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据的使用

合集下载

议论文的论据使用

议论文的论据使用

B、论据不能只有事实论据的举证,而没 有理论分析。 C、论据不要重复使用同一类型的事例。
D、论据不可满足于正面举例 。
同一材料可以改变叙述材料要点来证明不同观点
司马迁从小就随任太史令的父亲读《春秋》、 《尚书》,20岁开始漫长而艰苦的游览、考察, 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的名人旧址。接着继承父 业,立下志向,要写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史书, 大量阅读国家藏书、历史资料。受宫刑后,他想 到了死,但他又想到著述没有完成,不应轻于一 死,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宿愿。最终 他写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 《史记》。
议论文写作指导
1、探因分析法
分析论据的几种方法
2、例后评析法 3、正反对比法 4、假设推断法
小结: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都要紧扣论点(分论点),
且不能脱离材料。
论据拓展演练
事例: 一只雄狮逮着一只狐狸,但没有吃它。因为狐 狸答应每天逮几只小动物贡奉给狮子。于是,在很 长的时间里狮子足不出户,天天享受着狐狸送来的 食品,舒适得很。可是有一天狐狸什么也没有带来, 狮子正要责问狐狸时,狐狸扑向它,将其咬死。 ——寓言《狮子与狐狸》 论证主题:懒惰打败自己 议例方法:探因分析法 例后评价法 正反对比法 假设推理法
范例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书 法家王羲之的书法飘若 流云,舞若虬龙,同他 勤学苦练密不可分。他 曾在“兰亭阁”练字, 在兰亭池涮笔,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兰亭池 的水都被墨染黑了。由 此足见王羲之的勤奋精 神。 一分劳动一分收获,日积月累, 就会创造奇迹。我国古代著名的大 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阁练字,在兰 亭池涮笔,兰亭池的水都被墨染黑 了,终于练就了飘若流云,舞若虬 龙的书法。试想,不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地坚持,池水能被染黑吗? 所以说,勤奋成就了王羲之,成就 了中国书法的传奇,使王羲之走上 了成功之路! ——《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修改稿)

议论文如何使用好论据

议论文如何使用好论据

第四是归纳分析法。
列举多个属性相关的典型论据之后,紧扣要证明的论点,对事 例的意义作深入挖掘,归纳总结出共同点,然后加以归纳升华,回 扣凸现其论点。
例:“千古谁堪伯仲间”的诸葛孔明英明一世,却在街亭这一 关键战役中重用本无实才的好友马谡,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 成为千百年来任人唯亲者之鉴。(论据一)
样,首先,她本无资格参加笔试,她却坚持要参加并考取了第一,
在经理面试之时,他诚实说出自己并无工作经验,并给了经理两
例: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 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 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 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 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 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 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 价值吗?(2005年高考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价 值与位置》)
提示
这位考生的聪明之处是从原材料中挖 掘出自己需要的三层论据含义:一是卡 特的陨落是因为给自己垒起的一道坎; 二是惋惜之余,我们还应唤起心灵的坚 强与无畏,不要让心坎将永远成为负担; 三是要成就勇敢,必须握紧拳头跨过这 道坎!
第三是概括排比法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 实证明了的真理。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 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 己见,街亭终致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 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 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的意 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 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 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 吗?
英国记者卡特,因一幅反映苏丹大饥荒的 新闻照片而荣获普里策奖。照片反映的是一只 专吃死尸的兀鹫,那兀鹫用贪婪的目光盯着一 个因饥饿而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等待 她死后将她吃掉。照片引起人们很大的争议, 人们质问卡特:危难时刻为何不向小女孩伸出 援助之手?你作为记者的良心何在?迪克里•卡 特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连家人也不能够理解 他,最后他在绝望中自杀了,时年只有33岁。

议论文论据的选和择使用

议论文论据的选和择使用

学会筛选和分类
根据论点的需要,从积累的素材 中筛选出合适的论据,并按照一 定的逻辑进行分类和组织。
注重论据的质量
选择具有代表性、权威性、新颖 性的论据,避免使用过时、不准 确或有争议的论据。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论据的选择标准
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议论文对论 据的需求和选择标准,为写作提 供更具体的指导。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新颖的论据能够展现 作者对问题的独特见 解和思考,增强论点 的创新性。
Part03论据的来源与Fra bibliotek类事实论据
具体事例
包括历史事件、现实生活 中的实例等,用于支持论 点或反驳对方观点。
人物事迹
引用著名人物或普通人的 经历、言论,增强论点的 说服力。
社会现象
描述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作为论据支持论点。
典型性原则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避免选择个别、偶然的论 据,以免削弱论点的可信 度。
典型论据能够揭示事物的 普遍规律,增强论点的说 服力。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能够 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论据。
新颖性原则
选择新颖的、具有时 代感的论据,能够吸 引读者的注意力。
避免选择陈旧的、过 时的论据,以免降低 论点的说服力。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筛选和使用论据成为一项重要的能力,对于学生未来 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和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议论文论据的选择 和使用原则,帮助学生提高论据 运用能力。
强调论据的真实性、典型性和新 颖性,以及避免使用虚假或陈旧 的论据。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论据及其特 点,提出论据选择的策略和方法。

议论文论据使用改

议论文论据使用改
议论文写作 论据运用
1、议论文写作中运用排比的手法进行 叙例的一种论证方法叫排例法。 2、排例法的作用:让论据密集出现, 构成论据群,可使笔墨经济,语言干 脆,不拖泥带水,又可使文章避免空 发议论之嫌,确实起到了“大量事实 证明”的作用,而且由于排比整齐, 富有气势,所以达到了内容丰富 气势 如虹 文采斐然的效果。

句式辅助用据
1.使用“从……到……”的句式用
据.

运用时要注意论据的先后顺序 (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句 式应大致整齐。语言高度集中,概 括使用“从……到……”句式,串 联起来的部分可以是史实、与主题 或话题相关的名言、诗歌,还可以 是作品及人生的哲思等……

当卧龙草庐外的刘皇叔在朔 风飞雪中久久伫立的时候,当古 人在昏暗的灯下奋笔疾书“索物 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 世者,莫良于诚。”的时候,当 一箱箱假烟假酒、盗版光盘在熊 熊烈火中化为灰烬的时候,我们 看到了一个古老却又鲜活的词语 在历史的词典里永生——“诚 信”。

巧用修辞论据
(1)排比
排比是一种在文中有意识地设 置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 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 排列在一起,以加强语势,强调内 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一篇议 论文里若能安排一两处排比句,不 但会加强语势,而且会更有力度地 表达自己的观点。
“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的雄伟、
2.使用“当……的时候”的
句式排例 运用此句式串据时,语 言除了要具有概括性之外, 还应讲究些文采,这个句式 所连缀起来的内容往往是历 史事实的某个有特定意义的 瞬间、细节或情节。
以责任为话题,用“当……的时候” 的句式写一组排比论据

人无责任,无以立。 当诸葛亮在出师前含泪写下 “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 的时候,当范仲淹岳阳楼上, 放声高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时候,当杨利伟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遨 游于浩渺的宇宙的时候,当任长霞巾帼不让须 眉,纵横于穷凶极恶的匪徒之间的时候,我们 看到了一个古老而又鲜活的词语在历史的词典 里永骜的陶渊明经过一番世俗的历炼, 最终……远离了富贵满堂,抱定不 为五斗米折腰的信念,一袭布衣, 飘然而去。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 人会,登临意”,命运多舛的辛弃 疾尽管报国无门,心痛如绞,但依 旧心系故土,誓死抗战,哪怕马革 裹尸,捐躯沙场。

高考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方法和技巧

高考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方法和技巧

高考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方法和技巧高考是对学生教育成果进行检测和评估的关键性考试,尤其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在高考的议论文中,使用论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下文中,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考议论文使用论据的方法和技巧。

一、选择适当的论据在进行高考议论文写作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选择和使用论据。

经过多次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使用论据时必须选择适当的、具有说服力的、真实可信的证据。

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满足高考题目要求,达到更好的写作效果。

二、注重逻辑联想和推理高考议论文的论据是指用来支持文章立意和内容的材料,通过论据的使用来理论论点,进而使文章更加可信和有说服力。

而更好地利用论据,除了选择合适的材料,我们还需要注重逻辑思维和推理分析能力的锤炼,同时从不同维度多角度地分析高考题目,全面深入地挖掘论据,并对论点的出现进行合理的推断引导。

三、用统计和数据来支持论点在进行高考议论文的写作时,可以通过或精确或推测的数据和统计结果来概括总体趋势。

在写作中,援引数据和统计结果可以起到相当好的支撑和论证作用。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统计结果和数据的来源必须可靠、真实,并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和确认。

同时,通过数据和统计结果来表达观点和理论成果,使文章写作更加有说服力,论点更加深刻和准确。

四、质证论据的来源及可靠性在选择论据时,不仅需要注意论据本身是否准确、可信,还要关注论据、资料和信息的来源,确保其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考生在高考议论文写作中引用了不靠谱或者虚假的数据和材料来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这样会大大降低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因此,在写议论文时,尤其要注重质证论据的来源和可靠性,最大限度地保证讲述的是正确无误的信息和材料。

总之,论据是高考议论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帮助考生更精确地展现他们的思路和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在选择和使用论据时,考生不仅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数据,而且需要注重逻辑联想和推理分析能力的锤炼,同时质证论据的来源和可靠性,来完善方法和技巧,写出一篇有说服力、深入和准确的高考议论文。

考场议论文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考场议论文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考场议论文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考场上,议论文是一种常见的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论题,围绕主题展开观点陈述,并借助逻辑推理和论据支撑来加强立论。

在写作过程中,很多考生在使用论据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文章的质量,也影响了考生的得分情况。

在考场上,很多考生为了让文章看起来“有理有据”,会大量使用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些论据往往只是泛泛而谈,缺乏具体的案例、数据或引用。

有的甚至是虚构的、站不住脚的论据。

这种现象不仅违背了写作的基本原则,也影响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在考场上,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论据成为了考生们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为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来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

1.2 问题意识在考场论据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部分考生论据采集不全面,只是简单地引用一两个例子支撑自己的观点,导致论证不够充分。

2.部分考生论据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例子不够具体、不够可信,甚至有些是伪造的数据,导致论证失去说服力。

3.部分考生在引用论据时存在规范问题,不注明资料来源、作者以及出处,存在抄袭嫌疑,严重影响了文章的可信度和正规性。

4.部分考生在运用论据时只看到一个角度,缺乏全面的思考,导致论证片面,缺乏深度和广度。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加以解决,包括加强论据采集、提升论据质量、注意论据引用规范、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等方面。

只有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我们才能在考场上更加准确、有力地运用论据,展现出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2. 正文2.1 论据使用存在的问题在考场议论文中,论据使用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有些考生在论据使用过程中只选取了部分支持自己观点的数据,而忽视了其他可能存在的相反证据。

这样会导致论据的不全面和不准确,影响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2. 缺乏说服力:有些考生在使用论据时只是简单地列举数据和事实,缺乏对论据的解释和分析,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论据的使用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论据的使用

(三)论据综合使用的技巧
技巧一:引用、举例相结合
在上面文段中,围绕“健忘”这个主题,作者精心选材,通过“爱迪生” “牛顿”的事例说明“健忘”的涵义、范围,之后又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忘我 是一种境界”。这些材料事实确凿,引用恰当有力,典型准确,很有说服 力。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典型的材料,说理怎能服众呢?观点怎能 突出呢?
选文就是对事例的评论。因为有了这段评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得以 充分揭示,使事例和观点关系更密切。
(一)事实论据的使用技巧
3.例后比较
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发现不同,能 够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或拿所叙事例 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比较,突现写作的目的。
(三)论据综合使用的技巧
技巧三:正反对比,突出主题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 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 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 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 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
பைடு நூலகம்
(三)论据综合使用的技巧
技巧二:同类互补,深刻剖析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 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 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 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做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 的,可是这位牧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 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高分议论文写作之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高分议论文写作之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高分议论文写作之论据的选择与使用【学习清单】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论证方法主要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一、论据的选择1、准:具有针对性2、真:具有可靠性3、精: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多样性)4、新:具有鲜活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时代气息)二、论据的使用1、裁:概括论据2、理:分析论据①正反分析法:“没有……,而是……”“不仅没有……,反而”②假设分析法:“试想……”“如果(倘使假如)……,那么(就)……”“若无……,怎能……”③因果分析法:“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

④引申类比法:“都如那样”“......尚且如此,……又何尝不是这样……”“依此类推”3、缝:组合论据排比组合:“从……到……”“当……的时候”“无论……还是……”对比组合:正反选论据,细淘漉,恰恰啼在当紧处;用论据,巧裁缝,时时舞出春满文。

一、论据的选择议论文有三个基本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一篇文章一般会有一个中心论点和若干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有力的证明和补充。

论点一般出现在开头,中间和结尾也可提出论点。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包括:1.举例论证: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来阐明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加具体而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采取生活中的道理或者名人名言等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加概括深入。

3.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以强调突出论证。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以使论证通俗易懂。

如果说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根基,那么论据就是这篇议论文的枝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论据的使用
学习议论文的述例与析例
• 议论文写作,论据使用不当,容易 出现罗列事实材料、以摆代论、缺 乏分析说理等问题,使说理肤浅, 甚至没有说理。
一、述例
• 1.述例首先贵在指向明确 • 表述材料,根本目的是为了突出中心,突 出“话题”,突出“文题”,表述任何材 料都不要忘了扣题表述和表述结束后的收 题、点题。
• 注意:述例表述要强调事例的有序排列, 或是时空顺序,或是逻辑顺序,视其所需 而定。句式结构可以是连用条件句,或是 连用因果句,或是连用反问句,或是连用 转折句,等等。 •
二、会析例
• 议论文写作不能“以例代议,例而不议”, 即使是事例语段,也不能仅只“摆事实”, 还得要结合论点或分论点,进行分析或概 括说理。一般而言,常用的析例方法有: 例后解说、假设分析、因果分析、归纳分 析等。
第三是概括排比法。
• 就是围绕中心论点,用高度凝练概括的语 言列出一组跨越时空的名人典例进行荟萃, 并辅以整句句式进行排比表述。这种表述 模式不仅让论据内涵丰富,而且一针见血, 能够一语道破论据中证明论点的部分。它 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事实叠加;二是整 句形式。
• 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是被无数 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邹忌直言讽谏, 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 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唐 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 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粮、缓称 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 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 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 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 重要吗?
• 例: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 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 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 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 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 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 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 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 • (2005年高考一考生的满分作文 《价值与位 置》)
如“机遇”这一话题作文,我们以 科幻作家凡尔纳为例进行剪裁舍弃:
• 原材料: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法国著名科 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十八岁时在巴黎学法律。 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当他从 楼上走下来的时候,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 般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 士身上。此人正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从此, 凡尔纳结识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 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第二是挖掘增补法。
• 论据与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间接 的联系,只有把论据所蕴涵的意义挖掘出 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发生内在的联系, 才能直接证明论点。因此,“叙例”时不 仅要学会裁剪,还必须学会根据论点的需 要,将事例中隐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增补 一些与论点相近甚至相同的词句,使论据 和论点相适应。
• 第三是因果分析法。就是叙述完事例论据 之后,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原 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当事例 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 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 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 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 很大的成就……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 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 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数学方面 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看来, 门捷列夫所说的“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努力与成功》片段)
• [解决问题式解说]看来,幼儿教育的当 务之急不是所谓发展特长,张扬个性;也 不是所谓开发智力,提前读写,而是要补 补道德教育这一课,而且非得“恶补”才 行!果能如此,我就敢斗胆把“中国人为 什么拿不到诺贝尔奖?”这个困惑了我们 整整一个世纪的疑问句改为感叹句了—— 中国人为什么拿不到诺贝尔奖!
• [论据1]然而,目前中国幼儿的道德教育却实 在令人担忧。在京城某幼儿园,教育家作了一个 发人深省的问卷调查。孩子们被问:“当你看到 一只小猫躺在路旁,快要死了,你会怎么 办?”45%的孩子的回答是:“踢死它!”“弄 死它!”15%的孩子的回答是:“不理它!”很 难想象,一个没有受过良好的道德教育的缺乏同 情心的幼儿,长大后会有什么不俗的表现。 [论据2]报载,某中国留学生竟因没能通 过博士论文答辩而枪杀了五位主考官!受审时居 然振振有词:“没有任何人能阻止我获取高分! 没有任何人能阻挡我获取博士学位!”据调查, 该生从小被灌输以强烈的竞争意识,把“以考分 论英雄”奉为信条,以致因早期道德教育的缺失 而酿成大祸。
• [例后评述]试想彼时的千里马,想离开 谁就离开谁,想投奔谁就投奔谁,不为山 川阻隔,不受地域限制,谁也阻拦不了, 谁也奈何不得,何等痛快!这样的千里马, 被埋没的恐怕就很少了吧! •
• 还有一种解决问题式的解说法”,即通过 对论点和论据中的事实所提出的问题加以 解决,使论点和论据融为一体。 例如: 《中国人为什么拿不到诺贝尔奖?》 [论点] ……幼儿早期的道德教育 至关重要。
• ,有时候的例后解说也可以是评述式的,即对论 据中的事实作适当评论或分析,使论点和论据融 为一体。 例如:《千里马择主而事可也!》 [论点]于是乎便有一想:与其寄希望于伯 乐,让千里马一味巴望伯乐来发现,何不让千里 马主动去寻找伯乐?哪个部门、哪个单位的领导 是真伯乐,千里马则可从之;反之,则可弃之。 如此,则伯乐常有,千里马亦常有也。
• 如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一考生以英 国记者卡特自杀为例进行了挖掘增补: • 原材料:英国记者卡特,因一幅反映苏丹大饥荒 的新闻照片而荣获普里策奖。照片反映的是一只 专吃死尸的兀鹫,那兀鹫用贪婪的目光盯着一个 因饥饿而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等待她死 后将她吃掉。照片引起人们很大的争议,人们质 问卡特:危难时刻为何不向小女孩伸出援助之手? 你作为记者的良心何在?迪克里?卡特陷入深深的 自责之中,连家人也不能够理解他,最后他在绝 望中自杀了,时年只有33岁。
• 无论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还是唐明皇善 始不能善终,历史都以残酷的事实一次又 一次地告诫我们:人情的亲疏远近足以令 人麻痹,令人迷茫,甚至令人昏聩。 • (归纳分析)(《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 认知》)
• 挖掘增补后可变为:这叫人想起凯文卡特和他那张获得普 利策奖的照片:一位苏丹女孩在前往救济的路上被秃鹰袭 击着,她无力反抗。卡特用这张照片记录了非洲大地的苍 凉悲情,却被更多人指责缺乏道德与人性。(以上述例简 洁)其实他在按下快门后马上掷出了石子,赶走了秃鹰, 然而众人的尖锐还是将这位摄影师的心刺伤了。“生命的 痛苦远比快乐更让人难以承受”,这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 自白之一。一颗明星的陨落犹如落水的石子般不再夺目, 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这双善于捕捉世间之真、人性之美的 眼睛?竟是卡特给自己垒起的一道坎。惋惜之余,是否还 应唤起那心灵的坚强与无畏呢?倘若总是在流言里逃进阴 影,这道心坎将永远成为负担。所以,勇敢的人,你必须 握紧握紧拳头跨过去!
• 第二是假设分析法。就是在举出事例论据 之后,紧接着提出与论据相反的假设,并 引出相应的结果,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 的内在联系,从而证明原论点的正确性。 这样做,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增强说 服力。
• 例:纣王由于宠爱妲己,事事皆听信于她, 忠臣良将直言劝诛,却被一一杀害,最终 走向灭亡!假如他能认真地思考群臣的劝 谏,商还会亡国吗?历史也许就会另一个样 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认识到 事物的本质,必须摘掉“有色镜”,不要 让眼光带上感情。 (满分议论文 《不要让眼光带上感情》片段)
2.述例其次贵在语意集中
• 一个材料,包容的信息是多元的,述例的一个基本要求就 是去庞杂,留其所需。有三个办法。 • 第一是剪裁舍弃法。 • 事实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发 掘出不同的意义,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所 以叙例时,应据论点需要,对事例进行加工改造:瞄准中 心,对事例进行剪裁处理,抓住需要信息,舍弃与论点无 关的信息。而且原始材料往往生动具体,篇幅较长,而议 论文运用这些事例材料的目的只在于印证观点,说明道理, 不是以形象动人,这要求在对事例材料的叙述上要变具体 记叙为概括叙述。
• 第一是例后解说法。表述一个比较长的例 子,如果觉得这个例子跟要论证的观点关 系不那么密切,这时你就要把它解说一下, 或解说它的中心是什么,或解说它与观点 有什么关系。
• 例:《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寓言,说宋国有个富人, 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 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 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 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东西。自己的儿子与 邻居说同样的话,而宋人对此却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 的论断,究其原因,都是感情惹的祸。邻人出于好心 却被认作贼,只是缺少了一份血缘关系,宋人做此论 断不但会伤了邻里关系,而且会有真贼逍遥法外,而 他丢失的东西也不可能失而复得,片面地强调感情亲 疏与事情发展的紧密联系,毕竟会使我们走进某些误 区,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满分议论文《感 情不是保险绳》)
• 经剪裁舍弃可变为: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 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典型。他十八岁在巴黎学 法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 晚会。当凡尔纳从楼梯上往下滑,正好碰在法国 大作家大仲马的身上。这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兴奋 不已,他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必须抓住它。 于是,凡尔纳主动结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 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一代著名科幻 小说家,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凡尔纳终生 庆幸自己抓住了那次机遇。
• 第四是归纳分析法。列举多个(要概况) 属性相关的典型论据之后,紧扣要证明的 论点,对事例的意义作深入挖掘,归纳总 结出共同点,然后加以归纳升华,回扣凸 现其论点。
• 例:“千古谁堪伯仲间”的诸葛孔明英明一世, 却在街亭这一关键战役中重用本无实才的好友马 谡,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成为千百年来 任人唯亲者之鉴。(论据一) • 一代明君唐明皇即位之初礼贤下士,励精图治, 才有了开元盛世。后来却为了“一骑红尘妃子 笑”,不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结 果落得个“马嵬坡前草青青”的凄凉结局。(论 据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