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四节: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 速度= 用符号表示V=实验器材: 木块木板小车刻度尺秒表1、实验过程:2、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3、按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4、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 小木板放在斜面底端,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了路程s1, 填入表格中。
5、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小木板的时间t1, 填入表格中。
6、根据测得的s1和t1, 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全车的平均速度v17、将小木板移至斜面中部, 测出小车到小木板的距离s28、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 算出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9、记录数据表格路程(厘米)运动时间(秒)平均速度(厘米/秒)S1= t1= V1=S2= t2= V2=科学世界: 超声波测距课堂练习: 一. 填空题(每空1分, 共8分)1.观察如3-12图的停表(秒表), 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__s, 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s。
2.图3-13图3-12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 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3—13图所示的A 处时看了一下手表, 时间正好是7h ;当车经过B 处时, 他又看了一下手表, 时间是7h48min, 则小汽车从A 处到B 处所用的时间是______min, 在A.B 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km/h 。
3.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 前5 min 行驶了1200 m, 然后又用0.5 h 行驶了8 km, 最后用5 min 行驶1000 m 。
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中途8 km 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m/s 。
4.一小车以3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 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 经过0.6 s 开始刹车, 又经过4.4 s 滑行52 m 后停止, 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 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 新人教版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说明小组责任分工及轮换顺序的规律
方法:让第一组的四名学生按图2所示的位置站好后讲解实验过程
第一轮:乙同学把红色发令旗向下甩下(发令)后,甲同学开始起跑。丙、丁二位同学分别在25米处和50米处开始按表计时,当甲通过后,丙、丁二人分别把甲通过25米和50米路程所用的时间各自记录在自己手中的表格上。
第二轮:甲代替丁计时,丁代替丙计时,丙代替乙发令,乙站在起跑线上准备跑步,丁和甲给乙记录跑25米和50米所用的时间。以后各轮以此类推。每人完成一次跑步(50米)、二次计时(25米处和50米处)和一次发令后再换下一组的四位同学继续进行上述实验。
注:若条件允许(有四块秒表)可以两个实验小组一起进行,更富有竞争性和兴趣性。口哨的作用是提醒计时员精神集中,记时准确。
四、总结实验
教师注意对实验过程中表现好、记录认真计算正确、讨论积极热烈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对实验差、纪律差的学生提出批评。
课后反思:
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
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
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
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
二、讲解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
1.测量距离(路程)
教师指导三名学生用卷尺从百米起点(或某一位置)量出25米和50米两段距离后用石灰粉画线标明如图1所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1-4-1测量平均速度

普育学校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编号:§1.4一、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二、实验器材: 、 、斜面、小车、金属片。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把S 1和后面测的的数据填入表一中。
(3)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4)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
(6)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端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7)由S 3=S 1-S 2,t 3=t 1-t 2,,计算出平均速度V 3。
(8)整理实验器材,保持桌面整洁。
五、数据记录:路程/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cm ·s -1)S 1= t 1=V 1=S2= t2= V2=S3= t3= V3=六、实验评估:1.通过计算,发现V2 V3(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这说明,小车下滑的速度逐渐(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实验过程中,应使斜面的坡度(选填“大一些”,“小一些”或“大小都可以”),这样是为了便于测量。
3.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尾),不可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1)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尾,测量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测量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如果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测量结果将产生。
【巩固练习】1.(2012•恩施州)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C.8cm/s D.7cm/s2.(2011•南昌)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cm 26时间t/s 4平均速度v/(cm/s)15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十四章第一节“测量平均速度”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有: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实验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概念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难点:实验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和数据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尺子、计时器、小车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运动员百米赛跑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速度这一物理量。
2. 知识讲解:讲解速度的概念,举例说明速度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3. 实验演示:演示如何利用实验器材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
4. 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处理。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测量平均速度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测量平均速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板书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实验测量平均速度的步骤。
8. 作业设计:六、作业题目及答案:题目:小明和小华举行了一场100米的短跑比赛,小明用时10秒,小华用时8秒。
请问,小明和小华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答案:小明的平均速度为10米/秒,小华的平均速度为12.5米/秒。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关注速度这一物理量。
在知识讲解环节,学生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了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同步学案 1.4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学案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要 点 讲 解要点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 原理:v =st。
2. 实验仪器:刻度尺,停表,小车,长木板,木块,金属片等。
3. 实验步骤:用刻度尺测出小车经过的路程s ,用停表测量小车经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则物体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st。
4. 实验结论:通过分析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下半段以及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可以看出小车沿斜坡滑下的速度是变化的,小车在滑下的过程中越来越快。
5. 实验注意事项:(1)斜面坡度应该小一些。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容易计时,其时间误差就会越大,所以为了尽量减小时间误差,应该减小斜面坡度。
(2)该实验中,测量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和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可以把这两次实验的平均速度进行对比,得出小车的运动情况。
经典例题1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________。
(2)小车从位置甲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丙为止,通过的距离是________cm 。
(3)小车从位置甲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乙时,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小车从甲到乙所用时间是________s 。
(4)小车由甲至乙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小车由乙至丙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小车由甲至丙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
解析:(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v =st 。
(2)由图中刻度尺可以看出:小车从甲位置到丙位置通过的距离是90.0cm 。
(3)小车在位置甲时的时间为00:05:04,到位置乙时的时间为00:05:06,因此所用时间为2s 。
(4)小车由甲至乙路程为s 甲乙=26.0cm ,时间为t 甲乙=2s ,故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v 甲乙=s 甲乙t 甲乙=26.0cm2s=13cm/s =0.13m/s ;小车由乙至丙路程为s 乙丙=64.0cm ,时间为t 乙丙=4s ,故乙至丙的平均速度为v 乙丙=s 乙丙t 乙丙=64.0cm4s =16cm/s =0.16m/s ;小车由甲至丙路程为s 甲丙=90.0cm ,时间为t 甲丙=6s ,故甲至丙的平均速度为v 甲丙=s 甲丙t 甲丙=90.0cm6s =15cm/s =0.15m/s 。
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s1 s2
t1 t2
v 1 v2
6.利用你所测出的数据,如何计算小车通过斜面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7.小车通过斜面上半程路程、下半程 路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一样大码?请 比较这三个速度的大小?
金 属 片
s
图7
二、课堂练习 1.小明在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 表格填完整。 实验次数 1 2 3 【收获与反思】 路程 S1=75 cm S2=75 cm S3=75 cm 运动时间 t1=2.6s t2=2.5s t3=2.4s v=______ cm/s 平均速度 V1= V2=_____ cm/s cm/s
科目
八年级物理 教研组 理化生 备课人 八年级物理组 课 题 1.4 测量平均速度 学 1.能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能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根 s 习 据公式 v 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目 t 标 2.能写出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阅读课本 23 页 1.实验原理(实验依据的公式) :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 3.实验中用 4.实验步骤(23 页) 5.实验表格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和 测量路程,用 。 测量时间。
V3=______ cm/s
1.4 速度的测量(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第4节速度的测量(教学设计)据这两张照片的拍摄时刻就能算出车辆通过这段距离的时间,从而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
这就是区间测速的原理。
请你想一想:应该怎样测量物体的速度?下面我们来实际测量一个沿斜面下滑的小车的平均速度。
学习新课 一、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1. 设计实验【提出问题】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是什么?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测量仪器?【总结】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1)我们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s ,用秒表测量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依据公式v= s/t ,就可以算出小车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我们可以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搭建一个斜面,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小车可在这个斜面上运动。
(2)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3)实验原理:v =st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s 和时间t 。
(4)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挡板等。
【提问】你能说出各个器材的作用吗?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进行补充。
【总结】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 (5)实验器材的作用①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能够自由下滑。
②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要“会放”、“会读”、“会记”。
③停表的作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会读停表的示数:示数=小表盘示数(min )+大表盘示数(s ),根据小表盘分针是否过半加30s 。
④金属片的作用:让小车停止运动,便于测量时间。
(6)实验注意事项【提问】搭建斜面时,对斜面的坡度有什么要求?①搭建斜面时,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斜面的坡度太小,小车可能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太大,小车运动的速度大,时间短,导致测量难度大、实验误差大。
②实验过程中,斜面的倾斜程度不能变。
③测量小车下滑路程时,起点从车头算起,终点也应该是车头。
2. 实验步骤(1)如图,将长木板的一端用小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很小的斜面;(2)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1,把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记录表格中;(3)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4)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平均速度.
2.能联系实际运用速度公式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平均速度较深入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测速度的实验过程中,能按要求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有用平均速度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3.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织调控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准确计时和实验分析.【教学准备】
1.将例题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准备实验报告,并打印.
3.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所需器材.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1。
实验目的测平均速度2.实验原理v=错误! 3.实验过程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宗即位,命以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广西上思州贼黄缪纠峒兵劫州县,巅讨擒之。广东新宁、恩平贼蔡猛三等剽掠,众至数万。巅合兵三万余人击新宁诸贼,破巢二百,擒斩一万四千余人,俘贼属五千九百余人。
嵿遣将出海擒之,获其二舟,贼乃遁。寻召掌南京都察院事,就改工部尚书。嘉靖六年大计京官,拾遗被劾,致仕
1 / 4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 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学习重点 :测量平均度
、
学习难点:时间的测量
学法提示:观察实验法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由“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
二、学习过程
导学一、(自学课本23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 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世宗即位,命以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广西上思州贼黄缪纠峒兵劫州县,巅讨擒之。广东新宁、恩平贼蔡猛三等剽掠,众至数万。巅合兵三万余人击新宁诸贼,破巢二百,擒斩一万四千余人,俘贼属五千九百余人。
嵿遣将出海擒之,获其二舟,贼乃遁。寻召掌南京都察院事,就改工部尚书。嘉靖六年大计京官,拾遗被劾,致仕
2 / 4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导学二、 (分组实验)
1. 检查器材后组装斜面。(调整斜面倾角使小车能缓慢的滑下)
2.确定小车在斜面的初始位置和理想的终点位置并装上金属片,
测量出路程S1。
3.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路程S1的时间 t1 。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 的时间t2.
6.计算平均速度并填在课本12页表格中。
实验后比较两次的速度有什么不同?
导学三、( 小组讨论)
小明同学想利用现有的器材探究: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
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猜想:
(1)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利用现有的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
世宗即位,命以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广西上思州贼黄缪纠峒兵劫州县,巅讨擒之。广东新宁、恩平贼蔡猛三等剽掠,众至数万。巅合兵三万余人击新宁诸贼,破巢二百,擒斩一万四千余人,俘贼属五千九百余人。
嵿遣将出海擒之,获其二舟,贼乃遁。寻召掌南京都察院事,就改工部尚书。嘉靖六年大计京官,拾遗被劾,致仕
3 / 4
三、课堂练习
1.小明在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请
根据这些数据把内容填完整。
实验次数 路程 时间 平均速度
(1) S1=75cm t1=2.6s V1=28.85cm/s
(2) S2=75cm t2=2.5s V2=_____cm/s
(3) S3=75cm t3=2.4s V3=_____cm/s
v=______ cm/s
2.如图9所示,一列长为12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 m
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求火车过桥时的
速度是多少?
四、达标测评
1.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
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
的平均速度
2.一列长为12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 m长的大桥,火车
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3.小高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
高成绩,对他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每隔20m处安排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