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招领》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失物招领》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角色表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种阅读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进行角色表演。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角色心理和情感变化。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情景的模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教室里的一角,其中有几个失物招领箱。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丢过东西?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语气等问题。

(3)全体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分析课文(1)讨论: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为什么要把捡到的物品交给老师?(2)讨论:老师为什么鼓励小主人公把物品放在失物招领箱里?(3)讨论:课文中的同学们是如何帮助小主人公找到失主的?4.学习生字词(1)教师逐个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教师检查并指导。

5.角色表演(1)分组讨论,分配角色。

(2)各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注意语气、表情、动作等。

(3)全体同学评选最佳表演奖。

6.拓展活动(1)讨论:如果你们捡到了失物,你们会怎么处理?(2)讨论:如何在学校里设立一个有效的失物招领系统?(3)分组设计失物招领海报,展示给全班同学。

(2)强调关爱他人、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的重要性。

(3)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失物招领》的日记,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

四、课后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每个写5遍。

2.家长签字确认孩子已认真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小主人公捡到物品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学生:他觉得应该找到失主。

一年级语文《失物招领》教案例文

一年级语文《失物招领》教案例文

一年级语文《失物招领》教案例文一年级语文《失物招领》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学习重点: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教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部分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

3.指导部分生字。

学习过程:一.揭题,理解课题1.出示课题失物招领学生齐读课题。

2.小朋友,什么叫失物?(丢失的物品)3.什么叫失物招领?(学生再次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4.简单理清学生明确提出的问题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二.初读课文1.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乐朗读课文,这些“失物”是什么?(小朋友丢的垃圾)2.小朋友丢的垃圾怎么会变成失物呢?让我们一起到植物园去看看吧。

三.自学课文1.学生自由读先读准字音,学习读好轻声音节;标好小节。

2.检查自学情况⑴多媒体出示由带读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个别读──同桌互读。

⑵哪些读音要特别注意?如注意读准翘舌音声母的字:失、专、准、双。

后鼻音韵母的字:同、工。

⑶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⑷课文共有几小节?比比谁读得正确一人读一段,一行一行地开火车读,如果前一人读错了,后一人将此段再读一遍。

四.讲读课文1~2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去植物园参观)教学生字“级观”(生字“同”在上册已学过)。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同学们在植物园里搞了哪些活动呢?抽个别读第二自然段。

(听工人爷爷介绍每一种花草树木)教学生字“围”和“专”重点指导书写笔顺。

4.齐读1~2自然段。

失物招领教学教案

失物招领教学教案

失物招领精品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失物招领的含义和作用,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失物招领处。

2. 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珍惜财物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同学合作、分享。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失物招领处的使用方法,学会如何处理丢失物品的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失物招领处的模拟场景,准备一些丢失的物品。

2. 学生准备自己的一个小物品,用来模拟丢失的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失物招领处的含义和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失物招领处,引导学生了解丢失物品的处理方法。

3. 实践:学生进行模拟丢失物品的活动,学会如何寻求帮助,以及如何将自己的物品归还给失主。

4. 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讨论在丢失物品时如何与同学合作、分享。

5. 总结:教师总结失物招领处的重要性,强调爱护公物、珍惜财物的意识。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失物招领处的作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规定。

2. 学生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在课堂上丢失物品的经历,以及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失物招领处的作用和使用的理解程度。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问答、学生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评价。

3. 评价标准:学生能正确回答失物招领处的问题,能在模拟活动中正确使用失物招领处。

七、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去学校的失物招领处参观,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失物招领处的工作流程。

2.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失物招领处的宣传海报,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展示失物招领处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失物招领处的理解程度如何。

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观察,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失物招领》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失物招领》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失物招领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诚实守信的品质。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失物招领的定义和意义2. 失物招领的常见场景3. 失物招领的处理程序4. 失物招领的注意事项5. 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失物招领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失物招领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会处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失物招领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失物招领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失物招领的相关案例资料2. 教学PPT3. 失物招领的处理程序表格4. 角色扮演道具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讲解失物招领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Step 2:讲解失物招领的常见场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失物招领的常见场景,如公共场所、学校、家庭等。

Step 3:失物招领的处理程序讲解失物招领的处理程序,让学生掌握报失、查找、认领等环节。

Step 4:失物招领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失物招领的注意事项,如保管好个人物品、及时报失等。

Step 5: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讲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Step 6: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失物招领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Step 7: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失物招领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Step 8: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失物招领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处理失物招领的程序和态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失物招领实际应用的理解和运用。

《失物招领》教学案例(精选17篇)

《失物招领》教学案例(精选17篇)

《失物招领》教学案例(精选17篇)《失物招领》篇1【教学预设】师: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学习,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估计学生要提出的问题有:1、什么是“失物”?2、孩子们丢失了什么?他们认领了自己丢失的物品吗?3、“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4、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教师引领】探讨乱扔垃圾的坏处。

【预设理由】本篇课文与孩子们的生活很接近,我要求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教学中我还是偏重于以教师带着学生学习为主的方式,体现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

尤其是当时情境的创设更能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教学过程】师:(创设情境)孩子们,该回家了,检查检查丢了什么东西没有?生:(没反应过来)木然地望着我……师:翻翻自己的口袋、包裹,看丢了什么?生:(生明白,翻找)大声说:“没又丢,老师!”师:真没丢什么,再仔细找找!(语气:疑惑、肯定)(全体学生再找,似有所悟)生1:老师,我的牛奶盒不见了!生2:我的餐巾纸不见了!(课堂一下活跃起来,所有同学争相发言)生3:我的矿泉水瓶不见了!生4:我的花生壳不见了!……师:(提出装满垃圾的塑料袋)这么多的东西,那你们该怎么做?生:佯装领走物品?师:孩子们,告诉老师,现在你想说点什么?生1:我知道什么是“失物了”,就是自己丢了的东西。

(真能干)生2:我们以后要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很棒)生3:丢了垃圾还要主动捡起来,不是自己丢的看见了也该捡起来。

(不错)生4:我们在学校也应该主动拾捡垃圾,让校园更美丽!师:(太棒了,掌声送给她)这么一个热爱学校的好孩子,我们都应该向她学习,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应该将十一小的“弯腰行动”贯彻到底,做一个爱校如家的好孩子。

师:孩子们,学了这篇课文,还有什么不懂的,赶快提出来,小老师们可以展示自己了,要认真听哟!生:“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师:谁来说说?生:“会心的微笑”就是开心的微笑。

《失物招领》教案(通用12篇)

《失物招领》教案(通用12篇)

《失物招领》教案(通用12篇)《失物招领》篇1教学目标: 1、会认“素、索”等9个生字,学会“招、领”等8个字。

“肃、索、塑、碎随”是平舌音,“招、绍、双”是翘舌音,“箱、领、双”是后鼻音,“饮、爷”是整体认读音节。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想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会认“素、索”等9个生字,学会“招、领”等8个字。

“肃、索、塑、碎随”是平舌音,“招、绍、双”是翘舌音,“箱、领、双”是后鼻音,“饮、爷”是整体认读音节。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肃、索”等9个生字,学会“招、领”等8个字。

“肃、索、塑、碎随”是平舌音,“招、绍、双”是翘舌音,“箱、领、双”是后鼻音,“饮、爷”是整体认读音节。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1——4自然段。

4、正确书写“领、绍”等8个生字。

教学重点:会认“肃、索”等9个生字,学会“招、领”等8个字。

学习课文1——4自然段。

教学难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正确书写“领、绍”等8个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什么是“失物招领”,大家在哪听过这个词语?指名说后出示课题。

2、讲故事。

教师讲文中故事(讲到第四自然段停止)二年一班的小朋友真的丢东西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读准生字的字音。

2、小组认读生字。

3、检查认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①带拼音认读生字。

注意读准“肃、索、塑、碎随”是平舌音,“招、绍、双”是翘舌音,“箱、领、双”是后鼻音,“饮、爷”是整体认读音节。

②去拼音认读生字。

③老师打乱循序读,老师带读。

④男生、女生比赛读。

4、读课文,读通顺词语。

①现在请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入课文,看看能否把词语读的更通顺些。

学生自由读。

失物招领的优秀教学设计 4篇

失物招领的优秀教学设计 4篇

失物招领的优秀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

会写“同、工”等6个生字。

2、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自读自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用具准备】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设想】课文通过孩子们生活中的一件事情教育孩子爱护环境卫生,题目标新立异。

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联系实际解释题目导入,引起学生的的好奇心。

带着兴趣让学生读文,了解文章内容。

课文较长,生字较难,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自读自悟,如:边读边思考,把读懂的和不懂得说说,小组内讨论,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领读,师生互读等方法。

学习生字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借助熟字识记生字,找出难字,集体想办法,重点突破。

并注意创设多种识字环境,在词中、句中、段落中巩固生字,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实际导入同学们,当你捡到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写“失物招领”,刚才,我发现了一张失物招领,原来一个同学拾到了一串钥匙,失望失主来认领。

今天,植物园的张爷爷也拾到了很多东西,到底是谁丢的呢?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师领读课文,教学生读准字音。

2、学生自己尝试读课文:读完两遍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生字,并多拼读几遍。

3、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失级同围观工专准备队才请双各⑴自己拼读,不会的问同桌。

⑵同桌互读:检查你的同桌是否读准字音了,同桌如果读错了,要当好小老师进行纠正。

⑶检查认读效果: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师生共同纠正错误。

4、认读生词和含有生字的句子,进一步巩固。

5、到生字朋友的家去做客,你还认识吗?再次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6、(课件出示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句子)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指名分段朗读,师生集体纠正读错的词句:唐老师说完,举起一个透明的塑料袋,袋里装着饮料罐、香蕉皮、餐巾纸,还有花生壳。

那些东西正是他们随手丢在草地上的。

失物招领教学教案

失物招领教学教案

失物招领精品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失物招领的含义,知道失物招领处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爱护公物、拾金不昧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如何防止物品丢失。

二、教学重点1. 失物招领的含义及其作用。

2. 如何爱护公物、拾金不昧。

3. 防止物品丢失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失物招领处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拾金不昧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防止物品丢失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失物招领的含义、作用及如何爱护公物、拾金不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失物招领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物。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防止物品丢失,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模拟失物招领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失物招领的含义:失物招领是指将丢失的物品暂时存放并在一定时间内等待失主认领的一种制度。

2. 失物招领处的作用:帮助失主找回丢失的物品,维护公共利益。

3. 如何爱护公物:遵守公物使用规定,不随意损坏公物,发现损坏公物及时报告。

4. 拾金不昧:捡到他人丢失的财物,应主动交还给失主或上交给失物招领处。

5. 防止物品丢失的方法:贵重物品随身携带,不随意乱放;注意观察周围环境,提高警惕;定期检查个人物品,发现丢失及时报警。

教案一、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失物招领的含义及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失物招领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内容:1. 讲解如何爱护公物、拾金不昧。

2. 分析典型的失物招领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物。

3. 引导学生学会防止物品丢失的方法。

三、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爱护公物、拾金不昧,以及防止物品丢失的方法。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四、实践操作:1. 让学生模拟失物招领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制作防止物品丢失的宣传海报。

五、总结与反思: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失物招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爱护公物、拾金不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物招领》教学案例
——精彩的教学源于精心的预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预设:
师: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学习,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估计学生要提出的问题有:
1、什么是“失物”?
2、孩子们丢失了什么?他们认领了自己丢失的物品吗?
3、“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
4、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教师引领∶探讨乱扔垃圾的坏处。

预设理由:
本篇课文与孩子们的生活很接近,我要求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教学中我还是偏重于以教师带着学生学习为主的方式,体现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

尤其是当时情境的创设更能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教学过程:
师:(创设情境)孩子们,该回家了,检查检查丢了什么东西没有?
生:(没反应过来)木然地望着我……
师:翻翻自己的口袋、包裹,看丢了什么?
生:(生明白,翻找)大声说:“没又丢,老师!”
师:真没丢什么,再仔细找找!(语气:疑惑、肯定)
全体学生再找,似有所悟)
生1:老师,我的牛奶盒不见了!
生2:我的餐巾纸不见了!(课堂一下活跃起来,所有同学争相发言)
生3:我的矿泉水瓶不见了!
生4:我的花生壳不见了!
……
师:(提出装满垃圾的塑料袋)这么多的东西,那你们该怎么做?
生:佯装领走物品?
师:孩子们,告诉老师,现在你想说点什么?
生1:我知道什么是“失物了”,就是自己丢了的东西。

(真能干)
生2:我们以后要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很棒)
生3:丢了垃圾还要主动捡起来,不是自己丢的看见了也该捡起来。

(不错)
生4:我们在学校也应该主动拾捡垃圾,让校园更美丽!
师:(太棒了,掌声送给她)这么一个热爱学校的好孩子,我们都应该向她学习,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应该将十一小的“弯腰行动”贯彻到底,做一个爱校如家的好孩子。

师:孩子们,学了这篇课文,还有什么不懂的,赶快提出来,小老师们可以展示自己了,要认真听哟!
生:“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说说?
生:“会心的微笑”就是开心的微笑。

师:懂了吗?继续!
生:为什么老师和张爷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师:谁知道?
生:我知道,因为同学们认回了自己的垃圾,改正了缺点,所以老师和张爷爷笑了。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同意)继续。

生:我认为是同学们知错就该,所以老师和张爷爷才开心地笑了,
师:他哪个词用得好?
生:“知错就改”用得好。

师:不错,老师也希望孩子们在生活中能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师:你们的问题提完了,小老师们真棒,邱老师有一个问题可没搞懂,谁能帮帮我?
(学生纷纷举手)
生活中我们随处乱扔垃圾,环境不美了,还有什么更不美了呀?(讨论讨论)
生:我觉得我们自己的心灵更不美了。

师:(回答漂亮,掌声送给她)还有吗?
生:我们丢了垃圾,也把自己给丢了。

师:是呀!丢垃圾是小事,可我们在乱扔垃圾的同时也将自己美好的心灵丢掉了,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呀!
……
课后反思:
好的预设彰显着好的生成时空,我们在课前预设时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认真地分析,那教学必然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精彩的课堂必定如约而致。

课前的精心预设是为了教学的精彩,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好情境,在一般情况下保证
自己的教学目标基本不变,教学流程基本不变,灵活机动地引领(组织、引导、激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走探究之路,生成之花必然绽放,教学必定精彩纷呈。

在《失物招领》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我就注重了精心的预设和情境的模拟再现,整个课堂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跟随着学生的思路,我像裁缝一样将他们的思路穿连起来,一步步引导他们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学生的发言精彩之至,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之深刻,使我欣喜不已,他们结合到校园环境的建设来认识到了自身行为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之前我总以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认识不到问题的要害,喜欢代言,而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让我深深地懂得了课堂上没有发不起言的学生,只有不精心设计备课的老师才会出现课堂的冷场。

预设中“探讨乱扔垃圾的坏处”这个问题,尽管在预设时设计到了,我根本未曾想过学生回答得起,只是想如果他们认识不到,到时直接告诉他们就行了,本来这个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

可他们不仅想到了,而且认识还那么深刻,这更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精彩的教学源于精心的“预设”!生成之花在预设的土壤中绽放异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