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农业
云南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考

云 南 马 铃 薯 产 业 发 展 的 思 考
李学 坤 张德 亮 龙 蔚
( 云南农 业大 学经 济管理 学 院 , 云南 昆明 6 0 0 ) 5 2 1
摘 要 : 铃 薯在 云南是仅 次于水 稻 、 米、 麦 的第四粮 食作 物 。20 马 玉 小 0 9年 1 0月份 , 南 省 政 府 启 动 了 为 期 5年 的 云 南 云
全 国马铃 薯主 产 区1 8 — 0 7 播种 面积 比较 ( J ) 9 92 0年 T亩
1 00 2 l 00 0 8 00
州( 、 、 市) 县 乡的 马铃薯 科研 和推广 力量 , 围绕 马铃 薯 产业 发 展 需求 , 以马铃 薯产 品为单 元 , 以马铃薯 生产 、 加工 、 流通 、 消 费为 主线 , 马铃 薯 产 业 体 系从 研 发 到 市场 各 环 节 紧 密 衔 使 接, 有效 提升 马铃 薯 产业 的科 技 创新 能 力 , 过提 高 马 铃 薯 通 产 业 的高附加 值 , 解决 云 南广大 山 区人 民的温 饱和 增 收致 富
关 键 词 : 铃 薯 ;产 业 ;发 展 马
云南省 现代农 业 产业 技 术 体 系 一 马铃 薯 产业 体 系 已于 20 0 9年 1 O月 正 式 启 动 , 是 一 种 综 合 性 更 强 的 农 业 科 技 推 这
广 示 范 体 系 , 将 马 铃 薯 首 席 科 学 家 、 铃 薯 产 业 技 术 研 发 它 马
省现 代农 业产 业技 术体 系建设 , 已经把 马铃 薯产 业作 为省 内第一 批现 代农 业产 业 重点产 业进行 建设 。本 文 结合 对 云
南 马 铃 薯 主 产 区 的 调 研 , 过 一 定 的 数 据 收 集 , 析 云 南 马 铃 薯 产 业 发 展 的 优 势 和 不 足 , 对 云 南 马 铃 薯 产 业 的 进 一 通 分 并 步发 展提 供一 些思 考 。
《恩施州马铃薯产业振兴的对策研究》

《恩施州马铃薯产业振兴的对策研究》一、引言恩施州,位于中国湖北省的西南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得马铃薯产业得以蓬勃发展。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恩施州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篇研究将围绕恩施州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振兴产业的对策,以期为恩施州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恩施州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一)现状恩施州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品质优良。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恩施州马铃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同时,恩施州马铃薯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
(二)存在问题然而,恩施州马铃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种植技术落后,缺乏科技创新和优质品种的培育;二是加工能力不足,缺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三是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策略;四是受气候、病虫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产业风险较高。
三、振兴恩施州马铃薯产业的对策(一)加强科技创新和优质品种培育为提高恩施州马铃薯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品质,应加强科技创新和优质品种的培育。
一方面,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引进和培育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马铃薯新品种;另一方面,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种植水平和生产效率。
(二)提升加工能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为提高恩施州马铃薯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应加强马铃薯的深加工能力。
一方面,建设现代化的马铃薯加工厂,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另一方面,开发高附加值的马铃薯深加工产品,如薯片、薯条、淀粉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三)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策略为提高恩施州马铃薯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应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策略。
一方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马铃薯品牌,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另一方面,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扩大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
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
张海:从挖金矿到种土豆

张海:从挖金矿到种土豆作者:金鑫来源:《农经》2020年第11期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市的塞北管理区,海拔1300米,处于北纬42度优质马铃薯种植带,这里原野广袤,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无污染,是马铃薯理想的育种、繁育、种植、仓储、加工基地。
2009年,这里诞生了一家专门从事马铃薯育种、繁育、种植、仓储、深加工的大型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企业——张家口弘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而今,该企业已成为国内重要的马铃薯育种、种植和加工基地,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了解这家企业的人都知道,其前身是一家与农业毫无关联的矿产公司,操盘手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张家口企业家——弘基集团董事长、全联农业产业商会副会长张海。
是什么原因让他“转业务农”?十余年来,他的跨界之路又走得如何呢?七年跨越,成功转型弘基集团,是一家拥有员工1300余人,总资产17亿元,集农业、矿业、橡胶制品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2008年起,弘基集团开始转型,历经七年一步步实现了从矿业向橡胶制品和农牧业的华丽转身。
弘基集团早期是一家县办的国有矿业公司,2004年实施民营化改制,成立了张家口弘基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张海出任公司董事长。
新成立的弘基矿业通过金矿成功掘得第一桶金,但随后在涉足铁精粉产业时遭遇到成本提高、全球金融危机等各种挑战,最终这一项目被迫停产。
这番波折让张海深刻认识到,矿山企业属于资源依赖性企业,可开采资源会逐渐枯竭,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产业转型进行自我革命。
2008年9月,张家口弘基实业集团应运而生,“掌舵人”张海制定了向工业品制造和农业产业转型的发展战略。
一方面,集团大举进军橡胶产业,旗下的橡胶业务板块已于2015年成功在新三板挂牌,2019年完成销售收入1.1亿元,利润达到2700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另一方面,弘基集团开始进入农业领域深耕细作,在张海看来,农业是真正的绿色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他将农业板块视为集团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国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之路

中国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之路杨恩琼【摘要】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属于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
适宜在冷凉气候条件下生长,由于它耐旱、耐脊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面,因而倍受全世界的高度重视。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第4种主要作物。
也是除玉米、小麦以外的第三位淀粉原料作物,马铃薯淀粉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纺织、造纸、化工、铸造、【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07(026)010【总页数】3页(P90-92)【关键词】马铃薯淀粉;产业化发展;一年生草本植物;中国;工业原料;气候条件;营养成分;淀粉原料【作者】杨恩琼【作者单位】贵州省种子管理站,贵阳,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属于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
适宜在冷凉气候条件下生长,由于它耐旱、耐脊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面,因而倍受全世界的高度重视。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第4种主要作物。
也是除玉米、小麦以外的第三位淀粉原料作物,马铃薯淀粉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纺织、造纸、化工、铸造、钻井、饲料等行业。
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1 800万~1 860万hm2,总产量2 850亿~2 900亿 kg,单产1 000~1 055 kg/667 m2。
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是世界上十大马铃薯生产、消费、出口国,特别是荷兰,马铃薯种植面积约18万hm2,总产量大约27亿kg,其中种薯生产面积占21%,每年出口到世界60多个国家的种薯达9亿kg。
我国马铃薯的种植始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常年种植面积500万hm2左右,居世界之首,总产量600亿kg,单产约815kg/667 m2。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陕西、宁夏、四川、贵州、云南、新疆、青海等广大中西部地区。
立足特色优势产业 做好马铃薯发展大文章——关于甘肃农垦马铃薯产业的思考

甘蔗 产 业机 械化 技术 水 平 。 。只有 发 展 甘
蔗生产全程机械化 ,才能解决垦区劳动力紧缺的 问 题 ,才 能提 高 职 工 承包 能 力 ,降低 劳 动 强 度 ,提 高
一
是 整 合 资 源 ,组 建 专 业化 产 业 集 团。依 托 亚
机 构开 展 交 流 合 作 ,先 后 从 山东 、 内蒙 、陕 西 等地 引进 人 才 ,壮 大 科 研 力量 。现 天 润 公 司拥 有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6 人 , 其 中博 士 后 2 、 博 士 2 、 硕 士 2 5 名 名 名 。聘 请 由省 内马铃 薯 专业 人 才组 成 的 8 专 家组 , 人 在 马铃 薯 新 品 种 引进 、组培 及 扩 繁 等技 术 研 究 开 发 方 面 取得 显 著 成 效 。通 过利 用 新 的 育种 材 料 和 现 代
专用 马 铃 薯 生 产基 地 ,2 1 年 播种 面 积 达 1 万 亩 。 00 . 2
宜马铃薯种植繁育和商 品薯生产 。 产 业优 势 。 目前 甘 肃 农 垦马 铃 薯产 业 种 薯繁 育 及 商 品薯 生 产 优 势板 块 已初步 形 成 ,马 铃 薯产 业 化
经 营规 模 正 不 断扩 大 、 产业 链 逐 步 延伸 、产 业 效 益
( 一)发 挥马铃薯育种繁 育优 势 ,加快 马铃 薯
种 薯基 地 建 设 。一 是在 3 时 间 内 ,依 靠 省 农 牧 厅 年 秦 王川 马 铃 薯 育 种研 究 基 地 等 资源 ,把 天润 薯 业 建 成 名 副其 实 的 “ 中国西 北 马 铃 薯育 种 中心 ” 和 “ 甘 肃马 铃薯 研 究 中心 ” ,加 快脱 毒 种薯苗 和 种薯 的繁 育 生产 ,为提 高全 省马 铃 薯 的种薯 品质 提供 技 术保 障 。 二 是 利用 天 润 薯 业 马铃 薯 微 型 薯 、种 薯 以及 商 品薯 研 究 、生 产 和 种植 等技 术 优 势 ,以及 秦 王 川农 业 高 科 技 产 业 开 发 示 范 基 地 ,以科 技研 究 、 技 术 服 务 、 开 拓 市 场 为主 攻 方 向 ,组 建 马铃 薯 脱 毒 苗 组培 快 繁 中心 及 微 型 薯 ( 原 种 )生 产 基 地 。从 2 1 年 起 , 原 01
二季作区秋马铃薯绿色食品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是著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
近年来,滕州市全力打造“全国菜用马铃薯行业的风向标”,全市春秋两季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4.67万hm2,总产量突破200万t,总产值60余亿元。
“两薯一粮”(春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实现了“亩产万斤薯、千斤粮,产值过万元”,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二季作马铃薯县级产区,滕州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县”“山东省马铃薯生产先进市”。
“滕州马铃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先后被评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7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山东省首批十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山东省十大地理标志品牌”等,2019年品牌价值158亿元,成为中国马铃薯第一品牌。
在不断巩固发展春马铃薯产量、面积、效益的同时,滕州市立足当地气候特点,围绕生长期不足、病虫害多发、产量偏低、商品品质不高等问题,积极探索秋季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秋马铃薯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产量效益不断提高。
2020年,滕州市秋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33万hm2,平均单产接近2000kg,进一步丰富了“滕州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竞争地位,成为当地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
本文以滕州为代表,系统总结了二季作区秋马铃薯绿色食品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供国内同类产区参考应用。
1 适用范围本技术适用于以滕州为代表的中原二季作马铃薯产区绿色食品秋马铃薯的栽培与管理,目标产量为2000-2500kg/667m2。
2 滕州市气候条件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地温16.3℃,10℃(含10℃)以上积温为4359.4℃;相对湿度年平均为68%;光照时间年平均为2384.4h,年日照百分率54.4%;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796.3mm,每年的6月中下旬至9月初为传统雨季,降雨量一般占全年的60%左右;水资源较为充足,属淮河流域,京杭大运河水系,地下水资源总量3.5亿m3,地表水资源总量3.3亿 m3;无霜期长,二季作区秋马铃薯绿色食品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韩文贺1,金开伟2,高 权3,李 峰2,杨 振2(1.滕州市界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滕州 277531;2.滕州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山东滕州 277599;3.滕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山东滕州 277599)摘要:【目的】总结以滕州为代表的马铃薯二季作区秋马铃薯绿色食品栽培技术要点,为同类产区秋马铃薯绿色食品高产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盈江县冬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盈江县冬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盈江县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为目标,立足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冬马铃薯生产,推进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促进冬马铃薯产业上档升级,冬马铃薯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
通过分析盈江县冬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有利条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冬马铃薯;现状分析;对策建议1发展现状盈江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位于东经97°31′~98°16′,北纬24°24′~25°20′之间,东北面与腾冲县接壤,东南面与梁河县接壤,南面与陇川县接壤,西面、西北、西南面与缅甸为界,总面积51600hm2,是德宏州冬马铃薯种植大县,2020年全县种植面积11527hm2,平均单产0.1605t,总产量27750t,实现总产值8.18亿元,带动农户29978户、107425人。
冬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提高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这对盈江县冬马铃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冬马铃薯生产的有利条件2.1气候条件优越盈江地处亚热带,属印度洋季风气候期,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年降雨量1545.3mm,年平均气温19.3℃,全年无霜期长达323d,无冻害,境内光照条件良好,年均日照数2249.2h,≥10℃积温7202.4℃,具有发展冬马铃薯优异气候条件[1]。
2.2土地资源丰富大盈江坝土地面积51600hm2,是云南省8大平坝之一。
全县实有耕地积36826hm2,其中:水田20064hm2,旱地14157hm2,土地资源丰富,大盈江干支流域附近的广大区域土壤多为冲击性砂壤土,易耕作,疏松肥沃,常年有效灌溉面积达2.67多万hm2,是冬马铃薯种植的理想区域。
2.3发展基础扎实近年来,全县冬马铃薯产业发展稳中有增,现有种植面积11527hm2,占冬季农业开发总面积28326hm2的40.7%,实现开发总收入8.18亿元,占冬农开发总收入10.51亿元的77.88%。
国内外马铃薯产业现状及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国内外马铃薯产业现状及贮藏技术研究进展徐烨;高海生【摘要】论述了国内外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就目前传统的马铃薯贮藏方法和新的抑芽防腐、病害控制技术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对贮藏环境,氯苯胺灵(CIPC),外源乙烯以及1-MCP,天然提取物,辐照抑芽防腐,病害控制等马铃薯贮藏技术,进行了阐述和展望.【期刊名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2)004【总页数】9页(P24-31,47)【关键词】马铃薯;产业现状;贮藏技术;研究进展【作者】徐烨;高海生【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河北秦皇岛,066600;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河北秦皇岛,06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又名土豆、洋芋、藩芋等,是一种1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高钾等特点,有“地下苹果”之美誉,主要以块茎繁殖为主,即是主粮作物又是经济作物,马铃薯已经成为除小麦、水稻、玉米外的第四大粮食作物[1,2]。
我国马铃薯栽培始于明朝万历年间,京津地区是我国最早见到马铃薯的地区之一,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已遍及全国,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
马铃薯的营养成分种类多样,例如人类必须的蛋白质、糖类、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马铃薯统统具备。
尤其是马铃薯中富含的蛋白质,属于完全蛋白质,营养价值极高[3]。
鲜马铃薯中淀粉的质量分数为0.09~0.20,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0.015~0.023,脂肪的质量分数为0.001~0.011,粗纤维的质量分数为0.006~0.008。
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是:热量2 761.44~4 727.92 kJ/kg,钙110~600 mg/kg,磷150~680 mg/kg,铁4~48 mg/kg,硫胺素0.30~0.70 mg/kg,核黄素0.30~1.10 mg/kg,尼克酸4.0~11.0mg/kg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农业
作者:吴应明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3期
摘 要:耐寒、耐寒和较广的适应性等特征都是马铃薯所具备的,而且马铃薯在我国大多
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都可以种植。我国人地矛盾突出,具有严重短缺的水资源,在这样的条
件下种植马铃薯,可以将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将食物的来源渠道增
加,从而可以将粮食的安全系数从整体上提升。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具
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不断提高其单产量。因此本文主要是对中国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农业方面进
行了具体的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中国马铃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
我国已经将马铃薯生产发展的目标任务在“十一五”期间提出的,即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要不
断的扩大,1500kg/0.06hm2为其但产量,这一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要想是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需要将马铃薯产业现代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因此具体研究中国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农业具有非常
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马铃薯产业的状况
近几年,我国各个省区不断扩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其中贵州、内蒙古和云南等的马铃薯
年种植面积在50万 以上;四川、黑龙江、河北和重庆等马铃薯的年种植面积在13万 以上;
山东、宁夏、辽宁和福建等马铃薯的年种植面积在6.7万 以上,而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速度最
快的为冬作区。由于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的单产水平,其中甘肃和云南的总产量最高,而相对于
全国平均水平来说,宁夏和河北等地区的单产水平要低,所以这些地区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二、现代农业的关键内容
现代农业就是将农业用现代工业、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武装,其中田园化、规模化、
科学化和专业化等这些基本特征应该是现代农业化所具备的,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使大地园
林化、品种良种化和农业工业化等目标得以实现,所以可以从五方面概念现代农业的关键内
容:一是将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将小生产自然农业的局面打破;二是将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
武装,将传统的生产技术和传统经验不断的提升或者代替;三是在农业发展中让掌握现代科学
技术知识的劳动者进行,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其劳动技能和创造力;四是将自然资源在将自然规
律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合理应用,将土地和气候资源的增产潜力不断的挖掘;五是在农业的管理
中合理的应用现代化的经营体系,使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等目标得以实现,将人类智慧
的能动作用和物质条件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加快中国马铃薯产业现代化的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将马铃薯产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
通过现代物质条件装备马铃薯产业对其单产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生产设备、运
输设备以及加工设备等为马铃薯产业主要使用的物质条件。从生产设备来说,其中种植马铃薯
的机械、施药机械、灌溉机械和收割机械等都是主要包括的内容;从运输设备方面来说,种
子、农药和化肥等需要的设备和车辆等都是其主要包括的;从加工设备方面来说,在生产后和
加工中需要的设备为其主要包括的内容,可以将这些设备根据不同的加工类型进行分类。
但是在马铃薯产业应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时依然存各种问题,如在生产设备中可能有部分
种植和收割机械与我国功效和低成本等实际情况不相符等。针对这种状况,需要将与我国国情
适合的专用运输车辆和设备不断的研发,其主要目的是将运输过程中的损失程度最大限度的降
低,而且研发的贮藏机械设备要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效率[4-5]。另外需要将研发加工设备
的力度不断加大,当前我国马铃薯使用进口的机械设备,这使相应的加工行业具有较高的门
槛,对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会造成一些不利影响,同时需要不断的提高精细淀粉和其它加工设
备的国产化程度。
2.将马铃薯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
现代学科具有具有非常广泛的内容,所以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中可以将现代化学和现代生
物学等这些现代科学技术合理的应用,同时还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环保保护技术
等应用力度不断加大。
现代化学可以将植物的生长调节剂和具有较低毒性和较高效果的农药提供给马铃薯产业;
现代生物学可以将利用各种资源和培养新品种的理论提供给马铃薯种植过程中,为马铃薯产业
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更加方面和快捷的信息服务提供给马铃薯产业;
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将防治病虫害技术等提供给马铃薯产业,为其提供技术保障。另外在马铃薯
的贮藏设施和包装工作中也广泛的应用新材料和系能源技术等,但是由于种植马铃薯的过程中
需要将较多的化肥和农业等物质大量的投入,如果没有合理的使用这些物质,可能将严重的环
境问题引发出来,而通过现代环境保护技术可以将这些问题合理的解决。
3.将马铃薯产业用现代产业提升
种植和农资供应、生产以及加工等各个流程都是马铃薯产业内部各个子系统所包括的内
容,同时其是组成马铃薯产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作用和联系都是相
互性的。对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具有限制作用的主要就是马铃薯的种植质量,而通过将各种现
代技术和管理方法合理的应用,可以将马铃薯的种植质量大大提升,从而可以将我国马铃薯产
业的水平及其国际竞争力不断的提升。马铃薯的运输和加工等这些步骤当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生
产量时会对整个产业的成功与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而由于所有农业产业中具有最长产业链
的就是马铃薯产业,所以需要现代马铃薯产业体系及时合理的构建,将其质量不断提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结语
由此可见,在我国马铃薯产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各界、政府的扶持。农民的奋斗等各
个主体发挥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需要将这几大主体的工作合理的分配,使其更好的协
作,同时需要将科技的水平不断的提升,通过马铃薯产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将马铃薯产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以及将马铃薯产业用现代产业提升等各种方法,将我国马铃薯产业的现代
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其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学光.准能公司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2]任丽娟.河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6.
[3]洪艳.发展马铃薯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记2007年中国马铃薯大会[J].农业技术与
装备,2015,23(07):32.
[4]屈冬玉.树立现代农业观念全国马铃薯免耕栽培现场观摩暨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中
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全国农技中心:,2017:2.
[5]屈冬玉.中国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农业[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全国农技中
心.2007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全国农技中心:,
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