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动态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以南通市为例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以南通市为例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以南通市为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稀缺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已成为有关各界所重点研究的一项内容。

基于此,本文以江苏省南通市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为例,对当地的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同时根据评价结果,从规章制度、土地资源开发方式等多角度入手,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措施,以期为今后的有关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前言:土地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是不可或缺的。

而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地区的落后产能仍然存在,这种传统型的高耗能、高投入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此时对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进行研究恰好符合时代要求,这有助于促进国内各地区逐步实现节约资源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从而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更高层次水平。

1基本概况南通市位于江苏东部沿海地区,水土资源较为丰富,地势较为平坦,且地质条件相对较为稳定,因此成为江苏省内适宜进行开发建设的重要区域,其承担着转移接收长三角地区产业的重要任务。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通市的工业企业大部分向周边的开发区和园区进行集中,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强度等也呈现出显著上升的态势。

整体来看,南通市工业用地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供应总量较大,近年来,全市的工业用地供应,已经占据了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地位,每年的占比均超过52%;二是工业产值地耗已经基本趋于平稳;三是新增建设用地数量已经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南通市各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已经基本较为合理,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部分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率仍然相对较低,呈现出粗放的开发管理格局。

2南通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综合评价工作的首要阶段,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科学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层次性原则;(4)全面性与可操作性原则;(5)动态变化原则;(6)引导性原则;(7)弹性原则[1-2]。

国内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与分析

国内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与分析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主要是研究城市土地开发和利用强度的合理程度,侧重于城市土地利用的挖潜。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占用农地严重,同时城市存量土地资源又存在粗放利用现象,所以为保护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其潜力评价的研究可以说是土地工作者当前迫切的任务之一。

一、土地集约利用的直接研究集约经营是粗放经营的对称,其概念最先来自农业。

集约经营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对农业土地投入一定的劳动、资本和技术。

在土地经济研究领域,人们一致认为: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单位面积土地上劳力、资金、技术、物质等投入的密集程度。

常见的土地集约度指标有:单位面积土地施肥量、单位面积土地用电量、单位面积土地农机拥有量、机播面积占农田比例、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比例等。

不过这里的土地利用集约度显然还是针对农业土地集约利用而言的。

对土地集约利用规律研究在德国经济学家屠能的《农业区位论》中就有提及。

屠能通过对城市周围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研究,提出同心圆布局原理,并认为:农业土地利用的合理集约度按土地区位地租高低即距离市场远近配置。

将区位与土地利用合理集约度研究结合在一起。

最直接研究土地合理集约度的经典理论是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一定科技条件和若干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土地收益随某一投入量不断增加将出现由递增到递减的现象。

著名剑桥学派的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还认为:报酬递减规律适用于各业中为了生产和生活而对土地的利用,显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所阐述的就是土地的合理投入问题,研究的是土地的合理集约度。

近几年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专题研究不多,相关的成果有: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到土地配置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配置,更重要的是对土地资产的配置,将城市土地资源潜力的挖潜与城市级差地租显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将城市土地增量扩张的发展模式转移到城市土地存量盘活模式上,将土地资源的配置与土地利用产出效益结合起来,等等。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的效益利用问题也愈发凸显。

如何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中实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效益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和管理中一个紧迫的问题。

科学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确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效益,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阐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研究和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状况,测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3. 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效益存在的问题,探讨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对策和措施。

4. 推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念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法、实地调查法、定量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1. 文献调研法: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合分析,探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理论和实践基础。

2. 实地调查法: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获取数据和信息,为研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数据支持。

3. 定量分析法: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算。

同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评价结果。

四、拟研究的内容和步骤本研究拟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背景和意义进行说明,明确研究的目的和局限性。

2. 文献综述。

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合分析,探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理论和实践基础,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 城市土地利用调查和数据收集。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搜集,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获取数据、信息、文献资料等,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泰安市城区土地集约度的动态评价

泰安市城区土地集约度的动态评价
标 因子 ( 均 固 定 资 产 投 入 、 均 铺 装 道 路 面 积 、 均 从 业 人 员 总数 、 均 财 政 收 入 、 均 消 费 品 地 地 地 地 地
成 交 总 额 、 均 G P 人 均 GD 、 均 城 市 用 地 、 均 住 房 、 化 覆 盖 率 和 人 均 公 共 绿 地 ) 构 建 地 D 、 P人 人 绿 , 了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采 用 多 因 素综 合 评 价 模 型 , 算 了 泰 安 市 19 ,0 0和 2 0 并 计 9020 0 7年 三 个 时 期 的
wa u l ,i c u i g t r e l y r Ta g t sb i t n l d n h e a e s( r e ,Crt ra a d Elm e tLa e s n i d c s( h n i i n e n y r )a d 1 n ie t e i ~ e 1
文 章 编 号 :0 05 4 (0 0 0 —0 61 1 0 —6 1 2 1 )20 1 —0
泰 安 市 城 区 土 地 集 约 度 的 动 态 评 价
杨 炯 , 王 卫
(.泰 山 学 院 旅 游 与 资 源 环 境 学 院 , 1 山东 泰 安 2 1 2 ; 70 1
ve t e n fx d a s t sm nti i e s e s,r d pa i g,t a m pl e s,a lg ve nm e t r v nue t ot u n oa v n ot le oy e l o r n e e , he t alt r —
o e fal o s me o d ,GDP,p rc p t v ro l c n u rg o  ̄ e a i GDP・u b n l n s r a p r a i ,p rc p t v a r a a d u ea e e p t c a e a i l ‘ ai i g s a e r e o e a e e a i u l r e a d o e t i r a .Th t g a e c r f n p c ,g e n c v r g ,p rc p t p b i g e n ln fac ra n a e ) a c e i e r t d s o eo n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作者:张霞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第02期摘要:土地是人类生产必备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与土地有很大的关联,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人类利用土地的方式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的稀缺性越来越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还将迎来以大量土地为支撑的三大高峰:人口高峰、城市化高峰和工业化高峰,这都将增加对土地的需求,但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在土地的利用过程中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因此推进土地的集约利用就很有必要。

土地集约利用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应科学建立全面测度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反映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

关键词:物质基础;土地稀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01804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与土地有很大的关联,中国人多地少,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资源仅占世界的1/3,我国的耕地不到世界的10%,却养活了22%的世界人口,同时我国的耕地还在不断的减少,我国耕地资源的三大特点是: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中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增加,粮食总量的需求将继续扩大。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城乡发展空间扩张的首要载体是土地。

我国还将迎来以大量土地为支撑的三大高峰:人口高峰、城市化高峰和工业化高峰,这些都使我国的土地资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地矛盾逐渐显现,但是在土地的利用过程中土地浪费现象严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土地供需的矛盾。

因此要破解“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难题,我国必须转变土地的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走土地的集约利用道路,缓解我国发展中的建设问题及土地资源的压力,关系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长远的利益,也是建立集约型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

基于改进熵值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以广州市为例

基于改进熵值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以广州市为例
主 要 是 由于 其 经 济 增 长 放 缓 、 保 投 入 降低 所 致 。( ) 过 对 广 州 市 与 广 东省 的 纵 向 和 横 向 对 比 发 现 , 年 来 , 州 环 3通 近 广
市的 空气质量和珠江广州段 水质并未明显改善 , 环保投入和城 市绿化建设 更是仅相 当于或低 于全 省的平均 水平 , 这 意味着广 州市在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工作 中必须加 大环境保 护投入 , 注重人 口、 土地 、 环境 与经济发展 的协
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兴衰与区域 的发展 , 而这种 合理性又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 于城市土地利用 的高效化 与集约化…。因此 , 经济发展正处 于转型 时期 、 在 资源 日益短缺和城市空间外 向扩张受 限的时代背景下 , 国 我 城市发展亟需制定新的空间发展 策略, 显然 紧凑集约 的
调 关系。


词 :城 市土 地 ; 改进 熵 值 法 ; 约 利 用 ; 州 市 集 广
中图 分 类 号 :F9 . 232
文 献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3 3 2 1 )4 0 1 .6 0 3 2 6 (0 2 o — 18 0
0 引 言
城 市 土地 是 城 市 形 成 与 发 展 的 基 础 , 城 市 社 会 、 是 经 济 、 治 、 化 等各 项 活 动 的 载 体 , 市 土地 资源 利 用 政 文 城
区 区域 性 中 心 城 市 、 通 通 讯 枢 纽 , 中 国 的 “ 大 交 是 南 门” ④。20 07年 , 广州 市 地 区生 产 总值 ( D ) 719亿 G P 为 0 元, 与上一 年 相 比增 长 1 .2 ; 均 G P达 到 7 1 49% 人 D . 8万 元 ( 常住 人 口计 ) 相 当于 广 东省 平 均水 平 的 20 ; 按 , 2% 人 口密 度 为 1 5 人/ m , 当于广 东 省 平 均 水 平 的 2 5 1 k 相 3 .7 总 面积 为 7 .7万 h 。其 中 , 设 用 地 面积 为 1 .0万 28 m, 建 60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国内外研究进展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国内外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0-8462(2009)06-0977-07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国内外研究进展朱天明1,2,杨桂山1,万荣荣1(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江苏南京210008;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北京100039)摘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缓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土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我国城市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界定和具体的研究目标相结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与RS 、GIS 技术手段相结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具体问题相结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成果和土地利用管理相结合。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土地评价;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F293.2文献标识码:A土地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必需载体,城市土地合理利用问题研究从城市诞生之日起便已开始[1]。

随着世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问题的出现,众多的学者日益意识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而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空间过度扩张和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非常突出[2,3]。

国务院对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了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扩张为重点,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的指导思想。

国土资源部近年来也积极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工作,结合国土资源调查先后开展了城市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和评价工作,提出了大量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和实践的课题,促进国内学术界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蓬勃展开。

在此背景下,对国内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有助于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进一步拓展。

1国外相关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的重要性很早就被西方学者所认识,如何集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也是西方学术界一直较为关注的问题。

当前国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及趋势展望

当前国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及趋势展望

当前国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及趋势展望张念;肖荣阁【摘要】作为缓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土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根本途径,城市土地集约也是促进我国城市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介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的基础上,本文简要回顾了目前国内外学界对集约利用定性研究(包括其面临问题及其必要性),以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定量研究(包括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制定),最后指出当前国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存在的弊端和发展展望,并指出今后相关研究应该在三个方面亟待改善:①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念的内涵界定有必要开展系统、综合的研究。

②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应该更多开展微观及系统的研究、定量研究、综合性效益研究和系统性研究。

③应该形成一套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广泛适用的评价方法。

%As the cardinal route to relieve the conflict between land requirement of curren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rable land protection ,the article gradually briefly introduces qualitative studies as well as quantitative studies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 of present research on the field .Finally ,the article points that three aspects of the studies should be improved including :①the studies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s should be deepened more thoroughly and extensively ;② there should be more systematic and quantitive studies and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ies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s ;③there should be a set of standard guideline system as well as a widely used method of criterion .【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3(000)0z1【总页数】3页(P110-112)【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趋势展望;研究综述【作者】张念;肖荣阁【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3.2目前,我国正处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经济社会建设需要大量土地资源,同时我国的现实情况却是人多地少,存量土地极度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动态评价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综合指数评定法和信息熵法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动态变化,并计算了2000年到2009年重庆市各区县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度,结果显示:全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近年来逐步提高,但总体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步不平衡格局。

分析形成这种格局的影响因素,提出提高重庆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动态变化;重庆市;建议
Evaluation on Intensive the Urban Land Use of the space-time dynamic change–A Case of Chongqing city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intensive use of urban land on the fast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ongqing which uses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evaluation method and information entropy method to study the intensive use degrees of each district and county urban land in Chongqing from2000 to 2009.We conclude that in recent years, intensive use level of Chongqing urban land gradually improves, but presents unbalanced general pattern: higher in west and lower in east. Then we analysised the factors influenting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Chongqing urban land, and puts forward some advic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intensive use of Chongqing urban land.
Keywords: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 the space-time dynamic change; Chongqing city; Advice
0 引言
自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市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城市空间不断向农村扩张,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矛盾日益突出。

数据显示,1997-2009年,重庆市城市建成区面积由523.23km2增加到1026.84 km2,净增503.61km2,同期城镇化率提高了19.4%[1]。

重庆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区,地形地貌复杂,是我国人口密度较高地区之一。

因此,大力推进市域内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促进城镇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方向发展,对实现全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

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它是指在特定的城市区域内,依据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制定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在满足城市规模发展适度,使城市获得最大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城市合理布局和优化用地结构为前提,通过对城市存量土地内涵挖潜等途径,不断提高土地
资源利用效率,以期取得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3]。

其中,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通常指土地投入产出;环境效益主要通过环境质量评估来实现;社会效益是指城市土地产出的社会价值量。

对居住用地而言,其社会产出价值量即居民居住效用(包括居民的满意度、美誉度以及居民的通勤便利程度);对商业用地而言,其社会产出价值量即单位土地上企业的资金流;对工业用地而言,其社会产出价值量即单位土地上企业的产值。

本文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重点应在已建成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及现有土地的再开发和挖掘改造上,最大程度地提高城市土地使用的社会经济效益。

此外,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有个合理限度问题,单位面积土地上资本和劳动投入量(集约度)指标并非越大越好。

单独考察经济效益,当对土地连续投入达到一定程度以后,继续投入不仅不能增加产出反而导致产出下降,这一点通常被称为报酬递减点,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出,此时达到经济学上集约利用的理想状态[4]。

但考虑到社会及生态效益时,最佳综合效益的产出数量往往少于单纯考虑经济效益最大化时的数量。

2 重庆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针对重庆市人多地少的基本情况,利用2000-2009年十年间数据[1],研究重庆市域各区县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动态变化,包括单位面积的资本和劳动投入量。

2.1城市土地集约度评价
2.1.1城市土地集约度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综合指数评定法,其模型为:
UI=×(1)
其中,m代表评价指标项;UI代表城镇集约利用度值;代表第i项指标标准化值;代表i项指标的权重值。

依据主导因素、层次性与可量化原则,结合资料可获取性,以城镇土地的人口承载力、投资强度和土地产出效益为主要因素[5](表1)。

表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2.1.2 数据处理及权重值计算
城镇土地是一个开放复杂巨系统,其时空演变存在着间断与跳跃的特点,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5]。

因此影响土地集约利用度的各因素权重可以采用信息熵进行计算,经典的Shannonr传统信息熵计算权重值方法如下:
表2重庆市土地集约利用度指标评价权重
其中,k >0;代表第i项指标第j个样本值;代表第i项指标熵值;m为指标项数;n为某项指标拥有的样本数;为第i项指标j样本的标准值;为i项指标权重值。

2.1.3集约度计算
通过将各区县数据进行汇总,得到市域整体指标值,按照上述算法得到标准值,再以恒定权重值加权计算得到全市域综合集约度[6](表3);各区县集约利用度采用公式(2)-(4)所述方法计算,结果如下(表4):
表3重庆市2000—2009年全市集约利用度
表4 重庆市2000—2009年各区县土地集约利用度
2.2城市土地集约度时空动态分析
2.2.1 城市土地集约度时空变化状态
上表计算结果表明:总体上,全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年提高,10年内共提高了78.72%,提升幅度较大,但集约水平不高。

各个区县中,渝中区和双桥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在空间上表现为集约度的高度集聚;―一小时经济圈‖内的区县集约利用程度较其他区域高,且总体上都呈现增长趋势;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呈缓慢增长趋势,且内部各区县差距较大。

2.2.2 影响因素分析
1)人口因素
人口是城镇化进程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

随着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进城务工人口快速增加,城镇化、工业化得以迅速发展。

2)投入产出因素
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代表着城镇建设用地上的投入强度,地均GDP、商品零售额、预算财政收入和工业增加值代表着城镇建设用地的产出强度[7]。

重庆近年地均投资力度正在加大,土地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城镇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在土地的产出效益中,除地均工业产值有小幅度的提高外,其它无显著变化,说明城镇建设投资的效益还未充分体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

3)其他因素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还包括自然、区位、产业政策、投资周期波动以及行政区划调整等。

自然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区域土地利用的方向、结构和深度,从而影响到城镇土地集约度的高低;区位因素的改变往往得益于基础设施的改善,如梁平、垫江;产业政策在各区县的倾斜与定位,将为该地区提供良好发展机遇,如沙坪坝区(―大学城‖)、璧山县(―西部鞋城‖)集约利用度的提高。

3 结论与探讨
第一,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各类专项规划,严控城镇建设用地增量指标。

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以土地利用为调控主题,整合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制定符合实际的建设用地指标,如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各类项目明确和细化用地标准,在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约定投资强度、容积率、工业产值和税收等集约利用指标以及开发进度等要求,充分发挥城镇土地利用价值。

同时,重点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和城市发展控制区规划,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供应总量,遏制城市规模的盲目膨胀与占用耕地的势头。

第二,根据重庆市主城区及其它区域中心城市的不同发展水平,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规划和构建完善的城镇体系,合理配置城镇职能,根据各自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第三,重庆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呈现西高东低的总体趋势,由于城镇土地
集约利用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建议加快重庆东部区域副中心城镇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带动地区经济水平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重庆市统计年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2010.
[2] 重庆市社科院,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重庆市人口发展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R].重庆:重庆市社科院, 2005
[3] 王家庭,季凯文.城市土地价格效应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研究.城市-探索与研究.2009,1:7~11
[4]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28-130.
[5] 喻峰,张迪,刘树臣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国际动态与参考, 2006, (29): 25~30
[6] 谭永忠,吴次芒.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分异规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 112~116.
[7] 张富刚,郝晋珉,姜广辉,等.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时空变异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 2005, 19(1): 23~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