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旧居有感》张炎词作鉴赏

合集下载

《解连环孤雁·张炎》原文与赏析

《解连环孤雁·张炎》原文与赏析

《解连环孤雁·张炎》原文与赏析张炎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南宋姜夔一派词人,大多工于咏物。

咏物诗词,或模写物态,以克肖为能,或绾合人事,以情韵为胜;高者则义存比兴,别有寄托。

张炎这首《解连环》,专咏孤雁,不但工于描摹,长于用事,而且兼寓家国身世之感。

因此历来传诵,张炎至被称为“张孤雁”。

张炎还以《南浦》一词咏春水闻名,又被称为“张春水”。

先看其描摹物态。

张炎《词源·咏物》篇说:“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

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

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

”这首词的上片,以“楚江”的寥廓江天为背景,描摹孤雁离群惊散后顾影徘徊、栖止不定的心态,十分传神。

“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八字,更以风霜之余的秋景渲染其环境气氛,有人认为“虽丹青难画”。

而且江天萧瑟,四顾苍茫,更令人感到断鸿零雁的凄凉冷落。

“写不成书”二句,进一步描绘“孤”字。

成群的雁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单飞的孤雁自然排不成字,但只见遥空“一点”。

张炎在这“一点”之中注入了“寄得相思”的深厚情意,与“残毡拥雪,故人心眼”紧相连结,托物传情,密切关合人事,这样就倍见精彩。

这二句咏物而能不滞于物,才情巧思,皆不落恒蹊,确属名句。

张炎之被称为“张孤雁”,就是由这二句传开的。

此词下片“想伴侣”数句,则与开头的“离群惊散”遥相呼应,转写孤雁复归的心愿。

它寄希望于来春群雁北飞时,与昔日的旧侣于玉关相逢重见。

写孤雁拳拳以复归为念,这就从上片的摹写物态进而传达心态,合乎鸿雁为群体动物之本性。

写失群孤雁而以昔日伴侣为映衬,则益显其孤。

它的复归愿望自属渺茫,要是不幸而落空,那就更为孤苦了。

最后以“双燕归来,画帘半卷”为结,也是以双燕反衬孤雁。

宋词三百首大全及赏析第十四卷

宋词三百首大全及赏析第十四卷

宋词三百首大全及赏析第十四卷第二百六十一篇长亭怨/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宋] 王沂孙泛孤艇、东皋过遍。

尚记当日,绿阴门掩。

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

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

自约赏花人,别後总、风流云散。

水远。

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

天涯梦短。

想忘了、绮疏雕槛。

望不尽、苒苒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

但数点红英,犹识西园凄婉。

分类标签: 宋词三百首作品赏析【注释】:这是一首专写感怀旧游的词。

王沂孙一改填词用典多惯例,这首词用典极少,文辞稍显简淡的情感曲折跌宕,用语波峭起折,也堪称一首佳作。

“泛孤艇、东皋过遍。

”写重访中庵故园。

扣准本题。

“孤艇”,词人孤身一人重游,流落出访故地的落寞。

“东皋过遍”之“遍”字说明作者足迹遍至东皋,留连徘徊。

烘托出情境。

词人对此地蕴含深情,此次特地前来追寻旧游之地。

照下文“欲寻前迹”,足见发端伊始,虽入手擒题,却并非一览无余。

曲意直笔,颇耐人寻味。

“尚记当日”点明下文是对往昔的追忆。

“绿阴门掩”,表明当日中庵园林的清幽,景境宜人而访者少。

“屐齿莓苔”,指游览之事;“酒痕罗袖”,是讲宴乐的。

正所谓“事何限”表明事情的范围。

而“记当日”指时间。

昔日中庵园林的清幽无限与当日交游、乐事的欣愉雅致相互生发映衬,给人印象颇佳。

“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

笔锋转至今日。

履旧迹,寻前踪。

一切皆已渺然。

旧日舞台歌榭,已雨打风吹去。

怡人春光。

亦复化为令人惆怅的一片秋色。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

“成秋苑”用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梨花落尽成秋苑”诗句。

“欲寻前迹”本应接在“东皋过遍”之后,词人却把它置于“尚记当日”后面,是一种腾挪之法。

这种利用“时间差”的写法,造成今昔的强烈对比,和笔势上的波峭回环之感。

词人同时还辅以不同的景致和虚实相生的描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对比。

昔之欢游,“绿阴”、“莓苔”的春色点染,乐景独好;今之萧条,一片“秋苑”的悲秋笔墨,哀感十足。

昔日之乐何其乐,今日之哀何其哀矣。

高中语文 宋词鉴赏《张炎词作鉴赏》素材

高中语文 宋词鉴赏《张炎词作鉴赏》素材

张炎词作鉴赏生平简介张炎〔1248-1319〕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

张俊六世孙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

宋亡时,年二十九,家产籍没,至以卖卜为生。

至元二十七年〔1290〕,曾北游大都,次年春后南归。

晚年落魄纵游于金陵、苏杭一带。

卒于元延祐四年后,年七十馀。

张炎工长短句,以春水词得名,人因号曰张春水。

与周密、王沂孙为词友。

袁桷、戴表元、仇远等与之交。

词集名《山中白云词》。

张炎于词幼承家学。

其《词源》序曰:“昔在先人侍侧,闻杨守斋、毛敏仲、徐南溪诸公,商榷音律,尝知绪馀。

〞论词那么专尊姜夔,尤主“清空〞与“骚雅〞之说。

后世遂以“姜张〞并称。

戴表元《送张叔夏西游序》称其“饮酣气张,取平生所自为乐府词自歌之,噫呜宛抑,流丽清畅,不惟高情旷度,不可亵企,而一时听之,亦能令人忘去达穷得丧所在〞。

仇远《山中白云词序》曰:“读《山中白云词》,意度超玄,律吕协洽,不特可写青檀口,亦可被歌管荐清庙。

方之古人,当与白石老仙相鼓吹。

〞清初浙派执柄词坛,张炎词集一再被翻刻,曾有“家白石而户玉田〞之盛。

常州词派继起,遂多有不满之辞。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玉田近人所最尊奉,才情诣力亦不后诸人,终觉积谷作米,把缆放船,无开阔手段。

然其清绝处,自不易到。

〞又《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云:“玉田才本不高,专恃磨砻雕琢,装头作脚,处处妥当,后人翕然宗之。

然如《南浦》之赋春水,《疏影》之赋梅影,逐韵凑成,毫无脉络,而户诵不已,真耳食也。

其他宅句安章,偶出风致,乍见可喜,深味索然者,悉从沙汰。

笔以行意也,不行须换笔。

换笔不行,便须换意。

玉田惟换笔不换意。

〞●甘州·寄李筠房张炎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

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

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

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

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

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

记前度、剪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张炎词作鉴赏词产生时,最初只言花前月下,离愁别绪,被世人称为艳词。

张炎《思佳客·题周草窗武林旧事》译文及鉴赏

张炎《思佳客·题周草窗武林旧事》译文及鉴赏

张炎《思佳客·题周草窗武林旧事》译文及鉴赏《思佳客·题周草窗武林旧事》是由张炎所创作的,“梦华”引用《烈子》黄帝梦游华胥国的典故,“梦里梦瞢腾漫梦华”,昔目的盛景在《武林旧事》中历历在目,然而盛景不再,只能在梦中畅游昔日年华。

一个“梦”字表现感慨之深,回思之痛。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思佳客·题周草窗武林旧事》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思佳客·题周草窗武林旧事》宋代:张炎梦里瞢腾说梦华。

莺莺燕燕已天涯。

蕉中覆处应无鹿,汉上从来不见花。

今古事,古今嗟。

西湖流水响琵琶。

铜驼烟雨栖芳草,休向江南问故家。

《思佳客·题周草窗武林旧事》译文只能在恍惚的梦中重温昔日的繁华,莺莺燕燕都已经散走天涯。

郑人藏于庙中的芭蕉叶下原本就没有鹿,周人在汉上也没有见过仙女散花。

古争朝代兴衰变迁,只能哀叹世事无常。

西湖流水依旧潺潺,如弹奏的琵琶曲。

西晋索靖手指洛阳宫门前的铜驼,感叹天下将要动乱。

不要面对江南询问家乡故园的情况。

《思佳客·题周草窗武林旧事》注释思佳客:词牌名,又名《思越人》、《鹧鸪天》、《醉梅花》等。

双调,五十五字,前片四句三平韵,后片五句三平韵。

瞢(méng)腾:糊里糊涂。

梦华:梦中的繁华,此指已经逝去的繁华。

间接用《列子》黄帝梦游华胥国的典故,直接用《东京梦华录》记北宋汴都旧闻一事,以借指“武林旧事”。

莺莺燕燕:借用苏轼《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中“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句,代指歌姬舞妓。

嗟:慨叹、叹息。

铜驼:此代指皇宫和南宋王朝。

魏晋时国都洛阳皇宫门外立有二铜驼。

《思佳客·题周草窗武林旧事》赏析该词围绕临安(今杭州)、西湖来写。

上片说临安盛日都成梦影。

起着“梦里瞢腾”二句,引用二典。

“梦华”引用《烈子》黄帝梦游华胥国的典故,“梦里梦瞢腾漫梦华”,昔目的盛景在《武林旧事》中历历在目,然而盛景不再,只能在梦中畅游昔日年华。

浅析张炎词中亡国之痛的思想感情

浅析张炎词中亡国之痛的思想感情

浅析张炎词中亡国之痛的思想感情——与李煜词相比较摘要:张炎,南宋后期的一个重要词人,撰有《山中白云词》三百首。

他的词风格深婉雅净、清丽疏朗,集婉约词之大成。

在他各题材之中,最能体现他风格的当推写亡国之痛的题材,这思想题材贯穿于他落魄飘零的后半生。

而身为词人和君主双重身份的李煜,政治上的失败却成就了他的绝世才华。

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人生后期尝尽苦辛,借词抒发亡国悲痛,其词则多用白描的手法,洗练真切的语言直抒心意,且常蕴人生哲理,反映出人类普适的一种悲悯情感。

本文试着通过两人词的比较,由其各自作品表达相似主题的技巧和形式的不同,体味到张炎的词所负载的思想情感,对张炎也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张炎李煜比较亡国之痛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南宋临安人。

张炎所写的词常常在写景抒情中带有非常深沉的亡国之痛,情调凄怆渺茫,备极苍凉。

正由于他的词寄托了乡国衰亡之痛,所以也有种说法认为,他的声音,也就是南宋末期朝代走向终结的时代之音,国殇之音。

而在张炎之前,已经有一个以写亡国之情的词作而著名的词人了,他叫李煜,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

人生后期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尝尽苦辛,借词抒发亡国悲痛,其词则用白描的手法,洗练真切的语言直抒心意,且常蕴人生哲理,反映出人类普适的一种悲悯情感。

张炎和李煜,两个生活在相隔几百年的不同朝代的人,人生际遇也不径相同。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他们来说,亡国之悲不胜哀怨,目睹壮丽河山已非有,旧日的美好生活已成过眼云烟,内心深处对已亡故国的怀念之情必定常怀心中,愁肠百结,并流露在笔端,才终有了一篇篇或怀情、或离情、或悲情的作品。

后期所作的词都带有亡国之痛的思想情怀,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本文试就通过两人词的比较,由其各自作品表达相似主题的技巧和形式的不同,在比较中更体味到张炎的词的思想情感,对张炎也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一、一朵朵的“落花”语言底下,是他一颗饱含亡国家破之痛的心“落花”与词这种文学形式似乎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八声甘州的名篇十首

八声甘州的名篇十首

八声甘州的名篇十首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赏析:柳永此词境界寥廓,气势磅礴。

上片写暮秋傍晚的雨景,以“渐霜风凄紧”几句,高古雄健,苏轼赞其“不减唐人高处”。

下片抒情,从自身的思乡念远,推想到佳人的盼归,虚实相生,情感真挚深沉,将羁旅之愁、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赏析:吴文英此词为登临怀古之作。

词的上片以奇思幻想开篇,描绘灵岩山的景色,将历史的沧桑感融入其中,如“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把眼前之景与吴王夫差和西施的故事相联系。

下片抒情,既有对吴王沉醉亡国的感慨,又有自身华发苍颜面对青山绿水的无奈,词境幽冷而深曲。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赏析:辛弃疾此词借李广之事,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

上片叙述李广的遭遇,他英勇无比却遭灞陵尉的轻慢,一生战功赫赫却难以封侯。

下片则表达自己向往田园生活又不甘壮志未酬的复杂心境,同时也对南宋朝廷不重用人才进行了批判,词中情感起伏,充满了英雄失路的悲叹。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张炎《木兰花慢十一首》原文、赏析、鉴赏、翻译

张炎《木兰花慢十一首》原文、赏析、鉴赏、翻译

张炎《木兰花慢十一首》原文、赏析、鉴赏、翻译作者:张炎二分春到柳,青未了,欲婆娑。

甚书剑飘零,身犹是客,岁月频过。

西湖故园在否,怕东风、今日落梅多。

抱瑟空行古道,盟鸥顿冷清波。

知麽。

老子狂歌。

心未歇,鬓先斑。

叹敝却貂裘,驱车万里,风雪关河。

灯前恍疑梦醒,好依然、只著旧渔蓑。

流水桃花渐暖,酒船不去如何。

采芳洲薜荔,流水外、白鸥前。

度万壑千岩,晴岚暖翠,心目娟娟。

山川。

自今自古,怕依然。

认得米家船。

明月闲延夜语,落花静拥春眠。

吟边。

象笔蛮笺。

清绝处、小留连。

正寂寂江潭,树犹如此,那更啼鹃。

居廛。

闭门隐几,好林泉。

都在卧游边。

记得当时旧事,误人却是桃源。

二分春是雨,采香径、绿阴铺。

正私语晴蛙,于飞晚燕,闲掩纹疏。

流光惯欺病酒,问杨花、过了有花无。

啼鴂初闻院宇,钓船犹系菰蒲。

林逋。

树老山孤。

浑忘却、隐西湖。

叹扇底歌残,蕉间梦醒,难寄中吴。

秋痕尚悬鬓影,见莼丝、依旧也思鲈。

黏壁蜗涎几许,清风只在樵渔。

风雷开万象,散天影、入虚坛。

看峭壁重云,奇峰献玉,光洗琅玕。

青苔古痕暗裂,映参差、石乳倒悬山。

那得虚无幻境,元来透澈玄关。

跻攀。

竟日忘还。

空翠滴、逼衣寒。

想邃宇阴阴,炉存太乙,难觅飞丹。

泠然洞灵去远,甚千年、都不到人间。

见说寻真有路,也须容我清闲。

龟峰深处隐,岩壑静、万尘空。

任一路白云,山童休扫,却似崆峒。

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

旋采生枝带叶,微煎石鼎团龙。

从容。

吟啸百年翁。

行乐少扶筇。

向镜水传心,柴桑袖手,门掩清风。

如何晋人去後,好林泉、都在夕阳中。

禅外更无今古,醉归明月千松。

江南无贺老,看万壑、出清冰。

想柳思周情,长歌短咏,密与传灯。

山川润分秀色,称醉挥、健笔剡溪藤。

一语不谈俗事,几人来结吟朋。

堪憎。

我发鬅鬙。

频赋曲、旧时曾。

但春蚓秋蛩,寒篱晚砌,颇叹非能。

何如种瓜种秫,带一锄、归去隐东陵。

野啸天风两耳,翠微深处孙登。

锦街穿戏鼓,听铁马、响春冰。

甚舞绣歌云,欢情未足,早已收灯。

从今便须胜赏,步青青、野色一枝藤。

一个南湖园,道尽了南宋都城的浮华沧桑

一个南湖园,道尽了南宋都城的浮华沧桑

2017.946COLUMN 专栏杭州水星阁在环城北路中段至新坝一带,最早叫白洋池。

南宋时,有“南湖园、慧云寺”之称。

时至明代,建了水星阁,始有此地名。

《咸淳临安志》载:“在艮山门里白洋池,宋循王张俊之孙(张镃)舍宅为寺。

绍熙元年(1190年)赐今额。

”南宋时,临安城里的张家府第,声势显赫,祖上张俊在宋室南渡时,卓有战功,与韩世忠、岳飞、刘光世并列为“中兴四名将”之一,获得恩宠,授封清河郡王。

高宗帝赐给一幢富丽堂皇的府第,处在吴山脚下,今“清河坊”这样一个地名,源于张俊封号(清河郡王)。

除了清河王府外,高宗又赠送艮山门内白洋池畔一幢别业,地处别业南边,也因张俊别宅易名南湖,湖中有六座拱桥。

《嘉靖仁和志》载:“宋循王张俊宠盛时,其别宅富丽,内有千步廊、花园等。

今有留云寺、白莲池,其前有白洋池,号南湖,拟西湖为六桥。

”张俊及后人深受皇上恩泽,世代相传,京城内外,可谓呼风唤雨,惠及子孙后代。

南湖园,传到张俊第四代世孙张镃(字公甫,号约斋)时,更是修葺拓展,崇饰治理。

淳熙十四年(1187年),张镃捐出东宅为禅寺。

绍熙元年光宗皇帝赐额,曰慧云寺。

此后,张镃“一意崇饰,彻堂为殿,凡佛屋之未备者,悉力经营,土木坚好,金碧焕发,隐然丛林,为寓都壮观矣!”南湖园建造历时十四年竣工,大致有东寺、西宅、南湖、北园、亦庵、约斋、众妙峰七大园区,包罗万象,幽旷雅致,移步景换,园内有轩、堂、亭、桥、泉、池、瀑、庵、馆、楼、台、榭等多达百余处,洋洋大观(《南湖集》)。

南湖园傍湖环水,花木扶疏,环境幽深。

张镃家世显赫,交游广阔。

帝都内外的名人学士莫不趋之若鹜,皆成座上之宾。

一时间,成为临安一个交游集会场所,史浩、周必大、楼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朱熹、陈亮、叶适等皆有题咏。

清风明月之夜,宾客云集,诗文相酬,杂以宴乐歌舞,吹奏弹唱,声色奢华,宛若天上人间。

文人官员之多,歌妓舞姬之盛,叹为观止。

既是张镃的社交场所,也是京城名人雅集之地,展示了南宋都城的奢华场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亭怨·旧居有感》张炎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本词暗含着张炎一生中最悲惨的一段遭遇。

张炎出身贵族世家,其六世祖为南宋初年大将张俊。

祖父张濡,为独松关守将时,部将误杀元史激怒元主,1276年3月,元兵破临安,张濡被处以“磔杀”,不久又被籍家。

从此,张炎遭遇灭顶之灾,家破国亡。

张炎故居在临安,是有名的“南湖”。

本词即是其重游故地,回想往昔之词。

【原文】
长亭怨
望花外、小桥流水,门巷愔愔,玉箫声绝。

鹤去台空,佩环何处弄明月?十年前事,愁千折、心情顿别。

露粉风香谁为主?都成消歇。

凄咽。

晓窗分袂处,同把带鸳亲结。

江空岁晚,便忘了、尊前曾说。

恨西风不庇寒蝉,便扫尽、一林残叶。

谢杨柳多情,还有绿阴时节。

【赏析】
上片起首两句“望花外、小桥流水”描摹其昔时盛景,但紧接两
句“门巷愔愔,玉箫声绝”。

词情一变写出此时箫绝门愔的寂寞景象。

盛衰对比鲜明。

“鹤去台空,佩环何处弄明日?”前句用“鹤去台空”的典故补充上文,后句又化用杜甫咏明妃诗“环佩空归月夜魂”诗句表达对自己的爱妻的深沉浩叹。

“十年前事、愁千折,心情顿别”。

写故居被籍没已有十年,而此时重游故地仍愁肠千结,心情起伏。

“露粉风香谁为主?都成消歇”,既写昔日之花,也借喻如花之人,此时已全都玉殒香消。

上片以回忆故居为主,但句句抒发追忆往昔之情。

下片由回忆过去引到当前。

“凄咽。

晓窗分诀处,同把带鸳亲结。

”描写与爱妻的生死诀别。

“江空岸晚,便忘了、尊前曾说。

”昔情昔人直到十年后的“江空岸晚”的今天,仍未能忘。

“便忘了”一语实为反说。

“恨西风不庇寒蝉,便扫尽一林残叶。

”借比兴手法,写元朝统治者屠杀汉人的酷烈,使人顿生恻隐之心。

此为此词的高潮之句。

“谢杨柳多情,还有绿阴时节”。

末两句说出江边故居的杨柳,随风起舞,依依不舍。

依者由此想到杨柳还有逢春到夏,重绿成荫的季节,而浪迹离散的游子,却再也没有盛和重聚的机会,因而只能无可奈何了。

全词怀人感旧,情真意切,而表达又极为巧妙,词风婉转缠绵,而比兴的手法也使其更显其幽婉之情。

此词是张炎描写旧居中的几首词中的一首,但此词以景叙事,以景抒情,清空之中见婉约蕴藉。

因而邓廷桢说其词“返虚入浑,不啻嚼蕊吹香”。

(《双砚斋随笔》)。

读过此词,对张炎的身世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作者介绍】
张炎(1248-1319)南宋词人。

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

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

他是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

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

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

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

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

还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