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述康熙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做的努力,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比较康熙时代的中国与西方,分析此后的中国之所以落后于西方的原因,进而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上网查询和预习教材中康熙帝的相关材料,对康熙帝有一个轮廓上的了解。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概括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

学生通过学习借鉴别人对康熙帝的评价进而依据相关史实自己给予康熙帝的一个客观评价。

学生通过参与对别人对康熙帝评价的观点的讨论,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予历史人物一个中肯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康熙的勤奋好学、文治武功中体会康熙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帮助自己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通过了解康熙帝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
重点:
康熙在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的主要功绩。

难点:
如何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对处于历史转折点上的康熙给予客观而辩证的历史评价。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3课_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3课_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简述康熙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史实;了解康熙帝解决地方叛乱与分裂势力的主要措施;
2、过程和方法:
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康熙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学生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分析康熙帝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感受康熙帝在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主权过程中的雄才伟略,领略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客观全面评价秦始皇一生功过是非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学设计
-推荐相关历史书籍、文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教学拓展: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历史遗址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康熙帝时期的历史文化。
-邀请历史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提高学生对康熙帝及我国古代历史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简要介绍康熙帝的生平背景,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康熙帝在我国历史上为什么能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2.故事引导:讲述康熙帝即位初期面临的困境,如权力斗争、内忧外患等,引发学生对康熙帝如何克服困难、实现国家统一的思考。
3.悬念设置:展示康熙帝的画像,并提出问题:“这位皇帝在位期间,有哪些重大成就?他的统治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康熙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以及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2.难点:客观评价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分析康熙帝治理国家过程中的政治智慧。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介绍康熙帝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康熙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改革、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出康熙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分析康熙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举措,以及这些改革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康熙帝的历史地位。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人教版选修4

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理念和依据(指导思想):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

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

课标要求: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的最后一课。

中国古代史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发展巩固的历史,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些杰出的封建帝王,《中国古代政治家》讲述的就是这些杰出帝王的代表,其中本课中的康熙帝就是在维护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中做出了贡献。

本课下设三个子目,其中“少年皇帝”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巩固统一国家”一目介绍了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镇压噶尔丹叛乱、强加对西藏蒙古地区的管理等史实;“维护国家主权”一目主要介绍抗击沙俄的斗争以及中俄尼布楚条约。

实际上这两目内容是可以合起来的,合成一个问题: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

学生情况分析:高二(9)班的学生是文科班学生,学生具有2个明显的特点:1是基础相对薄弱;2是经过近2年的历史课学习,学生基本上具备了一些历史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历史的一些能力等。

教学重点:康熙在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的主要功绩。

教学难点:如何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对处于历史转折点上的康熙给予客观而辩证的历史评价。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康熙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做的努力,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2)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1单元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2)

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难点:如何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教学过程】1.教学设计关于“少年皇帝”一目,建议教师不必过多展开,只要将康熙即位时的形势和智擒鳌拜的经过交代清楚即可。

但要帮助学生分析康熙所作所为的艰巨性,让学生联系实际树立立志成才的信心。

“巩固统一国家”,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建议教师在讲述正文内容的过程中,有机穿插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历史纵横”中的有关内容,帮助学生体会“降服郑克塽”和平定噶尔丹叛乱的艰难曲折。

同时,对康熙的文治武功要作正面的渲染,使学生明白康熙帝的这些举措都是正义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因而也就赢得了民心、赢得了天下。

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回答,也可以设问,然后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在讲“维护国家主权”一目时,建议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该目中“历史纵横”,然后提问:康熙帝是怎样维护国家主权的?让学生阅读后回答,然后教师阐明意义,小结本课内容,对康熙帝作一个总体评价,说明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杰出的封建帝王。

2.教学案例案例一讲少年皇帝时,向学生播放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经过。

引导学生看引言中有关康熙帝的诗句和誓言,由此导入新课。

案例二讲巩固统一国家时,板书以下四点内容:(1)平定三藩之乱(2)降服郑克塽,设立台湾府(3)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4)加强民族团结案例三讲维护国家主权时,出示“清代中国疆域图”,结合《尼布楚条约》内容的介绍,说明中国东段边界在法律上是中国领土的历史意义。

同时向学生提问:清代中国疆域和现代中国疆域有哪些方面的不同?由此说明康熙帝为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

四、问题解答【学思之窗】1.康熙初年面临什么样的形势?解题关键: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的任务仍然繁重。

答案提示:康熙初年,清政府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

但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案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一、教材分析:本课下设三个子目,其中“少年皇帝”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巩固统一国家”一目介绍了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镇压噶尔丹叛乱、强加对x藏的管理等史实;“维护国家主权”一目主要介绍抗击沙俄的斗争以及中俄尼布楚条约。

实际上这两目内容是可以合起来的,合成一个问题: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

[过程与方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所学内容进行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康熙在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所做的努力,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实3、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对清中央不够服从,需要加强管理——中央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4、满洲贵族强制实行圈地占地、剃发易服等政策——造成(满族与汉族)民族矛盾尖锐——可见年幼的康熙帝执掌着一个根基未稳的江山。

解决上述问题,对内巩固国家统一,对外打击侵略,以求巩固满清统治,继承父祖鸿业,开创后世太平,实现民众康宁、国家熙盛,是康熙帝面临的时代课题。

事实证明,康熙承担起了这样艰巨的历史使命。

少年康熙,就已经表现出卓越不凡的才智和决断力。

这一点,可以从他智擒权臣鳌拜一事中看出来。

(☆说明:本部分由老师或个别感兴趣的学生简要讲述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兴趣,并说明少年康熙有着卓越不凡的才智和决断力,或直接就教材第14页表述)鳌拜是四大辅政大臣之一。

他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飞扬跋扈。

康熙帝满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执政。

少年康熙对鳌拜的专横忍无可忍,决心除掉他。

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参考教案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参考教案1

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课程标准: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康熙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葛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定《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

理解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阅读理解、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3.情感态度价值观:康熙帝归中华民族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思维拓展:1.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秦始皇、唐太宗、康熙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时代性的代表人物。

秦始皇可以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创立者,唐太宗可以说是其奠基者、开拓者,康熙帝可以说是其捍卫者。

2.我们需要把握其政治活动的主体脉络,注意观察其超出他的前代人之处以及对后来历史的影响,以此来揭示这个历史人物一生政治活动的规律,直至对他做出客观恰当的评价。

3.结合客观物质生活生产条件来把握社会变革的特点,把握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

同时要注意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采用中外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4.“康乾盛世”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恰恰也是其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此时,在地球的另一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世界历史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时期。

因此人们又把“康乾盛世”比喻为落日余辉。

如果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处于这一历史转折点上的康熙,相信我们会得到一个全新的认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有关康熙帝的影视作品图片。

一、“少年天子”康熙五岁开始读书,八岁登极,于儒家经典,日日必读,字字成诵。

十七八岁时,读书过劳,至于咳血,但仍不肯休息。

在为时八年“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期间,战局迅变,军报频至,京师军民,惶惑不安,翰林院奏请隔日进讲,康熙帝不听,曰:“仍每日进讲,以慰联倦倦向学之意!”他三十一岁首次南巡,舟停南京长江燕子矾,夜至三更,仍不废读。

康熙帝即位时,在巩固统治上面临什么问题?二、巩固统一国家1.平定“三藩”叛乱清初,影响国家统一的主要威胁来自“三藩”的割据势力。

精选-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教案-word文档

精选-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教案-word文档

第3节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

[过程与方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所学内容进行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康熙在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所做的努力,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实现祖国统一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康熙在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的主要功绩。

[难点]:如何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对处于历史转折点上的康熙给予客观而辩证的历史评价。

一、少年皇帝——面临形势二、巩固统一和维护主权的措施1、平定“三藩”(1673--1681)①“三藩”的概念:三藩即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清王朝认为他们有功,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驻防云南、贵州: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合起来叫做“三藩”。

②三藩割据,威胁清朝统治与国家统一③撤藩过程:撤藩—三藩反清—康熙指挥,八年平定④撤藩策略:起用汉将,重用绿营⑤史学界的评价: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平定三藩,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第二种观点认为:平定三藩,并非明智之举,难以为功。

其依据有:第一,从原因上看,三藩之乱的发生是康熙对三藩处理政策不当造成的,汉武帝尚知以推恩令化王国为侯国,最后铲除王国势力,康熙在内地未治,人心不一的情况下,却不以政治手段徐图,贸然撤藩,指望军事手段的速效。

第二,从结果来看,兴兵八年,祸及十省,使刚刚恢复的社会经济重遭破坏。

第三,从性质上来看,康熙与三藩的矛盾,纯属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无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2、收复台湾▲关于台湾①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

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的第3课。

主要从“少年皇帝”、“巩固统一国家”、“维护国家主权”三大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康熙为中国历史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其要求是:“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从专题内部来看,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故有总结提升的作用;从模块间关系来看,与必修教材(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尤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脉络有密切联系。

一、学习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二文科班学生,文理分科后,他们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学习自觉性增强并希望教师提供应试技能指导与训练的机会。

另外,较高一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故可以采用自学-指导的教学模式,并开展适当的探究学习活动。

二、知识背景分析:
1、高二学生已对中国和世界历史有了整体认识,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中相关知识(主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一课)学生已经学习,但是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遗忘较多,而且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故需要建立结构化的知识系统。

3、学生通过小说、影视剧等对康熙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但也因此存在许多误解,故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和相关史料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康熙。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康熙的个性品质及一些重要成长经历
2、理解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史实,提供阅读并初步整理文献的能力。

3、通过比较康熙时代的中国和西方,理解康熙与时代的相互关系,并能分析此后的中国落后西方的原因。

4、能运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多角度评价康熙其人其事。

5、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搜集历史信息和认识历史与社会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康熙的主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比较、归纳和诠释历史事件的能力,并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通过收集与康熙相关的史料,观看视频短片,分组讨论等形式,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来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康熙的勤奋好学、文治武功中体会康熙积极进取的精神,进而确立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人生态度,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培养坚强意志,塑造健全人格。

2.通过学习康熙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所做的努力,增强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
一、教师
1、为学生提供建议性的预习提纲。

2、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清宫秘档·康熙统一台湾》第三集)。

3、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目录和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并筛选相关资料的路径。

二、学生
1、浏览专题学习网页《康熙大帝》:(该网页不仅较全面地展示了康熙生平事迹,而且配以大量图片、动画说明,甚至以游戏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