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特征和表现

合集下载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 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 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特征 (charakteristische/characteristic)
❖ 希尔特:特征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 志”
❖ 黑格尔
❖ “特征化”
第八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类型
❖现实型文学 ❖理想型文学 ❖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
❖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 ❖再现性和逼真性
司汤达
现实型文学
一 再现性 再现(representation),对 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 实刻画或模拟。
二 逼真性 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 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 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现实型文学
“现实性的诗歌”的“显著特点,在于 对现实的忠实,它不再造生活,而是把生 活复制、再现,像凸面玻璃一样,在一种 观点之下把生活的复杂多彩的现象反映出 来,从这些现象里面汲取那构成丰满的、 生气勃勃的、统一图画时所必需的种种东 西”。
——别林斯基
现实型文学
“艺术家不应在他的作品 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 生活里露面一样。”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典型环境
充分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 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 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 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 体环境。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 1、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如林黛玉的个性;如果戈理《外套》
然混合在一起,没有获得各自独立的形态
❖一部作品往往兼具几种类型特征 ❖没有一种类型形成主要的文学潮流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一、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二、文学作品的基本题材: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2.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浓缩的反应现实生活,集中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3.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

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书写真实感受.5.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三、文本: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言语层面特点: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还有:(1)文学言语内指性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2)文学言语心理蕴含性(3)文学言语阻拒性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语。

四、文学意蕴三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艺术至境三美神:文学典型、文学意象、文学意境五、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家用文字描绘出的虚构角色,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和参与者,也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和塑造,无论是小说、剧本还是诗歌,作家都试图通过他们的言谈举止、思想感情和行动来向读者传递特定的意义和价值观。

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对于深入剖析作品的主题和意图至关重要。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原则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原则是真实性和可信度。

作家在创作人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刻画独特性:每个人物形象都应该具备鲜明的个性特征,使其在读者的心目中独树一帜。

2. 内外交融:除了外在形象的描写,作家还应该探索人物内心的世界,通过思想、情感等内在表达来增加形象的立体感。

3. 相互关系:人物形象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互相影响、交流和对抗,这种关系应该通过作品中的时空背景和情节得以展现。

4. 可塑性:作家需要给予人物形象一定的可塑性,让他们在作品发展的过程中有所成长和变化,以促使故事情节更加丰满。

二、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1. 表达主题:人物形象是作品主题的直接体现。

他们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在作品中通过言行举止来呈现主题。

2. 推动情节:人物形象的行动和冲突是故事情节展开的动力源泉。

他们的选择、抉择和行为将引发一系列的事件和转折点。

3. 传递情感:人物形象表达着情感,通过他们的喜怒哀乐、痛苦欢乐等情绪,作家可以传递给读者强烈的感情体验。

4. 反映社会:人物形象可以是作家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的反映。

他们的存在和塑造离不开时代的背景和社会环境。

三、解读人物形象的方法1. 文本分析法:通过仔细阅读作品的文字,观察作家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从外貌、衣着、语言、动作等方面寻找线索,了解形象的特点和性格。

2. 情感分析法:关注人物形象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分析他们的喜怒哀乐,推测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3. 行动分析法:关注人物的行为和决策,思考他们的选择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观。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特点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专管理想的文学形态,特点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特点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近代文学类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3.现代主义文学:反对模仿,再现现实,反对按客观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社会生活,追求个体主管情感不受限制的充分表现。

大量运用变形,荒诞,象征等手法,突出虚幻性和假定性。

4.诗的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小说: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剧本:浓缩的反映社会生活,集中的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散文: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书写真实感受报告文学: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5.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6.文学典型的特征:文学典型必须具有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文学典型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7.文学意蕴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8.文学意象的特征: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9.叙事: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时间的过程。

特征: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即人的行为及其结果。

叙事是话语的虚构10.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时间是一个叙述单位11.故事时间是指股市发生的自燃事件状态。

文本时间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12.视角是作品中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

,将聚焦点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

13.情节与事件的关系: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

叙事中的事件包裹从大到小的不同层次,是分析叙事的基本单位。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它们可以是现实中的个体,也可以是虚构的角色。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外貌特征,还代表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理想的文学形象应该具有深度和复杂性。

它们应当是立体的,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多样的性格特点。

一个好的文学形象不应该是简单的、单一的,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具有独特的情感和行为方式。

这样的形象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让他们产生对人物的兴趣和情感上的投入。

一个理想的文学形象应该是真实的。

虽然文学作品是虚构的,但好的文学形象应该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觉得他们是真实存在的。

这需要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注重细节的描写和情感的揭示。

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人物的情感波动、思想的追寻以及内心的挣扎,这样的形象才能真实地触动读者的心灵。

此外,一个理想的文学形象应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虽然每个人物形象都有其独特性,但好的文学形象应该能够代表一定的群体或普遍的人性。

通过这样的代表性,读者可以在人物身上看到自己或与自己有共通之处的人。

这种共鸣能够引发对人物的情感共鸣,让读
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人性的复杂性。

总之,理想的文学形象应该是深度、真实和普遍性的结合体。

它们应该是立体的、真实的个体,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思考人性的复杂性。

通过这样的形象,作品才能够更加有力地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能够给读者带来更深刻的文学体验。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文本:“文本”(text ,又称本文),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典型环境: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意境: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是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审美意象:审美象征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它不仅是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也与典型、意境一样,属于艺术至境的高级形态之一。

1.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①文学言语层面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这是由作家选择一定的语言材料,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特殊言语系统。

文学语言与一般语言的不同:文学言语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以下三个特点必须加以说明。

第一,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

普通言语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且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

文学言语则是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要求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

第二,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九 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概要

九  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概要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贡献:
(1)认为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 一。 恩格斯说:“每个人都是典型, 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 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 (2)要求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 的典型人物。
4.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始于十九世纪中后期。 深刻地反映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作品注意典型环境的描写,努力刻划出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塑造出了一大 批文学典型。 巴尔扎克,狄更斯、屠格涅夫、 果戈里、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 冈察洛夫、契诃夫等是批判现实主义的 代表作家。
(三)现实主义的一般特征
2.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
以人文主义哲学为基础,反 对宗教神学,尤其是反对基督教 的禁欲主义,向现世寻求乐趣, 向古希腊寻求理想,具有较强的 仿古特点. 但丁、卜迦丘、莎士比亚、 塞万提斯是这一阶段现实主义的 代表作家。
3.古典主义
以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为 代表的欧洲古典主义文学。 其主要特点是,崇尚理性,作品结 构严谨,形式工整,注意人物性格的 刻划,有一套严格的理论指导创作实 践。 法国的莫里哀、高乃依、拉辛等作家 是这一阶段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而 布瓦洛则是古典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3、典型化时期
19 世纪 80 年代: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代表人物: 歌德、黑格尔、别林斯基、马克 思和恩格斯。
歌德的主要贡献:
(1) 论述了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 提出“描写个别是艺术的真正生命” 和“在特殊中显现一般”两个著名命题。 (2)论述了典型个性的复杂性和统一 性。提出“单一的杂多。”
(二)典型理论的历史发展
柏拉图最早把典型引入美学领
域,在《理想国》中,“典型”的 含义是与“理想”相近的。 西方典型理论的奠基者亚里士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1、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表现审美情感的方式,而文学作品的体裁,则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2、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再现性文学只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的刻画和模拟。

他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

并忠于现实生活,而不是绕开现实,躲避现实。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其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5、诗的审美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6、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7、文学作品的文学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态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8、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1)文学言语内指性(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9、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通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文学形象特征、(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3)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4)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10、合理: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

合情:文学形象需反映人的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感情,真诚的意向。

文学形象就是在合情合理的尺度内,实现了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11、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文本所蕴含的理想,感情等各种内涵,属于文本结构纵深层面。

(1)历史内容层(2)想象意味层(3)审美意蕴层12、“这一个”:突出文学形象,个性与共性,普通与特殊,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13、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14、文学典型特征性:(1)文学典型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生命的总特征。

(2)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定环境中体现出来的理想愿望、人生态度、思维方 式、行为准则、心理特点等多种素质的综合体。 金圣叹评《水浒传》“《水浒》所叙,叙一百零八人, 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 口。”同一类人物也“定是两个人,定不是一个人”, 林冲和武松的不同。 “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 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勒,阮小七粗鲁是悲愤 无说处,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
典型主要指叙事类作品,主要指人物。 黑格尔“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
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 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 式的抽象品。”
2.典型人物的美学特征
(1)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别林斯基“在典型里,是两个极端——普遍与特殊—
—的有机融合的成功。” 个别性指个体区别于其他人物的基本特征,是人物在
(1)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典型人物的普遍性指典型人物身上给予读者的某 些本质意味的生活内容,人物所负载的人生态度、 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等现实和历史关系的总和。
美国的威廉·莱伊尔:“鲁迅塑造的阿Q这个典型 人物,不仅中国有,其实美国也有,全世界各处 都有。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不少人身上都有反 映。我的太太有时就说我是阿Q……”
明和黄色文明;特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拉 斯蒂涅,从一个外省的优秀青年到投机家。 性格影响和改变环境: 人定胜天,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 改革小说 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
4.典型化
典型化是作家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既 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具有较大概括性的典型形象的方法 和过程。
(1)集中合成法
周遐寿《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孔乙己主要是综合了现 实生活中的破落子弟“孟夫子”和鲁迅本家中的一个落 魄读书人“四七”而成的:孔乙己的爱喝酒、窃书的情 节缘自“孟夫子”;而穿长衫则源自“四七”。
高尔基:“假如一个作家能从二十个到五十个,以至几 百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中每个人身上,把他们最 有代表性的阶级特点、习惯、嗜好、姿势、信仰和谈吐 等等抽取出来,再把它们综合在一个小店铺老板、官吏、 工人的身上,那么这个作家就能用这种手法创造出‘典 型’来。”
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人物活动和生存的具 体环境,也包括相对抽象和虚拟的社会历史文 化背景。 典型环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 人物生活环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 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 也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 环境。 典型环境强调与典型人物性格形成的现实关联。
2.典型人物的美学特征
(3)独创性与深刻性的统一 典型人物应该是“这一个” 独创性与细节 教材中将“艺术魅力” 解释为“生命的魅
力”和“灵魂的深度” 典型是对社会人生的发现,是参照,是烛
照自我的心灵之光。
别林斯基
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
相识者,你不必说:这是一个具有壮阔灵魂、
强烈情欲、渊博智慧,但理性偏狭的人,他爱
3.典型环境
(2)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1888年:“现实
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 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典型环境影响人物性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生成人物性格,蓝色文
戏剧中的英雄小丑之类,强调共性,亚里士多德、 贺拉斯、布瓦洛等。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没有个人 只有集体和群体等社会身份。 (2)个性典型观:始自文艺复兴,终至18世纪, 强调人物的个性和区分性特征,如莱辛、歌德、黑 格尔、别林斯基等。 (3)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观:19世纪80年代末至今 恩格斯致敏•考茨基的信 “对于这两种环境中的人物,你都用你平素的鲜明 的个性描写给刻划出来了;每个人都是典型,而又 有明确的个性,正如黑格尔老人所说的‘这一个’, 而且应当是这个样子。”
妻子爱到疯狂的程度,只要有一点不忠贞之嫌,
就会用手去扼死她——你可以简短扼要地说:
这就是奥赛罗!你不必说:这是一个深刻懂得
人的使命和生活的目的,努力为善,但丧失了
灵魂的活力,做不成一件好事,由于感到自己
的无力而痛苦着的人——你可以说:这是哈姆
雷特!
3.典型环境
(1)什么是典型环境 环境是环绕人物形成其性格、促使其行动的一
典型化即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和概括化过程,具体方法: (1)集中合成法: 鲁迅:“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所写的事迹,大
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 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 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 人,往往嘴有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 起来的脚色。”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 态特征和表现
典型 意境 意象
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指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 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 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文学形象理想形态三种: 再现型文学中的典型 表现型文学中的意境 象征型文学中的意象
一、典型
1.典型论的发展:三个阶段 (1)类型说:17世纪以前 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化,如青年、老年性格,
典型论在中国的传播
典型论于“五四”后传入中国 “阶级典型说”(典型的共性即阶级性) 蔡仪“共性与个性统一说” 何其芳“共名说” 姚雪垠“个性出典型” 李泽厚“必然与偶然联系说
.典型人物的美学特征
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文学言语 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具有高度审 美价值的人物性格。
个性与普遍性是辩证统一的,不是生硬的捏合个 性人物不是“时代精神的单纯传声筒”。
2.典型人物的美学特征
(2)丰富性与主导性的统一 艺术是深刻丰富的,生活有时比艺术更丰富。 鲁迅评《红楼梦》“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
并无讳饰,和以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 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 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奸险狠毒,聪明能 干,有魄力,嫉妒、好强。 典型人物应该有一个主导性的特征:哈姆雷 特的优柔寡断、堂吉诃德的天真与空想、老 葛朗台的贪吝,阿Q的精神胜利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