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及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导语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重要功能。
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一个优秀的导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导语设计的理论基础、导语设计的原则和导语设计的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语文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导语设计的理论基础1. 教育心理学理论:导语设计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阶段,合理选择导语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 信息加工理论:导语设计要注重信息的传递和加工,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和能力。
3. 教学传播学理论:导语设计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和传播方式,借助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故事、事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学习内容的进一步传授和学习意义的理解打下基础。
二、导语设计的原则1. 引人入胜:导语要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用故事、借用图片等方式,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化、生动化,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 抓住重点:导语要抓住学习内容的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学习内容的脉络和逻辑关系,为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打下基础。
3. 激发思考:导语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4. 营造情感氛围:导语要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情感上与学习内容建立联系,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5. 个性化设计:导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设计,使导语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增加导语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导语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为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触发学生思维的一段话或几句话。
导语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准备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要教授的知识点,精心设计的开篇导语。
良好的导语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并将学生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
第一,导语设计要符合课程目标。
导语设计需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直击核心,突出层次结构上的重点,总结和前瞻,要紧扣考纲要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导语既能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又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讲解一篇议论文时,可以通过导语设计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议论文的兴趣。
第二,导语设计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生动性。
导语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重要环节,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生僻词汇,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导语要生动有趣,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故事和实例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情趣。
导语设计要多样化。
导语设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差异性,灵活运用各种形式来设计导语。
可以采用问答式、问题导入式、小故事式、图片展示式等形式,使学生在开学之初能够迅速进入状态,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四,导语设计要与课堂教学环环相扣。
导语设计应与整个教学过程相一致,符合教学步骤和进度,能够顺畅过渡到教学的主体部分。
在设计导语时,要注意与之后的授课内容的衔接,引导学生将导语与后面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培养学生归纳、选择、提炼等思维能力。
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注意导语设计与课堂内容的紧密结合,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导语,尽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以便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性,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导语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一个好的导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习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设计精彩的导语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对语文教学中导语的设计进行探讨。
导语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
学生是处在成长阶段的个体,他们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和向往,对自己的发展充满期待和自信。
在语文教学中,导语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针对学生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导语,让学生在导语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认同感和共鸣感。
在学习一篇描写大自然的课文时,可以通过导语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一次美妙经历,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在学习一篇描写友谊的课文时,可以通过导语让学生回忆自己和朋友之间的一次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友谊的珍视和感悟。
这样一来,导语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加对课文的共鸣和感悟。
导语的设计要注重文学性和艺术性。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文学情操的过程,导语作为语文课的开端,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导语可以通过抒情、议论、叙事、描写等多种方式来展开,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现手段,让学生在导语中感受语言的美丽和魅力,引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可以通过一段婉转动人的诗歌、一则富有感染力的故事、一幅生动传神的画面或一段引人深思的议论来设计导语,让导语成为一场文学盛宴,滋养学生的心灵和思想,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通过这样的导语设计,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还能使学生在欣赏美丽语言的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的文学内涵,达到提高学生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的目的。
导语的设计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习。
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步,导语既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导向学生的学习。
在设计导语时,可以通过一个引发思考的问题、一个发人深省的比喻、一个反思当下的议论来引导学生思维,启发他们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深入思考。
语文单元导语的作用

语文单元导语的作用
语文单元导语是指在每一篇语文课文前,教师或课本编辑所写的简短引言,用以导引学生进入文本世界和语文学习的框架。
它是语文课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以下作用:
1.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世界。
导语能够简要介绍文本的主题、背景、情节等内容,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文本的大致内容和主旨,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世界,迅速建立起情感、认知和思想的联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学习热情,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导语能够提示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快速预览、精读理解、思考分析等,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和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和质量。
4.加深学生的文化理解。
导语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文本所涉及的历史、文化、社会等背景信息,促进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
综上所述,语文单元导语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阅读和理解语文课文的“开门钥匙”。
因此,教师和课本编辑应该注
重导语的撰写和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 1 -。
语文教学中导语的作用与设计

语文教学中导语的作用与设计戚凌云摘要:导语即引导性、过波性的语句。
设计好导语, 可以打开学生自学课文的“心窗”,激发学生学习课文 的兴趣;犹如投下一石,激起学生感情的涟漪,使学生 乐于思考,轻松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文章从导语的作用、导语的类型、导语的忌讳三方面进行阐述,关键词:导语;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一、导语的作用首先是点明主旨,揭示中心。
如 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朱自清的《荷塘 月色》一文时,开始就端端正正地板书 了两句话:“高尚的人,时刻关心着祖 国的前途和命运;卑劣的人,时刻注视 着自己的名字和利益。
”然后,教师提 问:“同学们想一想,朱自清属于哪一 种人?”学生自然明白朱自清属于前一 种人。
接着教师做疏导:“作者虽漫步 在月色笼罩、荷香蛙鸣的林荫小道上, 但他的心情是凄清、苦闷的,因为当时 军阀混战、百姓受到蹂躏,作者忧国忧 民,所以心里感到凄苦。
”这样的导语 设计容易让学生整体把握全文的中心和 感情基调。
其次,导语设计得好,可以让学生产 生较强的“定势”效果,从而引起阅读兴 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如讲柯岩的《周总理, 你在哪里》,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生 为人民白发斑,死后骨灰撒江山。
”然 后让学生想想这个人是谁,学生们会齐 声回答:“是周总理丨”这样学生就初 步了解了周总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疾 苦的高尚品质,也就会认真研读全诗。
最后,导语设计得好,能唤起学生 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如 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说明文,教师事先准备一束红 色的鲜花,捧上讲 台,学生定会集中注意力上课。
教师提问 诱导:“同学们,我 们学习的课文标题是 什么啊?”学生会异 口同声地回答:“《花 儿为什么这样红》。
” 接着教师再问:“这 篇课文中‘红’的含 义是什么?”让学生会带着问题去读课 文,去思考,去探究 花儿红的原因。
二、导语的类型(1)实物型。
教育家陶行知一次在武汉大学讲课时, 为了批判旧教育,反对“填鸭式”教育, 提倡“启发式”教育,他特意抱了一只 母鸡走上讲台。
浅析语文教学导语设计的意义及其课堂应用

浅析语文教学导语设计的意义及其课堂应用语文教学导语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体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设计一个恰当的语文教学导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导语设计的意义和课堂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导语设计的意义1.吸引学生的眼球。
教学导语需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导语的设计,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精彩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和学习。
通过生动有趣的导语设计,教师可以引起学生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3.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导语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导语的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知,提高学习的效率。
4.加强学习体验。
一个好的导语可以帮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和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从而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课堂应用1.课文导入。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直接引用课文中的某个段落或者主题来进行导语设计,让学生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有所预期。
也可以通过与学生分享一些相关的故事或者小知识来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活案例引入。
语文教学导语可以引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或者是一些当下热门的事件,来引入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生活案例来理解学习内容,从而提升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图片视频诱导。
通过播放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来进行导语设计,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的直观性。
4.问题启动。
教学导语设计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来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课程开始时就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5.传统文化引入。
浅析语文教学导语设计的意义及其课堂应用

浅析语文教学导语设计的意义及其课堂应用语文教学导语设计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前、课中或者课后,有目的地设计出的一段话语,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导语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导语设计的意义以及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浅析。
一、导语设计的意义1.引发学生兴趣语文教学导语设计的第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段活泼有趣、引人入胜的导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2.引导学生思考导语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语文课文内容。
通过设计合理的导语,教师可以在学生心中勾勒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促使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导语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通过设计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能力,使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4.增强教学效果有了精心设计的导语,可以使整堂课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明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样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导语设计的课堂应用1.课前导语在语文课堂中,课前导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导语,引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之主动积极地思考课堂内容。
可以利用故事、问题、图片等形式设计导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课中导语在课中,导语设计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当教师讲解课文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和文学内涵时,可以利用导语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导语也可以作为课堂讨论和交流的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表达,促进课堂互动。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导语是指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简要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以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导语的设计尤为重要,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导语的重要性、设计方法和实际操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一、导语的重要性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是一门涉及感性认知和审美情感的学科,通过引人入胜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2. 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通过导语,教师可以明确向学生阐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巧妙的导语设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导语设计的方法1. 吸引注意力。
可以通过介绍一个刺激性的故事、谜语或者有趣的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提出问题。
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或者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 联系生活。
可以通过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
4. 引用名人名言。
可以通过引用名人的名言或者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5. 设计游戏。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的语文游戏或者小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
三、导语实际操作1. 提前准备。
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导语的内容,确保导语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情景再现。
在导语中可以采取情景再现的方式,把学习内容真实地还原或者演绎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 互动交流。
可以在导语中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及作用
作者:辛世儒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第07期
导语是教师在传授新知识之始,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设计的教学语言。
它是语文课时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将来对本篇课文有无兴趣或更大兴趣去学习的关键。
巧妙新颖、引人入胜的导语,能抓住学生心理,唤起注意力,诱发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精神准备。
导语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悬念式导语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设疑置难、制造矛盾,使学生产生种种疑团,激起追根溯源,急欲寻求答案的学习欲望。
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导语设计:板书课题之后,根据题目开始发问:我们知晓的案件有盗窃案,杀人案等,而本文我们接触的是一件葫芦案,为什么要叫做葫芦案?葫芦案的判断者是葫芦僧,为什么又要称他为葫芦僧呢?那么,葫芦僧究竟是怎样判断葫芦案的呢?这里断案人、案件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教师通过这一连数问,在学生平静的思路上霎时激起层层波澜,促使学生深思,诱发了学生急欲求知的心理动机,不仅为上好课文做好思路准备,而且还为把握中心思想奠定了基础。
二、趣味式导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饶有风趣的故事,一则引人入胜的新闻,几句抒情的诗歌,渲染气氛,诱发情趣,引起学习动机。
如《山市》导语设计:“天外来客”大约于924年前已莅临我国,同学们的目光,唰地一下子集中到老师的脸上。
老师把抄有一段文言文的小黑板,挂在教室大黑板的正中,说:“这就是证据。
”小黑板上写着《梦溪笔谈》的第369条……学生争相讨论小黑板上摘录的文言文。
读懂的在兴致勃勃地分析,读不懂的或半懂不懂的,急得抓耳挠腮。
这时,老师指导学生疏通这段文字。
同学们个个神飞天外,余情未尽。
老师戛然而止,话题一转,对学生进行学习文言文的教育,而后转入课文学习。
这样导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为学习课文奠定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情调。
三、直接式导语
教师运用直截了当的语言从旧知识的内容直接转入新课,从已知转入未知,从一种文体转入另一种文体,从一位作家转入另一位作家及其作品。
前后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如我在上《海燕》一文时设计的导语:先请学生回忆《变色龙》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
接着教师略述:契诃夫对当时沙皇制度深恶痛疾,对统治者的丑恶嘴脸痛恨不已,但当时制度黑暗,鹰犬遍地,作家不可能用明朗的文字直抒胸怀,而只能采用曲折含蓄、象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憎。
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各个时代也都如此,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高尔基写的散文诗《海燕》。
这种导语能把新旧知识自然连接起来,便于学习,温故而知新,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
四、情境式导语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其他手段,创设情境,唤起学生思路,产生共鸣,具有一种急待接触语文的內趋力。
如我在上《捕蛇者说》一文时设计的导语:在旧社会里,我们劳动人民的生活是多灾多难的,他们勤劳一生,辛苦漂泊,但仍旧摆脱不了贫穷困苦的折磨,很多人最终还是被折磨而死,这种悲惨的命运是千百年来贫苦农民的共同命运。
例如《卖炭翁》《在烈日和暴雨下》《石壕吏》等,一个个催人泪下,如泣如诉的不幸遭遇,使我们想起那些无辜的人们,他们的灾难是接二连三的,他们的命运是不幸的。
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将永远鞭策人们对旧制度的痛恨。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捕蛇者说》。
这种导语,易于拨动学生的心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思路共鸣,进而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意境之中,便于学生理解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语设计是根据所教课文内容而定的,它可以灵活运用。
导语设计的巧妙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对于一节课来说,它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思想和精神面貌。
辛世儒,甘肃华亭县职教中心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