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及流程

合集下载

绿色通道制度及流程

绿色通道制度及流程

绿色通道制度及流程绿色通道制度是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和保障公民权益,对特定群体或特定事务设置的一种相关政策措施。

它是公共服务便民化、高效化和个性化发展的一种重要体现。

绿色通道可以应用于各个行业,如医疗、教育、就业等领域。

绿色通道制度主要用于处理一些紧急、重要和特殊的事务,包括急需救助的人员、重大疾病患者、急需就业的人员等。

它可以提前为这些人员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将他们放置在相关事务的优先处理队列中,优先保障他们的权益,加快办理速度,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绿色通道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申请阶段:申请人需要准备相应的材料,填写申请表格,并进行相关的身份认证。

根据不同的事务,所需材料也会有所不同。

2.审核阶段:一旦申请人提交了申请材料,相关部门会对材料进行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决定是否符合绿色通道的条件。

审核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是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一环。

3.安排处理阶段:经过审核后,符合绿色通道条件的申请人将被安排进入相关事务的处理队列中。

相关部门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排期和安排,确保申请人能够尽快得到处理和解决。

4.处理阶段:一旦申请人进入处理队列,相关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处理相关事务。

此时,优先处理、跟进事务进展和保障权益是关键环节。

5.跟踪反馈阶段:一旦事务得到处理和解决,相关部门会进行跟踪和反馈,确认申请人是否满意处理结果,以及是否需要提出进一步的反馈和意见。

绿色通道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行政效率,降低群众办事成本,提升政府公信力。

同时,也能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切实需求。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滥用绿色通道、不公正处理等,因此有必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制度的公平和公正性。

总之,绿色通道制度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它旨在提高行政效能,满足特定群体和事务的紧急需求,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同时,也需要加强相关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制度的公平和公正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与流程

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与流程

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与流程1. 简介急救绿色通道是为了保障病患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获得急救服务而设立的管理制度。

本文档旨在明确急救绿色通道的管理原则和流程,以确保高效和有序的急救服务。

2. 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原则- 公平原则:急救绿色通道对所有需要急救服务的病患公平开放,不歧视任何人群。

- 迅速响应原则:急救绿色通道的管理流程应尽快响应病患的急救需求,确保及时施救。

- 优先服务原则:优先考虑急救病患的紧急程度,确保轻伤、重伤、危重伤病患能够依次得到相应的急救服务。

- 保密原则:对于涉及病患个人隐私的信息,必须严格保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3. 急救绿色通道管理流程步骤一:急救呼叫- 当病患需要急救时,目击者或相关人员应立即拨打紧急救援电话。

- 在呼叫中,提供准确的急救信息,如病患的位置、病情描述等。

步骤二:急救指挥中心响应- 急救指挥中心接到呼叫后,立即评估急救需求的紧急程度。

- 根据紧急程度,派遣急救车辆、医务人员前往事发地点。

- 同时,与24小时医疗机构联系,做好接诊准备。

步骤三:病患就诊- 急救车辆和医务人员迅速到达事发地点,进行现场救治。

- 将病患迅速转运至24小时医疗机构,并将相关急救资料交给接诊医生。

步骤四:医疗机构救治- 24小时医疗机构接诊医生根据病情进行救治,必要时调集多学科医务人员参与。

- 按照优先服务原则,重伤、危重伤病患应得到及时高效的医疗服务。

步骤五:病患转诊- 如果24小时医疗机构无法提供必要的治疗和救治,应及时与更高级别医疗机构协商转诊。

- 正确记录病患相关信息,遵守隐私保护原则,进行病患转诊手续。

步骤六:跟踪与评估- 急救绿色通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急救服务质量进行跟踪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 监督与责任急救绿色通道的有效管理离不开监督与责任的落实:- 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急救绿色通道的监督,确保制度的执行和服务质量。

- 相关急救机构和医疗机构应督促人员遵守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急救绿色通道的顺利运行。

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及流程

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及流程

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及流程概述急救绿色通道是一种为急救病人提供快速、有效和高质量服务的方式。

急诊科是急救绿色通道的核心,其目的是为急救病人提供最合适的急救措施和治疗。

该文档将阐述急救绿色通道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以便使急救病人能够尽快得到救治。

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是由医院领导层制定的,旨在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急救服务。

该制度涉及到医院内部及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包括急诊科、实验室、影像科、药房等。

下面是具体的管理制度:1. 急诊科急诊科是急救绿色通道的核心,其主要职责是向急救病人提供最合适的急救措施和治疗。

急诊科有专门的治疗团队,包括医生和护士。

当急救病人到达医院时,首先会接受急诊科的特殊处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2. 实验室实验室是诊断疾病和监测病情的重要部门。

当急救病人到达医院时,急诊科医生通常会要求实验室进行相关检查和测试。

实验室要尽快进行采样和检验,司机将采样送到检验室,提供结果反馈给急诊科这一流程是平行进行的,以缩短诊治时间。

3. 影像科在急救过程中,影像科是必不可少的。

X光检查、MRI扫描等都是影像科的核心技术。

在急救绿色通道中,影像科能够快速提供诊断所需的影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因此,影像科要尽快进行检查和处理,并迅速提供给急诊科。

4. 药房急救绿色通道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药房的工作效率。

急诊科医生通常会连续预测患者所需要的药品,药房应提前备足药品,以满足急诊科医生快速治疗的需要。

急救绿色通道流程下面是急救绿色通道的具体流程:1. 急救呼叫急救绿色通道的流程始于急救呼叫。

呼叫可以是直接拨打急救电话,也可以是通过医院急诊科或其他部门转介。

2. 初步评估当急救病人到达医院时,急诊科医生会首先进行基本的生命体征评估,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

如果病情严重,则转入急救绿色通道。

如果病情不太严重,急诊科医生会发放必要的急救治疗,然后安排进一步的治疗和观察。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定(三篇)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定(三篇)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定急诊绿色通道是指医院为了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需求,在日常诊疗工作中设立的一种特殊服务通道。

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旨在缩短急危重症患者就医的时间,提高救治效率,为患者提供及时、优质的急救服务。

为了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的顺利运行,医院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套完整的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定,包括管理职责、急危重症患者优先级、申请及受理、医疗服务、滥用与处罚等方面。

一、管理职责1. 医院领导班子负责急诊绿色通道的设置与运行工作,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运营。

2. 急诊科主任负责全院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监管及信息统计等工作。

3. 急诊科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负责急危重症患者的接诊、分诊和转运等工作。

4. 医院各相关科室和职能部门积极配合急诊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畅通有序。

二、急危重症患者优先级1. 急危重症患者优先接诊原则:(1) 心肺骤停患者;(2) 高危脑中风患者;(3) 意识障碍、大面积灼伤、严重创伤等患者。

2. 急危重症患者优先治疗原则:(1) 心肺骤停患者优先开展心肺复苏,如有必要,立即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等设备;(2) 高危脑中风患者优先开展脑血流动力学管理和溶栓等急救措施;(3) 意识障碍、大面积灼伤、严重创伤等患者优先开展紧急手术和特殊治疗。

三、申请及受理1. 患者家属或自行前来就诊的患者,可向急诊科门诊窗口申请急诊绿色通道服务。

2. 门诊专员或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情况,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并为患者办理电子绿色通道卡。

3. 患者自行前来就诊的,应提供相关证明或病历记录,以便急诊科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病情。

四、医疗服务1. 急诊科医生应及时确认患者病情,判断是否符合急危重症状,做出应急处理,并及时安排检查、治疗、转运等措施。

2. 医院应设立独立的急救区域,配备专门的设备、药品和抢救用品,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救治需求。

3. 急诊科医生要求与医院各相关科室和职能部门建立紧密联系,确保急危重症患者能够顺利转诊至相应的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医院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条例

医院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条例

医院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条例为规范管理医院的绿色通道,保证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工作适时、精准、有效地进行,应订立规范的医院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这次帅气的我为您整理了医院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条例【3篇】,倘若能帮忙到您,我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医院绿色通道管理制度篇一一、为系统规范急性危重病人的接诊、分诊、检查、诊断、抢救全程医疗服务行为,使急性危重病人得到适时、规范、高效、周详的医疗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削减医疗风险,订立本制度。

二、需要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病人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内(6小时)危及病人生命。

这些疾病包含但不限于:(一)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大出血、开放性骨关节损伤、胸腹腔内出血、张力性气胸等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急性颅脑损伤;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等急腹症;(二)气道异物或梗阻、急性中毒、电击伤、溺水等;(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肺栓塞、急性呼吸衰竭、严重哮喘持续状态、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休克、昏迷等;(四)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等;(五)群体性(3人以上)伤、病、中毒等情况。

三、急诊抢救绿色通道(一)患者到达急救中心,分诊护士将病人送入抢救室,并在5分钟内完成病人安排、吸氧、监护及生命体征监测。

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实行血液标本,建病历。

(二)首诊医生快速评估病情,下达抢救医嘱。

全部医嘱可下达口头医嘱,由护士复述,经医生确认无误后,执行并记录。

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由抢救医生完成急诊抢救病历和补记口头医嘱。

(三)专科医生在到达急诊科进行会诊时,急诊医生向专科医生交待病情,专科医生应对病人进行快捷有效的查体,并向急诊科医生说明专科处理看法,确定转专科诊治病人,由医护人员将病人转送到相关科室。

(四)经急诊科外科医生评估,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施行抢救手术的病人,参照我院《急症手术管理制度》规定施行。

(五)多发性损伤或多脏器病变的病人,由急诊科主任或在场的最高行政主管或在场的最高医疗技术职称人员主持会诊,会诊召集相关专业科室人员参与,依据会诊看法,有可能威逼到病人生命最重要的疾病所属专业科室接收病人,并负责组织抢救。

救护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及流程

救护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及流程

救护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及流程1. 简介救护绿色通道是为了保障急救工作的高效进行而设立的一项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确保救护车辆和急救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到达现场,为受伤或患病的人员提供紧急救治。

2. 流程概述下面是救护绿色通道的主要流程:1. 接警与调度:接到急救电话后,调度中心将立即派遣最近的救护车辆前往事发地点。

2. 优先通行:救护车辆享有优先通行权,其他车辆应尽量避让和让行。

3. 警示标志:救护车辆应当打开警示灯和音响警报器,以提醒其他车辆注意避让。

4. 交通协助:交通管制部门和警察应当协助救护车辆畅通道路并确保安全行驶。

5. 快速到达:救护车辆应采取最短、最安全的路线快速到达现场,尽快进行急救工作。

3. 职责与要求救护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涉及以下职责和要求:1. 调度中心:负责接警、调度救护车辆,确保救护车辆及时到达现场。

2. 交通部门和警察:协助救护车辆通行,并确保交通畅通,避免发生拥堵。

3. 救护车辆和急救人员:按规定的程序行动,确保救援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服务。

4. 其他车辆驾驶员:应尽量避让救护车辆,给予通行的便利。

4. 监督与评估为了保证救护绿色通道的有效实施,需要进行监督与评估。

具体措施包括:1. 监控系统:安装监控设备,对救护车辆的行驶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

2. 评估机制:建立评估机制,定期评估救护车辆的到达时间和急救效果。

3. 处罚措施:对未遵守救护绿色通道制度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以上便是救护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及流程的简要介绍,该制度的实施将有效提升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医院医疗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医疗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为加强急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保障绿色通道通畅,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绿色通道的含义医院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抢救急危重症伤病中,为挽救其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伤病员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二、绿色通道的范围1、休克、昏迷、循环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等患者的急诊处理。

2、无家属陪同且须急诊处理的患者。

3、无法确定身份的“三无人员”(如弱智、流浪儿、醉酒且无陪同人等)且须急诊处理的患者。

4、不能及时交付医疗费用且须急诊处理的患者。

5、其它应当享受绿色通道的情况。

三、绿色通道的实施1、由接诊医师决定患者是否享受绿色通道的服务并上报医务科(非上班时间报总值班)。

2、急诊科实行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工作制及首诊负责制,有关科室值班人员接到急诊会诊请求后应于10分种内到达会诊地点。

3、患者一旦进入绿色通道,即应实行“三先一后”(即先检查、先治疗、先抢救或住院,后补办手续),各有关临床、医技科室(如检验科、放射科、功能科、药房等)及后勤部门(如电梯、收费处等)必须优先为患者提供快捷的服务。

急诊科建立“绿色通道”记录本,做好详细记录,由急诊护士填写,对重危病员的基本情况、联系电话、事发地点、病情摘要、初步诊断、诊疗措施及去向作详细记录以便查核。

4.、医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家属联系电话、事发地点、病情摘要、初步诊断、诊疗措施及去向应做详细记录以便查实。

“三无人员”应及时通知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转由保卫科联系有关部门查找患者身份资料。

5、“绿色通道”安排护理人员实行24小时服务,负责迎、送伤病员和入院后有关检查、交费、取药、手续办理的陪护和帮助服务。

6、全院医务人员均有义务积极参加“绿色通道”的抢救工作,不得推诿病人,或对“绿色通道”的呼叫不应答。

对干扰“绿色通道”的个人和科室,需追究责任。

7、患者经抢救生命体征平稳后,留观或转入病房。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与流程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与流程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与流程急诊绿色通道是医院为了满足病人急救需求而设立的一种服务方式。

它旨在快速、便捷地为急诊病人提供医疗救助,缩短就医等待时间,提高病人就医体验。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运作急诊绿色通道,医院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流程。

一、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1. 急诊绿色通道协议医院制定了急诊绿色通道协议,明确相关条款和规定,为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提供依据。

该协议包括绿色通道使用条件、急诊绿色通道的权益与义务、绿色通道使用的限制与责任等内容。

2. 绿色通道标识医院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急诊绿色通道标识,用于引导病人就医。

绿色通道标识使用醒目的颜色和字体,确保病人能够快速辨认并寻找到绿色通道的入口。

3. 员工培训医院为所有相关人员提供急诊绿色通道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绿色通道的定义与特点、应急处置方案、绿色通道使用的注意事项等,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急诊绿色通道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4. 监督与评估医院建立了急诊绿色通道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定期对绿色通道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通过对急诊绿色通道的监督与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优化绿色通道的管理和运作。

二、急诊绿色通道流程1. 诊断与分诊病人到达急诊科后,首先由医务人员进行初步诊断,确定病情的紧急程度。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将病人分诊至不同级别的急诊绿色通道。

2. 登记与挂号病人完成分诊后,需要前往挂号处进行登记和挂号。

在登记时,病人需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和就诊卡等相关资料,方便医院记录和管理。

3. 基本检查与评估病人进入急诊绿色通道后,将进行基本检查与评估。

医务人员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病史,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和简要评估,以便更好地把握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4. 快速医疗救助急诊绿色通道的目的是为了快速救助病人,因此医院会尽快为病人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

医务人员根据病情的紧急程度,优先安排病人进行相关的检查、治疗和护理。

5. 结果告知与转诊当病人的检查结果出来后,医务人员会及时告知病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一、管理范畴需要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
能在
短时间内(v 6小时)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患者。

(一)急性创伤引起的内脏破裂出血、严重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
(二)气道异物或梗阻、急性中毒、电击伤、溺水等;
(三)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
(四)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等;
(五)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肠梗阻等急腹症;
(六)其他严重创伤或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
(七)就诊时无姓名(不知姓名)、无家属、无治疗经费的“三无”人员也在绿色通道管理范畴内。

二、原则
(一)先抢救生命,后办理相关手续。

(二)全程陪护,优先畅通。

三、急诊抢救绿色通道流程
(一)院前急救现场进行必要的处理,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
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

(二)院内抢救
1、病人到达急诊科,医护人员应立即给予及时处理。

2、首诊医生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按照医嘱制度,
规范下达医嘱。

3、会诊医生在到达急诊科进行会诊时,应详细了解病情、认真查体,并制定会诊处理意见,病人需转科诊治时,及时转科治疗。

4、经外科医生评估,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施行抢救手术时,应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尽早实施手术。

5、多发性损伤或多脏器病变等特殊病人,必要时请示医务科、总值班、带班院领导及时组织多学科会诊,根据会诊意见,有可能威胁到病人生命最主要的疾病所属专业科室接收病人,并负责组织抢救。

6、急性危重病人的诊断、检查、治疗、转运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

四、门诊抢救绿色通道
(一)门诊需要抢救病人,由首诊医生和护士负责现场抢救,同时应立即通知急诊科和相关科室会诊协助救治。

(二)首诊医生在交接病人时要及时完成门诊抢救病历,与接收医生进行交接。

五、急诊绿色通道的要求(一)急诊科入口通畅,有救护车出入通道和专用停车位,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

(二)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必须符合本制度所规定的情况。

(三)执行急诊与住院连贯的服务流程,收住院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

1、医院内科、外科、药学、功能科、放射科、检验科(输血)等科室均应提供24 小时急诊服务,按医院规定会诊和急诊。

2、进入绿色通道的病人医学检查结果报告时限
①病人到达医学影像科后,急诊平片、CT报告时限w 30分钟。

②超声30 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

③急诊检验报告时限,临检项目w 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w 2
小时出报告
④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3、医疗器械部门及保障部门应提供24 小时连贯不间断的抢救设备、后勤保障支持服务。

(四)在确定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后,需要相关科室会诊时,相应专业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后在10 分钟内到达现场,如有医疗工作暂不能离开者,要指派本专业有相应资质的医师前往。

(五)药学部门在接到处方后优先配药发药。

(六)手术室在接到手术通知后,要尽快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麻醉医师进行麻醉评估并制定麻醉方案,急诊手术要尽快实施。

(七)在急诊抢救的诊疗过程中,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严格执行《知情同意制度》。

附件: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图
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图
需会诊者,接诊医生呼叫相应
专业科室,10
分钟内到位
护士接危重患者或120电话预报
患者进入抢救区,检查单、处
方、住院通知单均加盖
“急”专用章
急救团队首先接诊
监护及复苏稳定生
命体征
放射、检验等相关部门按绿
色通道规定时间迅速出具
检验结果和发放药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