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合集下载

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骗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2、对航海英雄郑和和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学习,提高综合评事评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扬郑和的开拓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学习戚继光的高尚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难点:本课设计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08年8月8日夜,29届奥运会开幕式在奥体中心隆重举行,他以鲜明的主题、独特的创意和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向世界展开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灿烂画卷,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文化精神的和谐统一。

同学们你们是否还记得这样一组画面(屏幕展示),大家知道这组画面展现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段传奇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历史课堂,走近这段传奇。

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出示教学目标:师:同学们还想知道有关这段历史的哪些知识?学生回答:例如:郑和是什么人?西洋指的是哪些地方?远航的目的,结果,意义等等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整理了一下(看大屏幕),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95页到98页“郑和下西洋”。

初步感知:1、西洋是指什么地方?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2、请从时间、次数、规模、人数、到达范围,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盛况.3、郑和远航有哪些意义?学生交流师辅助多媒体展示:1西洋位置2航行过程(动态图)3、盛况图师总结:这是航海世上的壮举,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自豪4、意义或影响师:小小邮票展现大千世界,这三张邮票是1985年我国为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年,专门发行的纪念邮票。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邮票,看看邮票里面都讲述了什么?学生发言踊跃,回答内容略,归纳为如下。

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学案之袁州冬雪创作学习方针1、知识与才能:懂得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条件、目标、概况、影响;开辟南洋;倭寇;戚继光抗倭.2、过程与方法:讲述法、情景创设法、自主学习法、分析提示法等多种教法综合应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自主学习1.郑和下西洋时的皇帝是 __________.下西洋目标是为了加强__________ ;1405年从__________出发到__________ 年,先后 ________次下西洋,最远到达 __________ 沿岸和__________ .所带物品最受当地人喜爱的是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郑和远航,促进了__________ ,加强了__________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此文是谁的名句:__________ ;其中的“海波”是指 __________.3.1553年, __________ 殖平易近者以租借名义,掠夺了在我国__________ 的栖身权.4.我国也是世界汗青上的伟大航海家是 __________ ;明代抗倭的平易近族英雄是__________.合作探究:郑和为什么能成功的实现远航?随堂检测一、选择题1.差遣郑和下西洋的明代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明仁宗D.明宪宗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 印度洋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3.倭寇包含()①日本武士②日本商人③日本海盗④中国沿海奸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②③④ 4.明代时的抗倭将拥有()①戚继光②岳飞③文天祥④俞大猷A.①②B.③④C.①D.①④5.郑和下西洋曾到过亚非多少个国家和地区()A.20多个B.30多个C.40多个D.50多个二、资料分析题1、资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资料二:“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顿时行.”请完成:(1)从资猜中可感受到戚继光是个怎样的人?(2)简述其主要事迹.2、郑和下西洋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学习收获:。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一、郑和下西洋
二、戚继光抗倭
郑和生平……
郑和:本姓马,云南人,回族。 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 父亲曾从海路到过伊斯兰教圣地 天方(今麦加),郑和从小就听说 过西洋的一些情况。他12岁入王 府为宦官,明成祖即位后,赐他 姓郑。
1、郑和下西洋 “西洋 ”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什么?
以天 下安 危为 己任 的雄 心壮 志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淡 泊 名 利 等
你认为戚继光有哪些高尚 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评价:
抗倭斗争 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次反抗外 来民族侵略并 取得胜利的斗 争,戚继光是 中华民族历史 上杰出的名族 英雄。
你是怎样评价明朝抗倭的 戚继光和南宋抗金的岳飞?
郑和下西洋,促 进了中外交流和友谊。
苏禄王墓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 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 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
郑和下西洋,促 进了南洋的开发。
马来西亚三保公庙
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
1. 明前期国力强盛; 2.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 指南针的运用 3.郑和个人能力强:吃苦耐劳、 英勇无畏的精神,良好的外交和 组织能力; 4、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自主探究:
1、倭寇指什么?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 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戚继光主要在哪 些地方抗倭?结 果怎样?
台州九捷
福建、广东
抗倭形势图


戚继光抗倭 明朝 中期 ,倭寇问题日益严重,明政府 戚继光 到浙东沿海抗倭,他率领 戚家军 开 派___ 赴 台州 ,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 寇,被尊称为 民族英雄 。

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二、武力冲突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倭寇指什么?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
戚 继 光
患严重?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
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4.面对严重的倭患,明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抗倭主要在什么地方?结果怎么样?
登州
台州 福建 广东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后…明成祖在位的22 年间,亚非国家来华朝贡318次。前来朝贡的 国家中,文莱(渤泥)、马六甲、苏禄、古 麻剌朗国等4国,先后有7位国王亲自率团前 来朝贡。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剌加、 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 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 即在中国安葬。
战争的性质、民心向背、领导者的指挥、士兵的 作战是否勇敢、各军相互配合。
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2、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3、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你认为戚继光有哪些高尚 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以天 下安 危为 己任 的雄 心壮 志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时间
出发点
次数 人数
1405—1433 刘家港 7次 每次出海2.7万人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 每次航行船只200多艘。
海船规模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范围

刘家港
非洲
亚洲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印度洋
①东南亚郑和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 ②在阿拉伯进行商品交易 ③在非洲受到当地黑人的热烈欢迎赠送长颈鹿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基础梳理自主学习条件:明朝前期,发展,强盛。

郑目的:为了扩大明朝的影响,加强与的联系。

郑和时间:到年,先后7次下西洋。

和下到达地区:到过亚非多个国家回纥地区,最远到达和。

下西影响:促进了我国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西洋地位: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河美洲早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洋和戚倭寇:明朝初年,经常骚扰我国地区的武士、商人和海盗。

戚继背景:明朝中期,倭寇与沿海奸商、海盗勾结,大肆烧杀抢掠。

继光率领,荡平了倭寇。

光抗战绩在、和另一抗倭名将共同作战,取得了抗倭斗争抗倭后胜利倭评价:戚继光是人人称颂的抗倭(民族)英雄。

要点归纳精讲精析1、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实现远航?)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客观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

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郑和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郑和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各船成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

2、戚继光抗倭的性质和意义“倭寇”主要是指日本的海盗、武士和浪人以及走私商人。

由于明朝时期海防松弛,他们经常到我国沿海进行抢劫、烧杀活动,严重威胁到了沿海居民正常生活秩序,历史上称之为倭寇之患。

因此,戚继光等人领导的抗倭斗争,其性质是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

因此,戚继光被赋予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是当之无愧的。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2、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A、明太祖B、建文帝C、明成祖D、崇祯帝3、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所有欧洲国家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的海军匹敌。

岳麓版七下第七单元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共18张PPT)

岳麓版七下第七单元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共18张PPT)

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剌 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 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 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 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 交流和友好往来。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 达· 伽马 绕过非洲南 地点 下西洋 到达美洲 端到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 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远 次数 7次 4次 1 次 年 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 人数 27800人 1000-1500人 160人 大号宝船62艘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船数 4艘 17艘 (共百余艘) 大号宝船 120吨 船只 长24.5米 长151.8米 100吨 大小 宽6 米 宽61.6米 50吨 姓名 郑和 哥伦布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 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 南亚)去做工和经商。
郑和下西洋,促 进了南洋的开发。
郑和下西洋可能会遇到哪 些困难?郑和身上有哪些精神 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精神品质:郑和勇于探索、不畏艰难 的品质,忠贞爱国和热爱和平的精神
戚 继 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登州
第17课
1、明朝时,西洋指的是哪里?派郑和出 使西洋的皇帝是谁?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和目的是什么?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情况 怎么样?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2、倭寇是指什么人?沿海人民为什么要 抗倭?戚继光主要在哪些地方抗倭?结果 怎样?
文莱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 及沿岸一带。
郑和,本姓马 ,小名三宝,云 南人,回族。12 岁入王府为宦者 ,明成祖即位后 ,赐他姓郑,升 为内宫监太监, 世称三宝太监。

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刘家港
红 天方 海
占城
木骨都束
慢八撒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 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文莱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
明代罗盘
郑和船队编形图
郑和航海图
百 船 竞 发 壮 观 景 象
俞 大 猷
戚氏军刀
《纪效新书》
P84课中题:为什么戚家军受到人民的尊重?
答:①作战勇敢、纪律严明,不扰民; ②荡平了倭寇,保卫了人民生命和财产 安全。
温故知新 明朝抗倭名将有哪些?你认为抗倭斗争的 胜利有何意义?
答:戚继光、俞大猷。 意义:1、保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畅想什么要这样选择?
秋冬之时,亚洲大陆盛行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 郑和船队顺风而去;夏季亚洲大陆盛行西南风和 东北风,可借风势漂流而回
刘家港
红 天方 海
占城
木骨都束
慢八撒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 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你是怎样评价明朝抗倭的 戚继光和南宋抗金的岳飞?
项目
人物


戚继光
抗 击 对 象 代表利 益
国内女真族统 治者 中原和 江南人民 抗金将领
外来侵略势 力
中华民族
民族英雄


你能说出郑和下西洋与张骞出使西域有哪些不同吗?
郑和下西洋 1、条件: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造船业先进。 2、目的:(1)、扩大明朝政治影响;(2)、加强于海外的联系。 3、经过: 派 于 年 — 年,先后 次下西洋,到过 亚非 多个国家,最远到达 和 。 4、影响:(1)、促进与 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2)、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早 个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3)、促进 的开发; (4)、反映了中国对外友好、和平外交的传统。 四、戚继光抗倭 1、原因:倭寇侵扰东南沿海,烧杀抢掠。 2、事迹:16世纪中期,率领戚家军先在浙江 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后入福 建、广东与 共同作战,取得最后胜利。 3、意义:戚继光立志报国、抗击侵略、保卫海疆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事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2、学会识图能力、观察及分析图片、史料的能力;学会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对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学习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一、温故知新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在地方,废除,设立直属中央的;在中央,废除,撤销,由六部分理朝政;组织特务机构;实行。

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421年迁都,加强对北方的控制;增设特务机构。

3、导入:江宁牛首山有一座郑和墓,你知道吗?二、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2、时间:在位皇帝3、出发地点:4、次数:5、最远到达:6、作用:促进了和各国的经济交流。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关系。

7、地位: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

(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指2、明朝中期,民族英雄率领的荡平了的倭患。

(三)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的居住权。

年月日回归。

(四)小组竞赛:(就知识扫描相互提问,问题提得好和回答完整正确的加分)三、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1、试一试:描述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及沿岸相应国家。

(可以结合地图)2、请比较岳飞抗金和戚继光抗倭的异同。

3、分析: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

4、从戚继光等人身上给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四、反馈训练(细心造就成功!)1、假如你跟随郑和下西洋,下面哪些地区是没有到达的?()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2、郑和先后()次下西洋A、5 B、6 C、7 D、83、郑和下西洋主要促进了中国和()国家的友好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成祖 的大力支持 先进的 技术与设备
强大的 国家实力
优秀的 合作团队

今沙特阿拉 伯的麦加
天方
南京
今印度科 泽科德
今越南
占城
木骨都束
文莱
今索马里 摩加迪沙 今马六 甲一带
根据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材料一
意义一 : 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
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 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倭寇
戚继光抗倭 1553攫取澳门居住权
澳门地图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印尼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个 地方叫“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
一事件有关:
A.靖难之役 C.郑和下西洋 要原因是:
C
B.戚继光抗倭 D.土木之变
2.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的主
B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D.造船技术高超
A.海外交通发达 C.指南针的应用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炫耀明朝的强大
A
C.换回西洋各国的珠宝、香料、药材
D.推销本国的丝绸和青花瓷
4.郑和的舰队最远到达的是:
C.苏门答腊岛和满刺加
A
D.占城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古里和锡兰
LOGO
台州
福建 广州
1、正义的抗倭战争得到人民支持 2、有英勇善战的队伍
3、有爱国热情和忧患意识
4、有明政府的大力支持
……
马 六 甲 三 宝 庙 三 宝 井
完成环球航行,所 郑和航海油画 到之处受到热烈欢 南京各界人士祭奠郑和 印尼三宝庙 迎 600周年纪念邮票
倭寇
戚继光抗倭
温馨提示:快速阅读96页楷体部分有关戚继光的
简介,完成人物档案。
快速阅读课文98页的正文部分内容,完 成下列问题: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扰民 1. 明朝中期,海波为何不平? 戚家军在台 (tāi) 州九战九捷,随后 2.海波平息了吗?是如何实现的? 东南沿海倭患平息。 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句诗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高贵品质?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历史影院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1371—1435)
文莱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沿岸地区。
目的 目的
派遣人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明成祖 起止时间: 出发地点: 1405——1433年 刘家港 先后七次
经过
次 数: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 活动范围 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材料二
都表示热烈欢迎;许多外国使臣搭载郑和宝船回访中国, 明成祖期间访华次数为明代最高,达到318次; 沿途的百姓纷纷用香料、珊瑚去换取中国的丝绸瓷 器„„,南洋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因郑和到过而聚居 了更多的华人、华侨,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郑和与西方航海家比较 时间 次数 首航人数 到达范围
意义二 : 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比西方航海家早半个 郑和 1405-1433 7 27000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哥伦布 1492 4 90 美洲大陆 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 达伽马 1497 3 160 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
苏禄王墓
马 六 甲 华 新加坡纪念郑和宣传画 人 朝 拜 2012.9.21 郑 中国海军“郑和”舰 和 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