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文主义意识

合集下载

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

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

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一、本文概述《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

作为一部人文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该剧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紧张的戏剧冲突和主人公哈姆雷特王子的复仇之路,展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在复杂社会现实和人性矛盾中的挣扎与追求。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哈姆雷特》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探究其在莎士比亚悲剧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通过梳理剧本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王子的内心矛盾和人文主义理想的追求,以及他在面对家族、国家和个人情感时的抉择和困境,本文试图揭示《哈姆雷特》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及其在当今社会的启示意义。

二、《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体现《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的杰作,深深地渗透着人文主义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剧中的各个层面都得到了体现,无论是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还是主题探讨,都充满了对人性、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哈姆雷特作为剧中的主角,其复杂的性格和内心冲突正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他既是一个深受人文主义教育熏陶的王子,对人性、道德和社会正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是一个深受家族血海血仇困扰的人。

他在复仇与宽恕、理智与情感、生存与死亡之间的挣扎,实际上是人文主义者在面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时的内心写照。

剧中的人物关系也充分展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乔特鲁德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家族仇恨和个人恩怨的纠葛,更是人性善恶、道德是非的较量。

哈姆雷特对克劳狄斯的复仇,既是对个人冤屈的寻求伸张,也是对人性恶势力的反抗和批判。

再次,剧中的主题也体现了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

哈姆雷特在剧中的思考,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追问,更是对人性、道德、社会正义等普遍问题的探索。

他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内心的挣扎,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性、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要问题,引导观众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剧中的人文主义精神还体现在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上。

哈姆雷特所生活的丹麦王国,是一个充满了政治腐败、道德沦丧和社会不公的社会。

结合莎士比亚的作品谈人文思想

结合莎士比亚的作品谈人文思想

结合莎士比亚作品谈谈其作品的人文思想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振兴时期最著名的资本阶级人文主义作家,戏剧家和诗人。

他的作品反映了16世纪到17世纪整个英国社会的现实,其作品中的人文思想也随着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着慢慢的改变。

莎士比亚作品的创作时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由最初的理想化的踊跃的思想,到面对现实黑暗后从头思考人文主义的高尚理想可否得以实现,到最后认清现实的黑暗,以神话传奇的形式来描画人世间的悲欢聚散,追求至高纯洁的理想世界。

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保护、追求和关心,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都反映在莎士比亚对人物的塑造中,莎士比亚反映在作品里的人文思想是在不断转换,这和那时的社会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他创作历史剧、喜剧和诗歌的时期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阶级矛盾有所减缓,社会比较安宁,经济走向繁荣,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他写得历史剧塑造了一系列理想的君主形象,并借此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和对未来的期望向往。

喜剧和诗歌也充满了明朗踊跃的基调。

歌颂了年轻男女冲破封建羁绊和传统力量,为争取自由恋爱,婚姻自由而尽力,这样激进,乐观的思想。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是讽刺喜剧与抒情喜剧的巧妙结合。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了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忙朋友巴萨尼奥成婚,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金币而引发的“一磅肉”的契约纠纷。

次要情结是鲍西娅选亲,巴萨尼奥选中铅匣子与鲍西娅结成眷属,其中还穿插了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安东尼奥的友人罗伦佐的恋爱和私奔的桥段。

莎士比亚肯定了安东尼奥、鲍西亚等人之间友情、爱情的高尚,伟大的情谊打败了夏洛克所代表的贪婪、残暴。

年轻的男女为追求自由恋爱,以智慧和勇敢改变命运。

象征正义的法律最终仍是站着仁慈的安东尼奥这一边,象征封建礼法的“三个匣子”最后也被爱情的力量所打破。

虽然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但结局圆满。

莎士比亚的人文思想还展此刻他博爱、仁慈、宽容的精神上,他以为人性高于一切,人性可以战胜世间一切邪恶,乃至他还同情那些因为贪婪、邪恶最终受到惩罚的人。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小作文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小作文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小作文嘿,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超级有趣的话题——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

你们知道吗,莎士比亚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作品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文主义的魅力。

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人文主义吧。

人文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思想。

它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应该受到尊重和关爱。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人文主义的体现。

比如在《哈姆雷特》这部剧中,哈姆雷特就是一个典型的人文主义者。

他的父亲被自己的亲兄弟克劳狄斯谋杀,这让他感到非常痛苦。

但是,他并没有选择报复,而是选择了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

他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他对人文主义的追求。

哈姆雷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善于运用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来揭示人性的弱点。

在剧中,他曾经对克劳狄斯说:“你以为你用诡计取代了我的父亲,就可以成为国王吗?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哈姆雷特!”这句话既是对克劳狄斯的讽刺,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这种对人性的揭示,正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个缩影。

除了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中也有很多关于人文主义的体现。

比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位主人公为了追求真爱,不惜冒险破坏家族的仇恨。

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美好,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文主义的力量。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其他的主题,比如爱情、友谊、权力斗争等等。

但是,无论哪个主题,都可以从中看到人文主义的影子。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思想,莎士比亚的作品才能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

从哈姆雷特这个角色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个缩影。

他的作品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文主义的魅力。

所以,同学们,下次有空的时候,不妨去读一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感受一下那种人文主义的温暖吧!。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小作文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小作文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小作文嘿,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超级有趣的话题: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

我知道你们可能会想:“哇,这听起来好高深啊!”别担心,我会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跟大家分享这个话题。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一种强调人类价值和尊严的思想,它认为人类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存在。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人文主义的体现。

比如,哈姆雷特这个角色就是一个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典型代表。

哈姆雷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角色,他一会儿疯狂,一会儿忧郁,一会儿又充满智慧。

他的这些情感变化其实都是在表达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上?”“我应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这些问题都是在探讨人类的价值观和生活意义。

哈姆雷特的另一个特点是他对权力的批判。

他认为权力会导致人们变得残忍和虚伪。

他说:“权力会腐化人心,让人们失去理智。

”这句话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要警惕权力的腐蚀作用,要保持一颗纯洁的心。

除了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中也有很多关于人文主义的体现。

比如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故事,虽然他们最终因为家族仇恨而悲剧收场,但他们的爱情却是无私的、纯粹的。

他们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种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正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一种体现。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其他关于人文主义的内容,比如对友谊、家庭、信仰等方面的探讨。

这些内容都让我们看到了莎士比亚对于人类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关爱。

从哈姆雷特这个角色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承和发扬。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告诉我们,人类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存在,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关爱他人,追求真理和美好。

希望我们都能够像哈姆雷特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喜欢这个话题,也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人文主义精神。

下次再见啦,掰掰!。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人文主义解读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人文主义解读

精心整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人文主义解读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剧作家,也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

莎士比亚以他的剧作,大胆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的禁锢,强烈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思想的 。

同时也暴露出新兴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恶习。

在作品中,莎士比亚肯定人生,赞美人生,主张人有争取幸福美满生活的权利。

他倡导人性的解放和自由,反对一切形式的封建桎梏,谴责资本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妇女的解放和女性有权追求爱情幸福的肯定,是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光辉体现。

莎士比亚笔下流光溢彩的女性形象,都不再是中世纪文学里的玩偶,而是有着独立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的大写的人。

在他的悲剧作品中,莎士比亚更是张扬人文主义思想,歌颂人文主义理想,展示人文主义的理想同黑暗现实的冲突和斗争,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李尔在暴风雨中对社会罪恶的控诉,哈姆雷特在生死问题上的独白,泰门对资本主义社会黄金罪恶的谴责,这些着名诗章都是作者人文主义思想的精彩表达。

、当,难以施为。

踌躇难决之下,他苦思焦虑,性格一变而为忧虑沉闷,更因复仇的证据不足,一时也找不到复仇的时机,无法贸然行动,这使得他优柔寡断,拖延迟疑,戏中大段沉痛的、强烈自责的独白,反映了他痛苦、矛盾的心境。

表面上看,他令人惋惜地放过了一次次行动的机会,实际上这正是敌我力量悬殊,人文主义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剧性反映。

从第三幕起,他忧郁的心情开始得到克服,崇高的理想与责任感,使他意识到必须以行动来抗争不合理的命运,于是他雷厉风行地采取了一系列复仇措施,从采取演戏的方法证实奸王的罪行到改写密信,破坏了奸王把他放逐到英国,然后借刀杀人的阴谋,最终刺杀奸王,把国事托给他志同道合的密友,这无不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镇定缜密以及超人的智慧。

莎士比亚恰如其分私欲,使尽了卑鄙毒辣的手段。

他的生活信条是“既不是为了感情,也不是为了义务,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他设尽圈套去暗害别人,最后受到了正义的惩罚,使这一复仇故事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小作文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小作文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小作文嘿,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

你们知道哈姆雷特吗?他可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人物,他的言行举止都充满了哲学意味。

而莎士比亚呢?他可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还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那么,哈姆雷特和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类精神、道德和文化的思想体系。

它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认为人是万物之灵,应该受到尊重和关爱。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思想的体现。

比如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就是一个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人物。

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对人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不仅关心自己的命运,还关心他人的幸福。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的地位和财富,而在于他的品质和行为。

我们要看看莎士比亚是如何通过哈姆雷特这个角色来表达人文主义思想的。

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父亲被谋杀了,他的母亲嫁给了凶手。

这让哈姆雷特感到非常痛苦和愤怒。

他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甚至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是,在他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之后,他逐渐明白了人文主义的真谛。

他开始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揭露真相,为正义而战。

最终,他成功地为父亲复仇,也为整个丹麦王国带来了和平与安宁。

哈姆雷特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人文主义教育过程。

莎士比亚通过这个角色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利益,还要关注他人的幸福。

人们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改变世界。

这种人文主义精神正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我们也不能忽视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比如在《李尔王》中,莎士比亚通过李尔王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懂得感恩和珍惜。

在《麦克白》中,莎士比亚通过麦克白的悲剧告诉我们,一个人不应该追求权力和地位,而应该追求真理和正义。

论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论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论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人文主义精神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亨利八世》中,成功塑造了主人公形象。

作者基于新教立场进行题材取舍,写亨利八世的前两次婚姻与他在政治上是如何用人,以及最后他识别贤愚的智慧和方法。

该剧也表明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背后的基督教历史观和他基督教精神产生的原因、体现内容与形式,表明作者拥戴女王,对君王的衷心和对当时制度改革支持的政治立场。

该剧虽非莎翁典型的历史剧。

但具有独特的地位、价值和特色,基本实现了作者的创作初衷。

标签:亨利八世;改革;拥戴;基督教;历史观1基于基督教立场的题材取舍1.1历史上的亨利八世当时的英国已经逐渐从一个欧洲偏远蛮荒的小国发展成为了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亨利七世在位时,执行睦邻友好政策,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苏格兰和法国的王储。

为自己的长子亚瑟迎娶了西班牙公主阿拉贡的凯瑟琳(费迪南德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之女)为妻。

1508年亚瑟因病去世,当时西班牙和法国不和,亨利七世为了维持中立不得罪西班牙王室,力图挽留长媳凯瑟琳,想将她嫁给次子——亚瑟的弟弟亨利,但是没想到日后却引来亨利八世第一次婚姻的失败,从中并发了宗教改革问题。

1.2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亨利八世莎士比亚如此写作应该是赞扬和支持这种做法的,他塑造的亨利八世形象虽然不是最典型的,没有前期创作的历史剧中的乐观明朗欢快,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带有对生活上一定的美丽幻想和期待和解、和平的思想。

莎士比亚写到亨利八世成功的解脱了教会的桎梏,但是并不是脱缰的野马,反而是更好的控制了当时的帝国,为日后的国家人民带来福音。

而莎士比亚创作历史剧,描写君王时正是带着这样一种希望与美好的理想来诠释自己的作品。

历史上的亨利八世其实是聪明过人、勤奋好学,但性情乖戾、狡诈多疑的。

但莎士比亚在创作中并未完全把所有性格都表现出来,比如不能不说到其实是由之前的第一次婚姻为其导火索,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最后引发成宗教法案问题。

而莎士比亚没有写亨利八世太多负面的东西,他从历史史实中拿捏有当,进行了取舍,塑造了笔下机灵聪明,大胆采用意见,擅于用人的亨利八世人物形象,而且让读者从另一角度很容易接受亨利这样的抉择。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主张改革,抑制贵族和教会势力,反对社会动乱和封建内战,主张重用有才能的新贵,反对资产阶级的个人野心和对权力的贪欲。

主张开明君主统治,对内能使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对外则能战胜敌国,维护民族与国家的独立。

莎士比亚的系列历史剧为世界戏剧史上所罕见。

1、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2、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

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

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

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

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

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

3、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

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4、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

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哈姆莱特》的题材、故事情节、主题思想。

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的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和反动的封建王权之间的斗争。

哈姆莱特是悲剧的中心人物,典型的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家。

哈姆莱特的性格发展史。

“欢乐的王子”、“忧郁的王子”、“延宕的王子”、“行动的王子”是统一的。

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的意义。

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是富有感情和思想,勇于探索,善于分析,但思虑多于行动,剖析偏于哲理。

脱离群众的孤军作战是哈姆莱特悲剧的重要根由。

哈姆莱特的典型意义。

“血腥的国王”克劳狄斯的形象、奥菲丽亚的形象以及雷欧提斯的形象。

从正反两方面反映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他谴责封建贵族争权夺利给国家造成的内乱,认为通过道德改善可以产生开明君主,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与理想的社会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文主义意识
作者:厉益君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3期
摘 ; 要:莎士比亚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其中1601-1607年是悲剧时期,这一时期他从人文主义意识出发,对封建衰退、资本主义产生这一过渡时期的英国社会作了广泛而深刻的分析和描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从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情绪和愿望。

本文试通过分析《奥赛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来探讨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文主义意识。

关键词:悲剧意识;人文主义;主题价值
中图分类号:I106.3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092-01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剧中人物奥瑟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冒险家,他具有坦率、天真、正直的优秀品质,他向往纯洁的爱情,向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

但也正因为他这种单纯的信任,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奥赛罗和伊阿古的矛盾并不是特例,而是代表了当时整个英国社会那种具有崇高的理想与利己主义的欲望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

这样的冲突,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英国社会中,自然极其深刻地表达了人文主义的危机,其中包括人文主义爱情理想比如真挚之爱战胜一切等受到重大挫折。

我的妻子!我的妻子!什么妻子?我没有妻子。

啊,难堪!啊,不幸的时辰!此后奥赛罗确切的知道了妻子的无辜。

在杀死妻子后他的懊悔和他的复仇一样的可怕,他陷入了一种死亡般难以自拔的绝望之中。

自杀前奥赛罗向元老院陈述杀妻原因的那段话与他开始时讲述恋爱经过的那段话是同样精彩的,只有这样的结尾才能配得上那样的开头。

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够增加我们对奥赛罗的同情,那就是他的坦诚和慷慨了。

莎士比亚在这里用短短半行取得的效果可能要花费其他作家十几段冗长的描写。

就奥赛罗本身而言,他的悲剧与他的人文主义自觉意识的弱化不无关系。

在爱米莉亚揭破真相之前,他一直把伊阿古当作亲信,在伊阿古的阴谋导演下,他在较长时间里失去了内心的和谐。

当他听信伊阿古的谗言,误认为苔丝狄蒙娜不值得他爱时,好像整个世界都变得很混沌。

奥赛罗把个人荣誉尊严看得高于一切,伊阿古瞄准并利用了这一点,他在告别词中为自己的过失作辩护,也为亏待并失去苔丝狄蒙娜而忏悔,在辩护中强调了个人荣誉与尊严的重大意义。

如爱略特指出,他采取了一种“美学上的而不是道义上的姿态”成功的把自己转变为一个“令人感动的悲剧人物”也由此可知,他的自我关照与剖析确实不如哈姆雷特那么认真深刻,但是奥赛罗的忏悔是真诚的,他弄清了真相,证明了苔丝狄蒙娜是圣洁的,恢复了对人的信任。

莎士比亚是赞成人文主义者的观点的。

他的所有作品都浸透着这种对生活和人的使命的新看法。

他说:“把不同人的血液混在一起,在温度上,在重量上,在颜色上,是没有法子区分的”,这是莎士比亚的信念也是他的人生哲学,他提倡人类的自由解放,以及人性的充分展
现。

他的悲剧是深刻的是发人深醒的,他在中世纪的文化压制下提出这样的观点,创作出这样深刻的戏剧,是令我们蛰伏的。

我们今天的文明成果正是由于有了这些伟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奋斗,他的作品在今天读起来也同样令我们深思。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另一部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一部悲剧。

贵族青年罗密欧与贵族少女朱丽叶一见钟情,但因两个家族是世仇,不得相爱结合。

于是两人在修道院神父的帮助下秘密举行婚礼。

不幸的是,由于阴差阳错,当天罗密欧因误杀了朱丽叶的表兄泰伯尔特被限12小时内流放。

朱丽叶的父亲以为朱丽叶悲痛欲绝是因为表兄的死亡,为了给她减轻悲痛而强迫她嫁给贵族青年帕里斯。

朱丽叶拒不从命,在神父的帮助下,饮下药酒,以假死对抗。

流放在外的罗密欧阴差阳错没有得到神父通知他到凯普莱特家族墓室接朱丽叶出逃的信,误以为爱人已死,赶到还没有醒来的朱丽叶身边自杀殉情。

朱丽叶醒来后,见罗密欧已死,也自杀而死。

两个家族的家长痛失儿女后悔恨不已,终于握手言和。

大二的戏剧课和外国文学课上都有接触过这部作品,当时就有很大的感触。

读过《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故事的始末,我们自然会认同它是一曲爱与美的颂歌,这出戏的主要冲突是爱与仇恨,情与礼法,通过爱战胜仇恨,情战胜礼法的悲壮故事,讴歌纯真的爱情与青春活力。

从剧作故事情节的实际来考虑,不得不承认在友爱与仇恨的冲突中,在充满情致而变化多端的人际关系里,罗密欧与朱丽叶那种象征青春怒放的爱情,自然形成悲剧的核心,它是戏剧诗人进行艺术构思的聚光点。

这里男女主人公的情爱并不狭隘,它与广博的情致相得益彰,赋予男女主人公自我意识与自觉意识的主题价值,充分体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创作思想。

纵观莎士比亚的悲剧创作,我们不难发现,人文主义理想始终是作家所要刻意表达的基本观念,在文艺复兴时代,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若想得到迅速的满足还有相当的困难,弥漫在整个社会中的时代情绪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变得简化且浪漫。

这个时期的剧本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是社会现象的反映。

作者热情的肯定了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歌颂了人的精神和肉体美,认为人有理性,有崇高的品质,可以创造一切。

作品中的人文主义者还迈出了资产阶级人性解放的第一步,他们肯定现世生活,认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

莎士比亚的许多作品中都充分的体现出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肖四新.莎士比亚悲剧的宗教解读[M].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5).
[2]亢西民.莎士比亚戏剧赏析辞典[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3]李伟民.莎士比亚翻译研究五十年[M].北京:中国翻译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