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案例分析
肺炎案例分析

肺炎案例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2019年末爆发以来,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这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对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系统造成了巨大冲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一些肺炎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首先,我们将分析中国的一例肺炎病例。
这位患者是2019年12月初在武汉市发病的。
他起初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烧和咳嗽。
然而,他的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呼吸困难等重症症状。
经过几天的观察和检测,他最终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这一案例揭示了该病毒的潜在危险性和传染性。
接下来,我们将转向韩国的一例肺炎病例。
这位患者曾于2020年2月参加一个宗教仪式,与数千人聚集在一起。
几天后,他出现了发热和咳嗽等症状。
他的病情迅速恶化,并传染给了他的家人和其他与之接触的人。
经过广泛追踪和隔离措施,韩国政府最终控制住了疫情的扩散。
这个案例揭示了大规模集会活动对疾病传播产生的巨大风险。
在美国,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例有趣的肺炎病例。
这位患者是一名旅行者,他于2020年3月从欧洲返回美国。
他在旅行期间与一位感染者有接触,但没有出现症状。
然而,几天后,他开始感到乏力,并出现咳嗽和肌肉疼痛等症状。
他立即接受了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
这个案例揭示了潜伏期的存在,也就是说,感染者在潜伏期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却能够传播给他人。
尽管以上案例各有不同,但它们共同揭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几个关键特点。
首先,这种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尤其是在近距离接触的情况下。
因此,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和佩戴口罩等卫生措施至关重要。
其次,新冠病毒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乏力等。
然而,这些症状并非特异性,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相似。
因此,及早进行检测和诊断至关重要,以便实施隔离和治疗措施。
最后,目前尚无特定的抗病毒药物来治疗新冠病毒感染。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提供支持性护理,并重视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
新生儿肺炎护理的具体案例分析

新生儿肺炎护理的具体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本案例涉及一名新生儿患有肺炎的护理过程。
该新生儿名为小明,出生仅一周,因发热、呼吸急促和咳嗽等症状被送入医院。
经
过医生的诊断,小明被确诊为新生儿肺炎。
护理目标
1. 确保小明的呼吸道通畅,维持良好的氧气供应。
2. 控制小明的体温,降低发热症状。
3. 提供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以消除病原体。
4. 监测小明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 维持呼吸道通畅:定期清洁鼻腔和口腔分泌物,避免堵塞呼
吸道。
使用氧气面罩或插管等方法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2. 控制体温:定期测量小明的体温,并根据需要给予退热药物。
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度穿衣或覆盖过多被单。
3. 抗生素治疗:根据医生的指导,按时给予抗生素,并监测病
原体敏感性情况。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4. 监测病情:定期监测小明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观察痰液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烟雾、灰尘等刺激物对小明的呼吸
道造成伤害。
2. 避免与其他患有传染病的人接触,以免交叉感染。
3. 给予小明充分的营养,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免疫力。
4. 定期带小明复诊,遵循医生的嘱咐,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以上是针对新生儿肺炎护理的具体案例分析,根据患者情况和
护理目标,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
护理过
程中应及时记录和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护理效果的监测和调整。
肺炎的护理(带案例)

案例二:儿童肺炎患者的护理
总结词
儿童肺炎患者需要注重休息、饮食调整和心理支持。
05
肺炎的常见问题与解答
肺炎会传染吗?
• 肺炎是否具有传染性取决于病原体的类型。例如,由细菌或病 毒感染引起的肺炎通常不会传染,而由支原体、衣原体或结核 分枝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则可能具有传染性。为了确保安 全,对于可能具有传染性的肺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预 防措施,如佩戴口罩、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等。
肺炎的护理
目录
• 肺炎概述 • 肺炎的护理方法 • 肺炎案例分析 • 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 肺炎的常见问题与解答
01
肺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肺炎是指肺部受到感染或刺激所 引发的炎症,通常伴随着咳嗽、 气喘、发热等症状。
分类
肺炎可以根据病因、病情严重程 度、病变范围等进行分类,如细 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 肺炎等。
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容易出现呼吸衰竭、心脏疾病等 并发症。护理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 吸、血压等,以及血氧饱和度、体温等指标。同时,注意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意识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 况。在心理上,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鼓励,帮助其树 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4
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生活方式调整
提供舒适的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维持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让宝 宝感到舒适。
保证充足的休息
让宝宝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有助于身体恢复。
肺炎首例近况分析报告

肺炎首例近况分析报告近日,我国报告了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例,引起了广泛关注。
此次病例的出现,意味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已进入我国境内,对公共卫生和疫情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
下面将对该病例的近况进行分析。
据悉,患者是一名来自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年男子,曾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工作。
该市场被认为是此次病毒爆发的重要来源。
患者于日前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随后他就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经过专家团队的检测,患者的样本呈现出与新型冠状病毒高度相似的特征,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
这一病例的出现将对相关医疗机构、卫生部门以及全国人民的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使患者在未察觉到自身症状的情况下传播病毒。
病毒潜伏期长,且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这增加了防控工作的难度。
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疫情。
首先,对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进行了封控,对疑似病例进行了隔离和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了医学观察。
其次,加强了对全国各地入境人员的排查和监测,防止病毒通过人员流动传播扩散。
此外,卫生部门还加强了公共场所的清洁消毒工作,提醒广大民众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等。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出现的疾病,目前对其了解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疫情的了解也将不断更新。
我们应密切关注卫生部门发布的相关信息和建议,遵循科学的预防和防控措施。
综上所述,我国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例病例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一情况对公共卫生和疫情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但相关部门已迅速采取措施来应对疫情并呼吁民众加强个人卫生意识。
在防控工作中,科学严谨、做好个人防护是关键。
同时,大家也要保持冷静,不传播谣言,以避免造成恐慌。
肺炎实用案例分析.docx

精品文档社区获得性肺炎案例分析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孙淑娟一、病史摘要患者,女, 68岁, 55kg, 158cm。
患者 20余天前外出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 ℃,伴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无头晕、头痛,无腹痛、腹泻,无尿急、尿频、尿痛等不适,于外院静脉点滴“洁霉素、激素”(具体不详)治疗3天,体温下降,症状好转,后未再继续治疗。
1周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发热,体温达39℃左右,伴咳嗽、咳少量黄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自觉胸闷、胸痛、乏力,胸痛以右侧为主,持续性酸胀痛,自服“银翘解毒片”等对症治疗,效果差,来我院就诊,门诊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血沉82mm/h,胸片示双下肺感染,右侧明显,右下结节影,以“肺炎”收入院。
患者既往健康,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史,10 年前因受颅脑外伤住院治疗,无手术、输血史,预防接种随当地。
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可,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入院体格检查: T 39.4 ℃,P 120 次 /min , R 23 次 /min , BP 124/72mmH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胸廓对称,双侧胸廓活动度正常,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未闻及干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血沉82mm/h,胸片示双下肺感染,右侧明显。
入院诊断 : 肺炎二、治疗经过入院第 1 天:患者发热,最高体温 39.4 ℃,伴咳嗽、咳少量黄痰,痰液较粘稠,不易咳出。
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
入院后诊疗计划:①监测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完善肝肾功能、炎性反应指标、微生物培养、胸部 CT 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与病情。
肺炎病死案例

肺炎病死案例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
在严重的情况下,肺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近年来,肺炎病死案例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肺炎病死案例的一些主要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治疗肺炎的建议。
首先,肺炎病死案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病原体的侵袭。
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或真菌,它们通过空气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播进入人体,引起肺部感染。
一旦病原体侵入肺部,就会引起肺泡炎症和病变,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甚至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
其次,个体的免疫力也是影响肺炎病死案例的重要因素。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且在感染后往往难以及时有效地清除病原体,导致病情恶化。
因此,提高个体的免疫力对于预防肺炎至关重要。
另外,年龄和健康状况也是影响肺炎病死案例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婴幼儿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受到肺炎的侵袭,而且一旦感染后往往病情恶化迅速,治疗难度大。
因此,对于这些人群,及时接种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锻炼、合理饮食等措施都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肺炎病死案例的发生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空气污染、密集人群、疫情流行等都是导致肺炎病死案例增加的重要原因。
因此,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例等措施对于控制肺炎疫情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肺炎病死案例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预防和治疗肺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个体的健康意识提升、政府的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医疗机构的诊疗技术提升等方面。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肺炎疫情,降低肺炎病死案例的发生率。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为预防肺炎病死案例而努力。
新生儿肺炎护理的具体案例分析

新生儿肺炎护理的具体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情可迅速恶化,危及新生儿生命。
本文档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对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进行详细分析。
案例介绍患者:小王,男,出生28天。
主诉:呼吸困难、咳嗽、发热。
既往史:无。
家族史:无。
护理评估1. 呼吸系统:观察新生儿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听诊肺部呼吸音,评估有无呼吸困难、喘鸣、湿啰音等。
2. 循环系统:观察新生儿心率、心音、血压,评估有无心力衰竭表现。
3. 体温:观察新生儿体温变化,评估发热程度。
4. 饮食:观察新生儿喂养情况,评估摄入奶量、喂养姿势是否正确。
5. 大小便:观察新生儿大小便次数、量、性质,评估有无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
6. 神经系统:观察新生儿意识、反应、肌张力,评估有无神经系统异常。
护理诊断1. 呼吸困难:与新生儿肺炎导致的肺部感染、充血、炎症有关。
2. 发热:与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
3. 营养不良:与肺炎导致的食欲不振、喂养困难有关。
4. 舒适度降低:与呼吸困难、发热、咳嗽等症状有关。
护理措施1.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给新生儿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避免窒息。
2. 给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止咳药等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3. 体温护理:给予新生儿适当的保暖措施,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避免过高或过低体温。
4. 饮食护理:鼓励母亲母乳喂养,保证新生儿充足的奶量;对于喂养困难的新生儿,可采用少量多餐、调整喂养姿势等方法。
5. 消化系统护理:保持新生儿肠道通畅,预防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6. 神经系统护理:观察新生儿意识、反应、肌张力等神经系统表现,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7. 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解新生儿肺炎的病因、症状、治疗和护理要点,提高家长护理新生儿的能力。
护理评价1. 呼吸困难:新生儿呼吸顺畅,呼吸频率、节律、深度恢复正常。
2. 发热:新生儿体温恢复正常,无发热症状。
肺炎的病例分析

肺炎的病例分析
背景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表现为肺部炎症,通常由细菌、病毒
或真菌引起。
肺炎可因多种原因引发,如病情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甚至威胁生命。
病例1
•患者信息:男性,50岁
•主要症状:高烧、咳嗽、气促
•诊断结果:胸部X光显示双侧肺部感染
•治疗方案:抗生素治疗、吸氧
病例2
•患者信息:女性,65岁
•主要症状:寒颤、胸痛、剧烈咳嗽
•诊断结果:肺部病变明显,呼吸困难
•治疗方案:入院治疗、抗生素、呼吸支持治疗
病例3
•患者信息:男性,30岁
•主要症状:发热、咳嗽、乏力
•诊断结果:轻度肺部感染
•治疗方案:口服抗生素、休息
结论
肺炎是一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患者的年龄、
免疫状态和感染病原体。
早期发现病情,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是关键,避免病情恶化。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和定期运动,可降低患病风险。
以上是三个不同病例的肺炎分析,希望对了解和预防肺炎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获得性肺炎案例分析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孙淑娟一、病史摘要患者,女,68岁,55kg, 158cm。
患者20余天前外出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伴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无头晕、头痛,无腹痛、腹泻,无尿急、尿频、尿痛等不适,于外院静脉点滴“洁霉素、激素”(具体不详)治疗3天,体温下降,症状好转,后未再继续治疗。
1周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发热,体温达39℃左右,伴咳嗽、咳少量黄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自觉胸闷、胸痛、乏力,胸痛以右侧为主,持续性酸胀痛,自服“银翘解毒片”等对症治疗,效果差,来我院就诊,门诊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血沉82mm/h,胸片示双下肺感染,右侧明显,右下结节影,以“肺炎”收入院。
患者既往健康,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史,10年前因受颅脑外伤住院治疗,无手术、输血史,预防接种随当地。
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可,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入院体格检查:T 39.4℃,P 120次/min,R 23次/min,BP 124/72mmH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胸廓对称,双侧胸廓活动度正常,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未闻及干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血沉82mm/h,胸片示双下肺感染,右侧明显。
入院诊断:肺炎二、治疗经过入院第1天:患者发热,最高体温39.4℃,伴咳嗽、咳少量黄痰,痰液较粘稠,不易咳出。
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
入院后诊疗计划:①监测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完善肝肾功能、炎性反应指标、微生物培养、胸部CT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与病情。
②给予经验性抗感染、祛痰、物理降温等治疗。
用药医嘱: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iv.drip, q12h盐酸氨溴索氯化钠注射液30mg:100ml, iv.drip, q12h痰热清注射液20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iv.drip, qd入院第2天:患者仍有发热,体温39℃,给予吲哚美辛栓(50mg)退热。
咳嗽、咳痰不明显,自诉胸闷、乏力。
食欲差,半流质饮食,间断睡眠,未解大便,小便色量无明显异常。
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双侧胸廓活动度正常,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未闻及干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检查回示:胸部CT示:双肺炎症,右肺下叶著;双侧纤维灶,双侧胸膜肥厚。
入院第3天:患者夜间体温仍达39℃,给予吲哚美辛栓(50mg)退热。
仍诉胸闷、胸痛。
食欲差,半流质饮食,间断睡眠,大小便无明显异常。
查体:胸廓对称,双侧胸廓活动度正常,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未闻及干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检查回示:血糖+电解质+肝肾功:白蛋白ALB 29.1 g/L↓,Na+ 128 mmol/L↓,Cl- 91.9 mmol/L↓;肺炎支原体抗体IGM (+);CRP 178.00 mg/L↑,尿常规:粒细胞 +,尿蛋白 +1,尿糖 +-,尿酮体 +-,尿胆原+2,尿胆红素 +1,白细胞25 /μl。
TB抗体(-),痰培养(-)。
嘱患者增加盐的摄入。
医嘱变更: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加用莫西沙星 0.4g,iv.drip,qd;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 + 0.9%氯化钠100ml,iv.drip,qd;法莫替丁片20mg,p.o,bid;碳酸钙VD3片0.6g,p.o,qd。
入院第6天:患者体温正常,胸闷明显好转,偶有咳嗽,痰不易咳出,无胸痛、心慌等不适。
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无异常。
查体:神志清,精神可。
双侧胸廓活动度正常,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未闻及干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患者痰不易咳出,不利于吸收恢复,嘱患者拍背咳痰。
入院第9天:患者体温正常,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
无咳嗽、咳痰,胸闷明显好转。
查体: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左下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医嘱变更:停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痰热清注射液莫西沙星注射液改用甲泼尼龙片20mg(a.m)+8mg(p.m),p.o,qd莫西沙星 0.4g, p.o, qd入院第12天:患者未再发热,大小便正常,饮食睡眠好。
自诉胸闷、乏力,咳嗽、咳痰不明显,查体:胸廓对称,双侧胸廓活动度正常,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未闻及干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检查回示:血常规:WBC 10.98×109/L↑,NEU% 0.712,CRP<3.00 mg/L。
ESR 20mm/h。
肝肾功未见明显异常。
医嘱变更:甲泼尼龙片20mg(a.m),p.o,qd。
入院第15天:患者无发热,大小便正常,饮食睡眠好。
无咳嗽、咳痰,胸闷明显好转。
查体: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检查回示:痰标本培养示:草绿色链球菌及干燥奈瑟氏菌。
入院第16天:患者诊断明确,经抗感染、祛痰、抗炎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辅助检查无异常,今日出院。
考虑患者存在肺间质炎性改变,继口服药物巩固治疗,定期来院复查。
血常规:WBC 9.26×109/L,NEU% 0.68,CRP<3.00 mg/L。
ESR 12mm/h。
肝肾功未见明显异常。
出院带药:甲泼尼龙片16mg,p.o,qd(am8:00)×28天。
每周减一片至停用。
出院诊断:肺部感染。
三、治疗方案分析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明确。
该患者起病急,发热明显,胸部CT示大片渗出,无理化因素暴露,考虑为细菌性肺炎,并有肺间质性改变。
药物治疗分析如下:一、抗感染治疗: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患者肺炎诊断基本明确。
参考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所述,该患者为需住院治疗,但不必入住ICU 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混合感染(厌氧菌)、需氧GNB、金黄色葡菌球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呼吸道病毒等。
经验性初始治疗推荐:静脉注射①二代头孢单用或联用大环内酯类;②单用呼吸喹诺酮;③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单用或联用大环内酯类;④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单用或联用静脉大环内酯类。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推荐: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
本患者老年女性,既往体健,一般状况可。
经验性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符合上述指南推荐,能覆盖上述可能的主要病原菌,但此药半衰期短,作用特征为时间依赖,用药频次过低(q12h),不符合药物PK/PD特点,应调整为q8h,且应慢滴。
入院第3天后,患者仍高热,疗效不明显。
CT示:双肺炎症,间质性肺炎早期表现。
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前期抗感染效果,不能排除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抗感染改用莫西沙星注射液,增加对非典型病原体与G+球菌的抗菌作用,应用3天后患者体温逐渐降至正常,临床症状逐渐改善,应用6天后采用序贯治疗策略,改成口服莫西沙星维持抗感染治疗至患者体温、辅助检查正常,呼吸道症状基本消失,证明上述抗感染治疗方案有效。
二、退热:患者入院后仍高烧不退,消耗较大,不利于康复。
在进行抗感染治疗、物理降温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
该药具有清热、化痰、解毒之功效,适用于急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疾病的治疗。
三、祛痰:患者咳嗽,痰粘不易咳出,给予祛痰处理。
盐酸氨溴索属于黏液溶解剂,通过使痰液中酸性黏蛋白纤维断裂,从而降低痰液黏稠度;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且有利于抗感染治疗。
四、抗炎治疗:糖皮质激素对肺间质性改变具有明显的作用。
患者病情重,进展快,持续发热,炎性反应强。
入院第3天,仍发热,并且CT可见双侧纤维灶。
第3日加用甲泼尼龙静滴,可稳定病情减轻相关发热等症状,减慢肺部间质性炎症病变进程。
第9日改口服给药,第12日减量。
激素治疗12天,症状明显好转。
出院继续口服,逐渐减量至停药。
五、保护胃黏膜及补钙: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时,为预防胃黏膜损害,应给予预防性应用胃黏膜保护剂,以减少消化道溃疡、出血的风险。
本患者静脉使用甲泼尼龙40mg qd,对胃黏膜可能会有损伤,故预防性给予法莫替丁20mg;患者为老年女性,为预防骨质疏松,加用碳酸钙VD3片。
四、药学监护一、过敏反应:患者虽无青霉素过敏史,但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坦钠前仍应做青霉素过敏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
氨溴索、痰热清也有过敏反应的报道,患者使用时均应严密观察。
二、二重感染:使用广谱抗菌药哌拉西林钠他唑坦钠,易发生继发性腹泻,应注意观察。
三、肝功能:莫西沙星对肝功能有损伤作用,应用时应加强监测,保护肝脏功能。
四、中枢神经毒性:氟喹诺酮类有中枢神经毒性作用,应用时应加强监测。
五、预防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等全身不良反应,故尽量使用最小有效剂量,达到满意效果后,逐渐减量,改为口服维持治疗。
六、其他:莫西沙星具有皮肤损伤报道,应用时应注意观察。
痰热清注射液可引起头痛,颜面潮红等。
氨溴索等药物可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胃肠道反应,若反应严重,应对症治疗,及时处理。
五、用药指导甲泼尼龙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可以用于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疗效肯定。
1.用药期间,不能突然停药或减量太快,以防病情复发或病情加重,请遵医嘱逐渐减量。
2.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因此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预防感染发生。
3.糖皮质激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满月脸、水牛背、痤疮、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诱发或加重感染、消化系统并发症(如诱发或加重溃疡)、引起失眠及情绪改变等,严重的还可出现骨质疏松。
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中已包括了预防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的药物,如碳酸钙VD3片与法莫替丁片。
现在激素应用剂量已较低。
4.体内生理性皮质激素的分泌有一定的节律性,通常在早晨8点达到高峰,因此,请遵医嘱在早晨8:00服用,可减轻对皮质激素分泌节律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