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米往返接力跑教案

合集下载

25米往返跑教案

25米往返跑教案

水平二《25米往返跑》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运动能力比较强,以分阶段分步骤的方式教授,以游戏、比赛的形式贯穿全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与合作的乐趣,而且体现出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全面地达成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指导思想,采用分步骤、循序渐进的方式,从难到易并结合游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积极参与、合作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1、通过往返跑练习,让学生学到快速奔跑的技能,在折返过程中体会重心下移和转体迅速起动的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通过游戏和比赛,激发并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体验体育在生活中的乐趣。

3、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活泼勇敢、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和社会竞争意识。

四、组织与教法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如教师讲解示范、分层教学、比赛教学等,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通过游戏和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巩固直线跑的动作技能。

在往返跑的练习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练习方式,从重心减低——转体迅速起动练习——短距离往返跑练习,充分让学生掌握25米往返跑的动作技术要点。

五、教学流程教学常规→集中注意力练习→准备活动练习→基础练习→强化练习一:游戏推瓶接力→强化练习二→游戏推、扶瓶接力→放松、小结六、教案教具:每人一个矿泉水瓶,装半瓶水教学内容:25米往返跑技能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往返跑,发展学生跑的能力,85%左右的学生能做出快速转弯时合理减速、降重心、转身加速的技术动作。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变速跑中的从重心减低——转体迅速起动练习难点:往返跑中的快速转弯教学内容一、准备阶段教师活动:1、整队,带学生入场。

20米往返跑教案 (

20米往返跑教案 (

20米往返跑教案(2)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米往返跑的基本技术要领。

2. 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和耐力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体育精神。

二、教学内容:1. 20米往返跑技术动作教学。

2. 20米往返跑训练方法。

3. 20米往返跑比赛组织与规则。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技术动作要领,让学生明确训练目的。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纠正。

4. 比赛法: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四、教学步骤:1. 技术动作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20米往返跑的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2. 学生分组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分组进行练习。

3. 指导与纠正:教师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对动作不规范的学生进行指导与纠正。

4. 组织比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20米往返跑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第三章:教学评价五、教学评价:1. 技术评价:评价学生在20米往返跑中的技术动作是否规范。

2. 速度评价:评价学生的跑动速度和往返速度。

3. 耐力评价:评价学生在完成20米往返跑过程中的耐力表现。

4. 团队协作评价:评价学生在比赛中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体育精神。

第四章:教学注意事项六、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运动场地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 注意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呼吸调整,避免运动过度。

3. 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竞技体育精神。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 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设施八、教学资源与设施:1. 教学场地:标准田径场或空地,长度为20米。

2. 教学器材:秒表、标志杆、计时员。

3. 安全设施:护具、急救箱等。

4. 教学辅助工具:教学视频、图片等。

第七章:教学进度安排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技术动作讲解与示范,学生分组练习。

小学体育与健康2025米往返跑接力与游戏拔河比赛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2025米往返跑接力与游戏拔河比赛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2025米往返跑接力与游戏拔河比赛教案小学体育与健康:米往返跑接力与游戏拔河比赛教案引言:体育活动对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既满足学生的课程要求,又能够激发他们对运动的兴趣。

本教案将介绍2025米往返跑接力与游戏拔河比赛,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往返跑接力技巧。

2.学生能够合理分配体力,在比赛中保持持久的耐力。

3.学生能够体会到合作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4.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

二、教学准备:1.足够的跑道和标志物。

2.跑道的起点和终点线。

3.拔河比赛所需的绳子。

4.计时器和评判员。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在开始比赛前,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是很重要的。

可以让学生进行跳绳、快走或慢跑,以增加肌肉的温度,预防受伤。

2.往返跑接力比赛(1)组织学生分成几个队伍,每个队伍有4-6名学生。

(2)确定起点和终点线,每个队伍在起点线上站好。

(3)每个队伍的第一位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开始跑,跑到终点后返回起点线,再接力给下一位学生。

(4)完成指定的圈数后,第一位返回起点线的队伍获胜。

3.游戏拔河比赛(1)将学生分成两个队伍,每个队伍站在绳子两端。

(2)教师在中间设置一个标志点,队伍的目标是将对方队伍拖到标志点处。

(3)开始比赛后,队伍中的成员需要紧密合作,发挥团队的力量。

(4)比赛结束后,获胜队伍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4.总结与反思(1)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

了解他们在比赛中的感受,以及发现他们在哪些方面可以改进。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团队合作的体验。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动作技巧是否标准。

2.通过游戏的结果来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校或班级的长跑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跑步锻炼。

2.开设趣味性更强的接力赛,例如穿越障碍物或携带物品赛跑等。

20 25米往返接力跑教案

20 25米往返接力跑教案

20 25米往返接力跑教案20-25米往返接力跑教案二级(四年级)20-25米往返接力赛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小学中年级学生喜玩、乐动、善模仿、爱游戏等年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辅助性教学为辅、层层递进为主”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练习方法的难易性、合作性和趣味性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控,照顾个体差异,体现区别对待,保持学生学习与练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个性得到充分彰显,促其有效发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敢于竞争的精神。

二、教科书分析本课是基本身体活动跑单元的第二学时,旨在通过基础练习促使学生能够学会20-25米往返跑接力的动作。

在体验往返跑接力乐趣的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以及下肢的奔跑能力。

三、学术状况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兴趣十分浓厚,他们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好奇心强。

因此,本节课借助各种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以此来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水平二四年级基本身体活动跑单元-----20-25米往返跑接力五、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往返接力跑的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

2.通过教学,90%的学生能够掌握往返接力跑的动作技术,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速度、力量、敏捷等身体素质。

3、通过教学和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六、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右错肩、立式传接棒,合理的折返方法。

教学难点:传接棒的时机和配合。

七、课程主要环节的设计1、慢跑。

在慢跑中加上跑的专项练习,高抬腿跑及后踢腿跑。

2、热身操。

在操中加入接棒位置练习以及摆臂练习。

3、小游戏:抢位置。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握棒练习:让学生掌握接力棒的握法。

5.让学生知道正确与错误的肩膀接力。

6.练习从近到远、从慢到快的手杖。

小学体育25米往返接力跑教案

小学体育25米往返接力跑教案

小学体育25米往返接力跑教案教案标题:小学体育25米往返接力跑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接力跑的规则和要求。

2.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接力跑技巧和策略。

3. 学生能够在接力跑中展现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正确的接力跑技巧。

2. 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25米跑道。

2. 跑道标志。

3. 计时器。

4. 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向学生介绍接力跑的概念,并解释接力跑的规则和要求。

2. 教师展示接力跑的示范视频,让学生对接力跑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技术训练:1. 教师向学生介绍接力跑的基本技巧,包括起跑姿势、加速跑、交接棒等。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起跑姿势和加速跑的练习,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3. 教师向学生演示交接棒的正确方式,并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

策略指导:1. 教师向学生介绍接力跑的策略,包括选手的分工、速度控制和交接棒的时机等。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策略练习,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队友的表现制定合理的策略。

实践演练: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

2. 每个小组在25米跑道上进行接力跑比赛,教师负责计时。

3. 比赛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比赛过程,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反思: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接力跑的要点和技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接力跑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计划。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接力跑比赛,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参与,增加竞争和合作的机会。

2.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接力跑比赛,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展示自己的技巧和团队精神。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技术训练和实践演练中的表现,评估其是否掌握了接力跑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2.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改进计划,评估学生对自己在接力跑中的不足之处是否有认识和改进的意识。

教学延伸:1. 在接力跑的基础上,引入其他接力项目,如4x100米接力、混合接力等,拓展学生的技能和挑战。

25米往返接力跑说课稿[5篇模版]

25米往返接力跑说课稿[5篇模版]

25米往返接力跑说课稿[5篇模版]第一篇:25米往返接力跑说课稿25米往返接力跑说课稿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25米往返接力跑”。

接下来我会从1说教材、2说学情、3说教法、4说学法、5说教学过程,5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一说教材《25米往返接力跑》是出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三第三章田径的一节。

这是一节技能课,是水平三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25米往返接力跑”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往返接力跑”的基本知识,掌握“往返接力跑”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快速跑的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体验跑的乐趣。

根据水平三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点: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往返接力跑”的基础知识,学习跑的折线反应及跑的手臂摆动技术。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游戏的形式,逐步培养学生分析他人动作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自我修正动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往返接力跑给学生带来的乐趣,学生自信心得到增强,培养学生相互配合及相互协作的精神。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目标的设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教学重点:能够掌握接力跑的基本方法以及手臂摆动位置的技术。

教学难点:往返跑时身体控制及手臂摆动的控制。

二说学情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往返接力跑”的教学中来,并掌握“往返接力跑”的简单技术;但学生的自控力不足,需要积极引导。

应用多样的教学形式,重点培养学生快速跑能力和折线跑的反应能力。

三说教法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攻破教学难点,为体现教学中“兴趣性”“游戏性”“着重学生的体验过程。

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利用游戏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正确的运动原理,在热身和分组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信心和集体主义观念。

四说学法科学的学法是学生获取真知的桥梁。

《田径 25米往返跑 》教案

《田径 25米往返跑 》教案

《田径25米往返跑》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田径项目中的25米往返跑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2. 学会正确的25米往返跑的起跑姿势和跑步技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看示范和模仿练习,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2. 通过小组合作和竞赛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乐趣。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健康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25米往返跑的起跑姿势和跑步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情分析:这个班级有40名学生,男生25人,女生15人。

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身体素质较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些学生身体素质较差,缺乏锻炼。

在平时的体育课上,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对于体育活动有一定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a.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如跑步、拉伸等,以准备接下来的活动。

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慢跑,以提高身体的温度和血液循环。

2. 讲解25米往返跑的基本规则和要求a. 教师向学生介绍25米往返跑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包括起跑姿势、跑步技巧等。

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个项目。

b.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了解学生对25米往返跑的了解程度,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25米往返跑的基本规则和要求:①起跑姿势:起跑时,双脚平行站立在起跑线上,身体略微向前倾斜,双手放在腿的前部或大腿上,准备起跑。

②起跑信号:起跑信号可以是口哨声、枪声或教师的指令等。

学生需要在起跑信号响起后迅速起跑。

③跑道选择:在25米往返跑中,通常会设置两条平行的跑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选择其中一条跑道进行往返跑。

④往返跑规则:学生需要从起跑线出发,沿着指定的跑道跑向终点线,然后立即转身返回起跑线。

学生需要在终点线和起跑线之间往返跑一次,完成一次25米往返跑。

小学体育与健康2025米往返接力跑说课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2025米往返接力跑说课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2025米往返接力跑说课教案【小学体育与健康】【2025米往返接力跑】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接力跑的基本技术,如起跑姿势、传递棒技巧和终点冲刺等,并了解接力跑在体育锻炼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面对困难的意志品质,并培养学生遵守比赛规则和尊重裁判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接力跑的起跑姿势和传递棒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接力跑的终点冲刺技巧。

2. 培养学生在比赛中的分工与配合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在课前,准备好交替进行的两个25米跑道,分别命名为A区和B区,并将起跑线和终点线标记好。

2. 导入新课老师向学生展示接力棒,并解释接力跑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接力跑的兴趣。

3. 呈现示范由老师或学生代表进行示范,包括起跑姿势、接力棒传递和终点冲刺等环节,并重点提示学生要注意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4. 逐步练习学生按照分组进行练习,先练习起跑姿势和接力棒传递技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然后进行10米往返接力练习,再逐渐延长距离到30米往返接力练习,最终达到2025米往返接力跑的要求。

5. 指导与调整在练习过程中,老师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调整,在学生跑完一段接力之后,进行回顾总结,给予鼓励和改进意见,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6. 组织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支队伍,根据队伍的人数进行调整,让每个队员都能有参与感。

组织比赛时,注意设置裁判和计时员,确保比赛的公正和准确。

7. 总结反思比赛结束后,老师与学生一同总结比赛结果,让学生分享比赛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从中获得经验教训,为今后的训练和比赛做出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方案与要点1. 组织方式:分组练习、小组比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平二(四年级)20-25米往返接力跑的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小学中年级学生喜玩、乐动、善模仿、爱游戏等年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辅助性教学为辅、层层递进为主”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练习方法的难易性、合作性和趣味性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控,照顾个体差异,体现区别对待,保持学生学习与练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个性得到充分彰显,促其有效发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敢于竞争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基本身体活动跑单元的第二学时,旨在通过基础练习促使学生能够学会20-25米往返跑接力的动作。

在体验往返跑接力乐趣的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以及下肢的奔跑能力。

三、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兴趣十分浓厚,他们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好奇心强。

因此,本节课借助各种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以此来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
水平二四年级基本身体活动跑单元-----20-25米往返跑接力
五、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往返接力跑的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

2、通过教学使90%的学生能掌握往返接力跑动作技术,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

3、通过教学和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六、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右错肩、立式传接棒,合理的折返方法。

教学难点:传接棒的时机和配合。

七、课的主要环节设计
1、慢跑。

在慢跑中加上跑的专项练习,高抬腿跑及后踢腿跑。

2、热身操。

在操中加入接棒位置练习以及摆臂练习。

3、小游戏:抢位置。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握棒练习:让学生掌握接力棒的握法。

5、迎面接力跑交接棒练习,让学生知道右错肩接力。

6、进行由近到远的,由慢到快的交接棒练习。

7、游戏:蚂蚁搬家。

增加上肢练习,补偿主教材上肢锻炼不足,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8、放松。

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

八、本课特色
1、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步进化,循序渐进。

2、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交流,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南京市小学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