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墨法

合集下载

中国画基础技法

中国画基础技法

中国画基础技法中国画又称为水墨画,墨在中国画中就是黑色。

中国画古代有墨分五彩之说,即黑、白、浓、淡、干、湿六种效果。

那么,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画基础技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第一节笔法笔法是由行笔而形成的。

行笔包括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部分,起笔和收笔逆入藏锋、自然含蓄,行笔要有力度。

用笔要意在笔先,以意使笔才能因意成象,笔自动人之处在于有意趣。

笔要有力度,古人称笔“力透纸背”、“骨法用笔”、“力能扛鼎”,就是强调用笔的功力,所以用笔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气力由心而腰,由腰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笔端纸上,于是使产生了具有节奏和韵律、奇趣横生的用笔。

运笔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散锋等区别,以中锋用笔最重要,它是笔法的骨。

笔锋可分中、侧、逆、拖、散数种。

中锋用笔。

握笔较直,使笔头中间有力,笔锋基本上在笔痕的中央,笔痕呈圆柱形。

侧锋用笔。

笔锋略向左右倾斜,使笔尖、笔腰同时一侧着力,笔痕变化较多,有时出现一面光一面成锯齿形的效果,能同时表现线与面。

逆锋用笔。

将笔头倒逆而行。

顺笔作画时,笔根在前,笔尖尾随;逆锋用笔则相反,笔尖在前,笔根尾随,自上而下,自右而左逆毛而行,具有苍劲、古拙的效果。

拖锋用笔。

拖锋也叫拖笔、露锋。

笔头侧卧于画面,顺毛而行,笔痕舒展流畅,自然松动。

散锋用笔。

笔毛散开而笔痕丰富虚灵、轻松飘逸、面积较大,皴擦点簇常用散锋。

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凡笔有四势,谓筋、骨、肉、气。

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改谓之气。

”古人总结了用笔的几种特点:1.平,如“锥划沙”,力量匀实,不结不滞,只有控制住笔,线才能平实有力。

2.圆,如“折钗股”,丰腴,光滑圆润,圆转有力,富于弹性,转折自如,刚柔相济,富于弹性而有力量。

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不漂不浮,象刻进墙皮,沉稳有力。

线条是高度控制,行处皆留,意到笔随。

宋郭熙说:“一种使笔,不可反为笔使;一种用墨,不可反为墨用。

周午生没骨花鸟画,变墨法为彩法,点染而就

周午生没骨花鸟画,变墨法为彩法,点染而就

周午生没骨花鸟画,变墨法为彩法,点染而就周午生是中国传统画坛上的一位杰出画家,以其擅长绘制花鸟画而闻名。

在他的作品中,他不仅善于运用墨法,还能将其转化为彩法,以点染的技巧赋予作品生机与魅力。

本文将以3000字为限,分为两篇,分别探讨周午生的画艺和他转化墨法为彩法、点染的技巧。

第一篇:周午生的画艺周午生是我国著名的花鸟画家之一,他出生于世代从事绘画的家庭,自幼就展示了出色的绘画天赋。

周午生深受古代画法影响,尤其崇尚宋代花鸟画家齐白石的作品。

他学习并吸取了齐白石的精髓,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周午生独特的画风以自然为本,充满生机与灵动。

他善于运用传统的墨法,通过墨色的深浅来表现动植物的形态与神韵。

他在纸上巧妙地运用笔触,使墨色在纸面上流转自然,无处不透露出生动与活力。

周午生在绘制花鸟画时,注重构图的合理性和整体的平衡感。

他会精心选择花卉和鸟类,使它们在画面中形成和谐的组合,同时注重捕捉动植物的个性特征。

他以细腻动人的笔触勾勒出花朵的瓣片,用精细的线条勾勒出鸟儿的毛羽,使人感受到画中花鸟的生机与美丽。

周午生在创作花鸟画时,还善于利用墨与水的相互作用来表达画面的层次感。

他能够熟练地运用水墨的浓淡、干湿,在画面上形成虚实的对比,使得画面呈现出深邃而有趣的空间感。

第二篇:墨法转化为彩法,点染的技巧除了擅长墨法外,周午生还发展出了将墨法转化为彩法的独特技巧,以及点染的绘画方法。

他善于利用颜料的色彩和光影效果,赋予作品更加绚丽多彩的视觉效果。

墨法转化为彩法是周午生独有的创作技巧。

他首先将墨蘸于绢上,然后再用刷子来取颜料,这样可以让颜料与墨水混合,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通过这种方法,他能够在画面中表现出更多元化的色彩和细节。

在点染的技巧方面,周午生独辟蹊径。

他在画面上通过点状的画笔触来表现不同的色彩层次和细节。

他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巧妙地将颜料点拓在画面上,使得画面看上去更加生动和自然。

他的点染技巧不仅表现出了物体的光影效果,还能够表达出不同纹理的细腻之处。

品味传统中国画——浅谈传统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笔墨及色彩表现

品味传统中国画——浅谈传统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笔墨及色彩表现

品味传统巾国画——浅谈传统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笔墨及色彩表现口邢台学院曹顺兴摘要:中国画体现的是一种大美境界。

是艺术家在大自然这个博大无垠、雄奇奥秘的空闻中去探寻“荚”.用绘画来影响和感化人的心灵、性情和品格。

品味传统中国画.需要综合体味国画的文化品味和意境效果。

首先要体会画面的意境表现。

其次须品味笔法、墨法——画面的笔墨效果和传统中国画的独特的色彩和形式效果。

关键词:意境;笔墨;色彩任何形式的艺术、任何时代的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都受当时的哲学思想影响。

中国画在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影响下。

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艺术家在大自然这个博大无垠、雄奇奥秘的空间中去探寻“美的境界”.用绘画作品作为载体来体现影响、感化人的心灵、性情和品格的综合作用。

中国画在绘画上所使用的材料是水、墨,表现的是生命、运动,画面效果讲究气韵生动。

中国画讲画品。

画家需要深谙禅、道.能认知事物的本质规律。

以体现水墨精神品位和艺术内涵。

中国画自古就有画家和画匠之分,画匠追求的是。

工”。

追求的是细致的笔触和现实的再现,他们只能重复前人。

中国画讲逸品是上等的艺术。

逸就是超脱,就是用无拘无束的形式来表现无拘元柬的心灵。

表现的是自由;逸品之画就是要“牵p气活现”。

要有精、气、神,要气韵生动。

这是画家的境界。

品味传统中国画,首先需要看画面是否能“意蕴生动”。

注重画面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的一个重要原则.多少个世纪来.中国人都用水墨这种自己民族的艺术形式与思维方式。

表达着对生活的感受。

追求着对审美理想的完善表达。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下.中国人对“意”的理解和领悟有独特的审美视角,无论是诗词、戏剧、书法,还是绘画,无一不在追求意韵之中得到审美理想的升华。

例如传统京戏(--岔口>的表演,整台戏不用任何的舞台布景,只是简单的一张桌。

一张凳为道具。

通过三个不同角色人物的动作,一招一式将所发生的故事演绎的淋漓尽致。

表现的微妙微肖。

其采用的方式就是写意的。

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的特点:意境、笔墨、章法布局处理所谓意境是指画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的境界。

意是画家对物象在情感上的"妙悟",所谓境是境界。

意境是客观生活中事物在画家头脑中所反映的结果。

就是画家在作画之前,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深入观察、体验和认识(即感觉)所引起的主观感受,然后把生动而强烈的感受反馈于被描绘的物象,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并且,中国绘画主张"缘物寄情"、"以景寓意"、"以神取形"、"笔不周而意周,笔不工而心恭"。

在概括客观物象的同时,必须融进画家的主观感受,透过描绘对象创造形象的方式来借以体现画家的主观感受,使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精神性格交融和转化,即"神遇"(石涛语)及"迹化"(石涛语)为可视可想的。

产生动人心魄的意境。

意境是构成一幅中国画的灵魂,其主题的确定,构图的布局和安排,形象的塑造,笔墨及造型的处理,无不受"立意"的主宰。

王维在《山水论》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总之,中国传统绘画历来重视立意问题。

中国画第二个特点是对笔墨的注意中国画从立意到形象的塑造,总归于用笔用墨。

谢赫在《六法》中将"骨法用笔"列为第二条。

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中国画家以写代描,把笔意墨法置于首位。

故使笔墨成为表达"意境"、"形神兼备"的重要条件。

关于用笔。

我国绘画很重视线的表现,用线来塑造形象。

以线为骨,就是指以线为造型的骨架。

为之"骨法"表现物象须有具体的线去塑造,其关键在于"用笔"。

中国画教案

中国画教案

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2: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体验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段3: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爱国的情怀教学重点:中国画丰富多变的笔法与墨法教学难点:中国画独特的创作理论与美学追求教学方法:欣赏、归纳、讲评、对比、讨论、总结。

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您对中国画了解多少呢?一: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板书)文房四宝:笔:以产于浙江湖州的湖笔。

墨:产于安徽歙县的徽墨、纸:产于安徽泾县的宣纸砚:产于广东高要端溪的端砚2:如何来欣赏中国画呢?二: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段(板书)a中国画丰富多变的笔法与墨法(板书)徐渭擅长泼墨法,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追求气韵,墨色滋润淋漓、奔放流动,表达了她炽热激情的情怀,徐渭的画风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画丰富的笔法:勾、勒、皴、擦、点等中国画多变的墨法:五墨:焦、浓、重、淡、清。

六彩:黑白、干湿、浓淡技法有:烘、染、破、泼、积。

问题3:中国画在布局上有那些独特的特点呢?b诗书画印有机的结合。

中国画讲究布局,布局中包括画题、题文,作者名号,创作时间、地点等文字。

使观赏者能通过题款深入了解作品与作者。

题款用印要与作品风格相互协调,工细的作品要书写工整的字体,粗放的作品宜富于变体。

用印也很讲究,姓名章界在题款后面,一至三方为好,多则俗气。

问题3:中国画丰富的笔法与墨法以及诗书画印有机的结合所蕴含的深层意蕴就是什么呢?c独特的创作理论与美学追求。

齐白石及其艺术成就:著名现代中国画大师齐白石,名璜,小名啊芝,号白石,别号寄萍老人,湖南湘潭人。

出身贫苦,当国木工,工余时自学绘画,二十七岁时才拜师学书画,继而学诗与篆刻。

四十岁以后五次出游大江南北,积累了不少的创作素材与画稿。

六十岁定居北京,实行画风大转变,到晚年时期,她的绘画艺术达到顶峰。

她对绘画艺术最突出的贡献就是质朴天真的劳动人民情感与传统的文人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她的绘画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中国山水画的四种基本技法

中国山水画的四种基本技法

中国山水画的四种基本技法
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共有四种,分别是调墨法、行文法、山谷法和抽象法。

调墨法用墨绘制出山野、河流、瀑布、云朵等天然物体。

它以线条描画出山川,以活力十足的水墨鲜明形象地表现出山川的山面、山洞、山涧。

同时,它还使用大量的潦草,以表现自然风姿非凡的雄伟景象。

行文法通过行文字法,以舌尖笔式用中国楷书、行书暗纹文字勾勒出硕果累累的树林、湖泊、水域等自然美景。

行书中的字体极具锐利的笔触,能表现出一种古朴、真实的自然气息。

山谷法利用泼墨画出各种自然景观,突出的表现出山体、水涧、草原、游乐场等景物,体现出山水风貌的独特性。

抽象法以抽象画法表现山水,绘出山水粗放线条,用疏细暗淡的水墨勾勒出山川、湖泊、瀑布等大自然景观,把大自然的宁静、美丽感染到画面中。

以上就是中国山水画的四种基本技法。

它们将山水与水墨融合在一起,用一种抽象的方式勾勒出大自然的美景。

借助文字、笔画、泼墨、纹理,把山水画表现的细腻、丰富的艺术意境,传递到画面里,让观众在观赏中受到美的感召!。

《中国画——山水画》课件

《中国画——山水画》课件

中国画的笔法
中锋 侧锋 逆锋 拖笔
中国画的笔法
中锋 侧锋 逆锋 拖笔
中国画的笔法
中锋 侧锋 逆锋 拖笔
三、中国画墨法学习
焦、 浓、 重、 淡、 清
动手动脑:
(一)试一试:笔、墨、水用不同的笔法 和墨色在宣纸上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思考:
1.用笔方向的不同会有怎样的变化? 2.怎样做可以让墨色产生变化? 3.怎样安排笔墨的大小、浓淡、疏密?赏
中国山水画的概念 中国山水画的工具
中国画山石的作画步骤

作品欣赏

中国山水画的概念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 对象的中国画。传统上按画 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水墨 山水、小青绿山水等。

中国画的工具
毛笔
宣纸

中国画的笔法
中锋 侧锋 逆锋 拖笔
树木 水 山(石头)

中国画山石的作画步骤
山石画法步骤
五、作业
根据右图,选 择自己喜欢的 局部进行临摹

人美版美术7年级下册 7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教案设计

人美版美术7年级下册 7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教案设计

第7课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一、教材分析(一)编辑指导思想本课属于初中阶段“造型与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是7-9年级中国画教学的起始课,它和后面的《写写意花卉》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造型与表现”教学领域中要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学习速写、素描、色彩画、中国画和版画等表现方法进行绘画练习。

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中国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各个时期画家的经典作品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画创造出独特的表达物象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形式,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

本课正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掌握中国画的基本造型方法,从而体验中国画造型活动的乐趣。

学生应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分析,理解笔墨韵味给人带来的美感。

通过用笔用墨的技法学习,认识中国画笔法墨法的独特表现力,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同时要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

(二)版面分析本课共有三个页面,前两页内容是欣赏和分析名家作品,理解用笔用墨的规律。

第三页是中国画笔墨技法介绍,包括:中锋、侧锋、逆锋和拖笔四种笔法;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和干湿浓淡等不同的用墨效果。

宋代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这是早期的中国写意画作品。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写意画的产生和发展。

李苦禅的《双鸡图》,画面的色彩只用了朱砂红画鸡冠,其它色彩都是以墨表现,但墨色并不是单一的黑色,而是通过墨中水分多少,调和出各种深浅不同的墨色效果。

画面中呈现出明显的重墨和淡墨,淡墨部分墨色透明,笔痕清晰,重墨部分运用了浓破淡的技法仍有丰富的层次变化。

前面的鸡采用没骨法,以色块造型为主,后面的鸡以勾线造型为主。

整幅画面用笔洗练,造型准确,墨色丰富,浓淡相宜。

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中国写意画中的笔法和墨法知识。

本课的第二页展示了三件作品。

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兰竹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画墨法
中国画又称为水墨画,墨在中国画中就是黑色。

中国画古代有墨分五彩之说,即黑、白、浓、淡、干、湿六种效果。

墨的方法是为了体现绘画的丰富变化,“笔为骨,墨为肉”。

所以墨法可以说是一种用水的方法。

根据水的多少,我们分为焦、浓、重、淡、清五个变化阶梯。

因为墨有新、旧、陈、变,又把墨质分为新、焦、宿、退、埃五种质。

由于墨色的不同处理,产生了不同的墨的变化形象,可分为枯、干、润、湿、漓五种感觉。

在笔墨中,笔法更强调内力,而墨讲求“活”和“变”。

古人把用墨的种种变化归纳为如下的方法称为墨法。

用墨之法,前人有很多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七法:浓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

“古人墨法,妙于用水。

”所以墨法,离不开水的运用。

1、浓墨法:运用浓墨,要浓而滋润、活脱。

用笔头饱蘸浓墨后速画。

2、淡墨法:有湿淡、干淡两种,湿淡是笔上先蘸清水,然后蘸少量浓墨,略加调和后速画。

3、焦墨法:焦墨用法关键在于笔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运笔挤压中,使水分从焦墨中渗出,达到焦中蕴含滋润的效果。

4、宿墨法:分浓宿、淡宿两种。

由于宿墨脱胶而含渣,墨迹显露。

故用笔时要注意虚灵、松动,更不得拖涂。

5、破墨法:分浓破淡、淡破浓、干破湿、湿破干,还有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等多种变化。

破墨法要注意在墨色将干未干时进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渗化。

用笔的方向也要注意变化,直笔以横笔渗破之,横笔以直笔渗破之。

6、积墨法:用浓淡不同的墨,层层积染,称积墨。

积墨法的特点是必须等前一遍墨色干后,再画第二遍,才能使画面墨色层次分明、浑厚华滋。

7、泼墨法:有二种泼法,一种是墨水直接泼洒在纸上,根据自然渗晕的墨迹,用笔再加适当点画。

另一种是用笔泼墨法。

这种泼法,便于控制。

8、冲墨法:是用墨画后,乘湿速以清水冲淋,使墨自然渗发。

9、渍墨法:常用松烟墨、渍墨入画,往往墨色浓黑而四边淡开,得自然之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