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多糖的提取纯化、组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乌龙茶中茶多酚、茶多糖的提取及其纯化和性质研究

乌龙茶中茶多酚、茶多糖的提取及其纯化和性质研究

乌龙茶中茶多酚、茶多糖的提取及其纯化和性质研究摘要本论文探讨了乌龙茶中茶多酚和茶多糖的综合提取工艺技术,主要考察了乌龙茶多酚的浸提条件,茶多酚浸提液的超滤条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茶多酚的层析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茶多酚产品中各儿茶素含量;乌龙茶多糖部分主要研究了茶多糖水提取法的工艺条件,通过Sevag法脱蛋白对茶多糖进行初步纯化,并对其活性及单糖组成进行了研究;最后对综合提取茶多酚、茶多糖两种工艺条件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乌龙茶多酚的提取研究中,采用了水浴法和微波法两种方法,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剂60%乙醇溶液,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25min,料液比1:20,浸提2次,在此条件下乌龙茶多酚的得率为25.10%。

采用超滤对茶多酚浸提液体系进行预处理,实验证明超滤不仅滤除了杂质,还有效防止了树脂污染。

通过树脂静态、动态吸附-解吸附实验,确定了大孔吸附树脂PA、XDA生产茶多酚工艺条件,实验采用85%乙醇作为洗脱剂,茶多酚得率为13.68%,副产物咖啡碱的得率1.5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乌龙茶多酚中四种儿茶素的含量,其中含有表没食子儿茶素(EGC),11.79%;表儿茶素(EC),1.16%;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15.89%;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51.97%;四种主要儿茶素的含量高达80.81 %。

在茶多糖提取研究中,研究了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浸提次数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茶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浸提温度55℃,浸提时间150min,浸提三次,此条件下茶多糖的得率为1.75%,多糖含量为23.12%。

确定Sevag法脱蛋白次数为3次。

采用气相色谱对茶多糖单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得茶多糖是由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等组成,它们的摩尔比例为4.21:24.66:43.71:27.42。

确定了综合提取乌龙茶多酚、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此条件下乌龙茶多酚得率13.68%,乌龙茶多糖得率2.084%,咖啡碱得率1.59%。

茶多糖提取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现状

茶多糖提取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1]GB 50051—2013,烟囱设计规范[S]. [2]GB 50135—2006,高耸结构设计规范[S]. [3]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 [4]鲍巍,张清卫,李晔东.烟囱钢塔架结构设计与分析[J].低温建筑技 术,2015(7). [5]李铭,卜军华,孙冲.塔架式钢烟囱动力特性分析[J].山西建筑, 2013,39(6). [6]郑文瑾.80m 烟囱钢支架结构设计[J].福建建筑科技,2007.No.4. [7]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SAP2000 中文版使用指南[M].北 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和羧甲基化的方法分别对纯化后的乌龙茶多糖进行化学修饰,结果
表明经过化学修饰的茶多糖,其抗凝血活性进一步增强。化学修饰
试剂的选择与多糖的比例及修饰反应的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影响茶
多糖分子结构的改变程度,相应地影响抗凝血活性。
2.5 降血糖作用
周斌星[18]从普洱茶中提取茶叶多糖,动物试验表明普洱茶多糖
究发现,该茶多糖在较低浓度下(7.0 μmol/L)表现出良好的增殖抑 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0, 35(1):27-29.
制活性。张运芳[13]研究了不同提取途径的茶叶多糖对佐剂性关节炎 [14]吴晓鹏,王一飞,刘秋英等.苦丁茶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与
大鼠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几种茶叶多糖均能提高大鼠过低 发酵工业,2008,34(2):34-36.
作者简介:张金铭(1983-),男,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 土建结构设计工作。
·116·
科技论坛
IKPS-1、IKPS-2、IKPS-3 和 IKPS-4 4 个纯化组分。
分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1.2.5 凝胶纯化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意义茶多糖是茶叶中的一种重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近年来,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备受关注,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茶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症等多种作用,可以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茶多糖提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茶多糖的提取效率和纯度,推动茶多糖的应用研究。

茶多糖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可以作为保健品或药物原料,为茶叶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茶多糖的研究也有助于挖掘茶叶的全面保健功能,提高茶叶的附加值。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和茶叶保健功能的发掘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背景茶多糖是一种常见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医药价值。

提取茶多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茶多糖的生物活性和功效广泛被认可。

茶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有益。

提取茶多糖并探索其生物活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2. 茶叶资源丰富,茶多糖作为茶叶中的重要组分,在茶叶中的含量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天然药物的需求增加,茶多糖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3. 茶多糖提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茶多糖提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提高了提取效率和产品品质,为茶多糖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茶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茶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茶叶中茶多糖的提取方法和生物活性进行深入探讨,为茶多糖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研究茶多糖的提取技术,可以探索提高提取效率和提取纯度的新方法,从而为茶多糖的应用提供更广泛的可能性。

研究茶多糖的生物活性可以发现茶多糖在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其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茶叶多糖的特点和保健作用研究进展

茶叶多糖的特点和保健作用研究进展
14 4
万方数据
意义是 ( ): ( 在点A 的某一邻域内部,含有 {1 A) x 中的无穷多个点; , ( 在点A的任一邻域外部,至多含有{ 中的有限多个点; B) 习 ( 在点A的某一邻域外部,含有{) c) x 中的有限多个点; , ( 在点A 的任一邻域内部,含有NJ D) 中的无穷多个点。 正确的选 择应是 ( B ),但 是不少学 生选择 ( A)或者 ( ,因为他们认为, 氏} D) 若 的极限是A, 的邻城含有 { 的 1A ! ! x) 无穷多个点,怎么不对呢?这时可引导学生举出反例,邯若A 的任 一邻域中 {) 有 x 的无穷多个点,A , 不是{} + 的极限: ,
脂 功 , 现 叶 糠 明 降 / 血 总 固 及 性f 的 效 发 茶 多 可 显 J, 浆 胆 醉 中 A E鼠 j t
平(此外, 茶叶多糖还能与脂蛋白 醋醉结合,促进动脉必 D 蛋白酶 进入血管,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3 筑 血凝 、扰血栓 作用
血1形成主要包括三伙 介 ①血刁 脚 村 全 段: 该 和聚集; ②棍血;
20年度商丘师范学院音年骨于杜师资助计划资助项 目 06
大童药理和临床研究发现,天然活性茶叶多 糖对机体免疫功能 的影响方式和途径主要有:①激活巨噬细胞。②激活网状内皮系 统L , 生物体中的网状内皮系统具有吞噬、排除老化细胞和异物及病 原休的作用,常用碳较廓请法侧定其活性。③激活T 的琳巴细 和B 胞。茶叶多糖在体内和体外均能促进特异性细胞T 淋巴细胞的产 生,并提高它的杀伤活性。④激活补体。 补体能配合抗原州 体复 t f 合 物杀死病原微生物或协助吞噬细胞来杀灭病原微生 《 61 ) 转17
长4%,可抑制家兔实验性血栓形成。因此,茶叶多 0 糖不仅可以抗 血凝, 还可以起到抗血栓的作用。茶叶多糖在体内、体夕A有显著 F 的抗凝血作用 , 并能减少血小板数,血小板的减少将延长凝血时 间, 从而也影响血栓的形成。另外,茶多搪能提高纤维蛋自溶解酶

茶叶多糖 何艳婷

茶叶多糖 何艳婷

文献综述茶叶多糖的研究进展学生:何艳婷指导教师:付静(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系2001级乙班陕西汉中723001)摘要随着对植物多糖的深入研究,茶叶多糖因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从而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同时在抗凝、防血栓形成,保护血相和增强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是一项很有前景的天然药物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综述了茶叶多糖的功能、组成成分、提取与测定、分离与纯化及结构分析等,以期对茶叶多糖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打下基础。

关键词茶叶多糖;多糖1多糖的作用多糖是由单糖间失水后以糖苷键聚合而成的由多个单糖或其衍生物聚合的大分子活性化合物。

多糖广泛的存在于动物的细胞膜、植物和微生物的细胞壁中,是生命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1]。

多糖入药始于1943年,近20多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糖及其复合物分子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功能,它可作为一种广谱免疫促进剂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的生物合成,调节细胞的生长[2]。

许多研究表明,在酵母、真菌、细菌和高等植物界中含有(1→3)-β-D-葡萄聚糖具有抑制肿瘤的活性,因此,多糖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量的药理试验证明多糖不仅能激活T细胞、B细胞、噬菌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细胞(TL)、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AK)等免疫细胞,还能促进细胞因子生成,作用于机体,对免疫系统发挥多方面的调节作用。

在提高机体免疫的同时,多糖还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并具有低毒和低耐药性等特点,又因多糖毒性极小,所以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多糖类物质将成为继蛋白质和核酸之后的探索生命奥秘的第三里程碑。

目前多糖已在治疗疾病和营养保健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3]。

2茶叶多糖的生理作用茶多糖(TPS)是茶叶中极具开发价值的又一种生理活性物质,其药用性很早就被民间发现。

早期日本人对其机理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90年代后,中国研究者相继对其功能及机理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4]。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茶多糖是一类自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功能,如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血脂等。

近年来,茶多糖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并且由于其天然、低毒副作用等特性备受青睐。

茶多糖的提取技术对于其产业化生产和应用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现有茶多糖提取技术进行综述。

1. 热水提取法热水提取法是一种常见、简单、易操作的提取方法。

该方法以水为溶剂,利用热水可使茶多糖从茶叶中释放出来,然后采用浓缩、沉淀、干燥等步骤得到茶多糖。

目前,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茶多糖的提取,如绿茶多糖、黄茶多糖等。

虽然该方法操作简单,但是提取时间长,茶多糖含量较低,所以有必要进行进一步优化。

2. 酸提法酸提法是一种利用强酸对茶叶进行水解,得到茶多糖的提取方法。

该方法可以加速茶多糖的水解,减少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提高茶多糖的产量。

目前,常见的酸性有H2SO4、HCl、HNO3等。

由于酸性强,操作危险,需要进行恰当调配和控制酸量,同时高温加热容易导致茶多糖的降解,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操作控制。

3. 纤维素酶法纤维素酶是一类具有纤维素水解酶活性的混合酶,能够将纤维素等多糖分解为糖类。

该方法以纤维素酶、水和温度为主要因素,利用纤维素酶水解茶叶的纤维素等多糖,得到茶多糖。

该方法操作起来相对简单,茶多糖的含量和质量较高,但生产成本较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改进。

4. 超声波辅助法超声波辅助法是利用超声波等物理条件,促进茶多糖分子内部结构的破坏,使茶多糖分子从茶叶中溶解出来。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对茶籽中茶多糖的提取率高,提纯度较高,但需要进行合适超声处理的频率、时间、功率等条件确定。

总的来看,茶多糖的提取技术已经具有明显的进展,不同的提取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结合茶多糖的特性和需求进行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在提取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提取时间、操作安全、提取率、提纯度等因素。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茶多糖的提取技术将会更加完善和成熟,为产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保障。

茶叶多糖的提取纯化_组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茶叶多糖的提取纯化_组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1-04-20作者简介:傅博强(1975-),男,硕士生文章编号:1006-0464(2001)04-0358-07茶叶多糖的提取纯化、组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傅博强,谢明勇,周 鹏(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47)摘 要:综述了茶叶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多糖组成及其药理作用。

原料、预处理方法、浸提条件和沉淀剂对多糖提取率都有一定影响。

目前多采用水提法制得茶多糖粗品。

经除蛋白质、脱色初步纯化。

若用于结构分析,需用沉淀法、超滤法或柱层析法等进一步纯化。

原料及分离纯化方法不同,多糖的组成有较大差别。

茶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血栓、降血压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可作为功能保健食品用于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病人的辅助治疗。

关键词:茶叶多糖;提取;纯化;组成;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Q 53 文献标识码:A近20年来,多糖的分离纯化、组成测定和结构分析有了很大进展,人们发现多糖是生命活动中起中心作用的分子如遗传物质、多种酶、膜蛋白等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是一种无细胞毒的免疫促进剂,有望作为防治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药物。

我国多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参、黄芪等名贵中药材,而对茶多糖的研究较少。

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有常饮用粗老茶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据清水岑夫[1]的研究,茶叶中降血糖的有效成分是水溶性组分中的复合多糖。

王丁刚等[2]证实,绿茶中分离的一种酸性茶多糖有降血压和减慢心率的作用。

根据H arler,C.R.X e a a . .和中林敏郎[3]的分析数据,茶叶越粗老,多糖含量越高。

目前市场上中低档茶严重滞销,在茶叶加工过程中也有大量的枝叶和灰末等副产品未被利用,若从其中提取茶多糖作为保健食品的功能因子,则可变废为宝,为中低档茶的综合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

但目前对茶多糖的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还不深入,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对茶叶多糖的提取纯化、组成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茶多糖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茶多糖是茶叶中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

茶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和降血脂等作用。

茶多糖的提取技术一直受到科研工作
者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茶多糖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茶多糖主要存在于茶叶中的茶多糖蛋白复合体中。

为了提取茶多糖,首先需要将茶叶
样品进行粉碎和筛分,以增大提取面积。

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提法、酸提法、碱
提法和酶解法。

水提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之一。

通过热水或冷水提取茶叶中的茶多糖。

水提法简单、成本低廉。

茶多糖容易受热水或冷水破坏,导致活性下降。

酸提法是一种有效的提取方法。

通常使用盐酸或硫酸将茶叶进行酸解,使茶多糖从茶
叶中释放出来。

酸提法能够提取大部分茶多糖,且提取效果较好。

酸提法操作复杂,对设
备要求较高。

除了传统的提取方法外,近年来还发展了一些新的提取技术。

如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和脉冲电场提取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通过改变物料的物理、化学条件,
提高茶多糖的提取速度和效率。

茶多糖的提取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不同的提取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未来的研究工作可以进一步探索茶多糖的提取机制,提高提取
效果和茶多糖的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综述了茶叶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多糖组成及其药理作用。原料、预处理方法、浸提条件 和沉淀剂对多糖提取率都有一定影响。目前多采用水提法制得茶多糖粗品。经除蛋白质、脱色初 步纯化。若用于结构分析.需用沉淀法、超滤法或柱层析法等进一步纯化。原料及分离纯化方法
不同,多糖的组成有较大差别。茶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血栓、降血压厦增强机体免疫力等
第25卷第4期
20 01年12月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Joumal of
V。1:5
Dcc
No

Na眦hanR Unlversl2y(Natura】ScIence)
200l
文章编号:1006—0464(2001)04—0358一07
茶叶多糖的提取纯化、组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傅博强.谢明勇,周鹏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47)
R.xaDe6aBa
r.H.和中林敏郎口1的分析数据,茶叶越粗老,多糖含量越高。目前市场上中低档
荼严重滞销,在茶叶加工过程中也有大量的枝叶和灰末等副产品未被利用,若从其中提取茶多 糖作为保健食品的功能因子,则可变废为宝,为中低档茶的综合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但目前 对茶多糖的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还不深入,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茶叶多 糖的提取纯化、组成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2.2.1
分部沉淀法不同多糖在不同浓度的低级醇或酮中具有不同溶解度,按比例由小到大
加入这些醇或酮(常用的是甲醇、乙醇和丙酮)分部沉淀。黄桂宽等”1用40%和60%的乙醇分
万方数据
第4期
傅博强等:茶叶多糖的提取纯化、组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级沉淀,干燥后得到浅黄色与灰白色的茶叶多糖TP一1和TP一2,得率分别为2 8%和0. 7%,总糖含量分别为48.24%和57 71%。而TP一1为中性杂多糖。此方法适宜于分离各种 溶解度相差较大的多糖。 2.2.2季胺盐沉淀法长链季胺盐能与酸性多糖成盐形成水不溶性化台物,可分离酸性及中 性多糖。常用的季胺盐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及其碱(CTA—OH)和十六烷基吡 啶(cPc)。实验时必须严格控制多糖混合物的pH值小于8及无硼砂存在。否则中性多糖也会 沉淀出来。一般地说,酸性强或分子量大的酸性多糖首先沉淀出来。李布青等f121用cTAB沉 淀茶叶水提液中的酸性多糖,然后将沉淀溶于20%Nacl中,透析。 2.2.3超滤法不同的超滤膜具有允许不同分子量和形状的物质通过的性质,多糖溶液通过 各种已知的超滤膜就能达到分离。茶叶复台多糖粗品中真正有较强生理活性部分的相对分子 质量约在4×104~10×104之间,膜孔径可选用相对分子量lO×104蹦上不通过和相对分子量 4×104以下可通过等膜系统。操作时,压力不能过大。温度最好在45~50℃以下,这样茶叶 复合多糖既不会变性,又能降低粘度增加膜通量。Kenichi rf】引用超滤法制备出纯化的茶多 糖。 2.2.4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剂柱层析常用的交换剂为DEAE一纤维素。此法适合于分离各 种酸性、中性多糖和粘多糖。吸附力一般随多糖分子中酸性基团的增加而增加。李布青等【12t 将脱蛋白后的荼多糖用DEAE一纤维素柱层析,O.1
功能。可作为功能保健食品用于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病人的辅助治疗。 关键词:茶叶多糖;提取;纯化;组成;药理作用 成测定和结构分析有了很大进展,人们发现多糖是生命活 动中起中心作用的分子如遗传物质、多种酶、膜蛋白等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是一种无细胞毒 的免疫促进剂,有望作为防治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药物。我国多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 参、黄芪等名贵中药材,而对茶多糖的研究较少。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有常饮用粗老茶治疗糖尿 病的经验。据清水岑夫…的研究,茶叶中降血糖的有效成分是水溶性组分中的复合多糖。王 丁刚等【21证实.绿茶中分离的一种酸性茶多糖有降血压和减慢心率的作用。根据Harler,c
法(32 8%),前两者相差4.6%,从生产成本的角度考虑,宜采用水提法。溶媒的体积越大.提
h[8]。

O.
取越彻底,但会增加浓缩的工作量、试剂用量和成本。一般固液比为1:20~1:30。 1.1.4沉淀剂 茶叶浸出液中含有丰富的其它成分,选用的沉淀剂及其用量不同,不仅茶叶复合多糖的得 率不同,而且组成成分也不同。多糖不溶于低级醇(乙醇或甲醇)、丙酮而沉淀析出。黄桂宽 等【9]加入乙醇使提取液含醇量达80%;李布青等1121证实荼多糖为酸性多糖,利用溴化{‘六烷
万方数据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叭年
基三甲基铵(cTAB)可与酸性多糖阴离子形成不溶性络合物.他们将提取液先用cTAB二次 沉淀,20%Nacl溶解后,离心,上清液再加2倍体积的丙酮沉淀,所得茶多糖中总糖含量51. 2%,降血糖效果最佳;而仪用3倍体积95%乙醇沉淀所得茶多糖中总糖含量为2t,l%,血搪 降低值偏低。但从安全和经济角度考虑,使用乙醇使含醇量达70%比较合适。 1.2梧多糖的提取工艺流程 若提取茶多糖只是用于丸片、胶囊的原料,则提取的茶叶复台多糖可不必除蛋白、脱色,仅 用粗制品即可。粗荼多糖的提取工艺流程一般为: 原料一粉碎(50目)一,脱脂(80 ml乙醇乙醚(1:1)混台液/g茶叶,水浴加热回流1h)一过 滤,残渣干燥一(0.3%的纤维素酶处理,超声波破壁)一加入20~30倍的水60℃以下搅拌提
1茶叶多糖的提取
1.1
影响茶叶多糖提取率的因素 茶叶的产地、品种、制荼工艺、茶叶在茶树上的部位即茶叶老嫩以及树龄不同,茶多糖的含
1.1.1原料 量也就不同,所以原料的选择对茶多糖的提取率影响很大。
产地、品种
严俊等n1用蒽酮一硫酸法测定了茶叶中的可溶性总糖(包括单糖、双糖、多
糖、淀粉等)。对于绿茶,安徽休宁松罗3.97%,河南信阳毛尖3.07%,江苏碧螺春3.01%,浙 江西湖龙井2.77%,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多糖的含量也与茶叶的产地、品种有关。 制茶工艺对同一产地的茶叶,绿茶初制仅高温杀青。多糖向单糖转化的程度低。而乌龙
收稿日期:200I一04—20
作者简介;傅博强(1975一).男.硕士生
万方数据
第4期
博博强等:茶叶多糖的提取纯化、组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59
荼则两晒两凉有利于多糖的水解。红茶为全发酵荼,多糖水解程度很大,多糖含量最低。汪东 风等”1研究表明对同一品种的红茶和绿茶,均为六级茶,茶多糖的含量,红茶为(0.85 10)%,绿茶为(1 41±0.06)%,绿茶比红茶高约40%。 茶叶的老嫩度 日本医学博士蓑和田用30年或1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老叶制成淡茶或 酽荼给慢性糖尿病患者饮用,可使尿糖减少【6 J。而清水岑夫【11的研究表明茶叶中降血糖的成 分是水溶性组分中的复合多糖。由此可推知,茶叶越粗老,多糖含量越高。汪东风等”o进一 步分析了不同等级茶叶中各药理成分的含量.研究表明,不论是红茶还是绿茶.等级越低,原料 越粗老,茶多糖的含量越高。六级荼是一级茶的2倍左右,而茶多酚、儿荼素、咖啡碱等含量则 很少。所以提取茶多糖要用粗老茶叶。 1.1.2原料的预处理 粉碎破壁茶叶粉碎后与溶媒的接触面增大,浸出率提高。一般植物粉碎机将茶叶粉碎 至40~50目,太细会使过滤困难。现在已有一些现代新技术用于组织破碎。印度班加罗尔 Bedi&Bedi公司研究发现用超声波处理茶叶可使组织破碎率达到98%。另外该公司将茶叶萎 凋叶经速冻处理后再解冻,发现这一冻一融过程可使叶片的组织破碎率达到95%,这些技术 都可以加速多糖的释放。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酶常被用于改善细胞壁的 通透性以提高细胞内含物的提取率。谭淑宜等…发现,在茶汤中添加O.3%的纤维素酶可使 水浸出率提高20%左右。 脱脂茶叶细胞外有脂质包围,最好除去表面脂肪以提高水浸出率。可使用的脱脂溶剂 为甲醇‘“、乙醇‘…、乙醇乙醚混合液(1:1)[1…,水浴加热搅拌1 hflo]或回流提取1—3 1.1.3浸提条件 浸提温度茶多糖在热水中溶解性较好,热水浸提得率高于冷水浸提。但日本博士蓑和 田博士的专利记载,用85℃以上热水浸提,会破坏降血糖有效成分.汪东风等““研究证实,茶 多糖热稳定性较差,60℃以上降解加快。李布青¨21研究表明,荼多糖可能为一酸性糖蛋白, 故为防止其变性失活,他采用冷水反复浸泡浸提。而清水岑夫…的研究表明保持茶叶最佳降 血糖作用的浸提温度还与茶叶的种类有关。降糖效果。对绿茶.冰水(0℃)>温水(40~50℃) >热水(100℃);对红茶,热水>温水>冰水;对番荼,冰水>热水>温水,故对不同茶叶品种, 要采用不同的浸提温度,在保持最佳药理活性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提取率。 浸提时间 一般浸出量与浸提时间成正比,但扩散达平衡后,时间即不起作用。达平衡的 时间长短与溶剂体积、浸提温度有关。 浸提次数增加浸提次数,即增加浓度差能大大提高浸出率,一般2~3次即可。 溶媒种类及用量溶媒不同,则提取成分不同,茶叶复合多糖的得率也就不同。中困农科 院茶叶研究所”1的研究表明,总糖含量,酸性乙醇提取法(47.7%)>水提法(43 1%)>热酚

NaoH洗脱,获得较纯的茶多糖。
2.2.5凝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是根据多糖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进行分离。常用的凝胶 有葡聚糖凝胶(sePhadex)及琼脂糖凝胶(Sephar08e)。茶多糖分离时多选用Sephadex
G一50~
100型,工作范围在相对分子量为500~2×105。一般先用Se口hadex G一50“分离相对分子 量在l万以下的各组分,然后选用Sephadex G一150~200以达到进一步纯化的目的。展层剂 为各种浓度的盐溶液及缓冲液,一般用O.1 mol/L NacI。王丁刚等【81将20 mg茶叶多糖粗品 用少量0.1 moI/L Nacl溶液溶解,经Sephadex G—100柱层析(20×430 mm),用0.1 m。】/I。 Nacl溶液洗脱,苯酚一硫酸法进行检测,收集糖反应阳性高峰部分,每管收集3 mL,醇沉,干 燥,即得纯化的茶叶多糖。汪东风等“11将20 mg粗多糖溶于6.0 mL水,过Sephadex 洗脱,分部收集,蒽酮一硫酸法跟踪检测,收集含糖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对茶叶复合多糖的纯化,其纯度是相对的,不可能象某些成分那么单纯。 这里的纯化仅是得到相对分子量在某一范围里较为均一的多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