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评价指标的分析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标准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标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标准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的背景下,为了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制定的一套衡量土地使用效率和可持续性的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评估土地利用方式的合理性,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标准:1.土地利用效益评估:评估土地利用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评估土地利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业机会、社会福利以及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
2.土地利用强度评估:评估土地的利用密度和使用效率。
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标准可以包括建筑物高度、建筑面积、绿地比例等。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降低土地利用强度。
3.土地资源保护评估:评估土地利用对资源保护的影响。
这包括评估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水质污染、水资源消耗等的影响,以及评估土地利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
4.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估:评估土地利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评估标准可以包括土地利用的长期影响、土地负载能力、土地复垦利用等。
5.社会影响评估:评估土地利用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
这包括评估土地利用对社会凝聚力、公平性、公共服务等的影响。
6.经济效益评估:评估土地利用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贡献。
这包括评估土地利用对产业发展、产值增长、就业机会、税收贡献等的影响。
7.水资源管理评估:评估土地利用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使用。
这包括评估土地利用对水资源消耗、水质污染、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评估土地利用对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8.环境影响评估:评估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评估土地利用对空气质量、水质污染、噪声污染、废弃物排放等的影响。
9.可行性评价:评估土地利用方案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
这包括评估土地利用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社会可行性,以及评估土地利用对土地资源和环境的潜在影响。
10.法律、法规和政策评估:评估土地利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
城镇用地集约节约评价标准

城镇用地集约节约评价标准一、引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导致城市用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与消耗,迫切需要制定合理的城镇用地集约节约评价标准,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城镇用地的定义、集约节约评价标准的背景及重要性入手,探讨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标准。
二、城镇用地定义城镇用地是指用于城市和城镇建设及相关城市服务设施建设的土地,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城镇用地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合理利用城镇用地资源对于促进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背景与重要性3.1 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镇用地资源的供给短缺与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传统的城市用地开发方式多以扩大占地面积为主,导致了大量农田和生态用地被占用,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2 重要性合理评价城镇用地的集约节约程度将对城市用地开发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可以引导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推动城镇用地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能。
四、制定城镇用地集约节约评价标准的原则制定城镇用地集约节约评价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4.1 整体规划原则评价标准应结合城市整体规划和发展定位,与城市的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土地资源情况相适应,体现综合性、系统性。
4.2 科学性原则评价标准应基于科学的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原理,量化指标应准确反映城镇用地的集约节约特征。
4.3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标准应具备一定的操作性,便于实施和监测,能够促进城市规划实际与评价结果的有效对接。
4.4 可比较性原则评价标准应具备跨地区、跨时间比较的能力,以便于城市之间的经验借鉴与对比,并有利于跟踪评价指标的变化趋势。
五、城镇用地集约节约评价标准的内容城镇用地集约节约评价标准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 经济效益评价经济效益评价是城镇用地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具体指标包括用地平均产值、用地资本产出率、用地综合效益指数等。
5.2 资源利用效率评价资源利用效益评价是评价城镇用地集约节约程度的重要指标。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

0 1 — 6 1 09 1 — 62 — 3 57 6 1( 0 ) 0 1 0 2 3 0
Co oaln o b n I d I e sv e a d t eCo sr eln o t w r ia r t mil t fUr a _ ntn ieUs n h n tu t fIsAl aslS san o an o
WU  ̄,agj t l (col f eore n ni n et ine uI) N r l n e i ,Nn ig un x 500 ) ' n -ne Sho o sucs dE v om na S ec ,G ald oma U i r t ann ,G agi 30 1 u l a R a r l c g v sy
摘要 城 市土地集约利 用就是 某一时点 、 某一 区域的城 市土地 中 , 在获得城 市最大规模效益和 集聚效益的基础 上, 以土地 合 5 用为前 ' 1 提条件 , 通过增加 土地投入 、 改善 经营管理方 式等途 径 , 来获得 土地 的最佳综合效 益。按 照 系统性 、 宜性 、 适 可量 化等 原则 , 在宏观 、 中观 和微观 3 个层次上 , 从城 市土地集约利 用的条件基础 、 土地投入 强度 、 土地利 用程度 、 土地利 用效 益、 土地 集约 利用发 展趋 势等 方面 , 构
安 徽农 业 科 学 。ora o A hi .c.09 3 (3 :10—62 Ju l f n u A Si 0 。7 1 )62 n 2 12
责 任编 辑
李菲菲责 任 校对Fra bibliotek汪伟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有哪些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有哪些法律分析:(1)土地投入强度工业用地投入包括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一般而言,投入量越大,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越高。
集约利用的合理值,理论上是土地边际投入等于边际产出时的投入值。
低于这个值时,随着投入的增加,土地产出效率上升;超过这个值时,随着投入的增加,土地产出效率反而会下降。
在目前情况下,中国工业用地的投入水平普遍偏低,没有资料显示存在过度投入现象。
(2)土地产出效益是土地作为产业用地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率,是土地的产出。
工业用地的产出就是工业用地的经济效益。
反映工业用地的经济效益主要有三个指标:①地均工业总产值。
它是反映工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水平的重要指标。
②地均利税。
它反映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对国家税收方面的贡献。
③地价实现水平。
是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地价与土地所在级别基准地价的比值。
一般而言,土地利用效率越高,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也就越高。
(3)土地使用强度土地使用强度最直接地反映了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用单位土地面积的承载容量来衡量。
依据工业用地的特点,本文选择了七个评价指标:①建筑密度。
项目用地范围内各种建筑物占地面积总和占总用地的比例。
该比例大说明用地集约度高。
②容积率。
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该比值大说明用地集约度高。
③厂区内绿地率。
项目基地内绿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率。
该比率大说明用地集约度低。
④行政办公用地比率。
项目用地范围内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占用土地面积或分摊土地面积占总用地的比例。
该比例大说明用地集约度低。
⑤地均职工人数。
反映工业用地的人口负荷。
⑥生产用地利用率。
生产用地面积与宗地总面积之比。
生产用地利用率能综合反映土地的利用和闲置情况等。
⑦工业用地比例。
工业用地方位内工业用地总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
这一比例越大,表明集约度越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程度评价指标

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程度评价指标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程度评价指标是衡量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效益和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分步骤详细介绍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程度评价指标的内容。
第一步,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程度评价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率、建筑面积比、地下建筑面积比、容积率、空置率和绿化率等指标,下面详细介绍这些指标的含义及其评价标准。
土地利用率是指建设用地年均使用量与规划建设用地总量的比值,评价标准为60%以上为合格,80%以上为良好,90%以上为优秀。
建筑面积比是建筑总面积与城市用地面积的比值,评价标准为0.5以下为合格,0.6至0.8为良好,1.0以上为优秀。
地下建筑面积比是地下建筑总面积与地上建筑总面积的比值,评价标准为0.3以下为合格,0.4至0.6为良好,0.7以上为优秀。
容积率是指建筑总体积与所占土地面积的比值,评价标准为1.0以下为合格,1.2至2.0为良好,2.5以上为优秀。
空置率是指建设用地中空置的土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总量的比值,评价标准为10%以下为合格,5%以下为良好,3%以下为优秀。
绿化率是指城市建设用地的绿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的比值,评价标准为30%以上为合格,40%以上为良好,50%以上为优秀。
第二步,对于城市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程度的评价标准,需要根据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科学的制定。
对于发展早期的城市,土地利用率应该以60%以上为合格,而对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则应该以90%以上为优秀。
因此,评价标准应该和城市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第三步,城市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程度评价指标的实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和数据统计系统。
对于城市规划工作机构,要加大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的政策引导和指导力度,尤其是在城市规划时应该将评价指标纳入到规划体系中,以评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
总之,城市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程度评价指标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的政策引导,同时建立起健全的监测体系和数据统计系统,以及完善政策法规来推动城市建设用地集约经营科学化和可持续化的发展。
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评价分析

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评价分析摘要:我国城市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如何提高其土地使用效率,挖掘城市用地潜力,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贡献率;评价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主要是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程度和潜力。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是指一定时期,城市建成区所能利用的三维(地面、空中和地下)空间范围内,以国家标准和有关行业内部规定为依据,采用绝对标准或相对标准,从城市自然和社会经济的整体特点出发,通过增加土地投入(物质的、劳动的)、调整存量土地(容积率、建筑密度等)、合理配置土地(各用途土地的空间协调)、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各用途土地的比例调整)等措施,在不增加城市土地总量的前提下相对增加的城市土地面积数量、经济价值、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心理效益等整体效益[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潜力评价是指通过建立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先进的计算手段(如地理信息技术等),运用模拟或仿真技术,评价在可预测的未来、可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优化配置各种用途土地的空间布局,能够实现的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增加状况。
根据评价结果,可把评价区域划分为理论高潜力区、中潜力区、低潜力区和无潜力区[2]。
根据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要求,对一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的评价是对一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总体评价,中观层次是对城市内部区域的评价,微观层次是对具体地块的评价。
一、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评价方法设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潜力评价指标变量为(i=1,2,3…n),其值为(i=1,2,3…n),、为系统稳定临界点上指标的上下限。
根据协同论可知:①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状态方程为线性;②势函数的极值点是系统稳定区域的临界点;③慢驰豫变量在系统稳定状态时也有量的变化,这种量的变化对系统有序度有两种功效:一种是正功效,即慢驰豫变量增大,系统有序趋势增加;另一种是负功效,即慢驰豫变量减少,系统有序趋势减少。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综述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综述[摘要]土地被人类大规模利用的历史非常悠久,但都以粗放经营方式为主。
随着人口的增长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投入少,产出低的粗放利用方式已不适应现状需求。
实行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受益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应对此问题的根本出路。
文章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我国的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及评价工作进行总结归纳。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1 前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使得各类资源成本不断飙升,具有“财富之母”之称的土地资源作为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其他各类资源的价值波动,从而直接影响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因此,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本文对我国未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应加强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并充分发挥评价结果在现实应用中的趋势展望。
2 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土地利用集约度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单位土地面积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土地面积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越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越高;反之,则越低[1]。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核心工作就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国土资源部为此专门先后颁布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技术方案》、《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
从我国实际出发,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应当慎重考虑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整体性、层次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经济产出指标等。
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以及土地投入产出的特点,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主要选取指标如表1所示,主要以土地投入,包括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入,以及土地的投入方式,再就是土地的产出,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各方面。
总体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分为4个层次:即土地利用结构(C)、投入程度(I)、土地产出效率(O)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S)。
(1)土地利用结构(C)包括2个次一级指标C1~C2,投入程度(I)包括2个次一级指标I1~I2,土地产出效率(O)包括4个次一级指标O1~O5,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S)包括4个次一级指标S1~S4。
评价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评价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价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这一进程中,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水平成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指标,直接影响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那么,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们该如何对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一、概念解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的概念。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指在土地利用方面,尽可能地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益和产出效益,实现生产力和资源的最大化。
而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是指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土地利用效益、土地极限利用能力和土地综合利用效益所达到的水平。
二、评价标准如何评价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率是指某一地区土地在一定时期内被有效利用的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通过对城市规划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可以了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率的趋势和变化情况。
如果土地利用率较高,则说明土地资源得到了较充分的利用,反之则有待进一步考察和改进。
2. 基础设施密度基础设施密度指城市建设、道路、公交线路等基础设施数量与区域面积的比值。
通过对某一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可以评价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的密度和覆盖面积。
如果某一地区基础设施密度高,往往意味着该地区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反之则表示该地区城市化程度低。
3. 绿化率绿化率是指某一地区绿化面积占该地区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通过对城市绿地和公园等绿化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价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绿化资源的合理利用。
如果该地区绿化率较高,则说明该地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反之则存在环境治理和改进的需求。
4. 经济发展效益经济发展效益是指城市经济建设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效益。
通过对某一地区的财政收入、就业率、地区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的测算和分析,可以了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 lsso n o a i n a d Ev l a in I d c t r o b n La d I t n ie Us ay i n Co n t to n au t n ia o fUr a n n e sv e o
Ab ta t sr c :Ur a a d i tn ie u e c n oa in i h a i o n f i v l ai n b n l n n e sv s o n tt s e b sc o t p i t o t e a u t .T i a e e i e h c n oai n o r a a d s o hs p p r d f s t e o n tt fu b n ln n o i t n i e i ,e tb ih n h u b n a d i tn ie u e e au t n i d c t r s s mt f m ne st ,e o o c e iin y n io me tl ne sv r e sa l i g t e r a ln n e s s v l a i n iao y t ' i t n i s s v o e l o y c n mi f ce c ,e vr n n a
由于我 国人 多地 少 ,耕 地保 护 与建 设用 地扩 张 的矛盾 日
1城 市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的 内涵
益 突出 ,近年来 城市 土地集 约 利用 问题倍 受 政府部 门和专 家 学者 们所 重视 。但 目前人们 对 城市 土地 集约 利用 的 内涵认 识
并不 一致 ,对城 市 土地集 约利 用 的评价 指标体 系还需要 进 一 步完 善 , 本文 对此进行概 要研究 。
国 土 与 自 然 资 源 研 究
・Hale Waihona Puke 1 。 8TERRI ORY & NATURAL RE T SOURCE S STUDY
2 1 0 1 No 5
.
文章 编 号 : 0 3 7 5 ( 0 1 0 — 0 - 2 10 — 8 3 2 1 )5 0 1 0 8
中图 分 类 号 : 3 1 F 0
5 23针对不 同 的区域 , ._ 实行差异 化 的土地利 用策略 。 我省 大小 兴 安岭林 区 , 林资源 丰富 , 严格 实施 “ 森 要 天然林保 护 工程 ”加 ,
大 天然 林保 护力 度 , 局部 地 区实 行封 山育 林 , 护 原始 的森 林 保 生 态环 境 ; 张广 才老爷 岭地 区农 林资 源配 合 较好 , 今后 应该 以 农 林并重 , 格保 护好耕地及林 地 ; 江平原 、 严 三 松嫩平 原地 势平 坦, 耕地集 中连 片 , 是我 省重要 的商 品粮 基地 , 因此 必须实施 最 严 格 的耕 地保 护措 施 , 保证耕 地面 积不减 少 , 质量 不下 降 , 其 尤 是 两大平 原地 区分布着许 多 国家 级 、省级湿 地 自然保护 区 , 对 维 持 区域 良好 的生态环境 发挥着 重要 的作 用 , 以要严禁 人为 所
a d s c a f ce c fl n s t . n o i le in y o a d u e e c i
Ke r s r a a d n e sv s ;C n oain; au t n i d c t r y wo d :U b n ln ;I t n ie u e o n t t o Ev l a o n iao i
文 献标 识 码 : A
基 金项 目 : j省 国 土 资源 厅 “ 宁 省 区域 建 设用 地 节 约集 约 利 用 年 度 考 核 评 价 ” 只资助 辽 : 辽 项
城 市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的 内涵 与评 价 指标 的分 析
孑凡 文 , 乙 郑文博 , 杨 越(阳 筑 学 理 院辽 沈 18 沈 建 大 管 学 ,宁 阳l6 0) 1
摘 要 : 市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内 涵 的 确 定 是 进 行城 市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评 价 的 基 点 。本 文 界 定 了城 市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的 内 涵 , 应 从 土 地 利 城 并
用强度 、 土地利 用经济效益 、 境效 益和社会 效益等 方面 建立 了城 市土地 集约利 用评价指标 体 系。 环
7 18 . 4 0 88 6万元 , 为 18 — 9 6年 间的 1 .6 仅 9 5 19 00 %。黑龙江 省生 态 系统 服 务价 值 的增加 主要源 于 耕地 、水域 面 积 的扩 大 , 而 19 — 09年生态 服务价 值增 幅减缓 原 因是林地 、 9620 水域 面积 小 幅度下 降所致 。从 全省五 大土 地利 用分 区生态 服务 价值 总量 来 看 , 兴安岭 地 区生态服 务价 值总 量最 大 , 他依 次 为三 江 小 其 平原、 大兴安 岭 、 松嫩平 原和张 广才老 爷岭地 区 。 5 14黑 龙 江省 单项 生态 服 务价 值 变 化 :9 5 2 0 .. 18 — 0 9年 间全 省
土地 集 约利用 源 自于农 业土 地利 用 ,是指 在一 定土地 面 积上 投 入较 多 的生产 资料 、 术措 施 和 劳动 , 行 精 耕细 作 , 技 进 以提 高单位 面积 产量来增 加农 产 品 总量 的一种 土地 利用方 式 或农 业生 产经 营方 式 。其最 初 的 内涵 本 质是 土地 利用 的高投
K ONG F n w n e l(c o l fMa a e e t S e yn inh nv r t S e y n 1 8 C ia a — e ta S h o o n g m n , h n a gJ z u U ies y h n a g 10 6 , hn ) a i,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