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实词与虚词
实词和虚词

实词和虚词实词和虚词是语言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
实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能够独立构成一个句子成分,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虚词则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只能附着在实词上,起到一定的语法作用,如介词、连词、助词和感叹词等。
首先,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的词语,如“桌子”、“学生”、“爱情”、“房间”等。
名词具有实际意义,可以作为句子的主语、宾语或补足语。
此外,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存在的词语,如“跑”、“看”、“是”等。
动词是句子的谓语,用来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再者,形容词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如“漂亮的”、“高大的”、“聪明的”等。
形容词可以给出事物的外貌、性质和特征等信息。
副词则是表示动作方式、程度、时间或地点的词语,如“快速地”、“非常”、“昨天”、“外面”等。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也可以修饰整个句子。
另外,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之间关系的词语,如“在”、“从”、“到”等。
介词通常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语、短语、从句或句子的词语,如“和”、“但是”、“因为”等。
连词可以连接并列成分、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
此外,助词是在句子中起到辅助作用的词语,如“的”、“地”、“得”等。
助词可以起到限定名词、构成动词结构、表示程度等功能。
最后,感叹词是表示强烈情感或感叹的词语,如“哇”、“嗯”、“好美啊”等。
感叹词通常不具备实际意义,只起到表达情感的作用。
实词和虚词在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实词能够给出具体意义,描述事物的特征和行为,起到知识传递和交流的作用;而虚词则通过在句子中的使用,起到构建语法结构、表达语义关系的作用。
实词和虚词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使语言更加丰富生动。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虚词和实词

三、连词 ——连接词、短语、句子、句群、段 落,能表示某些关系的词。
和、跟、与、同、或、既然 还是、不但、就是、不管、无论、除非、不论 要么、何况、况且、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然后、 以致、于是、因为……所以、如果……就、虽然……但是、只 有……才、只要……就 、既然……那么 而、并、并且、而且、或者 至于、于是、但是、然而、因此 等。
•指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词性
一个人为自己所热爱的目标而奋斗 时,即使困难重重,也会百折不挠的去 克服它。
①桌上有一本书。(这里的“上”,表示处所, 是名词
②昨天我上南京去了。(这里的“上”表示动作 行为,是动词。)
4、在,“在”的用法最为灵活,可作动词、副词 或介词。 ①星期天,我在家。(这里的“在”后面再没有 动词,因此只好自己充当动词。) ②星期天,我在家看书。(这里的“在”后面还 有动词“看书”,因此只能充当介词,和“家” 合在一起,表示处所。) ③星期天,我在复习功课。(这里的“在”相当 于“正在”,表示时间,因此它是时间副词。)
5、“啊”,可作叹词或语气助词。 ①啊!祖国多么美!
(这里的“啊”单独使用,表示一种 强烈的感情,是叹词。) ②祖国多么美啊!
(这里的“啊”用在句末,表示一种 感叹语气,是句末语气助词)
练习一
下面几题请同学们仔细辨识划线词的词性: ①老师叫你。 ②昨天你叫老师表扬了。 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④明天我要到上海。 ⑤请把座位让给她。 ⑥妈妈让我学做饭。 ⑦上学时要锁好门。 ⑧我买了一把锁。
• 5.表示语气:不、没、没有、别、未必、准、 一定、必定、必然、却、倒、可、就、幸亏、 难道、何尝、偏偏、索性、简直、反正、多 亏、也、互相、擅自、几 乎、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 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等
实词和虚词知识点总结

实词和虚词知识点总结在语法学中,实词和虚词是两种基本的词类,它们在句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实词是能够独立表示事物、人、地点、状态、行为等具体意义的词,而虚词则是没有具体意义,只能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或表示语气、语态等功能的词。
下面将对实词和虚词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一、实词实词是具有具体意义的词,它可以独立表示事物、人、地点、状态、行为等。
在句子中,实词往往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是句子的核心部分。
实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等。
1.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事物的词,是一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实词。
名词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是特指某一个人或事物的名称,如中国、张三、李四等;普通名词则是泛指某一类人或事物的名称,如书、花、水等。
2.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行为的词,是实词中最具有活力和变化性的一种词类,它通过时态、语态、情态等变化来表示不同的意义。
动词可以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实义动词表示具体的动作或行为,如跑、吃、看等;系动词则表示状态、属性或关系,如是、有、变成等。
3.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颜色等的词,它在句子中通常修饰名词或代词,起到描绘或修饰的作用。
形容词可以分为限定形容词和描绘形容词,限定形容词具有限制性,如一些、这些、每个等;描绘形容词则具有描绘性,如美丽的、聪明的、高大的等。
4.数词数词是表示数量、次序、比例等概念的词,它可以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两种,基数词表示数量的大小,如一、二、三等;序数词表示次序或顺序,如第一、第二、第三等。
5.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短语的词,它可以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多种类型,用于表示不同的指代关系。
6.副词副词是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原因等概念的词,它在句子中通常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起到修饰或状语的作用。
副词可以分为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等多种类型。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实词虚词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实词虚词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名词: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1、表示人的,如:教师、学生、工人、老板、李白、白居易;2、表示具体事物的,如:房子、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4、表示处所的,如:云南、上海、江南、边疆、亚洲;5、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春节、早晨、黄昏;6、表示方位的,如:上、右、前、后、中、西、北、前面、后边、南面、中间、之下。
二、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的,如:说、笑、写、走、休息、学习;2、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扩大、提高、发生、出现;1、表示动作行为的,如:说、笑、写、走、休息、学习;2、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扩大、提高、发生、出现;3、表示心理活动的,如:爱、恨、喜欢、想念、重视、佩服;4、表示可能、意愿的,也叫能愿动词,如:能、会、敢、可、应、愿意;(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5、表示趋向的,也叫趋向动词,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上来、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6、表示判断的,也叫判断动词,只有一个“是”、“有”。
特征:(1)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2)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3)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 等表示动态(4)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1、表示形状的,如:大、小、高、胖、笔直、长、短;2、表示性质的,如:好、坏、美、纯粹、高明、美丽、诚实;3、表示状态的,如:快、慢、软、硬、拘谨、悠闲、忙碌、兴奋、激动。
4、表示颜色的,如:红、白、绿、黄、黑等。
现代汉语语法:实词和虚词

现代汉语语法:实词和虚词第三节实词和虚词按词的语法功能(造句功能)和语法性质(意义性质)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
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楹联了;计算机着;世界金融过)④时间名词前可加介词“在”,时间副词前不能加介词“在”。
名词类别①具体名词:人、牛、山、水、对联、学校、康拜因②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思想③方位名词: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面、中间、下边④时间名词:今天、明天、昨天、星期一、七月、刚才(二)代词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
①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
②一般不带修饰成分代词类别①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②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里③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多少(三)动词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想)。
②后面一般能加“着” “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
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讨论讨论)动词类别①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醒、病、游行、觉悟②及物动词(能带宾语)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想③能愿动词(助动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能、能够、可以、该、当、应当、敢、肯、愿意④趋向动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⑤判断动词:是(四)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修饰(很好、不坏)。
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
③一部分能重迭(大大、慢慢、清清楚楚)形容词类别①性质形容词:好、坏、大、小、方、高、美丽、英明、宽广②状态形容词(带程度性):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突然(五)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法:词性实词、虚词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法:词性实词、虚词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实词:(-)名词人事名词:鲁迅、太阳、山;时间名词:春天、明年;处所名词:北京、学校;方位名词:上、下;抽象名词:品德、质量;判断技巧:1、能受数量词的修饰;2、不受副词“不”的修饰。
(二)动词一般动词:走、看;存现动词:有、死亡、消灭;情态动词:爱、恨、怕、想念;判断动词:是;能愿动词:能、能够、愿、肯、敢;趋向动词:进、出、上来、去、上去;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例如: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3.助动词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
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
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
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
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
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三)形容词表形状、颜色的:长、短、红、绿、笔直;表性质的:好、坏、美丽、大方、软、平常;表状态的:快、慢、生动;判断技巧:1、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2、一般可以受副词“很”的修饰,(特殊情况:“雪白”除外)(四)数词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
语法-实词与虚词

并列 递进 选择 转折 因果 假设 条件
既...又... 不但...而且... 或者...或者...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如果...就... 只要...就... 无论...都...
一边...一边 不仅...还... 要么...要么 既然...就... 即使...也... 只有...才...
四.从词性、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
1意见对,固然应该接受,就是不对也可 作为参考。 2、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 3、诚然,你的意见是对的。
“ 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 除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
人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相对 论学说, ____①____很少有人确切地了解这种 理论。跟我们所熟知的经典物理学相比,相对论 学说中有关新概念的表述充满了数学公式和演算 , ____②____目前常见的有关相对论的科普书 籍一涉及重要概念,____③____在表达上或含 糊不清,或繁琐难懂。 ____④____这也不能全 怪那些作者,____⑤____用非数学语言来表述 那些新概念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①为转 折关系;②表示严重的后果;③ “ 就 ” 和 “ 一 ” 搭配;④是让步关系;⑤解释 原因。 答案 ① 但 是;②以致;③就;④其实 ;⑤因为。(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能正确 表达逻辑语义关系,即可给分。)
连词(关联词)的正确运用
1、熟记一般关系的关联词
常用成双配套的关联 词
高考虚词考查的核心是“灵 活使用”,主要考查虚词的混用 、误用、滥用、搭配不当等问题 。考查的重点是副词、介词、连 词、助词等几类词,其中考查最 多的是连词,尤其是复句中关联 词的运用。
拓展讲义(七)语法知识(实词和虚词)(解析)

专题16 语法知识——实词和虚词【知识梳理】词性一、要点梳理词性的分类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例:山、水、走、兴奋、玻璃、坦克、中国、人民、奥林匹克、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语法功能和意义,一般把汉语的词分成两大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实词(一)定义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状态词、区别词。
把语法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二)分类1.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2)种类①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②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③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④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⑤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⑥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2.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①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②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③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活动动词)④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愿动词同)⑤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趋向动词)⑥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也叫判断词)3.形容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写、说、看、成长、改变、喜 欢、讨厌、有、丧失、产生、能够、 可以、愿意、来、去、是……
(二)动词的特点
1、可以用某些副词(经常、偶尔、 突然等)修饰 例:(经常)发生(偶尔)出现
2、在句中作谓语,多数能带宾语。
3、一部分能重叠,能带“着、了、 过”
4、能愿动词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 前面作状语。
例:[愿意]参加 [喜欢]干净 5、表趋向的动词常用在动词或形 容词后面作补语。
例:扔<出去> 看<过来>
6、用肯定否定连用的形式表示疑 问。 例:写不写 愿不愿意
实词(3)
(一)形容词的定义
表示人或事物的形态、性质、动 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6)依照他的样子(做) (表方式) (7)由于着凉(他病了) (表原因) (8)为“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表目的) (9)比前几天(热多了) (表比较)
虚词(3)
连词
常见连词 单用:同、跟、而、而且、并 且、虽然、但是、语
……
(二)名词的特点
1、前边一般可以加数量词 例:(一个)周末 (一片)爱心
2、一般不用副词(很、非常等)修饰
例: (非常)智慧 (特别)效果
3、一般不能重叠,不能带“着、了、过”
4、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 5、表示人的名词后一般可以加 例:女孩(们)、老人(们) “们”表示复数
实词(2)
(一)动词的定义
词类
实词
有实在意义, 能单独回答问 题的词。
没有实在意义, 虚词 不能单独回答 问题的词。
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
数词、量词、代词
实词(1)
(一)名词的定义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时间、 处所、方位等。 例如:张三、李四、桌子、花园、 周末、门口、前、后、左、右 爱心、效果、目的、创意、个性
实词(5)
量词的定义和特点
(一)定义:人(或事物)动作 行为的单位。 (二)特点: 1、一般不单用 2、在数词后,用作定语、状语、 补语 3、单音节量词重叠表示“每” 例:朵朵鲜花
实词(6)
代词的定义和特点 (一)定义:代替名词、动词、 形容词和数量词的词。(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二)特点: 1、一般不受其它词修饰
拟声词特点
①经常充任修饰语。 ②能单说。
( )亩地 ( )丈( )尺( )寸
3、填量词 一( )布景 一( )斜阳 一( )秤 一( )鞭炮 一( )队伍 一( )风景
一( )交易
一( )炊烟
一( )篱笆
一( )新闻
虚词
定义: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 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副词 介词 连词 叹词 拟声词
虚词(1)
副词
例如:大、小、圆、方、正确、 善良、邪恶、灵活、笨拙、 缓慢、红、绿……
(二)形容词的特点 1、前面可以加副词(很、极等等) 2、作定语、谓语,有的也作状语、 补语 3、不能带宾语,一部分可重叠, 表示程度加深。
例:慢慢 细细 干干净净 亮堂堂 4、肯定否定连用表示疑问
实词(4)
数词的定义和特点 (一)定义: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二)特点: 1、与量词组成数量短语 2、单独作主语、宾语 3、数目增加可用倍数或分数;减 少只能用分数。 例:增加了三倍(百分之三百) 减少了百分之二 4、“两、二、俩”用法不同。
副词类别
③时间副词:已经、曾经、才、刚刚、 正在、将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
副词类别
④频率副词:常常、再三、屡次、偶尔、 向来、总是、从不 ⑤语气副词: 大约、也许、偏偏、简直、 难道、竟然 、不、的确
虚词(2)
介词
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前,和 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 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 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 等。
虚词(4)
助词特点
附着在词、短语、句子后,起辅助作用 的词,不能单用。
助词类别
①结构助词: 的、地、得 【注意结构助词“的”“地”“得”用法, “的”前面是定语;“地”前面是状语;“得” 前面是谓语,后面是补语。例如:(伟大)的人 民。[勇敢]地前进。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故要用得正确,定语用“的”,状语用“地”。 补语用“得”】 ②时态助词: 着、了、过 ③语气助词: 吗、呢、吧、啦
2、可作句子成分,也可单独成句。
3、在句中代替哪些词,就有哪些 词的功用
练习(一)
1、给下列词分类
视野 红 勇敢
作用 使用 盼望 断定 饱满 充满
勇气
欲望 疾苦
英勇
兴奋
果断 兴趣 痛苦 限度
限制 热爱 可爱
开通 腐败
智慧 聪明
开发
腐朽
2、用“二、两”填空
( )层楼
( )天
( )号服务员 ( )点钟 ( )斤油 ( )座大楼
并列 递进 选择 转折 因果 假设 条件
既...又... 不但...而且... 或者...或者...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如果...就... 只要...就... 无论...都...
一边...一边 不仅...还... 要么...要么 既然...就... 即使...也... 只有...才...
特点: 一般只能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前 作状语。
副词类别
程度副词 范围副词 时间副词 频率副词 语气副词
副词类别
①程度副词: 很、更、最、极、非常、十分、极其、 越、越发、格外、分外、更加、、有点儿、稍、稍微、 几乎、略微、过于、尤其 ②范围副词:全、都、总共、只、仅仅、一律、单单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 用在名词、代词前, 修饰“动”“形”要记牢。
示例
(1)从第一组(开始) (表起止) (2)往北(走) (表方向) (3)沿着河边(散步) (表处所) (4)给病人(送药) ( 表对象) (5)从早到晚(忙) (表时间)
虚词(5)
叹词特点
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通常不与其它 词连用,也不充当一般的句子成分,它 只单用,独立成句。
叹词类别
①表示喜悦的叹词: 哈哈 ②表示悲痛的叹词: 唉、哎哟 ③表示愤怒的叹词: 哼、呸 ④表示惊讶的叹词: 唉呀、咦 ⑤表示呼唤的叹词: 喂 ⑥表示答应的叹词: 嗯、唉
虚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