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师版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当今社会,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这样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尤其在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因此,加强对水资源的珍视和利用已经成为人们共同的责任。
高一必修教材中便有《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课,本文主要从教案设计的角度,分享该课进行教学时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受到污染的危害2.思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3.激发学生对保护环境、水利事业的责任感和自觉意识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导入:出示图片-干涸的河流,让学生就此发表感想,引起学生的思考2.学习内容: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水是易受污染的物质。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体会“一滴眼泪”和“一滴水”的关系,同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并就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提出自己的看法。
3.课堂练习:以小组形式,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如何节约水资源,并用PPT将讨论的结果呈现出来。
4.引导学生探究对策:学生在对话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行动计划,以及总结出“水资源保护的基本方案”。
同时,引导学生合作,组织水资源保护宣传活动。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以图片为引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去开展教学活动。
2.访谈式教学法。
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3.小组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使学生在小组内得到认识和坦诚地交流,促进思维和思想的碰撞,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PPT展示法。
让学生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巩固自己的知识,培养表达能力,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第四部分: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播放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媒介,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上占有先机,加入大量的图片、实物和新颖的表现形式,增强教材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雨果生平与主要作品,理解其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2、理清课文情节,体会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情美。
过程与方法1、学习多角度对比体现主题的方法。
2、理清文中各类人物在此事中的表现,从而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及作品的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作者在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
2、初步认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做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多角度对比手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美与丑的看台”,如何认识真正的美与丑。
教具准备: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巴黎圣母院》。
教学安排:两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观看了电影《巴黎圣母院》,知道主人公是外形丑陋、内心纯真善良,被评为“愚人王”的圣母院的敲钟人?(伽西莫多)美丽纯洁、天真善良,“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虚伪狠毒、道貌岸然,内心阴险的副主教?(克洛德)文学经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反映出来,必然加入编者自己的理解。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在让我们来领略文学给我们所带来的艺术魅力。
二、作者生平及背景1、作者: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生于法国东部的一个小镇,出身贫民,参加过革命军,后在拿破仑军队当过将军.幼年曾随父亲到过许多国家,11岁时跟着母亲和两个哥哥返回巴黎。
雨果自幼多才多艺,尤其热衷于文学,14岁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就获法国学士院征文奖,18岁时获'文艺竞赛硕士'荣誉,被誉为'神童'。
后来主要写小说,其作品多反映对政治的关注。
1831年(29岁)写的《巴黎圣母院》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蜚声世界文坛,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1851年,因反对路易波拿巴的独裁专制而遭到迫害,开始了长达19年的国外流亡生活。
期间主要创作长篇小说,如文学巨著《悲惨世界》和《海上劳工》。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一等奖(苏教版高一必修)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重点字 词的读音和意义
理解课文中关键 句子的含义和作 用
了解作者的思想 和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分析能力
练习பைடு நூலகம்节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互动: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们在一起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文学地位:阐述 《一滴眼泪换一 滴水》在文学史 上的地位和影响
情感表达:探讨 《一滴眼泪换一 滴水》所表达的 情感和思想内涵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 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文本内容
朗读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 语感和语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和感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 教学方案
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 容和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参与度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完善教 学设计和实施过程
07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课堂互动、小组 讨论等方式,学生积极参与,课 堂氛围热烈
感谢观看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定稿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眼泪和水的思考,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本文主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眼泪和水的含义和作用。
2. 引入本文的主题,让学生了解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眼泪和水的含义和作用。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入本文的主题,让学生了解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第二章:新课内容展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认识到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2. 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三章:案例分析1.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他们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活动:1. 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2.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案例对他们的启示和影响。
第四章:小组讨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2. 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教学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2. 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顾本文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1. 引导学生回顾本文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第六章: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加深刻地理解眼泪和水的交换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设计一项与眼泪和水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制作关于眼泪和水的公益广告。
一滴水换一滴眼泪教案苏教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点。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重点,掌握相关技能。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一滴水换一滴眼泪”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一滴水换一滴眼泪”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实验报告:根据课堂上的实验,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等。
2. 编写水的特性小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水的特性,编写一篇小论文,阐述水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设计一个关于眼泪的科普海报: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眼泪的生成排出过程,设计一个科普海报,用以向他人介绍眼泪的知识。
3. 对于水的转换现象,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从而理解水的转换过程。
4. 为了突破眼泪排出机制的理解,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鼻泪管的作用和眼泪排出的途径。
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Biblioteka 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第1课时)

伽西莫多:
伽西莫多是一个外貌丑陋而内心善良, 身世可怜而意志顽强、做事愚蠢却也开始觉 醒的人。
问题4:副主教克洛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初收养相貌丑陋的伽西莫多,说明他还是有同情心的,现在的他 见到伽西莫多受刑,他却急忙转身走开了。
他曾有过善的追求,希望成为优秀的神甫,他用温情把弟弟抚养大; 用怜悯之心收养了相貌丑陋的伽西莫多。然而他成了禁欲主义的牺牲品, 灵与肉的冲突最终让他逃离了上帝,成了魔鬼撒旦的信徒。
文中多次写到众人的笑与嘲弄,这样 写有何作用?
(1)内容:写出了众人的麻木与无情,表现了社 会的黑暗与冷酷,深刻揭示了主题。 (2)结构:与下文爱斯梅拉达的笑形成对比,也 表现了爱斯梅拉达的善良与美好。
问题1:围观群众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自私冷漠、麻木无知、没有怜悯心、可悲可恶…… 围观群众愚昧无知、无聊庸俗、麻木不仁、冷酷无情,在那 个黑暗的社会,人性善的一面被遮蔽,人性的劣根性暴露无疑。 这种无知和缺乏应有的善良甚至在童真无邪的孩子的心灵种下了 丑恶的种子。
2020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
苏教版高中必修四 语文
授课教师: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辛立松 指导教师: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欣荣
人性,是一个抽象而又具体的话题。生活中的每一天, 每一个瞬间,都在展示着人性的复杂与丰富,美丽与丑陋。 几乎所有文学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着人性这个永恒 的主题。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内涵,对提高我们认识生 活的能力,对净化我们的灵魂,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都是 十分重要的。我们学习了曹禺在《雷雨》中给大家展示的 一段灵魂的对话,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美丽。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随着法国浪漫主义 大师雨果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走进伽西莫多的“一 滴眼泪”。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教师用书:第2单元_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有答案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本课话题——宽容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
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爱斯梅拉达以一颗宽容博大的心,开启了伽西莫多死寂的心门,让他流下了或许是生平的第一滴眼泪。
这折射着人性之美的水,不仅融化了伽西莫多冰封的心灵,也唤醒了观众的善心和良知。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书馆内免费阅读、看影视、上网、听音乐。
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
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余年。
因此,杭州图书馆被称赞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
这种温暖,来源于宽容。
杭州图书馆将最起码的宽容和尊重给予了这些在生活中饱受苦难的人,让他们在生活的艰辛与风霜之余,还能坐拥一小片书香,安宁地陶冶身心、享受生命的美好,着实令人欣慰。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
——吴承恩2.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任何信念。
——爱因斯坦3.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4.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薛暄5.记人之长,忘人之短。
——张九龄6.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安德鲁·马修斯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笞.刑( ) 粗糙.( ) 镂.刻( ) 懊.丧( ) 赤裸.( ) 蜷.缩( ) 抽搐.( ) 黝.黑( ) 怜悯.( ) 犄.角( ) 缄.默( ) 咆.哮( ) 祷.钟( ) 唆.使( ) 跛.脚( ) 憎.恨( ) 牛虻.( ) 迸.出( ) 虐.待( ) 枉.自( ) 脸颊.( ) 【答案】 chī cāo lòu ào luǒ quán chù yǒu mǐn jī jiān páo dǎo suō bǒ zēnɡ ménɡ bènɡ nüè wǎnɡ jiá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菲⎩⎪⎨⎪⎧菲.薄( )芳菲.( ) (2)挣⎩⎪⎨⎪⎧挣.脱( )挣.扎( ) (3)哄⎩⎪⎨⎪⎧哄.笑( )起哄.( )哄.骗( ) (4)折⎩⎪⎨⎪⎧折.磨( )折.耗( )折.腾( ) 2.语境辨析法 (5)在留守儿童的心目中,本应可亲可敬的父母的模.( )样现在变得越来越模.( )糊。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5[苏教版必修四]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5[苏教版必修四]](https://img.taocdn.com/s3/m/8be6d002f61fb7360a4c651d.png)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课设计5[ 苏教版必修四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课设计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 ] :1、认识雨果的平生创作及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2、理清课文情节,阅读领会文本表现出来的人性的美与丑,并形成正确的人性看法。
3、联系生活实质,联合文本阅读,理解“看客”所揭示的人性的惨剧[ 过程与方法 ] :经过朗读、议论领会“看客”所揭露出的人性的惨剧及文本表现出来的人性的美与丑。
[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领会人性的美与丑,形成正确的审雅看法。
[要点 ]、[难点 ]:“看客”所揭露出的人性的惨剧及在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性观念。
[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教课过程设计 ]:一、导入“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雨果(课件展现,雨果及画像后移入)二、简介作者学生解说自己认识的雨果,教师依据状况,用课件展现雨果的平生创作雨果 (1802— 1885),法国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家,1827 年,他发布了有名的战斗性的浪漫主义文学宣言《克伦威尔序》,成为了新文学运动的领袖。
1830 年雨果创作的另一剧本《爱尔那尼》的成功演出,敲响了古典主义的丧钟,标记着雨果成了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和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的成功。
1831 年,他达成了浪漫主义文学中有名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1851 年他的创作开始向现实主义转变,有揭穿和批评“因法律和风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的《凄惨世界》等重要作品问世。
1872 年他发布诗体日志《凶年集》,诗体日志以高昂悲壮的笔调颂扬了法国人民在巴黎公社和普法战争中的勇敢斗争以及所表现的尊贵质量。
1874 年雨果创作了他最后的一部名作《九三年》,真切地描绘了共和国军队残忍镇压旺岱地域反革命反叛的故事。
三、《巴黎圣母院》内容精要学生阅念书上说明1。
板书课题(课件飞入)四、课文节选部分精读问 1、看一下题目“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你有疑问吗?请谈谈你的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知识小引
(一)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
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等。
(二)小说《巴黎圣母院》
故事梗概:丑聋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罗德收养,做撞钟人,外貌正经的克罗德神父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埃斯美拉达后,被其美色所诱而神魂颠倒,指使卡西莫多强行掳走埃斯梅拉达,途中被福比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埃斯美拉达因而爱上了福比斯。
但福比斯生性风流,被怀恨在心的克罗德刺杀,但没有死,并嫁祸于埃斯梅拉达,令她被判死刑。
行刑时,卡西莫多将埃斯美拉达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众为救埃斯梅拉达而冲入教堂,误与卡西莫多大战,埃斯美拉达被由克罗德带领的军队绞杀在广场上,卡西莫多愤然将克罗德从教堂顶楼摔落地下,最后卡西莫多抚着埃斯美拉达的尸体殉情。
(故事中还有落魄诗人Gringoire 和丢失了孩子的可怜母亲“香花歌乐女”的衬托剧情。
)
小说评价: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了强烈的“美丑对比”。
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了,在作家的浓墨重彩之下,构成了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
这种推向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卷走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
这也许正是浪漫派小说的魅力所在。
二、课堂训练
1、请你找出本文中最能感动你的情节,并简要概括。
(B级)
情节概括:加西莫多因为劫人受刑,爱丝梅拉达以德报怨送水,加西莫多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2、通过这样的情节看小说的主要人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B级)
爱丝梅拉达:美丽、善良、宽容大度。
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加西莫多:外表丑陋、内心善良
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3、选文最后一句话是: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这句话有怎样的
内涵?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表现这一内涵最突出的表现手法?(C级)
内涵(主题):表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对善与美的呼唤。
手法:对比。
例如:就对待加西莫多的态度上
爱丝梅拉达与副主教的对比
爱丝梅拉达与围观群众的对比
其他:加西莫多的外丑内美与副主教的人面兽心的对比
群众的变化与副主教的不变形成对比
三、拓展延伸
对比手法,是《巴黎圣母院》作为浪漫主义文学里程碑的最明显的标志之一。
希望大家课下能够阅读原著,欣赏它通过悬念、巧合及其他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浪漫主义特点和人道主义精神。
导学设计
四、课后训练
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一个你身边的人,写出他或她的神韵。
(不少于200字)(C级)
反馈指导
五、新课预习
预习《季氏将伐颛臾》,完成下列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A级)
颛.臾zhuān虎兕. sì柙. xiá椟.dú费.县bì相.夫子 xiàng彼相. xiàng
1.第一段中,针对冉有、季路提出的“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的观点,孔子是从那几个方面来批驳的?(提
示:引原文并简要分析)(B级)
解析:“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矣”——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也”——不当伐(详见《教学设计》P3)
2.第二段中,孔子又是如何批驳冉有的“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的观点的?(提示:引原文并简要分析)(B级)
解析:“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引用论证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比喻论证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比喻论证(详见《教学设计》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