 、 出游 方式 、 出游心
关键词 : 旅游者 决策行为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5 2 F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4 1( 0 8l12 7 0 10 - 9 4 2 0 5 — 2 1-
旅 游决策是旅 游者行为研究 领域最核 心 、 最关键 的内容 , 一直 以来 被国内外学 者所关注 , 学者们从旅游决 策过 程 、 影响决 策的因素及细分 市场 的旅游者 决策行为等多方面展开研究 , 为旅游行政部 门 、 旅游企业 提供理论帮助与指导。 旅游决策过程研究 ・ 旅游决策过程是一个从 心理到行 为的连续体 , 包括一系列相关 的阶 段或步骤。 王家骏 (94基于人们对旅游 目的地 选择的惯例决策与外延 19 ) 决策两个基本类 型的研究 , 提出了感知机会 、 达机会 、 实机 会 、 可 现 考虑 机会 、 选择机会 、 策机会。 甘朝有 等人(9 5 提出 , 决 19 ) 旅游决 策过程包 含5 个心理 步骤 : 识别问题 或需要 、 寻找请最后 决定 、 消费游产 品和服 务、 购买后 的感觉 。0 聂献忠等人 (98认 为旅 游者决策行 为受其感知 19 ) 环境和追求最大旅游效 益的影 响, 但个体决策行为更多的是考虑其理性 经济性, 进而构建了个体旅游者决策模型 。 亚军等人 (02在对旅决 ‘ 20 )
旅游决策过程调查研究

旅游决策过程调查研究
邱扶东;汪静
【期刊名称】《旅游科学》
【年(卷),期】2005(19)2
【摘要】旅游决策过程是一个从心理到行为的连续体,包括一系列相关的阶段或步骤.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最终发现个人的旅游决策过程可以划分为产生旅游的需要或动机、收集有关旅游的信息、确定旅游目的地或旅游线路、进行旅游预算、确定出游方式、决定是否外出旅游、外出旅游等七个阶段.每个阶段,旅游者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
【总页数】5页(P1-5)
【作者】邱扶东;汪静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上海,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
【相关文献】
1.旅游购物感知风险对旅游购物决策过程的影响分析r——以海南旅游购物为例[J], 杜玮
2.旅游购物感知风险对旅游购物决策过程的影响分析——以海南旅游购物为例 [J], 杜玮;
3.旅游消费决策过程研究 [J], 纪峰
4.基于旅游消费决策过程的智慧旅游探索 [J], 吴星
5.决策过程中的调查研究刍议 [J], 王耀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旅游经验、动机与行为意向的关联研究

旅游经验、动机与行为意向的关联研究摘要旅游动机是旅游行为的起点,是产生旅游行为的直接原因。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旅游者消费品味的提高,传统观光度假旅游的主导地位将逐渐被个性化旅游和特色旅游所取代。
面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旅游企业如果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而想提升核心竞争力,则有必要深入认识和分析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其特征。
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的增多,旅游经验逐步积累,旅游动机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本文基于旅行生涯阶梯理论,构建旅游动机要素,进一步探宄旅游经验与旅游动机的关系。
此外,旅游者的重游意向以及推荐意向对于特定旅游项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采用行为意向概念,综合考虑重游意向和推荐意向两个因素,探究行为意向与旅游动机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基于旅游生涯阶梯理论对旅游动机的构成要素进行阐述;在进行旅游动机这一变量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时,本研究不仅删除因子载荷小于0.5的题项,还进行CITC检验;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高校旅游情境下旅游经验与旅游动机的关系,探讨旅游动机与旅游者行为意向、旅游经验与行为意向间的关系。
在以往研究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探究旅游动机的构成要素,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高校旅游动机的四维度,即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动机、尊重动机、文化动机与自然动机,构建行为意向量表时同时考虑推荐意向与重游意向两方面。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T检验、最优尺度回归法发现,人口统计学特征中仅收入、受教育程度对旅游动机的部分维度存在显着影响,即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旅游者的尊重动机存在显着性差异;收入不同或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旅游者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动机存在显着性差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对旅游动机的各维度均没有显着影响。
研究的结果显示,旅游经验仅积极影响旅游动机的一个维度,即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动机;旅游动机的四个维度均对行为意向有积极的影响;旅游经验对行为意向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旅游动机;旅游经验;行为意向目录1 绪论1.1研究背景1.1.1旅游动机研究至关重要1.1.2旅游经验与旅游动机关系研究存在矛盾点1.1.3旅游者行为意向对目的地发展有作用1.1.4高校旅游方兴未艾,相关研究不足1.2研究目的1.3研究意义1.3.1理论意义1.3.2实践意义1.4职贡献1.5研究设计1.5.1研究方法1.5.2研究框架2 文献综述2.1旅游动机相关研%2.1.1旅游动机维度研究2.1.2人口统计学特征与旅游动机的关系研究2.1.3旅游动机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研究2.1.4旅游动机相关研究小结2.2旅游者行为意向相关研究2.3旅游经验相关研究2.4髙校旅游相关研%3 理论基础3.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3.2旅行生涯阶梯理论3.3认知心理学理论3.4自我效能理论3.5髙犹游3.5.1概念界定3.5.2高校旅游概况4 旅游经验、旅游动机与行为意向关系模型4.1人口统计学特征与旅游动机的关系4.2旅游经验与旅游动机6?关系4.3旅游动机与行为意向的关系4.4旅游经验与行为意向的关系4.5旅游经验、旅游动机与行为意向的关系模型5 实证研究5.1 问卷设计5.1.1旅游动机指标选择与测量5.1.2旅游经验指标选择与测量5.1.3行为意向指标选择与测量5.2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5.2.1数据收集5.2.2分析工具与分析方法5.3数据分析及结果5.3.1描述性统计分析5.3.2探索性因子分析5.3.3信度分析5.3.4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假设检验5.3.5关系模型检验6 研究结论与展望6.1研究的主要结论6.1.1理论研宂方面6.1.2实证研究方面6.1.3相关建议分析6.2研究局限性与未来方向6.2.1研究局限性6.2.2未来研究方向参考文献1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旅游动机研究至关重要旅游动机是旅游行为的起点,是产生旅游行为的直接原因。
自助旅游者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旅游同伴角色类型差异的视角

自助旅游者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旅游同伴角色类型差异的视角牛冰洁【摘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私家车的普及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促使自助旅游逐渐成为中国人生活的刚性需求.运用定量方法探究旅游同伴角色类型的差异对自助旅游者旅游决策的影响,并将基于旅游同伴的旅游决策影响因素归为外部环境因素、游伴支持因素、游伴个人因素及游伴体验因素四类.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外部环境因素在不同旅游同伴角色类型上存在明显差异;交叉表分析结果显示,旅游同伴角色类型在年龄、月收入和受教育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年(卷),期】2017(033)004【总页数】4页(P30-33)【关键词】旅游同伴角色;自助旅游;旅游决策;方差分析;交叉表分析【作者】牛冰洁【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与会展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05随着国内交通逐渐便利化、出行日益智能化,中国游客在国内旅游时不再青睐跟团旅游,更倾向于自由出行。
途牛旅游网与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6—2017中国旅游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当前国内、入境、出境旅游三大市场的自助游客比例分别为93%、82%、61%。
可见,自由行、自助旅游逐渐成为中国人生活的“刚需”。
相比跟团旅游,自助旅游在旅游同伴的选择方面更为自由,但是,自助旅游者在旅游决策过程中虽然打破了旅行社的限制,却面临着旅游同伴的选择和协商讨论。
自助旅游的核心是旅游者自主安排旅游活动,没有领队或导游[1]。
旅游决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受个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2]。
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既受所属群体的影响,又受参照群体的影响[3]336。
因此,邱扶东等认为,时尚、家人、亲朋好友等,都会影响个人的旅游决策[4]。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更易受社会自我形象一致和群体自我形象一致的影响[5]。
旅行者态度和意愿对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分析

旅行者态度和意愿对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分析旅行者的态度和意愿对目的地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旅行者的态度和意愿反映了他们对旅行的期望、兴趣和需求,决定了他们对不同目的地的喜好程度和选择倾向。
因此,了解旅行者的态度和意愿对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对旅游行业和目的地营销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旅行者的态度和意愿直接影响了他们对目的地的偏好。
旅行者的态度是指他们对旅行的态度和情感,包括对新奇体验的渴望、对景点和文化的欣赏、对自然和环境的重视等。
例如,有些旅行者更喜欢探索未知的目的地,寻找独特的体验,对冒险和挑战充满兴趣;而有些旅行者更喜欢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对文化和历史遗迹感兴趣。
这些态度会直接影响旅行者对不同目的地的选择倾向和喜好程度。
其次,旅行者的意愿对目的地选择的影响体现在对目的地特点和旅游资源的需求上。
旅行者的意愿是指他们对旅行所希望获得的体验和满足感的需求,包括对休闲、娱乐、文化、美食等方面的需求。
旅行者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和需求,选择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目的地。
例如,对于喜欢美食和购物的旅行者来说,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拥有丰富美食和购物中心的目的地;而对于喜欢自然和户外活动的旅行者来说,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拥有自然风光和户外运动设施的目的地。
旅行者的态度和意愿还会受到目的地形象和宣传影响。
目的地的形象和宣传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旅行者传达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特点,进而引起旅行者的兴趣和关注。
旅行者会在选择目的地时,考虑目的地的知名度、声誉、安全性、文化特色等因素,以及目的地是否能够满足他们的期望和需求。
因此,目的地形象和宣传对于旅行者的态度和意愿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外,旅行者的态度和意愿还会受到旅行经历和口碑的影响。
旅行者的旅行经历和口碑包括他们以往的旅行经历、目的地的口碑评价和其他旅行者的推荐等。
旅行者会根据自己或他人的旅行经历和口碑评价,对目的地的吸引力和满意度进行评估,进而影响他们对目的地的选择。
九寨沟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初步研究及其意义.doc

九寨沟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初步研究及其意义聂献忠张捷吕菽菲(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210093)汤家法(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成都610041)提要九寨沟国内旅游流表现为九寨沟与几个地域结点间的线状季节性流动。
旅游者的行为属性特征(如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和偏好等)对其所获取的感知映象、行为动机与决策、实际行为在目的地的时空分布格局有决定性意义,而旅游地高质量的风景资源、文化特征、设施水平及居民态度会促使潜在旅游者产生由感知—动机—决策—旅游的良性循环,并影响旅游流的发展(壮大或分散)。
本文通过实际问卷调查分析,揭示了九寨沟旅游流的结点特征与现状以及国内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提出开拓客流市场的建议性措施,并强调了形象与定位对山区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九寨沟分类中图法F590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以保持原始森林、动植物资源等风景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而独具特色。
九寨沟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其高质量的自然美景、人文景观、风情民俗、藏羌文化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且以高山湖泊、瀑布、灰华滩、灰华堤堰等迷人的水景组合和天然动植物为最优。
自1984年开放以后,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游人数量由最初的27 529人次发展到1996年的170 301人次。
然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国内游客,根据1992~1996年资料统计,国内游客占90.59%,港澳台游客占8.48%,外国游客占0.93%①,且国内旅游者在行为和行为属性方面有其独特性。
我们于1997年8月在沟口现场随机发放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342 份。
通过问卷调查,使用决策模型、区位分析、影响系统分析和收益─成本分析等方法,对其国内旅游流进行研究,了解其潜在旅游者的心理与需求偏好特征,因而能有助于提高九寨沟在潜在消费者中的感知印象,积极引导其动机偏好,进而深化游客心理旅游形象及发展壮大客流市场。
1九寨沟国内旅游流结点研究旅游行为研究是指以旅游目的地环境映象为基础的旅游流主体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