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异常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生产车间异常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异常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规范生产车间的生产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生产车间,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一线、辅助生产车间等。

三、职责1. 生产部负责制定生产车间异常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2. 各车间主任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确保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3. 各班组长负责对本班组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监控,并及时上报。

4. 各岗位员工负责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四、异常情况分类1. 设备故障:指生产设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

2. 物料异常: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物料出现质量问题或数量不足的情况。

3. 工艺异常:指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不符合要求,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4. 人员异常:指生产过程中人员操作不当、违规操作导致的生产事故或质量问题。

五、异常处理流程1. 异常报告:发现异常情况时,相关人员应立即向班组长报告,班组长应立即向车间主任报告。

2. 异常处理:车间主任接到异常报告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异常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处理方案。

3. 异常消除:按照处理方案,尽快消除异常情况,恢复正常生产。

4. 异常总结:对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类似异常再次发生。

六、预防措施1.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严格物料验收,确保物料质量合格。

3. 加强工艺控制,确保工艺参数符合要求。

4.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5.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七、奖惩1. 对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避免重大损失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因违规操作、疏忽大意导致异常情况发生,造成损失的,给予相应的处罚。

八、附则1. 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生产异常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异常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异常管理制度范文生产异常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处理,保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员工的安全和生产环境的稳定,制定本生产异常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的处理和管理。

第二章生产异常的分类和定义第三条生产异常分为以下几类:(一)设备异常:指生产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出现异常状态或者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

(二)材料异常: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出现问题,如供应不足、质量不合格等情况。

(三)人员异常:指生产过程中员工出现意外伤害、迟到早退、工作不认真等情况。

第四条对于生产异常的定义如下:(一)设备异常:根据设备运行指标和操作规范,设备出现的故障、停机、质量问题等情况。

(二)材料异常:根据材料的供应情况和质量要求,材料出现的问题,如供应不足、缺陷、质量不合格等情况。

(三)人员异常: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行为规范,员工出现的意外伤害、迟到早退、工作不认真等情况。

第五条生产异常管理的目标是及时发现和解决异常问题,保障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满足要求。

第三章生产异常管理的流程和责任第六条生产异常管理的流程如下:(一)异常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由员工或管理人员发现。

(二)异常上报:发现异常情况的员工或管理人员应及时上报给直接上级或生产主管。

(三)异常调查:生产主管负责组织调查异常情况的原因和影响,并制定解决方案。

(四)异常处理:生产主管根据调查结果和解决方案,负责指导和监督异常的处理过程。

(五)异常跟踪:生产主管应定期跟踪生产异常处理情况,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和预防。

第七条生产异常管理的责任如下:(一)员工责任:员工应按照工作规范和操作指南,积极参与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处理和解决。

(二)管理人员责任:管理人员应指导员工发现和解决生产异常问题,确保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

(三)生产主管责任:生产主管负责对生产异常进行调查和处理,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和预防。

生产异常情形管理制度

生产异常情形管理制度

生产异常情形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规范生产流程中的异常情形管理,保障生产安全及产品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车间及各相关部门,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计划、生产执行、质量管理等相关人员。

二、管理程序2.1 异常情形上报任何相关人员发现生产异常情况,应当立即上报相关领导,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理。

生产异常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生产线设备故障- 原材料出现质量问题- 工艺流程异常- 人为操作失误等2.2 处理流程- 相关人员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异常情况- 记录处理过程及结果- 上报相关领导,提交处理报告- 针对异常情况,对生产流程进行调整并采取预防措施2.3 异常情形总结及优化根据生产异常情况的发生情况,对生产流程进行总结及优化,并不断完善生产管理制度,降低生产异常情况的发生率。

三、责任和要求3.1 相关人员的责任- 及时上报生产异常情况,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异常情况- 记录处理过程及结果- 提交处理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整改3.2 相关人员的要求- 充分了解该生产异常情况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认真执行- 了解生产流程及设备情况,及时发现生产异常情况- 主动了解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不断完善生产管理经验四、制度监督及评估本公司将通过制度监督、管理评估,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不断进行制度完善和优化,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监控。

五、附则本制度由本公司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解释和修订,并报公司领导班子审定。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不适用的情况,以公司领导班子审定为准。

生产异常状况管理制度【最新版】

生产异常状况管理制度【最新版】

生产异常状况管理制度【最新版】1. 简介该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状况,确保生产流程的高效和稳定运行。

以下是该制度的具体内容。

2. 异常状况定义2.1 生产异常状况的范围生产异常状况指任何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不正常或受损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故障、工艺失误、原材料问题等。

2.2 异常状况分类根据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异常状况分为三个级别:- 一级异常:严重影响生产进程,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解决。

- 二级异常:对生产进程有一定影响,需要及时跟进并采取相应措施。

- 三级异常:对生产进程影响较小,但仍需要记录和监控,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3. 异常状况管理流程3.1 发现异常状况任何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异常状况时,应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或生产管理人员报告。

3.2 异常状况报告部门负责人或生产管理人员接到异常状况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确认和记录,包括异常状况的具体描述、发生时间、影响程度等。

3.3 异常状况评估和处理根据异常状况的级别,对其进行评估和处理:- 一级异常:立即召集相关人员进行紧急会商和决策,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 二级异常:由部门负责人或相应责任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并报告上级领导。

- 三级异常:由部门负责人记录和跟踪处理情况。

3.4 异常状况分析和改进针对发生的异常状况,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产生异常的原因,并制定改进方案,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4. 异常状况管理记录和监控4.1 异常状况记录所有异常状况及其处理情况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异常描述、处理措施和结果等。

4.2 异常状况监控定期对异常状况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质量。

5. 异常状况管理责任5.1 部门负责人责任部门负责人应组织和指导下属人员进行异常状况管理,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5.2 生产管理人员责任生产管理人员应负责异常状况的调度和处理,并监督整个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质量。

生产异常与停线管理规范标准

生产异常与停线管理规范标准

生产异常及停线管理规范1.Purpose 目的规范各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产线发生紧急事故、质量、安全、设备、物料、EHS、人员等异常状况时;各车间及辅助部门的标准作业流程,特制定本规范。

2.Scope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制造部门、各车间、各生产线。

3.Definition 定义3.1.生产异常类型3.1.1.不安全行为:3.1.1.1.不安全是在生产过程中,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例如:设备安全保护措施失效或不稳定等。

3.1.2.人员异常:3.1.2.1.在生产活动中生产人员不足以满足最低生产配置要求,重要岗位人员技能不足,突发疾病等状况。

3.1.3.设备异常:3.1.3.1.在生产活动中由于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参数异常、未按规定操作状况;例如:功率仪、绝缘耐压综合仪等未有校验,光栅损坏等。

3.1.4.操作异常:3.1.4.1.产线在生产过程中未按照SOP规定的操作,导致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3.1.4.2.临时有特殊生产工艺要求,但未有临时SOP ,导致生产中操作不符合规定。

3.1.5.物料异常:3.1.5.1.对于物料发生A\B\C类问题的停产比例达到一定值,需停线整改。

A类问题不良率>5% , B类问题不良率210% , C类问题不良率10% ,参照5.4.材料等级及影响表。

3.1.6.不符合法律、法规行为:3.1.6.1.在生产过程中,管理或操作违反操作规程、强迫生产,如:使用危害健康物质、未按GMP要求使用指定设备生产或产品转换时未清洗设备,导致产品被污染等。

4.Responsibilities 职责4.1.停线权限4.1.1.对于生产异常问题的停线权限,是依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考量,列表如下:27 生产中使用有害物质且对员工未有防护措施 VVV VV V 28 岗位人员配置不齐(未加调整时)VV29 安全防护设备失效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VVVV V V 30 品质管理部及其他部门投诉的安全、质量等重大问题VV 31未按GMP 要求使用指定设备生产或产品转换时未清洗设 备,导致产品被污染V V V VV5. Work Process 工作流程|停线/异|转产5.1.生产异常/停线问题解决流程制程异常/停线恢复生产制程异常/停线制程异常/停线制程异常/停线_制程异常/停线恢复生产 水平展开内部处理责任区分供应商责任来料检制程异常/停线组长 N一CTN线长1恢复生产 5minQC/工程/SQE/EHS/计划/设备«N——>恢复生产10min车间主任/模块主任«NY >|恢复生产15min部长/经理…Y 制造责任30min供应商管理NN总经理供应商处理对策Y - -------- ----- -恢复生产60min5.1.1.“Y”代表Yes ,在相应的时间内能解决问题;“N”代表No ,不能解决问题,需向上级报告。

化工厂异常管理制度

化工厂异常管理制度

化工厂异常管理制度一、目的为确保化工厂生产安全、稳定运行,及时发现并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特制定本异常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化工厂内所有生产区域、储存区域及相关辅助设施。

三、异常分类1. 生产异常: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故障、工艺参数偏离、原材料质量问题等。

2. 安全异常:包括但不限于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紧急情况。

3. 环境异常:包括但不限于污染物排放超标、环境污染事件等。

四、异常报告1. 任何员工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向班组长或直接上级报告。

2. 班组长或上级接到报告后,应迅速评估情况,并决定是否需要启动应急预案。

3. 对于重大异常,应立即通知工厂安全管理部门,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五、异常处理流程1. 确认异常:核实异常情况的真实性,收集相关信息。

2. 初步控制:对异常情况进行初步控制,防止情况恶化。

3. 原因分析: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异常原因进行分析。

4. 制定措施:根据原因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5. 实施措施: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效果进行验证。

6. 结果记录:将异常处理的过程和结果详细记录在异常处理报告中。

六、异常处理责任1. 操作员工:负责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

2. 班组长:负责初步评估异常情况,指导员工采取相应措施。

3.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异常处理流程,确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 高级管理层:负责审批异常处理报告,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审查。

七、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员工进行异常管理制度的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熟悉相关流程。

2.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员工对异常情况的应对能力。

八、监督检查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异常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并跟踪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九、记录与档案管理1. 所有异常处理的记录应详细、准确,并按照规定保存。

2. 建立异常处理档案,便于日后分析和查阅。

生产异常管理制度细则范本

生产异常管理制度细则范本

生产异常管理制度细则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产异常管理,确保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处理,包括计划异常、物料异常、设备异常、品质异常、技术异常等。

第三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异常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生产过程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第四条公司应当对生产异常情况实行报告制度,确保生产异常信息畅通,便于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第二章生产异常报告第五条生产异常报告分为即时报告和定期报告。

即时报告指发生生产异常时,相关人员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定期报告指各部门应定期对生产异常情况进行汇总,并向公司领导报告。

第六条生产异常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异常情况发生时间、地点、部门;(二)异常情况简要描述;(三)异常情况原因初步分析;(四)采取的措施及效果;(五)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第七条生产异常报告通过生产管理系统进行提交,相关部门应及时查看、处理,确保生产异常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第三章生产异常处理第八条生产异常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及时性: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避免损失扩大;(二)安全性:确保处理过程中人员安全,防止事故再次发生;(三)有效性:针对异常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四)完整性:全面分析异常原因,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第九条生产异常处理流程:(一)发现异常情况的人员应立即向上级报告;(二)上级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调查、分析异常原因;(三)根据异常原因,制定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四)对处理结果进行跟踪、验证,确保问题得到解决;(五)对异常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第四章异常情况分类及处理措施第十条计划异常:由于计划临时变更或安排失误导致的生产异常。

处理措施如下:(一)重新制定生产计划,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二)对计划制定过程进行审查,提高计划准确性;(三)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计划执行能力。

生产异常情况处理标准管理规程

生产异常情况处理标准管理规程

生产异常情况处理标准管理规程
生产异常情况处理标准管理规程是一个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流程和标准的管理规程。

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以下是生产异常情况处理标准管理规程中可能包含的内容:
1. 异常分类和级别:定义不同类型和不同严重程度的异常情况,并根据其影响程度划分不同的级别。

2. 异常报告和记录:要求生产人员在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报告,并进行详细记录。

记录应包括异常的描述、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影响的范围和程度等信息。

3. 处理责任和权限:明确生产人员在处理异常情况时的责任和权限。

例如,谁负责处理特定级别的异常,是否需要经过主管或质量部门的批准等。

4. 处理流程和步骤:制定详细的处理流程和步骤,以确保异常情况能够得到及时、准确地处理。

流程中应包括对异常原因的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实施措施和跟踪进展等环节。

5. 通知和沟通:要求在处理异常情况时进行及时的通知和沟通,包括向相关人员报告异常情况和处理进展,以及与其他部门或供应商进行协调配合等。

6. 关键指标和控制措施:制定相关的指标和措施,对异常情况进行监控和控制。

例如,制定异常情况处理的时效要求、制定异常情况的预防措施等。

7. 审核和改进:定期对生产异常情况处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以确保规程的有效性。

根据审核结果进行改进和修订,逐步提升管理水平和处理效率。

通过制定和执行生产异常情况处理标准管理规程,可以有效应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保证生产任务按时完成,并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 异常排除后,没有及时汇总异常损失工时的PMC部月元/次7.关联文件及表单:
7.1关联文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异常工时管理规定》
7.2关联表单:《不合格品评审单》、《生产异常报告单》
8.附则?
8.1本办法由总经办负责制定、修订和解释工作。

?
8.2本办法报总经理审定后自颁发之日起执行,其修订、废止时亦同。

附件1:生产异常报告单
上饶市江心锅炉有限公司文件编号【Q/JX01-4-ZJ03-2017】
生产异常报告单
生产异常
类别□产品异常□设备异常□计划异常□物料异常□质量异常□工艺异常□其他报告日期报告单号
提出部门报告

发生部门
异常
起止时间年月日时分~年月日时分
紧急

□紧急□??
急□?一

影响
度□较严重□一般□轻微
产品批号产品
名称
产品
工序
不良品
数量
停工人数停工
工时
直接经
济损失
停工成员
责任部门到场品保部
(QE) PMC部生产部IE PE ME 仓库

上饶市江心锅炉有限公司文件编号【Q/JX01-4-ZJ04-2017】
不合格品评审单
日期:
产品名称责任部门发现部门单号
型号规格生产总数检验数不合格数不合格率不合格主要项目
不合格事实描述(不合格主要项目简述):
报告人:月??日??时
针对不合格品纠正的具体方法(相关部门评审意见):
参加评审人员签名:处置完成时间:月??日??时?
不合格品处置结论:□返工返修;□让步接收;?□报废;?□退货?;□其他:
不合格品原因分析/预防措施(要求:1)原因分析要求准确;2)?具体落实到责任部门)
参加分析人员签名:责任部门?/日期:
责任部门处理结果(要求:1)具体落实到责任(人)的处理方案;2)有具体明确的改进计划;3)如造成损失对责任部门(人)的处理):
责任部门/日期:
损失承担部门净损失合计损失金额分摊
责任部门签名/日期:?
不合格品处理落实的效果验证:
附件3:异常工时申请单
上饶市江心锅炉有限公司文件编号【Q/JX01-4-ZJ05-2017】
异常工时申请单
单号NO.:车间名称班组申请日期
工序/设备名称编号原因
代码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停产
工时
影响直接
员工数
影响
总工时
工时
单价
工时损失
金额
责任部门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