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教程考研大纲
齐鲁工业大学822《微生物学》考试大纲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
参考书目:周德庆著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习大纲:
绪论
重点掌握微生物的定义,了解微生物学研究内容以及学科发展简史
第一章: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要求熟悉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一)原核微生物
重点掌握细菌和放线菌的相关内容,包括菌落特征、形态、染色和繁殖方式及其应用等。
第三章: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二)真核微生物
重点掌握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及应用等。
第四章: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三)非细胞型生物
重点掌握病毒的定义,噬菌体对发酵工业的危害与发酵工业防治噬菌体污染的主要措施。
掌握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重点掌握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微生物营养类型;物质运输方式及培养基类型和设计原则等。
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
掌握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微生物的发酵类型;重点掌握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上的应用。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重点掌握微生物的生长测定方法;生长规律;影响生长的主要因素;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掌握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重点掌握基因突变与诱变育种的原理以及常用的方法;掌握基因重组、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的概念;重点掌握菌种衰退、复壮与保藏方法。
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
重点掌握微生物的分布及资源开发;微生物的相互关系;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兰州理工大学854微生物学2020年考研专业初试大纲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54适合专业:生物与医药(0860)课程性质和任务: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的生理、代谢、遗传、免疫、生态、分类鉴定、生物多样性及微生物技术等。
要求考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专业词语、技术原理有较深的理解,系统掌握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形态特征、细胞结构与功能、繁殖方式、生长规律及生活史、营养类型、代谢及其调控、遗传变异与育种、生态等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实验技术,并具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1.绪论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熟悉微生物学科发展史;了解微生物学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贡献及在医药、工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2.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包括无菌技术、纯种分离与培养技术;了解显微镜的种类及其原理。
3.微生物类群、形态构造与功能掌握各类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古生菌和真菌的概念及基本结构特点;掌握原核微生物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壁以内的构造(如细胞质和内含物)、芽孢及以外的构造(糖被、鞭毛等);掌握真菌(主要是酵母、霉菌)的形态构造、菌落特征、繁殖方式和生活史;了解微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
4.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掌握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素、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基本原则;理解微生物营养类型的特点及多样性、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机制;熟悉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常用培养基及制备培养基的一般规范;熟悉培养基的种类及特点、工业中常用的提供微生物营养素的来源。
5.微生物的代谢掌握生物氧化概念、异养型微生物的产能代谢途径、重要的物质合成途径及其实践意义;理解微生物代谢的主要调节机制及微生物代谢调控在发酵生产中的应用;熟悉次生代谢的特点及主要产物;了解自养微生物的CO2固定途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关联性。
6.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掌握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典型生长曲线)及其意义、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因素及其在微生物培养中的应用;理解有关控制有害微生物的一些基本概念;熟悉常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微生物的培养方法;熟悉常用化学杀菌剂、消毒剂、抗生素和治疗剂的种类、功效及其杀菌、抑菌原理。
考研《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4.掌握微生物的个体、群体生长规律;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有害微生物的常用控制方法。
5.掌握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基本原理和菌种选育的方法;菌种衰退与复壮;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6.掌握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及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7.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参考书目(须与专业目录一致)(包括作者、书目、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
周德庆1.
20xx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名称:839 微生物学
二、招生学院(盖学院公章):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本内容:
1.掌握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发展概况。
2.掌握四大类微生物和病毒的形态特征、细胞结构特征、群体特征、繁殖方式、生活史、分类鉴定以及与人类实践的关系;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的基本特点。
《微生物学教程》考研大纲

《微生物学教程》考研大纲绪论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2.了解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
3.掌握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4.了解微生物学及其分科的内容。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掌握原核生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细菌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细菌的群体形态。
3.掌握放线菌的形态构造;放线菌的繁殖;放线菌的群体特征。
4.了解蓝细菌的形态构造;蓝细菌细胞的特化形式。
5.了解支原体的特点;衣原体的特点;立克次氏体的特点。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了解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以及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2.掌握酵母细胞的形态、构造、分布、与人类的关系以及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等。
3.掌握霉菌细胞的形态、构造、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4.了解蕈菌的定义、分布及发育过程。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1.掌握病毒的一般特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化学成分;四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2.了解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3.了解噬菌体与发酵工业;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应用。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1.掌握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
2.了解微生物营养类型和分类。
3.掌握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即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移位。
4.掌握培养基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培养基的种类。
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1.掌握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自养微生物产ATP和产还原力。
2.掌握两用代谢途径;代谢物回补顺序。
3.了解自氧微生物的CO2固定、生物固氮以及微生物结构大分子—肽聚糖的生物合成;4.掌握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合成。
5.掌握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1.掌握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
2.掌握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和同步生长规律,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3.掌握微生物的连续培养和微生物的高密度培养。
4.掌握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5.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
6.了解微生物控制的基本概念;物理因素、化学杀菌剂、消毒剂和治疗剂对微生物的控制。
806《微生物学》

806《微生物学》考研大纲一、有关微生物和微生物细胞的基本知识1、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五大共性,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细菌和真菌的形态、构造、功能和繁殖特性,细菌染色方法等;2、微生物分类种、亚种、模式菌株、内共生假说、(G+C)mol% 、API鉴定系统等的概念,微生物命名中的双名法和三名法,微生物分类鉴定方法二、病毒和亚病毒因子1、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卫星病毒、亚病毒因子、溶源性、效价等的概念,病毒和亚病毒的种类、结构和繁殖方式;2、一步生长曲线与噬菌体效价一步生长曲线的概念及制作方法,噬菌体效价的测定方法等;3、病毒与人类实践的关系三、微生物营养与微生物生长1、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营养类型、微生物营养要素,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2、微生物的生长培养基的种类,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3、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获得微生物同步生长的方法,细菌生长曲线的绘制方法及各个时期的特点,温度、氧气和pH等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4、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微生物连续培养和高密度培养的概念及培养方法,实验室常用培养方法,生产实践中微生物的培养方法;5、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方法;6、抗代谢药物抗代谢药物的概念和作用,磺胺类抗代谢药物的作用机制四、微生物的代谢与调控1、化能异养型微生物利用葡萄糖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2、乳酸和丁醇发酵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的概念,二者的主要区别,L. mesenteroides异型乳酸发酵的“经典”途径,厌氧梭菌发酵产生丁醇的途径与调控;3、自养微生物硝化细菌种类和功能,光能自养微生物种类及其获取能量的特点;4、生物固氮生物固氮的概念、固氮的生化机制,好氧自生固氮菌抗氧化保护机制;5、微生物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微生物初级代谢与次生代谢的概念,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的关系,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6、微生物代谢的调节组成酶、诱导酶和微生物代谢调节的概念,发酵工业中微生物代谢调节的实例五、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1、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噬菌体感染实验,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的存在部位及存在形式;2、质粒质粒、pBR322质粒、F质粒、R质粒、Col质粒的概念,质粒有利于基因工程操作的优点;3、微生物基因突变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转座子等的概念,微生物基因突变类型、特点和机制;4、微生物育种基因突变、诱变育种的概念,微生物的育种方法,诱变育种的原则和方法;5、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转化、转导、接合和原生质体融合的概念及过程;6、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与应用;7、菌种衰退与菌种复壮菌种衰退与复壮的概念,防止菌种衰退的措施,菌种复壮措施,菌种保藏方法六、微生物生态学1、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包括土壤微生物、海洋微生物、极端微生物、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生物体内的正常菌群(人体肠道微生物和植物内生菌);2、微生物在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3、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4、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的作用七、微生物与免疫学1、干扰素、内毒素、外毒素、类毒素、单克隆抗体、淋巴细胞杂交瘤等的概念;2、血清学反应血清学反应的概念,血清学反应的一般规律;3、现代免疫检测技术;4、疫苗疫苗的概念和种类,新型疫苗种类八、微生物在人类生产中的应用微生物在食品、化工、医药和环保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实例。
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学大纲,2020年精心标注考试重点版

华东理工大学804微生物2020考试大纲(华理X学长整理)一、微生物学部分(配套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1、微生物学概述1.1 微生物学的定义1.2. 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类群1.3. 微生物学的发展史1.4. 微生物学的应用2、原核生物2.1. 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以及与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2.2 原核生物的形态、细胞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2.3.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2.4. 古生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的结构和组成的特点2.5企鹅鹅鹅:一四意八舞六舞酒八武,古生菌几乎每年必考!3、真核微生物3.1.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3.2.真菌的主要类群(酵母菌、霉菌、蕈菌)及其个体形态、菌落形态和繁殖方式4、病毒和亚病毒4.1. 病毒的基本特点、化学组成、结构、大小。
4.2. 病毒的分类、宿主范围和形态。
4.3. 噬菌体的复制和一步生长曲线4.4. 温和噬菌体及其细菌的溶原性4.5. 亚病毒的定义。
亚病毒包括的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等的特性。
4.6. 目前国内外在主要病毒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和进展5、微生物营养、代谢和生长5.1.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和营养及其微生物的营养类型5.2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5.3培养基的定义、种类及其应用5.4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和次生代谢5.5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5.6 代谢调控与工业发酵5.7 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5.8 微生物生长测定及微生物的生长规律5.9有害微生物的控制6、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6.1.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6.2. 微生物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6.3.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6.4. 基因工程原理及技术6.5. 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6.6. 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及功能基因组7、微生物生态学7.1. 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7.2. 自然界中微生物分布及菌种资源开发7.3. 了解目前已知的极端生命条件。
7.4.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7.5. 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7.6.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7.7. 16S rRNA等基因在分子微生物生态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方法。
中科院微生物学大纲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考试大纲本《微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微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和分类、微生物生理和代谢、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免疫学及微生物生物技术等。
要求考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专业词语、技术原理有较深的了解;系统掌握微生物的系统分类、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实验技术;并具有应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意义1.微生物学定义2.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类群3.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重要事件和人物4.微生物的重要作用(二)原核生物1.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2.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3.原核生物的分类与鉴定4.原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细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三)真核微生物1.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2.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3.真菌的主要类群:酵母菌、霉菌、蕈菌(四)病毒和亚病毒1.病毒和亚病毒的特点和定义2.病毒的分类和命名3.病毒的宿主范围4.病毒的培养和纯化5.病毒的复制6.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7.重要病毒生物学特性及研究方法(五)微生物生理和代谢1. 微生物的营养和繁殖2. 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及测定3.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4.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5.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6. 次生代谢7. 合成代谢途径举例8. 代谢调控与工业发酵(六)微生物生态学1. 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2. 自然界中微生物分布及生境多样性3. 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4. 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5.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七) 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1.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2. 质粒及转座因子3. 微生物基因的表达及调控4. 微生物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5.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6. 基因工程原理及技术7. 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8. 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及功能基因组(八)传染与免疫1.传染的概念2.非特异性免疫3.特异性免疫4.免疫学的实际意义(九)实验设计1.微生物的分离、鉴定2.获得特定的微生物基因或代谢产物3.利用所知功能的微生物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二、考试要求(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意义1. 了解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和相关学科。
研究生 微生物学 考纲.doc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应用。
重点掌握细菌、病毒、真菌等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等主要特征;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等生理知识;微生物遗传变异的一般规律及传染与免疫等相关知识;无菌操作、消毒灭菌、菌种分离、培养等基本实验技术;菌种选育的一般方法和微生物学在工业、农业,医学、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应用,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发酵工业物质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基本内容绪论一.要求:1. 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2. 微生物学概念及发展简史3. 微生物学的发展方向4. 微生物学与发酵工业的关系二.内容第一节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微生物及其主要类群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2.微生物学的任务微生物学及其分支学科微生物学的一般特点微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学的任务第二节微生物学的发展我国古代人民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微生物的发现微生物学的奠基微生物学的发展第一章原核微生物一.要求1.细菌的概念和基本形态;2.细菌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及功能;3.细菌菌落特征及繁殖方式;4.细菌重要代谢产物的测定及应用;5.几种常见细菌的生物学特性;6.放线菌的形态构造、菌落特征;7.放线菌的繁殖方式和培养条件;8.常见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在工业上的应用;9.其它原核微生物;二.内容第一节细菌1.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1)细胞的一般结构细胞壁、革兰氏染色法细胞膜、间体拟核细胞质、内含物2)细胞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和繖毛芽孢、伴孢晶体2.细菌的群体形态特征菌落菌苔细菌的群体在液体培养中的特征3.细菌的繁殖方式4.细菌的分类1) 细菌的分类单位2) 细菌的命名3) 细菌的分类依据4) 细菌的分类系统(伯杰氏分类系统简况)第二节放线菌1.放线菌与生活和生产的关系2.放线菌的形态结构3.放线菌的菌落特征4.放线菌的繁殖方式5.放线苗的代表属:放线菌属、链霉菌属、诺卡氏菌属第三节其它原核微生物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兰细菌第二章真核微生物一.要求1.真菌的概念、形态结构、菌落特征;2.真菌的繁殖方式和培养条件;3.常见的真菌;4.真菌与人类疾病的关系;5.真菌与现代发酵工业的关系;二.内容第一节酵母1.酵母菌的概念2,酵母菌的形态结构3.酵母菌的菌落特征4.酵母菌的繁殖方式第二节霉菌1.霉菌的概念2.霉菌的形态结构3.霉菌的菌落特征4.霉菌的繁殖方式5.真、原核微生物的比较第三节其它真核微生物第三章病毒一.要求1.病毒的特点、形态构造;2.噬菌体的定义、形态构造;3.病毒的增殖;4. 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关系及应用;二.内容第一节病毒的形态结构1.病毒的大小2.病毒的基本形态3.病毒的基本结构4.包涵体5.病毒的化学组成第二节病毒的繁殖1.病毒的繁殖过程(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2.一步生长曲线及应用第三节病毒的种类脊推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真菌病毒昆虫病毒类病毒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一.要求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用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3.培养基的配制与应用4.物质运输的方式和机理二.内容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物质1.微生物的营养需求2.营养物质及其功用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光能自养型2.光能异养型3.化能自养型4.化能异养型第三节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简单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第四节培养基1.配制培养基的原则2.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一.要求1.微生物代谢的特点2.微生物发酵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特点和主要类型4.生物固氮作用、细菌的光能自养作用和化能自养作用5.微生物代谢规律及应用技术在发酵工业、环保等方面的应用二.内容第一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1.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发酵作用2.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CO2的固定作用第二节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关系1.常规代谢途径2.兼用代谢途径3.代谢物回补途径第三节微生物的其它代谢途径及应用技术1.生物固氮2.微生物结构大分子---肽聚糖的合成3.微生物的代谢调控与发酵生产4.酶的合成、活性调节5.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一.要求1. 纯培养等的概念与方法2. 细菌个体生长和群体生长的规律3. 消毒、灭菌的概念和主要方法4.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5. 微生物的生长、培养及其应用二.内容第一节微生物的生长与培养1.微生物的培养方式微生物纯培养的概念与方法微生物的常规培养方法及应用2.细菌的个体生长3. 细菌的群体生长细菌群体生长的测定方法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应用第二节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营养物质温度pH值氧其他因素第三节微生物生长的控制1.微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2.微生物生长的控制方法消毒抑菌灭菌化疗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一.要求1.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特点,诱发突变、突变率等重要概念2. 微生物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与方式3. 染色体和质粒的特性、区别4. 基因型与表型变异的区别与联系5. 常规菌种选育方法6. 常规菌种保藏方法及其优缺点二.内容第一节微生物的突变1.微生物突变体的主要类型点突变移码突变染色体畸变2.突变的相关试验技术变量试验影印培养试验第二节微生物的遗传重组转化转导接合溶原转变第三节菌种选育1.诱变育种2.营养缺陷型技术及应用3.重组育种4.基因工程第四节菌种保藏1.菌种保藏的概念、作用、方法2.常规菌种保藏技术低温保藏法厌气保藏法干燥保藏法第八章微生物生态一.要求1. 微生物生态与其生态环境2. 水体和空气中的微生物分布及测定方法3.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4.微生物的生态作用与环境保护5.微生物的相关生态技术、原理在发酵工业与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二.内容第一节微生物的自然环境及分布1.土壤环境与微生物分布2.水体环境与微生物分布3.空气环境与微生物分布4.特殊环境与微生物分布5.水、气环境的细菌学检测原理、方法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物质循环中的作用1.微生物与自然物质循环氮素循环碳素循环硫循环2.微生物与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氧化塘法厌氧处理法第三节微生物的生物环境互生关系共生关系竞争关系拮抗关系寄生关系第九章传染与免疫一.要求1. 传染、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等基本概念2. 细菌性传染的机制、抗原、抗体、补体、二.内容1.传染传染与传染病决定传染的因素与结局2.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及其吞噬作用炎症反应正常体液或组织中的抗菌物质3.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其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免疫分子及其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4.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抗原抗体反应的规律及应用现代免疫标记技术5.生物制品及其应用自动免疫生物制品被动免疫生物制品主要参考书周德庆主编,微生物学教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教程考研大纲
绪论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了解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
掌握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了解微生物学及其分科的内容。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掌握原核生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掌握细菌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细菌的群体形态。
掌握放线菌的形态构造放线菌的繁殖;放线菌的群体特征。
了解蓝细菌的形态构造蓝细菌细胞的特化形式。
了解支原体的特点衣原体的特点;立克次氏体的特点。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了解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以及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掌握酵母细胞的形态、构造、分布、与人类的关系以及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等。
3掌握霉菌细胞的形态、构造、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4.了解蕈菌的定义、分布及发育过程
病毒和亚病毒
掌握病毒的一般特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化学成分四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了解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了解噬菌体与发酵工业;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应用。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掌握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
了解微生物营养类型和分类。
掌握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即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移位
掌握培养基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培养基的种类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掌握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自养微生物产AT和产还原力。
掌握两用代谢途径;代谢物回补顺序。
了解自氧微生物的CO固定、生物固氮以及微生物结构大分子—肽聚糖的生物合成;掌握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合成。
掌握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掌握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
掌握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和同步生长规律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掌握微生物的连续培养和微生物的高密度培养。
掌握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
了解微生物控制的基本概念;物理因素、化学杀菌剂、消毒剂和治疗剂对微生物的控制。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掌握遗传、变异的概念;了解基因突变的理论基础
掌握突变与育种的关系、诱变育种的过程和方法
掌握原核生物基因重组和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主要方式。
掌握基因重组在微生物育种的应用。
掌握基因工程定义、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以及应用。
掌握菌种的复壮和保藏方法。
微生物的生态
了解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菌种资源的开发。
掌握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了解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了解微生物学与环境保护
传染和免疫
了解传染与传染病的概念影响传染的因素和结局。
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方式
了解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其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免疫分子及其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了解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了解生物制品及其应用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了解微生物的通用分类单元;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了解微生物的命名原则
了解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
掌握微生物的分类鉴定方法。
微生物工业和产品
掌握微生物工业发酵菌种的发酵特征和工业发酵方式。
了解微生物发酵的主要产品如抗生素和其他微生物药物、氨基酸、酶制剂、微生物肥料和饲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