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的人性

政治中的人性
政治中的人性

政治学研究过去强调哲学研究,并将其思维基础建立在人的理智之上,形成“唯理智论”的倾向,作者指出这种研究忽视了对人性的研究,本书就是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政治中的人性进行的研究。作者作为一个从事过直接政治工作的政治人,具有很丰富的政治经验,能够从更加直观的层面对现实政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述,特别是那些涉及到人性的内容。作者在第一章指出,政治的驱动力不仅涉及到理智判断,在实际的政治操作中,更主要的体现在非理智的判断,包括个人情感冲动、恐惧、财产欲之类,可以说这些都涉及到人的本能,在政治生活中,人并非都时时处处进行理智的考虑,很多情况下人会从自己的本能或半意识出发进行判断。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此作了评述,其中还涉及到很多人的自然本性、冲动等心理学的专业内容。接下来的一章则主要讨论环境对政治人的影响,我们的很多政治判断通常都为语言、象征符号、宗教现象等因素所影响,这些涉及到很多心理学的专业问题,通过对这些外在因素的考察,可以推测出人对政治的认知,及由此所做出的判断。作者还特别强调了与政党有关的符号问题,涉及到政党的名称、色彩标志、歌曲及所采用的广告艺术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考察,可以推测出人们的政治情感,及对选择政党及其政策时的心理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推测因果关系是政治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者在字里行间十分重视这个问题。第三章的主要内容就主要是将前文提到的非理性推理进行详细的阐述,普通人在获取政治信息、做出政治判断时通常都运用非理性推理,比如一份报纸提供的信息可能会对一个读报人产生很深的影响,虽然该读者并为对该信息有过很详细的思考,但实际上一种政治判断已经做出,这就是外在因素通过非理性的推理所发挥的作用。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很多看起来很明智的推理或者选择,其实都是在非理性的盲目判断中做出的,没有什么很深的思考,这就为政治人物利用各种技巧博得他人的同情,获取他人的信任等提供了方便。政治心理学要结合心理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来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作者在第四章政治推理的材料方面广泛运用了这些内容,甚至还应用了一些图表,当然这个在今天看来是比较简单,无非是个正态分布曲线,反映中间大两边小的公众态度。不过单纯的自然科学方法并不能完全应用于政治学,因为政治哲学方面还主要讨论事物的抽象层面,政治学研究希望把这些涉及抽象本质的实体作为一种政治推理的标准,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这种实体。在方法方面,作者着重探讨的是定量方法,在作者那个年代,定量方法还没深入人心,但已经在实际的政治操作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不过要真正进入政治学研究的主流还需要详细的论证,作者的论述更多的是一种抛砖引玉。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前面说的是第一部分,主要讨论心理学在政治学研究中所具有的作用和应用现状。第二部分更多的是对实际政治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具体评述,包括政治道德、代议制政府、官僚及国际政治等问题,作者希望探讨“那些政治学发生变化的新倾向本身在多大程度上直接变为一种政治力量”。就人的心理而言,作者从动机角度分析了政治道德问题,人的认知、情感等因素对人的政治道德产生了很大影响,作者还引述了很多政治思想家对道德问题的评述,并分析了这些思想对后人的影响。人的政治道德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存在改变的可能,许多民族的实际情况揭示了这一道理,靠教育可以算在一个方法。代议制政府是当今实现民主的主要形式,这里涉及到同意、公共精神、选举等内容。在涉及到唯理智思维传统的情况下,既存在柏拉图专制主张的古代建议,也有英国对印度所实行的非民主但有效的统治形式,都说明民主并不是唯一的有效形式。同时,政治权力的广泛扩展也对代议制政府运行带来了很多困难。此外还有作者对官僚体制的评析,官员并非都是选举产生,由民选官员或代表挑选其他官员有很多弊端,这就需要一种能保证公平的方式,如考试的方法挑选官员。在需要专业化和常任化的政府层面,需要这样选拔的官员来协助政治官员处理具体问题,这与实际政治操作的改进有很大关系。最后一章主要涉及到民族国家的政治团结及其情感问题。作者评论了马志尼和俾斯麦的民族主张,他们都主张单一民族认同的

重要性,认为国家可能的范围取决于民族的同质性,这与世界主义不同,在其民族独立的过程中显然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思想在其后来的对外扩张中又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作者还提到,有些学者认为人类是由民族国家构成的单位,而非由人的隔日构成,这体现的就是同质民族构成一个完整整体的观点。作者还提到了对民族、国家等认识问题,分析了古代将视角放在城邦等小规模层面上的国家认知,并指出现代国家扩大范围和认同的必然性。在这里还有个物种进化的问题,虽然看不出作者对殖民者辩护的态度,但

还是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弱小民族不太体谅的优越感,当然这是作者不自觉流露出来的。不管在实际的政治竞争中存在什么进步性,都不能剥夺弱小民族的生存权,这是最基本的。不过作者最后还是承认了在实现任何一个民族的过程中,需要的是有意识的合作,需要的是爱,而非盲目的冲突。

政治生活,有人性吗?有!格拉厄姆?沃拉斯作出了肯定地回答。

譬如二十世纪初世界上颇为流行的代议政体,大多数英国人隐隐地对中国进步知识分子争取民族独立和内部改良的愿望表示同情。然而,当一个中国人问他们自己是否应该投身于一个争取一个欧洲式议会的运动,他们当中却几乎没有人愿意给他明确的忠告,这也许正是人性弱点的体现吧。一些政治老手也会狡猾地抓住这些弱点,他们把人当作徒然有感觉和见解的纯粹的非理性动物。但不论他们身处何位,保守主义的先驱柏克始终认为人的政治推理能力与他们的工作是完全不对称的。哪怕是相对流行的代议政体,也只是被看作职业政客冷酷地操纵人民冲动和思想的替换办法罢了。在代议政体下,游说者的冲天干劲儿必然会箝制住刚做完一天工作的人们的疲乏的神经……国家、政体处处留有人性的足迹,谁还能否认行为主义的政治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呢?

也许是学以致用,抑或是在一个全球化的视野下,最终的落脚点总会踏在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政治中的人性因素呢?是得以充分地发挥还是被某些东西禁锢住了?

从“小平您好”到“什锦八宝饭”的日益盛行,也许反映了我们政坛稍微活泼的气息。但如此大规模的亲民形象宣传,《人民日报》“新华网”不遗余力地报道,是不是也潜藏着总书记的一些无奈呢?昆明市长仇和将市级官员的电话号码依据信息公开原则公布在了《昆明晚报》上,一时间洛阳纸贵。这样一种合理合法的举动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民众叫好,官场哗然,这样个性的官员确不多见。试思量之,这是某些部门认定其不合情理还是反映了那些机构本身的万马齐喑呢?谈到基层的公务员与职工,总让我不自觉地想到《万里十五年》。他们可能具有些许个性,但与强大的官僚机制相比又太过渺小,仅仅是大体制机器上的零件而已。他们唯一存在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防止发挥有效思想的机会只限于极少数像希腊神话中的独眼巨人一样生活在不负责任的自由天地中的富人吧!我们公民的被选举权与基层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呢?呵,也许参与者们比我更清楚。

《南方周末》说改革开放30年,人性已然回归。可回归多少,我心里始终存在着大大的问号。

有专家学者说我们不应以西方的观点去研究西方的制度,那样我们不会找到出路。只有以我们东方人的思维来看政治,我们才会真正取得大的发展。在东方,我们强调君子“达则兼济天下”,君子又都禁锢在哪呢?

不要把君子宅在一个个办公室里,不要待他们垂垂老矣还要参加繁多无聊而又冗长的会议。

政治中有人性吗?有!

体现在我们中国的政治生活中了吗?

但愿同样是肯定的回答……

罗素论人性和政治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完成了40余部著作,涉及哲学、数学、科学、论理学、社会学、教育、历史、宗教及政治等各个领域,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On Human Nature and Politics 论人性和政治 Undoubtedly the desire for food has been, and still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great political events. But man differs from other animals in one very important respect, and that is that he has desires which are , so to speak, intimate, which can never be fully gratified, and which should keep him restless even in Paradise. The boa constrictor, when he had an adequate meal, goes to sleep, and does not wake until he needs another meal. Human beings, for the most not part are not like this. When the Arabs, who had been used to living sparingly on a few dates acquired the riches of the Eastern Roman Empire and dwelt in palaces of almost unbelievable luxury, they did not, on that account, become inactive. Hunger could no longer be a motive, for Greek slaves supplied them with exquisite viands at the slightest nod. But other desires kept them active; four in particular , which we can label acquisitiveness , rivalry, vanity and love of power.毫无疑问,占有食物的欲望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仍然是导致重大政治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人具有无止境的、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欲望使人即使到了天堂也会坐立不安。巨蟒饱食后就去睡觉,直到需要再进食时它才醒来,绝大部分人不像巨蟒那样。习惯于吃几个枣充饥的阿拉伯人没有因为获得了东罗马帝国的财富,稍一点头,希腊奴隶就会为他们端上最精美的食物,然而是其他欲望使他们行动起来,尤其是以下四种。可以称之为:占有欲,竞争欲、虚荣心、权力欲。 Acquisitiveness-the wish to possess as much as possible of goods , or the title to goods-is a motive which, I suppose, has its origin in a combination of fear with the desire for necessaries.占有欲--希望尽可能多地占有财产或拥有财产的所有权--是一个动机。我认为该动机产生于恐惧心理和拥有必需品的欲望结合之中。 I once befriended two little girls from Esthonia, who had narrowly escaped death from starvation in a famine. They lived in my family ,and of course had plenty to eat.But they spent all their leisure visiting neighbouring farms and stealing potatoes, which they hoarded . Rockfeller ,who in his infancy had experienced great poverty ,spent his adult life in a similar manner.Similarly the Arab chieftains on their silken Byzantine divans could not forget the desert ,and hoarded riches far beyond any possible physical need. But whatever the psychoanalysis of acquisitiveness, no one can deny that it is one of the great motives -especially among the more powerful, for ,as I said before, it is one of the infinite motives .However much you may acquire you will always wish to acquire more ;satiety is a dream which will always elude you.

浅谈“人在权势在,人走茶就凉”现象

浅谈“人在权势在,人走茶就凉”现象 “人在权势在,人走茶就凉。”从广义上来说,这是有权的人与无权的人不能平等相待的现象,是由于特定的社会关系而产生的扭曲的权力观。在中国古代不发达的生产力的背景下,人总把一切归因于天,天是一切的决定力量,皇帝的权力受命于天,官员的权力受命于皇帝,也就是间接受命于天,官员成为权力的化身,老百姓就会对官员产生敬畏感,不是对官员本人敬畏,而是对权力的敬畏,因为权力就是天命。所以老百姓不敢轻易挑战权威,几乎一切顺受成性,官员掌握一切决定一切,在这种社会关系中,以官为本的社会意识大行其道。其实人人敬畏的只是权力,一旦没有权力了,也就失去了光环。 当今我们已经进入民主社会,已不再是君权神授,而是主权在民,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的官员应该权为民所用。从这个角度来说,拥有权力的人应该更加谦逊而不再是凌驾于人民之上,使有权者与无权者相对等。但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权力的人与无权力的人总是习惯性地把封建官本思想这种社会意识带到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所以使现在有权人与无权的人之间不对等的现象仍然存在。当然,私有制生产关系的存在也使得此种现象具有存在的土壤。 从狭义来说,这是领导与下属关系不真正融洽的一种表现。领导与下属这一对矛盾,也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在这对矛盾关系中,人在权势在,人走茶就凉,是必然的结果,是最终的归宿。领导拥有绝对权力,说一不二,无论是领导的私事还是工作,总会忽略甚至侵犯下属的的个人利益。作为下属,自然是不敢吭声,即便是与领导交流,也未必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如果碰上个脾气不好的领导,那所谓的“绝对恐惧换来绝对忠诚”,下属必然是唯唯诺诺,造成忠诚能干的假象,实际上他们心中怨恨更甚。纵然有些领导懂得驭人之术,能够恩威并重,既让下属用命,又能令其不胜感激。但是在如今的权力运行机制下,这样的领导能有几个,这样的感激之情又能持续多久。所以领导一旦下位,下属接班继位,积怨就会爆发出来,天就变了。老领导的话不好使了。下属与领导的关系总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这是由于权力的运行机制导致的,所以这种微妙的关系必然不是一种真正融洽的关系,再加上我们扭曲的权力观,人走茶凉的事也是顺理成章了。 想要彻底解决矛盾,有三种方法,最直接彻底的就是消除矛盾双方,把这旧的矛盾关系转化为新的矛盾关系。其次,一方吃掉另一方,使矛盾的性质发生改变。最后,矛盾双方达成妥协,维持矛盾的性质。在解决领导与下属的这对矛盾关系中,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彻底抛弃领导和下属的关系,把上下级关系变成忘年交,使前辈给晚辈以恩惠教导,晚辈对长辈报以尊敬崇拜,那领导和下属关系的一切结果就全部不复存在了。但是在当今社会关系所决定的权力观下,这种解决方法似乎是不现实的。那只能使矛盾双方进一步妥协,为此制定三个原则:第一,上级与下级要经常用心沟通

专升本《比较政治制度》试卷

[试题分类]: [题型]:单选 [分数]:2 1.下列国家中属于议会共和制政体是( )。 A.俄罗斯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D 2.下列国家中,采取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是( )。 A.日本 B.法国 C.意大利 D.加拿大 答案:D 3.下面关于德国的描述,正确的是()。 A.德国是总统制国家 B.德国是委员会制国家 C.德国是单一制国家 D.德国是议会共和制国家 答案:C 4.下列国家中,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是( )。 A.瑞士 B.法国 C.美国 D.加拿大 答案:B 5.下列国家中采取议会制君主制政体的是( )。 A.俄罗斯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答案:C 6.下列关于瑞士的判断,正确的是()。 A.瑞士是一个单一制国家 B.瑞士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C.瑞士是一个君主制国家 D.比利时是一个总统共和制国家 答案:B 7.下列国家中,采用不成文宪法的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答案:B 8.( )政体既有总统制国家总统拥有行政权,与议会分权制横的特点,又有议会制实行“责任制政府”的某些特点,因此被称为“半总统制”国家。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答案:C 9. 瑞士联邦委员会作为瑞士最高行政机构,由()名委员组成。 A.7 B.8 C.9 D.10 答案:A 10.在美国,经国会参、众两院( )的议员同意可以提出宪法修正案,或者根据( )的州议会的请求召开制宪会议提出宪法修正案。 A.3/4;3/4 B.1/3;1/3 C.2/3;2/3 D.3/5;3/5 答案:C 11.下列国家中,宪法由立法机关进行解释的有( )。 A.日本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答案:D 12.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出现于( )。

浅谈人性的假设与管理

浅谈人性的假设与管理 魏仁林 1996年元月三十日 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所以管理者有个如何看待人的问题,存在如何认识人性,人的本质的问题。这是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科学。因为管理者对人性的不同看法,必然导致对被管理者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 其实人性之争,自古到今一直未有定论。 哲学上认为,人的本质是两重性的:一为自然实体,有其自然的属性,遵循生老病死的生理变化规律。二为社会实体。即人参与社会,社会活动与自然相处相存,人具有意识,并产生特有的理智活动。人的社会属性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标志。管理心理学上主要是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需要和劳动看法。与哲学观点不同,但哲学上的人性观点对管理学中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笔者以为是一个基础作用。 管理心理学者认为,在管理上若不注意研究人性,必然忽略人的重要作用,不支触动人与机器的配合,而犯偏重机器而约束人的错误,最终导致生产效率的低下。 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建设过程,它们提出了四种人性假设:“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它表明了西方经济界对于人性看法的发展过程。 一,“经济人”假设 1,什么是“经济人” “经济人”也叫“唯利人”、“实利人”,这是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已的私利,干工作就是为了经济报酬。 这是早期的传统管理思想。它认为在企业里人的行为主要目的就是追求自身利益。泰勒称之为“经济人”。 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弋,用“X理论”归纳了历史上“经济人”这一假设,其要点如下: (1),大多数人天生懒惰,尽量想少干一点工作。 (2),多数人胸无大志,甘愿受人指挥的去工作,自已不愿负任何责任。 (3),人人以自我为中心,与组织目标相矛盾,必须采取强制的手段,迫使其为组织服务。 (4),工作的目的是为满足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唯利是图是他们的本性。 2,相应“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措施 “经济人”假设的X理论认为可以不考虑管理对象的感情,只重视完成生产任务,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管理是少数人的管理,与广大的工人无关,工人的任务是干活,听从指挥。管理者用金钱刺激工人的积极性,即“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胡萝卜”作用在于满足人的物质追求,保持行为动力。“大棒”的作用在于迫使人行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2,对“经济人”假设的看法

论特别权力关系

收稿日期:2003-11-04  作者简介:伍劲松(1969-),男,湖南永州人,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讲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 N o.4,2004JOURNA L OF S OUTH CHI NA NORM A L UNI VERSITY (S OCI A L SCIE NCE E DITI ON )2004年8月Aug.,2004 论特别权力关系 伍劲松 (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摘 要: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排斥法律保留原则、否定司法审查,有侵犯人权、蔑视人性尊严之弊 端,应予以彻底检讨与反思;要修正与抛弃不合时宜的落后理论,以维护人性尊严,保障基本权利,实 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关键词:特别权力关系;人性尊严;法律保留;基本权利;行政救济 中图分类号:D922.1;D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04)04-0024-06 近几年来学生将学校告上法庭的事例层出不穷,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北京科技大学的田永考场舞弊案、北京大学的刘燕文毕业证书案以及重庆邮电学院怀孕女生被开除案。这些案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对此表示高度关注。作为法律学人,我们所关心的并不仅仅是案件的结果,更为关心的是这些案件背后所隐含着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笔者拟从人性尊严、法律保留、基本权利、行政救济等视角对此理论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求教于方家。 一、特别权力关系之界定 特别权力关系又称特别服从关系,为行政法学上专有名词,是指基于特别的法律原因,为实现公法上的特定目的,行政主体在必要的范围内对相对人具有概括的支配权力,而相对人负有高 度服从义务的行政法律关系。[1]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滥觞于19世纪君主立宪时代的德意志,是为 说明君主与其官僚之间的统合关系而设的。其后被日本全盘接受,并扩大其范围后传入中国,从战后到今天,一直影响着我国的行政法理论。 所谓“特别权力关系”是相对于人民与国家之间存在的“一般权力关系”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公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至于一般人何以会进入特别权力关系之中,实际上大都属于社会共同生活中非常自然之事,且大多系因遂行宪法所保障之基本权利。传统理论将特别权力关系之成因归纳为:法律规定、当事人自愿和特定事实之发生,实有变相为特别权力关系合法化或正当化之嫌。其实,令人非难的应是该关系之本身,而非特别权力关系之成因。特别权力关系大都存在于学校与学生、监狱与在押犯人之间、国家与公务员、军队与军人、强制戒毒机构与戒毒人员、实 施强制隔离时发生的医疗机构与传染病人以及某些营造物及其利用人之间。[2]4 2

《比较政治制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比较政治制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 下列国家中,属于二元制君主制政体的是( )。 A.丹麦 B.荷兰 C.约旦 D.比利时 2. 下列国家中,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是( )。 A.法国 B.瑞士 C.加拿大 D.美国 3. 总统制是最早由( )创立的政体。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4. 下面国家中采用柔性宪法的是(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巴西 5. 下列国家中,采取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是( )。 A.法国 B.日本 C.加拿大 D.意大利 6.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出现于( )。 A.美国 B.日本 C.瑞士 D.法国 7. 根据英国1911年英国议会法规定,英国下议院每( )年举行一次大选。 A.2 B.3 C.4 D.5 8. 下列国家的国家元首,由直接选举产生的是( )。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9. 下列国家中,采用混合代表制选举产生议会下院议员的是(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10. 法国总统选举采用( )。 A.一轮多数投票制 B.二轮多数投票制 C.三轮多数投票制 D.四轮多数投票制 11. 自1955年以来,长期执掌日本政权的政党是( )。 A.民主党 B.社会党 C.自由民主党 D.公明党 12. 选民登记制度于19世纪末在( )建立。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3. 下列国家中采取两党制政党体制的有( ) A.印度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14. 根据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经参议院提出咨询意见和同意)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参议员( )的赞同。 A.3/5 B.3/4 C.1/2 D.2/3 15. 以建设性不信任案方式推翻政府是( )特有的政治现象。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6. 下列国家中,在政府的组织原则上采取不相容原则的有( )。 A.英国 B.美国 C.加拿大 D.澳大利亚 17. 下列国家元首中,属于虚位元首的是( )。

中西方人性善恶语境下的权力和权利_董超

一、人性善恶观—— —中西方法律思想的理论源头中西方的法律传统的迥异一定程度上缘于对人性善恶论认识的不同。在不同的自然、历史、文化条件下,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两种理论为基础分别在我国和西方文化中受到普遍的认同,进而影响了两者间法律理念的差异以及法律制度的不同。 (一)我国“性善论”思想的起源 我国古代关于人性善恶的思想源于孔子。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然而,真正提出“性善论”的则是孟子。他指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并进一步提出每个人与生俱来具有善性。孟子提出性善论,并非指人没有恶性,而是指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善端”。 尽管我国古代有“性善论”与“性恶论”的争论,如荀子和韩非子便把道德看成是后天才有的思想,主张人性本恶。但无论是荀子还是韩非子,当性恶论论及君主时却都采取了回避的方式。“性恶论”思想家无法回避君主的性恶问题,君主的统治无法获得合理的解释,也导致了君主无法接受这样的人性假设。在我国因为没有像西方那样与王权分庭抗礼的宗教力量,一种思想要为大众接受必须获得王权的肯定。“性善论”圆满地解释了王权统治的正当性,得到了王权的肯定。“性善论”认为天子是至善的代表,具有与上天一般高洁的道德修养。普通百姓的善性则良莠不齐,因而需要天子的教化,需要服从天子以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 西汉董仲舒迎合了这种王权的需要,进一步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董仲舒将自己标榜为孔孟的传人,总结了先秦时期各家的人性理论,吸取了儒家的人性思想,提出了“性有善端,心有善质”。从此,“性善论”便在我国社会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天子统治的正当性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二)西方“性恶论”思想的起源 古希腊以来,西方思想家都注意到人性之中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但往往将恶作为重点来论述。而“法乃善良公正之术”,当恶的一面暴露出来时,只有法律对其约束,才能保持善良和正义。柏拉图曾一度主张“哲学王”的治理模式,然而到其晚年也转为支持法治。他认为并非每个统治者都能成为“哲学王”,而法治却能保持一种稳定的公平正义标准。在《法律篇》中他指出,“法律是促使文明产生的力量,如果没有这种力量,让人性听其自然,人就会成为最野蛮的动物,统治者在没有成文法典和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可以随意司法。”因此,法治比人治更佳,应重视法治的作用。 西方先哲仅仅提出了基于“性恶论”法治优于人治的思想。“性恶论”真正被西方人广泛接受还是依赖于基督教宣扬的“原罪论”以及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且宣布其为国教)。在这两股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原罪论”便成为了普遍的信仰,也成为了西方法治形成的坚定的思想基础。之后意大利马基维利以“人性本善”为基础提出政治主张,英国霍布斯通过描述自然状态体现出其在人性论中“性恶论”的主张,洛克基于“性恶论”提出把政治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三种,认为立法权高于其它两权,但立法权仍要受到人民的制约,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 中西方人性善恶语境下的权力和权利 董超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0063) 摘要:法律是人的行为的规范,研究法律最根本的是从人性入手。中西方正是因为在人性善恶论上思想基础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在法律思想理念以及制度构建上的不同。这种不同表现最为明显的当属中西方在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问题上的差异。 关键词:性善论;性恶论;国家权力;公民权利 中图分类号:DF6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877(2010)03-68-03 收稿日期:2010-03-26 作者简介:董超(1986-)

浅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程论文浅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 学生姓名母佳哲 学号2010125026 所在系人文社会科学系 专业名称社会工作 班级2010级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二○一一年十二月

浅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学生:母佳哲 内容摘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时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决定了社会的起源和社会的性质,而且社会也应该为社会成员谋取个人利益和个人幸福的工具,理想的社会应能提供给人们最大限度的自由以及满足人们发展的客观条件从而保证最大数量的幸福,人的内在需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因,人与社会是矛盾共同体,相互依存,互生互动,唯有和谐共生才是发展之道。 关键词:社会个人生产力人性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时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说:“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①众所周知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这里是说人类是从属于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人类天然的形成了一个组织,且不依据他们的主观意识而客观产生的一个统一性与对立性相交织的有机整体。“社会”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的古籍中。《旧唐书玄宗上》(本纪第八)中就有记载:“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此处“社会”一词是目前见到的社、会两字的最早连用,意指村民集会。“社”原址祭神的地方,“会”为聚集之意。今天我们理解的社会的概念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组织机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变化发展的生活方式以及各种形式上的变化交替已经使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其整体内部的分布上出现了种种裂痕,但社会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转变,并不是与传统彻底决裂,开始一个全新的阶段②。任何时期的发展都是由那个时期某种特定的形式占据优势从而在整体中引导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诸如生产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以及文化等。就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关系层网来说,从原始社会起历经的几个社会,已经从单纯的合作关系逐步转变为复杂的带有个人因素的合作关系,起初这个社会是一种暂时的和不稳固的结合,接着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及私有制概念的产生,人的私欲进一步膨胀,已无法维持旧的生产关系,随即那种原始的单纯的生产关系开始土崩瓦解,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变迁,来自外界环境的压迫,人的思想也逐渐转向从最初的生存需求转而寻求一种崭新的方式来维持个人发展,这就相当于斯宾塞认为的人类社会逐步从同质性社会向异质性社会进化,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到确定状态的发展,这些不同的需求成为了推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2卷,12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②黎民,张小山西方社会学理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31

比较政治制度期末复习思考题

比较政治制度期末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中,统治阶级在政治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1、关于国家本质的规定。2、关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规定。3、关于国家结构制度的规定。4、关于具体的政治制度。5、关于基层民主政治制度。 人权: 主要是指人们的基本权利,它是人们必要的、起码的、最低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是满足人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最基本需要的权利。与此相反,非人权权利,亦即非基本权利,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比较高级的权利,是满足人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比较高级需要的权利。 公民权:宪法学意义上的公民权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公民权,是指由国家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权利内容。狭义的公民权,指宪法赋予公民等社会个体的可作为或不作某种行为,以实现自己的利益、主张、自由的资格和权能。 4、代议民主制: 代议民主制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它通过选举产生议会,由议会行使权力,实行间接的民主。其最大特点是三权分立,立法权优先,由选举产生的议会至上。 代议民主制又称间接民主制,是由公民以选举形式选出立法机关的成员,并代表其在议会中行使权力(称为代议)。 5、直接民主:主要是指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的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数

服从多数。直接参与、直接选举是直接制民主的主要构成要素。6、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它是在对自由主义民主和共和主义民主的批判吸收发展起来的。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更为直接的民主形式,唤起了理性立法、参与政治和公民自治理想。 7、选举,实质上是实现民主的一种过程,人们通过选举活动,表达自己参政的一种愿望和行动。 选举是由主体、客体、目的、程序等一系列要素组成。所谓主体,就是从事选举活动的人;客体即是被推荐者或被选择者;目的是选举活动期望达到的目标;而程序是选举活动中所必须经历的一系列方法、步骤。简言之,选举是以一定的方式选择自己的代表或负责人的一种行为过程。 8、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主要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享有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或其他国家机关领导人的权利。选举权作为一种政治权利,经历了从有限的集团逐渐向全体成年公民拓展的过程。 9、被选举权;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被选任为国家机关代表或其他国家机关领导人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常由一国宪法、法律规定并受到保护。 10、制度:所谓制度,主要是指社会生活的一种行为规范、一种行为规则。从制度的基本结构看,制度可以分为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

人性与制度

人性与制度 贪腐具有三个特征:普遍性、广泛性、不可清除性。第一,普遍性即在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可以说有权力的地方就有贪腐存在;第二,广泛性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贪腐在古今中外都是广泛存在的;第三,在政治清明的时代或者在发达国家贪腐依然存在,只是程度较轻,这说明贪腐是不可能彻底清除的。贪腐的这三个特征说明产生贪腐的原因是有共性的,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人性本身。 人性复杂的,不能简单的以恶或者善来概括。但每个人都是有欲望的,并且欲望的驱使力是极大的。我认为人的贪欲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由求生的本能慢慢发展扩大的,因此它已经成为了人性的一部分,并且在不知不觉得支配着人的行为。欲望是很难得到彻底满足的,当你满足了这个欲望你就会产生下一个欲望,当你满足一个小的欲望你就会有一个更大的欲望,并且能力越强人的欲望越大。而当你掌握了权力之后你就能更轻易的利用手上的权力去满足自己的欲望。正如在纪录片中所看到的那样,这些高官贪腐不是因为缺少什么或者生活不好,他们本来就有着优越的生活,但仍然冒着极大的风险去受贿,是因为欲望是很难抗拒的了的,这也是人性的一个缺点。 新华社评“背弃信仰是最大的悲哀”,许多官员在被捕后也反思自己放弃了曾经的信仰,才会走向贪腐的深渊。一个人的信仰的确能规范他的行为,但这种规范力取决于个人的自觉程度和对信仰的坚定程度,因此它并不强烈。信仰的告诫在欲望的诱惑面前根本不堪一击。由于人性的这种缺点,必须依靠完善的体制来规范权力的使用,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贪污腐败。 张灏提出一个概念——幽暗意识,其内涵是“发自对人性中与宇宙中与史俱来的种种黑暗势力的正视和省悟。”在书中他对幽暗意识与东西政治传统的渊源做了详细阐述。在西方,基督教的教义直接彰显了人性的黑暗的一面,人具有根深蒂固的堕落性且永远无法变得完美无缺,这种观点使人们认识到了人性是不可靠的并且非常重视客观法律制度。基督教的幽暗意识使得近代欧美国家在确立政治制度时都注重分权与制衡。反观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对人性看法具有两面性,其正面反映的是人性成德的可能,对人性的昏暗仅仅是侧面的影射。儒家相信人是有成贤的可能的,因此政治权利应该交在一个至善的贤人手里。儒家思想中虽然也流露出了幽暗意识,但它并没有使人们足够的重视法律和制度,更没有形成西方的民主宪政。这种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不仅表现在我们的政治制度上,也体现在每个人的思想中。中国人没有对法律敬而远之的心理,却形成一种人情关系至上的不良风气。我觉得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幽暗意识,需要对人性有清晰地把握,才会有一种谨慎的态度。 纪录片中有一位官员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到一开始他也不喜欢行贿受贿,但后来发现自己工作干得再好也领导也置之不理,而给领导送红包的却节节高升。确实如此,社会风气是影响一个人行为的重要原因,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因此,更应该大力惩治贪污腐败,净化官场氛围。从改变人们的思想开始,以一种敬畏的心理让法律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让各项制度真正的起作用。以完善的制度弥补人性的缺失,社会才能继续正常运转下去。

浅谈基本自由权的优先性与人权——读罗尔斯《正义论》有感

浅谈基本自由权的优先性与人权 ——读罗尔斯《正义论》有感 摘要:基本自由权的行使所等达到的程度,往往能体现甚至决定人权的行使程度。因为在任何时候,一个人能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和权利,其人权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基本自由权,就是人行使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的权利。 关键词:基本自由权正义论优先性人权 罗尔斯《正义论》所描述的正义是社会制度上的公平和自由,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正义优先于社会整体福利以及对等、自由和权利的捍卫即是正义。其所定义的基本自由权主要包括:政治自由(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言论自由、思想自由、良心自由、结社自由、人身自由(免受心理迫害和身体攻击)、拥有个人财产的自由、免于任意逮捕的自由。而人权有几种不同的学说,一是指人之所以为人所具有的权利,它使人能够充分发展和利用其作为人的品质、智力、才能、良知及满足精神需要等基础;二是权利最一般形式说,认为人权是人的社会权利和私人权利的抽象和概括,主要表现为人民在政治上的民主、自由权和经济、文化以及人身自由等方面的正当权利。它是权利的最一般形式,排除了民族、国家、性别等差别,特别是阶级差别。它包括了一切人的具有普遍性的人的权利;三是需求权和自由权统一说,认为人权是指一切人满足自身需求,享有人身自由,并自身

以外的任何事务发生不同的联系的资格和能力的总和,是社会的人的权利与人的社会权力相联系不断发展的统一体。它是有人类生产劳动以满足物质需求所决定的,具有客观性。 在一定程度上,人权的内容与罗尔斯所定义的基本自由权是相包容的,但基本自由权是从平等的角度说的,它主要强调的是公平和平等,要求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体制来保障机会平等的格局。其倾向于社会制度上的正义性,可以说罗尔斯所定义的基本自由权要求捍卫个人的自由、平等和权利以及恰当地分配权利义务和利益;而人权似乎更加强调人应该具有之所以作为人的权利以及如何保障这些权利得以实现。其倾向于如何使人的生存和发展追大限度的人性化,即使人充分地发挥和发展人的品质、智力、及满足精神需要。它未着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机会平等与竞争的问题。从罗尔斯《正义论》中的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每个人都有同等权利享有最广泛的平等的基本自由权的整个体系,此体系与所有人拥有的类似自由相容;第二个原则,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该这样安排,使他们(1)在与储存的正义原则相一致的条件下有利于最弱势群体的最大利益;(2)在公平的机会平等的条件下,与向所有人开放的职务和地位相联系。可以看出,基本自由权和人权有如下联系: 一、人权是最基本的权利。人之所以为人而具有的权利,为人权。这是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应当且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权利。比如说,人每天都需要吃、喝、拉、撒、睡等。这些权利既是天经地义的也是习以为常的。进一步说,人满足了吃、喝、拉、撒、睡等需求之外,还要繁衍后代、工作和其他物质和精神活动;

试分析人性假设与管理模式的关系

试分析人性假设与管理模式的关系对人性的理解是管理模式的基础,管理模式的设计是以人性观为基础的。任何管理者在制定和实施管理措施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人的本性、本质有所看法、假设,并根据这些看法、假设,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管理学意义上的人性假设主要是指管理者对于被管理者人性的基本观念,主要涉及到被管理者的需要和动机等内容。即人性是一个“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所以不能说人性应该是什么样的,而应该是适应人性,根据人性这个客观事实去选择和制定合理而有效的管理模式。 一、人性假设理论的内涵 (一)、“工具人”假设 作为西方最早的人性假设理论,“工具人”假设产生于生产力不发达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实践中。由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不高,管理模式相对简单,因此“工具人”假设关注的是人的“物性”,即把人当作工具来看,认为人在生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机械没有多大的区别。 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使作为管理对象的人像机械一样地去动作。对劳动者支付报酬就像给机器加油、给牲畜加草添料一样,使被管理者成了被动的生产工具。“工具人”假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作为管理者的人和作为被管理者的人完全对立起来,其实质在于取消作为管理对象的人的人格,不顾劳动者生存以外的需要,认为他们的存在和作用,只在于成为管理者实现其目的的手段,对劳动者实施皮鞭加大棒式的管理。 (二)、“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亚当·斯密首先提出来的。“经济人”假设的本质就是利己的动机,即有理性的并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或者说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驱使人们参与经济运行的内在动力。 “经济人”假设的主要内容是:1.人天生是懒惰的,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2.人生来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无视组织需要,不会积极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只有通过逼迫、威胁,甚至惩罚的方法才能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3.人天生缺乏进取心,不愿意负责任,乐于为人所指挥,缺乏抱负;4.对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只有金钱才能激励人们积极工作;5.人们缺乏自制能力,

浅谈人性和权力的关系

浅谈人性和权力的关系 B14130427 曾晨摘要:人性与权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某个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反过来,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也与人性相辅相成。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人性与权力这样一对关系。 关键词:人性权力权力与人性的关系 一、权力 权力一个小小的字眼,却包含着难以尽述的内容,人们时而对它满对它满怀敬意与期待,时而又对它抱着厌恶与仇视。权力往往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做到普通人所难以企及的事,能实现一般人所不敢奢求的目的。正因为权力具有如此特殊的性能,所以它对人们的诱惑也是非常大的。近代以来,西方思想家对权力下了诸多定义,其主要角度或者从权力作为力量和能力的原有含义确定其定义,如霍布斯认为,行动者的权力和有效的动因是一回事。或者从权力主体与权力对象关系出发,按照对于权力对象的控制和影响力确定政治权力的含义。如罗素认为,权力可以定义为有意努力的产物。马克思.韦伯把权力定义为在社会交往中一个行为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其他行为者之上的可能性。这些定义的共同之处是把权力看成一种力量,并且指明了权力在人际关系中具有控制和影响的作用特征。 从古至今,中国人为了拥有权力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付出了多少生命的代价,尊严的代价。中国人为什么对权力有一种执著而坚定的追求?是因为权力可以彻底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是可以成就他们无

法成就的梦想,是可以使他们获得比别人更高,高好的心理感受。为什么中国的权力会有这样的感受?因为在中国从古至今,获得权力的人都可以从权力的辐射作用中得到无比多的利益、荣誉,而且这些权力拥有者往往还是别人无法监管的人,他们的权力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正是因为如此,拥有权力者就成了众星捧月,成了很多利益追逐者的追逐对象。以各种方式去赢得接近权力的机会,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去争取让权力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是很多与权力拥有者博弈的人至始至终考虑的问题,如何用最小的代价从权力拥有者的手中获得最大化的利益,也是这些人——这些权力商人必须仔细思考的问题。 中国这个封建传统极其悠久的国家,对权力的认识与使用,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中国人在权力面前诚惶诚恐的心理是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形成的,中国人对权力的顶礼膜拜更是中国这个对权力使用到了极致的国家自然而然形成的。即便是当今,人们对权力依然有很强的追求欲,整个社会对权力的追逐从来没有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任何的改变。这是当代中国人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人性 人性,即人类天然具备的基本精神属性。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是基本人性的映射,人有神性(理性),亦有兽性(本能和情感),欲望是人根本属性,事实上,这也是一切生命的根本属性。人性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关于“人性”马克

浅谈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权力之比较

浅谈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权力之比较 窦佳雯H10800104 公共管理一班 摘要:当代社会纷繁复杂,中国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尤为混乱,因此很多不良行为诞生了,面对这些行为,整个社会给予了权力和道德的制约,然而这两种制约方式既互为补充,又相互牵制,我浅谈一下二者的比较。 关键字:权力制约道德制约比较 (一)权力制约 权力是影响、支配、控制他人的能力,权力来源于权利。权力的取得只有两种形式,要么是授予,要么是攫取,授予的权力是合法的权力,攫取的权力是非法的权力。要制约权力,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就是分权,包括纵向分权(中央和地方分权)和横向分权(政府部门内部分权,如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分权),以及权力的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要以权利制约权力,权力必须为权利服务,而不能反过来侵犯权利。 要制约权力,就必须通过立宪的方式,把上述体制固定下来,使行使权力的人也不能更改,并保证司法的完全独立,同时给予人民多方面的渠道提出自己的诉求,保护自己的利益。 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复核认为,胡长清身为江西省副省长,并先后担任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职务,本应模范遵纪守法,但却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行贿人谋取利益,权钱交易,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受贿数额特别巨大,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犯罪情节特别严重,应当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从重处罚。2000年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核准胡长清死刑,同时下达了执行胡长清死刑的命令。2000年3月8日,胡长清在南昌被执行死刑。 胡长清的例子是国家强制性权力制约的一个典型例子,通过国家司法权、审判权将胡长清绳之以法。由于胡长清身居高位,普通的道德制约已经无法对其进行强有力的制约,所以权力制约的效能则就显现出来了。也正是由于权力制约具有的强制性,才使得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得以制裁。 所以,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相比,更具有强制性和执行性。 (二)道德制约 道德是行政人员真正正当用权的基础一般说来,行政人员是行政权力的载体。而权力一经和人结合,权力就被人格化了,而掌握和行使权力的人是千姿百态的,不仅思想、能力上有先进和落后、强与弱之分,而且道德上也有优劣之别。因此,任何权力行为都蕴含着掌权者的意志和道德价值标准。如果行政权力的掌握和行使者没有什么道德和人格,或者他在道德上有重大缺憾,那么在使用权力时就很 难保持权力的公正,也容易使权力陷于腐败,即使有时公正用权,也可能是慑于法律的威慑。而如果行政人员在道德上是高尚的,那么他在用权时不仅会依法用权、依职用权、公正用权,而且会自觉保持道德良心,考虑用权的社会效果,维护政府形象。在使用权力时就会受道德良心支配而自觉矫正自己可能“出格”的某些不良行为,甚至不惜为此付出巨大的牺牲。因此权力所以腐败,有些现象不是法制不健全的问题,而恰是掌权者道德沦丧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道德的约束,没有道德力量作为基础,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可能因慑于法律的威慑而正

中国石油大学2017秋-比较政治制度-在线考试(客观题)

在线考试(客观题) 单选题(共30道题) 1.( 2.0分)《比较政治制度》课程的本质特点是() A、知识性 B、广泛性 C、系统性 D、政治性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 2.(2.0分)“共和国”的概念是在()时期第一次提出的。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尼德兰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3.(2.0分)最早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荷兰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 4.(2.0分)在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著名的《人权宣言》颁布于()年。 A、1689 B、1776 C、1789 D、1889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 5.(2.0分)资产阶级国家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加拿大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6.(2.0分)国家主权论的最早提出者是法国早期思想家() A、卢梭 B、霍布斯 C、布丹 D、洛克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 7.(2.0分)议会主权论是由英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一书中提出的。 A、《政府论》 B、《社会契约论》 C、《利维坦》 D、《论法的精神》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8.(2.0分)十九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在《代议民主制》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资本主义代议民主制原则。 A、密尔 B、洛克 C、卢梭 D、霍布斯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9.(2.0分)“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这句名言出自() A、《独立宣言》 B、《盛世危言》 C、《自由大宪章》 D、《人权宣言》

人性与企业管理

人性与企业管理 企业家都明白,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管理人才,营销人才,财务人才,采购人才……等等,可以说得人才者得市场,得人才者得天下。得到之后,如何培育使用,如何得其心,使其主动积极地发挥作用,这是每个企业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所谓的业务难题,市场难题,财务难题,管理难题,统统都解决了。企业使用人才问题,在当前情况下是一个所有管理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如何使用人才使企业利润最大化,或者说利益最大化,这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里,仅从企业和人的本性及相互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这里的企业,主要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和合伙组织,其有自己的名称和章程,受到国家基本法律和《公司法》的规范与约束。所谓人才,就是指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够胜任并且能够给企业组织带来利润的劳动力,包括智力和体力,但不包括资本力。一、人性的经济层面与道德层面任何理论包括哲学在内,最终的基点都要归到人性的问题。人才也是人,具有普通的人性,因此对人性的把握也是对人才把握的基础。以往对人性的研究有许多,比如说马斯洛对人性五个层次需求的分析,比如说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对人性的精彩论述“财富就是权力,人与人就

是狼与狼”,比如休漠和亚当﹒斯密对人性从不同层面的剖析,等等,不一而足。在这里,笔者仅仅从企业和人才关系的角度来分析人性,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第一是从人的经济层面进行分析。从这个层面分析,人都是利己的。亚当﹒斯密,这个近代微观经济学的奠基者,在其《国富论》中曾经明确指出,面包师做面包,酿酒师酿酒,根本出发点绝对不是为了面包和酒本身,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利润。中国古代的《反经》中也说到:“匠成舆者,忧人不贵;做箭者,恐人不伤。彼岂有爱憎哉?实技业驱之然耳。”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说,制作车的人希望别人富有,担心别人不富而没有人买车;造弓箭的人希望自己的箭能杀伤人,以便人家能买自己的箭。难道说是造车的人心善良而造箭的人心坏吗?不是的,绝对不是的,他们不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目的是相同的,只不过是职业和技术分工导致了他们为了达到自己利润的途径不同而已。从这个层面来说,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都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第二是从道德层面进行分析。从这个层面分析,人都具有同情心和利他性。亚当﹒斯密还有另外一本书,叫《道德情操论》讲的就是人在道德层面的利他心和同情心。人性的两个层面反映了人性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时刻存在于一个鲜活的人身上,存在于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到底人性是以经济性为主,还是以道德性为主?实践证明:答案从来都不在两个极点上,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