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装饰图案鉴赏
明式家具装饰图案

明式家具的特点
造型简练、以线为主
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明代家具中其局部与局部的 比例、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如椅子、桌 子等家具,其上部与下部,其腿子、枨子、靠背、搭脑之间,他 们的高低、长短、粗细、宽窄,都令人感到无可挑剔地匀称、协 调。并且与功能要求极相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整体感觉就是 线的组合。其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 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 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 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在跨度较 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枨、 罗锅枨、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明代家具的结 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极好结合。时至今日,经过几百年的变 迁,家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见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有很高的科 学性。
明代家具以造型简练、结构严 谨、做工精细、装饰得当、繁 简相宜、木材坚硬、纹理优美 的特点和超脱俗的人文气质著 称。其装饰图案活泼,内容丰 富,自然大方,充满了生气, 与明式家具端庄沉稳形成对比。 在明式家具中一质朴为美的装 饰风格占据了上风,融合了儒、 道的精神内涵,往往通过简化 的程式化纹样来强调内在的神 韵。
明式家具常用图案
灵芝草纹
莲花纹
卷草纹
牡丹花纹 卷草纹香几
明末清初黄花梨寿字纹翘头案
明黄花梨螭龙喜字纹曲屏芯板
明黄花梨镂空福字纹四出头官帽椅
明黄花梨攒门万字纹围子罗汉床
凤纹
龙纹
虎 纹 透 雕 明-凤纹衣架
云纹
绳纹
回纹
冰裂纹
• 冰裂纹常以透雕和榫接的形 式饰于床的围栏、门窗、椅 背、透空的橱门以及画案的 下搁板处,它们既满足了特 定家具部件需要“透空”的 功能,又极大地丰富了古典 家具的形体和装饰效果:看 上去似透明的冰,又如梅花 片片,层层叠叠,具有较强 的立体感。
历代中国古典家具图集

历代中国古典家具图集古典家具稚型 - 彩绘虎座鸟架鼓·战国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再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延生出榻等。
到商、周、秦、汉、魏各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
该架鼓做工精美,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
彩绘猪形盒·战国该盒子由盖与盒身合成,两头雕刻成猪头状,身下雕踞伏四足,神态憨厚可掬,可以看出当时木器工匠们的巧妙构思和娴熟技术。
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
漆衣箱·战国1977年湖北随州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此箱为长方形,箱盖隆起,箱盖箱底四周有把手,可合在一起。
箱身黑漆红纹,非常精美。
金银彩绘漆案·战国·河南信阳出土,长1500、宽720、高124mm, 此案为该战国墓出土的几件家具之一。
在漆底上绘有金、银漆,华美而简洁。
大木床·战国河南信阳战国墓出土,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床形实物。
该床长2120mm,四周立有围栏,两侧留有上下口,床面为活动屉板。
通体饰有髹漆彩绘。
凭几·战国·湖南长沙楚墓出土。
此几的造型延用至魏晋时期,是最典型的凭几。
几面以黑漆为底,略绘彩色花纹。
黑漆俎·战国·湖南长沙楚墓出土,整体上有黑漆。
俎面一边有垂沿,二足似几腿,腿下有木坨承担,造型独特,简单实用,素面无饰。
错金银青铜龙凤案·战国·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一号墓出土。
此案设计精美,层次复杂,最下层是鹿的造型,再上一层由飞龙盘曲,龙间又有凤鸟;龙头构成四角,架起四方形案面框,估计案面可能是漆木的。
河南安阳出土的石俎·商·这种四足俎延至周朝,上部的俎面为倒置梯形,上宽下窄,四壁斜收。
俎面为槽形,为后世出现的带拦水线之食案先驱。
《三礼图》中的周俎·周·俎是古代的一种礼器,为祭祀时切割或陈列牲畜之用具。
历代中国古典家具

金银彩绘漆案·战国·(图)
河南信阳出土,长1500、宽720、高124mm, 此案为该战国墓出土的几件家具 之一。在漆底上绘有金、银漆,华美而简洁。
大木床·战国·(图) 河南信阳战国墓出土,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床形实物。该床长 2120mm,四周立有围栏,两侧留有上下口,床面为活动屉板。通体饰有髹漆彩 绘
八病:1、繁琐 2、赘复 3、臃肿 4、滞郁 5、纤巧 6、悖谬 7、失位 8、俚俗
清式家具
清式家具的从开始萌芽到形成独立的体系,大致是从清康熙早年到晚年的 四、五十年之间,它与满文化的影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是以皇家为主导, 在宫廷和民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共同创作中发展起来的。
清代家具有其自身显著的风格特点:
漆俎 ·战国·(图)
湖北随县曾乙侯墓出土,前后腿下面有横木承托。整体髹黑漆,没有 饰纹,有商国遗风。
漆案 ·战国·(图)
湖北随县曾乙侯墓出土。案面较宽,下有六条腿,脚下有横木承托;漆面装饰华 丽而庄重,时代特色浓厚。
明代社会稳定,农业和手工业发达,工匠获得更多的自由,尤其是明中后期, 商品丰富,流通渠道广泛,外贸开放,从而使大城市、城镇经济迅速兴起,尤以江 南与南海地区最为显著。明清时期,此两地成为家具的重要产地,其实是和这些地 区商品经济发达是有直接联系的。
彩绘猪形盒·战国·(图)
该盒子由盖与盒身合成,两头雕刻成猪头状,身下雕踞伏四足,神态憨厚 可掬,可以看出当时木器工匠们的巧妙构思和娴熟技术。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 家具的艺术成就。
漆衣箱·战国·(图)
1977年湖北随州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此箱为长方形,箱盖隆起,箱盖 箱底四周有把手,可合在一起。箱身黑漆红纹,非常精美。
其二,选材讲究,作工细致。在选材上,清式家具推崇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 珍贵硬木,以紫檀木为首选。在结构制作上,为保证外观色泽纹理一致,也为了坚 固牢靠,往往采取一木连作,而不用小木拼接。
清宫旧藏明清家具经典图例桌案部分

清宫旧藏明清家具经典图例(桌案部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家具甚为丰富,总数量多达上万件,其中明代家具有三百余件。
清代家具中床榻、椅凳、桌案、箱柜、屏联、台座等一应俱全,还有东洋家具和西洋家具近五百件。
其质地有紫檀、黄花梨、花梨、铁梨、乌木、鸡翅木、酸枝木、榉木、楠木、桦木、榆木、瘿木、黄杨和漆等。
这些家具除部分由清宫造办处制作外,绝大多数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以广作、京作、苏作、晋作最为著名。
这些作品可以全面地反映明清家具的风格特点,对研究明清家具的艺术成就和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1、黄花梨卷草纹方桌,明,高86cm,边长94cm桌面下带束腰,直牙条上浮雕卷草纹,以回纹间隔。
四腿间安罗锅枨,上端与牙条相抵,两侧紧贴上拱处雕出回卷的云头。
牙条与桌腿内侧起混面单边线。
方腿直足,内翻马蹄。
此桌造型庄重大方,纹饰简练,色调自然,具有明代家具的特点。
2、黄花梨方桌,明,高70cm,边长82cm桌面边料甚宽,冰盘沿下起阳线。
桌腿间连接牙条,两端留牙头,下装高拱罗锅枨与牙条相抵。
桌面四角下方另装小牙头,形成一腿三牙,共同支撑桌面和固定四腿。
四腿圆柱形,侧角收分明显。
此桌此桌具有典型的明代家具特点,造型简洁明快,稳重大方,无雕刻装饰。
3、铁梨螭纹翘头案,明,高90cm,长363cm,宽68cm案面两端翘头,面下直牙条,腿、牙头、案面间用夹头榫结合。
牙条两端雕相对的回纹,牙头作卷云形。
直腿外撇,两侧腿间安插挡板,透雕螭纹。
大型翘头案一般摆设在正厅正中或宫殿内两侧山墙下,为陈放大型陈设品而用,与平头案相比更具装饰性。
此案造型古朴,纹饰流畅,端庄稳重。
4、黄花梨束腰方桌,高83cm,边长100cm桌面攒框镶心,冰盘沿,直束腰,素牙条,四腿内安霸王枨。
方直腿带侧脚收分,足端削出内翻马蹄。
桌腿与牙条拐角处以软弯过渡,线条流畅,于硬朗中见柔和。
此桌造型简洁,朴素瘦劲,无刻意装饰,具有典型的明式家具特点。
中国古典家具纹饰文化及内涵探析

中国古典家具纹饰文化及内涵探析中国古典家具文化博大精深,装饰手法多种多样,有雕刻、镶嵌、蜡饰等,装饰纹样的题材有植物、动物、几何纹样、吉样图案和符号、宗教图案、山水风景、民间故事等,大多表现文人崇尚高雅的生活,同时又反映平民渴望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各个朝代当时主流的人文思想和审美价值取向。
中国古典家具在装饰、造型、结构等方面讲究线条富有节奏,装饰手法别致,纹饰题材富有韵味,并突显出清雅质朴的艺术特色,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和高深造诣。
它的装饰图案题材主要包括: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山水风景、吉祥文字和几何纹样、神话故事和宗教图案等。
其中,寓意吉祥的题材一直以来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基本贯穿了整个装饰图案的内容,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向往。
吉祥图案,即是运用谐音、嵌字、符号、象征等表现手法,采用传统的拱壁、汉瓦、八搭韵、四向对称连续(即“四方连续”)等传统构图式样,以表达具有福善之事、嘉庆之征等审美蕴意的装饰性图案。
吉祥图案中的主要题材均直接或间接取自自然界和平民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器皿、用具等。
这些具象的事物,吉祥图案在造型中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往往服从视觉上的快感,而突破平凡的樊笼,体现出抽象形式的艺术美感。
植物纹样植物纹样包括花形和草形,具有原型丰富、形态多变、寓意吉祥的特点,其独特的魅力除了纹样本身的表现形式外,还有纹样在不同社会背景下隐含的文化内涵,受到人们的青睐而得以广泛的应用。
传统植物图案有卷草、灵芝、牡丹、莲花、忍冬、松竹、梅、折枝花卉、缠枝花卉等。
卷草的应用较为灵活,适于修饰狭长的面积,可以单独用来装饰透雕或浮雕的边缘,或与其他题材组合构成图案在长度方向上自由延展,婉约生动,富有韵律感。
灵芝在神话传说中是一种仙药,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寓意生生不息。
牡丹图案主要用在家具的靠背板或床围子作装饰和点缀,寓意富贵。
莲花,又称荷花,历代常把它喻为君子,人们用莲花象征纯洁,寓意吉祥。
50组不同家具类型设计赏析PPT

边桌是一款设计简单的可拆装家具,由芬兰设计 师打造。该设计完美展现了北欧风格与功能实用的 完美结合。以独具颠覆性的设计突破了传统家具风 格的舒服。它以简单的方式,探索了家具的极简实 用性,使这一边桌适用于多种环境。边桌可用于居 住环境中的各个区域中。独特的突出提手让边桌的 可移动性增强。巧妙的结构穿插让边桌的组装和拆 卸更为便捷,且不需要任何钉子、螺丝和扳手等其 他辅助工具。仅需几秒钟,
这一系列置物架有三个尺寸,采用北美硬木和波罗的海桦木作为原料。独特的隐 藏配件将它们牢牢的固定在墙上。您可以选择朝上或朝下进行安装。同时设计师可 以根据客户要求尺寸进行定做。制作精良,体现出木材温润之感。
这个两级家具介于凳子和椅子之间,可以满足日常生活中得各种小需要:坐,攀登,玩乐。从“CUT-UP 这种将两个词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词的模式中得到灵感。
来自大名鼎鼎的NEODO公司,将自然的木纹附在 丙烯酸上,形成透明的“木”桌面。并忠实的再现了 宛如实木地板板的拼接方式及侧边纹样。并搭配恰当 肌理的桌腿形成一个完成的作品。有两款,效果不一 样。一款是看上去是黑色的木桌,但是当你仔细观察, 可以发现其透明性。一款是第一印象是白色透明桌, 其后在看,才发现桌面上的木材纹理。
桌面看起来如水墨晕染般,深浓淡远,韵味悠长。乃是不同的釉液混合和侵蚀的结果。
床桌。该床桌有多种用途。首先,它可以放在床上或沙发上用于就餐。右边有两个凹槽—其中一个是可 用来放咖啡杯的圆形凹槽;另一个是用来放餐具和餐巾的方形凹槽。桌面下方有一个可移动的托盘,可以 将托盘拖出桌面之后存放餐盘,甚至可以将脏的餐盘藏在里面!此外,还能当做电脑桌使用。这时,凹槽 就可以用来放咖啡杯和笔等小物件。托盘内可以存放笔记本和需要用到的纸张,十分方便.
可变化的家具拥有更高的灵活性,两位年轻建筑师所 创立的Ateliers Tristan & Sagitta为大家带来一款以木材 为基本材料,搭配皮革和金属的模块化会议桌。这套桌 子可为会议室提供22座回应空间以及让会议室灵活的变 身为餐厅,培训室或者再利用代滚轮的书柜将空间变身 为两个较小的会议室。
明清家具花纹装饰寓意

明清家具花纹装饰寓意中国传统家具装饰题材主要有以下几个门类(以明清家具为例):一、各类神兽龙纹龙纹自古为华夏民族崇拜的图腾,被尊为华夏之神。
传说龙为鳞虫之长,能兴云雨,得万物,使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故为五灵之一。
《易经》有云:“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秦汉以后逐渐用于比喻君王。
历代皇帝都以真龙天子自居,认为自己是龙的化身。
故此,用龙纹作装饰的器物为帝王所专用。
我国古代传说的龙有多种,各具不同形态,然而最常见的则是有角、有爪、蛇身、鱼尾的所调黄龙,在众龙之中声誉最高,属于最高等级的瑞兽。
其姿态之美生动可爱,被历代视为神圣的崇拜物。
《瑞应图》云:“黄龙者,四龙之长,四方之正色也。
神灵之精也。
能巨细,能幽明,能长能短,乍存乍亡。
王者不漉池而鱼则应和气游于池沼。
”《孝经授神契》日:“德至水泉则黄龙见者,君之象也。
”龙纹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从原始社会至今始终沿用不衰,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特点。
最早的龙并没有腿和角,后来发展成有了腿和角。
汉代以后,随着谶学的兴起和对龙纹的神话传说,给龙纹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并作为华夏最高祥瑞名物,成为华夏民族喜闻乐见的装饰题材之一。
宋元明时期是中国龙纹最优美的时期。
宋代文人画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还总结出一套画龙的经验和规律,名曰:“三停九似。
”其说云:“画龙者,折出三停,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相停也。
分成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
”还有另一说云:“头似马,眼似虾。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龙的形象基本大同小异,但细看仍有微妙差别。
以明代龙纹为例,明代龙纹的特点是无论龙身为何种姿态,其龙发大多从龙角一侧向上高耸,呈怒发冲冠状。
明中期前多为一绺,到明晚期多为三绺,入清后的康熙时期则呈披头散发的样子。
至乾隆时期龙的头顶显出七个圆包,正中稍大,周围略小。
龙的眉毛在明万历朝以前大多眉尖朝上,万历以后大多朝下。
龙的爪子在清代康熙朝以前多为风车状,到了乾隆朝龙的爪子有四个指头开始并合。
红木古典家具图案寓意ppt

竹 竹青翠挺拨,奇姿出众。每当寒露突降,百草枯零时,竹却能临霜而不凋,可谓四时长茂。 竹竿节节挺拨,有拨节发叶、蓬勃向上之势,受到人们的称颂。人们赋予它性格坚贞,志高 万丈的高风亮节,和虚心向上,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 它与梅、兰、菊、松一样,即有出众的奇姿,更有高尚的品格而深受文人志士的偏爱,被择 入“岁塞三友”和“四君子”之列。历史上许多文人爱为它们赋诗、投墨,予以赞美。民间 传说西云山住有身长丈余的山鬼,人遇染百病。一个叫李畋的人,为了避遇山鬼,早晚把竹 子投入火里使之爆响,其声使山鬼害怕并逃离,从而大家都躲过了灾难。后来人们用纸卷入 火药以代竹,渐渐成为习俗。除夕和元旦,家家燃放爆竹寓意驱逐恶魔,迎来平安。所以竹 在中国的装饰绘画上亦被作为平安吉祥的象征。
6.八仙
八仙有明八仙,专雕刻出八位仙人的图纹。 暗八仙:暗八仙是指八位仙人的器物造型,也常出现在家具上,如八仙桌
(1)葫芦:李铁拐的宝物药葫芦,传说可吸尽大海之水。 (2)鱼鼓:张果老的宝物鱼鼓和毛驴,传说听了它的声音可以了解前生后世的事情。 (3)阴阳板:曹国舅的宝物阴阳板,传说听了它的声音可以起死回生。 (4)荷花:荷仙姑的宝物荷花,传说因荷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仙,用荷花作法宝可使人复生和长生不老。 (5)芭蕉扇:汉钟离的宝物芭蕉扇,传说可避大风大雨。 (6)宝剑:吕洞宾的宝物宝剑,传说每遇到妖怪可自动出鞘除妖。 (7)花篮:韩湘子的宝物花篮,传说可吸尽全海水,配以仙桃,可使人长寿。 (8)笛子:蓝采和的宝物笛子,叫顺风笛。传说可顺风千里找知音。
7.八宝
八宝有轮、罗、伞,花、盖、罐,鱼、常,八种宝物组成。
8.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包括琴、棋、书、画(卷)
文房四宝的用具:包括纸、墨、笔、砚。文房四宝和 四种用具,也称: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家具装饰图案鉴赏——“龙纹”
中国古典家具在中国历史悠久,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从产生到繁荣,无不深深的烙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没有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家具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古典家具的形制特点、用材、工艺以及雕刻纹饰不仅反映了人们的起居方式、风俗民情,而且还作为承载文化的载体,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成为现代人了解古人文明的一个依据。
红木专家通过解析中国古典家具常见的一些雕刻纹饰来探究中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
在中国古典家具中,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的雕刻纹饰,颇具中国传统特色,几乎成为古典的代名词,在这些精美绝伦的纹饰背后都有一段历史发展渊源。
常见的雕刻纹饰有灵芝纹、西番莲纹、云龙凤纹、卷草纹、缠枝花卉纹、回纹、拐子纹、云纹等。
每一种纹饰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今天我们来对中国家具装饰图案中的龙纹进行鉴赏。
龙的形象初萌于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至春秋战国的演变发展,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了,构成龙的框架、要素、样式秦汉时都基本具备了,但龙又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纳新的形象,之后的历朝历代,直到今天,还都在不断地加减、变衍和发展。
人们不断加入自己的想象和新的美好寓意。
据资料记载有几个重要出处:其一是山西省吉县柿子滩石崖上有一幅距今一万年的鱼尾鹿龙岩画,是龙最早的雏形。
其二是辽宁“前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距今约八千年;其三,内蒙古兴隆洼出土的陶器龙纹、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彩陶细颈瓶龙纹,距今七千至八千年。
保守地说,龙作为纹饰和图腾出现至少已有八千年历史。
作为民族图腾,龙在器物上出现得很早,家具的图纹最早源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各种龙纹图案到清代京作家具成熟后,以大气华贵、富丽堂皇的形式在家具装饰题材中表现得非常丰富。
古代对龙纹的使用是有等级的,龙的图案的等级区别主要在爪形上,在皇室殿宇和皇宫家具上可以雕刻全五爪,表现至高无上的威严等级。
王爷和高等级的大臣可以雕四爪龙或三
爪龙。
民间雕隐爪龙,其中隐蔽四爪合一爪,像两爪龙,可视为民俗的吉祥图。
当然了,到了现代,根据消费者的使用和审美需求,已经不再受这些严格限制。
龙原本是咱们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到了明清时期,其图案和内涵几乎被皇室垄断,成了统治者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龙纹雕饰也成了明清家具上最具代表性的装饰图案之一。
明清家具上的龙纹雕饰一般可以分为常规龙纹和变体龙纹两大类。
常规龙纹主要特征是牙角鬃髦俱全,鳞片爪尾分明,图案较为写实。
主要有正龙、升龙、降龙、行龙等形式,常见的图案有双龙戏珠、云龙、龙闹灵芝、龙生九子等喜闻乐见的组合图案。
这一时期的写实龙纹为帝王专用图案。
明代的写实龙纹大多雄劲有力,细脖、小头、龙发多从两角前耸,呈怒发冲冠状,龙爪多呈五指风车状。
从明中期至晚期龙身姿态无大的变化,只是龙发从一绺变成了三绺。
入清后,家具龙纹图案中的龙发不再上耸,而是披头散发,龙身也渐粗。
清代乾隆时期,龙的眉毛朝下,而且龙尾加长,头顶雕刻装饰七个圆包,正中稍大,周围较小。
总体来说,明代到清乾隆前的常规龙纹大多姿态优美,清代的很具象,雕刻非常细致,无论眼鼻毛发均精雕细刻,一丝不苟,龙身鳞片都无一疏忽。
到了清晚期,龙纹姿态日趋呆板,脖子渐粗,龙鼻也大起来,俗称“肿鼻子龙”。
清代龙纹中写实龙纹应用得十分广泛,基本是帝王的专用图案,宫廷中各种写实龙纹极尽繁杂华丽之能事。
图案组织较松散、自由,到清中后期,龙纹受西方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加入卷草和花卉等图案,组合形式更为多样。
变体龙纹是指龙纹的各个部位刻画图案化,雕工吸收古代图案的韵味,较为古趣,形态处理也较自由发挥,主要形式有螭龙(草龙)、虁龙、拐子龙等,在明清家具上应用相当广泛。
以螭龙纹为例,头似龙,一般无鳞,而且头、爪、体部有较大的变化自由,其构成基本遵循“三停九似”的原则,也就是无论对其进行何种变形,都要保证脖、腰和尾处的位置不动,“九似”即角似鹿,头似蛇,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在形态构成上采用含蓄、隐喻等手法,融进了对称与变化、均衡与运动、盘曲与伸张等诸多对立统一的审美因素,“三停九似”的总体构成原则是变体龙纹构形的基本韵律,蕴含着中华民族所尊崇的空灵、曲折、变化的境界。
在明式家具中螭纹的应用最为普遍,雕饰活泼灵动,巧中藏拙,朴中显美,很有生气。
看似图样简朴,可做起来很有些难度。
清式家具中流行夔纹雕饰,夔纹构形拐来拐去,刚好可以把家具上需要装饰的表面充满,而且一般在拐子上满雕回纹,符合清式家具满雕密饰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