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方标准-北京水务局
北京市水务局关于北京市劣Ⅴ类水体的公示

北京市水务局关于北京市劣Ⅴ类水体的公示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水务局
•【公布日期】2023.05.22
•【字号】
•【施行日期】2023.05.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
正文
北京市水务局关于北京市劣Ⅴ类水体的公示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和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展劣Ⅴ类水体整治,在“十四五”期间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
市水务局按照《北京市劣V类水体整治工作管理暂行规定(试行)》,持续跟进劣V类水体动态管控工作。
根据2023年3月全市河道水质检测结果,将房山区刺猬河,顺义区月牙河右支流、六眼涵沟重新纳入劣V类水体整治台账。
相关区水务局应以问题为导向,制定“一河一策”劣Ⅴ类水体整治方案,完成全部劣Ⅴ类水体整治,实现“动态清零”。
现将认定的劣Ⅴ类水体名单和责任人予以公示,请社会各界监督。
2023年度劣Ⅴ类水体信息
监督电话:************;传真:************;邮箱:***************
北京市水务局
2023年5月22日。
北京市地方标准

北京市地方标准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组2018年10月目录1 任务来源和工作过程 (1)1.1 任务来源 (1)1.2 编制单位 (2)1.3 工作过程 (2)2 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4)2.1 制定标准的必要性 (4)2.2 制定标准的意义 (5)3 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 (8)3.1 制定标准的原则 (8)3.2 制定标准的依据 (8)4 国内外相关标准现状与发展趋势 (12)4.1 国家相关标准 (12)4.2 国内城市相关标准 (12)4.3 美国加州标准 (13)5 排放限值制定依据 (16)5.1 北京市施工工地监控项目 (22)5.2 排放限值研究 (23)5.3 超标率分析 (25)5.4 排放限值确定 (31)6 作为推荐性标准的依据和风险 (33)6.1 作为推荐性标准的依据 (33)6.2 推荐性标准实施的风险 (33)1任务来源和工作过程1.1任务来源2018年7月12日,中共北京市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以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为基础,紧扣大气污染结构的变化,聚焦柴油货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防治领域,针对工程减排向管理减排转变的趋势特征,编制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2018年底前,市政府制订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并向社会公开。
2020年与2017年相比,全市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减排20%,交通领域大气污染物减排30%,各区降尘量下降30%,实现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意见》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中对“打好扬尘污染管控战”做了重点部署,提出严格施工扬尘控制要求,2018年底前,制订施工场界扬尘无组织排放标准。
2018年9月1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京政发[2018]22号)》(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坚持标本兼治,推进扬尘污染管控精细化”,要求2018年底前,北京市环保局制订全市建筑施工扬尘排放标准。
地标,DB11 890-2012 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北京)

ICS13.060.30Z68备案号: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 890—2012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ischarge standard of water pollutants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treatment plants2012-05-28发布2012-07-01实施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2)4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3)5 污染物监测要求 (6)6 标准实施与监督 (8)参考文献 (9)前言本标准为全文强制。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执行本标准,不再执行DB11/307-2005《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关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排放限值。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于 2012年 5月 28日批准。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水务局共同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星海、潘涛、马世豪、李霞、罗孜。
II引言为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加强对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控制和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IIIDB11/ 890—2012 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和监测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水污染物排放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B11/307-2013

ICS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 11/ 307—2013代替 DB 11/307-2005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Integrated discharge standard of water pollutants2013-12-20发布2014-01-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3)4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5 污染物监测要求 (11)6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16)参考文献 (17)前言本标准为全文强制。
为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对DB 11/307-2005《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标准名称修改为《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调整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总钒、总钴、二氯甲烷、异丙苯、苯乙烯、氯乙烯、水合肼、吡啶、硼、二氧化氯、肼、一甲基肼、偏二甲基肼、三乙胺、二乙烯三胺、总余氯、粪大肠菌群、急性毒性、2,4,6-三硝基甲苯(梯恩梯TNT)、二硝基甲苯(地恩梯DNT)、环三亚甲基三硝胺(黑索今RDX)、硝化甘油、硝基酚类、叠氮化钠、硫氰酸盐、氯化物、硫酸盐、总铁28项污染物控制指标;删去了有机磷农药、元素磷2项污染物控制指标。
--调整了排放限值:表1中A排放限值加严37项,B排放限值加严26项;单独制订了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站的排放限值表2;表3加严34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B 11/307-2005《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下列标准适用的污染源执行以下相应标准:DB 11/890 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除上述污染源外,其他污染源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发布后,若本市再行发布新的适用相关行业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该行业执行相应的新发布的排放标准。
DB11_T1213-2015自来水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限额

ICS27.010F 10备案号:46585-2015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1213—2015自来水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限额Stipulation of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norm and calculation method for per unit product of tap drinking water2015-07-08发布2015-11-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技术要求 (2)5 统计范围 (2)6 计算方法 (2)7 节能管理与技术措施 (3)附录A(规范性附录)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的参考系数 (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城镇供水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永康、王佩玲、周大农、赵顺萍、孙福强、曹楠、刘金瀚、龚德洪、赵桂芝、张建华、张晨艳、孙凝、王璐、刘阔、王征、尚飞、赵媛媛。
II自来水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限额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镇自来水企事业单位生产、供应单位水量能源消耗限额的技术要求、统计范围、计算方法和节能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单位水量能源消耗的计算、管理、评价和监督。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供水系统drinking water supply system由取水、输水、净水和配水等单项工程组成的供给城镇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工程设施。
DB11_T1468_3-2017农用机井智能计量设施规范第3部分:远程监测和评价

5 智能计量设施监测和评价 5.1 智能计量设施监测和评价的流程
智能计量设施监测和评价的流程如图1所示。
首检
采集数据
生成计量 基准数据
定期监测、评价 满足要求
电源维修
环境变化 电源电压、频率变化
校准并调整参数
流量计、电能表数据漂移
设备维修或更换
计量仪表、机电设备故障
图1 智能计量设施监测和评价流程 5.2 智能计量设施计量数据基准的生成 5.2.1 智能计量设施计量数据基准的要求
智能计量设施标识码 identification of intelligent metering facilities 为标识智能计量设施所赋予的编码,等同于地下水源井代码。 3.4 计量数据 measurement data 由一段时间内采集积累的智能计量设施的取水记录,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得到其取水量、用电量和时 间有关的三项数据,包括单位电量取水量、单位时间取水量、单位时间用电量等。 3.5
II
DB11/T 1468.3—2017
农用机井智能计量设施规范 第 3 部分:远程监测和评价
1 范围
DB11/ 1468的本部分规定了农用机井智能计量设施的基本信息、取水记录、监测和评价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对农用机井智能计量设施进行远程监测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
DB11/T 1468.3—2017
计量数据基准 benchmark of measurement data
在正常运行情况下,采集积累并通过数学模型计算生成的智能计量设施计量数据,用于评价智能计 量设施的计量稳定性。
DB11_T348-2006建筑中水运行管理规范

ICS 91.140.60P 40备案号:18828-2006北京市地方标准DB 建筑中水运行管理规范Code for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building reclaimed water system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11/T 348—2006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系统运行管理 (2)5工艺设施运行维护 (4)附录A(资料性附录)工艺设施试运行调试技术指南 (7)附录B(资料性附录)管路误接排除方法 (9)附录C(资料性附录)中水运行报表 (10)附录D(资料性附录)检测项目与周期 (11)附录E(资料性附录)水质简易监测方法 (12)IDB11/T 348—2006II前言为了规范和指导建筑中水的运行管理,保证中水系统的供水安全,适应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特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节约用水管理中心、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红、宋磊、邬扬善、荆一凤、孟光辉、高增利、王迪。
DB11/T 348—2006建筑中水运行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中水系统运行管理及工艺设施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中水系统及建筑物或小区内的城市再生水利用系统的运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335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6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T 189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9857 城市给排水紫外线消毒设备CJJ 60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ECS 152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应用技术规程TSG R 7001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北京地方标准_水利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修复学)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A3/A4型题1.增强基牙与修复体抗力形的措施不包含A.为了保护牙体组织,尽可能保留一切牙体结构与组织B.根据缺损及牙体组织情况,合理选择设计修复体类型C.采用适当的辅助增强固位措施D.修复体有适当的厚度与体积E.保证修复体的制作质量正确答案:A解析:抗力指的是患牙和修复体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能够行使正常的口腔功能,而不会发生变形折断的能力,包括患牙组织的抗力和修复体的抗力两方面,所以B、C、D、E的描述符合这一要求。
而A说法保护牙体组织,尽可能保留一切牙体结构与组织不正确,因为无基釉不去除,容易在行使功能时折断,而影响抗力,故选A。
知识模块:口腔修复学2.固定桥设计活动连接体主要是为了A.一端基牙数目少B.减少一端基牙的扭力C.减少一端基牙的力D.加强两端的连接作用E.一端基牙固位力差正确答案:B解析:半固定桥般适用于一侧基牙倾斜度大,或者两侧基牙倾斜方向差异较大,设计双端固定桥很难取得共同就位道时,用于减少一端基牙的扭力,故选B。
知识模块:口腔修复学3.下列关于混合支持式义齿的设计要点中错误的是A.在主要基牙上设计作用良好的卡环B.设计应力中断式卡环C.取功能性或压力印模D.增加间接固位E.排硬质牙正确答案:E解析:混合支持式义齿尤其适用于游离缺失的牙列缺损,是由余留牙和黏膜起支持作用的混合式义齿,通常有远端游离缺失,所以需要设计应力中断式卡环,取功能性或压力印模,增加间接固位,所以A、B、C、D正确,而排硬质牙适合牙支持式义齿,所以E不是混合支持式义齿的设计,故选E。
知识模块:口腔修复学4.下列关于复合固定桥的说法错误的是A.包括4个或4个以上的牙单位B.整个固定桥中含有两个以上的基牙C.承受外力时,各基牙受力反应一致D.获得共同就位道比较困难E.复合固定桥常包括前牙和后牙正确答案:C解析:复合固定桥是将两种或以上的简单固定桥组合在一起而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247—2004
地下水数据库表结构
Tabulation frame of groundwater database
2004-11-15 发布
2005-01-01 实施ຫໍສະໝຸດ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2013年03月28日 北京市水务局
DB11/T 247—2004
目次
前 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表结构............................................................................................................................................................ 1 3.1 中文表名..................................................................................................................................................... 1 3.2 表标识......................................................................................................................................................... 1 3.3 表编号......................................................................................................................................................... 2 3.4 表体............................................................................................................................................................. 2 4 代码设计........................................................................................................................................................ 2 4.1 原则............................................................................................................................................................. 2 4.2 行政区划代码............................................................................................................................................. 3 4.3 监测站代码................................................................................................................................................. 3 4.4 其它代码..................................................................................................................................................... 3 5 数据类型........................................................................................................................................................ 3 6 数据库的表.................................................................................................................................................... 3 7 数据库表结构................................................................................................................................................ 4 8 数据字典...................................................................................................................................................... 10 表 1 地下水数据库数据类型表 ....................................................................................................................... 3 表 2 地下水数据库的表................................................................................................................................... 3 表 3 地下水测站基本信息表 ........................................................................................................................... 4 表 4 地下水测站变更表................................................................................................................................... 5 表 5 地下水测站高程测量表 ........................................................................................................................... 5 表 6 地下水测站成井基本信息表 ................................................................................................................... 5 表 7 地下水监测井地层岩性表 ....................................................................................................................... 6 表 8 地下水测站维护记录表 ........................................................................................................................... 6 表 9 地下水实时水位(埋深)表 ................................................................................................................... 6 表 10 地下水实时水温(气温)表 ................................................................................................................. 7 表 11 地下水实时单井出水量表 ..................................................................................................................... 7 表 12 地下水历史水位(埋深)表 ................................................................................................................. 7 表 13 地下水历史水温(气温)表 ................................................................................................................. 7 表 14 地下水历史单井出水量表 ..................................................................................................................... 7 表 15 地下水水位(埋深)月统计表 ............................................................................................................. 8 表 16 地下水水温月统计表 ............................................................................................................................. 8 表 17 地下水开采量月统计表 ......................................................................................................................... 8 表 18 地下水水位(埋深)年统计表 ............................................................................................................. 9 表 19 地下水水温年统计表 ............................................................................................................................. 9 表 20 水系基本情况表..................................................................................................................................... 9 表 21 地下水测站级别代码表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