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合集下载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

来源:《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 2020-10-09
-10-
期刊综合 JIF 人文社科 JIF
即年指标 0.030 0.005 0.005
影响因子 0. 193 0.084 0.044
他引影响因子 0.193 0.084 0. 044
5 年影响因子 0. 183 0.054 0.030
他引 5 年影响因子 0.183 0. 054 0. 030
影响因子学科排序 527/637 491/637 553/637
(责任编辑、校对:赵光峰)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0 版)
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主办单位:唐山师范学院 学科类目: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CN/ISSN:CN 13-1301:CST-JIFR 2020 TSSF 研究层次:理论研究
影响因子种类 复合 JIF
[2] Goldman J R, Kauffman L H. Rational tangles[J]. Advanc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1997, 18(3): 300-332.
[3] Ernst C, Sumners D W. A calculus for rational tangles: Applications to DNA Recombination[J]. Mathematical Proceedings of the Cambridge Philosophical Society, 1990, 108(3), 489-515.
[4] Wu Y Q. The classification of nonsimple algebraic tangles [J]. Mathematische Annalen,1996,304(1):457-480.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报告名词解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报告名词解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名词解释1.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意义:该指标可以客观地说明该期刊总体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2. 影响因子: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的被引用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 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

具体算法为:意义:该指标是相对统计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发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

一般说来,影响因子越大,其影响力和学术作用也越大。

3. 即年指标:又称当年指数,即为某期刊评价年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次数除以该刊当年发表的论文数。

具体算法为:意义:这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

4. 他引总引比:又称他引率,指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中,被其它期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

具体算法为:5. 被引半衰期: 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的引用数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累计达到的。

现举例说明其计算方法设某一学术期刊在2003年内共被引用1916次,其被引文献的年代分布累计百分比如下表:出版年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全部被引用次数49 152 232 212 168 104 115 1916累计百分比% 2.56 10.49 22.60 33.66 42.43 47.86 53.86年数 1 2 3 4 5 6 7由上表可见,最接近50%的引用累计百分比是在1998年达到的47.86%,距统计的2003年为6年,由此可计算出该刊的被引半衰期为:意义:被引半衰期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不是针对个别文献或某一组文献,而是指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总和而言的。

6. 载文量:指来源期刊在统计当年发表的全部论文数,它们是统计期刊引用数据的来源。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系列标准11291730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系列标准11291730
运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和工程学研究的成果进行的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活 动,是把科学技术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直接生产能力的过程。 4.1.6 技术商业评论型
从商业化应用前景和价值的角度分析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4.1.7 工程设计型
基于工程学的思想和方法,在各个学科领域范围内,将人员、机器、材料、能源、信息汇集起来, 以促使一项工业活动能够得到有效地顺利进行的实践性研究。 4.1.8 技术应用型
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计算公式为:
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第I类统计源期刊引用的总次数 JIF-FR=
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
第Ⅰ类统计源期刊中包括由上述两类文献组成的综合类期刊。
3.8 技术研究类期刊影响因子 JIF-AR
以基础研究、技术研究、技术开发类科技期刊作为第Ⅱ类统计源期刊计算,技术研究类期刊前两年
4
Q/CNKI PJ01.1—2009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期刊载文量统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被评价科技期刊载文量及
相关数据的统计原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
Q/CNKI PJ03—2010
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引用的总次数
MS - JIF

简明2024年SCI收录的中国期刊及影响因子

简明2024年SCI收录的中国期刊及影响因子

2024 年是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国期刊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数量和质量都取得了显著的提升。

本文将概述2024年SCI收录的中国期刊及其影响因子,以期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有一个整体了解。

2024年中国期刊SCI收录数量大幅增长,共有244本期刊被SCI收录,相比2024年的180本,增长了35.6%。

这一增长表明中国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国际知名度在不断提升。

其中,中国科学院的期刊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上海自然科学期刊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旗下的94本期刊被SCI收录,占到了2024年SCI收录中国期刊的近四分之一除此之外,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期刊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比如中国医学科学院的6本期刊被SCI收录,清华大学的5本期刊被SCI收录,复旦大学的4本期刊被SCI收录等。

这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期刊在学术界具有很高的声誉和质量。

在这些被SCI收录的中国期刊中,不乏一些具有较高影响因子的顶级期刊。

以下是一些影响因子较高的中国期刊的例子:1.《自然》子刊:《科学通报》(影响因子:1.614)作为中国科学院旗下的一本综合性学术期刊,《科学通报》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知名度。

2.《细胞研究》(影响因子:10.067)该期刊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生物学期刊,影响因子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具有很高的排名。

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影响因子:0.977)这是一个涉及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领域的前沿期刊,影响因子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

4.《中国科学》(影响因子:1.038)这是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涵盖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影响因子只是衡量期刊影响力的一个指标,它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期刊的影响因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引用次数、被引用的高质量文献数量等。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年报》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年报》评价指标体系1.期刊影响⼒综合评价指标——期刊影响⼒指数(CI )统计某个年度内出版的某些源⽂献引证期刊的次数,可以在统计学意义上反映期刊在该统计年度产⽣的影响⼒。

简单⽽常⽤的计量指标有期刊的总被引频次(TC ,⼴延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已发表的所有⽂献)、影响因⼦(IF ,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之前两年发表的⽂献)、即年指标(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献)等。

显然,上述指标的评价对象是期刊在不同时期发表的⽂献,且评价⾓度、计量⽅法各不相同,任⼀指标都不能全⾯反映期刊的影响⼒。

期刊评价中⽚⾯强调其中某个指标,都会导致期刊出现⽚⾯发展倾向,甚⾄引发期刊的学术不端⾏为,⼲扰期刊正常发展。

因此,⼈们⼀直在希望找到⼀个综合反映期刊影响⼒的计量指标。

然⽽,过去这⽅⾯的⼯作总是试图将TC 、IF 等指标先验地假设为同⼀线性空间的可加标量,按⼀组⼈为设定的权重参数拟合为⼀个“综合指标”,⽽未注意区分这些指标的内禀属性,得到的期刊排序结果也难以给予合理的解释。

我们在2013年⾸次提出了⼀种综合评价学术期刊影响⼒的⽅法,连续三年应⽤于“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学术期刊”的遴选,基本原理、计算⽅法和结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基本认可。

1.1期刊影响⼒指数(CI )的基本定义定义1:期刊影响⼒排序空间在某种可⽐较⼤⼩的期刊范围内(同⼀学科内)将TC 、IF 分别归⼀化处理为tc 、if ,并按其⼤⼩进⾏期刊排序,即可在排序意义上将TC 、IF 映射到⼀个2维空间,称为“期刊影响⼒排序空间”。

定义2:期刊影响⼒等位线在“期刊影响⼒排序空间”内,定义影响⼒最⼤的期刊为(1,1),各刊与之的距离为22B -1)A 1(R )(+-=,期刊影响⼒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即为期刊影响⼒等位线。

显然,等位线就是以(1,1)为圆⼼的圆弧,见图1。

定义3:期刊影响⼒指数(CI )学术期刊影响⼒指数(Academic Journal Clout Index ,简称CI ),是反映⼀组期刊中各刊影响⼒⼤⼩的综合指标,它是将期刊在统计年的总被引频次(TC )和影响因⼦(IF )双指标进⾏组内线性归⼀后向量平权计算所得的数值,⽤于对组内期刊排序。

2024SCI公布的中国期刊影响因子

2024SCI公布的中国期刊影响因子

2024SCI公布的中国期刊影响因子
2024年度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发布了最新的中国期刊影响因子
报告,收录的期刊共5204种。

其中,中国科学院期刊的期刊影响因子(JIF)为2.07,同比增长9.2%;新加坡科学院的增长为3.00,增长
7.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期刊影响因子则为1.82,同比增长6.1%。

在2024年全球期刊影响因子报告中,中国期刊所占比重继续攀升,
全球期刊总数从2024年的7039种上升到2024年的7133种,中国期刊占
比由2024年的69.9%增加到2024年的72.6%。

至于2024年发表的高影
响力学术论文,中国期刊有478篇,占全球高影响力论文的44.5%,同
比增长了8.4%。

今年的SCI期刊影响因子评价中,中国的部分期刊上升明显,比如
《分子植物学报》(Mol Plant)的影响因子由2024年的8.073升至2024
年的9.613,《神经科学》(Neurosci)的影响因子也由2024年的11.367
升至2024年的12.233,《物理学报》(Acta Physi Sinica)的影响因子
上升至2024年的9.335,《硅酸盐学报》(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的影响因子也上升至2024年的3.072
此外,新兴期刊,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J Mater Sci Engg)、《动物学报》(J Anim Sci)和《中国能源学报》(J Energy China)等期刊,也在SCI报告中得到肯定,这些评价结果对中国科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
动作用。

总体而言,2024年度的中国期刊影响因子较2024年度有所提升。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指标体系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指标体系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评价指标体系1. 影响因子指标体系综上所述,本期《年报》从不同计量评价角度提出了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学科复合影响因子、基础研究类影响因子、技术研究类影响因子等一系列指标。

为了进一步反映期刊引证的客观性,《年报》还计算了各类他引影响因子,从而构成了多角度计量评价期刊的影响因子指标体系,有关定义如下:1.1复合类指标复合统计源由期刊统计源、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会议论文统计源构成,基于该统计源的计量指标称为复合类指标。

1.1.1复合总被引复合总被引是指某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全部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

1.1.2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U-JIF)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U-JIF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文献引用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1.1.3复合他引影响因子复合他引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该期刊之外的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1.1.4复合即年指标复合即年指标是指某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被复合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与该期刊当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1.1.5学科复合影响因子学科复合影响因子(D-JIF)是指:以上述复合统计源计算,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某一学科的可被引文献的总被引次数与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该学科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为了区别于复合影响因子,带有“#”的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学科复合影响因子。

D-JIF=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某一学科的可被引文献的被引总次数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该学科的可被引文献总量《年报》只为符合以下条件的期刊统计其学科复合影响因子:①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中该学科的文献占15%以上;②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中该学科的文献每年在50篇以上;③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的学科范围集中在3个一级学科及以内。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系列数据库首发式在京举行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系列数据库首发式在京举行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系列数据库首发式在京举行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11(13)3
【摘要】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以电子期刊方式正式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简称JIF年报),于2010年12月16日在北京的中国科技会堂举行首发式。

【总页数】1页(P220-220)
【关键词】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国;首发;学术;数据库;新闻出版署;电子期刊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91
【相关文献】
1.《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系列数据库首发式的北京召开沙雅县胡杨林土壤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J], 马丽艳木·阿木东;谢仁娜依·甫拉提;卡依尔·玉素甫;艾尼江·尔斯曼;玛丽帕·吐达洪;程刚;祖母拉提·阿布都热依木;艾尔肯·热合曼;木合塔·阿不都克里木
2.《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系列数据库(2010年版)首发式在京召开 [J],
3.《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系列数据库(2010年版)首发式在京召开 [J],
4.《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系列数据库首发式的北京召开 [J],
5.《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系列数据库首发式在京举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国际引证报告发布
王保纯
2012年12月28日07:59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图书馆26日共同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2版)》和《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版)》,同时还首次发布了2012年度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科技界和社科界418个学术期刊分别入选两个名单。

此前,我国对于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评价,多以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等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与否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很多未被收录期刊往往不被看好。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的发布是我国学术期刊乃至学术评价领域的一个突破性进展,是我们国家,也是国际上第一次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全面、系统、深入地向社会揭示中国学术期刊走向世界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此举标志着我国学术期刊有了统一的国际影响力认证标识。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主任杜文涛介绍了此次研究的有关情况。

他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是依据《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2版)》,按2011年度中国学术期刊被SCI期刊、SSCI期刊引用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序,经综合计算,并经40多位期刊界专家审议,最终遴选出的TOP5%期刊和TOP5%-10%期刊。

在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科技期刊备选3533种,由上述方法选出175种;人文社科类备选680种,选出34种,共计209种。

同样,在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中,由上述方法选出科技类期刊和人文社科类期刊也分别为175种和34种,共计209种。

参与报告研制的研究人员惊喜地发现,不少非SCI、SSCI收录期刊比SCI、SSCI收录期刊具有更高的被引用次数。

在上榜的418个期刊中,中文期刊达312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