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炎词的“清空”

合集下载

浅论张炎改造词体的观念

浅论张炎改造词体的观念

较 为具 体 : “ 欲 雅 而 正 ,志 之 所 之 ,一 为 词 情 所 役 ,则 失 其 雅 正 之 音 。 耆 卿 、 伯 可 不
必论 ,虽 美 成 亦 有 所 不 免 。 如 ‘ 伊 泪 为
时 诸 词 家 , “ 指 摘 其 短 ,无 一 免 者 ” 皆 ,虽
然 确 有 蚍 蜉 撼 树 之 嫌 ,但 也 部 分 地 反 映 了
所以清空是张炎对词体创作整体境界的要求而不是针对词作的某一方面的要求它是一种综合的审美境界统摄到词创作的所有构成要素同时词作中的每一个具体要素都在反映着清空的特质
第 二 十 七 卷 第 二 期
2 1 年 2 月 02








Vo 7 No 2 L2 . Fe . 01 b 2 2
J OURNAL OF CHUXI ONG NORM AL UNI VERSI TY
浅 论 张 炎 改 造 词 体 的 观 念
彭新 有
( 宏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云 南 德 宏 6 8 0 德 7 4 0) 摘 要 :为 了挽 救 词 体 的衰 颓 局 势 ,为 了振 兴 词 坛 ,张 炎 极 力 主 张 对 词 体 进 行 革 新 。 张 炎 词 体
内容 两 个 方 面 。 词 乐 的 雅 正 ,张 炎 论 述 得 较 为 概 括 ,对 词 的 语 言 内 容 的 雅 正 论 述 得
黄 鲁 直 出 ,始 能 知 之 。 又 晏 苦 无 铺 叙 。 贺 苦 少 重 典 。 秦 即 专 主 情 致 ,而 少 故 实 。譬
如 贫 家 美 女 ,虽 不 妍 丽 ,而 终 乏 富 贵 态 。 黄 即 尚故 实 而 多 疵 病 ,譬 如 良玉 有 瑕 ,价 自减 半 矣 。 [ ‘ ’ 清 照 的这 番 评 论 历 数 当 ” 李 ]

评宋词的清空之美

评宋词的清空之美

评宋词的清空之美作者:李培兴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05期宋词是我国古代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这种艺术不仅盛行于当时而且泽被于后世,许多名篇佳作,历代传唱不衰。

说这些名篇佳作熏染并丰富了我们民族的情感,培养并升华了我们民族的艺术品位,也不为过。

明清时代的词论家有许多评论,或论源流,或评词作,他们的言论为我们解读词的艺术,领悟词的精神提供了借鉴。

笔者阅读了一些词作和词论,深切地体会到:词的“清空”之美倍受推崇,当世词家多作清空之词,后世词论家也频用清空之语。

诸如“词贵清空”、“词以清空婉约为宗”等。

所以,拟以短文张扬宋词的“清空”之美。

何为“清空”?笔者想从创作和欣赏两个方面加以解说。

一、空处起步闲处着想清代沈祥龙说:“词当于空处起步,闲处着想。

空则不占实位,而实意自笼住;闲则不犯正味,而正意自显出。

若开口便实、便正,神味索然矣。

”(《论词随笔》第4页)宋代张炎也说过:“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转引自龚兆吉《历代词论新编》第221页)他们的意思是作词不宜从实处写起,实写会使词因意境受到限制而缺少神韵。

应采用比附之法旁敲侧击,将本意从旁托出,留给听者、读者一个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所谓的“空处”、“闲处”,指的当是能让人联想到词人本意的比附之物。

举一个相反的例子:清平乐辛弃疾茅搪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写了一农家的快乐生活,一座低矮的茅屋,建在碧绿的草地上,旁边有清溪流淌。

白发夫妇且饮且笑,大儿在溪东锄豆,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在溪头剥莲蓬。

词出语通俗质朴,情景具体可感。

但仔细想来,词人的本意已经合盘托出,读之,能想见到的除了茅屋附近的情景,再无旁物。

因为“开口便实”,词的意境狭小,所以这首词绝无清空之美。

“含蓄无穷,词之要诀。

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

张炎《解连环·孤雁》原文译文赏析

张炎《解连环·孤雁》原文译文赏析

张炎《解连环·孤雁》原文|译文|赏析《解连环·孤雁》此词描写了一只离群失侣的孤雁独自在江野彷徨的凄苦情景,抒发了作者自己羁旅漂泊的愁怨,委婉地流露出故人之思和亡国之痛。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解连环·孤雁》原文宋代:张炎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空阔的楚江夜晚,我痛心突然被惊散后,自己已脱离雁群万里之远。

顾影自怜,想到飞下寒塘,只见地面一片眼前草枯沙净,江水平阔伸向遥远天边。

孤单一只的我无法排成字形,只能寄去相思情意的一点。

还生怕这样徘徊迁延会耽误北地吞毡嚼雪的故人,传达他们眷念故园的心愿。

有谁会可怜我长途飞行的艰难?让我想起深夜孤居长门宫的皇后,锦筝弹着心中无限的幽怨。

料想自己的伴侣还栖宿在芦花中,他们是否正惦念我在春前,会转程从旧路飞回北边。

我仿佛听到他们在暮雨中声声呼唤,只怕在边塞突然相见。

这样当双燕归来后栖息于画帘半卷的房檐,我也不会羞惭。

注释楚:泛指南方。

恍(huǎng)然:失意貌。

自顾影:对自己的孤独表示怜异之意。

自顾影:顾影自怜,对自己的孤单表示怜惜。

下寒塘:崔涂《孤雁》诗:“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写不成书:雁飞行时行列整齐如字,孤雁而不成字,只像笔画中的“一点”,故云。

这里还暗用了苏武雁足传书的故事。

因循:迟延。

残毡拥雪:用苏武事。

苏武被匈奴强留,毡毛合雪而吞食,幸免于死。

这里喻指困于元统治下有气节的南宋人物。

荏苒(rěn rǎn):展转不断。

谩:漫,徒然的意思。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

这里用长门宫的寂寞冷落来形容孤雁的凄凉哀怨。

锦筝:筝的美称。

古筝有十二或十三弦,斜列如雁行,称雁筝,其声凄清哀怨,故又称哀筝。

张炎《词源》“清空”说

张炎《词源》“清空”说

张炎《词源》“清空”说
张炎在《词源》中提出了“清空”的审美要求:
清空
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词如野云孤飞,去留⽆迹。

吴梦窗词如七宝楼 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词如野云孤飞,去留⽆迹。

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眼⽬,碎拆下来,不成⽚段。

此清空质实之说。

梦窗声声慢云:“檀栾⾦碧,婀娜蓬莱,游云不蘸芳洲。

”前⼋字台,眩⼈眼⽬,碎拆下来,不成⽚段。

此清空质实之说
恐亦太涩。

如唐多令云:“何处合成愁。

离⼈⼼上秋。

纵芭蕉不⾬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好,有明⽉、怕登楼。

前事梦中休。

花空烟⽔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

”此词疎快,却不质实。

如是者集中尚有,惜不多⽿。

⽩⽯词如疎影、暗⾹、扬州慢、⼀萼红、琵琶仙、探春、⼋归、淡黄柳等曲,不惟清空,⼜且骚雅,读之使⼊神观飞越。

“此清空质实之说”,在词论史上是颇为新鲜的理论,也是张炎着⼒进⾏阐发的思想,他举出⼀些吴⽂英(梦窗)和姜夔(⽩⽯)的具体词作例进⾏解说,结合这些作品看,张炎的“清空”理论内涵有⼏个层⾯:
1、在词的创作构思上,想象要丰富,神奇幻妙;
2、撷取或⾃造的词之意象,要空灵透脱忌凡俗;
3、由这些象所构成的意象结构整体,构架要疏散空灵,不能筑造太密太实。

这样的词作,表现出来的审美风貌就会⾃然清新,玲珑透剔,使⼈读之,神观飞越,产⽣丰富的审美联想。

常州词派对张炎清空骚雅说的继承与发挥

常州词派对张炎清空骚雅说的继承与发挥
出一辙 。 陈廷 焯提 出了“ 沉郁 ” 说,
所 言“ 沉 郁” 实际是 张炎“ 骚雅” 观
( 《 词概 》 ) 、 “ 词 贵 清 空 ,嫌 质 实 ” ( 《 双邻 词钞序 》 ) ,避 清空之 弊端
而倡“ 清 空 中有 沉 厚 ” , 重 含 蓄寄
பைடு நூலகம்托。
北宋词 下者在 南宋下 , 以其
学教 育
常州词派对张炎清空骚雅说的继承与发挥
圄 吕 丽 红
内容摘要 : 常州词派提倡词 中运用 比兴寄托 , 追求词“ 清 空” 之意境 , 从其理论 渊源看 , 是 对宋末张炎“ 清 空 骚雅” 说的继承与进 一步的发挥。 关键词 : 常州词派 张炎 “ 清空” 之境 寄托
张炎 在《 词 源》 中提 出“ 清空
笔》 ) 对“ 清空 ” 作 了解 释和 说 明。
谢 章铤认 为 : “ 宋人 论词精 湛莫过
灵蕴藉 ,这 与张炎所 倡导 的 “ 清 空 ”意境异 曲而 同工 。重视词 的 “ 清空 ” , 云: “ 盖词 贵清空 , 宋 贤名 训也” ( 《 词话 》 九) , 并 针 对倡 “ 清 空 ”者流于 空疏之 流弊进 一步提 出: “ 词之大要 , 不 外厚 而清 。厚 ,
“ 初 学词求 空 , 空则灵气往 来 。既
成格 调 求实 ,实则 精力 弥 满 。 ” ( 《 介存 斋论词 杂著》 ) 尽管 周济对
“ 空” 、 “ 实 ”所持 观点与张 炎并不

推 崇“ 清 空” 之 境
对 于张炎 力倡之 “ 清空 ” , 常
州词 派 中不乏 推重者 。 周济虽认 为张炎 “ 才情诣 力 亦 不后诸人 , 终觉 积谷作 米 , 把 缆 放船 , 无 开 阔手段 ” ( 《 介存斋论 词 杂著》 ) , 但对 于张炎 的“ 清空 ” , 还

试析张炎《词源》所论之“清空”

试析张炎《词源》所论之“清空”

古代文学试析张炎《词源》所论之“清空”张天阳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摘要:张炎在其词学著作《词源》下卷中,对其以前的宋代词学理论作了系统化的总结,并提出了“清空”这一特殊的词学范畴,其理论对后世的词学发展和词体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深入《词源》下卷所论之“清空”的具体内涵与意蕴,是理解张炎的词学理论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张炎;《词源》;“清空”一、“不惟清空,又且骚雅”“清空”是张炎词论中最为重要的词学审美范畴。

在《词源》中,张炎专门列出《清空》一章,在其中集中探讨了他的“清空”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白石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入神观飞越。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其所论述的“清空”无法离开“骚雅”而存在。

为此,不妨先从张炎在《词源》下卷中多次谈及的“雅正”出发,来探讨“清空”的具体内涵。

在《词源·原序》篇中,张炎直书:“古之乐章、乐府、乐歌、乐曲,皆出于雅正。

”可见张炎开门见山地提出“雅正”,之下有着久远的诗学渊源。

首先是“雅”一字,何为“雅”?对于“雅”的解释,最早见于《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因此《诗大序》可视作张炎所提“雅正”一词的滥觞。

张炎提出这一词学范畴,首先是出于词律上的要求。

《词源》上卷通篇整合词的声韵音律,在下卷《词源·音谱》中,他写道:“词以协音为先,音何者,谱是也。

古人按律制谱,以此定声,此正声之依永律和声之遗意。

”可见张炎对词律复归“正声”,合诗之“遗意”的要求。

词体原本是与音乐息息相关的,然宋代,词人中晓音律者愈来愈少,使两者之间的关联逐渐断裂,沈义父言:“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诱。

诗词赏析:张炎《解连环·孤雁》

诗词赏析:张炎《解连环·孤雁》

诗词赏析:张炎《解连环·孤雁》解连环·孤雁宋代:张炎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译文在空阔的楚江夜晚,我痛心突然被惊散后,自己已脱离雁群万里之远。

顾影自怜,想到飞下寒塘,只见地面一片眼前草枯沙净,江水平阔伸向遥远天边。

孤单一只的我无法排成字形,只能寄去相思情意的一点。

还生怕这样徘徊迁延会耽误北地吞毡嚼雪的故人,传达他们眷念故园的心愿。

有谁会可怜我长途飞行的艰难?让我想起深夜孤居长门宫的皇后,锦筝弹着心中无限的幽怨。

料想自己的伴侣还栖宿在芦花中,他们是否正惦念我在春前,会转程从旧路飞回北边。

我仿佛听到他们在暮雨中声声呼唤,只怕在边塞突然相见。

这样当双燕归来后栖息于画帘半卷的房檐,我也不会羞惭。

注释楚:泛指南方。

恍(huǎng)然:失意貌。

自顾影:对自己的孤独表示怜异之意。

自顾影:顾影自怜,对自己的孤单表示怜惜。

下寒塘:崔涂《孤雁》诗:“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写不成书:雁飞行时行列整齐如字,孤雁而不成字,只像笔画中的“一点”,故云。

这里还暗用了苏武雁足传书的故事。

因循:迟延。

残毡拥雪:用苏武事。

苏武被匈奴强留,毡毛合雪而吞食,幸免于死。

这里喻指困于元统治下有气节的南宋人物。

荏苒(rěnrǎn):展转持续。

谩:漫,徒然的意思。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

这里用长门宫的寂寞冷落来形容孤雁的凄凉哀怨。

锦筝:筝的美称。

古筝有十二或十三弦,斜列如雁行,称雁筝,其声凄清哀怨,故又称哀筝。

《晋书·桓伊传》“抚哀筝而歌怨诗”。

蓦地:忽然。

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北方。

赏析《解连环·孤雁》是宋亡后之作,是一篇的咏物词。

它构思巧妙,体物较为细腻。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元【圣才出品】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元【圣才出品】

第7章元7.1复习笔记一、《词源》【选录】【元】张炎1.张炎提出的评词标准《词源》是张炎晚年的著作,上卷论乐律,下卷论词的赏鉴和作法。

他提出评词的标准有三:(1)意趣高远;(2)雅正;(3)清空。

2.张炎的“意趣”说(1)《词源》专设了“意趣”一节,提出了“意趣”的审美要求:“词以意为主,不要蹈袭前人语意。

”并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洞仙歌》(冰肌玉骨)、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姜夔《暗香》、《疏影》等词“皆清空中有意趣”,但却批评周邦彦词“惜乎意趣却不高远”。

(2)从张炎的论述看,意趣是指词中要蕴含着的丰富的审美情趣。

但意趣有各种各样,张炎所指则是偏重于蕴含在作品中的超脱高远的情趣,其实它与诗论中的意境很有相同之处。

3.张炎的“雅正”说(1)张炎说“词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营。

……”他是因为不满柳、周的“浇风”而提出“雅正”“意趣”的要求的。

(2)张炎作词受北宋周邦彦和南宋姜夔的影响最大。

但在《词源》里对周、姜两家是有抑扬之论的;他赞赏周词“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诗句”,而不满他“意趣不高远”,不免“失雅正之音”,他说周词须“以白石骚雅句法润饰之”,才算是“天机云锦”。

4.张炎的“清空”说(1)张炎的《词源》提出了“清空”的审美要求。

《词源》中专设“清空”一节,可见其对“清空”的重视,其开篇即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2)从张炎对一些词人词作的评论看,“清空”的内涵①在构思上,想象要丰富,神奇幻妙;②所撷取或自造的词之意象要空灵透脱,而忌凡俗;③由这些意象所构成的意象结构整体,构架要疏散空灵,不能筑造得太密太实。

(3)这样的词作表现出来的风貌就会自然清新、玲珑透别,使人读之,神观飞越,产生丰富的审美联想。

《词源》推崇姜夔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等,都被推为清空、骚雅之作。

(4)张炎在《词源》里特立“清空”一目,是为不满吴文英词晦涩的作风而发;他把姜夔作为“清空”的典范作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骚雅 ” 是指诗歌“ 感于哀乐 , 缘事而发 ” 的现实主义精神 , 它 是 我 国古 代 诗 歌 的 精 髓 所 在 。 是历代诗人创作理论的源头 。 在 这 层 面上 , 骚雅 词人唱骚雅 之曲 , 倡骚雅 之风 , 目 的 就 在 于 把 诗歌 的 现 实 主 义 精 神 引 入 词 中 ,要 求 娱 宾 遣 兴 的 小 词 向诗 靠 拢, 担 负 起言 志载 道 的功 能 。 张炎 曾说 : “ 故其燕 酣之乐 , 别 离之愁 , 回文 题 叶 之 思 , 岘 首西州之泪 , 一 寓 于词 。 若能屏去浮艳 , 乐而不淫 , 是 亦汉 魏 乐 府 之 遗 意 。” ( 《 词 源・ 赋情》 ) 可见 , 张炎一直在追求《 诗经》 “ 乐 而不 淫 。 哀而不伤” 的美 学规 范 , 并 以此 评 判 其他 词 人 的 词 作 。 他在创作诗词 时, 始终在贯彻“ 骚雅” 的精 神 。 笔 者 选 取 了 这 首 《 绮罗香》 ( 红叶 ) , 试做分析 : [ 绮罗香] ( 红叶) 万 里 飞霜 , 千林落木 , 寒艳不招春妒 。 枫 冷吴 江 , 独 客 又 吟 愁 句 。正 船 舣 、 流水孤村 , 似花绕 、 斜 阳 归路 。 甚 荒 沟 、 一 片 凄 凉, 载情不去载愁去 。 长 安 谁 问倦 旅 。 羞见衰颜借酒 , 飘零如许 。 谩 倚新 妆 , 不 入
江南 , 夜窗听暗雨。
张炎 在 这 首 词 中 , 以红 叶 为 载 体 . 描 写 了一 幅 “ 寒艳” 的 风 景画。 首句便点出了“ 万里飞霜 , 千林 落 木 ” 景象 。 “ 飞霜” 二字 , 点 出 了 季节 已是 深秋 , 映在脑海里 的 , 便 是 一 种 凄 清惨 淡 的 肃 杀 之秋 。不 同 于 张若 虚 《 春江花月夜 》 里“ 空里流霜不觉飞” 的 美好 月夜 , 这里是使“ 千林落木 ” 的 暮秋 之 霜 。 张炎在词中 , 经常运用“ 万里” “ 野云 ” “ 孤 鸥” 这样的意象 . 此首词中 . 首句就拉开了一幅千林落木的广袤画卷。 可 以 想 象 出 诗 人 由远 而 近 , 置 身 于落 叶缤 纷 的 世 界 中 , 孤独 地 体 味 着 那 种“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 悠 。 独怆然而涕下 ” 的 旷世孤独。 在这种“ 无边 落木 萧 萧 下 ” 的哀伤中 , 孤 独 的诗 人 在 清冷的江边 , 咀 嚼 着 无 法 排 遣 的 艰 难 困 苦 。然 而 , 那 些 鲜 艳 如 同 夏 花 的 一 片 片 红 叶 ,又 给 这 凄 清 的寒 江徒 添 了 大 片 热 烈 的
色彩 。
格。 “ 骚雅 ” 原指《 离骚》 和《 诗经》 中 抒 情 言 志 的 美学 规 范 。 “ 骚” 的基本精神是忧愁幽思 , “ 雅” 为“ 言天下之 事 , 形 四方 之 风 , 谓 之 雅 。雅 者 , 正也 , 言 王 政 之 所 由废 兴 也 ” 。( 《 诗大序》 ) 可见,
2 0 1 5 年 第 4 1 期考 试  ̄ : F I J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词 的
石 艳 霞
“ 清 空 "
( 徽 县 第 二 中学 , 甘肃 徽县
7 4 2 3 0 5 )
摘 要 :兼 为 词 人 和 词 学 家的 张 炎 , 其 在 词 的 创 作 和 词 学 理 论 的 创 作 上 都 颇 有 建树 。在 评 价 词 的 标 准 上 , 他 创 立 了清 空 , 骚 雅, 用 来 品评 词 作 。 在 词 的形 式 方 面 , 他 注重 词 音 律 的协 和 流 美 , 清 越雅 正 。张 炎词 作 音 律 协 洽 , 句琢字炼 。 雅 丽 清畅 。 在 词 的 内容 方面 , 他 提 倡 词 作 风 格 的 清 丽 高远 , 意趣 的 淡雅 空 灵 , 以 及 遣 词 造 句的 精 粹 与 融 化 不 涩 。 作 为 词人 的 张 炎 , 他 在词作创作 时。 又 一 直 贯彻 和 实践 词 学 理 论 , 创 作 了 大量 绝 妙 好 词 。 本 文根 据 张 炎 的 词 学 理 论 中的 “ 清 空” 探 讨 张 炎 的词 。 关键词 : 张 炎 清 空 词 学理 论 关于清空 , 张 炎是 这样 定 义 的 : “ 词要清空 。 不 要 质 实 。清 空则古雅峭拔 。 质 实 则 凝 涩 晦 昧 。姜 白石 词 如 野 云 孤 飞 . 去留 无 迹 。吴 梦 窗 词 如 七 宝 楼 台 , 炫人眼 目, 碎拆下来 , 不成片段。 此 清 空 质 实 之 说 。” 这里张炎所提倡的清空 , 是与质实相对的 , 而清空的具体概念 , 他 并 没 有 描 述 。沈 祥 龙 在 《 论词随笔》 中, 做 了这 样 的描 述 : “ 清者 , 不染尘埃之谓 ; 空者 , 不着色象之谓。 清则丽 , 空则灵 , 如月之曙 , 如气之秋。” 从这里 , 可 以 捕 捉 一些 信息 , 所谓词的清空, 即是 一种 气 骨 , 一 种 冲冷 的情 怀 。“ 清” 即 是 词 巾 秉 含 的那 种 纯 净 透 明 。 清 爽 悠 远 的气 象 , 如同“ 野云” , 在 幽静 闲 适 的 山涧 , 在 深 旷 悠 远 的高 空 里 , 孤寂 又缥缈 , 来 去 无 影 。而 “ 空” , 不 是 空洞 , 空虚 之 谓 , 而 是一 种 气 度 , 是 置万 物 于 自 然原 始 , 一 种 超然 的情 怀 。 在 张 炎 的词 作 里 , 随 处 可 以 找 到 这种 “ 清空” 的情怀 , 这 种 闲 云 野鹤 的意 象 。 根据“ 诗言志, 歌 咏言 ” 的 创作 依 据 , 由于 张 炎 人 生 经 历 , 致 使 他 后 半 生 生 活 在 社 会 的 边 缘, 穷 困 潦倒 , 落拓浪游。 然而 , 张 炎 并 没有 作 大 量 苦 寒 吟 , 而 是 在苦 难 中追 求 生 活 的 闲适 与优 雅 , 这 本 身 就 使得 词 作 中具 有 一 种冲淡的 、 清 冷 的情 怀 , 一种超然 , 但 同时 又 幽 怨 的意 境 。 如果说“ 清空” 是 对 意 境 风 格 上 的 要 求 的话 , 那 么“ 骚雅 ” 则是 对 词 内 容上 的 规 范 。 二 者 共 同铸 就 了 张炎 词 的 灵 魂 与 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